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夯实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情境创设讲价值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都在努力尝试着如何创设更有价值的情境服务于教学,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我认为恰当的、有价值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助力,也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奥秘。
创设情境,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为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创设情境,不能只追求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更重要的是在情境中必须暗含数学问题;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应紧紧围绕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活动安排讲实效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安排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肢体活动。为了防止过分依靠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灌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我们在数学活动的安排上,应突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理清知识的脉络,经过自己的努力、思考,主动获取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活动的安排,应注重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真正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的安排不能只追求课堂场面上的“热闹”,而要把知识融入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动口概括能力、动脑思考能力。
三、合作组织讲合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人人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的组织要讲究合理性。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思考哪些内容需要讨论;哪些问题值得去讨论。那些知识只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探究出来的,就须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还要考虑时间的安排,必须留有思考的时间、交流的时间、汇报的时间和教师总结的时间。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显示出价值和魅力。
合作学习的组织,除了要重视内容、时间安排合理外,还应摆正教师的位置,使教师始终处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才能真正营造一种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新型的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的组织,不能只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应该全面完整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防止组织随意、问题随意、时间随意;防止学生从众现象多,深入讨论少;优生参与多,学困生参与少;表面形式合作多,有价值合作少等现象。
四、练习设计讲实在
新《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目标”中提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练习是教师在课堂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发展智能,提高应用意识。好的练习设计,能较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能在有限时间内突出数学问题。
练习设计在注重内容全、层次清、形式多样的同时,还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信息,明确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寻找解题办法,探索应用价值。练习设计不能只追求依样画葫芦、单一的模仿练习,或只追求形式多样花哨走过场的练习。练习的设计要站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立场上,设计一些目的强、有趣味、联系生活,又有思考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让数学练习显得鲜活精彩。
五、评价语言讲真情
一、校长的引领和决策――奠定了优秀团队建设的基础
校长要实现对教学方向的引领,对教学管理的把握,就要走进课堂第一线进行调研、分析和决策。特别是对教学策略的提炼、教学方法的指导,可以引领教师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抓好团队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然校长在引领和决策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
二、倡导积极合作――形成优秀团队的精神核心
1.加强备课研究,使备课成为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在团队建设中我们深感“集体效应”的优势,深感高效的课堂教学源于高效的备课,提出了“备课=我+我们”。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每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之,如果脱离了集体,即使有再大的能量,也会像水滴一样干涸。
2.注重引导,促进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
(1)启动“青蓝工程”,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三三制”。
搭建专业人才“三格层次”:新老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
铺设专业人才“三环道路”: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
架构专业人才“三维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
(2)创特色教研文化。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新教研文化活动。活动过程:前瞻性学课――集智性备课――双向式说课――推磨式上课(上课、评课、反思、调整、再上、再议)――沙龙式议课――反思式札记。
三、尊重个性发展――构建优秀团队建设的动力
弘扬教师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动力。我们尊重教师的个人兴趣和成就感,通过反思让教师拥有自己的空间,发挥其优势。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1.个体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要求教师写反思笔记,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每学期至少10篇,学校要进行检查并评比。教师会在个人反思中,总结丰富的素材,促进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本次活动听课对象为初中、高中学生,授课内容为太空环境下的科学实验。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王亚平所站讲台的高度以及我国青少年因此得到的太空知识,更在于它向世界传递了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独特探索。
各地教育部门和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共同组织了收看,天宫一号也因此成为中国“最高”讲台。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安排的实验项目,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为全国青少年进行了一堂意义非凡的太空授课。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高度重视,妥善调课,组织收看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围绕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推动“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和中学科技教育的有效开展,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13年6月20日10时04分,跟随神舟十号遨游太空的航天员王亚平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33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中小学学生代表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综合楼四层地面课堂,兴趣盎然地聆听了“太空教师”王亚平在神舟十号上为大家所讲的一堂40分钟的实验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过地面课堂具有的双向音视频沟通交流能力,与神十航天员进行同步互动交流。地面课堂内的学生不仅能够看到王亚平授课的清晰画面,身在太空的王亚平也能观看到和收听到课堂内学生们的实时反应,同学和老师可以像平常课堂一样进行互动。
在地面课堂上的两位教师,分别是人大附中的物理教师宓奇和101中学的物理教师史艺,在太空授课开始之前,两位老师先让大家猜想本次课程中可能会涉及的原理,及对航天员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课程伊始,两位地面教师先通过一个短片向大家介绍了航天员的衣食住行。当三位航天员出现在屏幕画面中的时候,学生们立即鼓掌,有人不禁感叹:画面好清楚啊!为了向孩子们说明“失重”现象,指令长聂海胜表演了“悬空打坐”,担任太空教师的王亚平说:“我还会大力神功呢。”她用一根手指轻轻一碰,就把聂海胜推到了船舱后面。看到此情景,孩子们哈哈笑了起来。随后,王亚平做了5个实验,分别为质量测量演示实验、单摆运动演示实验、陀螺演示实验、水膜演示和水球演示实验。
天津:做足功课 同步观看
6月20日,在南开中学航天体验馆,学生们通过弧形屏幕观看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天津大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同步收看,各学校的“地面课堂”瞬间沸腾。
上午10时,南开中学打开了全部教室和实验室内的闭路电视,让2000余名中学生共同见证和观看这一期待已久的难得的历史时刻。与此同时,南开中学的航天航空体验中心也全部开放,该校30余名物理社的成员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航天航空体验中心的仿真平台上迎来了这一次特殊的“太空课堂”。物理社社长、该校高一年级的女生孔令航兴奋地告诉记者,为了收看这次“太空课堂”,大家都做足了功课,在网上搜集了很多物理与航空航天的知识。她说:“虽然是学生,但我们都特别关心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航天梦’。这次‘太空课堂’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很多新奇的难得一见的太空知识,同时也让我们的‘航天梦’更加清晰起来,也更加增强了我们实现未来梦想的信心!”
南开中学副校长吕宝桐表示,这次“太空课堂”对学生来讲也是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
上海:航空航天特色校闵行三中观摩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上海市闵行三中是航空航天特色学校,该校组织了初二年级全体同学观摩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校长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由于闵行三中高中部仍在期末考试期间,因此安排已经期末考完的200余名初二学生收看了太空授课。学校还特别安排了30多名科学兴趣浓厚、品学兼优的学生到高中部的刘辉航天科技工作室集中观看,现场安排物理老师和同学们互动,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2011年,闵行三中高一学生提交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搭载方案,从全国113所中小学校的近3000个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空间试验室首个出自中学生的研究项目,跟随当年发射的“天宫一号”进入太空。
广东:遨游九天
圆梦中国
6月21日下午,广东佛山罗村二中初二级全体同学观看了此次太空授课。
本次太空授课的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是一堂极其生动的实验课,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湖南:长沙市37中第一时间收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
6月20号上午10:00,长沙市37中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在自己的教室里准时收看了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直播,学生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室黑板正中间的班班通设备“电子白板”,一起分享着这一场来自太空的实验课。航天员王亚平给中学生们讲授的这一节实验课程,解开了同学们心中的很多谜底,比如: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是怎么样的?失重是怎么产生的?太空垃圾怎么处理?有没有见到UFO?太空中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太空中的水是怎么来的?……满足了学生很多的好奇心。他们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举得巨大进步而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激发了心中的航天梦、科技梦、中国梦、强国梦,增强了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四川:绵阳博雅学校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直播
6月20日上午10点—10点50分,绵阳博雅学校师生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收看了“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女航天员王亚平给大家演示了小球在太空中的单摆运动和圆周运动、高速旋转的陀螺旋转、神奇的水膜实验、液体表面张力能使水膜变“魔法水球”等内容,激发了同学们对太空的向往,更让大家了解航天、热爱航天、支持航天,让同学们集体感受了天宫课堂的无穷奥妙。
课后,各班老师还组织同学们谈感受、说体会。有同学这样说:“我一直以为‘天宫一号’在太空上只是固定地待在某个地方,听王亚平老师说,他们每天会看到16次日出,因为他们每90分钟就绕地球一圈,我才明白原来‘天宫一号’是要绕着地球运动的。”有的学生说:“太空太神奇了,看到王亚平老师能把地球上的一滴水‘变’成彩色的水球,她就像一个魔法师一样,那太空中还有多少‘魔法’啊!”
新疆:华山中学学生收看太空课堂 见证奇妙一刻
“在太空当中做这些实验的时候,真正能够把理论中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状态呈现出来。我觉得学生的收获是非常大的。”6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中物理老师倪颖在与学生一同收看了神舟十号航天员展现的太空课堂后说到。
华山中学的学生们在教室里收看了我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他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发出惊叫;教室里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一片。神奇的课堂让学生们见证了太空的奇妙世界,也激发了他们内心的科学梦和太空梦。
有学生表示,这个天宫课堂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它带给我们一些平时在地球上不能见到的真实现象,这也是科学引人入胜的地方,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航天员太空授课激发雪域学子太空梦
“太空会不会像高海拔地区一样,水到七八十度就能烧开了?”“冬虫夏草在太空能生长吗?”“太空像一样缺氧吗?”“在高海拔的发射宇宙飞船会不会更快?”……的学生对太空的热情很高,显然,太空授课激发了他们追梦太空的浓厚兴趣。
拉萨中学团委书记薛军利认为,此次太空授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科学精神。不少学生通过太空授课产生了探索太空的梦想,要把个人梦和国家梦结合起来,使梦想成真。
澳门组织中小学生观看
“神十”太空授课
6月20日上午,澳门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及多家学校组织中、小学生收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作太空授课的现场直播,一同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航天员王亚平在授课中,分别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试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的提问,包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措施、航天员对抗失重方法和太空景色等。
在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的骏菁活动中心,有250名学生在聆听航天员老师讲课;在劳工子弟学校,也有近百名学生在礼堂集体观看直播。教育暨青年局还安排了导师在场讲解,解答学生们的提问。
有参与听课的澳门学生称,对太空的一切都感到很好奇,不知道太空冷不冷?太空是否会有外星人?希望将来航天员来澳门时,有机会直接向他们发问。
教青局青年厅厅长袁凯清表示,澳门特区政府一直重视科普教育,通过课余活动、对外交流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科普知识。通过收看太空授课直播,见证了中国航天科学教育的历史时刻,加深了学生对航天科技的认识,将进一步激发澳门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的热情。
美国:2007年,芭芭拉·摩根的第一次太空授课
2007年,美国东部时间8月8日18时36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机组7名宇航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美国宇航局首位教师宇航员芭芭拉·摩根的第一次太空飞行。
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后,地面发射控制中心指挥人员说:“对芭芭拉·摩根和机组伙伴来说,这堂课正式开始了。”摩根曾经教书的爱达荷州的科学教师联合会专门挑选了18名学生,与摩根进行天地间的师生对话。
摩根这次在空间站上的第一堂课,共进行了25分钟。在课堂上,一个孩子想知道如何在太空锻炼。摩根一手托起一个在她身边飘浮着的宇航员,给予演示。另一位年轻人想知道宇航员是怎样喝水的,摩根和她的同事从饮用水袋的吸管中挤出水泡,并将水滴吞下。4名宇航员还分别用乒乓球和垒球作讲课的道具。
实验一:质量测量演示——没有了重量,是否意味着失去质量?
3位航天员老师“站”稳后,先给同学们露了几手“功夫”——“悬空打坐”“大力神功”。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们都成了“武林高手”,博得同学们阵阵喝彩。
航天员的表演给同学们带来了疑问:在地面上,人们一般用天平、台秤、托盘秤、杆秤、弹簧秤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从而计算物体的质量,那么 ,失重环境下怎样测质量呢?
航天员老师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法。他们从“天宫一号”的舱壁上打开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装置上的LED屏上显示出数字:74.0。这表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千克。
王亚平向同学们解释道,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物理学原理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力)=m(质量)×a(加速度)。质量测量仪上的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F,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计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够计算出物体的质量(m=F/a)。
王亚平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课后思考题:除了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失重环境下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单摆运动演示——太空中的机械钟表走得更准还是静止不动?
演示完质量测量,航天员们又取出一个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
T型支架上,用细绳拴着一颗明黄色的小钢球。王亚平把小球轻轻拉升到一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没有出现地面上常见的往复摆动,而是停在了半空中。王亚平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T型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而在地面对比实验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力,给小球一个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绕轴旋转。
太空实验趣味无穷,地面课堂的学生们也不失时机地向航天员提出他们关心的问题。人大附中早培班学生徐海博举手提问:“航天员老师,您在太空中有没有上下方位感?”
为了回答同学的提问,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的帮助下表演了一套“杂技”动作,分别进行了悬空横卧和倒立。看到航天员老师的精彩表演,同学们兴奋地鼓起掌来。
实际上,航天员在太空中无所谓上和下的方位区别。不过,为了便于工作生活,航天员们为“天宫一号”人为定义了上和下,把朝向地球的一侧定义为下,并专门在“下方”铺设了地板。
实验三:陀螺演示——高速旋转的陀螺为什么不会倒下?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高速旋转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轴特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这一特性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航天员王亚平取出一个红黄相间的陀螺,把它静止悬放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翻滚着飞向远处。紧接着,王亚平取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陀螺,让它旋转起来,悬浮在半空中,再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不再翻滚,而是保持着固定的轴向,向前飞去。
王亚平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式各样的陀螺定向仪,正是有了它们,才能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
实验四:水膜演示——天宫里有没有“飞流直下”的瀑布?
阳光下五彩缤纷的肥皂泡、能够让硬币漂浮的山泉水,总是带给人们很多遐想。这些都是液体表面张力在发挥着神奇作用。
只不过,在地面上,液体表面张力难以抗衡地球引力的影响,只有经过特殊处理的肥皂水、富含无机盐的矿泉水才能表现出比较强的张力特性。但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特性便突显出来。
王亚平拿起一个航天员饮用水袋,打开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泻而出。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与“天宫一号”舱壁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图案交相辉映,更显得美轮美奂。
接着,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只是偶尔会甩出几颗小水滴。随后,王亚平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些在地面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象,引起了地面课堂同学们的连声惊叹。
实验五:水球演示——用神奇的液体表面张力变个“魔法”
液体表面张力的威力竟如此神奇!普通的饮用水还能变成更加神奇的“魔法水球”。
王亚平用金属圈重新做了一个水膜,然后用饮水袋慢慢地向水膜上注水,不一会儿,水膜就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球中还有一串珍珠般的小气泡,仿佛银河系中的繁星点点。聂海胜取出一支注射器抽出水球中的气泡,实验继续进行。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成果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应用与实施,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改革拉开帷幕。虽然其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标准对展示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能力及增强教学成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中,师生互动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综合运用能力最为关键的一环,尤其需要得到重视。基于此,文章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质量提供思考。
2.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2.1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首要问题为教师一般重知识灌输而轻学生参与。重知识灌输指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专注于在讲台上授课,忽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更关键的是教师重知识灌输必然会轻学生参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2.2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的问题,即师生互动往往变成一句口号而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师生互动真正作用与功能。如教师学习小组时,并未考虑数学学习讨论组成员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优势长处,数学学习讨论组各成员在功能区分和角色扮演两方面不能有机结合,从而互动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互动细节和流程方面并未多加考虑,往往只是机械地采用一些师生互动形式,而忽视师生互动本质,难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2.3重学习能力轻创新能力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都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这就必然导致教师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而轻学生创新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问题与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等问题相比,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由于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甚至对未来成就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后果显然是严重的。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
3.1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
由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和水平,首先需要构建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的师生互动模式。传统师生互动模式与实践表明,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都被扩大了,而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参与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不仅有助于创造良好师生互动环境,更有利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数学学习与实践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与教师保持良好互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过程中以“师生平等对话”为互动理念,以“引导者”、“互动者”及“对话者”为功能定位,还需要以“平等沟通”为师生互动主要手段。
3.2以重视师生互动本质为核心
由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还存在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重视师生互动本质。重视师生互动本质作为极为关键的一环,要想发挥应有作用,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教师首先需要摒弃传统师生互动理念,改变以注重师生互动形式为主的传统模式。第二,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理解师生互动内涵,把握精髓与核心要求,并将自己独特的理解融入课堂或课外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互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还需要将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生活情境创造性地融入数学选择题、计算题或应用题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以夯实学生创新能力为保障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对学生学习生涯及未来职业生涯同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和水平,还需要以夯实学生创新能力为保障。例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多种解法,并根据这道题设置更多类似题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多种解法,提高思维能力,更能为思维方式改变、解题路径延伸提供帮助,从而达到在学习过程中夯实创新能力的效果。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说,任何创新能力与学习成果的实现都不是被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将课堂变为学生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从而师生互动才能达到预期水平。
4.结语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及重学习能力轻创新能力等问题,也就是说,要想取得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面临相当困难的障碍与挑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清楚把握现有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最为重要的是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不能脱离师生互动本质。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程度、师生互动本质及学生创新能力为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兼重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师生互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新强.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数理化学习,2016(03).
[2]朱红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中学,2014(05).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效率优先”的原则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以落实推进2011年八道江区的“教学十项工作”为中心,细化教学的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档次;以校本教研、片区教研和课堂教学为载体,细化教学研究的主题、创新教学研究的模式、推进我校“问题教学研究”的进程,扎实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我校的办学声誉。
二、工作目标:
1.夯实并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备、教、批、考等教学工作的环节,尤其是集体备课环节,设立学科单周备课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档次。
2.夯实并细化教、科研工作,尤其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设立双周教研日,从而拉动科研的方向。
3.全面深入课堂,加强九年级平行推进的监控与管理。
4.改进八年级两级分化现象。
5.加强七年级学科的衔接和各班级均衡发展的管理。
6.加强学籍和档案的规范、科学管理。
7.科研工作和师资培训工作要加强计划性和有效性。
8.加强新、老三室的利用率与规范管理。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夯实并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备、教、批、考等教学工作的环节,尤其是集体备课环节,设立学科单周备课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和档次。
1、加大上学期修订的有关《备、教、批、考等常规教学制度》的执行力度,将这些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
2、夯实并加强集体备课的细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本学期设立单周集体备课日,并对集体备课制定出相应的《集体备课制度》加以具体的约束和奖惩要求。集体备课日的具体设置为:
每月单周周二至周五为集体备课日,备课的时间为两节课。
周二下午是语文组,负责人为陈平、赵光荣。
周三下午是数学组,负责人为王永发主任。
周四下午是英语组,负责人是单丽华主任。
周五下午是理化生組,负责人是王霞主任。
周二上午政史地組,负责人是杨福荣主任。
周三上午是体音美組,负责人是姜秀任。
上午的备课时间是三四节课,下午的备课时间是七八节课。
(二)、加强学科教学的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质量监控与分析。
1、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本学期仍然要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监控与调研,与教师一道深入课堂,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实施、反思、效率的“分子”的提高策略,使课堂教学向着集约、创新、高效的轨道不断运转。
教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80节(含上课节数)。
2、为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等的提高。各年级主任要调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参与教学管理的微观管理,把单元过关、章节检测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好月考工作。
七、八年级本学期搞好两次月考一次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工作,九年级搞好3次月考工作。具体为:
七、八年级:第一次9月26、27日;第二次11月14、15日。
九年级三次月考:第一次9月27日;第二次11月15日;第三次12月27日。
七八年级思品、历史、地理、生物同时纳入月考检测,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务处要组织好每次的检测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改善不足,促进提高。
(三)、突出抓好九年级毕业班的平行推进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确保在11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提升我校在河口片的办学声誉。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课堂授课质量的监控。
主管教学领导和主管九年级领导在现今上级部门对延长课时时间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严控情况下,我校应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加大深入九年级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与教师一道研究九年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问题。教学校长本学期九年级听、评课不少于30节;负责年部教学的主任听、评课不少于40节;教导主任听、评课不少于40节。
2.加强边缘生的潜力挖掘。
①树立边缘生的信心;②加强对边缘生的学法指导;③挖掘边缘生的非智力因素;④加强边缘生的个别辅导;⑤抓家校结合。总之挖掘各种潜力提高边缘生的成绩。
3.加练习题的精选控制。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对习题要精心筛选或设计,力争同学科的练习题是学科教师共同协商的成果。
4.九年级本学期进行三次月考:第一次9月27日;第二次11月15日;第三次12月27日。
每次月考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与总结,为下段的教学提供经验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