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预警方案

风险预警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预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预警方案

风险预警方案范文第1篇

风险防控教育案件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这三个案件警示教育使我感触颇多,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正直廉洁从业、遵纪守法的认识,学习体会如下:

一、以案为鉴,牢固树立廉洁合规意识。

案例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无不发人深思。越过高压线之后的惨痛代价,引人叹息。人一旦贪欲膨胀、追名逐利、恃权轻法,则极易触犯法律,受到应有的制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我们需以案为鉴,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有章必循,规范操作。绝不能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纪律。要恪守职业操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自身的合规经营意识和制度执行力。

二、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决定行动,合规合法的行动必须提高自身思想意识,牢固树立自己的思想意识,强化法律意识。通过学习案件,明确什么是“底线”,什么是“红线”,对违规违法的事敬而远之。加强学习,提高辩明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以正确的三观引导自己始终保持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严格遵从操作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把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

三、坚定合规意识,从自身做起。

风险预警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护理风险评估; 精神科; 安全管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5.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80-03

护理风险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害患者人身安全、影响治疗的不良事件[1]。精神科患者因不能自行有效控制自身思维及行为活动,造成多种不安全因素出现,如: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危及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安全。如何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成为了医院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重点。为了减少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5月开展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1200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研究病例均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实施分组,将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589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5-12月的61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89例(66.04%),女200例(33.96%),年龄13~75岁,平均(33.3±5.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70例(28.86%),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98例(16.64%),双相(情感)障碍128例(21.73%),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89例(15.11%),分裂情感88例(14.94%),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6例(2.72%)。观察组男411例(67.27%),女200例(32.73%),年龄11~78岁,平均(32.3±3.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68例(27.50%),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105例(17.18%),双相(情感)障碍135例(22.09%),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93例(15.22%),分裂情感96例(15.7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4例(2.29%)。两组病例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服药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成立以护理部的3名质控组长指导,各病区护士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护理部对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管理预案、评分标准等进行修订,确定明确的风险级别。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意识及提高评估水平。

1.2.2 风险评估方法 病房采取三级风险评估,一级评估: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新入院患者,在2 h内采取询问患者或家属及送治人员,以及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完成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变化当班护士要完成风险评估。确立风险程度,对于高危风险履行风险告知,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做好标识,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二级评估:按照一级评估结果对存在高危风险因素的病例实施全天动态评估,护士长及相关责任人还要保证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三级评估:护士长72 h内对高风险的患者再评估,审核后将结果上报护理部,督查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护理部对重点高危患者进行现场查看评分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给予指导。

1.2.3 风险警示标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高危风险患者(存在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的患者)作为重点护理管理对象,写在白板上提醒,在其床头卡上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跌倒高危患者还在其腕带上贴上警示标识。餐厅设“防噎食专座”,有噎食风险患者进食时集中管理,专人看护。

1.2.4 护理风险的防范 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需要作为临床重点监护对象,安置于重点病房,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宣教,认真执行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措施,正确使用各种安全警示标识。若发现其存在新的危险因素,则应给予二次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防范风险。科室护士长定期检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对评出的高风险患者由各病区护士长审核并上报护理部备案。见表1、表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评估率、风险告知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研究病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风险评估开展前后相关因素的比较,见表3、表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理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2]。护理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者还可导致患者死亡。精神科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或受其他刺激性因素影响,可导致其出现自杀自伤、暴力攻击、外走等危急事件。并且,精神科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噎食、跌倒的危险性也较高。因此提升医院护理人员识别风险水平,增强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有研究显示,积极发现及识别潜在风险、现有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级,给予对症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4]。所以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这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要防止高风险事件的发生,就要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即如何将处置行为变为控制行为,消除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5]。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精神科护理工作属于高危风险工作,不仅具备医院护理工作要求的专业性,还具有精神科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外,还要熟知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及常用的评估技能。患者入院后开展风险评估预见性评估,将高危风险病例进行重点监护,同时开展安全防范护理[6]。才能在工作中避免或减少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评估单是针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护理,它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能预见性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7]。通过对护士进行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并定期开展精神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执行风险评估率及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处置能力优于对照组。

护士应用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患者入院当天评估其现存的及其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迅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及有针对做好安全指导。同时,护士通过对患者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了总体的了解,从而有条理、针对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提高了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的风险告知率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便于抓住工作的侧重点,主次分明,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8]。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掌握其心理动态,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并积极为患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韦丙茹.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31-132.

[2]谭宝玲.心血管病急诊患者心机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6-37.

[3]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52-54.

[4]梁严霞,龙小艳,杨春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08-1509.

[5]杨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6]覃金荣,杨带兰.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6,24(5):75-76.

[7]李绿亚.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57-2559.

风险预警方案范文第3篇

从当前来看,电网企业所面临的客户用电风险主要有:客户电费风险、客户信用风险和客户合同到期风险。风险预警管理的任务就是对这些风险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客户各种风险的预警临界值,然后根据预警临界值,划分预警等级,对整个客户用电风险预警进行监测,并据此实施相应的风险预警方案管理。

1.1客户用电信用风险预警分析

按照电网企业的客户性质,将客户划分为高压客户和低压客户,然后根据高低压客户的信用统计数据,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等级划分,欠费时间越长,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高。对高低压客户的历史账龄分析,可以将电网企业不同的欠费客户的信用风险分为四级:Ⅰ级信用风险客户。即欠费3年以上的客户,该预警值设定为3年,确定在3年即将到期之时,客户仍无清偿欠费行为的,可以将其设定为Ⅰ级信用风险客户;Ⅱ级信用风险客户。即以一年为界限,假定客户在1年到3年之内尚未清偿所欠电费的,可以将客户划为Ⅱ级信用风险客户;Ⅲ级信用风险客户。即以6个月为预警值,客户能够在6个月到一年之内清偿电费的,可以将客户划分为Ⅲ级信用风险客户;Ⅳ级信用风险客户,即以一个月为预警值,客户在1-6个月之内能够清偿欠费的,可以将其划分为Ⅳ级信用客户。

1.2客户电费风险预警分析

从公司和供电所层面来看,公司、供电所都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按照历史数据的欠费率指标,对上年的电费回收率进行分析,采用去掉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办法,取剩余电费回收率的平均水平为预警值,对公司的电费风险进行预警监测。对于收费员来说,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计算每个收费员的电费回收率,采用同公司和供电所一样的预警值设定办法,对收费员的预警值进行设定。一旦收费员的电费回收率达到预警值,可以提醒收费员注意及时催收电费。

1.3客户合同到期风险预警

电网企业一般将客户划分为长期合同客户和临时客户。按照这种划分,电网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特征确定相应的合同到期预警值,从而提前提醒了解客户的意向,避免客户流失。长期合同客户的合同到期预警。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通常将预警值设定在合同到期前的3个月,以合同进入倒数第三个月为预警值,采取相应的预警防范措施。临时客户的到期预警。根据临时客户约定的用电期限,可以将临时用电客户用电到期前一个月设定为到期预警值,提前一个月与客户进行沟通,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客户流失。

2电网企业客户用电风险预警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建立企业客户用电风险分析数据库

根据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客户用电风险数据库,将所有的客户资料全部输入资料库,由资料库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按照公司资料、供电所资料、分属收费员资料进行分类,再将公司、供电所、收费员各自的客户按照高压用电客户和低压用电客户进行归类,最后将这些数据信息送达企业的风险预警控制中心。

2.2设立客户用电风险预警控制中心

设立风险预警控制中心,中心的功能是对公司、供电所、收费员的全部资料进行监控,利用详实的数据,对公司所有的欠费客户进行账龄分析,确定客户的信用风险等级,然后根据风险等级进行专家分析,对不同的等级用户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方案。将信用风险等级和处理方案输入预警控制中心,由控制人员通过数据监控,提请相应公司收费中心、供电所或者收费员按照预警中心的专家方案进行操作。

2.3电网企业客户用电风险预警的具体操作

风险预警方案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风险预警方案范文第5篇

一、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的基本任务、原则和必要性

(一)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的基本任务

依托财政审计,及时发现财政工作中真实、合法、效益等方面存在的财政风险,将可能产生的影响财政安全和财政改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为政府和相关权力机关迅速采取措施提供有效信息,达到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推进财政改革、促进依法理财的目的。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主要是针对财政风险的预警。

(二)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的基本原则

一是时效性原则,二是重要性原则,三是宏观性原则,四是效益性原则,五是整体性原则。

(三)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的必要性

一是财政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适应财政领域各项改革的需要;三是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的需要。

二、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职能研究的环境背景

(一)关于财政风险

财政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政收支发生总量失衡或结构失衡,进而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造成损害的可能性。狭义上的财政风险主要是针对政府债务而言,包括直接显性负债,直接隐性负债,或有显性负责,或有隐性负债。广义上的财政风险,则是泛指所有危及财政安全、影响财政改革,进而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造成损害的财政收支行为。

(二)关于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误,以及种种不可预知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最终导致税收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

(三)财税改革现状

目前财政管理和改革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划分还不够科学、规范,财政支出的“缺位”和“越位”并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还不高等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利用各种形式隐藏收入,包括应收不收、虚列支出、违规退库、虚假结转,有的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二是预算执行不规范、不科学、不严肃的问题更加突出,不断调整预算,不断追加预算,年终突击花钱,造成大量资金结余;特别是对超收部分,因为在预算内没有明确安排,各方会通过各种方法争取追加预算,财政资金分配失去人大的监督。三是法制建设远远滞后,现有预算法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各级财政超收都在行政体系内运转,基本脱离了人大的监督。四是资金使用效益问题十分突出,各级财政闲置的财政资金较多,如何把这些资金运行好,是对各级财政部门理财能力的新考验。上述问题,如果任由其发展,必将危及财政安全、影响财政改革,形成财政风险。财政审计作为财税改革的推动力量,应当充分研究财税管理和改革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将其作为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予以充分关注,对存在的风险要及时预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职能。

三、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方式

(一)风险预警中的风险评估

1、风险筛选:是对财政审计中发现的不真实、不合法和低效益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汇总和分类,筛选出各种潜在的财政风险,再根据重要性原则从中确定哪些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和考虑,这一步骤是风险评估乃至整个风险预警的基础性工作。

2、风险分析:在风险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的研究,按照整体性、效益性等原则,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工具分析财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

3、风险评价:在前述工作基础上,对多指标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财政风险获得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认识,进而确定财政风险是否需要预警以及风险预警的级别。

(二)风险预警中的预警方式

1、加强审计机关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信息平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座谈会、交流会、通报会,分享各部门的动态信息,也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共同对财税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会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开辟新的财政审计预警方式。

2、风险预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政府采取适当措施降低或化解风险,这个目的只有通过人大和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才能达到。因此,对在财政审计和财政审计调查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审计机关要及时以专题报告、审计要情形式迅速向人大和政府预警报告,必要时可建议召开专题会议通报。

3、财政审计预警公告,扩大财政审计结果公告范围,增加审计结果公告内容,既要公告财政审计和调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还要公告审计发现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以及任其发展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向社会公开财政和经济社会运行的风险,加强公众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关注和监督,是预防风险的重要手段。

4、通过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财政审计法规和审计发现的涉及民生、改革,社会、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宣传,在源头上发出预警,杜绝或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问题的发生,从心理上、舆论上起到预防作用,发挥震慑作用。

(三)风险预警应注意事项

风险预警要迅速及时、全面准确、客观中肯地向相关部门反映各种体制性和制度性的缺陷和障碍,提出建议,以高层次精细化的审计产品服务于科学发展。针对目前审计实践中依然存在的诸多不良倾向和问题,风险预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映见“灵敏度”。发现问题后应及时提炼,迅速上报,坚决杜绝瞒报、拖延上报,及时“切断火源”,避免损失扩大化,同时还要通过增强审计人员的宏观理论素养和联系实践能力,以提高对具体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速度。

第二,描述见“精度”。对问题的定性和定量都要进一步做到严谨细致,准确客观。粗放的管理方式和粗糙的工作作风是审计质量事故的温床,要坚决予以摈弃,坚持完善和践行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规程,培养精细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有效的审计技术方法。

第三,分析见“深度”。问题的分析要一针见血,深入透彻,不应就事论事,应进一步破除只关注问题的思维定势,代之以系统性、整体性思维,从现象出发指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从问题出发探求问题彰显出来的风险、苗头、趋势,直达问题的根源。

第四,建议见“高度”。要做到真正从宏观的角度,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合理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提示财政风险,维护财政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机制

(一)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的组织机制

政府重视、领导支持是有效实施财政审计预警的关键。财政审计风险预警是审计机关对财政资金行使的高层次的监督,需要审计机关打破职能机构,地域界限,实现工作统筹,信息共享。

(二)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的人员机制

风险预警不是审计机关决策层在项目计划和项目完成后所考虑的,而是需要全部参与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加强对自身责任的认知,认识到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把审计事项与风险预警的关联作为考虑因素,最终在项目完成后形成对公众和政府有说服力的成果。

(三)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的手段和制度机制

建立动态预警网络,实现与被审计单位的定期和实时交流。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动态变化反映风险变化程度,对风险变化的可能因素跟踪关注,及时发现不利的预警信号,降低和抑制风险发生。审计机关内设机构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对所监督的重点部门或单位实行归口监管,建立对口联系机制,帮助对口联系单位完善规章制度、促进规范管理。

(四)财政审计免疫系统风险预警的过程控制机制

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机关年初安排工作时,要包含风险预警的内容,并要落实到项目计划和审计实施方案中。在审计计划环节要确保审计项目和审计调查立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着眼宏观,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科学制定审计方案,对风险预警的重要控制环节在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安排上要重点保证。并要合理确定审计目标和风险预警标准。

2、审计实施阶段。财政审计更多地要分析财政政策的实现程度、合理程度,不仅要监督资金流向是否到位,更多的是要分析预算本身是否合理、支出结构是否公正、资金效益是否发挥。如要重点关注民生财政政策是否取得惠民效果,对相关领域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转移支付模式是否合理,比例是否合适?对发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此外,在审计实施中,还要及时收集有价值的审计线索,有针对性地予以查实,分门别类地进行反映,为审计终结阶段的工作打好基础。

3、审计终结阶段。审计终结阶段要搞好审计项目成果的深度开发,做好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综合分析归纳,对涉及民生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评估资金使用效率,剖析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其可能带来后果进行科学预见,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督促政府和权力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防失误、化解风险、减少差错。

五、风险预警实践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与预算执行审计结合

经过审计机关多年的积极探索,已初步建立了“以审计计划为载体统一审计目标,以审计方案为载体整合审计内容,以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为载体整合审计成果”的预算执行审计协调配合机制。这种机制,把财政、行政事业、社会保障、投资、农业等专业审计有机结合,使得审计内容涉及到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这使得预算执行审计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财政资金的总体情况,有可能及早发现财政风险。

(二)与联网审计的结合

联网审计是指通过网络实现的远程计算机审计,通过计算机网络监控与访问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收集审计证据,执行审计任务,它是构建于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应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实现的现代审计。联网审计可以实时、动态地跟踪和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及其财会、业务数据,具有自动化、全面规范化的审计作业特点,这也为及时发现一些违纪违规问题,防范财政风险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三)与绩效审计的结合

2002年以来我国各地审计机关开展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公共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的,是广义的、综合目标的绩效审计,被审计单位已经扩大到所有管理和使用公共资金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除要关注有无违法违规问题外,还要关注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有无损失浪费等经济性方面的问题,同时对管理是否适当、是否讲究效率、项目目标是否实现、决策是否失误等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问题也要有所涉及。上述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极有可能形成财政风险,对财政安全构成威胁。

(四)与审计调查的结合

审计调查具有程序简便、方法灵活、宏观目的性明确、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对关系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财政安全的财政资金适时安排审计调查,有利于及时发现财政风险,也有利于对已发现财政风险从定性、定量上给与数据支持,从而为风险预警提供直接帮助。

(五)风险预警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监督与服务。首先,监督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审计有责任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发现和查处各种财经违纪行为,这也是做好审计工作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前提。同时,服务也是审计监督的应有之义,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对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而言,应该是服务要重于监督。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要立足于监督,着眼于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通过监督搞好服务,通过监督实现服务。监督有主动监督与被动监督之分,审计预警是主动监督的有效形式,既要发挥前瞻性和建设性,但也不能越俎代疱,做到到位不越位,不错位。

律人和律己。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检查被审计对象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审计预警工作性质是律人的,做好审计预警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律人与律已的关系。“打铁先要自身硬”,因此“律人”必先“律己”。要加强思想建设,增强审计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审计预警打好思想基础。

全面与重点。审计工作必须保证充分的覆盖面,但从实际情况看审计机关人力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矛盾突出。因此,在审计预警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把“全面预警,突出重点”的方针贯彻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要善于从中心和大局出发,在保证审计预警覆盖面,实施全面预警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审计预警。正视由于审计力量不足,审计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实,通过加强培训、配备必要设备等具体措施,不断推进审计向动态预警、主动免疫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刘家义

(2)《对我国税收风险的理性认识》严昌涛

(3)《试论评价财政风险的指标体系》姜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