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对外贸易

企业对外贸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对外贸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对外贸易

企业对外贸易范文第1篇

融资问题便是影响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融资环节发展并不顺利,这也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性因素,本文就将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担保;评估

一、当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现状

1 专业担保机构和业务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突破4300万户,对国民经济总量贡献巨大,但是由于单体经济量小,在对外贸易中往往从事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加工等低端产品,科技含量低,资金流量小,回报率远低于大型企业,且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和对外贸易持续发展能力都低于大型企业,因而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十分有限,专业的担保机构更是极为稀少,这使得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担保支持,融资十分困难。

2 地域发展不平衡

截止2009年底,我国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进行担保的机构首次突破4000家,担保总额达到5000亿元,但是受保企业高达25万家,中小企业单体融资担保额度仍然十分缺乏,而这有限的资源更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地域分布,中东部地区和全国大中城市占据了担保资源的80%以上,地域分布的不平衡使得广大的西部内陆地区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融资更加困难。

3 金融机构限制条件多

在极为有限的担保融资服务之下,中小企业往往还要面临金融机构更多的限制条件,就目前四大国有银行来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贷款利率远高于大型企业,而针对融资过程中的抵押、担保等程序,中小企业不仅要应对大量繁琐的手续,还必须支付担保费、资产评估费等费用,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而即使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应付这些苛刻的融资条件与手续,还要等待漫长的金融机构评估与审批的时间,这在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

二、推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途径

1 拓宽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在发展和资金积累等方面的特点,其对外贸易发展不能完全地依赖于金融机构,因而其融资渠道的拓展不仅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设置的不平等条款,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金融软实力,使企业具备更强的融资能力。在这方面,首先应该打开社会融资渠道,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的方式直接进行社会融资;其次可以加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互助合作,谋求与大型企业在某一方面的捆绑上市。中小企业可以为大型企业开发二级市场提供支持,而大型企业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的金融融资提供更强大的担保支持,其本身也可以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来源;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立风险基金的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社会资金的整合,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开拓融资渠道。

2 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在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政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约束与扶持作用,而针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困境,政府应当加强其引导与扶持。在这方面政府部门首先应该应以法律的形式对当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和界定,以保证融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与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逐步法制化与专业化;其次,可以参考西方国家的经验,坚持出口融资购买本国产品,同时建立并完善审贷分离制度,而这一制度的建立必须兼顾金融机构与企业两个层面。在金融机构层面,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与扶持,设立专项基金,同时从政府层面减免相关环节的费用,对相关手续化繁就简,为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融资提供支持,带来便捷;而在中小企业层面,则要以政府职能部门的形式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这样的审查与跟进应该是全过程的,包括企业经营情况与清偿能力的评估,,而一旦贷款批准,则又要配合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持续的跟进,在贷款单位出现拖欠时有效地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可以使得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双发的权责更加分明且提供更加有力的担保,因而对与当下中小企业的融资而言具有十分和总要的意义。

3 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

融资体系的建设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解决的根基,在这方面应该着力改革当下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和相关服务。首先,可以由政府牵头建立着力扶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性银行,给予大力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其次,可以对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贷款金融服务提供政策优惠,鼓励其对开放和扩大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融资担保服务的机构,也可以由政府牵头,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与行业协会共同建立信用担保基金,专门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提供融资担保。这些措施都可以推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建设步伐。

4 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

企业对外贸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现状 分析 问题 对策

一、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民营企业在1978年出现,从此之后,民营企业开始有少量的出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机遇,使企业的出口额增加,由原来的57%增加到了75%,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从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

随着我国对民营企业的重视,民营企业也得到了许多政策的支持。从入市以来统计,民营企业进口额年增长在2004年是136.2%,出口额是137%,比同期全国进出口的增产率高105.4、104.6个百分点。在2007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分别是1226.9、2976.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额的13.3%、24.4%。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也在逐渐的增加,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对外投资总额是906.3亿,分别分布在172个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在国外开拓了市场,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来发展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纺织品、化工、服装等,这些外贸产品,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差别化水平低,因此形成了不合理的对外贸易市场。正是由于这些单一的产品和不合理的外贸市场,导致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狭小,发展速度受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发展民营企业,必然会对民营企业造成重大的伤害。因此,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市场中的发展不合理,又由于单一的管理结构,使企业无法适应复杂的国际市场。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陈旧。在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更加缺乏。在对外贸易中,企业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因此科学管理模式缺乏,是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最大瓶颈。由于管理模式的老化,企业中的决策或者政策,把握不准确,因此在实际的对外贸易中,会出现不该出现的贸易事件,使企业对外贸易中造成不愉快。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主要是家族企业,在管理民营企业时围绕着家族关系来进行管理,导致在管理具有局限性,也会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3)人才的缺乏。中国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因此,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引进人才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比较缺乏。如此,以农民工为主要力量的民营企业,由于文化水平低和技术水平有限,导致了民营企业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4)品牌意识不强。对于一些民营企业而言,在国际贸易中只顾得看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如果企业可以建立在国际市场上站立的品牌,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但可能因为投资过大,市场对许多因素无法测量,管理和销售无法使用有效的模式,导致企业的风险过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很难承受的。

三、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优化市场结构,使贸易结构多元化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是结构过于单一的国家,在现代化发展和进程中,由于国际市场体系的需要,所以合理的贸易市场结构,丰富的产业结构是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领域。在新的贸易市场发展中,贸易结构多元化,会给高科技贸易产品带来新的发展领域,同时也给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带来进一步的措施。

(2)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化管理模式,现在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上,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专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来说,可以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可以有效的给民营企业带来优化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

(3)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民营企业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实现有效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民营企业来说还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现代化发展。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农民工为主,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培训和科技的培训,以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在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次要引进人才,使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加大。

(4)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所以缺少品牌产品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不占优势。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从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市场,与其他品牌竞争,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对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民营企业的现状和问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人才等方面来谈如何实现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如果能切实的去实施这些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会是一大进步。同时,应尽可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政府给予政策的扶持,从而使民营企业有更强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5.

[2]戴馥心.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陷阱及其防范[J].黄冈师范

学院学报,2007,(4).

[3]王岩,何山水.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边疆经济与

文化,2008,(9).

企业对外贸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对外贸易 出路

我国中小企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由传统经济模式向现代经济模式转变过程中,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依然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中,为跻身对外贸易提供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虽然我国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就企业本身而言,其经济发展仍存在问题,影响其长远发展,为此,积极寻找出路是必要的。

一、中小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随国际市场的开放性与竞争机制日益完善迫使我国中小企业调整经营战略,走向对外贸易的发展道路。国际市场的趋利性可以使许多进入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在追逐利润与壮大自我的过程中,赢得长远的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或减税等政策作为外销产品的激励,可以鼓励中小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投放到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其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对外贸易这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国际市场中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随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向前,为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1、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由于以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为主,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外贸出口发展速度与效益增长不协调、贸易发展环境趋紧等,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结构失去平衡。2、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积极转型,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引起国外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摩擦。基于某些国际规则不够明晰,一些贸易大国存在国际贸易规则滥用的单边行为,无论是在程序方面,还是在进口对国内产业损害或威胁的认定方面,都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3、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停留在“物美价廉”的传统观念上,仅仅把价格作为对外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品牌推广和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上投入甚少,造成长期的低价销售行为,使企业基本处于低水平对外贸易管理状态。4、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管理者素质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出口产品的种类都比较少,有些企业仅有一种。

三、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出路

(一)战略联盟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合作模式处于分销协议的初级阶段,在对外贸易的合作关系中,双方保持相互独立的状态,但互相合作以共同获取利润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双方共同享受资源、承担贸易风险,中小企业参与双方产品的设计项目,对客户资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满意程度以及市场盈利方向设计出更符合市场竞争的产品。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联盟能促进双方发展力量,避免中小企业和合作方因各自利益趋向不同而造成诸多影响。

(二)专业的贸易中介

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因自身实力不足,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导致出口产品的种类极其匮乏。为提高对外销售量,设立专业的贸易中介是有效的策略,其作用在于使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不断走向规模化,从而扩大企业来源收入,同时也调动了企业内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专业的贸易中介对企业销售人员的素质、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监督,以确保企业实现预期服务与质量的目标,从而促使企业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获得高效发展。随贸易中介专业化的不断深入,能在相当程度上降低销售质量的风险,使法庭纠纷的机率随之降低,也可维护企业的声誉。目前,各国都重视专业化的贸易中介,因其不仅能降低对外贸易方与合作方的成本,也能降低双方人员成本,这是一种达到双赢的发展策略。

(三)全面的监督体系

目前从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主要有监督局与监事会。监督局与监事会缺乏有效的配合,且当监督局与监事会出现摩擦与歧义时,通常监督局会处于优势地位,而监事会的约束力与申辩力则受损,此类不对等的监督系统也即对监督本身提出挑战。片面且不规范的监督体系,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将会面临崩塌的危险,因此,合理而全面的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得意继续发展的保证。在全球经济新形势下,应明确划分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使各部门的工作有责任可依,从而完成对外贸易工作的相关内容。随国际市场竞争拓宽产品的种类及销售路径,运用有效的销售策略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克服一切困难与问题。中小企业凭借自己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应不断努力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充分发挥战略联盟的发展力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人生,葛学,田原源.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策略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3):195-196

企业对外贸易范文第4篇

1.变量的选择。本文以民营企业出口贸易(EX)、进口贸易(IM)和进出口贸易总额(XM)为解释变量衡量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以衡量经济增长,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机制,使模型达到简单明了的效果。对数变换能够消除变量的异方差性,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提高估计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变量的对数形式LnGDP、LnEX、LnIM、LnXM。

2.数据说明。本文把民营企业定义为“非国有非外资企业”,主要包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因此得到了以上公式。所有数据来源于1994年~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商务部网站。由于采用的是季度数据。计算数据时,为消除物价波动的影响,各变量均以1994年第一季度为基期转换为实际值,得到以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数据。为了统一GDP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数据之间的单位,利用商务部网站1994年~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换算成人民币。

3.实证检验原理。

(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宏观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该过程是通过以下两个过程实现的,考虑下面的回归:

是合理的,随机干扰项也是一个白噪声(WhiteNoise),且模型参数有合理的经济解释。

(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估计SVAR模型等同于估计含有协方差约束的联立方程模型,并由AIC或S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该模型可以分为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两部分。在SVAR的实际应用中,自举方法是脉冲响应推断统计的基础,这种方法常常用于脉冲响应的置信区间,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小样本推断常常可能比用渐近理论更为可靠(Krtzig,1998)。另外脉冲响应系数的渐进方差解析式也相当复杂(Lutkepohl,1991),而用自举法构造置信区间,就不需要准确的方差表达式,这样就可避免求解明确的解析式。本文遵从这一建议,在残差的基础上使用自举法为脉冲响应构建置信区间,再进行方差分解,过程如下:

首先估计出模型,如果将残差估计值记为ut,可以计算出离差u1-u,…uT-u,随机生成自举残差,记为u*1,…u*T,并用其代替离差。对于P阶模型,从预先给定的样本值y-p+1,…y0开始,可以用u*t递归地计算出自举时间序列。在用这种方法得到参数估计值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重新估计模型并决定相关的量,不断重复这些过程,就可以得出相关量的经验自举分布。从这些量的分布中就可以得到脉冲响应分布、分位数和置信区间了。

二、实证检验

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平稳性检验。表1检验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变量LnGDP、LnEX、LnIM和LnXM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无法拒绝单位根假设。因此需要检验是否存在一阶平稳。

表2检验结果表明:一阶差分变量d(LnGDP)、d(LnEX)、d(LnIM)和d(LnXM)是平稳的时间序列。LnGDP、LnEX、LnIM和LnXM是一阶单整序列I(1),进一步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表3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协整等式。

由表4可知,变量LnEX、LnIM、LnXM与Ln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这说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某种长期影响机制。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均为3。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检验结果表明:LnGDP与LnEX、LnIM、LnXM之间存在双方面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经济增长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互相有积极促进作用。

2.OLS模型参数估计。

LNGDP=6.871043724+0.6536427568*LNEX+0.6336759861*LNIM+0.4954658435*LNXM+ut

(0.732885)(0.427435)(0.681751)(1.274853)

[3.343401][1.592434][0.963743][0.474543]

R2=0.976213,AdjustedR2=0.974427,DW=0.787134,F=1137.952

括号内为各系数的标准差,中括号内为t值。t检验全部通过,R2的值很高,模型的拟合度很高。方程表明,长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与民营企业出口、进口、进出口贸易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民营企业出口、进口、进出口贸易都对GDP产生积极的影响。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平均每增加1%,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0.50%、0.65%和0.63%。

3.SVAR模型结果与分析。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季度),纵轴表示GDP变动的相对比例,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两倍标准差情况下的偏离线。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图表示GDP对GDP、民营企业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的反应。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GDP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发生后,GDP有一个明显的正反馈,这说明GDP与前期值有很强的相关性。到第五季度上升到最大处1.81%,之后缓慢下降,说明GDP与前期值的相关性的强度在短期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减少。第十季度收敛于0。

第二,民营企业进口贸易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发生后,GDP上升,在第六季度达到最大值1.79%,说明在短期内民营企业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刺激作用。第六季度后缓慢下降,第九季度收敛至0,之后继续缓慢下降为负值,但幅度很小,说明民营企业进口贸易在长期内并不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正向的刺激作用,但负面效应也不大,总体来说在长期的影响较小,呈现围绕零点上下波动的状况。

第三,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发生后,GDP持续上升,表明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在长期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正向作用。但上升的幅度随时间增加而先越来越小然后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短期内会很显著地增加,而在长期内会相对保持稳定地增加。

企业对外贸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企业心核竞争力:核心能力

一、国际竞争力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在WTO框架下,贸易广度日益扩大,竞争程度进一步加深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迫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本国产业或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否从竞争中获胜。

经济的全球化能够重新分配世界财富。由于各种原因,世界国民财富分配不公,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拉大,最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竞争力宏观上看就是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又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

国家竞争力必须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基础。迈克尔・波特(potter,1991)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应当从行业(产业)的角度来考察才有意义。他说:“研究竞争的基本分析单位是行业。一个行业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它是直接展开互相竞争的竞争者的群体。”波特所讲的国际竞争力就是指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所反映出来的生产率。也就是说,市场销售和生产效率是检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标准,其指标主要是该产业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或盈利率。任何国家都只能是一些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另一些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总是只存在于少数几个国家。因此,试图直接在国家层次上以计量方式回答国际竞争力问题是一个难以确切比较的命题。因此,国家竞争力必须以产业竞争力为基础。

产业竞争力必须以企业竞争力为基础。行业(产业)是同类企业的集合,产业竞争力分析离不开企业竞争力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我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是生产效率和市场营销,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通过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来衡量和检验;所以,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各国同一产业或同类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企业的竞争力或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才是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更详细地表达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干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却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3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一组机能和技术的集合体,它具有差异性、不可模仿性、不可交易性、不可替代性和可延伸性等特点。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能保持长久竞争优势地位的根源在于注重培育、积累、管理和发展核心能力。

二、评价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评价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原则主要有:

企业是否具有价格质量比优势的产品。企业产品的价格质量比决定着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产品质量越好,价格越低。则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反之,则竞争力越弱。

企业是否具有高效的经营管理能力。管理者从事经济活动的效率,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将决定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企业是否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谐进步的企业内部文化能够凝聚所有企业员工的力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是企业竞争力认识、识别、测评、制定竞争力战略和不断提高竞争力的技术平台。没有这个平台,竞争力问题将是零散的,没有体系的。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建立的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的权威性。

IMD和WEF关于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是针对一国企业的整体实力。IMD的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生产效率、劳动成本、公司效率、管理效率和公司文化5个要素组成,共有36个评价指标。在这一指标体系中,生产效率与劳动成本反映出企业生产产品的能力,公司业绩表明公司的经营绩效,这3个子要素是企业管理竞争基本能力的反映。其中在生产绩效评价要素中,分别用购买力评价与汇率法计算出生产效率各个方面的指标数值。综合劳动生产率用以评价每一个就业者一年所创造的GDP,雇员劳动生产率用来反映每一个雇员每小时创造的GDP。在劳动成本方面,报酬水平主要用来反映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全部报酬,服务业部门的年薪是通过银行信贷员、部门经理、初等学校的教师和秘书这4种服务性职业的年均工资总收入来刻画的。管理者的报酬也是按照高级主管、工程师、制造部经理、人事主管4种职业分别列出。

公司绩效方面,公司规模通过当年一国企业的销售额名列《财富》杂志500强企业的数目来描述:公司信誉主要用公众的信任度来评价:公司董事会是用来评价董事会是否能保证公司的合理经营。管理效率子要素表明管理者从事经营活动的效率,称职水平是用来评价从事国内与国际业务的管理者的能力水平是否相同:雇员培训用来评价企业对雇员培训的重视程度。另外,高级管理者的可获得性这一指标用来评价称职的高级经理人员从市场上获得的难易程度:股东价值是评价企业的经理人员是否能够有效地为股东创造价值。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对企业全体人员进行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公司文化子要素指标体系的设计方面,管理过程主要用来评价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在一国受到重视的程度:顾客定位既是对企业产品的定位,也是对企业市场的定位,在这一领域的不断创新将使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营销文化反映出企业营销的思想策略: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是企业家能力的综合反映,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不断创新正是建立在企业家精神的支撑之上。

1999年我国企业竞争力在世界46

个主要国家中排名36位。2000年是第37位。从各个要素来看,1999年生产效率是第46位,劳动成本第3位,公司绩效第35位。管理效率第34位,公司文化第27位。2000年生产效率第38位。劳动成本第11位。公司绩效第39位,管理效率第33位,公司文化第32位。可以看出有些子要素竞争力上升,但更多的子要素竞争力反而下降,导致整体竞争力下降,而且整体排名落后。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急需提高。

三、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目前我国经济规模小而分散,布局重复,技术装备落后,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生产模式,以致发展到现在出现约束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荒、原料荒、民工荒;而且很多企业产品缺乏个性,难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无法胜任市场竞争的要求。

面对跨国公司的市场入侵。政府通过对某些企业给予扶持,来增加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实力。但是政府的扶持建立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牺牲了我国消费者的福利。因此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企业发展的良好平台。而企业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企业核心能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当代国际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核心能力之间竞争。企业核心能力的获取与培育有以下几种方式:

在企业内部,需要企业具有无穷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创新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获得。

从企业外部,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或并购直接获取其他企业的核心能力。虽然短期内可以获得,但往往需要巨大的并购投资。

在企业之间建立学习型战略联盟,建立此种战略联盟可以扩大、加强或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

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优秀跨国公司的经验,应从以下3个方面来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能力。

培育先进的企业理念。由于我们市场化历程太短,因此企业整体上缺乏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而理念对于企业成长至关重要。比如,我国企业为什么效益不好?原因之一是我们的企业只重视有形的物质要素投入,而忽视无形要素的投入,导致高投入、低产出。而西方企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重视无形要素的投入,今天发达国家100美元的产值中,有70―80%是科技和文化创造的,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0%左右。这是值得深思的,重视无形要素的投入是当务之急。

培育企业新机制。我国企业机制落后,阻碍创新的产生。完善先进的企业机制有利于发挥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理论的鼻祖约瑟夫,熊彼特指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有统计表明,人类在20世纪共有167种创新产品,分割20世纪50%的市场份额,但我国创造的一项也没有,就是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创新机制,制约了人们创新意识的启蒙和创新精神的成长。我国国有企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国优秀企业相比,又显得后劲不足。都是机制缺陷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学习外国企业机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新机制。

培育新时代的企业家。在企业的所有失误中,企业家战略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战略与决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高级阶段,西方跨国公司十分重视。在国外。企业家地位高于政府官员地位。而我国正相反。由于忽视对企业家的培育,在我国何时能形成完善的企业家市场仍遥遥无期。我国一些大企业频频出现重大损失、经营不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家战略与决策的能力不足。因此培育企业家市场、提高企业家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此外,在非完全竞争的现实经济中,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国家竞争力,必须扩大企业规模,而要扩大生产规模。仅靠企业的自身积累是不够的,对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快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姻、中小联合,求得规模经济效益。

企业拥有了核心能力其国际竞争力就会提升,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蔡等,工业竞争力与比较优势――WTO框架下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的方向[J],管理世界,2003(2)

2、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形成机理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金碚等,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迈克儿・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5、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