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ousing is not only a shelter, rest, but also for people to enjoy life place. Now,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design of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degree of safety,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engineering cost, construction cost savings.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we hope to help design personnel.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层住宅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合理分析,提出结构设计优化方案,目的是在设计满足国家相关建设法规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技术质量,降低总成本,使投资利益最大化,并且能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结构设计优化是对设计再次分析,再次加工的过程。尽量使住宅结构刚度适中、整体结构布局均衡,从而减小构件在外力影响下的变形或者破坏,达到既美观又兼顾抗震的效果,这是高层住宅结构优化的目标。

在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中,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心设计,做到计算合理准确,方案合理可行,本文对设计优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1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现状

1.1 住宅结构设计现状

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横向和竖向的结构体系设计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是建筑高度越高,结构设计越复杂,这也是建筑界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住宅结构越高,就要求有截面较大的柱子或者墙来承受竖向压力,这对建筑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另外,住宅结构越高,水平力所产生的剪切变形和倾覆力矩就要大得多,而且水平荷载产生的响应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着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大。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结构有着很大差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例如共振、扭转、水平侧向位移等。

1.2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影响因素

住宅越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就越来越要重视,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也就增多,主要影响因素有水平荷载、侧向位移、结构延性等。

(1) 水平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来说,垂直方向的荷载只与楼房高度有关,但是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却比较复杂。例如,风荷载的大小和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貌及周围环境有关,与建筑物本身高度、形状及表面状况有关;地震作用同场地类别及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有关。所以水平荷载是影响住宅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2) 侧向位移限制和舒适度要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高层住宅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并且应有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条件。过大的侧向位移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甚至破坏,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会使人不舒服影响正常使用。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要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3) 结构延性。高层住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结构可以通过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同时必须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结构不能破坏,这种性能称为结构延性。延性越好,抗震能力越强,要特别注意在构造上采取合适的措施,保证住宅的安全。

2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

2.1 选择设计结构方案

进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时,首先要进行结构方案的选择。结构方案的好坏决定了结构设计的好坏,对于同一个建筑设计要求,其结构方案往往是不唯一的,但是不同的设计方案会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在设计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首先,根据相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来完成结构设计方案总体要求,处理好建筑与结构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结构的最佳受力状态,使结构形式尽可能简单明确,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和刚度。

其次,要保持结构的安全可靠。应该仔细考虑每一个构件,使各个构件能够相互协调,发挥最大功能,保证设计目标水准,使结构既经济又安全。

再次,要尽量避免或者减小外力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因为抵抗扭转效应所需要的材料用量很大,而且结构也会很复杂,会提高工程造价,不经济也不实惠。

最后,要积极与建筑专业进行沟通。结构设计者往往对建筑做法和材料不是很了解,在设计结构方案时,要与建筑师进行交流,听取他们提出的建议,结构设计师要充分理解结构概念,真实客观地进行设计,通过反复优化、修改,最后设计出质量最安全,造价最经济的结构方案。

2.2 设计优化

在优化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认识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现在房地产已经是一个大产业,人们对住宅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投资方,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进行住宅结构设计的优化,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总成本,还可以使建筑结构更美观安全,更经济合理的节省材料,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 设计方案优化。

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建筑结构分析,主要由竖向抗侧力构件构成,包括框架、剪力墙、筒体等。主要分析他们的受力状态,使构件充分利用起来。在进行计算分析时,不能盲目地依赖计算机,还要结合工程师的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经过多次计算比较,找到最佳参数值。

其次是根据住宅结构平面,分析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构件,选用合适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适当调整结构形式。此外,还要进行可行性判断,对优化结果进行内力分析,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校验可行性;如果不可行,就要调整设计方案,直到方案可行为止。

(3) 地基处理的优化。高层住宅建筑更要注重地基的处理,否则将前功尽弃,在选择地基时,要选择地质条件不复杂,容易施工的地质,因为地质条件越复杂,地基处理的造价越高,而选择相对简单的地质条件,不仅可以降低地基处理的成本,地基安全度也会增加,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性价比。

(4) 进行建筑材料的优化。优化建筑材料目的就是花尽量少的钱,做到经济安全、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这就要求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合理利用材料性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材料。实际上,因材料选择不当造成浪费的情况很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结论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能让建筑物安全实用,又能使其经济美观,舒适。所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实际设计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来灵活运用设计优化方法,实现住宅结构设计既安全又经济。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外立面;设计;研究

从实践来看,现代多层次的建筑立面虽然形式简单,但是其内涵是非常深刻的,它更注意科学性、艺术性以及感知性的有机统一。

1.、建筑外立面

目前来看,风格迥异的现代建筑造型设计,已经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新建的楼盘,更是多姿多彩,这与传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建筑外立面的风格设计优劣,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购房。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住房消费者较之于面积、地理位置而已,可能更偏好于某种风格设计,一旦符合其审美要求,则就会果断地购买之。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但是建筑外立面的设计风格不能太过于复杂、花哨,正所谓“文章过饰则娇”,建筑外立面设计也是这个道理,而且过多的装饰也会导致成本急剧攀升。在这样的条件下,购房者所要负担的经济压力会更大,因此过分地追求外立面上的形势多样性,可能会适得其反,适可而止即可。当然,对于一些高端豪宅而言,建筑外立面的风格设计过程中可以追求另类一些,比如可在外立面上应用较为名贵的白色流线金属板,加之浅蓝、水绿中空隔音玻璃幕墙,则新一代豪宅即将问世。总而言之,在立足市场实际需求的条件下,可以大胆的进行标新立异,但一定要把握好创新的度,否则将称为盲目。

2、建筑外立面风格设计现状分析

(1)欧陆风格

上世纪90年代末,欧陆风格设计曾红极一时,从本质上来讲,该中风格应当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范畴,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整体建筑结构分为三段,而且用非常明显的色彩将以上三段隔开;该设计将建筑结构采用装饰性手法对其顶部进行处理;建筑结构的窗口、阳台都设有边框,而且阳台栏杆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特点,比如罗马柱等;在色彩选择上,多以红、白为主,即红底、白窗、白阳台。采用欧陆风格进行设计,一定要注意楼房之间的差异性:对于低层和多层以及别墅类建筑而言,则应当尽可能做的比较彻底,呈现出异国风情;对于高层住宅而言,则应确保其简洁性,只需抓欧陆风格设计中的基本特征,以免产生累赘感。

(2)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简洁性,建筑外立面没有太多的雕饰,仅有窗、阳台以及横平竖直的线条即可。色彩上主要趋向于银、白、灰等浅色系,而另一种则主要是以红、黄、蓝为基调的艳丽色系。对于楼群比较集中的高层建筑而言,做出现代风格较为合适,可以给人以轻松明快的感觉。目前来看,房地产开发商、设计院等,都在探寻建筑外立面上的创新点,比如广州中海康城建筑外立面就是以较为醒目的色彩突突显于众,整个小区均以白色为基调,因此可富于人以清新、明快的现代气息,很受年轻人的追棒。

(3)民族风格

近年来,不仅精神文化上刮起了民族风,而且建筑结构的设计风格上也在不断探索着民族风格。比如,最近西安建筑行业为引起关注,某建筑仿唐风格,采用青灰色外立面;厦门一项建筑项目也仿汉唐旧制,以梁柱出头,可谓与当代建筑工程大相径庭;在湖北一些地方,则通过建设小桥流水、漏花窗、仿古庭院以及月亮门等构造,突出细节精致之美。北京菊儿胡同则是民族风格设计之典范,民族风在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外立面上体现的栩栩如生。民族风格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外立面也是对其顶部进行处理,坡屋顶、灰瓦等,其色彩主要体现的是黑白灰。

3、外立面设计与改造方式

外立面的设计与改造过程中,影响因素的不同可能会对设计方案及其表达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建筑外立面更新改造中的自身逻辑结构与主体建筑关系考虑,建筑外立面的更新与改造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即更换墙体上的原有饰面材料、对外立面进行包装以及完全更换建筑立面。

(1)墙体饰面上的材料更换

这种施工改造方式,主要是指在建筑外立面变革改造过程中,对原来的建筑外立面形象进行最小范围内的改变,即在不改变建筑外立面墙体、门窗所处位置,不改变外立面基本构成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小范围的改造。实践证明,该种饰面材料更换式的建筑墙体施工具有造价低、施工工期短等特点,而且其不会改变建筑结构外立面与建筑内空间的原有关系。

(2)对立面进行外包

建筑立面外包,主要是指在原有建筑结构的立面外令设一层立面。采用外包立面施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原来的建筑立面构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若建筑外包立面开窗洞口之需求与建筑内墙体采光位置对应,则其尺度大小、凸凹关系的灵活性则更大一些。建筑外包立面因在原来建筑立面外加包一层立面,其实它只是为了能够有效满足建筑视觉效果而设立的一层建筑立面,因此也就切断了建筑外立面和其他构件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对建筑结构的逻辑真实性掩盖了。

(3)对外立面进行更换

建筑外立面更换,通常在建筑支撑结构、立面体系相互分离的条件下才会应用,实践中多见于幕墙立面以及框架填充墙结构。该种施工方式和方法,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建筑支撑结构,只是根据建筑结构的功能形象之需求,对原来的建筑主体结构的进行一次再设计而已。

4、墙体饰面材料改造中的重构

所谓重构,即打破原来的模式,通过对原始系统、原始形态构成关系的分析,在结合社会客观需求和主观创造意念的基础上,对本系统中的相关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就墙体饰面材料更换而言,重构设计手法在其改造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质地重构:在对原来的墙体饰面进行改造过程中,引入一种新行的材料也是形态重构的一种方式、方法。新型的饰面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旧建筑改造及其翻新过程中,通过对建筑材质自身的色彩进行组合,并对不同材质之间的精细构成进行有效的对比,可彰显其艺术魅力与现代感。

色彩重构:作为建筑形态的一种表现特征,色彩很容易被人们所感知。通过色彩重构,可以对原来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有效的改造和处理,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且还比较容易实现改造效果。

尺度重构:在传统的建筑改造过程中,尺度重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当建筑功能转化成全新功能时,因其功能要求,必须重新组合外部形态的开口方式,以改变尺度感。尺度上的变化通常导致改造之后的相关建筑结构,给人一种较为陌生的错觉感。

立面层次重构:在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对原来的建筑结构主体难以进行较大的变动,实践中可借助界面重组构成,从而使建筑的层次感更加的丰富。

结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很多位置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具有文化价值的旧建筑结构。通过对这些旧建筑结构的改造,可以使之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且使其蕴藏着的价值能够得以重新的改造与利用,通过利用空间、结构以及新型的施工材料,赋予其新的功能和色彩。

参考文献:

[1]黄铭舒.简析幕墙设计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1(11)..

[2]尚昆旻. 建筑装饰施工内外墙饰面涂装方法[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8) .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 供配电 系统设计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M12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48-01

一、建筑对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要求

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作为建筑的关键部分,它的设计是否合理将对整个建筑使用功能及安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需要对建筑本身的本身性质、建筑电力负荷等级,建筑规模有清晰的了解,在结合供电网的具体实情,最终确定各项设计要求。

1.供电电源需具备高度可靠性

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对企业的运作和人员设备的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当火灾发生时,建筑物会利用自身的消防设施来灭火和疏散人员。而这些消防设施一般都离不开电。此时,可靠的电源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能及时地报警、灭火,疏散人员和控制火势的蔓延,势必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保障建筑消防用电设备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合理的确定电力负荷等级是至关重要的。

2.电源转换的时间性和方式

对与高层建筑,电网一般需要提供两个独立电源,并且按规定满足一、二级负荷要求,同时应考虑当出现电源系统检修或故障的时候,一般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来作为应急电源。此外,另一组发电机组就当做是备用电源使用。为了保证发生火灾时,求救工作能顺利开展,此时的消防用电设施需要设置两个电源的切换方式,对于应急发电设备的启动方式,消防供电系统应重点考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电源转换的时间与消防设施的要求要有同步协调性。

二、供配电线路的优化设计

某商业楼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地下四层,地上十二层,其中裙房六层。主楼建筑高度为43.6M,属二类高层,按二级负荷供电。根据负荷计算分为需要系数法和负荷密度法。该建筑用电量大,负荷要求高,故采用负荷密度法。?

1.对于供配电安全性的问题

在供电电源可以满足电力负荷的需要时,在变电所中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对于高层建筑中应用大量的一级或者是二级负荷用电, 一般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变压器,并且还要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组。对于起动柴油发电机组的必要条件是,当柴油发电机组的检测线检测到市电回路失压时,发电机组在10s内自动起动,以确保一、二级负荷设备的供电。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消防用电,万一突然发生起火灾事故,这就要求消防控制中心发出信号切断非消防用电电源。所以,在对一般常用又不并列运行的两台变压器与一台柴油发电机所组成的各种供配电系统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在实际的工程项目设计中,对其选择优良的供配电设计方案,同时也可以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2.对于供电线路的安全性问题

在供电电源可以满足电力负荷的要求时, 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也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供电系统的停电几率、停电带来的损失、电源条件、供电系统各方案所需投资等诸多因素加以确定。还需要避免由外部的热源和腐蚀以及灰尘的聚集等所存在问题给布线系统造成的影响。在防止因敷设和使用当中所受到的振动和冲击以及对建筑物的沉降、伸缩等各种问题的外界应力作用而造成的损失。而在高层建筑的民用消防用电设备中必须用专门的供电回路。在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消防水泵、排烟排风风机、消防送风机等设备的供电时, 必须要在末一级的配电箱位置处设置自动的切换装备,其配电线路的敷设需要符合相关的要求规范。对于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过程当中,在地下室的车库照明配电中,应急照明箱通常情况下会直接装到车库的墙上,然而配电箱却没有做相应的防火措施,所以如果火灾发生在配电箱的附近时,配电箱很快就会被烧毁,对此在此项配电设计时必须要设置配电间,这也是确保应急照明的供电可靠性。

3.合理优选供配电导线类型

在进行供配电系统优化节能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建筑电气系统实际情况,从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宜优选电导率较小的新型材质节能型导线。严格按照经济电流密度来确定所选导线的经济截面,通常按照年综合运行费用最小设计原则来合理确定导线单位面积的经济电流密度。在实际工程优化节能设计过程中,铜芯电缆其电能传输效率较其它材质优越,但由于铜自身成本偏高,因此在进行供配电线路综合布线优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特性,合理选择铜、铝等材质导线。对于建筑电气系统中,负荷容量较大的一类、二类负荷,则应优选铜导线,而对于三类或负荷容量偏小的其它电力负荷,则宜优选铝导线,以提高整个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能。

4.合理布线避免迂回供电问题

在进行变配电所选址、线路布线、负荷位置优化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建筑结构合理进行供电线路综合布线,尽量将变配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将低压配电室设置在靠近强电竖井部位 ,将大容量负荷设置在离电源点较近、易于供电的区域,以缩短线路的供电距离,降低线路运行损耗。低压线路其设计供电半径应控制在200m范围内,而当建筑物每层面积超过10000m2时,应结合建筑物结构平面设置2个以上变配电台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减少供电干线长度,降低线损。对于供电距离超过经济范围区时,应在满足额定载流量、动热稳定、电压降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增大一级供电线路线缆截面,以降低线路损耗。

5.高低电压的结线和运行方式

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高低电压供电系统中的结线方式和运行方式都会按照如下的设计路线进行:首先是高压线采用一路的10kV进线,结线的方式利用的是单母线运行。变压器的低压侧边部分利用的是单母线分段结线运行方式,每一台变压器都对应的结一段单母线,每个母线段之间都是通过母联开关操控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每一段的母线都是独立工作的,当中间任何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退出正常运行的时候,通过手动方式关闭母联开关,那么同一组中的另一台变压器就会承担非常重要的负荷供电当变压器恢复正常倩况之后,母联开关就会自动开启,再次回到正常运行模式中。然后是在变压器低压部分的侧边设置一段应急母线,通过正常的电源用电和柴油发动机电源的供给向应急母线段提供电量,目的是为了保证应急状态下一级负荷的用电量,双向开关没有机械联锁和电气设置,目的是预防向市政供电所反向供电,消防设施的负荷用电就是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并且在变电配置所的末端可以进行电箱之间的相互切换。

6.配电变压器的节能设计

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即是配电变压器,所以配电变压器的节能设计是整个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节能的核心内容。首先,选择节能型的配电变压器设备,目前市场上S13、S11都是可选用的,其用卷铁心代替叠片式铁心,降低输送电能过程中出现的磁力阻碍,不仅可以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转换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电能功效因数,节约配电变压器的空载线损,降低供配电系统的线损。

三、结束语

总之,采取合理的电气节能技术措施对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可以取得有效节能降耗效果,不仅能给建筑供配电系统系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实现有效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为建筑行业实现生态、绿色环保、低成本可持续建筑发展,提供重要的节能减排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备检修;状态检修;综合性检修;寿命预测;可靠性分析;经济效益

0 引言

设备管理是伴随着工业化生产而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为赢得和占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产品,设备管理是保证。

1 优化检修内涵及开展方式

1.1 优化检修各项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状态检修、检修管理策略分析和设备动态管理是优化检修的不同侧面。虽然人们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但并不表明这三者是优化检修的三个阶段,或某个方面必须以另一方面为基础。实际上它们相互之间有联系,可以互为依托,也可以并行开展,或独立开展某一方面。

检修策略分析是我厂现有检修工作的重新调整,各个专业人员依据分析原则讨论调整检修计划,形成规范的文档,更好地指导状态检修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不开展检修策略分析,纯粹的计划检修也可以实施设备过程管理,但是通过优化检修可以推动这项工作,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策略分析是从设备角度入手,从另一个角度看,各个设备推荐计划的综合就是各级检修项目的重新调整,包括大修项目的分解和工期缩短。

状态检修的设备诊断主要依靠数据的积累,没有作过检修策略分析也可以先期开展状态监测,比如送、吸风机、给水泵等重要设备,无需策略分析也知道需要状态监测,监测数据的纵向积累对于设备状态判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状态检修在判断设备的状态时,是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不仅包括测试仪器数据,也需要设备的运行参数、故障历史记录等,判断后作出决定,若加上维修的反馈,这就是设备管理的概念,反馈情况可以为以后的设备评估提供参考。

检修策略分析、状态监测、状态评估、设备规范化管理都是优化检修的组成部分,相互有联系,但也可以分别进行,最终整合在统一的设备管理平台之上。

1.2 优化检修的重要内容——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优化检修的重要部分,主要依赖于测量技术、诊断技术和人员经验,针对设备的具体状态作出判断,更新维修计划。但状态检修并不是优化检修的全部,优化检修范围可以更广泛,是针对设备的检修策略加以调整,按照设备重要性程度制定不同的检修计划,并把此计划结果融入到设备维修的日常管理。

状态检修最初的提出是为了减少某些费用较高的定期检修和预防灾难性的非计划停机。它汇集了仪器监测诊断数据、运行参数、性能测试数据、设备历史数据和设计数据等,综合判断设备的状态,决定其检修计划。

判断设备的状态后,需要结合机组现有的检修计划安排。一般的报警状况需要加强检测频率,注意发展趋势,安排在适当的检修计划内解体检查;当发现设备的重大故障隐患,可能影响设备本身的安全性或造成环境、人员伤害的,马上停机检修;若可能导致机组跳机但对安全性影响不是很大的,加强仪器检测频率、运行监视,若很快有停机检修计划的,则安排在计划之内,若没有则向电网调度通报情况,申请在合适时机停机检修。

对于特定的设备,经过策略分析制定的初始检修计划,根据设备状态动态更新其定期检修计划,即使原来安排的定期检修期限还没到,但已经发现设备存在故障隐患,、就要结合机组的停机计划或调度安排,在某次停机检修中增加此项设备的检修任务。

2 优化检修的流程——设备动态管理

传统的设备检修管理是经验型的,存在着“轻先期策划、无过程控制、缺效果评价和责任跟踪”等弊病,无论是设备维修的质量控制还是材料成本控制,全靠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缺少规范、科学、可靠的管理模式和有效的监督控制手段。面对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厂依据规范化的文档实施全过程控制,包括定额消耗标准的成本控制、检修成本的去向分析、质量跟踪的评价体系、健全的绩效管理保障体系,改变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现状,实现对电厂设备维修的规范化、集约化管理。

优化检修的长期目标是和设备过程管理相结合,将设备全过程管理的理念体现在电厂检修的各个环节中,记录设备的故障发生情况,跟踪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反馈工作结果,分析故障原因,集成设备的运行参数,设计参数等相关数据,实现检修流程的闭环反馈,检修计划的动态更新。

3 开展优化检修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可靠性与成本

提高可靠性与降低成本是相互矛盾的,对一个特定的设备,无法做到既提高可靠性又降低成本。优化检修并不是一定要提高所有设备的可靠性,而是在保证设备实现其功能的前提下,依据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原则,按照设备等级来确定设备不同程度的可靠性。如不重要的设备,或有备用的设备,原来频繁检修,经过策略调整后变更为延长检修周期或用到坏,与原来相比,实际上降低了可靠性,但节省了成本。

另外,从系统或机组的范围综合统计,优化检修有可能做到提高系统总体可靠性,同时降低成本。成本分析并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或理论基础,从国外的实际案例来看,就是统计工作中的人力、物力和相关影响事件(如设备停役或在役导致机组发电量的增减)的价值,其计量基础就是货币。有些项目的货币价值可以直接得到,有些不能直接得到的就需要估计,此估计值也无需复杂的理论,就是以前同类事件的统计平均值,这里又说明了数据积累的重要性。

3.2 设备故障诊断的复杂性与状态监测的长期性

状态检修综合了各种测量技术,需要配有专门的软件分析测量结果,软件中一般会有一定程度的故障自动诊断功能,辅助分析人员判断。此项功能利用的规则都是己知的、比较成熟的理论。但是由于设备的运行环境不同,故障判断的复杂性,现场实际数据与理论存在较大差异,有时通过数据分析后还是不能准确地判断设备的状态,这也是通常认为状态检修难以开展之处。

事实上,完全的故障自动诊断、或称为专家系统是十分困难的,它只是起到辅助参考的作用,开展状态监测更重要的是长期趋势数据的积累、专业分析人员对设备的了解、诊断经验的积累。故障诊断就是依靠一个个的具体案例积累经验,纯粹的理论分析是难以达到要求的。比如在本来的定期检修安排中某设备在此次检修中需要解体,但状态监测结果显示此设备基本正常,此时到底需不需要解体?回答是需要的,因为定期检修中的任务安排是经过策略分析后制定的,包含了以前的检修经验,这次解体后如果设备确实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就验证了设备监测的准确性,并可以根据此次检修结果调整检修周期,检修策略分析的过程本来就是不断地动态更新的。另外一种情况是设备监测发现了故障,但解体后发现实际故障与判断有出入,这是判断失误的情况,但不能就此否定状态监测的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设备管理又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的优化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地下室设施;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底板

一、在地下室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在以地下室顶盖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要避免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地下室纵向的钢筋面积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地下室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和上端同一方向的受弯承受力之和,不能低于上柱下端受弯承受力的1.3倍。地下室和上部相对应的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的纵向钢筋截面,不能低于地上一层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钢筋截面面积。

(二)在对建筑地下室进行施工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上部荷载、岩土测压力和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在选择地下水标高时,应该从历年来的最高水位和使用年限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慎重选择。满足地下室整体抗浮要求,可以使用加配重或拔锚杆等方法。

(三)地下室不能设置变形缝,如果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以在每段30米至40米的范围内,设置出贯通顶板和墙板的施工后浇带,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浇带的宽度,不能低于800毫米;底板和外墙的后浇带可以增加防水层。

二、地下室施工建设中,应当注意地下室的防水问题

(一)地下室地板下的柔性防水层

1、表面处理:用水泥砂浆把垫层上的混泥土抚平。其表面应该做到干净、整洁且低凹处要修补平整。

2、材料的铺设:先要铺一层塑料布或者卷材进行隔离,并且在上面涂上特制的粘结剂,再在上面铺设材料,并且要在接槎处用橡胶膏封严。在阴阳角、柱根等防水部位,也要用橡胶膏将其封严。

3、保护层的兼联结层:当所有的铺设工作完成之后,要在上面用水泥砂浆进行保护,起到既与防水层相联结又与混泥土层相联结的作用。

(二)地下室剪力墙的柔性防水层施工

1、再粘贴防水层前,应当将剪力墙的外立面清理干净,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可以修补混泥土表面的各种轻微缺陷。

2、底板防水层的搭接头一定要仔细检查,内外两层的接头一定要错开至少100毫米。

3、剪力墙外部面防水层的保护层一定要和防水层相隔离,这样是为了预防保护层下层时,拉动防水层。

三、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设计结构

(一)地下室的设计基础

在地下室的建设中,一般使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基础,在持力层材料的选择中,选用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500直径管的承载力是1800KN,岩层承载力很高,可以满足沉降的需求。

(二)地下室的顶板设计

一般工程施工中,需要覆土0.5米,还要考虑到设备管线的高度和厚度,一般将覆土的厚度定为1.1米,室内的覆土需要1.4米。

(三)地下室的侧壁设计

在对地下室的侧壁进行实际的时候,要考虑到的荷载有:结构自身的重量、地面堆载的重量、防止核爆等,效静荷载、侧向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等,因为地下室侧壁有多种荷载的共同作用,受力很复杂,所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做出合理的简化。

地下室是整个建筑结构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它决定着整个建筑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坚固性,地下工程的造价比普通上部结构造价还要高。因为地下室的特殊位置,所以地下室的结构是很复杂的设计问题,需要考虑和涉及的内容也还有很多。

四、地下室的结构设计

因为地下室设计的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都有所不同,计算起来也相对繁琐和复杂,这里只谈谈一般的概念。除了地下室的自重和使用荷载以外,还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地基的反力,前者的作用相对较小,但后者一般起着控制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地下室相当于是一个倒置的楼盖,但现在的地下室结构设计通常都是用平面的表达方法表示,所以在设计梁的钢筋断点、板的支座负筋位置时,都应该按照倒向考虑,并且要将主次梁钢筋的位置关系准确表明,对施工交底进行加强,让施工人员了解设计图,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同时,在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时,要注意周围建筑的位置和关系,尽量避免周边建筑的影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好基坑的保护工作。

简而言之,安全、适用且合理的地下室必须要有合理的设计,并在施工方各方的合作下,对其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地下室有更合理有效的利用空间。

五、建筑工程地下室的优化

(一)地下室的平面设计

在对地下室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防火、使用功能、排水、排风、坑道、人防要求等各个专业的配合。例如,当地下室的长度远远超于计划规定的长度时,要和结构专业相互配合,考虑是否应该设置变形缝,一般情况下要尽可能少设或者不设变形缝。施工人员可以用混凝外加剂达到不设缝的目的。假如地下室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难以解决,那么设计人员就应该合理的将地下室分割成几个地下室,中间用较窄的过道相互连接,满足使用管道相互连接的需求,将变形缝放在通道处,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接缝,便于补救。

(二)地下室的防震设计

通常在地下室的抗震设计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建筑物中地下室深埋不够、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地下室的一层抗震能力过低。

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个地下室的抗震会产生很大影响。根据工作图的需要,半地下室的深埋要求应该远远大于地下室外地面的高度,才能不计算层数,总的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开始算起。

(三)地下室的抗漏设计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就是地下水位和变幅。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人们往往只考虑到了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中的洪水期不够重视,所以会使很多地下室施工因抗浮力不够和被破坏。除此之外,在地下室的上部,往往有很多高层和底层的建筑,因为地下室的面积很大,而且形状也不规则,所以地下室的抗浮问题相对而言较难处理,必须做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再来处理。

参考文献:

[1] 刘建鑫.高层建筑结构地下室和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1,37(4):50-52.

[2] 古思一.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4,30(22):70-71,76.

[3] 张诚.建筑工程地下室设计的几点体会[J].安徽建筑,2002,9(6):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