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基本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建本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14-02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使高校直接面对市场竞争。高校通过“科研强校”和“服务地方”双重驱动,科学研究职能得到强化。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科技资源短缺的“瓶颈”约束和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倒逼”压力,要在竞争中谋支持、求发展,争取竞争优势,就必须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试就当前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M行初步研究。
一、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
1.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①师资总量不足,生师比偏大,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一是青年教师比重偏大,教学经验欠缺,工作经历短,实践锻炼少。二是院(部)之间、新老专业之间存在生师比不均衡,尤其是新办专业和热门专业更为突出。三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少。②高层次人才少,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匮乏,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领军型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专业带头人稀缺。③双师型人才较缺乏。专任教师中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不足,学校促进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措施还不够完善,办法不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双师型”师资要求存在差距。
2.应采取的对策。①加强师资引进。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教师引进力度,特别要加大对新办专业和热门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在新专业的申报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控制或压缩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尽快缩小生师比;②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是要切实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在青年教师培训培养中的作用,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二是继续实施“新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促使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③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鼓励教师到生产、管理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并将实践经历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通过设立企业特聘教授岗位,吸引具有丰富经验和从业经历的优秀人才来校任教,聘请在企(事)业、行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不到位
1.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①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不够。部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不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②课程建设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课程内容还不够先进,职业元素的融入也不够;学生所学课程选修空间不大,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需求,也难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③部分课程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部分课程尚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考核方法简单等现象,不能很好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还有待突破。
2.应采取的对策。①进一步转变办学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不断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②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研究。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和抓手,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程体系设计与社会需求的衔接,结合专业特点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③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广大教师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在教研立项、教学质量考评、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教学成果奖评选等活动中,优先考虑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成效显著的教师。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不健全
1.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①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缺乏制度保障。②合作形式单一。合作育人的实践相对滞后;产学研教育基础较薄弱,大部分都停留在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上,合作形式单一;合作育人的效果不明显。③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虽然每个学院都有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但社会、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够高,合作深度不够;校企、校地合作项目较少,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教学资源数量有限、层次不高、广度不够。
2.应采取的对策。①建立并逐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学校全面统筹、职能处室指导协调、各院(部)具体实施的产学研合作运行体系,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开展。一是要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外部环境,拓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二是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互惠互利、产学双赢、共同发展”为出发点,开展项目化合作、交替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合作教育。三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智力、人力、设备、房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②重视应用性研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倡导教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研究,通过各种措施,引导老师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企业的生产实践开展研究,切实把科研的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上,主动参与地方科技攻关项目,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此激发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四、整w科研实力不强
1.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①高层次、高水平科研项目数量少,到账科研资金总量少。一是学校教师总体科研能力不强,高水平纵向研究项目较少。二是教师开展应用性研究不够,和地方社会和行业结合深度不够,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科研项目少。②高层次人才缺乏,没有形成高水平科研团队。一是学校缺乏高层次人才,没有形成高层次人才带动科研工作的良性机制,申请高水平科研项目难度大。二是学科(学术)带头人在科研方面的引领作用没能充分体现,科研协作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互助、互补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2.应采取的对策。①健全制度,营造氛围,加强学术文化建设。要进一步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建设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建立客观公正的学术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并在职称晋升、业绩考评、校内分配等方面优化政策导向,引导教师积极追求科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②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逐年递增,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二是合理整合学校仪器设备资源,组建并充实若干具有教学、科研双重功能的实验室,加强合作共享,提高利用率。三是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学科发展专项基金,向重点学科、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倾斜,向发展潜力大、后劲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倾斜。③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科研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管理创新,积极推进科技合作和对外交流,及时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扎实做好项目管理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学校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总之,虽然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遍布大江南北,区域差别及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非常明显,不同新建本科面临的问题也不完全相同,但所面临的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产学研合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却是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正视问题尽快解决问题,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特色问题[J].中国冶金教育,2010,(3).
[2]刘志英,试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殊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8).
第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这个课题背景主要是指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也可以简单地归纳为问题的提出。这个背景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一般的自然背景。
第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这个是在确定范围的时候就是确定了的。
第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个就要叙述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结果,在论文的写作中作者必须明白论文写作的主要的目的。
第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个部分需要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程序。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是很多的,包括实地调查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人物采访法、文献法等等。在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从课题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要求是面面俱到,强调的是它的实用性,哪个方法好用就使用哪个方法。
第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这个是很好理解的,主要是指需要经过哪几步程序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仔细思考整个课题需要哪几步才能完成。它的基本步骤一般包含以下几步,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只要抓住这几步就可以。
第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是不可以忽视的一个部分,需要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的研究任务分成几大部分,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部分。
此外,也想告诉大家,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77―01
这里研究的“情”指的是幼儿的个性品质,它包括了情感教育、兴趣爱好、孩子的态度和需要等品质。“智”指智慧和潜能,包括了好多种种不同的智能,即体态智能、语言智能、内省智能、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本研究着重揭示和应用“情”和“智”在教育活动中融合协调发展的规律。
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幼儿园情智教育活动是以促进典型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幼儿的情感智力相互交融为发展目标,采取丰富多样、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情景策略,运用情智互动,以情为先的教育方法。它有机地融合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五大领域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情萌智,以情育情,智中生情,促进幼儿情智教育融合发展。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1.孙双金老师的“情智交融,和谐共生”教育理念的启发。“情智交融,和谐共生”是孙双金老师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总结出的最高理念,他还探索出了“情感智力相互交融”的方法和策略。我通过学习孙老师在语言领域创建的先进教育理念,反思幼儿园情智教育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了在幼儿园领域开展情智教育方面的研究的想法。
2.关于罗杰斯的情感学思想的启示。罗杰斯认为“人类内心的机体感在不断铺就一条有利于变化的道路”。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活动的,这种整体首先表现为知情活动的合二为一,认知情感的协同活动单凭认识能力本身是不能达到的一个高水平。为此,就必须要找到一种新的教育对策,就是要将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人成为“完人”。
3.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互动关系研究成果的启示。除个性心理特征中的“能力”和心理过程“认识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属智力或认知范畴)外,其余的一切,决定智力活动的效益并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这些都被称之为非智力因素。严格地说非智力因素是指心理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与能力活动和智力有关的一切非智力(认知)、非能力的心理因素。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实施课题研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2.实施课题研究是促进幼儿园创新发展的需要
3.实施课题研究是实现情智融合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幼儿情智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实施途径,基本流程、方法和策略,初步明确情智教育活动操作要领。
2.探索情智教育活动典型活动内容和环境教育,促进幼儿情智教育融合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幼儿园情智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流程。
2.研究幼儿园情智教育活动的方法策略、实施途径及活动环境。
3.研究促进幼儿情智融合发展的典型活动及情智教师基本素养。
(三)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本研究探索出情感为先、以情萌智、融合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路,有效地推进了《纲要》的贯彻与实施,在全园形成了情智发展的氛围,提高了保育教育质量,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2.本研究提出的幼儿园情智教育具有融合性、诱导性、互动性、情境性等特点,对幼儿园情智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二)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2)拟订幼儿园情智教育活动实践研究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3)结合理论学习分析我园现状,完成相关的收集调查,拟定课题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措施和方法,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对情智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个案辅导,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2)建立教师和家长、社区居民交流的平台,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为打好下一阶段研究基础,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将自己成功的礼仪教育活动案例,通过进一步的反思和分析,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之间相互交流。
(4)充分利用家园互动活动和幼儿园大型开放日等活动搭建家园共育平台,并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进展情况收集、积累资料,撰写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广东拾xx”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第三部分 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六)研究工作的步骤(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八)现有基础(九)经费估算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
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矗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五”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眼下,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我们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指的是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本课题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在此基础上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行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再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