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选修4;整合;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26

新课改人教版高中化学的教材由必修和选修教材组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各章的许多知识点在必修1、2教材中均出现过。许多教师认为选修教材是必修的重复,编排很不合理,甚至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按旧教材的思想去教学,必修课堂随意拓展加深,导致学生感到化学难学而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笔者认为新教材编排更合理,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知识由浅至深;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生成自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教学中若教师不对教材进行整合(以选定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以达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易变为重复教学,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低。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教学中注意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整合,可提高选修4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概念原理教学的整合

概念和原理是人们从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能指导实践。《化学反应原理》有许多概念、原理,能正确认识这些概念和原理,对学生认识化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但这本教材,由于编排的需要,许多有关联的概念原理分开了,这就易使学生认为它们属于不同的概念原理。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固体只有难溶电解质才有溶解平衡,而易溶物如NaCl,它的饱和溶液则没有,无法解析为什么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l2。其实,教材在第二章P25-26已对溶解平衡作介绍,只要是饱和溶液,均存在溶解平衡。只不过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对象是难溶电解质而已。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这两个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对溶解平衡认识更全面。又如《弱电解质的电离》中“弱电解质”的概念教学,涉及到必修1电解质的教学,而电解质又与导电性、化合物有关,在教学时,教师可类似如下图整合这些概念,练习予以巩固,使教材顺利衔接,也可让学生学习后自我整合。

类似有关联的概念原理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还有很多,如电冶金、放电和充电等,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适当整合,使学生正确认识概念和原理。

二、把握教学的重点

《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大部分在必修教材已出现,但这些内容阐述的深广度并不同。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必修2重点探究外因对速率的影响结果,而选修4在探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这些外因引起速率变化的本质。又如,关于原电池这一知识,必修2重点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而选修4重点探究双液电池即有盐桥的原电池。类似还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等知识,教学中,必须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进行对比,找出2种教材的侧重点,防止上必修教材时就随意拓深,上选修4时又重复教学。

三、教学方法的整合

《化学反应原理》主要是从本质上认识化学,概念、知识点多而抽象,学生每学到这一册书就头晕,特别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古人云:“授人予鱼,未若授人予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如第三章的四大平衡: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生学习时觉得抽象,教师可采用实验演示法使学生感受到抽象的平衡的存在;采用动画模拟演示微观的本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衡的建立和本质特点;当学习完这四大平衡时可采用实例对比的方法对平衡的对象、特点、影响外因、平衡常数等进行比较,加深对这四大平衡的认识和联系;练习法加以巩固等。又如对抽象的概念理论的学习,可用类比法,如化学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中的活化能和合适的取向这两个要素,可类比投篮;化学平衡的动态平衡类似水池进出水的动态平衡、生活中的收支平衡等。

四、实验的整合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并进行科学探究、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化学反应原理》有较多的实验,有些实验教材间有关联或章节间有关联,若教师能将这些实验进行整合,学生易将知识联系起来,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符合考纲的能力要求。如课本实验3-1证明HCl、CH3COOH为强弱电解质的实验,可整合为:1. 请设计实验证明:等浓度的盐酸、CH3COOH溶液,它们的c(H+)是否一样。2. 相同条件下,将少量的等量Na2CO3粉末分别投入等浓度、等体积的足量盐酸和醋酸中,观察现象并讨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通过问题1并实验证明,学生不但会想到课本的结论:测pH值法,还会想到与同种大小相当的较活泼的金属反应快慢比较或导电性实验证明,这便与必修教材导电性及选修4反应速率联系起来,且通过讨论学生投入度高,实验兴趣浓。实验2中,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现象:开始气球大小不一样,当完全反应后,气球的体积几乎一样,更能感受到电离平衡的存在。通过实验使抽象的电离平衡具体化并可得出电离平衡类似第二章的化学平衡受外因的影响而发生移动。又如实验4-1锌铜原电池实验,可进行如下整合:(1)再次演示锌铜片置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变化,锌片表面的变化。思考利用原电池制造化学电源应解决何问题。(2)演示4-1实验即有盐桥的原电池。这样学生对盐桥的认识较全面,除了起到形成闭合电路导电作用外还可提高化学能转化电能的效率。这比教材直接演示有盐桥的原电池实验要有价值,毕竟学生思考并真正通过实验验证。通过整合实验,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有效联系,通过整合实验的探究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练习的整合

练习是巩固知识、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教材简洁明了,但要真正深刻理解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训练是难以达到的。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资料都很多,有练习册、活页练习、测试卷,一节书的练习量很多,但许多是重复的。教学时,教师能将手中的练习,结合教纲和考纲对有关联的知识练习进行归类整合,以题串知训练、讲评,效果事半功倍。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可将知识点进行如下练习整合。

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右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O”点为什么不导电? 。“a”点导电的原因 (用化学用语表示)。

(2)a、b、c三点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3)a、b、c三点中,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一点是 。

(4)在稀释过程中,随着醋酸浓度的降低,下列各项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是 。

A. H+个数 B. c(H+)

C. CH3COOH D. c(H+)/c(CH3COOH)

(5)若使c点溶液中的c(CH3COO-)提高,在下列措施中,可选择 。

A. 加固体CH3COONa B. 加水

C. 加KOH固体 D. 加热

E. 加很稀的NaOH溶液 F. 加Zn粒

(6)已知250C时一些酸的电离常数,Ki(CH3COOH)=1.75×10-5、Ki1(H2CO3)=1.75×10-7、Ki2(H2CO3)=1.75×10-11、Ki1(H2C2O4)= 5.4×10-2、Ki2(H2C2O4)=5.4×10-5,若将1mol/L醋酸溶液逐滴分e加入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和Na2C2O4溶液中,有何现象?

。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练习将导电性、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程度、平衡的移动、电离平衡常数、强酸制弱酸整节书的相关知识整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整合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也让学生懂得一题多变,从各个角度考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第2篇

一、教师对学生要赞而不捧,严而不厉

对学生要赞而不吹,严而不厉是实现师生心理最佳距离的一个途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两种教育手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两种手段来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实现师生之间最佳心理距离呢?教育工作中,教师偏爱、溺爱好学生,瞧不起、看不惯后进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滋长了好学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导致了后进生不易接受批评教育的逆反心理。这样,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无法占据应有的位置。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武器,把握好分寸,对优生表扬要恰当、适度,达到鼓舞、激励的目的就行了,切忌过分地吹捧。批评后进生时,不能太严厉、太苛刻;不能小题大做、捕风捉影;不能涉及学生隐私和生理缺陷,更不能用打击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而应该作出中肯的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真正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而不是严厉,爱护学生而不是溺爱和放纵学生。只有这样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二、形成民主竞争的格局――两套班委会轮流上岗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一套班委会长期从事班级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因素。因此,我大胆对班委会进行了改革,成立了以XXX为代表的班委会和以XXX为代表的班委会,所有班委成员接受全班学生的监督与考核,让两套班委会轮流“执政”。

在每周的班队会上,执政的班委会主持队会并汇报上周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班主任进行点评。这样,班主任把管理权力真正下放到学生手中,营造了“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每隔两周,执政的班委会成员必须“集体下课”一次,由另外一套班委会的成员来顶替其职责,继续为老师和学生们服务。

两套班委会轮岗制度实施以来,班干部的责任心普遍提高,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班务工作权力下放――小组交替举办黑板报

班务工作非常琐屑,采取权力下放的方式不失为上策。就拿出黑板报这项简单的工作来说,学校历来重视对黑板报的检查和指导,要求各班级每月至少更换一次黑板报,每次都要有主题、有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以前,我总是把这一任务交给班内最有实力的几个学生,专门成立“黑板报小组”。然而,这种做法只培养了少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把出黑板报的任务下放到各小组,各小组轮流出报,由组长“挂帅”,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人人为办黑板报出谋划策。

四、保证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备好“两箱一话”

为了融洽师生关系,我采用了“两箱一话”的机制。

所谓“两箱”,是指意见箱、建议箱。我班的意见箱和建议箱悬挂在班里最显眼的位置,一左一右,各负其责,上面的钥匙由我掌管。我每天都抽时间打开它看一看,及时解决学生所提到的各种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此举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学生给老师和班干部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一话”指的是电话。它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沟通方式。出现紧急情况需要与学生沟通时,打个电话非常方便,所以我把家庭电话甚至手机号码主动向学生公布,这样就可以与学生或家长直接联系了。

“两箱一话”构建了一套民主化、立体化的信息交流网络,它是班级管理的好帮手,更是班主任工作的“三头六臂”。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第3篇

当时,我任教六(1)班音乐,兼本班班主任。学期初,我首先成立了“学代会”(班委会由“学代会”选举产生)。顾名思义,“学代会”就是学生代表会,由学生选举产生。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独立组织,不从属于班委会,直接对班主任负责。“学代会”设“常规组”(监督班委干部的常规管理工作)、“学业组”(监督课代表及组长工作)、“考核组”(负责每两周一次的“优秀班干”评比)三个组,成员共14人,其中会长、副会长各1名,三个组组长各1名,各组成员各3名。其任期为一个学期,下学期初由班全体学生重新选举产生。其职责从本质上有别于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常规、学习、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直接管理组织。而“学代会”的责权有四:一是参与制定或修改班级规章制度;二是选举产生班委会,监督其工作,对他们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由会长召集,于双周星期五中午召开一次会议,总结两周来班委会工作情况,评选“优秀班干”三名,提出班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反映代表们平时听到的或是他们自己对老师、班干及班级各项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形成会议录,并上报班主任;四是“学代会”有权通过表决任免班干部。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做是不是太繁琐?有了班委会,“学代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事实上,对于“学代会”工作的重要意义,我的体会是深刻的。

一、“学代会”使班级常规管理的面貌焕然一新

有了“学代会”的监督和建议,班级的常规工作更加务实而高效。2008年秋学期初,我首先拿出《班级安全制度》《班级卫生制度》《班级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草案,然后交“学代会”,由他们征求班委会及其他学生意见,最后由他们开会讨论完善。他们所提出的“过马路左右看”,“穿着要整洁”“学习要主动积极”等补充条款就很好,我都高兴地采纳了。这就为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学代会”发挥了监督、建议的职能,促进了常规管理工作的优化。有一天上午,常规组组长向我反映说:“我们班下课时,总有人追逐打闹,或是说脏话。我跟班长说过几回了,可这些现象仍然存在。”我说:“那你和班长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办法。”他们商量以后,向我建议设班级“文明监督员”,每天4名,课间巡视,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说服、阻止。我很赞同他们的想法,只建议班长在安排的时候,多安排那些在课间有追逐打闹或是说脏话现象的同学。这一招还真管用,从此以后,班级几乎没出现过上述不文明行为。

二、“学代会”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代会”这一组织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民主、自主意识,提高了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同学们思维更加活跃,发言更加大胆、积极和有创意。师生课堂配合更加默契,这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记得2009年春学期初,有学生向“学代会”“学业组”提出:可在前面黑板的左有两侧分设“新闻在线”和“知识宝典”这两个栏目,由同学们轮流负责。“学代会”通过讨论,一致认为这个办法非常好,建议每天早上、中午更新一次,由语文课代表安排实施。这一举措,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不久,“学代会”向我建议:可在班级开展课外学习竞赛活动,每个月评选一次“课外学习标兵”。我一想,对呀!学习贵在积累,尤其是阅读和写作,光靠课内怎么行呢?从此,我班掀起了课外学习的热潮,由于同学们学得主动、积极、勤奋,我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县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中,我班语、数、外三科成绩均居全年级之首。

三、“学代会”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而亲密

成立“学代会”,我就是要放开老师的“架子”,鼓励学生敢讲话,讲真话,鼓励他们为班级的建设献计献策。由此,我们也可以把“学代会”理解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有一次,“学代会”建议建立“表扬信”制度,每两周评选在课堂、作业、成绩、活动等方面表现特别好的或进步特别大的同学,给他们家长发去表扬信。我听了很高兴,交给班委会执行。每一次发表扬信的时候,我都郑重地签上我的名字。这一举措,极大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记得毕业联欢会结束的时候,很多学生是流着泪跟我说“再见”的。现在,我还常常收到他们的信息、信件和电话,他们仍旧像以前那样,跟我无所顾忌地交流,我也是乐此不疲。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第4篇

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育人为本,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科学管理是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班级管理运行的实际,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决策、制度和方法,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使学生受到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学习、生存、关心和做人,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理念科学是前提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应贯彻科学发展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积极引导,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健康、全面、自主的发展。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班主任要主动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积极学习,深化认识,创新管理思路,努力营建班风纯正,学风积极,遵守纪律,团结进取的班集体,全面提高班级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决策科学是关键

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科学决策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证明,确定目标是引发每一个人行为的最直接动机。班主任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对班级的调查情况,提出班级管理目标的总设想,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决策,群策群力,发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他们才能够积极地去遵守。当在开展一些活动或落实一些措施前,班主任都应充分征求学生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参与。班主任要避免单纯按个人意志和经验管理,应该把经验与科学决策结合起来,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三)制度科学是保证

科学的制度是保证个体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超越和创造现实社会的人的积极因素。班级制度要具有人文气息,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必须考虑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生活,主动地获得发展。制定的制度如班级公约、一日常规、值日分工、职责划分等要切合实际,全面周密,简单明确,运行合理。虽然各项制度将学生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和规范,但在不影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能让班级每一位成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能有效地增强班级的活力。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能使学生受到教育,确保班级得以正常、高效和有序运转,达到制度育人的目的。科学的制度要利于班级管理向人文管理、学生自我管理迈进。

(四)方法科学是依托

班级管理的方法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保障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身素质。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建立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管理系统,明确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建设好班集体,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在学生参与班级问题的处理中,班主任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使学生不断地认识、教育和提高自己,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精细管理铸品质

魏书生说:“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班级文化建设是以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养成教育为核心的,精细管理是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层次提升的必经之路,是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使教育充满智慧的必然要求,是铸就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崇高品质的保障。

(一)精细管理的方式

班级精细管理是在充分吸收科学管理理论和当代西方先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班级面临的突出管理问题为导向,致力于为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提供系统的指导。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班主任—班委会—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方式,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二)精细管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此管理方式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内在规律,依托《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引导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制定、完善并执行班级公约、文化建设目标、学期工作要点、激励机制等,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这样,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就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采取干部竞选轮换制,在班主任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民主选举,培养一支富有活力的班干部队伍,并对新当选的班干部进行细心帮助,增强他们解决班级问题的能力,使班级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设立值日班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将学生日常行为、卫生等纳入值日班长职责范围。采取班干部竞选轮换和值日班长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可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主人,扩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凝聚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公平、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奋斗目标。

(三)精细管理铸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

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主任;以人为本;情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情感管理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

情感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自身诚挚的情感,增强与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以满足不同职工的心理需要,从而激发每个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管理的特殊效应就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人们的潜在热情,充分调动人们的内在动力。

情感管理的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归属点。具体说来就是以人为原则,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力求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依靠人,为了人的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艺术。

情感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是一种采用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利性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自觉行动的管理。其起源可以追溯至以梅奥为代表的管理学家所创立的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这种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但都是基于人性假设提出的。刚性管理盛行于20世纪,以著名的泰勒管理模式为代表,将人看作“经济人”、“机器的附件”,强调组织权威和专业分工。“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员工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而不是纪律的强制和物质的刺激,强调关心人、体贴人、尊重人、激励人的管理理念。以大内为代表提出的Z理论认为人是“复杂人”,强调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主张应在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培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以下特点:首先,在指导思想上强调人性需要的满足,以达成和推进人性需要的满足为管理的最终目的;其次,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提倡通过内心激励调动被管理者主动参与管理过程的积极性,通过平等的交流、沟通和相互支持达到管理的和谐统一;第三,注重通过教育和引导的方法来达到管理的目的;第四,注重管理者自身修养的提高,要求管理者通过以身作则来影响被管理者。

因此,班主任对班级的情感管理也必须综合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的最大效能。

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管理的功能

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情感管理的功能,将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这也是广大班主任所孜孜以求的目标。具体来讲,情感管理的功能如下:

(一)指向功能。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情感管理时,有明确的指向功能。即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之初,首先要制定好班级发展的规划与目标。为了帮助全体学生达成这一目标,班主任就要运用情感的指向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目的就是要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气与凝聚力的集体。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核心内容。

(二)融洽功能。主要是指班主任在运用管理班级时,与学生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使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班主任也关心、爱护学生,视每一位学生为朋友,进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奠定基础。

(三)迁移功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其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他人有感情,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所经常使用的东西,也都会产生好感。班主任要充分运用这个原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管理班级。为此,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言谈举止,从而能够为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共同奋斗。

(四)增效功能。情感管理的增效功能是指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情感管理时,能提高学生对教师言行的可接受性效能。这是与传统的班主任对班级采取的刚性管理而言的,如果仅仅依靠制度、规范等手段管理班级,那么班级管理的效能不会很高,相反,对班级实施情感管理则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达到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目的。

三、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情感管理的运用建议

(一)全面了解学生

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情感管理时,首先要了解学生。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学生,是班级管理的最低要求。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管理好班级,就得全面经常地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和管理学生,班主任的各种管理意图才能顺利贯彻。全面了解学生的途径包括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和写周记等。

(二)关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

班主任应尊重、关心、信任、爱护学生,这是对班级进行情感管理的核心。在班级管理中,关心、爱护学生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还远远是不够的,更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作为班级管理者,首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要让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心情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管理境界。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心情舒畅、相互给予鼓励和尊重。第三,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信任、依靠学生。最后,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要靠发号施令和权威来管理学生。要衷心地让学生感受到重视,要经常给予学生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

(三)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

对班级的情感管理应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主要包括:

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就是提出恰当的目标,使学生了解班级管理的目标,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全体学生朝着共同的班级目标全身心地投入、执着地追求。同时在制定班级发展目标时,要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既要防止目标高不可攀,又要防止不用吹灰之力就能达成目标。

2.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及班级众多的先进事例中,选择具有感召力、震撼力的典型事例作为榜样,号召大家学习。特别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和典型。因为身边的先进典型最具有说服力,贴近学生实际,容易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竞争氛围。通过竞争达到新的跨跃,新的“榜样”又会脱颖而出,从而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