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污染与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气污染与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污染与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保投入 政府监管 大气污染防治

一、引言

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和法规,试图通过城市绿化、公共交通、工业补贴、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多种途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为了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国务院还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负有的监督管理责任。这些举措足见我国政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障人民健康,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心。那么政府环保投入是否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作用有多大?工业方面补贴投入是如何对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作用的?是否鼓励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政府监管是否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利于相关决策部门评估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还为政府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分配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文献回顾

当前,如何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是管理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学者进行了大气污染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关注的因素有能源禀赋、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结构和市场化水平、行业集中度等。研究结论有,能源禀赋好的地区会形成碳强度“资源诅咒”,还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张翠菊和张宗益,2015);大气污染与能源消费的结构是紧密相连的,这主要源于我国对煤炭的依赖、工业高排放、工业行业节能减排推进缓慢,应当从根源上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王俊等,2014;魏巍贤,2015);长期内技术进步可以减少碳排放,但短期并不显著,需要政府加强节能技术扶持,发挥技术溢出效应,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王锋正等,2014);FDI虽然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但还是显著提高了我国各地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而地区市场化水平有利于缓解其影响,市场化水平高地区可以改善FDI对碳排放影响(郑佳佳,2015);行业集中度同样会影响碳排放强度,高能耗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行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但低能耗行业则恰恰相反(聂普焱和罗益泽,2015)。

除了大气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也有不少学者从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着手,主张政府干预,运用财税政策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提出政府通过税收改革、财政支出与补贴等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贾康,2013;袁华萍,2014;杨解君,2014;周景坤等,2015)。杨姝影和赵雪莱(2014)提出,政府财政预算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改变社会需求和供给,影响市场价格信号,引导、激励和约束企业、民众的生产和消费。

国外有关大气污染防治财政政策有很多。英国成立了多种雾霾治理专项基金,如碳基金和绿色能源基金。法国通过政府与银行合作的方式设立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节能担保基金;美国建立了与雾霾防治相关的公益基金。欧洲大部分国家对使用绿色节能热水器等取暖设备的用户给予最低30%的使用补助。印度新德里对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提供补贴,并对车辆收取交通拥挤费和停车费等。美国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对烹饪油或动物脂油这些可回收材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对可回收材料如大豆等生产的油料均给予力度较大的财政补贴。此外,许多发达国家还针对消费者在汽车、房产等领域的低碳消费实施一系列消费财政补助政策。可见,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特点,制定与执行了本土化的大气污染防治财税政策。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环保投入,集中在污染治理、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环保技术研发、环保因素转移支付等方面。但也有学者认为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方式对企业的行为模式影响巨大,有些财税政策并不会促进企业动态能力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改革目前惯用的“甄选部分企业予以资金或政策扶持”的支持政策,强化整个创新环境建设(曾萍和邬绮虹,2014)。李惠茹和刘鳎2014)发现,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方面存在投入、产出比不合理,工业污染治理资金利用率低,投资力度不够难以达到规模效益等问题,影响了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应。华源能源报(2016-01-05)报道,火电是一个享受国家每年千亿补贴的“传统产业”,但存在拿着“脱霾”补贴不治污的现象;第一财经日报(2012-12-26)报道,“国家对节能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但是由于产业运营效率低下等原因,政策优势并未有效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新华网(2015-06-15)指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部分地区节能项目补贴发放不到位,难以有效落实各项环保补贴”。可见,环保投入政策对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的影响有待证实,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环境监管力度是保障。

本文试图检验我国政府四个方面环保投入:绿化建设、公共交通投入、工业方面的补贴和投入与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检验是否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并进一步验证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一是立足于中国31个省份来研究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关系,评价现行环保财税政策的效果,为宏观层面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健全和完善提供证据。二是为我国强调政府环境监管提供政策依据,实证检验政府环境监管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调节功效。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外部性,如何解决外部性有庇古和科斯两派。庇古主张政府对外部进行补贴或罚款,降低或增加行为主体个人成本来解决外部性;科斯主张明晰产权,通过市场化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市场机制的实施需要若干苛刻配套条件,难以有效实施,这也是我国当前碳排放交易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干预来引导、激励或约束企业或消费者行为。随着我国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陆续、实施和巨额环保资金的投入,各省产业结构向低排放方向调整。比如对太阳能、风能的标准化补贴;鼓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增加公共交通补贴;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对工业环保行为的补贴和投入等。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与大气污染排放密切相关的四个方向的环保投入:增加绿化、公共交通投入、工业方面的补贴和投入以及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大气污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风险,大气污染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大于其他任何污染物(比如:悬浮在空气中的有机和无机物的固体和液体复杂混合物)。而绿色植物能够发挥碳汇价值,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因此政府进行绿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有利于进行大气污染防治。

假设1:政府绿化建设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自1985年以来,我国燃油机动车的生产和消费出现了较快的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燃油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利于减少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在我国政府不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社会公众环保诉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中央财政适当增加节能减排支出和公共交通的投入比例,将对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赵峰侠等,2010)。因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手同时增加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比例,着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控制并减少燃油的私家车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假设2:政府公共交通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使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与此同时,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给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空气带来了严重污染。有专家分析发现,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烟尘及粉尘等。但工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缺少主动创新减排的内在动力。Jaffe等(1995)在对环境相关规范与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时,发现环境规范引发了“挤出效应”,即为了满足相关环境规范的要求,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不会产生直接的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反而挤占了企业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妨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Gray和Shadbegian(1995)使用美国造纸业、炼油业和炼钢业三个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污染治理成本与生产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还发现为满足环境规范要求花费的成本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与增长水平也都存在负相关性。在企业缺乏环保投入内在激励条件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了促进企业“去污”,选择对工业企业进行补贴和投入,比如,针对火电企业的脱硫脱硝除尘电价补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补贴等,以此推动企业采取环保行为,降低大气污染。

假设3:政府工业补贴与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农村能源包括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包括秸秆、薪柴、太阳能(光热)、微型电源(小型风力发电、微水电、光伏电源)、其他生物质能等;一类是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和传统电力等。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能源消费总量、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以秸秆、薪柴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地位下降,以居民家庭炊事和冬季采暖为主的生活耗能主要依赖直接燃烧煤炭,这无疑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烟粉尘,污染大气环境。陆慧等(2006)、刘宇等(2008)的研究认为,当前, 沼气池的推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模式的开发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使用等, 均对提高能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估算,到2020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相当于6 亿吨标准煤,其中,沼气年利用量相当于240 亿m3天然气。

假设4:政府农村可再生能源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正相关。

(二)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

为了促进环保投入系列政策的执行效果,我国政府对环境的监管强度也会随之逐渐强化。张宇等(2013)指出,政府对环境的监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先弱化后增强的非线性特征,即在经济发展早期,经济增长压力使得政府监管的环境目标往往让位于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随着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渐增强,政府对环境的监管强度也会随之逐渐强化。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环境监管日益增强,我国政府于2013年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府环境监管的强有力实施能够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到位、不及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得各项环保投入真正发挥功效。

假设5:政府环境监管力度越大,政府各项环保投入的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越好。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有效性,本文剔除了自治区,以30个省区的数据为样本。原始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EPS全球统计数据平台,采用stata 10.0软件进行分析,对连续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缩尾处理。

(二)变量界定

1.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排放量越低,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越好。本文根据于文超和高楠(2015)的研究,选择三种代表性气体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量、SO2排放量与烟尘排放量进行衡量。首先采用极大极小值法对其进行无量纲处理,然后三种气体污染物的无量纲变量相加,得到pollu。为了研究方便,本文选择零与pollu的差值,即“-pollu”来衡量大气污染防治效果,本文界定其为Anti-pollu。

2.环保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的方向有很多,本文重点研究四个方向的环保投入,第一是增加绿化,提高碳汇功能,本文用省份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表示;第二是公共交通投入,本文用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数表示;第三是工业方面的补贴和投入,本文用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度来衡量;第四是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本文用乡村太阳能热水器面积与沼气池产量来衡量。

3.政府监管。在环保政策落实过程中,政府承担监管职能意义重大,如果监管严格,有利于各项政策的落实。由于部分省份片面追求GDP,对部分环保政策视而不见,造成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处罚案件数目增大。因此,本文用各省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表示政府监管强弱,案件数越少,表示政策执行落实较好,政府监管力度强。反之,案件数越多,表示政策执行落实效果差,政府监督力度弱。本文把可收集到的2009、2011和2013年30个省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相加,进行升序排列,案件数在中位数水平下的省份的政府监管强,环保政策执行效果好,Gover取1,中位数水平上的省份的政府监管弱,环保政策执行效果差,Gover取0。

4.控制变量。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选取“三废”综合利用产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详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了衡量四项环保投入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构建模型1,其中X变量表示Green、Bus、Indus、Sun 与Qi。基于本文的假设,预期λ1的符号显著为正。为了考察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本文构建模型2,预计交叉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

Anti-pollu=λ0+λ1X+λ2Fei+λ3Gdp3+λ4Income+ε (模型1)

Anti-pollu=?鄣0λ0+?鄣1X+?鄣2Fei+?鄣3Gdp3+?鄣4Income+ε (模型2)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无量纲处理后的大气污染防治Anti-pollu的均值是-0.894;各省份绿化覆盖率均值(中位数)为35.27%(35.99%),最大(小)值为56.81%(20.03%);省份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数量从5.22到23.43辆不等,均值为10.55辆,表示各省份公交发展不平衡;单位GDP的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度的均值为12.68,最小(大)值为1.837(72.36),省份之间差距悬殊;乡村太阳能面积sun的均值为1 638,最小(大)值为0.700(6 936),省份之间差距悬殊;乡村沼气池产量的均值为8 133,最小(大)值为2.400(113 214),省份之间差距悬殊;政府监管强度大的省份占比46.7%;省份的单位GDP三废综合利用率均值为104.8,最小(大)值为22.06(313.9);第三产业比重均值为39.75%,最小为7.95%,最大为75.50%,表示各省份产业发展重点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均值为16 312,最小(大)值为 7 377(37 851),相差也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

下页表3报告了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除了工业补贴和投入变量Indus外,绿化建设Green、公共交通Bus与农村太阳能Sun和沼气池Qi三个变量均与大气污染防治变量Anti-pollu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初步支持本文的假设1、假设2和假设4。表明政府可以通过绿化环保投资、发展公共交通和农村太阳能和沼气池来进行大气污染防治;但是政府工业补贴和投入变量与大气污染防治变量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表示我国当前的工业补贴和投入并不能达到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的效果,反而存在“越补贴,越污染”的怪圈,假设3未得到支持,表明政府需要重新考虑其对工业企业的补贴政策有效性,避免企业拿着“脱霾”补贴不治污的现象发生。从控制变量系数看,加强三废利用、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4报告了变量多元回归结果。因变量均为大气污染防治,回归式(1)、(3)、(5)、(7)分别对绿化情况Green、公共交通Bus、工业补贴与投入Indus与乡村太阳能Sun和沼气量Qi进行了回归,回归式(9)是一个整体回归。从回归结果(1)看,政府绿化建设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示绿化覆盖程度越高,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越好,进一步支持了假设1。从回归结果(3)看,公共交通的系数为0.029,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进一步支持了假设2,政府对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

从回归结果(5)看,跟预期完全相反,工业补贴与投入变量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政府对工业补贴与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存在“越补贴,越污染”现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分析原因:一是如华夏能源网(2016-01-05)的报道,当前补贴方式存在争议,比如对火电企业补贴政策是企业只要上了相关设施,发一度电补一度,而不管该设施是否真的有效,企业是否真的在低排放,这就造成一些企业为达到补助条件,进行数据造假、偷排、漏排,甚至与第三方监测企业串通造假,实际还在超标排放,为了赚取更多补贴,反而实际超标排放的更多。二是国家对工业补贴以大的国企为主,忽视了众多小企业的污染防治政策制定与实施,而这正好是我国大气污染的短板,国家工业补贴投入只是一味地把长板加长,不去补短板,自然会影响整体治污效果。比如,我国全国每年消耗大约40亿吨煤,约一半用于发电,一半用于工业燃烧和民用,后一半20亿吨的工业烧煤、散煤恰恰是治理雾霾的难题,但国家显然对工业用煤以及散煤的投入以及标准未给予足够重视。从回归结果(7)看,太阳能面积与沼气池产量的系数均在1%水平显著为正,验证了假设4。表明国家加强补贴力度,大力促进农村太阳能与沼气池的推广,这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回归结果(9)是几个变量的整体回归结果,结论一致。

为了验证政府监管的作用,回归式(2)、(4)、(6)、(8)分别加入了Gover与绿化情况Green、公共交通Bus、工业补贴与投入Indus和乡村太阳能Sun的交叉变量进行了回归。从结果看,除了(8)外,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示政府监管更有利于各项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政府环保投入能够收到更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效果,验证了假设5。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环保投入、政府监管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在绿化覆盖上的环保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绿化覆盖上的环保投入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已经见到了成效。一方面说明在绿化覆盖方面的环保投入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较早着手逐步增加绿化资金投入的政策对大气污染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公共交通的发展对大气污染起到了减排作用,由此我国制定的大力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和地上公共交通的政策是正确的。

第三,工业污染补贴及投入与大气污染防治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存在一个“越补贴,越污染”的怪现象。这表明我国工业补贴政策的逻辑或利益勾连中存在问题,需要政府深思,原因可能与工业企业补贴方式不合理、监管不严格、或补贴长板而非短板有关。

第四,乡村太阳能热水器面积、沼气产量均与大气污染防治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我国农业部2007年《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建设农村沼气的步伐的举措是正确的。200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被补充到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当年2月起开始我国对太阳能下乡给予财政补贴,对太阳能下乡的补贴政策将使得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快速走进农村,并带来一场能源利用的升级。

第五,政府监管能够增强环保投入政策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关系,这一结论说明我国政府通过实施严厉的环境监管能够促进环保投入政策的落实,是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保障。

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完善政府预算支出管理体制。目前我国节能环保预算资金属于国家财政预算专项投入,用于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增加绿化覆盖、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农村太阳能和沼气池对大气污染防治积极有利,工业污染补贴与投入并不利于大气污染防治。建议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在绿化覆盖、公共交通、农村太阳能和沼气池方面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重新思考现有工业企业治污补贴与投入方式。越补贴,越污染;越整治,越过剩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深思,应该设计恰当的补贴方式,避免企业钻空子赚补贴,并加强监管,避免数据造假、串通骗补等行为发生。还要注意补贴领域与对象,把工业补贴款用于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的短板上。

3.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的建设的财政补贴标准。我国乡村人口比重较大、部分地区人员居住分散、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参照大气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定、实施与光能太阳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发展相关的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引导并推进乡村居民家家户户安装光能太阳能、建沼气池,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4.进一步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目前我国的各项环保政策存在执行标准不统一、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再加上企业自身不积极,这必然需要政府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使得“脱霾”补贴真正用于“治污”。J

参考文献:

[1]张翠菊,张宗益.能源禀赋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37-43.

[2]王俊,陈柳钦.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与大气污染治理[J].中国国情国力,2014,(7):48-50.

[3]魏巍贤,马喜立.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6-14.

[4]王锋正,郭晓川,赵黎.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硫排放――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4):63-67.

[5]郑佳佳.市场化角度的FDI环境效应分析[J].产经评论,2015,6(6):116-125.

[6]聂普焱,罗益泽,谭小景.市场集中度和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异质性[J].产经评论,2015,6(3):25-37.

[7]贾康.运用财税政策和制度建设治理雾霾[J].环境保护,2013,(20):32-34.

[8]袁华萍,赵仑.大气污染治理、倒逼机制与财税政策优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商业时代,2014,(24):82-83.

[9]杨解君.财政预算决策弊端与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中央财政出资治理北京及周边地区雾霾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20-29.

[10]周景坤,杜磊.国外雾霾防治税收政策及启示[J].理论学刊,2015,(12):53-59.

[11]杨姝影,赵雪莱,刘文佳,加快推进基于环境保护需求的财税体制改革[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6):7-10.

[12]曾萍,邬绮虹,蓝海林.政府的创新支持政策有效吗?――基于珠三角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4):10-14.

[13]李惠茹,刘.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应的评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3):91-95.

[14]赵峰侠,徐明,齐晔.北京市汽车限行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2010,(12):40-44.

[15]Jaffe,A. B.,Peterson,S. R. ,Portney,P. R. ,and Stavins,R. N.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 S. Manufacturing:What Does the Evidence Tell US[J].Journalof Economics Literature,1995,(33):132.

[16]Gray,W. B.,Shadbegian.R. J.Pollution Abatement Cost,Regulation and Plant Level Productivity[R]. Working Paper,1995.

[17]陆慧,卢黎.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 2006,17(3):28-34 .

[18]刘宇,匡耀求,黄宁生.农村沼气开发与温室气体减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18(3):48-53.

大气污染与防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源;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101 -04

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口化的生态环境。当前较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以牺牲环境和原始资源为代价,致使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地环境的污染中,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最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发展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稳增长、促转型同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把调结构、惠民生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污染的定义是环境中出现的因其化学成分或数量而阻碍自净过程并产生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也有指外来物质或能量的作用,导致生物体或环境产生不良效应的现象。而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二、苏州地区大气污染现状

(一)苏州地区大气污染“基本概况”

(2014年监测数据对比,苏州环保局提供)图为2013年与2014年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 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六项空气污染物的比较。

(二)苏州各地区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上图是2014年与2015年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比例对比图。苏州市区的优良天数比例比上一年增长了4%。

(三)空气污染指数状况分析

这是2015年苏州各地年API指数的对比。我们可以分析出在苏州6个地区中常熟的空气污染指数最低,也就是说常熟的空气质量最好。

大体上来看2015年苏州空气污染指数比2014年空气污染指数有所增长,这表明污染日益严重。而这只是两年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对比。

(四)苏州市区主要污染物所占天数对比

苏州市区主要污染物为PM2.5,但臭氧对空气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常熟市的空气质量对比其它地区较为简单,更多的是颗粒物的污染;张家港的污染物所占比例相差不多,说明张家港的污染比较复杂;太仓、吴中、昆山三个地区的污染比较相似,都是以PM2.5与臭氧为主。

三、苏州市民大气污染意识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打印了150份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分发在苏州不同地区:苏州主城区、苏州北部的张家港市和苏州东部的昆山市及太仓市。本次调查问卷回收了146份,其中无效问卷有23份,有效问卷为123份。回收率为97.3%,有效率为82%。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占44%,女性占56%。接受调查的市民中年龄在15~25岁的居多,为45.5%;其次是25~35岁的,为22%;35~45岁的占17.9%;此外,45岁以上的占14.6%。

(一)关注程度不同结果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市民是偶尔关注空气质量报告的,占58%;能够经常关注空气质量报告的占了一小部分,约样本的1/5;另外有一部分人是很少,要么不关注空气质量报告的。

(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从最基本的常识入手,我们调查了市民对污染大气的主要原因的了解程度,54%的市民认为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18%的市民认为是生活污染所导致的,14%的市民认为是汽车尾气,另有3%的市民认为是自然原因引起的。

市民反映城市发展的过程,35%的市民认为建筑工地尘土飞扬得非常厉害,24%的市民认为建筑工地尘土飞扬状况一般,只有13%的市民认为建筑工地没有尘土飞扬。

在调研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这个内容中,34%的市民认为大气污染会引起全球变暖,24%市民认为会引起呼吸道等疾病,22%的市民认为会引起酸雨,还有20%的市民认为大气污染会破坏臭氧层。

(三)调研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

市民反映最近几年,大气污染问题也受政府极度关注,关于企业整顿及处罚的新闻大都是杀鸡儆猴的,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问题企业是很多的。30%的市民认为需要对乱排污企业进行处罚,37%的市民认为需要从自我做起,环保出行,多坐公交,减少私家车出行,还有20%的市民要求政府对煤进行脱硫处理。

人民群众的心愿是社会最大的心愿,市民希望政府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时将重心放在什么方面尤为重要。工业污染是大气污染最大的问题,54%的群众认为,政府应当把治污重心放在工业污染上。另外就是汽车尾气的问题,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汽车也在慢慢普及,在苏州地区,汽车保有量特别的高,所以汽车尾气问题也是现今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点。

四、苏州地区大气污染源分析

(一)移动式污染源(机动车尾气)

汽车废气通过排气管、曲轴管、油箱和汽化器等处排出。据测定汽车尾气中已分离出8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以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尘和苯并芘为主。

上图是苏州近五年的机动车保有量,不包含每天进出苏州的各类大中型客货车。

(二)定点式污染源(工业企业污染)

苏州是一个集现代物流、石油化工、电子能源、精密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为主的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

1.热电厂

电厂可分为地热发电、核反应堆发电及水力、火力发电,最主要的是火力发电。苏州地区目前有新区华能热电厂、车坊东吴热电、外跨塘热电厂、望亭电厂、国华太电常熟华润、常熟电厂、张家港电厂等十几家电厂。

2.各类工业锅炉

在我国,工业发展的企业大都需要锅炉来进行一系列的工业处理,锅炉产生的污染源相当于火力发电,只不过不是发电。

3.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据苏州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目前苏州地区有近2000家有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企业需要整治。

(三)输入式污染源(周边交叉污染)

空气是具有流动性的。根据调查,每一个地区的污染都不是这个地区单独制造的。苏州是全国重点经济发展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五、改善苏州环境空气质量的对策

在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项目组对苏州空气污染防治提出了以坚持污染减排为根本措施,以防治细颗粒物(PM2.5)污染为重点,以构建“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 为保障 ,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手段,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全面推进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和污染减排的思路,建议要积极构建太仓大气污染防治“六大体系”。

(一)着力推广清洁能源,构建能源结构优化体系

全面加强大气污染的源头控制,引导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及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优化,强调环境制约因素在能源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政府和市场引导为手段调整我市能源结构。

一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根据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制定苏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至各市(镇)及重点行业,力争实现全市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严格控制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新增量,重点削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禁止销售、使用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二要加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同时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推进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广泛应用。三要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制定全市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结合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综合运用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烟气提标改造、关闭淘汰等措施开展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工作,全面拆除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蒸汽锅炉。

(二)着力淘汰落后产能,构建产业结构调整体系

对照国务院和省政府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和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专项行动。一是按照“全面排查突出重点,关停淘汰稳步进展,腾笼换凤加速转型”的总体工作要求,强化政策引导激励机制,综合用好法律、行政、经济手段,重点关停(淘汰)技术装备落后、环保安全隐患较大、高能耗低产出企业。二是加大治理整顿和依法处罚力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也应按比例配套支持,同时要大力支持企业升级改造,统筹安排技术改造资金,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或转产。三要扩大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完善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 增速,到2017 年服务业占比力争达到49%。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加速产业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完善产业链。

(三)着力加大科技改造,构建工业污染治理体系

要加快电厂、石化行业的排污治理步伐,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国家要求淘汰的小伙电机组,加强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所有燃煤电厂开展脱硝设施建设,重点控制工业园区二氧化硫、有机发挥气体等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泥行业除尘效率,启动中心城区内水泥生产企业的搬迁和治理工作,对生产规模小条件差、设备落后、除尘措施难于落实的企业实施关闭;对有一定规模、有能力安装除尘设备的企业实施严格管理,督促安装除尘装置及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连续监测装置,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制定搬迁计划,将水泥生产企业主要工序搬迁出城。

要加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循环化改造。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的要求,统筹园区规划布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把港区改造成“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要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分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在纺织印染、电子电器、包装及印刷、人造板、日化、家具等行业实施溶剂替代,在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要提升企业装备水平,严格控制跑冒滴漏,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积极推进化工、电子、医药、表面涂装、塑料制品、印刷包装、汽车维修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行业的综合整治。

(四)着力推进控车减油,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一是要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强度。制定出台老旧机动车淘汰报废奖励补助政策,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推进城市营运车辆排气污染控制,鼓励出租车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做好城市营运车辆强制报废合理控制全市机动车总量工作,遏制机动车过快增长势头。制定机动车使用强度控制政策,在城市基础设施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二是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公共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发展,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保障公交优先路权,构建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常规公交气电为主体,在出租车等其他共交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交体系,建立公交专用线,提高公交客运的运营能力。

三是要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落实机动车强行检验和维修制度,确保机动车年审排气同步检测率达到100%。对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公安部门不予办理签章手续,环保部门不予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并加强对高污染高排放机动车的重点监控和依法查处。

四是要提升燃油品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先于国家要求实施油品升级,2015 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要制定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优惠和补贴政策,在出租、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机关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在黄标车淘汰替换时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同时加快加气站、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发展需要。

(五)着力加强城市管理,构建城市污染控制体系

一要大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严守生态红线,按照“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新城区布局,加快工业区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减少大气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要强化城市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要求,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构筑契合现代田园城市理念的生态型、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式的崭新生态绿地空间结构体系。

二要强化城市油烟污染防治。开展城区餐饮行业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强化联合执法监管,重点督促学校、繁华街道、居民住宅集中区和旅游风景区等环境敏感区的餐饮企业做好污染治理工作。要严格新建餐饮服务场所的审批,禁止在非商业用建筑内建设排放油烟的餐饮经营项目,严禁在居民住宅楼内开设餐饮服务场所。

三要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根据城市建成区发展状况调整禁燃区范围。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禁止燃烧高污染燃料,禁止直接燃用生物质燃料。已建成的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各类设施要限期予以拆除或改用天然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此外要加大秸秆焚烧监管力度,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普及应用。

四要全面控制扬尘污染。将施工扬尘违法行为纳入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根据《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办法》进行考核,加强渣土车辆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扬尘污染。继续推行高效清洁的城市道路清扫作业方式,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建立人机结合清扫保洁机制。城市道路实施机械化洒水清扫,城市主次干道定时洒水和喷雾压尘作业,减少道路扬尘。

(六)着力加强跨区域合作,构建污染源联防联控体系

大气污染特别是霾污染中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之所以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除了霾污染涉及主体的横向性、防治客体的流动性和区域性以及防治手段的复合性外,从更深层次的理论层面分析,它还是防止霾污染治理过程中出现“公地悲剧”现象、消除霾污染治理中外部性效应的有效手段。构建一个完善的针对霾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一要建立区域主体制度,要科学地进行区域划分,并在立法上得到更明确的授权,确定霾污染涉及的“空气流域”,以免遗漏需要防控的地区。二要建立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制度。应当根据科学测算的结果核定该区域的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然后再将该目标分配给不同的实施主体,总量控制目标只可高于而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目标。三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为保证联合执法的顺利实施,相关的监测、考核、评估、处罚建议等制度也应当建立和完善。

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和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更高行政层级的协调和督导。因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通常是建立在政府间或政府部门间的行政协议基础上,各主体之间没有相互的行政隶属关系,当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面临的霾污染或其他环境问题相似时,各主体之间容易形成合作博弈,各自为政。同时要明确区域联防联控的重点应是污染治理而非污染转移。区域联防联控的功能发挥必须借助公众参与,应赋予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环境权益损害的救济权。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适应了霾污染以及其他大气污染流动性、区域性和复合性等特征,并能够对相关的经济、科技、能源、法律等方面的手段进行整合,是有效应对霾污染和其他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模式。因此,应当建立和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各项制度,同时加强对其的协调和督导,并将重点放在污染治理本身,在实施区域联防联控过程中真正借助公众参与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对逐步扭转霾污染和其他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张光,男,江苏省东海县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大气污染与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气雾霾污染;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已经凸显,各种生态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雾霾污染。近些年来,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趋于频繁,而且雾霾天气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时间也越来越长,当前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污染,必须着手防治。

1.大雾霾天气的概念及特征

媒体报道中的雾霾天气一般指的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通常天气预报中报道的雾霾是对大气中的漂浮细小颗粒的一种表述。但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其实雾霾是雾与霾两种物质的结合体。雾一般指的是空气中漂浮的十分微小的水珠,以液体形式而存在;霾大致指的是空气中悬浮着的硫酸、粉尘以及微小颗粒等,是以固体形式而存在。雾和霾相结合就容易使得大气变得浑浊,并使得大气的能见度大大降低。常听到的PM2.5主要指的是直径在2.5μm以下的雾霾颗粒物,这种颗粒物很微小,容易通过人们的鼻腔或者咽喉进入人体,最终对人的正常呼吸、细血管造成严重损害。

2.大气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气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包括工业生产中工厂排放的废弃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这两个构成了目前我国大气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还有其他诸如燃煤、气候变化等也是造成大气雾霾的因素。

2.1 工业生产废气排放

工业生产中的废弃排放是我国大气雾霾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罪魁祸首。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已经达到2500万t,排放的粉尘等污染物超过1700万t,远远超过其他发达的西方国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这已经大大超过了大气自身的净化能力。同时,在每年所有的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中,钢铁、电热等耗煤行业排放的烟尘量占到了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70%左右。然而国家工业部门对于这种废弃污染物的治理水平不足,再加上大气自身的净化能力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净化完成,所以工业生产废弃污染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2.2 汽车尾气排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收入越来越多,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私家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1亿辆,汽车尾气的排放俨然成为了大气雾霾污染的另一主要凶手。汽车排放的尾气是一种有害气体,里面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碳氢化合物等。数据显示,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成因中,汽车排放的尾气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

2.3 燃煤

煤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以及烟尘,而目前我国的主要能源中煤炭又占据了很大比重,每年因煤炭燃烧而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首先表现在工业中,各种大型发电站需要大量的煤炭作为支撑;其次是人们生活用煤,目前燃煤仍然是人们最主要的燃烧方式,尤其是冬春季节北方开始供暖雾霾天气就颇为频繁。

2.4 气候变化

除了人为因素造成大气雾霾污染之外,气候变化也是造成大气雾霾污染的主要原因。首先表现在冷空气活动偏弱。冷空气活动带来的降水、降雪和风会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然而多年以来,我国受冷空气活动影响呈现减弱的趋势,风速减小,高空中的水汽元素在到达地面之前就已经消失,无法沉降于地面。其次大气逆温层,逆温多造成的相对较暖的空气上升到较冷较重的空气上面,对空气对流形成阻碍,各种有害气体只能在近地面的大气层飘浮着,促成了雾霾的出现。最后是静稳型重污染天气。根据造成污染原因的不同,重污染天气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静稳型,另一种是沙尘型。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时候,大气污染物就会不断积累下来,造成大范围污染物的出现就达到了重污染程度。这种情况不断循环,最终造成雾霾的频繁出现。

3.大气雾霾污染的防治措施

大气雾霾污染源自人类,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生命健康安全威胁,因此人类必须将大气雾霾污染治理重视起来。

3.1 建立健全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现存的环境保护与防治法律制度还是多年以前制定的,由于目前大气污染主要形式已经发生变化,原有的环境保护与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合目前形势了。当前,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中,存在处罚力度过轻的情况,一些污染企业面对处罚丝毫不加以重视,也不及时进行整改。因此,针对当前的现实情况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复或者重新制定。一方面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并且屡教不改地进行严厉处罚,另一方面鼓励支持生态发展企业,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比如在政策上大力扶持与帮助,放宽资金贷款等,并授予绿色生态发展企业模范等有关荣誉。各地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污染企业加以整顿,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污染问题。做到不允许污染物的排放是不现实的,但是至少可以减少排放,根据国家出台的污染物排放交易制度,切实去落实执行,尽量不要让企业利用金钱去购买污染物的排放量,而是做到改变,改革创新,引进先进技术,首先做到污染少,进而做到无污染。

3.2 政府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应当明确职能

进行大气雾霾污染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之后,还需要建立并完善相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对大气质量和企业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管理监督。大气污染防治时,部门之间工作应该要分工明确,由专门的人员对特定区域的大气污染进行跟踪,将具体工作明确到个人,对于管理监督工作没做到位或者严重失职的情况必须严厉惩罚,以示警戒,这种权责分明、责任到人的管理监督形式将环境保护与防治制度最大化落实到位。政府部门应在各个存在污染威胁的企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监督,还应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相应地处罚,并加以公告,处罚完后仍然要督促企业进行整改,降低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

3.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出行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由粗放型发展向节约型发展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理好大气污染,一定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加强环境保护,可以破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有效推动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很多制造加工企业正在向“制造+服务”的综合服务方向转型,企业产品也向智能化、节能环保方向转变,重化工企业比重日趋下降。还有更多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下大力气,取得了积极成效,显然,转变发展方式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正确道路与途径。目前我国重点行业烟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部分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吸附回收、催化氧化、蓄热燃烧、等离子体等VOCs治理技术也已经在不同行业相继采用。火电厂、水泥厂等采用氨作为还原剂的氮氧化物净化装置,应根据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合理设置氨用量工艺参数,防止投加氨过量逃逸,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倡导人们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多以自行车、电动车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从自身做起,做好自己就是对环境保护最大的贡献。这种从国家到个人的一整套环境保护与防治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大气雾霾污染起到预防作用。

3.4 大力宣传雾霾防治

各地应该以气象部门为中心,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大力开展雾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定期检测大气环境,将检测出来的有关数据登放在政府部门官方网站上。结合当今人们比较常用的聊天软件,比如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经常一些防治大气雾霾污染的小常识,推送一些小知识。深入到公共场所进行防治大气雾霾污染的宣传演讲等,专家向群众进行专业讲解。

结语

大气雾霾污染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人类必须着手解决大气雾霾污染。要想解决大气雾霾污染,单单依靠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由政府牵头,依靠全人类的力量去解决。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并切实落实到位,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整治污染企业,加强对人们的宣传教育,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只有通过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相互联动的形式,大气雾霾污染才有可能出现好转。

参考文献

[1]刘宝成.大气雾霾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61(10):88-89.

[2]付聪.浅析大气雾霾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低碳世界,2016,98(20):28-29.

大气污染与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气环境 污染防治 废气净化 环境绿化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28-1

环境保护某些物质进入大气或水体中会对人类和生态平衡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物质被认为是污染物。引起大气污染的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来自自然界,如狂风席卷的沙土,火山爆发喷出的灰烬和二氧化硫,森林大火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碳氢化合物,雷电产生的臭氧等;其二来自人类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气体。

1大气环境污染

大气中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等。

1.1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应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

1.2氨氧化物(NO)

大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氮氧化物)表示。NO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

1.3粒子状污染物

大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烟尘、工业生产过程小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

1.4酸雨

指降水的pH值小于5.6,降水即为酸雨。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酸度pH

2治理措施

我国正处于工业现代化阶段,在控制大气污染方面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这些综合防治措施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2.1改革工艺和设备

首先考虑采用无害工艺和改革设备结构,使之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物质。例盘lll,钢铁工业中炼焦生产,以于法熄焦代替湿法熄焦,这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娴尘对大气污染和废水排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回收余热发电。过去氯乙烯生产采Hj的是乙炔与氯化氢在催化剂氯化汞作用下的加成反应,现在则大力推广应用以乙烯为原料的氧氯化法,以避免汞污染,并减少氯化氢的排放量。氯碱厂液氯工段用冷却法液化时,必须排放一部分惰性气体,其中含有一定数量氯气,造成大气污染,现可采取以吸收和解吸方法代替冷却法米减少污染。

2.2对燃料进行选择和处理以及改善燃烧方法我国煤炭生产已有一定的洗煤能力

民用炉灶和没有脱硫设备的工厂。燃烧低硫、低灰分煤将对环境保护起到很大作用。许多发达国家为了达到燃料低硫化,正在推进煤的气化和液化以及重油脱硫的技术开发。围内针对民用锅炉和中小型采暖锅炉燃烧型煤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燃烧型煤不仅可以降低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还可以提高燃烧效率,节约大量燃料。

2.3开发废气净化回收新工艺,化害为利,综合利用化害为剁,综合利川是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方针。

一般说来,排放的有毒气体都是有价值的生产原料。可足由于排放的废气量大、浓度低(与原料气相比),净化回收在技术经济上有一定困难,因此,废气往往被排放掉。生产设备的密闭操作或采用新的废气净化同收工艺流程可为综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2.4采用高烟囱排放

由于向大气排放的方式不同,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虽然高空排放有毒气体可以降低地面上的浓度,但它并不能减少大气中有害物量。改善烟气扩散的具体措施是建造高炯囱或增大烟气的出口排放速度,从而把有毒气体送至高空进行扩散稀释。当前,对于某些低浓度废气,从技术经济上分析.采用高烟囱排放以减轻大气污染可能是实用、经济的方法。

2.5城市绿化

众所周知,植物在保持大气中氧与二氧化碳的平衡以及吸收有毒气体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球上绝大部分生命依赖大气才得以生存。绿色植物是主要的氧气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地球上大气总量约为5Pt,氯气的60%来自陆生植物,特别是森林。1万m常绿阔叶每天可释放700kg氧气,消耗1000kg一氧化碳。按成年人每天呼吸需要氧0.75kg,排出二氧化碳0.9kg计算,则每人应拥有lOm树林或者50m长良好的草坪。植物还有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可以吸收不同的毒气。

3结语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礼会造成问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南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所以对大气污染应该进行提前防治。

参考文献

[1]贺彩霞,冉茂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区域差异研究冲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

[2]安笑兰.环境污染导致畸形儿的新信息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

大气污染与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区域 大气污染 合作博弈

一、美国州内跨界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

美国的跨界空气污染防治体系是合作博弈的成功案例,特别是州内跨界大气污染环境管理,它有效地为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大气污染协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1976年加州政府立法建立了南海岸大气质量管理区(the South Coast Air Quality Management District,SCAQMD),在SCAQMD领导和技术成员的努力下,南加州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效地解决了加州地区跨界大气环境管理问题,并一直沿用至今,是解决区域内跨界大气环境问题的典范。

(一)机构设置

SCAQMD主体由加州构成,由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授权成立。其管理范围涉及洛杉矶(Los Angeles)、橙县(Orange)、河边县(Riverside)和圣伯那迪诺(San Bernardino)四个大县和几十个城市,是唯一仍被EPA划为空气污染极端严重的地区。管理区设有一个管理委员会,下设12个委员,其中州政府代表3个,其他9个委员由各县和部分规模较大城市代表组成,有的城市市长亲自参加。管理委员会一般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上午召开例会,讨论通过预算、立法、人事等重大决策。

(二)职能职责

作为一个区域性管理机构,SCAMQD管理对象是固定大气污染源和部分流动污染源,汽车等流动污染源主要由州政府直接管理。它最主要的职能职责是加强跨界合作,与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制定和实施跨界合作计划。通过区域规划,与制定并与参与规划实施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协作,并将研究的跨区域管理政策向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和州政府提出,以便制定出使整个国家受益的大气环境政策。这些年来,SCAMQD向国家和EPA提出了不少大气环境管理方面的建议,被采纳的不计其数。

(三)运作方式

管理区内设立法、执法和监测3个主要职能部门。立法部门每三年编制一次大气质量管理计划,确定改善大气质量的目标和措施。根据这一计划,还要对各种污染源制订具体的管理法则,各种法则经过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可实施。管理区执法部门主要是负责审查颁发许可证及对各企事业单位的环保计划和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对违规者给予处罚。企事业单位领取许可证时需要交费,另需每年交纳一定的年费,对污染企业也会收取排污费。

目前,管理区近90%的日常运转费用由各类收费解决。监测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对大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此外,管理区也做一些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工作。管理区机构更多的采用非管制手段,例如基于市场的激励手段,许可证制度、商业援助和技术支持等。

根据合作博弈理论,SCAQMD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职责作为约束性的协议在本质上属于形成机制的范围;而科学的运作方式实际上属于一种监督机制,包含高效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运营程序,它作为执行合作协议的具体机制,是一种组织和程序保障,更倾向于促进机制的范围。它确保了跨界空气污染法律得到执行,是促成跨界污染共同治理的制度保障。同时,从美国州内治理跨界大气污染的实践看出,在实践中形成机制和促进机制常常是相伴而生的,与二者相呼应的制度设计也没有明晰的界限,它们必须彼此衔接配套,才能实现成功的合作博弈。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成立跨区域的权力机构

空气的跨界污染性质决定了有效环境管理不能采取分而治之的治理格局。从美国的跨界大气环境监管不难看出,其出发点都是设立一个跨行政区域的、独立的、专门的公共机构负责跨界范围内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全面协调,且能够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和能源、交通、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规划。跨区域管理机构要在相关法律或区域行政许可范围内依法行使各项权利和义务,依法、科学设立其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对应的职能职责和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其在跨行政区大气环境监管中的主导地位和统一的监督管理权限。虽然目前尚未形成有序、系统、全面、透明的制度框架,但成立跨国家的权力机构针对跨界大气污染等行使职能则是区域集团的环境政策的共同点。虽然在机构成立初期赋予该机构的职能权限较为有限,但其所致力于的目标则较为明确,无论是提供咨询与建议,还是协调各方合作,都可以为将来多边经济体系中的机构安排开辟可行性思路:即成立超国家的环境权力核心机构,在初期仅提供技术,同时可以辅之以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权利。成立一个区域性大气污染管理部门,通过统一目标、统一区划、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行动和统一监控实现区域大气污染的有效控制。

(二)多种管理手段综合应用

政府是环境管理的主体,通常采用的行政手段是一种强制性手段。但行政型强制手段成本较高,未必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整体利益分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持续繁荣扩张,意味着将产生更多的空气污染物,尤其是来自移动污染源的污染物。有必要从信任政府运用命令主导控制手段到利用激励手段和市场手段完成许多政策目标(包括空气污染控制)的变革。技术手段是美国解决跨界大气污染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比如SCAMQD的战略是通过开发、引进、要求和激励等手段,鼓励既运用现有技术,又利用“有待证实”的技术扩大行政管理范围。因此,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对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排放控制技术和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秀艳.环保部今年首度回应雾霾防治[N].人民日报,2013-01-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