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炭行业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在根本上推动了煤炭行业的转型跨越发展,可以说煤炭行业在此种背景之下经历了一定规模的资源整合以及重组,这种发展变化对于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有着内在的推动力,可以在根本上促进煤炭行业的长足发展。对此下文主要对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背景下的财务会计创新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
一、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的特征
在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背景下,煤炭行业主要具有高度集中化、多样化、复杂化以及拓展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如下:(一)煤炭产业呈现高度集中化。在实践中要想有效的推动煤炭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就要不断的优化完善现有结构,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促进其转型发展,进而在根本上实现整个煤炭资源的整合。在实践中,煤炭行业相继淘汰了落后的产能,优化了其整体的产业布局,对于一些非法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一些资源浪费的煤炭产业进行了关闭处理,一些大型的煤炭生产企业重组了中小型煤矿,在根本上保障了整个煤炭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在根本上提升了整个煤炭产业的整体集中度,在实践中有效的推动了整个行业转型跨越的进程。(二)行业投资主体具有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煤炭行业在其转型跨越发展中,主要就是基于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为整合的主要内容,对于一些民营的中小煤矿进行了兼并,在实践中基于国家各种政策的引导,电力、冶金以及化工等与煤炭行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也通过入股的方式在煤炭行业中兼并重组,其成为了煤炭行业的主要投资主体。也就是说煤炭行业投资主体逐渐呈现着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炭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发展。(三)基于煤炭为主,拓展领域,构建新型的煤炭化发展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在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观念逐渐深入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煤炭行业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实践中煤炭行业对于自身的资源进行了充足的利用,完善了其转变的有效方式与手段,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发新型煤炭产业,这种发展趋势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高度吻合,可以说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带动了煤炭行业的转型跨越发展,同时煤炭行业的转型跨越发展也在根本上推动了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思考
煤炭行业的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就是优质的财务保障,所以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了解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财务部门要对资金进行系统的管理以及分析,对于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充分的筹划与系统的监督,在工作中基于行业投资的主体状况以及实际的状况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判断,进而为其提供较为有利的资金支持。对此在实践中要基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一)要了解现阶段的形势状况,不断的拓展领域与思路,在实践中转变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理念。在现阶段的转型跨越发展趋势的影响之下,大多数的煤炭企业还是通过传统的核算方式开展财务会计工作,这种方式与手段早已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整体发展。对此财务工作人员要对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进行了解,要转变观念,不断的拓展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升其管理思路,加强对各种财务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财务会计的工作理念,进而消除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手段的消极影响,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内在职能,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二)清洁能源的开采,提升对各种技术的推广与利用,在根本上推动财务会计的内部转型。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要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在工作中提升对各种科技的投入与重视,进而实现整个生产的清洁化,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环保理念,不断的拓展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在根本上加强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其整体精细化。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煤炭行业的经济信息中心,在实践中要保障其可以独立核算参与其整体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财务会计部门在实践中要始终参与到煤炭企业的投资决策之中,基于效益的角度对于一些涉足煤炭产品的项目进行系统的研究,参与到其企业的实际生产以及决策之中,对于企业的边际贡献进行系统的管理,对其进行系统的调整以及优化,同时要对于企业的整体营销决策进行管理,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而在根本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内在职能,促进财务会计的“转型”发展。(三)基于煤炭企业大局出发,有效开展财务共享工作。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煤炭企业组织结构与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以及降低运营成本或者增强创造价值的为根本目的,基于市场视角为煤炭企业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煤炭企业在实践中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体能力和效率的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建立了一个IT平台,把一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将煤炭企业的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整个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相关成员单位不得随意修改,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在实践中煤炭企业网上报销模块与票据实物流、票据影像模块与过程绩效测评模块以及综合管理模块为主要核心的共享服务系统平台,为煤炭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奠定了较强大的信息系统基础。财务共享经营的重点就是对于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在实践中基于经营管理要素对其进行集中调整以及重组,进而增强人均工作效益,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其整体效益。此种模式在实践中有利于提升整个生产流程,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员工以及各种设备的整体利用效率,可以有效的实现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的根本目标,可以在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财务共享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可以充分的结合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管理等相关内容,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在实践中倡导节约、约束、高效率的发展价值与取向,进而在实践中实现低成本的高效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提升其内部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背景下,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的主要对象就是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以及技术等要素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在实践中基于资产为主要纽带,通过企业的并购、联合重组以及控股参股等相关方式,加强煤炭企业的兼并以及组合,实现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进而构建一些呈现财务共享、专业化、科学化、先进化的具有一定现代化特征的煤炭能源企业。总之,在实践中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背景之下,企业的财务会计要转变自身的主体,要更加直观的、具体的对煤炭行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反映,这样可以便于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正确性,进而在根本上推动其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建国.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思考——基于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21:190+141.
[2]焦建国.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思考——基于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J].会计之友,2011,35:21-22.
[3]张玉兰.效益观视角的公司财务报告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
关键词:煤炭行业;循环经济;途径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irculation economy main feature,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pplication foundation,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coal profession development circulation economy primary coverage and the business game, resources situation, proposed realizes the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velopment circulation economy way.
Key words: coal profession; circulation economy; way
1前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和资源循环经济。其主要特点是:[1]①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②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题原则;③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突出特征;④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使命和特点使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开环模式转化为闭环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
煤炭是萍乡最为丰富的矿物资源,百年发展中,为繁荣萍乡经济和文化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萍乡境内煤炭储量为7.2亿吨,含煤地层占全市总面积的60%。1898年,清末邮政大臣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在萍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煤矿——安源煤矿(中国近代史十大厂矿之一)。它的创办不仅给安源这块红土地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而且也为萍乡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更为萍乡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2]新时期对萍乡市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1.1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西方发达国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已经实现了循环经济的法制化和社会化,其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3种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美国的企业小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
如美国的杜邦化学公司,通过运用循环经济,在全公司内部已基本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2)丹麦的卡伦堡中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是区域层面。如在丹麦的卡伦堡工业区,发电厂、石膏板厂、炼油厂、制药厂之间形成资源可循环利用关系。
(3)日本的社会大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是社会层面。如日本已初步形成由废物回收、废物拆解、利用系统及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再生系统。
1.2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内容
1.2.1综合一体化开发
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1.2.2产品深度加工
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1.2.3资源高效利用
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如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及粉煤灰制砖、生产水泥、筑路和回填地表塌陷区等。
1.3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1.3.1推进煤炭企业节能生产
实施煤炭清洁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按照废物减量化的首要原则,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各种废物的产生量,利用各种清洁开采技术减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良性循环。
1.3.2延伸煤炭产业链
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在发展煤、电、建材联产循环经济的同时,发展煤、化工、煤和焦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煤炭生产的多元化经营,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萍乡市已被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延伸煤炭产业链,对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萍乡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3.3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
以土地复垦为重点,把固体废物的利用与矿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重建示范基地,逐渐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
2萍乡市循环经济发展
2.1萍乡市概述
萍乡市地处江西省西部,东靠宜春、安福,南邻永新和湖南茶陵,西接湖南醴陵和攸县,北连湖南浏阳。历来以资源丰富著称,特别是煤炭,因煤而生,因煤而兴,被誉为“江南煤都”。
然而经过上百年的机械化大规模开采,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煤炭可供开采的年份最多不过20年,且开采规模越来越小,年产量由1994年的1 600万t下降至2007年的995万t;煤矿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 116家急剧衰退到2007年的132家,现存的132家煤矿企业中,列入待关闭名单矿山的煤矿就有15家,且其余的绝大部分煤矿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0年。
而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萍乡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后,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伴生的大量粉煤灰和煤矸石,发展粉煤灰、煤矸石发电和制砖。大力发展煤——焦——化工、煤——电——铝——型材——制品、煤——电——新型建材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三大工业园区和三大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探索建设生态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型工业体系,实现园区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和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抓好节能和污染治理,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为重点,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
例如,煤电铝一体化经济循环经济项目是萍乡作为全国20个循环经济试点市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通过产能改造,运用萍乡丰富的煤矸石发电,再用煤矸石发的电支撑铝业的需要,形成煤、电、铝产业一体化。该项目的实施,开创了萍乡百年煤城走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先河,为国家环境建设,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2萍乡市依托循环经济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2.2.1加强矿井资源管理工作
各煤矿严格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开采现有资源,减少煤炭损失,提高矿井采区回采率。
2.2.2推广使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
萍乡市大部分煤矿服务年限长,设备老化比较严重,因此,应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积极找煤、探煤,稳定煤炭产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2.2.3加大煤炭洗选力度
煤炭洗选加工是洁净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煤炭洗选力度,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进一步提高原煤入洗率,减少产品中的灰分、硫分,为社会提供精品煤炭和洁净能源。
2.2.4对煤矸石进行再利用
全市有3个煤矸石发电厂,电厂全部燃用矿区产生的低热值煤、煤泥和矸石,但现有的矸石电厂发电单机仅为0.6 万kW,应该进行循环硫化床改造,或建设5 万kW以上发电机组,这样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矸石堆放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利用矸石电厂产生的热能,建设热电联产工程,既节约能源,又大大改善了环境。
2.2.5建设与煤矸石发电相配套产业
建设粉煤灰、煤矸石墙体材料厂,消化矸石电厂产生的工业废渣和粉煤灰。随着各地对实心黏土砖限制生产使用,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有关政策的实施,粉煤灰、煤矸石渣墙体材料项目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如粉煤灰硅砌块生产、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生产、粉煤灰轻质墙板生产、粉煤灰陶粒生产等等。
2.2.6全面开展矿井水处理于复用工程
建设矿井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于井下,如消防、喷雾灭尘等。必要时对矿井水进行深度处理,在保证工业用水的基础上,能够提供生活用水。
3结束语
为了充分发展循环经济,萍乡市尤其是中、小煤矿应全面规划落实资源环境观,从萍乡市实际出发,把煤矿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塌陷地等作为环境资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延伸产业子链,调整产业结构,真正实现闭合型的全面循环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毕业生; 就业
1 独立学院及其毕业生就业现状概述
自从1998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和模式诞生了。近年来,独立学院快速发展,全国目前已经有319所独立学院,在校生达100多万人。
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历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在当年毕业时均达不到80% ,每年还剩下20%以上的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 2010年将达到63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大军,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上的情况可见一斑。由于其基础薄弱,办学时间较短,社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认可程度较低,因此学生就业工作更为严峻和突出。
2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市场就业环境等客观原因
2.1.1 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可程度严重影响对毕业生的社会评价
招聘单位一般习惯从名牌高校或他们信得过、关系密切的老牌院校中选聘毕业生,而独立学院创办时间短,社会影响程度不大,自身的“品牌”还未形成,毕业生的质量也还未得到社会的检验和认可。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总体比普通院校低,入学时基础相对差,按照本科要求培养,想达到普通院校本科的培养要求,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受到用人单位的怀疑。因而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带着有色眼睛看待,甚至出现以种种理由拒绝接收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现象;要得到用人单位确切的认可,路途遥远,这就使紧迫的就业形势形成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增加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1.2 学生和家长就业期望值过高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学费总体比一般院校贵,相当于一般本科生的2-3倍,高投入必然导致希望高回报,包括家长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想法。同时,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自身也存在就业观念不当的现象,其表现在:首先,就业期望值偏高,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自我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在一项调查中发现,38.3%的毕业生希望进入政府部门或国企,75.6%的毕业生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内地大城市,85.2%的毕业生选择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工作;其次,被动就业观念强,自主创新、自由创业意识差,调查对象中只有19.3%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最后,静态就业动机强,动态就业观念弱,仍抱着“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就业观。
2.2 独立学院本身机构设置的问题
2.2.1 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重复,未形成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均为母体高校的热门专业,绝大部分独立学院还没有自己的专业。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重复有利于充分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照搬母体高校相同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同时,由于专业设置重复造成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相同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
2.2.2 专业设置单一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独立学院的举办无疑缓解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压力,但远远不够。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完全依托于母体,且与校本部之间、与其他学校独立学院之间专业设置相近。独立学院无特色专业、结构安排不规范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且容易导致“教育性失业”。
课程安排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独立学院的发展一直依赖母体,在课程安排和专业设置方面借鉴母体高校,这导致独立学院没有优势可言!如果独立学院不思考自身发展状况及社会对人才需求上的变化,不专门开设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课程与专业,而一味依赖母体学校的专业开设子专业,就会造成与社会需求错位。课程安排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不相符是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瓶颈。
2.2.3 师资总量不足、人员流动频繁
独立学院建立自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其学生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保障。目前独立学院自身师资严重紧缺,尤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是稀缺,而是过多的依赖于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自身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基本还未形成与自身发展和定位相匹配的师资队伍,人员流动频繁。
2.2.4 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短,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
缺乏就业工作经验,就业指导与相关体系还在逐步探讨和完善中。就业专职人员、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就业基地建设均较为落后;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有待完善。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落后的方式获得信息,信息来源比较窄。调查中,有60%的毕业生对就业政策不了解,有58%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信息少,有3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信息渠道不畅,供需双方的信息不能在双方见面前就清晰明了,这样的签约必然导致盲目性,同时,签约率也会大大降低。有限的供需见面会,很难满足供需双方的需要,出现急需的用人单位要不到毕业生,而一些优秀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局面。
3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对策及发展趋势
就业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形势与生源质量,更关系到独立学院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做好就业工作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在做好学生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处理好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独立学院学生谋求就业出路。
3.1 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招聘单位除强调落实专业基础外,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所以独立学院学生在某些方面来说,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
3.1.1 现代企业都将就用人求“实”不求“高”
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着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宁可选择独立学院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术的人,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因为对于企业来讲,既掌握专业技术理论,又有专业技术经验,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者就是人才,不管他学历如何。
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创新教育,独立学院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1.2 从学校方面讲
一是要全力以赴治本。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年年能为社会输送适应形势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此,独立学院要坚守核心价值观,重视社会责任感,注意对创新方向的正确引导。独立学院应按照国家和地方需求,科学定位,构建自身人才的培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要对学科结构、专业设置进行改革;同时,应调整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解难,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独立学院必须注重应对和全面服务入手,把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措施详细地落实到实处,为开创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新局面努力奋斗;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全面、详细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引导,调动一切力量,利用所有资源,开动脑筋,狠抓落实,从各方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3.2 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三考”(考研、考公务员、考双学位)能力
首先,学校应该认识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比二本院校、一本院校的低,文化素质不如二本院校、一本院校的学生,所以独立学院应该从学生以入校就提倡“养成”教育,让学生上早、晚自习,让学生去图书馆等等,做好“三考”工作的宣传,让学生一入校就有就业的危机感;其次,独立学院应该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让独立学院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三考”打下基础;最后,独立学院应该比一般本科院校要多开设“三考”培训班,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3.3 自主创业,开辟就业新思路
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就业教育、择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转变过程,但总得说来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相对偏低,据相关分析数据表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不到1,而独立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还远低于1%。其实,创业教育均为各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门路的必由之路,是就业模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跳跃,新生的独立学院更该要重视。通过自身的能力自主创业,既为自己创造了岗位,同时也为其他毕业生得到岗位提供了机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应该是个人因素、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的共同利益体。首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本钱”,如启动资金、市场悟性经营管理能力等,同时具备风险意识、冒险精神和创业动力。上述“本钱”的获得需经校园文化与社会环境的综合培育才有可能实现。
自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重视。学生家长首先要改变陈旧落后的就业观,尽可能创造条件并鼓励子女去自主创业,形成创业有为的家庭新理念。其次,自主创业人才的培养,来源于大批专兼职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的师资队伍,尤其是要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搞好“传、帮、带”,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再次,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如在资金、税收及投资环境等多方面多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参考文献]
[1]张靓.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问题引发的思想工作思考[J].科技信息,2008(19)
[2]孙富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战略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 (7)
[3]高军.论的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08(7)
[4]张伟.大学生就业问题纵横谈[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1)
[5]候忠伟.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1(6)
[6]李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浅析[J].出国与就业,2011(7)
[7]陈清莲.独立学院就业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8(15)
[8]高丽霞.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压力的思考[J].发展,2009(7)
[9]陈丽娟.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10]艾军.大学生就业新形势分析及指导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0(1)
[11]肖春华.对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几点思索[J].职业圈,2007(15)
关键词:中国煤炭发展;措施;前景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36-01
1中国煤炭发展现状述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要求变得日益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对以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我国近期的煤炭资源现状,煤炭资源总量据煤炭工业部1981年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汇总统计结果,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0592亿吨。其中,预测煤炭资源量为44927亿吨,煤炭储量为5665亿吨。而在未来的很长时期由于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因此中国煤炭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煤炭行业对于中国的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我国的竞争能力,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煤炭行业的前景分析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煤炭行业产生问题都应该详细分析煤炭发展的前景。无论是表现良好的煤炭企业还是绩效很差的煤炭企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煤炭行业的前景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煤炭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分析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煤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煤炭公司良好的运营,所进行的各种分析的集合体。
2中国煤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大型的煤炭公司的突然倒闭,暴露了我国的煤炭发展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揭示了我国的煤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问题。由于我国对环境监控的日益严格,在政府宏观经济路线考虑下,内需不可能像工业投资那样对刺激经济增长短期立竿见影,钢铁、电力原本产能过剩,煤炭产能过剩也是随之而发生的事件。所以煤炭行业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1煤炭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
由于现阶段煤炭行业很多企业是属于国有类型的企业,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监管,缺乏严格的措施和手段,因此监督既是对企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组织倾向对煤炭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煤炭行业的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也淡漠监督因素,认为对于煤炭前景的分析和预测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煤炭企业的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煤炭前景的分析和预测不可或缺。
2.2煤炭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观念落后
很多煤炭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煤炭前景的分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也不了解煤炭前景的分析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煤炭企业控制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煤炭企业的发展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预测煤炭行业的前景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加强煤炭企业的制度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对煤炭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煤炭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煤炭行业的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煤炭企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各种管理和分析制度,因此现阶段的煤炭工作人员还存在很多观念的问题。
3提高现阶段煤炭发展前景的相关措施
现阶段理论界对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研究还刻意追求西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很多制度规范的实施仅仅刻意的去模仿西方的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行为准则制定和实施,因此其结果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西方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层次的研究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在西方企业的使用范围和产生起源。中国煤炭发展前景涉及到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应该从其法律文化因素追求。其次,中国煤炭企业也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特点,所以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3.1构建有利的组织文化加强煤炭行业的观念转变
现阶段,企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煤炭行业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煤炭行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企业的成员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文化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推动煤炭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企业凝聚的文化却可以给煤炭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一个企业建立独特的文化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文化理念无形中就会为煤炭行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煤炭行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煤炭行业文化内控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煤炭行业的文化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3.2完善煤炭企业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煤炭行业规范制度是煤炭行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煤炭行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煤炭行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煤炭行业的运营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现代企业的四个基本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点都是良好企业规范制度的基本表现。煤炭行业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煤炭行业必须以人为中心,在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煤炭行业的员工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煤炭行业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煤炭行业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
3.3建立清晰的煤炭评估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煤炭行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煤炭行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发展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煤炭行业的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效果。因此煤炭行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发展。
4总结
通过对煤炭行业的详细描述,发现煤炭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煤炭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人员观念落后等,为了分析煤炭行业的前景,维持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例如,构建有利的煤炭行业文化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使得我国煤炭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COSO.煤炭行业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杨雄胜.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实务?案例[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山西煤炭市场也受到一定冲击,金融危机对山西煤炭市场影响不可低估。2008年8月份以来,煤炭行业整体需求明显放缓,煤炭价格急速下滑,煤炭市场下行趋势明显,需引起高度关注。
金融危机对煤炭行业市场的影响
一是对外出口开始减少。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势带动下,全国煤炭行业普遍保持着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但受金融危机因素的影响,煤炭对外出口量与2007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大回落。2008年1~9月山西省煤炭出口量平均减少了449万吨,降幅达2.72%。
二是国内需求明显萎缩。进入2008年9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煤炭行业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钢铁、电力、电解铝、建材、化工等下游生产行业对煤炭的总体需求明显下降。以山西煤炭出省火车调运量数据为例,2008年10月份发运量为16000车,较7月份的18900车和8月份的17400车分别减少15.34%和8.05%。
三是煤炭价格高位回落。2008年前7个月,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特别是第二季度煤炭价格出现较大涨幅,但从2008年8月份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价格开始逐月回落,并于9月中旬起快速下滑。原煤价格由最高时期的1100元/吨左右降至目前的600元/吨左右;精煤价格由最高时期的1800元/吨左右降至目前的1300元/吨左右;电煤价格由最高时期的1000元/吨左右降至目前的650元/吨左右,平均降幅达36%,且仍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
四是盈利空间渐趋收缩。由于2008年上半年煤价上涨幅度较大,煤炭企业经营效益状况总体良好。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因素影响,煤炭企业盈利空间趋窄。当前煤矿企业每吨原煤的平均盈利为150元左右,若煤炭价格未来继续下跌,市场煤占比较高企业的业务经营将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出现“变盈为亏”的局面。
煤炭行业的潜在风险需关注
一是政策性风险逐步显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煤炭市场,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加大对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力度,采取一系列针对煤炭资源的整合措施,一大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将被整合或关停。这对控制2009年市场供给总量将起到积极作用,但煤炭资源整合将加大煤炭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是市场风险逐步渐显现。2002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煤炭行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张,煤炭开采速度加快,局部地区出现供大于求,从而埋下一定的市场风险隐患。而目前下游用煤产业的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煤炭需求急转直下,煤炭价格出现了深度回调,煤炭企业销售回款率下降,企业财务收益空间不断缩小,经济效益全面滑坡,前期市场风险显现。
三是经营风险逐步显现。当前,山西省煤矿普遍进入了中老年期,资源逐渐枯竭,经营前景不容乐观,且多数煤矿企业因建设早、标准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产安全保障和环境治理的历史欠账多,仅靠近两年煤炭市场的升温难以从根本上弥补。此外,由于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承担的税费较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随着煤炭市场价格回调,企业总体运行效益将进一步下滑。
四是集中度风险逐步显现。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的供不应求,煤炭行业整体财务状况较好,煤炭企业成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竞相营销的重点客户。一方面,贷款“重大求长”现象严重;另一方面,贷款“垒大户”现象严重,在煤炭市场下行的情况下,上述现象的存在极有可能加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集中度风险的显现。
加大对煤炭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煤炭作为短缺性重要能源,一直以来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行业发展受阻的不利形势,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政策要求,在强化风险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煤炭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适时调整信贷策略,优化信贷结构和投向。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正处于产业重组的重要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煤炭行业政策调整的动向,认真按照煤炭行业“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要求,适时调整信贷策略,优化信贷结构和投向。不断压缩风险较高的小型煤矿企业的信贷需求;坚决取消信用等级低、资源枯竭、历史负担重、经营状况差、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定的煤炭企业的信贷资格;加大对符合行业信贷政策要求的煤炭企业的授信和有效信贷力度,推动煤炭行业由资源、资本密集型向智力、科学技术密集型转变,进一步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是探索推出适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贷款品种。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进一步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探索推出适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贷款品种,以实现既支持煤炭行业发展,又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针对煤炭行业客户的规模大小、经营特点、担保能力等情况,将目前传统的贷款业务向银团贷款、固定利率贷款、浮动利率贷款、可调整抵押贷款、票据贴现等多种贷款方式拓展;积极开办销售合同或其他应收账款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为煤炭企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设立还贷基金账户,根据企业售煤进度提取还贷基金,确保贷款按生产销售进度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