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迅速增加,由于当前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方式难以满通需求,导致城市道路拥堵现象大量存在。近年来,随着不少国内外道路建设、交通管理相关人士提出了人性化交通和无障碍交通等理念,许多大城市纷纷将当年改成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平面信号交叉口重新恢复,这使得原本就占据城市道路交叉较大比例的平面信号交叉,以后更将成为城市道路交叉的最主要形式。因此充分注重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其更好地为城市交通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相关工程对信号交叉通组织优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2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通组织优化设计流程
2.1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定义及类型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指的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车种和分流向,并使用有限的道路资源,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性,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全的运行状态。
道路交通组织分为微观道路交通组织、区域交通组织和宏观交通组织其中微观交通组织涉及的对象多集中在单点上,主要有交叉通组织、环岛交通组织和立交交通组织等;区域交通组织涉及的对象多集中在线和面上,如主干道的交通组织、重点区域的交通组织等;宏观交通组织多是从政策和总体调控的高度予以控制,如机动车保有量的控制,公交优先政策、净化车种和经济调控等 本文阐述的信号交叉通组织属于微观交通组织范畴。
2.2信号交叉通组织优化设计流程
信号交叉通组织是整体交通组织的基础,包括路口放行方法确定、路口渠化设计和路口信号设计等主要内容,具体流程见图1。其中虚线部分指的是计算机仿真过程,因为现代的交通组织方案在实施以前常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试验,用于检测方案的可实施性。流程图中主要内容如下:
(1)交叉通调查调查是进行交通组织的基础,调查一般包括交通量、饱和交通量、延误、队长度等。目的是得到交叉口的基本信息,为后面的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图 1 信号交叉通组织优化设计流程示意图
(2)放行方法确定。放行方法是指在交叉口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的放行所采取的模式,不同类型的交叉口所采取的模式不同,但一个城市最好选择1种,以免太多,导致道路使用者无法适应。
(3)渠化设计。渠化设计是对交叉口进行空间分离,主要设计有交通岛、导向车道设置、交通标志标线。
(4)信号设计。根据放行方法和渠化设计的方案,再考虑交通量的分布,进行信号设计,包括信号相位、信号相序、信号配时。
(5)其它配套设计。主要包括标志标线和公交站点一体化的设计。
(6)综合优化设计。结合前面的所有设计,进行
综合考虑,最后制定最优方案。
3城市道路交叉通组织优化方法
信号交叉通组织优化方法主要包括交叉口放行方法设计、交叉口渠化设计及交叉口信号优化设计等主要内容。
3.1路口放行方法设计
路口放行方法的确定,指特定路口机动车放行方法与非机动车放行方法的组合。近年来,在交通管理实践中,我国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管理特点,综合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过交叉口时的特点和要求,对放行方法进行实践和研究,形成以下4种模式:
(1)时间分离放行法,即非机动车按行人相位放行模式。
(2)空间分离放行法,即非机动车按机动车相位放行模式。
(3)时空分离放行法,即非机动车禁驶区放行模式。
(4)综合放行模式。需要注意,一个城市中最好只设计1种放行方法,
最多不宜超过2种 如果1个交叉口1种走法,道路使用者将无法适应,其结果必定造成交通秩序混乱。
3.2交叉口渠化设计
交叉口渠化,指对同一平面上行驶的各种交通流,采取各种物理分离的措施,可使不同速度的交通流按所划分的车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渠化是交通组织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渠化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车辆行驶、减少车流冲突、保护行人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作用是明确不同交通流的空间路权,重点是控制冲突点的位置,做到“寸土必争”,尽量减少交叉冲突点的个数或将其转化为交织冲突点,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常用的渠化手段有交通岛、隔离墩、交通标志、地面标线、车道划分、路口拓宽等。交叉口渠化设计流程如图2 所示
图 2 信号交叉口渠化设计流程示意图
3.3交叉口信号优化设计
交叉口的信号设计很重要,它可以有效减少路口内的冲突点,控制路口内冲突,明确不同流向、不同种类交通流通过路口的时间权。根据放行方法和渠化设计确定信号相位,根据路口冲突情况和路口内空闲时间最少的要求确定信号相序,根据各流向上到达的流量情况确定信号配时及周期,做到“分秒必争”。交叉口信号优化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交叉口信号设计流程示意图
3.4优化方案仿真及评价
由于信号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中涉及道路的物理改造(如渠化中的路口拓宽、交通岛、隔离墩和地面标线等),一旦调整,短期内很难恢复。另外,交叉口的连续功能决定了一旦优化方案不切实际,势必影响整个道路及周边路网,造成交通拥堵。所以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优化方案实施前最好利用仿真对优化方案做一个评估,在确定方案确实可行的情况下再予以实施,以免对道路交通及周边路网产生负面影响。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而发展的交通仿真,从产生之初就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发展,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成熟的交通仿真软件。交叉口仿真属于微观仿真范畴,微观仿真软件的代表是VISSIM,它是由德国PTV 公司开发的城市道路交通流仿真软件,被广泛运用于优化交通区域内的交通行为评估、轻轨系统并入城市道路网络的可行性分析、公共汽车及轻轨车站规划容量和效果评价,还可用于公交专用道等优先措施的分析。关于交叉通组织优化方案的评价,常用的指标有路口通行能力、平均等待时间、平均行车速度及车辆排队长度等。
4 小结
信号交叉口是我国城市道路交叉的重要形式,业界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国外,在交叉口渠化及信号设计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但由于国外的道路运行情况和国内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存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情况,所以国外的道路渠化及信号设计理论很难直接应用于我国。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号优化设计方面,至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关于信号交叉口优化设计的系统理论。
参考文献
[1]翟忠民.道路交通组织优化[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关键词: 交通组织与管理; 地铁施工; 道路交通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demand for large capacity, less land occupation of the subway traffic is growing, many big city have been or are preparing to build the subway, but the subway line generally after guest flow is larger in the city center area, and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which will result in greater impact on city traffic, therefore in the subway during the period of construction, how to through traffic to minimize the impact on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blems worthy of our study.
Keywords: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ubway construction; road traffic;
中图分类号: U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活力。而地铁可以缓解高增长的客流,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同时增强市区各主要集散点的直达性,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并且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节约资源,促进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但地铁工程规模浩大,建设工期长,影响范围广,施工期间占用道路并影响相关道路交通,施工车辆及建筑物的拆迁、附近居民投诉等也会对地铁施工造成影响。因此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铁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非常重要。
2 交通组织的原则
2.1 保障重点工程顺利进行的原则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施工方式, 什么样的交通组织方式, 施工期间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需要社会的支持, 在发生冲突时, 应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原则。
2.2 保证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优先通过的原则
交通组织方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施工期间在需封闭的道路上应预留行人通道, 尽量减少慢行交通绕行距离。公交车辆应尽量做到不改道,即使施工带来交通不便, 居民也可先步行再换乘公交车完成出行。如果必须对公交线路或站点作出调整, 则一定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
2.3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稳定性是指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不能轻易更改, 否则会影响方案的有效性, 群众也很难适应, 影响公众利益。但组织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根据方案实施后交通的实际状况作出相应的更改, 即适应性。
2.4 系统最优的原则
交通作为一个系统, 除要考虑单点通行效益外,更要使交通系统的整体达到最优。因此, 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也一样, 应在保证对整体交通状况无太大影响的前提下, 保证单点或单线交通效益的最优化。
2.5 尽可能减少对现有建筑的拆迁、改建, 减少投资的原则
3 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铁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施工占道对交通的影响、施工方法对交通的影响、施工范围内拆迁交通设施对交通的影响、施工管理对交通的影响及其他施工组织方面对交通的影响等方面。下面主要探讨施工占道及施工方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3.1 施工占道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第一种情况是完全封闭道路。此种情况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最大, 道路完全断流, 原有的交通压力完全转移到了影响区域内的其他道路之上, 公交线路也需要重新调整, 亦影响到周边建筑的对外交通及行人的正常通行。故对施工期间是否需要完全封闭道路要慎重考虑, 尤其是要考虑用地性质及安全等因素。
第二种情况是施工占用部分道路, 造成道路通行能力减小, 容易形成交通瓶颈, 部分交通流量转移到影响区域的其他道路上, 会影响周边道路的交通环境, 公交站点及线路可能需要调整, 亦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对外交通及行人的正常通行。由于道路通行能力减小, 为增加道路宽度, 可能会涉及到道路的断面改造。
第三种情况是施工基本上不占用道路。此种情况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出入施工场地的车辆可能会对相邻道路的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根据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 施工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 明挖法。明挖法即在地面直接敞口开挖, 待建设完成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如果开挖范围占用道路, 将造成交通断流和瓶颈。此种施工方法占用道路历时最长, 对交通的影响最大, 施工还容易产生噪音,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最大, 但其施工造价相对较低。
第二类,暗挖法、盾构法和矿山法( 新奥法) 。从开挖地面程度分析, 盾构法和矿山法(新奥法)实质为暗挖法, 此类方法不开挖地面, 全部在地下横向开挖和修建隧道结构, 基本上是在地下作业, 施工造价相对较高, 很少占用道路资源, 不干扰地面道路交通,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这是目前城市市区轨道交通施工采用的主要方法。
第三类,盖挖法。盖挖法即半明挖半暗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 将顶部封闭, 其余的下面工程和隧道结构均在地下作业。地面开挖时如果占用道路, 也会造成交通断流和瓶颈, 但历时较短, 可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 其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介于以上两类方法之间。
城市地铁的施工应经过分析所经地区的用地功能、道路交通状况和城市环境, 权衡施工造价,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做到既能节约资金, 又能尽量减少对道路交通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4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确立的步骤
4.1 影响范围的确定
对于地铁站点施工来说, 会直接影响到与其相连的交叉口和道路, 使交通压力产生转移, 进而会影响到更多的道路及交叉口; 对于站点间的线路施工, 会影响到与其平行和相交的若干条道路, 一般为沿线两侧各750m左右, 但这个范围不是严格的,应根据城市出行者能忍耐的绕行距离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而定。
4.2 背景资料的搜集及研究
确定交通组织方案前, 要做好背景资料的搜集与研究工作。具体要搜集和了解以下情况:
a) 影响区域内道路与交叉口现状及规划情况( 道路现状包括道路交通现状与几何特征, 其中道路交通状况包括道路平均流量、高峰小时交通量以及不同车种的交通量等, 而几何特征即指横断面形式、分割带宽度、道路等级、车道划分与车道宽等, 交叉口现状即指了解影响区域各交叉口类型、渠化与信号配时情况以及流量等);
b)过境交通情况;
c)影响区域内用地现状与规划情况;
d)影响区域内公交情况, 包括公交线路、站点
位置、运营情况等;
e)道路及公交标志、标线的设置情况;
f)施工工艺及流程。
4.3 道路网交通需求的预测
根据调查资料, 对施工期间影响区域内道路网交通需求进行预测( 包括施工车辆带来的交通压力) , 并判断道路是否可以接受由于施工造成的交通压力的转移。
4.4 交通组织方案的建立及其优化
根据地铁总体设计和车站区间的建设计划及调查资料, 以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总体原则为指导, 建立交通组织方案并进行优化评选。值得注意的是, 最终确定的组织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方案制定步骤如图1所示。
5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施工期间对某一条道路实施禁限措施的目的,是要降低这条道路的交通压力。在禁限时, 应参考相邻道路的交通压力和车种构成, 统一考虑禁限措施, 避免出现流量置换效应。流量的置换效应是指, 若在某一条道路上对某种车辆禁限, 那么这些车辆就会到相邻的未禁限道路上行驶, 增加了这些道路的交通量, 而不被限制的车辆就会到禁限道路上行驶, 两条道路的交通压力很快又接近了, 从而导致实质上禁限措施没有发挥作用。由于禁限组织存在置换效应, 故要求两条相通的相邻道路, 禁限车种要尽可能趋于一致。
5.2 若城市交通规划中要修建或拓宽的道路, 恰好可承担施工期间的交通分流, 则建议提前修建或拓宽。
5.3 要确保施工安全,不可片面的为了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而造成交通事故。另外,对施工影响区域的道路指示标志要及时改造, 避免因过时或错误的信息而导致交通事故。
5.4 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应提前较长时间向市民公示, 预先告知市民项目的起终时间、影响范围、交通组织变化等方面的情况。
6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及管理对策
6.1 交通分流
要充分挖掘现有道路资源的交通潜力,合理引导施工期间被占用道路的交通流量,使其分流到其他可分流的道路上。对于过境交通流, 在禁限区域上游有分流条件的路口, 应给予预示, 提前通过引导标志等进行引导, 避免其进入施工影响区域。
6.2 施工影响区域内的交通总量控制
施工影响区域内的交通总量控制具体为:
a)实施停车需求管理: 通过停车需求管理达到“以静制动”的目的;
b)采取车种禁限、时段禁限的措施: 禁限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正常出行而牺牲局部利益的做法, 即在某些区域、路段、时段内禁止某些车种通行。
6.3 贯彻和完善均衡的交通管理手段, 如错开高峰、限制高峰交通量、扩大夜运、组织单向交通等
6.4 交通语言设施
交通语言是交通系统和用路者之间通讯的工具, 从交通系统向用路者提供信息的角度讲, 交通语言设施包括交通标志、道路标线、可变信息板等。为保证交通组织方案有效、顺利的进行, 施工期间要有科学的、完备的临时配套交通标志设施(如施工警告标志、指路、指示、禁令标志等)。交通标志和标线一般都有通用标准, 但施工期间临时性的标志可灵活设置。除此之外, 应在某些重要路段及路口设置可变信息板, 及时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信息。
6.5 公交线路及站点的调整
施工期间一定要保持公交的畅通行驶, 对公交线路尽量不做太大的调整, 但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本着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也可作适当调整, 主要有:
a)线路起终点的改变以及线路的改变;
b)发车频率及公交车辆类型的改变, 如在施工路段, 不方便大体积的公交车通过, 可改为占地小、上下层的公交车辆;
c)公交站牌的重新设立及指示标志的设置等。
6.6 加强施工管理
避免施工车辆进入的高峰时段与相邻道路交通高峰时段重叠, 要合理设置施工车辆的运输线路,尽量设置在交通量相对较小的道路上。另外, 一些大型车辆可能需要专门的运输通道才能完成运输,对其需进行专门的组织与管理。
交警辅警个人年终总结范文三我是_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道路秩序处的__。下面,我就从岗位基本情况、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廉洁自律方面、下一步努力方向等四个方面向各位代表作一汇报:
一、岗位基本情况
我于_年7月至201_年1月任__市公安局交警局办公室主任,之后,调任道路秩序处处长至今。道路秩序处设3个科1个中心(即:秩序科、设施科、整治办、道路清障中心),共有民警33人。此外,市解决道路交通“行路停车难”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即“两难”办)也设在道路秩序处。道路秩序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围绕缓解“两难”问题,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落实公交优先,落实“规划、建设、管理、素质”四管齐下方针,优化交通组织、完善交通设施、建立健全交通秩序长效整治机制。同时,秩序处还承担烟花大会、无车日等全市各项大型活动的交通保卫工作,春秋旅游旺季和节假日的交通组织工作,反恐防暴等突发事件的交通应急处置工作的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日常还负责全市临时占道、临时挖掘、大型工程、广告审批、通行证发放、道路、建筑工程的审查验收等工作。是交警局的主要业务部门。
二、履行职责方面
调到秩序处工作,是对我的一大考验。交警支队是我市缓解“两难”问题的主要责任部门,而秩序处又是交警支队缓解“两难”问题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缓解“两难”问题上有否做出成绩,不仅是衡量交警支队工作水平的标尺,也是对我本人履行职责情况的检验。
目前,我市城市化水平已接近70%,户籍人口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正处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道路与机动车辆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20_年我市放开小型汽车上牌政策始,至去年止,这7年间,_区机动车年平均增量为5.9万辆。但从去年11月,_区机动车月增量首次突破了万辆大关之后,截至今年9月,已连续10个月增量过万。_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67万辆,是20_年的6倍。而与此同时,20_年至今,_区道路里程数仅增加了40%,道路与车辆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
同时,受历史沿革和“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空间形态影响,我市向心性和钟摆式交通特征明显,加之被河流、铁路等阻断,城市路网呈北宽南窄的漏斗状,道路难以成网连片。此外,我市主要以平面交通与混合交通为主,城市上跨下穿及天桥、地道等立体设施总量偏少,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在同一平面通行,相互干扰,不仅通行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安全隐患突出。
以上种种矛盾,预示着解决“两难”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上任以来,我从基础工作做起,对城市路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清了亟需打通的断头路、亟需建设的立体过街设施等,找准了影响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的关节点和成因。依托市“两难办”的机构,在积极向规划、建设等部门建言的基础上,结合市政府今年为民办实事工作,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优化交通组织措施,改善通行秩序,想方设法挖掘道路通行潜力。虽然有些工作可能见效比较慢,而有些可能立即被迅速增长的机动车量所抵消,但交警支队和我始终把把“我们一直很执着,我们将会更努力”作为信条,面对挑战、面对困难,竭尽自己全部智慧和努力,百折不挠、想方设法去延缓“两难”问题的加剧。
(一)勇于实践,着力优化城市交通组织
市委、市政府对“两难”问题高度重视,书记、邵占维代市长等党政领导今年已5次专题研究协调缓解“两难”问题,并把实施单行线、禁左等措施纳入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抓住党委、政府重视的有利时机,我们始终以 “道路资源精耕细作,道路渠化寸土必争、信号配时分秒必夺”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把“增加供应”和“减少需求”统一了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寸土寸金的资源效益。在“增加供应”方面,提出了“平面交通立体化”的概念,将单行线、可变车道、潮汐车道、待行区等一系列交通组织和工程手段,因地制宜地组合在一起,并在国内率先创造了“直行待行区”、“可逆疏控道”等渠化方式,以空间换时间,挖掘道路潜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的交通。在“减少需求”方面,以建设全国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为契机,把scats系统与本地混合交通的实际结合起来,逐个路口、逐条道路地优化信号配时方案,均衡路网负荷。其间,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突出旅游城市特点,精心组织旅游交通。
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今年又值上海世博会召开,旅游交通是今年我市交通组织的一大重点。为做好此项工作,年初,我们在加强与旅游、园文等单位协调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人员进行逐路、逐段的进行实地踏看,经过反复多次论证,3月初,我们制定了《20_年春季旅游旺季西湖景区交通组织方案》。按照西湖南线、北线的不同特点,《方案》综合采取了单双号卡口、单行、南线小循环、大容量优先、换乘等一系列交通组织措施。为确保旅游高峰景区道路交通的通行,我们通过对方案的提前进行试行磨合,逐步细化交通组织方案,至4月旅游高峰时期,我们对西湖景区交通组织方案又进行了升级完善,将单双号卡口措施从西湖北线延伸到南线。从春季交通运行情况看,该措施确保了景区春季及“五一”假日的交通安全畅通。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又在今年秋季旅游旺季的交通组织中,结合西湖申遗工作,以国庆长假为重点,积极倡导多乘员优先的理念,以小限制换取大方便。从数据看,公交运行周期等主要指标都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
2、深化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出缓解交通拥堵系列举措。
虽然某个地方形成堵点,但原因往往出自上游。因此,缓解“两难”必须将因地制宜和统筹兼顾结合起来,把单一的举措丰富成系列举措,打好“组合拳”。结合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我们在开展大范围基础调查之后,一是全面推行路段“禁左”措施。今年3月份,我们制定了《关于20_年实施路段“禁左”措施的总体方案》,计划分3个阶段完成200个“禁左”点位的工作目标。在实施“禁左”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和“道路资源利用最大化”两个原则,对每个禁左点位均通过:“属地大队梳理上报、组织现场勘看调研、拟定初步方案、网上征求意见(属地大队同时上门征求周边单位居民意见)、集中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公告、组织实施”等8个步骤。如在对天目山路、曙光路、庆春路等城区53条主要道路段现状开放左转的点位进行了全面梳理排查后,经踏勘,按照整条道路“统筹考虑,统一设计”的原则,基本确定了27个禁左点位。在对每个禁左点位通过网络、平面媒体广泛征求意见,各属地大队开展上门走访活动,充分征求权益人意见后,我们最后确定了湖墅南路密渡桥路口等17个“禁左”方向,并于9月7日向社会通告,9月13日已正式实施。为确保每个禁左点位的科学合理,实施后,我们还专门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对前期已经实施的禁左点位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按照“交通标志标线限制、人员现场管理、电子监控抓拍、物理隔离”逐级加强的原则,落实管理措施和优化禁左方向设置。截至9月底,我们已实施完成64个禁左点位,并正在实施79个禁左点位。二是积极推进单行措施,缓解区域交通“两难”。年初,我们对杭州路网进行了调研排查,初步拟在_区20条道路(路段)上组织单向交通。在实施机动车单向通行措施的总体方案中,我们确定了“有条件的支路先行、能结合停车设置的快行、涉及城区要道(含时段性)的慎行、区域性的统行”的原则,整个计划分为三个期实施。实施单行措施,我们与开展禁左措施一样均通过8个步骤。为减少单行措施实施时对交通的影响,我们对标志、标线的设置、信号配时方案的调整、交通宣传的实施等全程把关,确保各项措施科学合理。今年以来实施完成了白云路、小河支路、古新路、密渡桥路、塘河路等15条道路实行单向通行措施。下一阶段,还将对马市街、佑圣观路、金鸡岭路、直大方伯等道路实行单向通行措施。
3、听民声、重民意,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资源效益。
为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资源效益,我们在深入开展交通组织优化工作中,牢固树立“跳出交警看交管、换位思考”的理念,听民声、重民意,对照“道路通行能力提高、秩序好、事故少、群众满意”的目标,坚持内外联动、上下互动、集思广益、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实践,研究交通组织优化措施时,优先考虑大多数人出行问题,以方便大多数人出行为准则,始终站在交通参与者、一线交通管理的角度考虑其是否有时空出路。如在开展中河高架的交通组织优化工作中,今年6月初,有不少网民在19楼论坛“与交警互动”版块发帖反映:_市中河—上塘高架由北向南方向,从文晖路上中河高架的机动车向左,到体育场路出口处经常与从上塘高架直行向右往环城北路口的机动车发生交叉,造成交通拥堵,频频引发事故。很快就有网友跟帖,提出了自己的治理办法。我们结合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了针对性研究。6月5日,发帖广泛收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3天时间里,收集到网友提出的建议和改进方案300余条。经过梳理,并实验研究,6月18日,推出了中河高架环北立交路段文晖上口禁止左转进入体育场路的措施。此后,我们又发出《怎样在流量超饱和状态下协调高架与地面交通》等征集帖,向广大网友征求治理高架拥堵良方。8月,我们对其中具有针对性和科学依据的建议和意见,经过分层次、分路段的两周实验后,于9月9日公布了相关措施。9月18日,相关措施在向社会公告后已付诸实施,从近期的运行来看,各项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合理均衡了地面道路与高架道路的道路资源利用率,提高了高架的通行能力,缓解了高峰时期高架的交通压力。
我以为,单靠一个部门来缓解“两难”,能力有限。所以今年来通过内部征求一线民警建议、外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我们共实施完成交通组织优化项目33个。如莫干山路文晖路至文一路的潮汐车道、清泰立交桥的潮汐车道、文晖路胡墅南路公交专用信号、清江路富春路三桥下口车道渠化等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充分利用了道路资源,提高了路口、路段的通行效率,缓解了道路通行压力。
4、优化路网负荷,在交通需求管理上找出路。
随着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杭州周边的卫星城市以及相邻的省际旅游热点,吸引了相当数量的交通流。在不熟悉新建道路的情况下,这些交通流往往会穿城而过,给城区带来了不必要的交通压力。因此,我们通过合理组织我市的入境交通和货运交通,削减无效交通流,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实施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对策:一是完善过境交通的标志标线建设,加强诱导信息。过境交通原则上由绕城公路(外环)分散,并使入境交通在外环上进行一次空间均衡后再进入市区。二是靠近城市外环或城市入口设置客运换乘中心、货运集散枢纽场,使较大的交通流量的集散在市区外完成。三是设置多个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减少局部路网压力。四是加强货运车辆通行证发放及监督管理工作。控制通行证发放总量,采取与违法情况、交通事故相挂钩的方式,并实行各办理点的电脑登记和联网,引导并逐步形成夜间运输、配送体系。以此来调节交通需求,均衡交通流时空分布,优化路网负荷均匀度。
(二)强化整治,努力营造优良的道路交通环境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酒后驾车、违法变道等交通违法和顽疾,不但容易引发事故给群众带来不安全感,而且容易造成人为交通堵塞,影响道路通行能力,从深层次上讲,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彻底治理交通顽疾,规范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人民群众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我们 “以抓秩序主业、以路面为主战场”,总结了2009年以来酒驾整治的经验,通过管理创新,建立健全了交通整治“1+_”长效工作机制。“1”即酒后驾驶,“_”是指各个时段其他重点违法行为(如当前主要整治违法变道、四小车、多次违法未处理等),同时配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从支队层面,对大队、中队进行工作质与量的扁平化考核和综合排名、通报。通过建立健全交通整治“1+_”长效工作机制,找到了一条抓秩序、保安全的新路,特别是酒后驾车、违法变道等交通违法查处量成倍增加,规范了交通秩序,使交通事故下降,通行能力提高,公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护。今年来,全市组织开展了28次全市交通集中整治统一行动;共查处违法变道181886起;扣留“四小车”21023辆;查处酒驾违法行为13190起、醉驾违法行为1286起,暂扣驾驶证12727本、吊销驾驶证3本,拘留1180人,有23名涉酒驾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被抄送纪检监察部门。截至目前,全市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13人,同比减少33人,下降6.05%;其中因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65起,同比减少29起,下降30.85%,共造成14人死亡,同比减少10人,下降41.67%。
(三)精心组织,确保各类大型活动安全有序
我市作为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程的重要城市,肩负着艰巨的世博安保工作任务。面对各类大型活动多、要求高、时间跨度长等情况,为确保我市道路交通和大型活动安保任务的安全、有序,我们克服人手少,时间紧等困难,对每一项大型活动,都要经过多次踏看现场、反复修改方案、确定方案、设置完善引导管控标志(如春节期间市区道路交通设施的保障工作中,共制作摆放活动式标志牌973块,摆放警示帽1000只)、现场组织实施、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等工作流程,确保了各类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经统计,今年共完成大型活动200余项,如:世博杭州论坛、烟花大会、20_年新春佛教文化活动、2_年亚洲杯足球预选赛、_年_市横渡钱塘江活动、阿里巴巴陶宝嘉年华活动、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系列活动、迎接省双拥模范城市考核检查团等等大型活动的交通保障工作。
三、廉洁自律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是在办公室任职,还是到秩序处工作,我都能时刻警醒自己要始终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日常工作中,一是坚持理论学习。注重政治理论和反腐倡廉典型事例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夯实自身的政治基础,筑牢拒防腐变的思想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二是坚持廉洁从政。始终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坚持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正确对待、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勤勤恳恳为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重要事项未经集体讨论从不单独拍板决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上任之后,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一方面,简政放权,精简审批项目和流程;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内部审批事项,落实责任,形成监督制约机制,有机统筹了质量和效率的关系。三是坚持以身作则。要求民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民警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逐条对照党风廉政建设十个方面廉政内容,从未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问题,自己为人始终做到待人诚恳、光明磊落,作风正派,没有“跑官要官”行为,不任人唯亲、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圈子;严格要求并自觉管好自己的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和准则办事,不做有损于党和人民利益的任何事情,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如果说,在缓解“两难”等工作上,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的话,我以为,要归功于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要归功于广大人民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地铁、道路等建设方兴未艾,对人民群众的出行造成了很大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交通“两难”问题仍然存在,离大家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下一步,我们将加倍努力地去做好各项交通管理工作。
一是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推行货车通行证网上办理。10月8日交警通行证办证窗口搬迁入钱江新城“市民之家”后,将在杭州交通信息网推出货运车辆通行证网上办理项目,进一步方便办事群众。同时,进一步简化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审批流程。根据《关于认真落实省建设厅、省公安厅对重大建设工程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补充意见》(杭规发〔20_〕451号)文件精神,依法简化流程,加强过程监管,缩短审批时间,并推出网上办理服务,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强化群众观念,巩固宗旨意识。进一步加快为民办实事的实施进度,按照市“两难”办半年度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抓好进度督查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力争在10月底完成200个禁左方向的工作目标;11月底完成20条道路单行措施的实施工作。
【关键词】地铁运营;客流变化;行车组织
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形成机理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流主要包括趋势客流量、转移客流量和诱增客流量。趋势客流量指轨道车站及沿线正常增长的客流量,转移客流量指由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具有速达、准时、安全、可靠、方便等优点,原来主要由地面常规公交、自行车方式及其他出行方式承担的全市性比较集中的长距离客流转移到快速轨道交通,诱增客流量指快速轨道线路建设促进沿线用地开发、人口集聚、使区域之间可达性增加、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出行强度增加而诱增的客流。
二、城市交通客流变化的特征
1、客流在时间上的动态特性
1.1 客流形态
掌握客流动态的变化规律,是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组织运营计划的基础。根据客流量在一昼夜不同时间内的分布情况,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分布型式:
(1)双峰型:公共交通的基本客流主要是由工作性客流而构成,在一天的运营时间内出现早、晚两个客运高峰。
(2)三峰型:某些城市线路,受三班工作制的影响,还会在中午或夜间形成两个客运小高峰。
(3)四峰型:其客流特性比双峰型多出两个客流高峰,一般出现在中午(12:00~14:00)和晚上 (20:00~22:00),而高峰值比早晚高峰要小,且高峰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
2、客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规律
客流动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一般用时间不均衡指数pt表示,其计算方法是:pt=Vmax( ∑Vi /h)
式中:Vmax为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人/h;Vi为单项断面分时客流量,人/h;h为全日营业小时数量。 一般线路的pt为2~3。线路往往以高峰小时的客流量作为确定配备车辆数的依据。高峰小时客流量的比重越大,需投入的车辆数越多。
3、路段客流分布特征
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划分为几个路段,各路段间客流的交流量,以及路段内客流所占的比例,称为“路段的客流分布”,是车辆行车组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3.1凸起型,即各断面的通过量以中间几个断面值为最高,断面客流呈现凸起形状。
3.2凹陷型,与凸起型的通过量分布特点正好相反,中间几个断面的通过量低于线路两端的通过量,全线路断面的通过量分布呈凹型。
3.3均等型,即各车站的上下车客流接近相等,沿线客流基本一致,不存在客流明显突增的路段。
三、行车组织优化
行车组织优化措施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优化现有行车组织方案,更好、更有效地使用既有技术设备,从而显著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1、行车组织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线路沿线用地特征变化较大,线路上各个车站的乘降人数明显不同,引起在不同区段上的断面客流量有较大差别。而且由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生长,组团、卫星城规模不断发展往往成为不同车站断面流量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行车组织是在高峰时段以2~3 min的间隔、非高峰时段以8~10 min的间隔开行列车。每站停车,造成服务质量一般,车辆的满载率不高,运营成本较大,特别对于长途出行乘客而言旅行时间过长。灵活地选择行车组织方式,针对不同的客流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进一步压缩乘客的总旅行时间。
2、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原则
2.1解决客流时间不均衡性的行车组织原则
(1)在非高峰小时时段减少列车开行对数,加大列车的间隔时间。但这种方案会增加乘客的候车时间,降低了整个运营系统的服务质量,为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不能一味追求车辆满载过度延长列车间隔时间,最终确定的行车间隔标准一般不宜大于6min。
(2)在非高峰运营时段可以开行小编组列车,既可以保证列车的最大间隔时间不超过30min的合理时间,确保了整个系统的服务质量,又不至于空载率过高,造成资源浪费,可以节约运营成本。
2.2解决客流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性的行车组织原则
当线路客流分布方向不均衡指数达到或超过1.2时,断面不均衡系数达到或超过1.5时,通常采用以下解决方案:
(1) 对于方向不均衡指数较大的线路,环形的轨道线路上可以考虑上行和下行线路安排不同的运力方法来解决。
(2) 对于断面不均衡系数较大的线路,一般采取在客流量大的区段加开区段列车的措施,即采用长短交路结合的行车组织方案。
四、实例分析
以天津地铁1号线(含东延线)为例,根据各特征年的客流预测数据分析,拟定相应的行车组织计划。
1、天津地铁1号线(含东延线)客流预测
客流预测研究范围为地铁1号线全线,即刘园站至双桥河站。本文采用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分为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布四阶段。
1.1客流预测模型
交通分配采用LOGIT模型,包括出行路径建立和出行流量分配两个过程。模型首先计算出所有可能的路径,然后确定出所有合理的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再通过广义费用确定的分配比例将乘客量加载到网络中的这些路径上,从而得到地铁1号线站间OD和换乘站的换乘量,并据此计算出1号线各车站的乘降量。
公交分配模型如下:
1.2客流预测结果
根据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客流预测成果,全线客流预测结果汇总表见下表。
(1)客流分布
结合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及线路长度,将1号线划分为4个区段:刘园站~西站站、西站站~小白楼站、小白楼站~双林站、双林站~双桥河站。其中,延伸线段(双林站~双桥河站段)的内部客流量为2.7 万人次,占全线客流量的2.3%,延伸段与其他区段的交流量为24.5 万人次,约占全线客流量的20.7%。
(2)换乘量
地铁1号线是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与地铁 2、3、4、5、6、7 号线均形成换乘关系,因此,全线换乘量较大。初、近、远期全日换乘量分别为22.2万人、33.8万人、46.9万人,分别占同期全日总客运量的 38.8%、38.2%和 39.7%。
2.天津地铁1号线(含东延线)行车组织方案
2.1方案比选
鉴于1号线2006年已经通车运营,结合原来1号线设计的小交路以及1号线现有实施的配线情况来看,小交路的起点只能选择在勤俭道,与原来设计的1号线的小交路的起点一致,小交路的终点的选择分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小交路的终点选择在土城,维持既有1号线设计的小交路方案,即土城―勤俭道小交路方案,结合客流的断面量来看,土城到陈塘庄到复兴门的断面量基本上一致,小交路勤俭道至土城的距离为14.3km,小交路选择在土城从客流的断面量以及长度来看都不合适,故本交路方案不成立。
方案二:结合客流特点及土建工程的可实施性,小交路的终点选择在李楼,交路方案如图 1,综合经济技术比选,此方案最优。
方案三:若只开行单一的刘园―双桥河大交路,仅组织一个大交路,势必造成列车平均满载率低,运营成本加大,经济效益降低。
2.2交路方案
考虑1号线东延线建成后,东延后1号线路总长约为41km。初、近、远期交路如图1所示。
五、结束语
轨道交通客流在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分布特性决定着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计划和车辆的配备情况。然而,由于不同城市不同轨道线路的具体情况差别很大,因此在制定轨道交通运输计划时,必须详细分析各自客流的实际情况后再确定行车组织计划和车辆的配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通拥堵 交通扩容 交通组织管理 交通改善 南通经开区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19-06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around Xinghu road-World Trade Center in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and transport facilities, analyzing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raffic jams in this intersections. Through in-depth survey of the key problems of traffic congestion, a 3-step implement measures have been done to improve the problem including expansion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of traffic channelization. In the end, evaluate the improvement approaches with the microscopic traffic simulation tool VISSIM and demonstrate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roaches. And the results shows that it is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ses intersections.
Key Words:Traffic congestion; Expansion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Traffic improvement;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湖大道世贸节点路网位于经开区高强度开发地块区域,由于受道路条件限制,现状高峰时段处于非常矶碌淖刺,严重影响了区域内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对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对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众多,文献1通过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了7类交通拥堵成因。文献2总结发达国家解决拥堵的相关经验措施,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若干针对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策略和建议。文献3提倡采用精细化设计的理念解决交通拥堵。广州天河区[4]以及广州人民桥[5]路段均采用设置可变车道的方案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为了改善星湖大道世贸节点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需对节点路网交通拥堵成因深入分析,基于交通预测结果提出区域内的交通组织改善方案,并对改善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得出交通改善的推荐方案。
1 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星湖大道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一条主要东西干道,是区域内外联系的重要通道;世贸广场位于新河路以东,方兴路以南。星湖大道与方兴路临河而建,与新河路相交形成了由三个交叉口构成的组合路网,包括西侧新河路-方兴路交叉口、东侧新河路-方兴路交叉口和新河路-星湖大道交叉口。根据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要求,“主管部门认为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工业(T09)、 其他(T11)类和其他建设项目,其评价范围应为:建设项目邻近的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若为项目边界则顺移至下一条)围合的范围。”该研究选取西至新开路、北至复兴路、东至通盛大道、南至振兴东路的围合范围作为该项目的研究区域,研究区域和区域内路网分布如图1、图2所示。
1.2 道路现状分析
星湖大道-新河路节点所在区域内有3条主干路和6条次干路,形成了三横四纵的主次干路网,如图2所示。其中星湖大道、新开路和通盛大道3条主干路主要承担城市中长距离的交通出行,新河路、长天路和长圆路、长生路和长通路分别是3条分离式次干路,与新景路一起实现区域内南北方向的贯通。
研究区域内,西、北、东各方向的车流均可利用星湖大道―新河路交叉口通行,使得该交叉口承担很大的通行压力。南北方向仅有新河路,且需经过新河路通行桥通行,南北联系不便,贯通性差。
1.3 用地现状分析
南通开发区星湖大道-新河路节点所在区域被东西向星湖大道贯穿,使该区域形成南北两个组团,该区域具体用地性质如图3所示。北部组团以办公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内有国贸中心、财富大厦、益兴大厦等大型办公中心;南部组团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内有大润发、世贸广场、星湖101广场等商业中心以及明珠花园、新开苑等住宅小区。
南北组团不同的用地性质导致对交通吸引的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早高峰时,工作出行的交通流量很大,因此办公用地对交通流的吸引强度最高;商业中心营业时间较晚,因此吸引强度较低。晚高峰时,以回家、外出就餐以及逛街等为目的的交通流量巨大,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对交通流的吸引强度最高,办公用地吸引强度极低。南北组团的用地性质决定了在该区域内,相比早高峰,晚高峰的交通拥堵更严重,并且晚高峰时南部组团对交通流的吸引强度远远高于北部组团。
2 交通拥堵分析
星湖大道为双向四车道主干道,新河路为分离式道路,沿河流两侧分布,西侧道路由北向南通行,东侧由南向北通行,新河路通行桥为双向两车道,其不仅服务于星湖大道南北组团间办公用地和居住用地的通勤交通联系,而且服务于南部组团内世贸广场、大润发、星湖101等商业用地的生活交通联系,兼具通勤交通与生活交通的双重作用。
2.1 路网南北通道容量不足
南通开发区星湖大道世贸节点所在区域道路纵横交错,形成密集的道路网,南北组团与区域外的交通联系多通过星湖大道进行连接,且南北组团间被河流分割,使得南北交通联系不便,新河路通行桥是该区域内南北组团联系的唯一通道,如图4所示。过少的联系通道必然导致交通集中,形成交通堵点。
星湖大道与新河路交叉口流量流向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新河路通行桥为双向两车道,但区域内用地开发强度大,办公、商业、住宅中心密布,通道功能需求极大,因此,通道容量与功能需求不匹配是该节点形成拥堵的主要原因。流量流向调查结果显示,由北向南的车道高峰流量达到838 pcu/h,由南向北的车道高峰流量为410 pcu/h,饱和度分别为1.25和1.34,因此道路常常处于拥堵状态。
2.2 路网节点存在瓶颈
新河路与星湖大道通过新河路通行桥连接,因此在该节点处形成了一个平面交叉口和一个T型交叉口,如图6所示,且新河路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但通行桥为双向两车道的通道,同时通过该节点的交通量较大,因此通过新河路通行桥时势必会排队等候,造成该区域的拥堵。
2.3 交叉口间距过近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中规定,相邻信号控制交叉口间距不宜低于150 m,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星湖大道与由北向南行驶的新河路间距离为100 m,新河路十字交叉口与T型交叉口间距离仅为30 m。相邻交叉口间距过短,使得排队车道的长度也过短,因此当出现排队等候时,常常出现排队溢出,影响相邻交叉口车辆的通行。
2.4 渠化设计不合理
为保障星湖大道主线的快速通行,原来规划星湖大道沿线采用右进右出设计,但在建设时采用的是平面交叉的控制方式;且渠化岛的存在导致进口道宽度被压缩,如图7所示,设计的两个进口道实际只能通行一股车流,导致车辆排队,形成拥堵。
3 交通拥堵改善方案
3.1 改善思路
为保证主干路星湖大道的交通优先性,结合对交通拥堵成因的分析,该项目的交通拥堵改善思路主要考虑增加交通设施容量和优化交通组织管理,且通道扩容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应统筹考虑。
(1)基础设施扩容。
通过新增南北出行通道,解决区域内南北向通道容量不足的问题,提升瓶颈段通行能力。
(2)优化交通组织管理。
采取单向交通、禁左等措施,分x通道的部分交通功能,解决路网结构节点不合理问题。
3.2 交通组织原则
星湖大道为东西贯通性主干路,且南部组团对交通的吸引强度高于北部组团,因此在进行拥堵改善时,应坚持主线优先,保障通勤交通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减少主线影响。
星湖大道作为贯通东西的主干道,应保证其交通功能,因此应尽量减少对星湖大道主线交通快速通行的影响。
(2)保障通勤交通。
区域内包含办公、商业、居住等多类用地,应尽量保障区域内通勤交通的正常、快速通行。
(3)适当增加绕行。
优先解决主要矛盾,生活性的交通可适当考虑绕行配合缓堵效果。
3.3 改善方案
根据以上改善思路和交通组织原则,结合星湖大道南北侧现状路网的布局,提出两种交通拥堵改善方案。
(1)方案一:建设新河路东侧通行桥,接入星湖大道―新河路交叉口。
目前仅河流西侧的新河路与星湖大道间有一座通行桥连接,河流东侧的新河路的交通流需经过方兴路才能通过通行桥,因此考虑建设新河路东侧通行桥,接入星湖大道-新河路交叉口,并与北侧长久路联通,如图8所示。
从路网布局的角度考虑,该方案通过新建一座通行桥增加南北向的通道,分流方兴路、西侧通行桥瓶颈路段的交通量,可使交通拥堵得到部分缓解,但是过桥后线路接入星湖大道―新河路交叉口,使得交叉口由原来的十字交叉变为五路交叉,导致交叉口形式不规则、线形不顺,且通行桥斜交,美观性存在不足。
从交通组织管理的角度考虑,可将长圆路由南向北的交通功能,由长久路承接,形成南北两条通道:长天路―新河路构成的由北向南交通通道和新河路―长久路构成的由南向北交通通道。但是,目前长久路为双向两车道,无法满足以上方案需求,因此,可根据道路红线规划,考虑征用沿线地块部分用地,使长久路具备双向四车道的功能,那么长圆路由南向北的交通功能,以及长天路由北向南的交通功能,均可由双向四车道的长久路承接。
(2)方案二:打通长生路或长通路,与新景路相接。
新景路、长生路、长通路的道路条件与新河路、长天路、长圆路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因此考虑打通长生路或长通路,与新景路相接,形成贯通南北的新通道,如图9所示。
从路网布局的角度考虑,该方案不仅规避了方兴路瓶颈段拥堵的问题,将路网交通组织扩大至更大空间尺度,而且打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新通道,分流性较好。但是,打通后,新景路―星湖大道路口将实施信号控制,对星湖大道主线交通产生一定影响。
从交通组织管理的角度考虑,新河路通行桥目前是双向两车道,打通新景路与长生路、长通路通道,形成区域内又一条南北通道后,可将新河路通行桥改为由北向南的单向交通通道,由新景路―长生路、长通路新通道承担由南向北的交通功能。该方案的优点主要有3个:一是通过将新河路通行桥改为单向交通这种设计,分流了通行桥的交通量,同时也提升了北向南的通道容量;二是南部组团对交通的吸引大于北部组团,因此北向南交通流为主要流向,该方案中的交通组织方式提供了新河路、新景路双通道,使得通行更加便捷;三是星湖大道-新河路东进口左转车流选择新景路通道,缓解了新河路―方兴路的排队压力。但是新景路-长生路、新景路―长通路通道双向通行,会对主线星湖大道产生一定影响,且为保证北向南的主要交通,增加了南向北交通流的绕行距离。
(3)方案一、方案二的对比。
方案一新建通行桥,增加南向北通道,缓解了星湖大道―新河路的交通拥堵,但是通行桥斜交,线形不顺;方案二打通新景路-长生路通道,扩大了交通运行的空间范围,但是对星湖大道主线交通运行产生影响,且增加绕行距离。
4 方案仿真及评价
(1)仿真方法。
VISSIM是一种微观交通仿真建模工具,用于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运行的交通建模。它可以分析各种交通条件下,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是评价交通工程设计和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工具。
选择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3个交叉口的7个路口,利用VISSIM,建立仿真模型,对比现状与方案一、方案二的排队长度和延误指标,7个路口的位置如图10所示。
仿真结果如图11、图12所示,可以看出,改善方案实施后,3个交叉口各进口道的排队长度与延误明显下降,交通运行正常,排队溢出问题得到了解决。
(2)综合评价。
结合仿真结果,综合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在路网布局、项目工程量等方面的优劣,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对比结果显示,方案一、方案二对于节点交通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效果,建议近期可考虑先行实施方案一,远期随着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更大的通道容量,届时考虑两种方案组合的双通道方案,以满足南北通行需求。
5 结语
该文针对南通经开区星湖大道-世贸节点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研究,统筹考虑通道扩容和交通组织管理两方面,提出两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增加南北向通道;方案二扩大交通运行的空间范围,并利用VISSIM建模对方案进行比选和评价。道路交通的运行经验告诉我们,巨大的出行需求和混乱的交通管理将给周边区域的交通带来较大压力,这些问题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详尽的研究与优化,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雷锦洪,段宇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近期改善对策研究――以襄阳市中心城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5(9): 83-87.
[2] 范伟康,韩宝睿.世界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交通拥堵改善对中国的启示[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5(3): 121-126.
[3] 朱明坤,夏佳,程爽.基于精细化交通设计的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实践――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5(2):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