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按照财政支出预算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教科文部门的行业特点,XX市财政部门在教科文部门支出预算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主要措施是:
(一)积极实施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各部门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规定和标准报表、编制反映部门所有收支情况的预算,个人部分按实际,公用部分按定额,专项经费经科学论证后进入财政项目库,编制滚动预算,由财政部门视财力按轻重缓急排序安排。
实践证明,实行部门预算,硬化了预算的约束力,强化了部门和单位和预算观念,提高了使用财政经费的责任心,促使部门提高管理水平,集中精力抓好本部门的主要工作,自下而上编报、汇总使产生的部门预算更符合基层实际。突出表现为以下特点:
首先,制定和完善了分部门、分行业的支出预算定额,科学和文体广播部门采用定员定额方法,高等院校和中专技校实行生均综合定额,按照各院校学科设置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实行七大类十四种定额标准。
二是加强项目科学论证,明确资金投入方向。市财政、市教委共同成立了由财政、教育等有关专家参与的“教育财政咨询委员会”,就XX市教育财政性资金投入的重点方向和具体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参考依据。结合专家和市教委高教处、科研处、基教处等业务处的意见,就2002年教育专项资金预算再次进行修订,加大对重点前沿学科的扶持力度,提高我市高校重点学科的知名度,加强学校基础办学条件建设,落实扩招政策。
三是进一步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使部门能够集中精力抓好本部门的大事。市科委将科学事业费与科技三项费用统筹使用,年初全部按领域安排到项目,并按照部门预算的改革思路,转变政府职能,由以往科技经费预算划块式管理转变为领域式管理,由过去的单纯抓科研项目,转变为抓项目的同时抓好平台的环境设施建设,理财思路更另清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加强专项经费论证工作。鉴于XX市财政局教科文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比重较大的特点,选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锅炉改造等大额的修缮类资金,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定,由评审中心按照“科学、客观、公正、高效”的原则进行审核,待评审结果出来后下达预算,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节约资金10%左右。
二是为用好大额文物专项资金。与市文物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抢险修缮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与市审计局、市文物局的领导和职能部门共同成立专项资金管理小组,对文物抢险经费的管理形成了一个完事的工作程序。专项经费的审计工作由市审计局负责,对文物专项经费实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检查。同时,还建立了上报制度,使市政府能够及时了解文物抢修工程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
三是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建立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年,市财政会同市科委制定了《XX市科技课题预算编制规定》,**年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草拟了《XX市科技经费财务管理办法》,使科技经费从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到监督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目前,我市已经出台了《XX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XX市科普活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XX市科技新星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和《XX市创新创业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专业性经费管理制度,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科技预算经费管理制度。
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在教科文部门支出预算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认真加以研究。
一是支出预算定额需要进一步细化。尽管学校实行了文史类、理工类、农林师范类、医类、综合类、艺术类、高职类七大类十四种定额标准,但即便对农林、师范这样的学校,内部也要算细帐,剥离非师、非农林专业,不搞大而同的拨款。
二是专项资金管理需进一步规范。首先是资金使用不规范,有些专项资金,特别是基金预算、项目预算比较相,且习惯于“先确定资金,后论证项目”,影响使用效益;再者是一些管理办法还是前几年制定的,有些条款已不适应部门预算的要求,如:目前教育费附加管理执行的政策是1990年修订的《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
三是事业支出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人员经费所占比例过大,教育中的人员经费约占学校事业费总支出的57.5%,并且这种状况还在是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财力比较薄弱的区县人员开支已达80%左右,事业发展的经费了了无几。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财政再怎么增加投入也很难保证教科文事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深化教科文部门支出预算改革的几点设想
为了推进XX市教科文部门支出预算改革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教科部门支出预算定额,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
这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要求程度高的工作,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预算内外资金相结合,节俭高效,简便易行的原则。
完善教育综合定额要与落实国家支持各类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一致。由于教育综合定额是从财政生均拨款逐渐演化而来的,本身存在着较明显的基数概念,而且一经确定多年不变,与各类教育今后的合理发展及中央各类教育发展的不同政策存在一定差异。依据国家各类教育发展定位,以高等教育综合定额为重点,进一步研究如何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调整各类教育综合定额,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强制度创新,规范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教科文部门预算中除保证正常经费外,还有一部分是用于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是教科文部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一是要做好专项资金论证工作,引入科学的决策机制进行科学的评估、评审、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和预算管理制度。科技经费要继续完善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制度,保证科技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并体现两个统一,即:专家管理与政府决策相结合,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相结合。教育经费要充分发挥教育咨询委员会作用,由教育咨询委员会议确立各类教育的发展方向及资金安排的比重意向,然后联合市教委高教处、科研处、基教处及财务处具体组织各类教育项目的专家论证工作,并逐步引入招标方式将项目落实到具体使用单位,市教委部门预算的科学编制做好基础工作。
二是对核实资金后下达预算的专项经费,签订专项经费合同书,以合同管理的模式,规范支出行为,牢固地树立起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
选择高中优质资源扩招等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合同管理试点,在下达专项的同进与区县签订合同书,明确项目的具体目标、责任、进度、区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及项目效益考评等。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的分配与管理。随着国家对教科文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及时跟上,否则,投入再大,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特别是专项资金,要做到有专款就要有制度。建议首先制定出教育费附加具体实施办法、市级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区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科研课题核算制管理办法,提高我市教科文部门的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建立起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和反馈机制,对专项资金从论证、资金拨付使用到效益评估实行全过程的监督。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制定出XX市的“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先选择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部门和单位试行,在是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三)紧紧围绕教科文事业改革,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多种方式,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对现有的高校、中专、技校进行优化重组,通过提高高职生财政补助标准、解决中职与高中在收费方面的倒挂问题等财政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二是落实XX市基础教育工作会任务,优化基础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向关心教育投入一样,重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通过调整中小学市局达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的。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盘活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产和低效运转。结合基础教育规划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通过资产置换、学校撤并及城市改造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规模适度、办学规范的良性资源配置。
研究探索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教师队伍要合理定编,减少冗员,建立合理的师生比和员工比。安排专款重点解决超编教师分流转岗和再就业前的培训,并对这项工作完成得比较好的区县给予奖励。
三是支持和促进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公益型院所的改革已全面启动,要认真研究有关配套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对应该推向市场的坚决向企业化转制,与财政拨款脱钩,对确需政府支持的按非营利机构管理和运行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并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核定编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近十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面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海量化、扶持方向的多元化、扶持内容的专业化的趋势,固有的管理模式已很难发挥出其管理的作用,此状况已阻碍专项资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项目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1.资金补助方向随意,专家预算评审不严谨同一生产类型企业扶持较多,对补助课题市场前景、原材料供有量及产品的市场份额等诸多方面考量、分析、评审不足,甚至错误地引导带动企业投资方向,造成产能过剩、生产资源和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2.项目建设内容编制不实,评审流于形式项目单位建设内容和概算编制较为随意,投资不实。大多数财政资金要求补助资金与投资概算成配比,项目单位为了做大投资概算,甚至将与项目实施无关的生产费用——原材料、企业原有的资产如设备、基础设施等均列入项目投资概算。项目投资概算是实施项目所需新投入的费用,如此认识的偏差,将造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和概算无法完成,增加项目验收的难度。
(二)项目单位的项目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业主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尤其私营业主,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档案管理不够规范项目执行期间的有关资料收集、归档意识较弱,档案资料不全,特别是改建项目,建设前后资料未收集归档,项目实施协议书、采购合同、施工合同等资料不完整,这些状况增加项目检查与验收的难度。2.资产管理未按规定执行专项资金重大设备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均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有的企业固定资产未入账、固定资产转拨未办理手续。3.会计核算不规范项目单位未按项目管理要求对专项资金及自筹资金进行专账明细核算,入账票据不合规、不真实,存在大量现金支付和白条开支现象,业务往来的真实性、项目完成投资以及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情况均无法认定,甚至有些项目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审核缺位,存在挤占、挪用项目经费现象。4.预算内容执行随意业主变更的重大事项不按程序上报审批,不按批复的建设内容预算实施,项目单位合约意识差。
二、原因分析
(一)项目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办法与制度执行效率低
(1)各级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因此对项目的申报、评审、实施中的检查和监督以及验收等工作只注重形式,对实施效果重视不够。(2)资金管理办法不完善,管理制度执行效率低,缺乏保障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和合理有效使用的制度和机制。(3)项目管理部门责任不明晰,监管缺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缺乏问责机制。省、市、县财政及行业主管部门未有明确工作职责分工,一些管理程序的制定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4)主管部门制订的项目合同、实施方案等具体格式条款,均未对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提出刚性要求,同时还缺少对项目单位应有的培训,这些情况都造成项目承担单位和基层监管单位对产生的问题认识不清和互相推诿的现象。(5)管理部门对税法、会计法、经济法等法规的严肃性认识不足。错误的认为,如果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规定,不但不能省钱,还要多缴税,整个项目开发票的税点可能会超过财政补助的资金,划不来。《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依据合规票据入账;《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超过一定限额的经济活动不得使用现金支付;同时,企业不能坐支收入,不能有偷漏税等行为。财政资金的使用和会计核算要求,是由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度以及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组成,主管部门在制订具体的资金管理办法时,不可能穷尽罗列各项要求,项目单位如果没有准确理解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必然造成项目检查、验收存在较多不合规现象。
(二)法律意识薄弱,管理素质参差不齐
(1)项目单位自身没有能力实施创新发展,但为了得到财政项目资金将正常经营业务包装名称申报,财力、物力均无法实施好项目。大部分企业项目可研报告由第三方编写,为争取财政资金,编大投资规模,超过企业的财力范畴,给项目实施增加难度;甚至有些企业申报项目的出发点是骗取财政补助资金。(2)对专项资金的性质认识不到位。尤其私营业主,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对滞留、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行为的性质认识不清,地方政府部门甚至错识地认为,能把钱要到手就是为地方谋了利益,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并不以为然。(3)企业管理团队素质不高,对项目管理、资料的归档及会计基础工作等方面能力不足。部分私企,虽然有一定的规模,基本是老板说了算,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方式。
三、措施与对策
(一)制定项目管理手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1)项目申报前,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每个项目类别,抽调专业人员制定项目管理手册,明确各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职责,包括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执行有章可循,职责分明。(2)项目评审后,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每个项目,抽调专业人员与项目单位商定各项目的绩效考核指标,明确项目验收的绩效评价指标及内容。
(二)加大申报单位的考核力度,细化资质审查方式
(1)生产经营性企业扶持项目:要求申报单位提供近3-5年连续的现金流状况,如现金、银行存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资料,防止套、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发生。(2)科研类项目:重点考核申报单位的科研能力,并提供近3-5年来项目单位在各部门承担的科研内容和补助情况,防止同一课题,出现拆解、套报、多部门扶持的情况。(3)基础研究推广类项目:扶持良种繁育、原种保持、新品种推广试验项目,建议申报单位应是各级事业推广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等具备科研资质的单位与各苗种繁育场联合申报,做到研究推广课题与市场直接有效对接。(4)对于涉及基本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中应附土地产权等相关审批手续,防止项目批复后,因其他部门的审批原因而导致项目无法实施。(5)控制项目单位实施中的项目数量,例如:科研机构、高校同一类课题3-5个,企业最好不超过2个,提高课题负责人对项目实施的重视度,保证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三)建立项目风险防控机制,减少廉政风险
(1)应实行不相容岗位互相监督制度。项目主管处室的相关人员不能同时承担申报、评审、批复、检查、验收全流程的工作,指定某一部门承担组织项目评审任务,检查、验收工作由这一部门外的人员参与,围绕风险点,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的防范管理工作。(2)规范项目的立项、批复。提高项目申报透明度,实行专家评审评价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批复文件规范化,特别是仪器设备要有详细的购置清单和金额。(3)明确购买公开采购金额与采购方式的选择,防止拆解采购,逃避招标采购的公开度。
(四)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提高资金下达的及时性。加强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提前到上年度安排项目申报、筛选,对项目进行合理排序,根据财政批复的部门预算数和拨款计划,及时下达项目任务书和补助资金,避免资金滞留,确保当年预算能在当年执行,减少财政资金结转到下年度使用,切实保障项目承担单位工作开展。(2)加强沉淀资金管理。对项目调整、取消、中止、结余的资金制订具体的处置办法,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加快政府资金流转,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五)加强企业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要不断强调国家财经政策,提高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采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对项目单位的法人、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项目综合管理水平。
(六)加大查处力度,树立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权威
关键词:中央财政;地方高校;专项基金;管理使用
一、引言
为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质量,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校的重点发展和特色办学。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方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下达高校后,地方财政应按规定比例落实配套资金,专项资金与配套资金均列入地方高校财务预算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和核算。
为了响应《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0〕21号)的通知精神,完善中央财政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支持政策,探索和建立保障有力的地方高等教育投入新机制,江苏省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投入。同时,地方学校也积极筹措资金用于相关的配套条件建设,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下称“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等学校事业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质量。
二、专项资金来源、项目分配及实施流程
2010~2012年期间,盐城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共申请实施12个专项基金承担项目,实际获得专项资金426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00万元,江苏省财政专项资金2780万元,我校自筹资金686.9万元,专项资金12个项目承担。我校财务处对各项目建立独立的项目号,以便对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实施专户核算,专款专用。项目情况见表1所示。
为了规范资金的使用,学校特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流程。
(一)动员部署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省财政厅、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为项目实施作好各项准备。
(二)组织实施
1.各个项目工作组根据下达的经费,编制项目调整预算计划(采购计划)。项目调整预算计划由项目负责人和归口职能部门审核后及时交财务处汇总。
2.财务处将汇总的预算调整计划提交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并将经审核同意的预算调整计划方案于年底之前报送省财政厅、教育厅备案,同时反馈给各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计划一经确定,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的,须经学校领导小组同意并报省财政厅审核。
3.学校国资处在项目工作组的协助下,根据经批准的设备采购清单,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及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招标采购。项目所在单位负责组织设备的验收、安装和调试工作。
(三)项目验收和追踪问效
各项目工作组于定期向学校领导小组书面报告项目建设情况,学校对项目的执行、运转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并及时向省财政厅、教育厅作专题报告。
三、专项资金项目经费管理
根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的有关规定,我校制定了以下专项资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 学校成立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财务处、国资处、监察处、审计处主要负责人及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协调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工作。在领导小组下,再按建设项目成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个项目的规划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等工作。
2. 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校长为项目总负责人,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负总责。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别负责重点学科类、教学实验平台类、公共服务体系类各类项目执行的指导、协调、审核和汇总。各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代表,主要负责拟订设备采购计划、参与招标采购、组织设备的验收、安装和调试等。
3. 加强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在使用专项资金采购仪器设备的过程中,学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管理办法及学校有关物资采购的各项规定,切实维护学校利益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学校招标采购的资金支付,全部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四、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省财政厅对我校2010~2012年度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结果,查找和分析了我校2010~2012年期间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严格按预算执行的问题
2010~2012年期间,我校所承担的12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不同程度存在超预算、无预算问题,涉及金额2699.65万元,且未能及时按规定程序报批。为完善相关手续,现按实际执行情况补充报告备案。
(二)列支与项目无关的支出问题
原计划应在2012年实施的5个项目,提前于2011年实施并发生支出109.82万元,分别是:生态环境材料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项目33.2万元、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项目2.86万元、汽车制造与检测教学实验中心项目43万元、力学土建教学实验中心项目27.9万元、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86万元。上述支出,已按规定要求进行了调账。
分析我校2010~2012年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为:
一是在编报项目计划时,前期调研论证不够充分,导致预算不精确。
二是为全面完成项目计划,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直接增加了学校自筹资金用于解决缺口。
三是考虑到设备采购,尤其是进口设备采购程序多、周期长,为及时完成项目计划,部分项目实施时间有所提前。
五、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为规范项目管理、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确保资金使用效益,针对2010~2012年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实际,我校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强化管理,制定了进一步规范使用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具体措施。
1. 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管理。编制项目预算之前,应进行必要而充分的调研论证,科研、教学、物资和财务等部门应做好指导服务工作,项目预算力求达到全面、精细、准确、可行。
2. 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管理。所有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未经批准不得做任何调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科研、教学、物资、财务等部门应会同项目负责人定期召开例会,对照项目规划和预算计划,及时检查执行情况、分析计算差异、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履行相关手续,形成预算执行反馈报告。
3. 加强财务监管,规范报账流程。在项目实施阶段,财务部门要按照项目单独核算,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坚持严格审核把关,所有支出内容及相关票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所购设备清单和金额必须符合上报项目规划及预算计划,否则一律不予报销。
4. 加强项目管理。将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列为学校重点工作,将项目资金列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项目的完成时限,建立健全从申报立项、编制规划和预算到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覆盖各个工作环节的制度体系,促进项目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六、结语
关键词:科研事业 财务会计 改革
财务会计部门是科研事业单位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为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研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科研事业单位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鉴于此,如果想要从根本上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良性运作,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不断改革与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一、规范制度,转变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财务会计工作理念必然无法满足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因此,转变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观念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确保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与时俱进的重要依据。实现财务会计工作观念上的转变,首先要在国家出台基本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政府的实际情况出台鼓励科研事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以上海市为例,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上海政府先后出台了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推进科教兴市管理工作试行办法以及专利资助办法实施细则等。以上配套政策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企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改善了投融资环境,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为科技研发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制度保障。
二、规范全面预算,为精细化预算管理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也从原有的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这种情况下,科研事儿单位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在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时候,规范全面预算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是开展预算管理精细化的基础,而且也是确保资金有效利用的重要保障。财务会计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对财务管理职责的进行充分明确,之后,就必须要积极行使财务管理人员的权利。由于各个科研事业单位对经营的目标不同、需求不同,因此,在实施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对外担保、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内部审计、责任会计、财务会计报告等一系列资金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财务会计的管理效率,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三、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科研资金的有效利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国家每年都要在科技研究上投入大量资金,这就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当前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种资金管理制度,然而科研资金的利用率仍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对专向资金管理进行进一步规范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国家政府应该加大对专向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结合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规范,进一步实现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在科研事业单位发展中得到切实落实。其次,地方政府应该积极配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出台一些针对本地区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政策,以此来更好的促进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科研事业单位本身也应该制定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并根据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对各类专项资金从源头上规范管理、明确核算要求,资金使用中严格控制,以此来确保国家科研经费拨款的安全性、专用性和有效使用。
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在科研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各项会计业务的立足点,同时也是整个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基础工作一旦缺乏规范性,那么势必会影响到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个体系。因此,规划会计基础工作同样不可忽视。
五、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绩效评价工作
为了能够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适应不断发展的科研事业单位的需求,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绩效评价工作不容忽视的,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将科技资产进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科研设备效能,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配置。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工作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直接关系着科研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随着科研事业单位发展对财务会计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结合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开展财务会计改革与发展工作不容忽视。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相关部门人员除了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之外,还要从全面预算和资金管理出发,对财务会计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穆家乐,马月兰,沈又梁.科研事业财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探索[J].《新会计》.2009(02)
【关键词】科研项目 配套资金 管理 建议
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要求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成为这些依托单位获得上级或同级财政拨入资金的硬性条件,对于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金,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看,现行的配套资金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弊端有四:
一、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缺乏为项目配套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硬性配套要求
科研项目依托单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大都为全额或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其收入的绝大部分为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科研事业收入等,这些收入来源均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或要求专款专用,不能作为配套资金使用,所以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根本无法按要求提供配套资金。加之,某些基础性科学研究单位所从事研究对象的理论性和探索性较强,离实际应用领域较远,很难从研究成果中获取经济利益,其创收能力、积累能力都很弱,因此,更加没有能力提供项目配套资金。
二、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科研项目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等虚假配套问题
从近年了解的情况看,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科研项目审批单位要求依托单位提供配套资金,并以此作为立项的条件,这些依托单位在无法满足配套资金要求的情况下,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采取夸大编制预算以致无需使用配套资金的违规做法,变相弥补项目配套资金的不足;为了通过科研项目验收,采取虚列支出作为配套资金,将不属于该项目的支出当作是对该项目垫付的资金而视为配套资金,或采取虚报决算等方式,以满足科研审批单位对项目配套资金验收的需要。
三、科研项目重复设置,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我国现行的科研机构体系,条块分割比较严重,研究领域划分不十分明晰,经费来源存在多个渠道,相互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造成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为科研项目的多头申报提供了便利,同一个人、同一研究内容,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经费支持,同一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各方面交账,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所获财政资金相互做配套。
四、配套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
在配套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依托单位为了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采取科研项目之间互相挤占,或者是挪用依托单位其他科研项目专项经费来补充配套资金的不足,被挪用项目发生经费不足时,又会挤占、挪用另外一些专项经费,长此以往,这种互相挤占、挪用的恶性循环,结果很可能导致后续科研项目因为经费不足而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和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将会大幅度增加,而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由于缺乏项目配套资金来源,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使得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长期以来只能在“违规”的边缘从事科研工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效。因此,完善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对于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完善国家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制度
一是针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与落实视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操作灵活的约束制度,以使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科研审批单位要对科研项目依托单位和配套资金出资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和慎重选择。在核定配套资金比例时,要充分考虑依托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配套资金的来源和性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要求依托单位提供确保配套资金到位的依据支撑,对于确实没有配套资金来源但有特殊科研实力的单位,适当降低配套资金比例或者不做配套资金要求。三是建立科研依托单位诚信档案库,提高依托单位对配套资金重要性的认识,对于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虚假配套和违规配套等问题,与以后申请科研项目相挂钩,情节严重的给予严肃处理。
(二)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杜绝多头申报并相互配套
由有关的科技归口管理部门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库,进一步理顺同类科技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杜绝多头管理,将国家现有的各项科研项目计划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统筹规划、统筹协调和统筹管理。此外,也要同步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合理设置预算科目,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制度,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杜绝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三)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后续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