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一、提高学生实验活动的高效

教学情境: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了解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区别,同时也为了复习刚刚学过的气体收集方法以及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我设计一个情境。

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请你们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不同。请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兴趣盎然,各显神通,跃跃欲试。他们的设计各有各的优点,有的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有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且都要求上讲台演示。有的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有的提出用紫色石蕊……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

笔者认为这个实验活动环节以“学为中心”非常高效。浙江省教研室张丰老师说过:“学为中心,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任务为学习活动的基本组成单元,以学情分析为教学的依据,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以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为有效学习的标志。”

设计这个活动时笔者主要关注以下3c:

1.关注起点,优化活动效率

著名的教育家奥苏贝尔在其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所以,以学情分析为教学的依据,基于学生刚刚学过的气体收集方法以及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设计的活动起点低,人人会动手,提高了活动效率。

2.关注体验,优化活动过程

如图所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对学生在每种指导方法下学习24小时的材料平均保持率从5%~90%不等,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率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自觉地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从而提高效率。所以,应以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为有效学习的标志。

因此,本人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关注能力,优化活动方式

科学能力的维度及表现形式:

在该教学环节中,本人设计“请你们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含量的不同,请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思维活动,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的。这样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教学活动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教学情境:在下一个环节“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教学中,我设计一个“读图”并让学生上讲台讲解的过程。通常我请一些基础好、概括能力好的学生上讲台讲解,这节课我注意改变方法,多叫几位学生分别讲解,讲解完后,由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补充。学生能互相补充、互相纠错,能力得到提高。而听讲的学生通过几位同学的反复介绍,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比较,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应该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忍”,要讲解的知识忍住不讲,让学生去发现,去发表意见;对学生的评价要忍住不表态,让学生去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基本上是被动接受,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态。同时,从这里我也更加觉得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被老师点名发言,而有的学生上台发言的欲望却很强烈。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环境,既能使某些学生的长处得到发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短处得到弥补。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三、创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学情境:在本节的最后一个环节“体验呼吸”。学生们手按胸部吸气、呼气,认真体验。他们不由自主地交流感觉、讨论体会。吸气时胸骨上升横膈下降,胸腔扩大;呼气时胸骨下降横膈上升,胸腔缩小。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甚至个别学生还站起来演示给旁边的同学看。我只对个别由于紧张而动作不协调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非常满意,学生们学得很愉快,但是课堂非常“吵”。

对于课堂吵闹我进行反思:我认为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是课堂氛围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所以,我的常规做法是: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利结构转变。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是新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我认为只要放得开,收得拢,只要能保证教师作为组织者的有效声音的存在,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

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课堂氛围,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提问、讨论、交流谈话等。另外,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当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兴趣一致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充满活力,一个个问题生成,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节课高效与否表现在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创造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全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关键。

1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自由与快乐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历史知识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历史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当代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更新个人教学行为。第一,教师要更新个人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反复讲解历史知识,学生则在课桌前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要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教师要全面更新个人教学思想,努力去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变个人教学方法,营造出自由与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在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更新个人学生观。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们的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同伴与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与学生民主对话,共同探究出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方法。第三,教师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初中学生不喜欢历史学科,认为历史属于过去,现在学习历史知识没有丝毫意义。学习历史只有死记硬背一种方法,消磨了个人大量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去陈旧的学习理念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更好地规范自己现在的行为,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与分析,在历史课堂中成长为更为优秀的人才。

2更新教学内容,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是认为历史学科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教师积极更新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中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具有必要的生活经验,也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越密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越强,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因此,教师要积极开拓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分析课本知识点,找到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之处。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课本中的生活知识。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教学内容完全来自于生活。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成为教师丰富课堂、生动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认识到分析教材内容的重要性,让历史知识的生活特性显示出来,提高历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两汉经济的发展》知识之时,教师可以结合两汉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当代经济的特点,将历史知识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是两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教师可以将两汉时期的丝织技术与现代的丝织技术进行对比,用原始的冶炼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现代冶炼技术的先进之处。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教师不只要做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创造者与引入者,还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历史学习内容出发,用历史角度欣赏现代生活,体会到现代生活的先进,促进学生幸福感的提升。

3更新教学过程,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创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动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历史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与快乐。教师可以选择游戏作为历史教学课堂活动之一,初中学生好动、爱玩,这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切入点。在历史课堂中设计一些与历史学习任务相关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化,以此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对外友好往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历史情景剧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让学生搜集有关于古代使者友好往来的趣事,像“晏子使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分享有关于友好往来的趣味故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喜欢的历史故事,编排一个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境,能够简化历史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历史知识。又如在讲解《“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设计游行标语与口号的游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调用自己的文采,评选最佳历史流行标语与口语。这样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进步。

4小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能够改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讲究课堂教学的技术,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构建高效课堂,才能让历史教育跟上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园地。

参考文献

[1]柳玉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

[2]高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 教学情境 合作探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8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新的教学观念,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情境,构建活跃、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能使他们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探究,使他们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学习的压抑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优化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新模式

在优化教学策略时,教师既要考虑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游戏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把数学教学和游戏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兴趣,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游戏环节中,融入新知识的探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主动状态下进行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数的组成和分解”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不同的数字卡,让他们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快速地找到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加起来等于教师说出数的学生,完成找朋友的游戏。在快乐的氛围中,学生情绪高涨,他们很快掌握了数的组成和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构建直观的教学课堂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习惯运用直观、形象的思维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理解一些较难的知识时会遇到困难。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中进行知识探究,能让他们从直观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竞赛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竞赛情境,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想在竞赛中获得胜利,能让他们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认真思考和分析,有效掌握了知识的重难点。例如,在教学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后,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使他们在保证计算正确的情况下,计算速度大大提高。

(四)创设操作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操作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和体验。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思考状态,他们能有效地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用木棍摆一摆,能让他们直观地理解如何进位,如何计算,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在创设操作情境时,教师要从教材的重难点出发,通过有效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地动手、思考,让他们结合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使学习效果获得强化,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只有学生和教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固定的模式中,在定式思维的影响下,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能有效提高他们掌握知识的效率。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在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辨,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师生、生生的积极交流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启发,他们能从新的角度来探究知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数学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高效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进行知识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探究、思考过程中收获知识,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丁亚玲.研究个性化学习风格,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42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本文将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创新上始终难以得到突破,也无法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并且以内容讲授为主,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和主体意识培养有所忽略,因此,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始终难以提升。(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上也显得比较单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比较重视知识性教学,而缺少实践教学,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并不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导致他们的思维发展受到阻碍。同时,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虽然在成绩上也能有一定的提升,但在综合能力上却没能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①。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兴趣,他们都有着不同。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并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高一些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则不必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应在提升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要求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能获得数学能力上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只要稍微努力就能达到教学目标,自信心得到明显的提升,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积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工具,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中包含着色彩丰富的图像、优美的声音及视频等功能,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还能帮助他们提升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解题的过程,并帮助学生直观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式,这种方式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稳定的基础。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抽象性特点,如果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不够灵活,想象力不够丰富,在学习中就会受到思维的限制,导致学习效果难以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内容的具象性。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将数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教学内容得到突显。同时,教师可以将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在日后能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小问题。此外,情景教学对活跃课堂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创造出比较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当学生真正融入到情境当中后,才能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提高学习效率。

(四)适度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看重学习的结果,而应该重视起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态度。同时,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中展现出的情感态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常采取的是考试形式和测试形式,导致学生认为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认识到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和激励性,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并能欣赏自己的成功,促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真正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应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进行多元化、适度的评价,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夸奖,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未来发展中的自信提升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尺度,既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也不能让学生过于膨胀,产生自负的心理,要以适当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同时要重视起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注释: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有几条教学策略。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1.把握教学内容、课型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是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低年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放在高年级就会使学生感到幼稚。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首先,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是全面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该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次,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目标,从行为指向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拓展了现代数学教学的内涵,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过程,推动高效课堂的进展

新知识的理解、巩固,不可能一步到位,它始终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捕获信息,灵活选择教法。随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而灵活应变,需要一个信息的交流反馈处理、再反馈的过程。这就是活跃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逐步掌握所学知识。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处设疑;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即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过程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案例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学

概念背景:我们知道,比较两个三角形,从形状上看有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但对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我们如何刻画呢?

问题情境:我们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两对边中垂线对折,并在纸片上画一个三角形,用小刀切下这个三角形,得到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由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分析理解。

猜想发现:“由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引发学生猜想: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

表述验证:如果将几个三角形叠合到一起能够完全重合的话,那么就称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这种数学概念的问题情境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概念间的本质属性,为新概念的产生创设适当的平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概念。

2.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再创造提供广阔的天地。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导和有效地提问,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探究知识,那么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然而在今天,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师组织的课堂气氛较之传统课堂是热闹多了,但大多是在热闹下的无效教学。要么就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提问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一些记忆型的知识,停留在简单判断和机械回忆等较少智力参与的问题上,因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有效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切实落实教学目标,让数学课堂也有语文课堂的精彩,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话题。我认为要从课堂的切入、内容的选择、提问的技巧三方面来注意课堂“提问”,除了以上三方面,还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能作出及时明确地反映,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

3.创造性地“用教材”。

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体现了开放性教学的教学方法,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合理的教学加工,把抽象的、严谨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贴近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案例2:在教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我采取这样的引入:先画一个ABC,问题:擦去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只剩下ABC,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如何将这个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教材中并没有这样的设计,这里创造性地设计问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体现了“教师不仅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教材的开发者”这样一种理念。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如上述案例2的教学就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当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启迪、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最后,创设合作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同时,合作交流要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5.合理的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好教学节奏,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慢条斯理地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因材施教,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课堂45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我们要向时间要效率,精选练习,查漏补缺,创造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我们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以求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6.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每一堂新授课结束,我总要留10―15分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如何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要吃透大纲、钻研教材,抓住新授知识点精心选择,设计习题;练习要求学生及时交换批阅,教师评析,并马上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巩固情况,针对反馈中有差错及易错的知识再反复强调,使学生能运用和巩固知识,形成一定技能,初步达到目标。

7.重视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通过小结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课堂的重点与难点,是整节课教学的升华。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必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而且可以节省课后的时间与精力用于他们自己喜欢的其他方面,使其个性和潜力得到更充分的挖掘和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除上述几点外,还有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思维、创设语言环境等许多方面。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许多老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和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思考、虚心学习,不断总结、积累和反思,数学教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