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和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大国。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忽视了环境的保障,只片面的追求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针对国际经济和贸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不断地发展,生产和消费活动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环境污染已经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国际经济和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和经济,为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如过渡出口造成的掠夺性资源开采、污染性技术和危险废物转移等等。
由于越来越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在全球的范围内,造成的生物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日渐严峻和突出。如由于国际贸易带来的入侵物种,我国达到了400 多种。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目前公布了100 多种外来物种最具有威胁性,我国就有50 余种。这些外来物种每年都会给我国的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紫茎泽兰、烟粉虱等等外来物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4 亿多元。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的木材需求量,由进口原木携带的有害生物危害已经非常严重。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市场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一些外商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向环境标准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有害废物。而目前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粗放,导致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同时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也在日渐加重,一些乱采滥挖和盲目开发矿产资源的现象也不断地加深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而进一步的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通过运输的形式,国际贸易和经济对环境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即流通性污染。矿物燃料是运输工具的动力能源。近些年来,在消耗能源的过程中,产生了运输工具的污染,在矿物燃料不断地开采中,造成了水和空气的污染。而在运输的过程中,运输工具对环境资源造成了噪声污染,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污染,以及向大气和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污染等等,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且公路、铁路的建设还影响到了深层土壤结构,影响到了土地资源。
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消费性的污染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而国际贸易的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选择,因为消费而导致的包装污染和残余污染以及废弃污染等等,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环境。同时,在处理这些污染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污染,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解决国际贸易和经济对环境的影响措施
1.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目前,在我国的流通外贸和环保生产部门缺乏对国外环保法律的研究,同时也缺乏对国外法规的研究。导致我国的政策在和国际贸易接轨上,出现了违反环境的法律法规的问题,如洋垃圾进口贸易和中国倾销现象等等。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就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发展,提高环境意识,从而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另外,政府部门要适当的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建立完善的信贷政策,重点审要的条件和环境因素中,并要加强借款的手段,支持有关环境保护的项目,拒绝污染。
同时,财政部门要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高科技高价值的产品,支持低消耗、低污染的工业产品,鼓励外贸企业注重环境保护。并且外汇储蓄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帮助企业提高环境改造的能力。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目前,环境和贸易之间的关系,在世界贸易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绿色贸易已经成了国际贸易之间的热门话题。因此,为了完善人力资本的投资,就要发展绿色经济贸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地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保障企业积极地研发和革新知识产权,实现出口商品的最佳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价值,保护环境和贸易增长的协调发展。并且在贸易账户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双向贸易,达成环境保护和目标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我国对外贸易可以长期的健康发展。另外,要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环境合作的创新体系之间的关系,协调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经济的发展。注重环境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协调,减少贸易摩擦引起的不同环境标准,加强环境标准的协调。另外,要重视环保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地参与国际环境和贸易活动,积极地参与有关环境和贸易之间的讨论和谈判,完善环境和贸易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总体目标的多边环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调整外贸思路,优化出口结构。出口贸易对环境的消耗影响很大,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要摒弃过去那种追求外贸顺差的做法,适度控制工业制品进出口的规模,保持进出口规模的平衡,从而缓解国内生产规模对资源消耗的压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立法,建立环境保护的自律机制,完善环境成本核算,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同时,也要强化个人、企业、社会环境保护之间的自律机制,明晰环境资源的产权,从而实现生产、消费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另外,要鼓励高新产业的发展,优化出口结构,真正的减少生产性污染,建立从材料购进到生产出口的完整生产体系,从而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结束语
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自己的具体国情,协调经济贸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畅.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7).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竞争力;世界贸易组织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国际贸易增长趋势已经超越了自身生产经济的增长趋势,这给全球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都带来了不同水平的增长,包括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凭借着国际贸易的增长态势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宏观经济评价体系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国需要把握好全球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基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是走向国际上的必然选择,更是国际贸易的需要。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国际贸易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全面抓紧了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基于,提升改革和开放的速度,为国际贸易的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潮中的最大受益国。当前无论是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还是国家外汇储备和外贸利用数量,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说我国在亚洲范围内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在世界范围内帮助亚洲经济实现国际贸易的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下图展示了我国在近些年来的对外贸易走势:
图1 1978年-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情况
如今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始逐渐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格局,资源格局和市场格局,我国也将进一步在世界经济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战略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和开放的政策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同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国际贸易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深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对外贸易中也需要不断地突破壁垒。只有这样我国的国际贸易才有可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好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与要求。
1.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
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国际贸易在全世界的贸易格局中处于交底的产业地位,同时从事相关产业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局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具有较快的增长幅度,但是相对应的国民收入却没有得到增加。我国的国际贸易应当在传统的产业基础优势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努力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改善贸易条件,在一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进行渗透,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处于更好的地位。同时我国也要处理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拓宽国际化贸易空间,扩大贸易规模,从大国逐步发展为强国。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从我国的经济实际出发,国际贸易的改革需要完善市场体质,宏观调控体质和法律等等,推进改革中我国的国际贸易需要注意同时兼顾国内外的市场,发挥好两房市场的共同作用。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为数量增长,但是在当前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因此我国必须深化改革,在全球化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良好的位置。
3.打破贸易封锁壁垒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全球许多国家都开始逐渐取消了国际贸易的相关税金,因此在贸易壁垒上减少了大量的非关税壁垒,早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我国就规定了在15年以后拥有市场经济地位,并且同时也承诺了如果我国能够提供市场经济的证明,那么就可以改变。我国可以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机遇,以积极地态度和高效的工作加速经济产业的升级发展,壮大传统的优势产业,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规避风险能力。例如我国的广东沿海地区可以申请电器市场,青岛沿海地区可以申请饰品市场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我国形成在未来国际贸易中的优势点。
4.适应国际贸易竞争
我国在参加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按照市场经济来建立和帮助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稳步推进,全球格局中逐渐出现了地区集团化的现象,同时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也加大了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难度。
三、总结
总的来说,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要发展自己的国际贸易,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不能够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一方面自身发展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更多的提升和进步,另一方面我国还在适应世界竞争的过程中,还需要利用国际竞争和经济市场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中国的市场在国际贸易中也要注重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起形成集团,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也是增强在世界竞争力的必由选择。
参考文献:
[1] 潘隽永.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如何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J]. 时代经贸:学术版, 2008, (4):81-83.
[2] 赵亮.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思考[D]. 吉林大学, 2006.
[3] 梁霞.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理论对中国的意义[D].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的各项经济法律相比具有更强的宏观性,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调整工具。规范的国际贸易法能让全球贸易变得更加的可控,并为各个国家和经济体开展经济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对于我国而言,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数量和数额的日益增大,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愈加明显,这是业界人士应该都应该深刻认识到的问题之一。
一、国际经济法的主要概述
众所周知,法律由国家制定的,其诞生之初就具有“天生”的强制性。通过法律。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得到合理有效的调整。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国家法律的产生、实施都必须依靠相应的社会体系,并且符合这个社会的社会情况,否则,脱离了此,制定出来的法律就往往会变成“一纸空文”。国际经济法也同样不例外。国际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相应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各个国家国际贸易不断增加的最终产物。而国际经济法的雏形大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那个时候,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国际贸易逐渐变得频繁,而频繁的贸易也极其容易产生矛盾。此时,最初的国际经济法应运而生。在以后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国际经济法得到了完善的继承和发展,大量关于国际经济法的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经济体的认可。目前,业界广泛承认的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其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现如今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依据了。
二、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处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国际经济法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巨大,其对于应对知识产权危机尤为明显。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广泛的存在着,并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一大“绊脚石”,因为知识产权壁垒而产生的不必要开支更是不计其数。这在客观上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严重的甚至会让整个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的政府和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手段来尽量缓解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有效的利用国际经济法作用重大。
首先,要想合理的利用国际经济法,我国的企业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品牌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保持持续不断发展的原动力,离开了创新,任何意义的发展都无从谈起。在国际经济法中,对于知识产权和创新的保护更是明显。因此,只有我国的企业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势头,才能让国际经济法对我国企业的保护效益尽量发挥到最大。
其次,我国的企业还必须形成自身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国际经济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应该充分认清这一事实,在不断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时候,还必须运用国际经济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将自己的知识产权纳入安全的保护范围以内。同时,企业在不断研发新技术、新科技的时候还必须对于一些商业或者是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给予严密的关注,一旦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必须毫不犹豫的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应得的利益。
再次,我国很多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一旦遇到对于知识产权的诉讼就会变得一筹莫展,态度也十分消极。这其实是极其不利的表现。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法,积极的面对这些诉讼,并转变自身的观念,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对。
(二)有利于处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问题
倾销和反倾销也是现如今国际贸易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经济问题。国际贸易中所指的倾销主要讲的是出口国将自己的商品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输入到进口国中,这对于进口国的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换句话说,倾销就是一种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而反倾销则是出口国为了应对进口国的倾销行为而做出的应对措施。但是纵观目前的国际贸易市场,很多国家或者是企业为了一己私利 ,滥用反倾销,这对于一些发展国家的国际贸易的伤害是及其巨大的。特别是随着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趋势的不良发展,很多的欧美国家长期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行为,让我国很多的企业面临着很严峻了挑战。而利用国际经济法则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国已经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我国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结合国际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充分维护自身企业的利益。因为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原则中有专门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规定,企业应该熟知这些政策,以此应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企业不正当的反倾销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其次,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好,其对国际贸易因此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其在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进行评估的时候,这些发达国家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利益驱使将出口国划分为“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两种。而他们则往往喜欢将中国认定成“非市场经济国家”,而这种划分的国家则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歧视性的调查。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法,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身份对这这些国家的错误行为进行有力的揭发,以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合法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有了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机会。但是我国很多的企业经验欠缺,对国际贸易认识不足,很容易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重视国际经济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保护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贸易顺差 内外平衡 新经济增长模式
对外贸易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的最为重要的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采取比较优势、出口导向型战略使得外贸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近年中国对外贸易在整体上保持着贸易顺差的状态,这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贸易总额也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都是过分依赖外需的不平衡经济增长模式,外汇储备规模过大、过分依赖外部市场、外贸条件不断恶化等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一直的贸易顺差并不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停滞不前,对于中国而言最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口市场需求锐减,对外贸易严重受阻,这充分体现出了这种不平衡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为了调整过分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在“十二五”规划别指出要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强调要依靠内需,旨在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贸易顺差的概念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进口与出口,对于出口总额大过进口总额一方而言,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差额就叫作贸易顺差。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处于贸易的有利地位,而另外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但是贸易顺差不是越多越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意味着本国经济增长非常依赖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会带来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一个国家若是长时间保持贸易顺差,很容易引起与贸易伙伴国的摩擦。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现状
中国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2001年之前的十多年间一直是在20%上下波动,进口总额占GDP中的比重则总是在13%到19%之间波动。但是2002年之后,中国的贸易总额开始大幅度提升。2006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29%和36%,贸易对外依存度达到65%。此后的一段时间,进出口总额占GDP中比重都有所下降,幅度不大。但是到了2010年,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又回升到23%和27%,对外依存度达也回升到50%。
换一个角度,从贸易顺差的规模来看,2001年之前的十多年间贸易顺差的规模变化不是很大,但在2002年之后贸易顺差的规模上升却非常迅速。对外贸易顺差在2008年达到顶峰——2955亿美元,随后的三年都在下降,至2011年则降至1831亿美元。贸易顺差在2002年的加速扩张,反映了中国成功加入WTO后经济获得了新的巨大推动力。而贸易顺差在2008年后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贸易受到了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实施的各项减小顺差的举措产生了相应效果。
虽然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在2008年之后总体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但是加工贸易顺差和非加工贸易逆差受影响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前者在减小后又迅速膨胀增大,后者则是在持续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中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在经济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受到的影响基本上是对称的,它们在受到这种影响后的恢复力也都是很强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都是“加工贸易顺差、非加工贸易逆差”,中国一直以来的贸易顺差规模如此之大,大部分都是由加工贸易贡献的。但非加工贸易的中间投入品主要是在国内生产的,在一定程度上非加工贸易比加工贸易更能反映出一国贸易结构的改善和技术升级。目前,中国非加工贸易的发展和加工贸易的发展处于失衡的状态,说明中国在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技术升级方面做出的努力还不够,仍要继续努力。
此外,中国贸易顺差规模持续增大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据分析,2000年之后外商投资企业对华的加工贸易顺差增长迅速,而到2010年已经超过了中国贸易顺差总额,这其实是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策略的体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其失去劳动力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节约劳动成本来打造自身新的竞争优势,而中国有着充裕的劳动力,这使得中国成为了跨国公司转移产业的重要目标。跨国公司采取的主要战略是先从其他国家(一般是其母国)进口关键的零部件到中国,然后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为其组装产品,最后再把组装好的产成品销至海外。中国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加工制造基地,生产和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这就是中国的外资加工贸易持续顺差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外资非加工贸易又呈现出逆差状态呢?机器设备是外商在中国进行投资时所必须的物品,进口这些设备需要较大的支出,但是在核算时这部分支出是包括在非加工贸易里面的,所以致使非加工贸易一直呈现逆差状态。逆差值与跨国公司的投资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逆差值越大表示投资规模越大。事实上,外商投资企业还是主要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中国仅仅作为其海外的生产基地,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等中间品并没有实现自主生产,这对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以来呈现出“双顺差”的状态。在对外贸易的经常项目中,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货物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而在资本与金融项中,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资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且在对外投资方面还有上升的空间。但是,中国的证券投资资产和负债规模还比较小,波动比较大,所以金融领域的发展上还很不完善,有待改进。
贸易顺差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回顾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不难看出,跨国公司专业的产业基本都是低附加值、高耗能的制造业,中国的贸易顺差也正是随着这种产业的发展而实现的。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产业是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的,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现实生活中,低附加值、高耗能产业所导致的一些问题也已经被认识到。从资源丰富变到资源匮乏是后果之一,现在中国的制造业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这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使得中国的原材料外部供应市场受到冲击,或者原材料供应链断裂,中国的制造业将无法生产。另一方面,在前面也已经说到,中国的贸易顺差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所以若中国输出低附加值制造业产品,则中国企业从其中能够获得的利润肯定会十分少,贸易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将十分有限。若是这样的话,对外贸易就不能达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目的,更不能实现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目的。
目前,中国已经把美国和欧盟作为产成品的主要输出对象,但是这会使中国本国的企业同美国和欧盟的企业处于十分激烈的竞争当中,很容易导致国家之间产生各种严重的贸易争端和摩擦。另一方面,目前正值新兴经济体国家国内结构调整升级的时期,中国产品在销往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过程中,又使得本国企业的产品同新兴经济体的同类企业处于竞争状态,来自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加入WTO后,中国经常遭受到世界上各种类型经济体的反倾销诉讼,俨然已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这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中国很多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好不容易出口成功了,还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使得对外贸易利润饱受损失。不仅如此,其他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也纷纷成为阻碍中国商品出口的工具,比如说“中国特保”、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等。这些贸易争端和摩擦不仅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利益饱受损失,还危及中国经济安全,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
为了转变严重依靠外需市场的不平衡增长模式,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内外平衡,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彻底调整目前的对外贸易结构。其实早在2007年,“减顺差”的一揽子政策就在政府的组织下实施过了,只是后来赶上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政府不得不把政策从“减顺差”又转向“保增长、调结构”。但是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已经到了必须实现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了。那么在外面领域该怎样调整?最根本的地方还是在于提升国内制造业水平。国内制造业不能只是停留在加工组装阶段,不能只是加工出的产品是高技术产品,要改变一直从东亚等经济体进口核心零部件的局面,真正实现在国内生产高技术核心零部件。既然新的目标是高技术核心零部件在国内生产,那么以前追求大规模出口产成品的思路也应该一并转变。因为关键零部件都产自本国了,那么本国企业就要有意识地控制产成品的产量,要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来确定生产规模和出口规模。同时还要注意市场的开拓,促进出口流量多元化。这样才能使得中国经济结构从根本上得到调整,使得对外贸易能够真正起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作用。
此外,虽然中国政府很早就把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平衡发展提上日程,但是到目前为止制造业和服务业也还是缺乏竞争力,没有获得长足发展,而且前者呈现出巨额逆差,后者呈现出巨额顺差。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局面,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长足发展,人力资本的积累、资金的投入都是关键因素。一旦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在中国实现了腾飞,不仅会为中国带去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能缓解中国严重的资源问题。所以,从根源着手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减小服务业的贸易逆差也许是促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实现内外平衡是实现中国经济未来新增长模式的关键,但是也不能走极端。目前对外贸易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仍然要重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解决问题,实现外贸健康发展,让对外贸易发挥该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各项政策,逐步从依靠外需市场转变为依靠内需市场,摆脱过分依赖外需市场的状况,并力争实现内需和外需的协同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在调整制造业贸易顺差的过程中,不能单纯抑制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在调整服务业贸易逆差的过程中,也不能只是限制消费者购买相应的服务。中国政府要从根源着手,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提升服务业质量、培养消费者的偏好、拉动国内需求层次的提升,最终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结论
贸易顺差虽然存在问题,但是它确实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是要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对外贸易差额结构,让对外贸易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不仅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还从对外贸易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要想真正实现新经济增长模式,关键是实现内外平衡,既要重视外需市场也要重视内需市场,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政府要找准根源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最终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孝松,谢申祥.对外贸易差额结构与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12)
2.杨华贵.中国贸易顺差的原因解析.商业现代化,2012(682)
3.徐毅.中国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与未来展望.国际贸易问题,2010(2)
信息经济是近三十年来的一个新兴名词,顾名思义,该经济形态与“信息”二字密不可分,而信息产品作为一个虚拟的、抽象的物品,脱离了一定物质载体的存在,寄托于大量知识储备和脑力劳动,从而转化成为有一定价值的商品,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形式。以软件、媒体、教育等为典型代表的信息产品的飞速发展态势正在日益赶超传统物质商品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有取而代之的架势,“信息经济”一词便自然而然地用以形容当下这种如火如荼的经济形态。
(1)1987年,由一封著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作为起点,我国正式拉开了信息建设的序幕。此后国家展开了一系列包括“三金工程”在内的互联网研究项目,吸引了大量专家和高校的积极参与。1994年4月,NCFC工程(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成功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一事件不仅被列为我国当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更是我国正式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里程碑事件。
(2)有了足够的理论研究作为基础,信息经济开始悄悄将触角延伸至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典型代表便是至今仍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1998年3月6日,中国世纪互连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实现了首笔电子商务交易,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迈入实质阶段。到1999年,随着B2C网站的开通,网购进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同时包括远程教育、网上办公等大量信息工程项目也开始运行。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称,截至同年末,全国联网电脑、上网用户数目和通信站点数量均超过上一阶段末十倍以上。
(3)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信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更是一发不可收拾。2000年被称为“中国企业上网年”,大量企业开始参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网站从1998年底的100多家激增至15倍,互联网用户将近1700万,网上交易总额超过了770亿元。201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49亿,占到我国人口总数的44%,互联网普及率为62.31%,发展速度可谓潮鸣电掣。
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在经受了暴风骤雨般的现代信息化进程的洗礼后,发生的变化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并不为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信息经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信息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作为一种新时代孕育的产物,一方面信息经济必然受传统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信息经济也将促进传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对于我国传统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在知识和科技的武装下,一些老旧的传统产业又得以焕发新的活力。
(1)第一产业即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统领了我国经济几千年的农业已沦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少的产业,因此,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已成为第一产业继续生存的当务之急,其中,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高产种业科技攻关等重点工程,我国已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如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培育。依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先进科学技术,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我国农业已走出一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第二产业不断升级换代
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同时也消耗量大量的资源,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毁坏。通过信息技化进程带来的高新技术则不但大大提升了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在产品形式上更为生态环保。
(3)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第三产业中本身就有一部分行业是基于信息产业发展的产物,如软件业、电信业等,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彻头彻尾地改变了第三产业的面貌,并促进了其近几十年来飞跃式的发展。第二产业需要花费三百年才可以完成的一场革命,我国的信息经济仅仅用了十年便成功地完成了第三产业的转型。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到全国GDP的4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信息经济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方式
在工业时代,各厂商之间的竞争基本都是通过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而价格取决于成本,成本则取决于劳动生产率,那么,只有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获胜。而在信息经济时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手段的地位日益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如优质的服务、新颖的创意、超凡的工艺水平等,而这些手段则依赖于科技和知识的运用和转化,因此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研发和科技的投入。
3、信息经济使得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得到迅猛发展
现代信息业的发展对商品市场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电子商务的兴起了,加之我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优化了我国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环境。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900万。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的同比增长42.8%。目前我国最大的购物事件已不是传统节假日,而是某电商发起的“光棍节”,2012年11月11日当天所创下的销售记录为191亿元,到2013年当天销售额竟突破了350亿元,该数额相当于世界零售商巨头Walmart在中国半年的销售业绩,或9月份中国社会零售总额的一半,令全世界叹为观止。根据著名咨询公司艾瑞的统计数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到2017年规模将达到21.6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加快对外交流和国际贸易的步伐,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和国际投资,在各产业各领域全方位地开展对外合作。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除了货物贸易等传统项目增长迅速外,基于信息经济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更是突飞猛进,对我国国际贸易大致有以下几点影响:
1、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以信息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比重大大提升
虽然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出口大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地提高。除了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外,以通信、咨询、外包、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增速惊人,2001年起的十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719亿美元激增至3624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3我国服务贸易总额更是首次突破了五千亿美元。
2、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交易额剧增
几乎无人能否认,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已不仅仅是一个趋势,而已成为了现实交易中最重要的日常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继续上演着发展的神话。根据eMarketer调查称,2013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达12500亿美元,同比完成18%的增长,而同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十万亿,同比增幅达到78.5%,仅阿里巴巴一家的销售额就已超越了Amazon和eBay二者之和,并有望短期内赶超Walmart,并且eMarketer认为到2017年中国在世界电子商务市场中将独占四分之三的份额!
3、信息产品贸易蓬勃发展
尽管工业制成品仍然在国际贸易中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是国际贸易格局正在渐渐演变成以信息产品为中心。199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首次实现顺差,随后实现了飞速发展。2000年时电子信息产品首超纺织品出口额,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到2013年,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3302亿美元(其中出口7808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水平4.5个百分点。
其中由于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外资企业在总出口额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2005年时达到出口额的87.3%。同时民营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国门,1998年仅一千万美元的出口额,2006年即增长至164.52亿美元,出口比重也从0.037%扩大到4.53%,2013年民营企业信息产品出口增势突出,出口额达1592亿美元,同比增长55.4%,巨大的增幅证明了我国私营企业在信息行业的飞速进步。
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必须尽快认清形势,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先例和宝贵经验,大力发展我国高科技信息行业,才可能在继续保持贸易大国地位的同时获得更多贸易利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经济道路。
作者:王姝 来源: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