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支付清算;卡基支付;虚拟账户;银联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2-0063-06

一、引言:支付创新顺应了“互联网+”商业形态的发展变化

“有贸易必有支付”,自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诞生以来,以货币为载体的支付工具在不断变化,无论是代用货币、信用货币还是虚拟货币,其存在形式随贸易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演进,因此可以说:贸易推动了支付工具的不断创新。随着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社群和个人需求的差异必然需要一个多层次的商业环境,支付不单是以商品贸易为基础的,而更多转向服务和金融产品的购买。在“互联网+”时代,伴随蓬勃发展的电商引领的支付需求,通过柜面办理支付的传统交易模式,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支付需求,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新型支付工具不断涌现并得以快速发展,基于银行体系的支付交易规则也处于不断更新与迭代中。

毫无疑问,近年来电商经济推升了中国商业流通效率,推动了市场价格公平,自由的购物体验和良好的支付体验尤其使青年人淡化了刷卡支付的概念。平台电商和虚拟账户交易与支付的闭环使用结合得似乎非常完美,甚至没有第三方平台介入的机会。在新兴商业领域(订单消费、对称消费),其使用的便利性也超过了传统货币支付形式,借助于O2O商业模式抢滩,代表虚拟账户的电商支付平台开始积极布局线下,进入传统银行卡市场结算领域。数字显示,2015年三季度,非银金融机构处理网上支付业务交易额12.8万亿元,移动支付金额5057亿元,而同期银行卡跨行交易额为11.01万亿元。非银机构线上与银联线下交易总额已各占半壁江山。

从全球范围看,2015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预计增长至1.7兆亿美元,到2017年将达到2兆亿美元。在此期间,跨国电子商务预计增长21%,而国内电子商务增长9%。由于各国的商业环境和监管政策不同,各国不同网上支付工具交易占比有很大的差异,银行卡网上交易和本土虚拟账户支付并存依然是支付主流,但从消费习惯改善的角度看,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不容置疑,网络支付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互联网金融企业资本利得的融资优势和快速的“烧钱”营销方式极具市场竞争力,而传统金融企业则受到国家财税政策和审计的严格约束,金融监管的不对称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其快速应变能力和驱动创新能力。业界普遍开始有这样的疑问:银行卡支付时代过时了吗?从金融改革的角度看,金融体系顶层设计的变革必将引导支付产业顶层设计变革,银行由传统“存、放、汇”向“理财、投融资、综合支付”的现代银行转型,由传统金融信贷供给向供应链金融供给变革。银行卡业务因其天然的合法性及多年发展的成熟性,在世界各国一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跨境离岸人民币结算和个人支付业务需求上升空间广泛;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境内支付需求市场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刚刚起步。同时,从维护国家金融信息安全、防止输入性支付产业风险的角度出发,银行卡产业尤其是民族品牌责无旁贷,仍有巨大的存在价值与拓展空间。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述银行卡产业适应整个金融体系变化、进行市场化变革、满足和顺应互联网“沟通自由、消费自由、支付自由”的发展理念及其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银行卡产业有能力顺应支付市场变革

(一)自主品牌的银行卡产业成熟度高,有着浓厚的市场积淀

1985年3月,中国银行发行第一张信用卡,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三十多年时间里,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4年底,银行卡跨行交易笔数达到186.7亿元,金额达到41.1亿元,较银联成立初期的2002年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提升了29.6倍和229.23倍。发展至今,我国银行卡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系统和相应产业链,交易对象和范围覆盖传统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产业、服务业的约70个环节,产业商业模式日趋完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支付产业也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目前有近50个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银联卡业务。随着老挝国家银行卡支付系统上线,银联卡支付的输出已经由传统的品牌输出上升到技术标准输出,银联芯片标准成为泰国银行业的行业标准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这些均说明,银联标准已初步具有全球影响力。据央行《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截止到三季度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特约商户1513.50万户,POS机具1989.30万台,ATM机具84.08万台,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52.52亿张,银行卡渗透率已达到48.01%,交易规模持续稳步增长。银行卡已在社会零售领域广泛渗透,并向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渗透,提高了交易效率和结算安全,已形成广泛的用户基础,成为最常用的非现金支付方式。

(二)央行支付产业政策指明了支付产业发展方向

2012年以来,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支付产业政策,包括发放非金融机构支付牌照、会同发改委改革手续费定价机制、开放银行卡支付清算市场等,给银行卡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些政策给支付市场带来的具体影响表现在:转接清算和定价机制市场化,银行卡收单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产品快速发展,POS终端的智能化升级丰富了收单场景,基于芯片卡(IC卡)的综合支付应用提升了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消费支付进化到个人综合支付的增值服务等等。从支付政策驱动的角度看,支付产业未来开放的发展趋势更为清晰。而从支付市场开放的角度看,随着支付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银行卡产业生态化趋势成为必然。

(三)银行卡支付本身是高新技术产物,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

银行卡产业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塑料卡片为卡基,通过以银行、银行卡清算组织、第三方专业化的服务机构、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行卡受理商户组成的企业群体,为持卡人提供电子支付和消费信贷的服务。银行卡产业属于典型的网络经济,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个人支付结算系统。客观来讲,在互联网经济还没有形成的时代,银行卡在技术上和形态上已经实质进入了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具体表现在:银行卡诞生时的信用卡压卡(离线交易)时代早已经进化到高度联网通用的在线交易时代。银行卡的安全性由单纯的磁条卡时代进入到更为安全高效的芯片卡(IC卡)时代――适应小额快速结算的银行卡闪付(Quickpass)、从刷卡支付到移动智能终端时代的无卡支付(手机NFC近场支付)、从现场到非现场的发卡(TSM可信技术)、更为安全的在线支付安全技术(Token)和移动云支付技术(HCE),均能够高效防止伪卡和盗刷风险。国际化的智能终端支付合作(如Apple pay、Samsung pay)也将于近期开展。尤其是近年来,银联与各发卡行及网络运营商合作建立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从柜面到移动的全渠道发卡和收单体系,快速顺应了科技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演变趋势。可见,无论在支付形态、安全性和体验性方面,银行卡都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密切关联,其发展完全嵌入了现代商业模式的价值链中。

(四)“线上\线下”的双向渗透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线上\线下”的分类是按照支付的受理通道来区分的,两者双向渗透是一个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从支付工具的层面看,目前国内个人支付领域的支付工具主要包括:虚拟账户、电子货币账户(银行卡)、现金。从支付的角度看,除去实体货币(现金),支付工具本身没有“线上\线下”的直接划分。但从产品的角度看,线上支付产品(账户支付)本身对新兴商业模式的融入性较好,有些甚至是封装应用(淘宝―支付宝),但对线下传统支付通道(柜面受理)而言,却没有比使用银行卡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和操作的便利性。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两类支付工具有功能衍生和融合的趋势,即线下支付工具(银行卡)不断衍生出线上支付产品,如“银联钱包”、“银联在线”、手机银行、移动金融等等,线上产品则需要叠加线下支付的交易验证环节,比如扫码支付(二维码),而在闭环应用领域,双方都要符合及时支付的要求。短期看,账户支付与卡基支付在支付渠道上是互补的,不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趋势,银行卡线下优势和虚拟账户的线上优势会各自逐渐发展,交易规模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但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主导优势不会改变。从长远看,分散支付产业成本投入、显著降低市场发展成本、满足消费者支付喜好、培育对支付产品的忠诚度,从而扩大各自的支付份额是支付产品竞争方向,而从支付标准和支付安全层面看,银行卡依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三、银行卡具有良好的产业生态优势

(一)多种支付工具并存符合商业发展的交易要求

在新兴市场领域,电子商务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促进了交易公平。购物网站在信息基本对称的环境下,给买卖双方提供了更便利的沟通途径,用户有了更好的交易体验。但互联网企业的草根扩张要与传统社会商业规则的改变产生良性互动还需要持续摸索与融合。从支付领域看,闭环支付应用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支付壁垒,而且由于非金融机构缺乏严格的金融产品流程管理和风控意识,蕴含金融风险。同时,相对传统商业,政府对电商在完善交易监管、税收等方面也亟待加强管理。当下,电商自律、分离商业模式和支付模式、开放支付通道是对电商平台生态健康化的要求,便利的传统商业体系与电商平台共同满足不同消费者购物差异化需求的趋势应该是现在包括未来商业发展的主流,因此,多种支付工具并存符合商业发展逻辑的要求。

(二)银行卡产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参与性

在社保、公交等领域,由于各自行业标准的制定,造成了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理论上,在账户监管有效、风险可控、支付便利的前提下,银行卡完全可以加载社保、公交支付功能,非银虚拟账户在技术上也可以实现同等功能,但由于银行卡承担的社会责任要高于非银机构(国家体制决定),账户管理效率和安全性也优于非银机构,而且会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因此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银行承担发行的“社保卡”、“医保卡”、“城市一卡通”等大大降低了公共服务的社会成本,同时提高了安全支付保障,加载IC卡闪付和NFC近场支付的收单应用场景则增强了用户体验。银行卡大数据服务衍生出的POS流水贷服务,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补充需求,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扶植战略。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便于农民使用银行卡实现农资订购和农产品采购支付,避免了“白条”和挤占挪用涉农资金现象的发生,是银行卡(此处特指银联卡)支付本身具有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样,在新兴行业(P2P)、投资理财、现代农业、医疗、健康、出行、保险赔付、商户营销等领域,银行卡应用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支付产品和服务体系,介入新兴产业的优势更加明显。

信用支付是金融社会的显著支付特征,凭借银行体系庞大的授信结算能力,信用支付在社会个人融资消费总规模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由商品社会进化到金融社会进程中,信用卡的推广使用无疑推升了人们对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能力,而以卡基为载体的个人金融服务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教育、投资等各个生活领域,其强大的社会金融服务能力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难以超越和替代的。而且,虽然在个人支付领域,虚拟账户支付与银行卡支付已经开始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竞争,但应该认识到,银行卡账户余额或授信额度,是标准的法定货币形式,受法律法规的严格监管和保护,账户安全性高,是符合国家货币政策的支付工具。而虚拟账户只是用于支付的预存货币管理账户,并受法定货币规模和规则控制,该账户存储的虚拟货币也应纳入监管,其使用规模和渠道也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法定货币身份尤其值得商榷。

(三)银行卡体系安全优势和生态优势突出

银行卡账户是依托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的、以银行强大后台信息系统和一系列银行卡标准规则支撑的个人账户体系的组成部分,从IT系统架构设计到流程设计,从应用研发到工业化运营维护,保障了银行卡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账户交易的关联性也便于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和开展反洗钱活动。通过银联网络的互联互通,银行卡使用体现了更高的通用性和便利性。因此,相对于非银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银联(银行)的结算通道更具有清算的稳定优势和服务的持续能力。

多年来,中国银联牵头组织各家银行建立了机构发卡、收单、风险控制较为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商户回佣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实现了银行卡支付的产业化。自主品牌“银联卡”在国内市场优势明显,而且境外使用还可免除货币转换费,丰富多样的营销和持卡人权益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和实惠,而PBOC3.0标准的制定则进一步巩固了银联芯片卡的市场地位。银行卡支付本身是开放的、不带侵入性的、有产业自身特色的商业模式,有社会认同的价值体系,其支付平台的开放性便于给商户全渠道一致的结算体验,而且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与商户的商业行为不构成直接竞争,其营销平台和大数据服务还能够给客户带来新的增值服务,提升客户商业价值。

按照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概念,商业生态系统本身是价值生态系统,其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的(现在的和潜在的)价值。综上所述,银行卡产业具有自组织、协同进化、适应性等基本商业生态系统特征,并具有显著的网络化特征,易于形成以银行卡账户为支付核心的价值网络,因此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四、“银行卡+”的时代正在到来

(一)宏观经济改革是支付变革的原动力

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看,当前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人民币国际化、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新能源、大健康、服务业升级必将带来新的经济活力,对外破除货币垄断(美元)、对内破除行业垄断是大势所趋,因此,与经济转型配套的金融变革势在必行。对外经济的“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设立、亚投行的战略布局,迫切需要完备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体系,需要完善的跨境个人支付网络,迫切需要加快银联卡网络的国际化延伸。从国内支付市场看,随着国内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的开放,支付市场进入多个卡组织并存、多种支付机构共存、品牌竞争和支付渠道竞争并存的时代。支付产品由原来的卡品类之争、机构竞争最终转向卡品牌之争、账户竞争。从银联层面看,是自主品牌和国际卡组织品牌的竞争;从银行的角度看,则是银行卡支付和虚拟账户支付的整体竞争。因此,如何引领银行卡产业升级,是“互联网+”在个人支付领域的实践,“互联网+” 呼唤“银行卡+”产业时代的到来。

(二)“银行卡+” 是互联网思维在个人支付产业的具体运用

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信息对称的思维,其核心是信息快速传播和价值快速发现。移动互联时代使分享经济、社交经济的理念深入到社会日常生活之中,敏捷的移动应用系统更容易在平台和客户间产生紧密互动,移动金融势不可挡。“银行卡+”就是以生态思维经营银行卡产业,淡化柜面、淡化介质、淡化平台观念,强化账户支付功能,银行卡支付重心由贸易结算支付(消费支付)向个人综合支付(生活支付)转变,具有更典型的移动金融和快速金融的支付特征。

“银行卡+”时代的银行卡在产品功能和应用上应该更加完善,具体表现在:完备的现代金融社会个人金融投资理财和授信结算功能(投资、结算、授信、理财)、满足持卡人全渠道一致的交易体验(线上、线下、代收、代付)、对持卡人全生命周期的贴心服务支持(发卡、风险控制、权益、综合支付)与快速响应、收单与支付一体化的紧密互动(清算多元化)与敏捷的移动应用系统(分享、体验)、叠加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和自助销售设备主导近场快捷支付、Pos终端的智能化实现从人找场景到场景找人的支付体验、适应基于主动支付和主动收单的碎片化商业应用(智慧支付)、跨界合作的商户增值服务体系(大数据应用)。以卡基为载体,支付市场的参与主体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更贴切地满足持卡人多样化支付结算需求,是“银行卡+”赖以发展的市场基础。在“银行卡+”时代,“得智能终端者得天下”的支付理念应该成为支付市场参与各方的共识。

在银行卡智能化支付的时代,联网通用时代靠行政手段推动的支付产业平台发展模式已成为历史,传统POS产业的商业盈利模式随着受理市场的轻资产化趋势而改变,以平台为基础的银行卡双边市场理论已经不适应支付市场的发展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场景推动型的支付产业生态发展思维。新的支付产业发展逻辑要求在每一个细分行业产生的微小生态系统共同繁荣支付市场,构建多层次、多场景的支付结算服务体系,更贴切地满足持卡人碎片化消费需求。

(三)境内支付市场开放给银联带来了国际化的机遇

伴随人民币清算市场的开放,卡组织间的(银联与Visa、Mastercard等)直接竞争是在发卡和ATM受理方面(即银联卡走银联转接通道,而其他品牌卡走其他卡组织通道),潜在竞争层面是在POS收单市场(收单机构的倾向性和商户喜好),国内新设立清算组织与银联竞争主要在POS受理渠道方面(因为其卡品牌短期内不可能有量的突破,因此不存在卡品牌竞争)。因此,从不利的因素看,开放给银联直接带来国内转接清算市场业务的分流,竞争导致交易费率下降、机构和持卡人维护成本提高等等,而国际卡组织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提升,最终会影响国内持卡人的品牌喜好,从而与银联争夺个人人民币支付市场的支配权。从中性的角度看,多个支付机构并存将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支付市场的产品更加丰富,服务更加人性化,而商业交易成本下降最终使持卡人和商户获得双赢,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活跃交易气氛。但市场开放,首先推动了银联发展思维的战略变化:即由支付平台思维过渡到支付生态思维,由执行央行货币政策的支付工具思维转化为支付产品供给思维。思维的转变是去行政化和市场化的开端,是卡组织机构改革趋于国际化的环境要求。开放既给了国际卡组织境内市场机会,同样也给了银联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机会,而银联的市场化转型,由单纯的渠道竞争提升到技术标准和产品服务竞争的实力,是银联成为真正的公司化组织、国际化卡组织的重要基石。

(四)在“银行卡+”时代银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线上+线下”并存的商业模式呈现出成熟的立体化商业特征,完善的城市社区供给和服务、衣食住行的消费体验升级、社会财富的金融化特征、亟待提升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等对支付体系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而银联作为人民币卡标准的制定者,应该继续引领银行卡产业发展方向,降低产业参与各方成本,通过制度和规则制定,防控产业风险,提供全球化的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和转接清算服务,通过支付创新,加快银行卡产业链价值流动,推动个人支付产业升级。

支付产业由平台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是支付产业市场化的趋势,支付产业的商业化程度越高,银行卡的电子货币支付功能和衍生服务会越丰富。从国内唯一的卡组织银联的角度看,开放平台是直面竞争的最好手段。彻底放弃行政化思维,明晰创新产品战略定位,将产业思维融入产品逻辑中,创建适应“互联网+”的产业发展理论,建立与银行业供应链金融改革配套的行业链收单清算服务体系,对外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和对内的支付产品营销战略相配套,是产业升级的环境要求,也是银联转型的外在要求。通过国际化巩固自己的品牌地位、通过创新和规则改变改善发卡和收单主体的参与方式、通过收单市场升级(提升产业链收单服务能力)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通过建立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向跨界发展、通过平台服务为成员机构量身打造差异化的发卡和收单服务、通过数据模型分析为持卡人防控支付风险、通过打造社区支付产品完善自己的产品体验、通过完善农村支付环境推动产业链纵向发展,从而最终完善银联服务社会的能力,完成银联自身由清算向支付、由服务型向产品型的卡组织升级的必由之路。

不可否认,随着支付市场的放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给支付市场注入了活力,但其迅速膨胀的发展模式也给支付市场造成了巨大混乱:既有破坏规则和秩序的价格竞争,也有滥用支付通道造成账户信息泄露的风险,清算通道的多头接入造成了风险责任主体混乱。2015年股市的跌宕起伏给整个金融体系敲响了警钟,虚拟账户电子交易“阅后即焚”的交易机制极易绕开金融监管,一旦达到足够的规模(出现道德风险)势必引发巨大风险。因此,为确保支付市场的有序发展,政府的监管机构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规则,明确金融创新的政策底线,并不断完善电子交易监控系统建设,使监管水平与科技进步“与时俱进”。同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金融业也应有对称监管的思维,应制定公平、公开、透明的监管政策,适度允许传统金融业有等同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空间。

社会发展的人性化思维――“更有序、更自由、更舒适”引导着科技进步的方向,“互联网+”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支付宝”、“微信钱包”、“银联在线”的快速响应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用户体验。对传统支付产业而言,科技进步使普惠金融的快速商业化成为可能,外力推动的流程变革不再受传统体制的束缚,降低了改革成本。因此,“银行卡+”有良好的产业背景和生态价值基础。只要一以贯之地运用开放共赢的思维,始终把消费者支付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形成支付产业各参与方良性互动、大众创新,有序竞争的局面,无疑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商业价值,让消费者享受更丰富的权益和更便捷的支付体验,让商户享受支付行业健康发展带来的普惠金融成果。

支付的最大价值应该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支付结算需求,在中国金融开放的时代,国内转接清算市场由一极走向多极,卡组织由对标时代走向市场开放竞争时代,非金融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产品竞争也会愈加激烈,支付市场如何监管也充满了挑战。站在人民币支付的角度看,银联应继续发挥产业优势,更好地发挥其在传统银行卡产业的政策推动作用,协同各家成员银行和非银金融支付机构,加快实现账户支付升级,成为新兴支付产业的生态核心,实现支付产业共赢。

Explor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Bank Card Industry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Zhong Wei Zhao Baojun

(Shandong Branch of China UnionPay,Shandong Jinan 250101)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动态导航;汽车技术服务网络化;汽车电动化;移动宽带;互联网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0-010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0.052

2014年移动4G网络在中国正式商用后,让体验者最大的感受是“快”,网购、娱乐、交友的客户群很快的从电脑转变成使用手机。汽车使用者也有用手机的,不过负面的居多,如开车玩微信的。2015年,出现了专门针对汽车使用的手机软件:专车服务软件并飞速的推广使用,当媒体在争论专车是否合法时,移动宽带互联网对汽车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虽然车载互联网还没有成为汽车的标配,但高速的移动4G必然推动车载互联网的发展,它将会影响汽车发展很多方面,这里主要在讨论的是以下方面:汽车动态导航、汽车技术服务网络化、对汽车电动化的推动。

1 汽车动态导航

现在的导航,只是简单的选择出路线,不能根据路况来确定路线,但随着4G网络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把道路上的实时情况即时发送给汽车,让汽车导航即时知道前面的路况,例如堵车、施工、交通事故、红绿灯的闪烁时间、每条道路汽车的通行密度,附近车辆的违章等信息,汽车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数据中心传输实时路况,大数据中心处理分析每辆汽车的信息后,再向所有汽车实时发送行驶数据供每辆能联网的汽车使用,汽车导航路线也是动态的,汽车导航设备可以根据道路路况、拥堵情况和红绿灯情况选择出最优路线,停车场空闲的停车位也实时,开车人甚至可以预定一个停车位。汽车同时向附近几百米内的汽车发送和接收数据:主要是车速、行驶方向、转弯和制动数据,每辆汽车都可根据附近车辆的行驶数据和路况信息主动的处理紧急情况,并提前做出避让动作,从而避免交通事故,让汽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并高速行驶。让汽车实现上述动作,只需在现在的汽车上加装一套数据处理系统,并利用已经普遍装备了ASR和ESP(驱动防滑系统和车身稳定系统:这两个系统能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对汽车发动机和制动器进行控制,从而防止汽车驱动防滑和紧急避让时车辆侧翻),汽车就可以执行以上的功能。这样的方式远比通过设置安全气囊或防撞梁安全硬件更能有效地保护乘驾人员。动态导航还可以大幅提高公路运行效率,当汽车能相互交换信息时,就能在现在巡航功能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功能:高速近距离跟车。高速公路上只要有一个专用车道让车辆以一规定的车速行驶,例如100km/h,在这一车道上的汽车以行车车距为20m,那么这一车道车辆通行的车流量相当于普通5个车道车流量。这将大大地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

动态导航的好处是让汽车的速度更快、更安全,并能大幅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降低堵车和车祸的发生。

2 汽车技术服务网络化

最简单的运用是,当我们的汽车有故障时,用手机视频功能把汽车故障情况告诉远方的懂车的朋友或修理工,由他们指导,司机自己完成简单的修理,例如换轮胎和进行简单的保养和修理。可以预见,以后的专业的维修人员中,有一部分可能不再是自己动扳手,而只是通过视频进行实时维修指导,由此,可能生出新的职业:网络汽车维修咨询师。汽车的一般保养,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对比不同的报价,例如去4S店保养费用是1200左右;一般的修理厂是600~800元,在网络汽车维修咨询师实时指导下自己购买机油,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自己保养或到路边小店保养,费用是200~400之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保养。对汽车消费者来说,最头痛的是对汽车的修理。小病大修,乱换汽车零件,例如,行驶2万公里换火花塞、行驶3万公里换刹车片等,随便一换就是几百元,从专业的眼光看,根本没必要换。同样的,通过网络咨询就可以确定到底用不用换。汽车消费者到修理厂时不用再简单地听修理厂的一面之辞。当汽车出现严重故障时,司机可以把故障的现场照片、ECU(汽车的电控单元)里的故障代码直接传给修理厂,由修理厂进行简单判断并报价后,车主可选择一个收费最合理和信用较好的店去修理。车主的修车很可能像现在的淘宝一样简单。因此,汽车网络化后,将大大地改变和扩大汽车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汽车技术服务的网络化运用,可推动根据汽车的行驶数据对汽车进行按需维修,而不是现在的近里程或按时间维修,这样有利于消费者降低费用,降低社会资源消耗,并且减少过度维修。

3 对汽车电动化的推动

电动汽车,现在全球炒得最热的是特斯拉,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百公里加速5秒,是炒得最热的电动豪车;其次是国内的比亚迪e6,可续航300公里。虽然没有大规模普及,但电动汽车的优势很明显,百公里电费仅10元(汽油轿车是50元的油费),清洁无排放。虽然有传言电池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重大突破,例如石墨稀技术。从运用技术的角度来看,利用好现有的技术同样可以推动汽车电动化。电动汽车现在没有普及的瓶颈主要有四点:一是电池蓄电量小致续航里程短;二是充电时间长;三是充电不方便(充电桩少或没有地方充电);四是购买价格高。最后一个问题政府通过新能源补贴已经降到大众能接受的程度了,但前三个问题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续航里程短会让使用者有里程焦虑,焦虑的产生是行驶时间耗电量的不确定,但动态导航能精确到计算红绿灯和堵车状况时,车速和时间都容易确定,车载电脑可以根据实时路况确定巡航的里程,加上确切知道每个充电桩的位置和是否空闲,甚至可以预定充电位置时,里程恐惧将大大降低,里程焦虑对电动汽车的推广的阻碍将大大减小。据统计,家用汽车90%以上的时间都是处于停置状态,因此理论上说充电时间长不是问题,平时上下班,司机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怕充电是怕找不到充电桩或充电站,或者充电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太高。当电动汽车都能联网时,联网的汽车是很容易通过网络找到充电桩的位置,哪怕这个充电桩在一个极偏僻的位置。当人们可以在一些地价便宜的地方建设充电桩,而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仍然很高,建设充电桩就变得有利可图,进而推动社会力量建设充电桩,充电桩很快就变得普及,自然地解决了充电桩少的问题。跑长途问题也不大,一般人一天很开车很难超过800公里,每次充电行驶至少150公里,需要充电不到6次(如果是比亚迪e6,只需要充电3次),除去早晚的两次,吃午饭快充电一次,路上快充利用休息时快充电三次就够了。问题只是在陌生的地方怎么找充电站充电,但有了精确的动态导航,司机除了可以确定充电站位置外,还可以确定哪个充电站空的位置或者有几辆车在排队等待充电,司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充电站去充电并少花时间。因此,现在推动汽车电动化最现实的力量是移动宽带互联网,而不是不知何年何月的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

4 结语

移动宽带互联网技术对汽车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汽车从一个孤立的单元发展成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让汽车的使用更高效,经济成本也更低,动态导航让汽车行驶速度更快,也更安全;汽车技术服务让消费者维修汽车更方便,也更价廉;移动宽带互联网技术也加快推动了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让汽车的排放更环保。

参考文献

[1] 谢剑.汽车底盘电控技术[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安全防御

【中图分类号】TP39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6)03-0088-01

前言

当前移动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困扰着许多用户的使用,移动网络客户端安全使用问题也不断出现,根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有关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防御措施,已经成为了当今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和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1.1社会地位提升

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新发展的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各移动互联网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竞争已经成为了发展的主要趋势,关于移动互联网的芯片设计、客户端软件的开发以及通讯技术的设计,都要对各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产权进行法律保护[1]。随着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追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沟通,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国家出台政策,提高安全性能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已经走入到了千家万户,因此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管理是一项庞大的技术工程,移动互联网技术时代瞬息万变,各移动互联网用户也正在受到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困扰,因此,国家会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能,并且加强移动互联网系统的管理,从而避免网络诈骗犯罪现象的出现,避免移动互联网用户收到黑客恶意攻击的困扰,保障了人们的信息安全。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移动互联网安全防御的重视程度,健全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

1.3操作系统升级

人们正在不断升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操作系统,从而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体验性,将移动客户端上的照片、游戏等功能联系在一起,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向着全方位、多样化发展,更加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例如,美国苹果公司利用IOS系统,实现了计算机与手机的智能连接,大大降低了移动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成本,使移动互联网技术正朝着不断升级的方向发展[2]。

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防御对策

2.1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防御性,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防御监督,要明确界定移动互联网用户、网络运营商、客户端厂商的安全责任性,落实好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加强移动互联网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系统中出现的移动支付宝客户端系统、移动广告等新型安全问题,要加快完善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速度,从制度层面上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企业的运营规范,为进一步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防御性能提供法律保障。

2.2加强应用软件实名认证

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实名认证性,是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安全防御性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移动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实名认证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充分了解到技术开发者的信息和软件的安全检测结果。而通过加密技术还可以防止病毒用伪造的身份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攻击,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防火墙软件,减少病毒对移动互联网的入侵和伤害[3]。

2.3加强安全技术产品的升级研究

面对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安全挑战,必须要不断进行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性产品的开发和升级,不断研发提高移动互联网安全防御的技术,开发对病毒、恶意软件的检测技术,加强移动支付软件的安全性能,将安全技术产品的升级开发研究,落实到每个移动互联网技术领域当中,提高移动互联网安全数据库的容量,并且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防御性能作风险分析,从而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防御性。

3结论

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移动互联网安全防御性能策略研发,完善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移动应用软件的实名认证性,加强安全技术产品的升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需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中各环节共同协作,共同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时代的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莉.浅议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184.

[2]翟世俊,姚一楠.移动互联网安全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J].移动通信,2015,11:9~12+17.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应用信息技术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互联网产业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不容忽视的技术支撑。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逐渐多元发展,即从传统的应用领域逐渐向商业化、生产化、服务化转变。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互联网服务进入更多企业应用与管理中来,而越多越多的企业商务交易、资料获取、合作沟通、协同管理等需求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最突出的一大亮点,电子商务类应用以其独特优势风靡全球。2G时代带来了信息化,3G时代宣告了移动互联网地位,随着4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移动互联网产品也抱有更多期待和幻想,甚至将移动互联网视作有望改变人们未来生活、企业商业活动和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力量。这或许标志着不久的将来,我国移动互联网将进入全球化、商业化的发展模式。

二、移动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首先,传统行业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仍旧比较明显。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客户资源最多的传统行业比较容易接受信息化、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传统行业对工作中信息的传递效率与质量有较高要求。

其次,96%的企业在商务方面有强烈的移动应用需求。原因是因为企业高层领导强烈需要移动商务应用来协助他们完成各项复杂的商务业务。而93%的企业希望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来实现信息化办公,并能够随时随地完成公司交待的工作。

最后,随着我国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需求表现为以下方面:企业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企业商业信息资源整合需求、企业管理人性化、高效化服务需求和企业运行可移动性、便捷化服务需求。当下,企业由于发展需要将致力于为不同客户、不同商业伙伴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而企业每一个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都为我国有待全面开发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三、移动互联网在企业的应用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型由以下三部分核心组成:企业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络、个人移动终端,我国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满足了各行业企业最基本业务的信息化服务需求,比如常见移动互联网应用有维护企业与客户关系管理的移动CRM;改善企业办公方法,提高企业办公效率的移动OA;解决企业设备、资产等方面问题的移动EAM;保障企业资源计划管理顺利实施,着重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移动ERP。目前我国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处于发展初期,移动技术在企业的应用系统也才刚刚启动。但是,据移动互联网业内有关人士的预计,在未来几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在企业的应用比例将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可观局面。

此外,相关市场经济咨询部门预计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在企业的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66.3亿元,中国未来四年复合增长率可达65.4%。2012-2013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产业白皮书对我国移动应用市场进行了一次大范围调研,同时,对我国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趋势做出了以下划分:2009-2012是企业移动应用初创阶段:企业开始对信息移动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2013-2017是企业移动应用成长阶段:移动技术应用逐渐与PC开始统一融合,移动应用与不同企业所运行的实际业务融合不断深入发展,一体化的企业移动应用解决方案质量也将逐步提高;2018年及以后是企业移动应用成熟阶段:企业、客户、上下员工、合作伙伴的统一移动平台已成功建成,企业一体化管理水平也将大大提高,移动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四、结语

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俨然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正向我国企业生产及企业管理领域深入应用。未来数年,移动互联网将代替固定互联网引领企业进入全面信息应用时代,移动互联网也将对企业经济效益、管理模式、资源整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慧玲.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索[J].移动通信,2009(01)

[2]刘淑敏.移动互联网应用任重道远[J].通信企业管理,2013(6)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设计

前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互联网为时尚品牌服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根据对网络购物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的市场规模逐渐增大,并且交易规模也呈现上涨的趋势。当前时尚潮流品牌是网络购物的主体,并且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设计人员对时尚品牌服装的设计。根据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了解,应该加大对服装设计品牌的理解,以便适应当前互联网建设发展的需求,促进互联网平台的良好发展。

一、互联网服装电子商务

(一)互联网服装的结构功能

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服装销售也成为当前服装销售的主要形式,并且形成了统一的互联网销售系统。通过对互联网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内部的主要作用已经涵盖了服装销售和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当前的电子服装销售主要运用B2C版本的电子商务销售系统,使用的最大运营商就是淘宝购物。时尚生活品牌在销售过程中主要依靠互联网作为最主要的营销手段,实现对服装品牌的设计工作,并且在相关的互联网上进行宣传和销售,用户在网上购物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被服装的设计所吸引,设计形式独特,将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在进行品牌设计中,应该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品牌服装的发展,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服装设计完成后,应该注重对品牌的推广,将设计出来的服装放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上销售,实现品牌服装的推广活动,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系统,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降低销售的运营成本,并且还会促进成本的降低。实现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快速和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当前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为商品销售和设计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选择合理的销售模式

当前的网络服装销售,主要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形式进行销售,分为完全电子商务运营和部分电子商务运营两种形式。完全电子商务运营主要是指,在服装销售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网络的形式进行销售,不涉及其他销售行为。而部分电子商务运营的销售形式是指在销售过程中,有一部分的销售是采用网络电子销售的形式进行销售,而另外一部分则是通过实体店的形式完成销售任务,是传统服装销售模式与现代化销售模式的统一。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主要是采用实体店的形式,用户可以进行现场体验,但需要花费消费者大量的时间,不利于时间的合理分配,服装的销售不能跟上当前时展的需求,制约了服装的发展。但是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促进了服装销售向着网络化的形式迈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装的销售,并且服装的更新速度也实现了加快的趋势。而完全电子商务的形式,由于竞争激烈,用户无法进行实物体验,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时会产生很多的顾虑,并且服装的更新速度快,如果采用这种销售方式,将会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无法得到良好的销售成果。因此,在进行品牌服装销售过程中,应该根据品牌服装的特点,建立合理的销售模式,制定完善的销售流程,促进产品的高效销售[1]。

二、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的服装设计理念

(一)服装设计要符合当前时展的潮流

在进行品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当前的时尚潮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流行趋势的不断变化做好正确的反应,确保时尚的流行度,品牌服装在互联网上销售过程中,要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不断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工作,应该将最符合当前时代潮流的单品摆放在网络的首页,将已经落后的服装进行及时的下架。根据市场的流行趋势,考察了设计师的设计能力,设计师必须要具备高强的观察能力,对时尚潮流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服装设计以市场需求为根本的动力,保持品牌的时尚度,对于服装品牌的设计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为服装的销售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应该对服装设计进行创新和改进,促进品牌服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以便设计出来人们喜爱的服装[2]。

(二)保持稳定的服装设计风格

设计师在进行互联网服装设计的风格上,应该结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服装设计的定位。服装的流行趋势,主要是指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做好充分的了解,以便设计出来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的服装。另外,对于互联网服装设计应该做好系统的定位工作,不要仅是依靠大众的流行趋势,这样的设计理念会造成市场服装样式的一致性,无法展现出品牌的独特性,也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所以一定要注重服装样式的定位和设计风格。在服装设计过程,应该在原有服装设计形式上面添加流行元素,既要突出自身的品牌特征,又要展现出当前的流行趋势,在细节上进行转变。只有具备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促进品牌服装的长远发展[3]。

结论:互联网作为新兴的服装销售平台,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应该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品牌服装的大力推广,以便增强品牌服装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品牌的长远发展。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品牌服装设计中,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品牌服装进行设计,以便符合当前服装设计的发展需求,实现品牌服装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祥峰.网络原创服装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