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展示设计概念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caid;工业设计模块;商品化设计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0-2433-02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ai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industrial design module in the commercial design software

xu ting

(school of media & desig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caid become much more important as it used to be in industrial design area.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will be analysed in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design modules in the fashion commercial design software(e.g.pro/e,ug and solidworks).

key words: caid; industrial design module; commercial design software

1 caid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和cad/cam应用的逐步深入,现代工业设计在设计、建模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omputer aided industrial design,caid)技术已成为cad/cam、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当前,世界上大型的cad/cam/cae软件系统,如pro/engineer、eds unigraphics、euclid、autodesk、solidworks等都提供了用于产品前期设计的系统模块,它们称之为工业设计模块(概念设计模块)。

下面将介绍当前一些著名的cad/cam/capp商品化软件中的工业设计模块。

1.1 pro/engineer

pro/engineer包含一个工业设计模块——pro/design,用于支持自上而下的投影设计,以及在复杂产品的设计中所包含的许多复杂任务的自动设计。此模块工具包括产品设计的二维非参数化装配布局编辑器,用于概念分析的二维参数模型的布局以及用于组件的三维布局编辑器[1],具体构成描述如下:

pro/ design支持二维平面图布置上的非参数化组装概念设计,二维平面布置上的参数化概念分析以及3d部件平面布置。pro/design也能使用2d平面图自动组装零件。而pro/engineer的全相关特性保证了其工业设计模块在根本上和设计全局的统一。

其功能有:

1) 3d装配图的连接层次等级设计;

2) 整体与局部的尺寸、比例和基准的确定;

3) 情况研究-参数化详细草图绘制;

4) 组装:允许使用3d图块表示零组件了定位和组装零件位置;

5) 自动组装。

1.2 eds unigraphics

eds unigraphics 从v13版本后推出了概念设计wave (what-if alternative value engineering)技术。它使得工程师随然处于不同的部门却可以在设计初期就可从全局角度出发,同时针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从而使设计师能够有效地控制各种设计变更。此外,wave也支持“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工程”,即先作出设计决策,然后设计细节。[2]

通过wave技术,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之初即将产品参数设定到产品的整体布局中去,通过预先设定这些准则,子系统设计根据产品参数进行调整,通过改变关键产品参数,例如尺寸,高度和功率,产品范围等,可以在控制结构中来启动,这些改变会被自动地传输到子系统的设计中。

1.3 solidworks

solidworks提供了一种快速预览三维轻量化模型的技术,使得大装配模型的显示速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支持在设计界面下的真三维显示效果,达到了以往专门的三维渲染软件的显示效果。方便地编辑大装配件。可以便捷地从大装配件中选取一部分零部件进行显示、编辑,进行运动仿真。

自上而下的装配体设计技术(top-to-down)可使设计者在装配体内设计新零件、编辑已有零件。可以使用一个零件的几何体来帮助定义另一个零件,或生成组装零件后才添加的加工特征。[3]可以将布局草图作为设计的开端,定义固定的零件位置、基准面等,然后参考这些定义来设计零件。

这里想着重提一下的是它的渲染功能。photoworks提供了方便易用的高品质渲染功能,可以便捷的制作出真实质感的图片,同时保证上佳的视觉效果。而这对于工业产品设计师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使他们在完成尺寸设计的同时亦能轻松完成产品外观设计,更好的向客户展示设计作品。

2 caid发展现状分析

2.1 概念化设计概念的引入

传统的cad系统虽能产生复杂、精确和完整的三维造型,但由于其本身并不是为工业概念设计而开发的,因此缺乏设计方法学的支持,进而使得设计师无法在软件中实现概念设计的创造过程。同时,由于在建模方面存在许多约束限制,不允许快速创建尚未完善的概念化造型,从而导致其沦为一个在设计方案基本确定之后的绘图工具,而非设计师们所希望的辅助设计工具。

比较传统的方法是自下而上设计法。在自下而上设计中,先生成零件并将之插入装配体,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配合零件。然而,这种方式却大大阻碍了设计师创新思维的实现,软件并不能第一时间在设计上发挥效力,往往是在设计方案定稿之后成为了作图工具,仅仅发挥了其在作图方面的功效。

而近年来各大商品软件所推出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为设计师解开了束缚,允许设计师从装配体开始设计,从概念化的外形逐步细化到零件设计,并且得益于其系统的相关性和联动性使得设计师敢于大胆修改自己的初始设计、大胆尝试各种想法及设定,大大增加了设计过程的灵活性。

2.2 参数化、变量化设计

现代软件的开发实现了参数化、变量化设计,可对产品零件的局部尺寸设定变量,亦可在装配体中针对一个或几个零件进行系列替换,实现了产品的批量、系列设计。软件实现了将参数化设计和方案优化联系在一起,比较和优化备选方案。通过比较强度、寿命、成本和重量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在不制作样机的情况下即对方案直接进行评估,甚至设计载荷、评估零件强度、结合材料的价格计算自动得出最佳方案。

2.3 虚拟仿真技术

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虚拟仿真,可以有效地进行人机关系的设计、评估、检验等工作。通过仿真现实世界中的运行条件减少与构建和测试样机相关的时间和成本,在投放生产前即可发现设计错误,使得设计更加准确、经济。

3 未来趋势分析

3.1 caid与绿色环保设计

通过插件计算用户设计产品的碳排放量。通过环境仪表板进行实时反馈,并寻找到相应的替代材料。已有商家开始设计插件通过计算碳排放量、能量总消耗、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水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直观的图表使设计师作出真正有益环境的决策。而材料的选择对于一个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对于设计的所有其他方面也十分重要。设计师可以迅速而快捷的搜索材料数据库并寻找到更加环保的可替代材料。

3.2 caid与文件交流共享

通过网页实现网络图纸实时共享。无需文件格式转换,只需直接上传dwg,dxf以及sw文件至网页、把链接地址发给同事或客户,即可实现图纸共享浏览,在此网页可以随意拖拽、缩放以及打印图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留给了设计师更多的时间去做设计,而不是设法与人交流他的设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cad、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设计软件对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思维的模拟必将达到新的高度。caid将为工业设计提供更为先进而有效的人机交互方式及创新设计的手段。随着工业设计师与工程设计师逐步融合,caid将向着建立统一的设计规范和模型的方向迈进。在设计软件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将成为现代产品设计软件的新卖点。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caid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必然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pro/engineer软件官方产品帮助手册.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范文第2篇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本科阶段的初级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计量经济学数据、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估计量的理论,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将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具体可归结为以下3组概念:第一,回归假设。回归假设是为分析回归结果引入的合情合理的假设,在不同数量的假设下能够得到回归系数估计量的不同性质。回归假设是整个回归方法的基础,一切回归有关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和回归假设紧密相关,同时违反回归假设的情形也是计量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点,因此回归假设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一。第二,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评价估计量的基本标准,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回归理论的核心,整个初级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最终都归结为回归系数估计量的这3个性质,同时,这3个性质又与回归假设紧密相关,故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二。第三,异方差。异方差是违背回归同方差假设时的回归结果表现,无论对于横截面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的出现是回归分析的常态,因此对于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是初级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金融实证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故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三。以上三个阈限概念是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关键,同时在概念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下文将基于此探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2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因此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总体原则仍立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具体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3大阈限概念,在首节导论课即向大家提出3大阈限概念,在介绍回归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时,详细的说明每个假设的用途,使学生理解每个假设的目的和本质,进而在回归估计量三个性质的教学中把握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具体条件,并明确理解异方差这一违反假设的情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充分的时间介绍三大阈限概念及其联系,从而建构整个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体系。第二,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完全从应用性角度出发,运用软件展示计量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3大阈限概念,可用40%左右的时间解释概念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而60%左右的时间结合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解决具体的回归分析建模和假设检验问题。第三,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撰写实证性的学术论文是进行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训练的较好途径之一,可以通过让学生从选择题目开始,通过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进行可能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和修正等等来感受计量经济学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写作论文的方式加以体现,然后交流讨论,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

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最有名的独立学院之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建立回归模型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Eviews软件进行教学,每周教学学时为理论(教师讲授)与上级实验(学生练习)各2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研究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传统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回归假设时着重解释回归假设的设立目的与合理性,并通过软件讲解回归假设的验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回归假设。在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学中,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性质所依据的不同假设,使学生理解三个性质所应具备的条件从而掌握线性回归估计量理论。特别地,专门安排约10学时左右的实验课进行计量经济学论文撰写与分析的交流,要求学生自选题目,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模型设定问题,写作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为评价教学效果,选取2010级学生1个教学班共24人进行满分为5分的教学满意度打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全部项目的满意度均达到97%以上,总体平均满意度超过99%。由此可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成功。

4结论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概念;方法探索

在初中阶段究竟怎样才能把数学概念讲全面,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一步研究. 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 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 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概念的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概念教学中各个阶段上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一点粗浅体会。

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揭示概念出现的背景,将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 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如何刻划两异面直线的相对位置呢?角和距离?揭示课题.)

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新概念的引进解决了导引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参与形成和表述概念的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用相交直线的夹角刻划异面直线的夹角)

4.解剖新概念 ,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完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针对概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范文第4篇

将EDA仿真软件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和实践教学,提出一种基于EDA仿真平台的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相辅相成、虚拟仿真实验和实际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仿真电路和波形显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有效解决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概念抽象,电路分析复杂的难题。同时通过EDA技术的引入,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实际电路的设计应用打下基础。

2.EDA技术在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以计算机和仿真软件为工具,可以完成整个电路从系统级到物理级的设计与分析。常用仿真软件有Matlab、Protel、Multisim和PSpice等,考虑到Multisim先进的电路仿真和设计功能且一年级时曾作为学生的自修课程,本次教学研究采用Multisim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中,对于那些概念分析抽象、不易理解的部分,利用Multisim,教师可以构建电子电路模型进行仿真演示,通过波形图和数据直观展示各种参数变化和虚拟故障对电路静态动态性能的影响,具体而又生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模拟电子教学中第一次讲解共射放大电路时,很多同学对放大线路中各个节点的波形分不清楚,不知道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如何叠加在同一个电路中,电路中各节点信号的相位关系如何觉得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仅仅靠在黑板上画图讲解,教师难讲,学生难懂,费事费力效果却不好。现在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Multisim搭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模型,设置模型参数,观察仿真波形。共射电路输入信号(节点2波形)和输出信号(节点5波形)的反相关系,并且根据波形的峰值可以直接算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节点2和节点4波形是静态工作点电压和交流信号叠加信号,c1和c2两个电容起到隔直作用。通过Multisim软件的演示过程,直接把抽象的理论转化成直观的视觉感受,电路各点波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学过程的前期,可以在课堂上现场建立电路模型,演示如何进行仿真,让学生逐渐掌握Multisim的使用。在教学过程的中后期,随着学生对Multisim软件的熟悉,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可以事先把教材中需要讲解的电路模型搭建好,用到时直接调用即可。通过这种理论教学和软件演示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把电路原理、工作波形和数学关系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全面掌握模拟电路的基础理论,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

3.EDA技术在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基本都是基于实验平台操作。实验平台的特点是安全、便于操作,但是平台电路有限,只能覆盖课程教学中一部分基础电路,基于实验平台的实验基本都是验证型实验,且操作过程中平台电路元件易损坏,不能很好地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这就使得学校教学比工程实际滞后,不利于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学生眼高手低,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将平台实验和软件虚拟实验结合,先采用软件对实验进行设计仿真,后平台实验进行实际电路搭建,既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突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电路的验证和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书本基础理论的理解。该部分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主要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操作,同时以Multisim仿真为辅,对一些在实验平台上难以操作的部分进行仿真验证。如研究静态工作点对电路动态性能的影响,实验平台操作只能观察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参数改变对电路输出波形的影响,而在虚拟仿真平台上,可以对电路中所有涉及到静态工作点的元件参数进行更改,进而观察电路波形的变化,并且还可以连续改变元件参数对波形的变化进行实时观测。第二部分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分析设计一个较大规模复杂模拟电路,给出严格的设计思路、理论推导和元件选型依据,在仿真软件平台上搭建出具体电路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然后进行实际电路焊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模拟电路的认识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展示设计概念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探究性学习 找不同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理论课向来是“难啃的骨头”,教材内容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学生被动听课昏昏欲睡。然而,这些理论却是其他各类技能和技术的必要支撑,学生掌握不好,整个知识体系将是空中楼阁。因此,如何上好理论课是信息技术老师当前最大的困惑。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尝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直接获得学科的概念、规律变为通过各种事实发现概念和规律。这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面临问题,通过推理、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轻松获得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而且掌握了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指导者”。如此便能有效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理论课教学模式。

笔者在“图像处理基础知识”一课中尝试使用探究性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撰文记录,以期探讨。

一、设计思路

以学生平日熟悉的“找不同”游戏贯穿课堂始终,以四组图片为切入口引出四组知识点,以每组图片中的表面不同和本质不同为观察点,通过一系列小任务,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知识点,在分析中得出结论,在游戏中掌握概念,通过这种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出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中的图像处理,教材内容主要涉及分辨率、位图和矢量图、颜色、几种常见的文件格式、图形和图像等知识点。

本堂课中有一小部分内容与第一章第二节编码有关联,还有一部分内容是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要继续学习的,因此这堂课既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又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

作为图像处理的第一堂课,在落实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学习兴趣,在实例中通过图像对比、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图像处理的几个基本概念;了解这些知识点与图片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到新知识点,在分析中得出相关结论,在一个个小任务中逐步深入了解知识点,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落实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图像处理的兴趣,培养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位图和矢量图及RGB颜色。

难点:位图和矢量图。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玩 “找不同”的游戏。

游戏要求:每一次找不同除了观察两幅图片表面上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还要找出这两幅图片不一样的原因,即找到本质上的不同,并记录相关数据。

(二)课堂展开

1.找不同一:分辨率

图片展示:

蒲公英1.bmp 蒲公英2.bmp

学生任务1:观察这两幅图片,找一找它们表面上和本质上的不同处,并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找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找出本质不同――分辨率不同,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分辨率这个知识点。)

学生任务2分析不同点,思考两者的关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自主思考分辨率和图片质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分辨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任务3结合书本上分辨率的概念验证大家结论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辨率的概念分析结论,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任务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分辨率的认识。例如:选购数码相机时如何看待相机的像素。

(设计意图:列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分辨率的认识,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以致用。)

2.找不同二:位深度

图片展示:

鱼1.bmp 鱼2.bmp

(说明:这两幅图片经过缩小,因此效果看起来没有放大时候明显)

学生任务1:观察图片找不同,思考不同点之间的关联性,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提示:结合第一章中的图像存储空间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找不同引出颜色中的位深度;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位深度与图片质量的关系;提示起到回顾知识的作用。)

学生任务2:利用photoshop打开鱼2.bmp,在拾色器中尝试输入各种RGB值,观察颜色变化,谈谈你对RGB的直观认识。

说明:这个任务需要教师先演示如何打开photoshop中的拾色器。

(设计意图:借助photoshop的拾色器让学生对RGB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先体验、后阐述”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RGB模式的图像颜色组成原理,从而加深对该知识的认识。)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RGB的认识,设问:RGB设值原理像不像我们小时候用的调色板?(像)请问RGB(255,255,255)是什么颜色?

(设计意图:在这个任务中很多学生能很快理解RGB是三个基色,但是由于小时候调色板调色这个记忆他们印象深刻,再加上RGB设值原理与其相像,因此容易误认为RGB(255,255,255)是黑色,这也是学生平时考试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故设问。)

3.找不同三:位图和矢量图

图片展示:

圆1 圆2

学生任务1:结合书本P60页中位图和矢量图的内容,在word中观察两个圆,判断哪个是位图哪个是矢量图,谈谈这两者的区别(或各自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找不同中体验矢量图和位图的区别;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查阅书本资料从而得出结论。)

学生任务2:质疑:为什么位图、矢量图会有这些特点,结合书本上的知识谈谈两种图的组成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了解位图、矢量图的概念。)

学生任务3:尝试绘制两个看起来完全一样的位图和矢量图。(位图圆的出处大多数学生可能想不到,这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践的情况适当进行提示:利用键盘中的printscreen键复制屏幕上的矢量图,并粘贴到画图软件中。)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体验、了解位图矢量图分别可以用哪几种软件绘制。)

学生任务4:列举身边的位图和矢量图。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身边的位图和矢量图对这两种图片有更直观的认识。)

4.找不同四:文件格式

图片展示:

女孩1.bmp 女孩2.jpg

学生任务1:观察图片找不同,谈谈这些不同点之间有何关联,并得出相关结论。

说明:发给学生的文件夹中只有一个bmp文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格式转换操作。)

学生任务2:结合刚刚得出的结论,思考网页上最常用的图像格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结论解释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明白图片格式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跟平时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三)课堂总结

用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让同学们一起回顾。

六、课堂实践效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