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实训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起源于儿童认知理论,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知识建构的观点,此后在维果茨基、科尔伯格等研究者的探索和推动下,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有着独特的课程观、知识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培训师不是课堂的中心和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学员的引导者与“合伙人”;课程不应是知识本位的,而应是学员本位的;知识不是固定的、唯一的,而是基于经验的建构,故建构主义倡导学员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因此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能是不一样的;而对于教学而言,情境、协作、会话以及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学习过程的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引导学员进行协作交流,最终在无形中转移知识的“所有权”,进而改变学员的生存状态。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饭店培训的软肋
虽然饭店企业的培训较其它许多行业来说已经做得相对成熟完善,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新一代员工(90后,甚至95后)的到来,传统形式的培训的软肋已愈发凸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训师与学员角色定位不准,忽视学员自身经验与需求。
受传统培训方式和培训思维的影响,不少饭店培训活动(尤其是室内进行的知识性的、讲授式的培训)中,培训师与学员之间的角色定位往往是“知识的输出者”与“知识的接收者”,这种单纯的角色定位不仅轻视了信息时代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能力,也忽视了学员自身知识经验的储备。学员不是空着脑袋前来参加培训的,有些学员甚至有着比培训师更丰富的行业知识、技能及经验储备,所以培训不应忽视学员自身的经验和需求。在结合饭店期望和员工需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员工,培训师与学员的角色定位应有所差异,培训师也应灵活的利用互动式、启发式等各种教学方式,以促进双方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从而灵活的掌握“主导的力度”。
(二)技能培训占主流,较少涉及员工的态度培训。
由于饭店行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饭店员工的服务技能要求较高,因此饭店员工培训更多的是注重技能的培训,而对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对客态度;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工作及他人等态度的培训涉及较少。建构主义强调个人主动的意义建构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者在对新知识、新事物进行认识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无法脱离个人原有认知水平和思想态度的影响。因此,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员工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饭店员工培训也应更多的考虑员工情感态度方面。态度培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员工的态度涉及其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情感冲突时,对工作、自身及他人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正确的态度便是化解情感冲突的良方,是员工内在情感和外在表现的剂,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工作的责任感、对自己的成就感的重要因素。此外,饭店最有特色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便是其服务,因此,态度培训不可忽视。
(三)培训过程学员缺乏体验,导致培训后学员的改变程度低。
所有的培训都是为了学员能够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学员个人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升、态度的端正,也可以是饭店企业新技术的顺利推广、企业绩效的提高,无论是何种改变,能够比原来做的更好就是培训的初衷。而我们却常发现员工在培训之后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比如,饭店为了让员工更好的为客人介绍各种葡萄酒,组织餐饮部的员工进行了一次关于葡萄酒知识的系统培训,但事后却发现员工在向客人介绍和推销葡萄酒的水平依旧和以前一样,依旧回答不出客人提出的类似“这几种葡萄酒有什么差别、哪种比较适合我”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收了很多关于葡萄酒的知识,但却没有仔细看一看、亲自尝一尝这样的体验,所以对学员而言,这些知识难以进行内化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自然在行动上也难以发生改变。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饭店员工培训改进之道
(一)树立新的培训观,提升内训师素质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获取也相当便捷,当新一批伴随着信息科技长大的年轻员工走进饭店行业时,就意味着饭店企业需要用新的眼光去对待这批年轻活跃又个性张扬的年轻人,传统的培训方式也许就无法再驾驭他们了,树立新的培训观、采用新的培训方式势在必行。
论文关键词:供电;培训;内生动力
2011年是广州供电局(以下简称“广州局”)“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为了适应广州局发展和管理的转型需要,增强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能力,广州局从分析员工队伍现状和教育培训现状入手,剖析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探索和实践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了员工培训的内生动力,有效破解现有培训难题。
一、现状分析
广州局员工年龄构成比较合理,总体态势是“中间大、两端小”。30-39岁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8.01%,40-49岁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31.84%,有利于维持员工队伍稳定、发挥局人力资源优势。同时,50岁及以上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比例比较高,为12.15%。员工整体学历水平不高,高学历人才缺乏。高中、中技、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50.71%,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23.33%,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总量与我局作为南方电网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供电局试点单位的地位不相匹配。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技术人才短缺。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总数比例偏低,仅为2.35%,无职称人员占有总数比例偏高,为77.59%,不能满足局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短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占有技能资格人员总数的比例偏低,分别为35.32%、4.14%和0.88%,初、中级工的人数占有技能资格人员总数比例偏高,为59.65%,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的储备与局发展所需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广州局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基础投入,有序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编制2010~2015年教育培训规划和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建成1个综合培训基地和6个专业技能培训基地,10千伏带电作业是目前广东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开发完成17个主要生产工种、超过5.2万道题目的培训考核题库、25类共205个岗位课程教材及基于班组长能力素质模型的课程体系;组建覆盖通用管理岗位和主要生产岗位共188人组成的内训师师资库;建立常态化网上培训及考核机制。面向企业发展的应用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及适度超前的原则,实施分类分层的培训,2007-2010年,局共举办培训班4339个,培训员工21.9万人次,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全员培训积分达标率达到99.5%以上,逐步解决员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问题。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相比,在员工培训意识、人才密度、高级技能人员数量、人才培养速度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总体还不高,员工培训的主动性也不强,人性化、差异化的培训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育培训工作的全员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培训职能部门组织的居多;各级管理人员在培养、训练下属方面的意识有待增强;教育培训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业务部门和各级员工对参与教育培训设计和实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培训对执行战略调整的响应速度需进一步加快。各层、各类岗位课程体系及内容设计不能够完全适应战略及业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上,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定位、职责特性、工作经验的差异设计课程做得相对不足;课程体系及内容调整与业务要求和执行战略的变化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针对性不足;开展的培训项目尚不能完全满足全局创先工作需要。
教育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互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培训课程的安排缺少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被培训人员的参与程度需要提高;现有制度对引导、纠正或优化业务部门的自主培训需求的有效性需要增强。
培训课程实施的差异化、人性化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过于通用,不能更好地切合管理人员的特点和需求;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持续提升培训“知识化有余、能力化不足”,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丰富。
究其原因,主要有:广州局一定程度存在“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的认识误区;教育培训没有完全做到“因需而变”和“因材施教”;尚未建立关键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体系;课程体系与企业执行战略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培训课程设计依靠经验和管理,没有共同和统一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课程实施效果评估需要加强;技能培训、知识培训的系统性需要增强;各专业组开展的培训项目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差异较大,有待优化、调整和提高;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严格按照“PDCA”的闭环管理进行运作;培训管理部门不能有效掌控教育培训实施的关键环节;业务部门在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培训资源的支持体系不够健全,等等。其中,根本原因是员工参与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 转贴于
三、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广州局为了弥补教育培训管理的差距与不足,采取了多种措施:从支持企业战略实施的角度考虑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将教育培训工作重点集中于关键性环节;形成人力资源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培训与评价中心具体实施的教育培训格局;不仅注重传授特定技能、标准、流程,而且注重培养员工自我学习、知识共享及创造性;重视个体项目培训的同时,特别重视组织绩效的提升;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构建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员工培训与学习的内生动力。
广州局培训激励打破了传统的企业分散激励、单兵作战,实施联合化激励,协同作战,将已有的各种培训激励加以系统规划和整合,强调各种培训激励的内部互动,建立各种培训激励之间的联合,通过多个方面对基于分层分类的目标群体进行激励,形成整体的激励效果。
1.明确了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取证要求和时限
对于生产人员,应按照岗位规范要求,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初级工资格证上岗,工作满3年应取得中级工资格,工作满12年应取得高级工资格。持岗位规范规定的学历上岗,在生产岗位工作满5年应取得中专(中技)及以上学历。对于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应持岗位规范规定的专业技术(技能)资格上岗,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4年内取得中级专业技术(技能)资格。持岗位规范规定的学历上岗,在管理岗位工作满8年应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新上管理岗位人员应在6年内取得大学本科学历。
2.有效激励员工参加学历(学位)进修
经局审批同意推荐外派进修或者经局人事部审核备案的员工参加业余学历(学位)的,每学期所学科目成绩全部合格的,学杂费及书本费给予报销或者按50%给予报销。同时,对员工业余进修取得学历(学位)者给予一次性奖励,取得大专学历者,奖励1000元,取得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者,奖励1500元,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者,奖励2000元。
3.充分激发员工参加更高等级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审工作的热情
员工申报或报考各系列(专业)各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执业)资格的报名费,由局教育培训经费支出。为进一步调动员工在普考(调考)考出优异成绩,局对专业普考和竞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除工会给予一次性奖励外,同时给予以下表彰和奖励:对局级专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和各专业普考第一名,由局按程序向省公司申报授予高级工职业资格,并给予在原有工资岗级基础上提高一个薪级的待遇,下一次竞赛或普考未能获奖者取消增加的薪级。上级组织的普考视同我局的普考,同样进行排名,参照上述进行奖励。参加上级组织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者,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另行奖励。并且,在局教育培训目标考核中设置普考(调考)排名指标,排名的靠前会有相应的加分。
4.进一步拓宽专业技术技能人员职系发展通道
常态化开展助理技术专家选聘工作,选聘变电运行等10个专业20位助理技术专家,其中2人为15级助理技术专家,18人为14级助理技术专家。作为省公司试点,开展助理技能专家选聘工作,选聘11位助理技能专家,全面了拓宽专业技术、技能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这对鼓励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勤奋钻研、爱岗敬业发挥出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分层教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国民生活质量日趋上升,人们在保障好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一些技术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再者,技术产业是带动国家经济的重要模块,因此国家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要性,这导致社会各阶层也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电工电子技术产业中,许多阶层人民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电工电子上,而在实训教学中忽略了非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这使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分级化现象的产生,也使得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较为缺乏。因此,为苛求非电类电工电子专业更大跨度的发展以及消除实训教学分级化的现象,本文立足于中职非电工电子的实训基础以及创新能力,寻求非电工电子专业分层教学模式的更大发展。
1相关理论基础
1.1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涵盖了非电类基础认识,然而其专业涉及的范围可以延伸至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工程系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这五个层面的技术都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涉及延伸的范围。面对现实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这五大层面在我国产业的核心地位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们组成了电工电子工程的丰碑。
1.2分层实训教学模式
分层实训教学模式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有着三层递进关系,实训分中职校内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实地演习教学和企业实践生产教学,三个重要模块分别以层层递进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好的循环,从而带动中职的学生从学习到生产,进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训学习。
2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归属不同,导致实训效果不佳
就目前来说,非电类专业与电类专业区分较大,非电类专业不可能和电类专业一样安排那么多的电工电子实训课时。电工电子是工科专业学习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然而非电类的实训明显是弱于电类专业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的差异更是千差万别。对于这种现象,国内学者总结得出专业归属不同导致了实训效果不佳。
2.2无法学以致用,工作的应用性不大
日趋更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得学生们无法学以致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作为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会因为部分教学细节问题而面临很多挫折,比如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支持和实训内容的空泛性。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盲目。就中职的实训内容来看,中职对于实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很重视,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一个心态。这种做法只会让实训过程形成松懈心理,使得实训不认真,工作又失利。另外,在校园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并不是很强,校园实训内容常常是长年以往都是那几个项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缺乏更新,也就是说学生实训中掌握到的只是长期以往的一种旧有学习模式,便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综合以上原因,我国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对于工作上所更新的技术实训里,校实训方没有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训效果,在那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少,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实习后无法迅速进入岗位,甚至脱离岗位。
2.3实训教学模式单一,灵活性不高
相较于专业性较强的电工电子专业,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模式并非样样俱全。他们在实际电类实训中涉及电子技术的东西不算多。另外,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比较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缺乏注重性,这使得实训效果不佳,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强,其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几年来,工科中职一直围绕着电类实训教学的目标来实现学生学习-应用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中职教育办一直在不断改革,因此,外部政策对于实训教学是非常支持的,只是中职机构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似乎关注度并不高,因此,这种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很久,却没有被改进。一方面这阻碍了电类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失利。二方面实训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培养与发展,实训方式单一,模块简单,实训教学改革不彻底,形式也单一,且团队合作性较差。这些都已经让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障碍瓶颈。
2.4实训评分机制落后
现如今,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其评分机制是平时分加考试分,其中的平时分是可调控的,即依靠老师对学生认可度。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评分模式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实训内容多导致老师顾及不到每个学生的实训效果;其次就是实训评分机制,以最终结果来评定实训成绩,这使得实训内容存在很大的虚假性,这样的虚假情况使得实训目的显得意义不大,比如学生中途叫人帮忙代实训,甚至连实训作业都代做了;最后,就是实训场地的落后,实训场地里有些设施陈旧太久,这样的设施使得学生有些优先使用较好的设施,因而在评分成绩阶段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种评分其实是不公平的,特别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他们本来就是专业的弱势群体以及设施的不熟悉,这使得学生成绩评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促进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具体对策
为改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可遵循以下建议。一者,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学生的众多,专业繁杂且难以区分的局面,首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电类与非电类课程分开,将提高型与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注入电类实训的课程体系,并增加电类专业的实训的课时量。而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实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型甚至科普型项目中,在保证基本实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实训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这样既符合了两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又保证了大规模实训的教学时间。二者,为改善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脱节的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应大胆引入虚拟平台作为实训前期预习辅助。例如,实训室控制电路项目,很多班级在实训前没有相关的理论铺垫,长时间的理论介绍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其原理,直接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难度增加,检查线路时大量烧坏保险丝,引发学生的实践挫折感。而在实训项目进行前,将仿真软件以及建立虚拟实训室控制电路的教程拷贝给受训学生,通过前期仿真过程,学生更加理解实训项目的原理与注意事项,大大降低了实训过程中的元件损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缺少差异化教育这一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教改过程中将实训项目分为基础型、研究创新型与个性化实践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训项目面向大部分学生,完成即达标。研究创新型实训项目面向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者,由于实训过程时间较长,评分考量的因素较多,其客观性与公平性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创造更好的实训评分机制,我们可以让实训监督机制变得更加严厉,对学生考勤以及平时分的记录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去评平时分。再者,根据国内外教育学家的观点,引导持续性成长与学习的刺激,从课程终结时进行的评价变为持续地展开的评价成为今后教育评价变革的方向之一。实训过程的表现应该在实训成绩中得到有效的体现,这样的评分机制将更加能保证客观性与公平性。所以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实训的评分上加大过程性评定的权重,更注重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和态度的关注,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评分客观性与公平性的质疑。总之,以上三种对策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的集中解决对策,而面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教学模式所缺乏的分层实训教学概念,即中职-实训基地-企业的三环实训模式。
4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4.1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中职教学体系,中职应该遵循成果转换的结果。中职实训教学主要是由电路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组成,这四个模块分别是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稳固与提升。因此,在设置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应该需要有针对性。其中电路基础是磁场及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技术是常用电器、普通车床控制电路、现代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常用半导体器件、整流及稳压电路、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子技术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应用。中职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教学上可灵活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需要与应用模块相关。如:制作“电路图识读实训”,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快速识图的能力。接着是对照任务上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安装与调试基本环节电路或对照已经安装好的电路进行识图和检修训练。最后对基本环节电路进行分类归纳,对同类电路进行类比,比较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优点和缺点等,并通过电路图任务单”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
4.2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基本技能实训包括电工基础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包括嵌入式实训和单片机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包括电子综合实训、综合布线实训、智能交通综合实训、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包括中职生科技创新基地和电子创新实训等。其中的几个实训模块可针对实训学生来选择,但实训体系需遵循基本-专业-综合应用-创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如:制作“工艺任务单”,循序渐进地训练“维修电工技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将电气工程电路的安装要求及操作规范等制作成“工艺任务单”,在安装电路时发给学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任务上的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3企业实训教学模式
现代企业的实训模式是针对生产应用而产生的,就如国内南车一样,他们是先做培训,再上岗实践,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我们可有以下建议:一是优先采用行业模块方式,选择组合培训,节省企业成本;二是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形式,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途径;三是开放性教学,理论实训同步进行,评分要跟进,设施要更新。综合以上的实训建议,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应当遵循学习-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学习内容,并不断循环学习下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进而实现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目的。如:让学生读懂“企业实训内容”,理解实训任务单上的要求,自觉地按任务单内容反复进行单。项技能训练。训练中如发现学生没有按要求操作或工艺达不到任务单上的标准则令其返工,直到达标为止;学生掌握“实训任务单”上的单项技能后,再进行单项技能的链接训练;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控制环节电路安装与调试后,再加大训练强度,规定的时间、规定内容,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最后,进行实战训练,即复杂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
5结语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中职、实训基地、企业形成稳定的沟通模式,即学习与工作的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产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中职能完成教育办的文书目标,而企业则能达到企业生产的目的。在未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也将被普及开来,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艳,张伟宏,贾旭,王帅.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05).
[2]刘浩,解宁,吴建华,沈兆奎.电工电子实训考核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06).
在实际电工电子教学中大部分人一般认为,理实一体化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若干个电路的理论分析再安装和测试这几个电路,从而既学习了理论又掌握了实践操作。这种做法的确很好,学生提高了学习理论的目的性的认识,同时不会觉得理论学习枯燥,提高了学习兴趣,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笔者认为理实一体化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章节进行删繁就简、资源整合,开展模块化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让老师的教学有新目标,教学更贴近实际,侧重于运用。
1.要修正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计划
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通过实际教学的检验,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2.电工电子教学场所需要一体化
这是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基石。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实训场地,所以建好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教学的保证。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建议专门配备一体化教学教室,争取做到一人或者两人一台实训装置。需要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常用机床故障排除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等,理论和实训环节都在一体化教室完成。
3.电工电子专业教师的师资要一体化
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可以组织理论教师节假日到工厂参观见习、顶岗锻炼,让其弥补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训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促其成长,通过培养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和理论水平。
4.使用的电工电子的教材要一体化
这是实施教学的理论精华。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教学大纲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同时教材中要体现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实训阶段目标的渐进性,各实训阶段要有明确的实训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等级等要求进行选编。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理论教学中还需要注意理论和实际进一步结合,还应注意学生重视实践不注重理论的情况,不仅没有把基础知识学透,还会造成所学知识遗忘。
三、采用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电工实训;实践;教学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旨在能够为社会及时输送实用人力资源,尽量缩短人力使用磨合期。电子及电气相关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制定教学及人才培养计划时,电工实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电工实训的目标是实用化,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并且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和技能的电工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就作者所在的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工程系关于电工实训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电工实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自主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高等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底子薄弱,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然而理论知识直接关系到实践操作的效果,因此高职学生如果没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训阶段会遇到较大阻碍。另一方面在于高职学生“能动性”低,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加强理论理解以及提高实践能力,而从目前的实验教学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反馈出了诸多不足。大多数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过分依赖课本和老师指导,在实训过程中被动参与,机械的完成实验操作,却不理解实验电路完成的功能,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实验的意识。
2.理论脱节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课本教材大多数还是经典教材,经典教材的好处在于理论知识丰富、内容涵盖广,但已经开始不适于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中的有些理论已经过时不再被使用,部分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反映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有较大脱节。理论的目的应该是指导实践,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那么耗时的理论学习则付之东流。教材中有些理论则复杂冗余,公式推导多,过多的理论学习对于以“实践”为目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理论课时过长,实训课时过短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理论学习的课程几乎排满了整个学期,而实训的时间往往只有2到3周,并且目前的教学方式都是分段式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分开负责,由此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以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3.实验设备陈旧
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设备产品更新迭代迅速,很多高职院校购置的教学设备年限久远,过于陈旧,很多设备已经不符合目前的实验要求;而且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有效的保护措施,实验设备易发生故障,导致学生在实训经常出现多人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况,这会大大降低实验效果。同时,部分学校教师自制的实验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电工实训改革方案
1.自编教材,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教材是学习的基本工具,针对经典教材理论知识复杂的问题,首先应根据学校培养计划作出适当调整,理论知识应与能用为主,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目前我校正在积极编排教材,汲取多本教材的可利用部分,结合我校的实训课程,出版符合我校电工实训基本情况的全新教材。与此同时将经典教材作为工具书辅助教师教学。同时建议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改掉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切勿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可以在学习部分理论知识后立即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趁热打铁。在互联网时代下,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丰富教学模式。例如,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及复杂的设备结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现出来;建立网络课堂,学生可自行在网上做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反复学习;增设师生沟通方式,通过建立微信群、扣扣群、答疑网站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做到学生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寻求老师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积极举办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学以致用是我们办学的最终目的,学校作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地”,需要积极举办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既考验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加的学生的创造能力。我校前不久顺利举行了“创新创业”团队的双创比赛,由老师亲自带队,学生自行组队的方式,学生自选科研课题,学校给予必要的资助。在本次活动中,“活动多功能窗户”、“智能建筑”、“车辆溺水逃生装置”等优秀作品脱贫而出。我校将会持续举办各类科研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增进师生交流,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发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企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学生自主寻找实习的机会往往僧多肉少。为了保障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应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尽早锻炼学生。在2016年初,我院与安顺特安电梯有限公司、安顺市开发区宏鑫汽车修理厂、安顺市开发区宏鑫汽车配件销售中心、安顺金武安保运营有限公司等四家安顺本土企业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机会,有意愿的甚至可提供就业岗位。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关系的探索上不断朝着正规化、制度化的方向完善。另一方面我校寻求当地政府资助,在新校区的建设地规划出实训基地,购置大量实训设备,完善师资团队,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实训培养计划,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将电工实训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电工实训是全国高职院校电子及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目的的最终目标。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灵活、艰难的探索过程,丰富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再分配,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等依然会有许多细节问题等待我们去完善和解决。进一步的发现和探索电工实训新方案,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国家型、社会型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永林.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创新与实践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3(5),91-93.
[2]孙玉红.提高电工实训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4-95.
[3]徐长英、张永.《电工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1673-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