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水设备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优秀工作计划范文1 为加快机电设备安全、快捷、高效运行,提高设备运行率;确保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为了不断提高我队机电系统各岗位员工的操作技能,加强机电人员的`安全意识,结合我队机电各岗位的特点,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 加强设备管理
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创新 让设备管理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推进器。
计划对机电进一步设备维护标准,推行包机、制,做到“三定、四包”,即定人员、定设备、定任务;包使用、包管理、包维修、包故障排除,确保包机责任制落实到位。 做到机械设备的“、紧固、冷却、过滤”八字维修方针。 以设备运行管理为重点,加强现场管理,定期分析设备运行情况,总结机电事故原因,强化点检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2、 加强设备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若利其器,首当顺其治”讲的是 企业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创新 让设备管理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推进器。
计划对机电进一步设备维护标准,计划出台机电设备完好标准、机电设备检修规范,机电设备硐室质量达标、。
3、 加强技术管理
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加强采面 掘进供电先设计后施工,在验收的程序。
加强运输技术管理工作,加强运输系统的先设计,后施工,运输维护质量。
4、 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
对机电硐室机电质量标准化,通风硐室、以及机电系统质量标准化、运输系统质量标准化。
二、 计划实施目标
1、 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提高机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归属感。
2、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杜绝井下机电设备失爆现象,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
3、 加强机电技术管理提高机电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机电工程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机电设备抗矿井灾害的能力。
电工优秀工作计划范文2 新的一学期就要开始了,关于电子电工实训室,管理人员除了要积极配合上课教师,注意安全,还要在新的一学期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一、实训室是实训教学场所,除当堂指导教师和学生外,任何人未经指导 老师允许,不得入内。
二、指导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熟悉并掌握人员、设备安全常 识,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对实训学生必须进行实训安全教育。实训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严格 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四、实训中心要做好设备及工、量具的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保持设 备的良好技术状态。
五、实训学生要做到文明实习,实训室内严禁大声喧哗﹑打闹、抽烟。
六.在实训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有损坏、故障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 电流,保持现场,并报告指导教师处理。
七、线路连接完毕或更改线路连接时,需经指导老师检查无误后,方能接 通电源进行实验。
八、禁止拆卸实验仪器、设备,以免损坏或发生安全事故。
九、实训教学中,严格的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仪器、量具,学生不听从指导而损坏教学设备、量具时,均应等价赔偿,屡教不改的上报学校处理。
电工优秀工作计划范文3 按照市公司×年电力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县电力管理工作,更好促进我县电力工作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使电力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提出我县×年电力管理工作计划,电工工作计划。
一、配合市公司完成进网作业的电工培训工作为了提高进网作业电工的技术素质,维护供用电的公共安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按照×市的统一部署,今年准备对进网作业电工进行培训。电力办负责本区域内进网作业电工的报名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开展对辖区内的电工、自管户的人员及企业情况进行初步了解,认真落实市电力办的工作部署。严格执行进网作业电工培训有关管理办法和报名标准,统筹安排我区报名和培训工作,要求有关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按照全区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集中全力配合,完成这项工作。
二、做好夏季、冬季用电高峰期的安全运行往年夏季、冬季都是用电的高峰期,企业、民用电大幅度增加,线路出现停电、短路、拉闸限电等故障较多,给企业和居民造成极大不便。为做好×年高峰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转工作,减少电力故障带来的影响,电力办积极配合电力部门的工作,在用电高峰期到来之前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并配合市供电局搞好"高峰用电畅通工程"有关的电力设施改造。结合我县危房改造工程的推进,与危改办等部门,配合市供电局做好我县危改工程和社区的供电规划的制定,为县环境建设做好电力服务。
三、营造电力供应与使用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我区电力管理新格局为了加强我县电力供应与使用,保障供、用电双方的需求,维护供、用电秩序,积极与相关执法部门通力合作,按照各自的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供电部门、执法部门要在年初做好电力维护和执法工作计划,建立责任制度;要相应成立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成立电力监管队伍,定期进行检查,消除隐患;主动与区电力管理办公室加强联系,形成我县在电力管理工作中的一套监管系统,工作计划《电工工作计划》。要求供电部门做好供电和使用的业务工作,给用户相关的业务帮助,保质保量的提供给用户使用。执法部门发挥监管作用,对电力纠纷、窃电等问题,配合电力部门进行调查、查处。其他相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共同创造我县电力管理的新格局。
关键词:港口设备;转型期;问题
引言
港口设备管理是港口管理工作当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因为设备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港口的安全生产。港口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如果设备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就必然会影响其经济效益,对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就有着诸多影响。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港口设备管理研究分析,就能为实际设备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1.港口设备管理的重要原则以及主要方针分析
1.1港口设备管理的重要原则分析
港口设备管理工作的实施,是保障港口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管理工作,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中,就要能按照相应原则。要将设备的设计以及制造和使用结合的原则得以重视。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间的脱节问题解决,就需要对设备的使用条件详细调研,为港口提供高效以及经济和先进性的应用设备,设备生产厂家要为使用者提供正确的使用以及维护设备的服务,在售后工作层面的服务质量有效保障[1]。港口设备管理工作要把设备的维护以及计划检修相结合,充分保障设备的应用处在良好状态,强化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将设备的功能全面性充分化的发挥。还要重视将设备的修理改造以及群众管理的原则相结合,构建专业性的设备管理组织体系,将各项管理工作能得以完善化实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现结合,遵循这些原则港口设备的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就有着积极意义。
1.2港口设备管理的主要方针分析
港口设备进行管理要通过完善的措施方案进行实施,在具体的方案实施中,就要能按照相应方针,管理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预防为主。港口设备使用以及主管部门,都要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充分重视,将其在实际管理中加以体现[2]。对港口设备的管理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通过新技术对陈旧设备进行改造,将设备的技术含量能有效提高。将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有效提高,以及对先进设备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推进,将故障诊断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在设备管理当中。港口设备管理要能积极促进生产发展,对设备管理体制改革要和时展相契合,积极进行创新完善,构建适合实际应用的约束以及激励机制。充分重视对港口生产以及设备管理间的辩证关系良好处理,将设备的保养工作计划按照严格标准加以实施。港口的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状况,结合市场需要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优化,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
2.转型期港口设备管理问题以及优化策略探究
2.1转型期港口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转型发展时期的港口设备管理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实际设备管理中在管理意识上没有加强。港口设备管理中企业不能系统性对装卸机械设备选型以及构成等问题详细考虑,尤其是有着规模性的港口企业,在对设备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还没有完善化[3]。造成了设备管理的系统性不强,只注重对设备的购买使用,但是在设备的维护工作方面没有充分重视,造成设备管理和经济效益没有紧密结合,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及时性对港口设备进行维修管理。有的企业为最大化降低成本,对设备长时期应用,但忽视了设备的养护管理,在设备出现了故障时依然进行使用。设备在这一环境中运行,在整体上的运行效率就大大降低,对运输质量也造成了直接性影响。港口设备的管理中,在对设备的保养方面受到生产任务限制影响,造成了设备的完好率大大降低,对设备的使用寿命也造成了很大影响。港口设备管理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但是实际中这一层面的管理人才比较缺乏。港口工作密度不均衡一些作业迫切追求短期的效应,在对设备的管理以及使用保养等进行了精简,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在薪资待遇上相对比较低,在专业化的培训工作方面没有达到相应标准要求,这就必然会影响设备管理的效率。港口设备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有助于按照管理规范实施管理,对管理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保障作用[4]。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在管理的职责层面没有明确化,从而在出现了设备故障的时候,就会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受到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因素的影响,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
2.2转型期港口设备管理优化策略
2.2.1管理理念的及时转变。转型期的港口设备管理工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就要从管理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当前的时展背景下,在各个行业的管理模式上都进行着转变,港口设备管理模式也要适应时展需求,在管理的理念上及时转变,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对设备管理的观念及时性改善,要从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及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购买安全使用等层面着手实施,将设备的管理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制定设备管理系统,按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障设备应用的经济效益提高。在对设备的购置以及修理和改造等层面,要充分重视效益以及质量和节能层面的评价,多方面的对比才能选择良好设备。设备管理系统分布具体如下图。2.2.2管理人才的培养。港口设备管理工作实施,需要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高素质专业设备管理人才,才能将管理的效率水平得以提高。在当前的发展中,港口设备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技术分工也愈来愈细化,这些对技术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以及管理经验,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同时要对新设备的应用熟练化掌握,需要在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上进行强化,提高其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从基础工作上进行强化,才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2.2.3落实制度,强化设备的“三级”管理。今年来,海上作业队在抓“三基”管理中,突显“三级”设备管理做法,落实好日常设备管理制度。车间结合海上作业的特点,精心编制了《设备标准化管理手册》,结合岗位实际情况对每位职工负责的设备进行重新分工,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实行设备自主维护保养“分田到户”制,使岗位应干的工作真正落实到岗位上。车间修订考核办法,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考核,真正地将“制度管人”落到实处。2.2.4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指导实际的设备管理工作有着积极意义,这就要结合实际的设备管理情况,构建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将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体系在实际管理中加以实施,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各级管理部门间的联系沟通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工作要良好实施,针对每个环节和步骤的实施,都要有可行的管理办法。在设备的现场管理制度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计划等,都要和实际结合完善制定和实施。2.2.5及时更新设备,注重设备的科学配置。港口设备管理工作实施中,要注重对新的设备更新力度进行加强,在设备应用的种类以及数量上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进行配置,如此就能有效降低经营的成本,将设备的运用效率也能有效提高[5]。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设备的状态监测以及故障诊断工作良好实施,这些能有效提高设备应用的可靠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处在转型时期的港口设备管理工作实施,就要能从多方面充分重视,保障设备管理工作有秩序以及有质量的得以落实。港口设备管理是综合性的内容,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届时将会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希望此次研究分析能有助于实际设备的管理,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栾晓努.港口机械及液压设备使用保养探讨[J].科技风.2016(10)
[2]张博,杜蕃.港口机电设备管理维护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
[3]钟山.创新设备精益管理初探[J].科技展望.2016(12)
[4]王泽升,刘昌海.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
1制药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意义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最早源自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它是一种以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为手段,以提高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为目的管理机制[2]。目前,GMP已成为美国、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药品行业的规范标准,对药品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制药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与药品质量是否达到GMP要求密切相关,它也是推行GMP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制药设备是生产工艺的重要体现,它与半成品、原材料、成品直接接触,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药品质量。因此,加强制药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意义重大。
2制药设备管理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制药设备的管理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3],第一阶段:1950年前,即事后维修阶段,其特点是不坏不修;第二阶段:也称预防维修阶段,包括二大维修体系,即美国预防维修(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预防性维修,可有效避免突发性事故;然而,受检查人员经验及检查手段的制约,易造成维修不足或者维修冗余)和前苏联计划预修(按照修理周期进行小修、中修及大修;然而,该计划经济性考虑不足);第三阶段:也称设备管理阶段(系指应用设备管理、财务经营、工程技术等手段,以达成优化设备费用/效益构成比的目的),以综合工程学(英国)及全员生产维修(日本)为代表。
3制药设备管理与维护现存问题分析
(1)设备选型方面[4]。制药设备选型存在凭经验选型(未经过实际计算、或者数据计算不足)、盲目追求先进性、物性数据考察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影响设备的实用性和经济性。(2)设备安装及培训方面[5]。在制药设备安装过程中,往往重视施工进度,忽略施工质量,从而导致后期设备维护费用增加;此外,设备维修及操作人员培训不足也给制药设备管理及维护带来隐患。(3)管理及维护信息化投入不足。现今,虽然很多企业都很重视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也针对设备的维修记录及基本参数做了一定的管理和记录,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提供既往维修数据、缺少制药设备的有效说明资料(如说明书、图纸)等,这无形的增加了设备管理、维护及改造的难度。(4)管理制度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及方法,致使对制药设备检修人员管理不足,检修人员工作缺乏规范性,给制药设备管理及维护过程留下安全隐患。
4制药设备管理与维护问题的解决方案
义性(1)应用“价值工程法”进行设备选购,具体程序如下。明确需求、确定选购设备-收集目标企业情报(情报资料包括: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生产规模及经营状况等)-针对目标产品进行分析(对目标产品进行精细化分析,即进行功能分类、功能具体化、功能明确化,然后,分析设备功能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综合考虑设备功能性、实用性进行重点排序)-评价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咨询专家等方法对设备进行成本分析及优缺点分析,然后,重新整合重点对象,并进行排序)-确定选购目标。(2)制药设备的安装及验收。严格按照GMP要求及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制药设备的安装与验收。参与人员包括:生产部、工程部、动力部、质量保证员(QA)及外来专家。具体流程为:安装确认、运行确认。QA负责检查及确认GMP项目,审核验证工作等。(3)信息化建设。应根据设备技术说明书及GMP,咨询相关专家,编纂设备维护保养表及保养技术说明书,详细记录既往维修数据、维修方法、维修效果,以促进制药设备管理及维护的信息化、规范化。(4)实施两会制度。由于制药设备管理具有专业性强、问题杂、领域广等特点,加之设备故障具有突发性及隐蔽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快速、高效的运作、反应机制,以及时处理故障。班组班前会(是指利用每天上班前的10min,总结、讨论前1d的工作情况和本日的工作计划)及部门周例会(检查、总结本周工作情况,讨论本周主要问题,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定下周工作计划),可有效增强工作规范性,对减少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关键词] 钢铁企业 设备管理 信息化
在新的体制下,企业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而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仅仅更新陈旧的设备是不够的,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设备管理综合效率和效益,降低运行成本,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钢铁企业由于受传统设备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制约,设备与管理模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它起步早,设备相对比较落后。我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大致经历了早期的事后修理(按需修理)制、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预修制、80年代的全面生产维修制(TPM)和目前推广的点检定修制。尽管钢铁企业逐渐更换了部分陈旧设备,加强了设备管理,但其在实现企业或企业间设备资源的有效整合上还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方式相矛盾。近年来,冶金技术日渐成熟,发展势头强劲。原来影响产量、效率的技术难关一一被攻破。钢铁生产线上配套生产设备、电气设备也在不断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然而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一直延续着粗放型管理模式,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机构交叉重叠,各级设备管理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一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设备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与企业的发展不适应。过去国有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单一地为生产服务,设备管理的内容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价值形态管理意识淡薄;而企业的发展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不再只是生产和经营产品,而是经营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设备资产是企业法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必须明确设备管理在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两个方面的任务,强化企业法人设备资产运营管理意识和运行机制,完善设备资产运营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探索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模式。
3.设备管理缺乏系统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设备管理在企业及其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大多数钢铁企业都认为,设备是为生产服务的,对它的管理也只是一般性的维修管理。其实不然,设备管理是钢铁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系统工程的整体性原则出发,设备管理子系统与设计、制造、使用、工程技术、财务等管理子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在设备寿命期内的每一个阶段,若要确保其可靠、高效、低成本,就必须调动业务流程上的所有部门协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开展综合管理。由于以往对设备管理在认识上、工作上的片面性,形成了在设备管理上各管一段,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以人为本,基于供应链基础上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全员设备管理格局。
4.设备管理缺乏反馈机制。由于设备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因而人为的把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设备管理的前半生)与选型、购置、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报废(设备管理的后半生)分割开来,客观上造成了设备前半生与后半生管理的脱节,及后半生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这样不能形成有效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影响了设备管理的良性循环,更谈不上设备管理的全程最优。
5.注重短期效益,忽视设备管理。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部分钢铁企业的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片面的追求低成本,拼设备,抓产量的现象普遍存在。使设备带病运行,磨损加剧,故障增加,形成不良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影响到产品质量,同时也危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因而,所谓设备为发展生产服务,不仅是为完成当前的生产经营计划服务,而更重要的是重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技术水平,保持后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服务。
6.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效率不高、方法单一,难以发挥方法、手段综合运用的最优效果。我国钢铁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靠行政命令和经验管理为主,而很少主动、系统地吸收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设备管理新技术,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理论、决策理论等。设备管理信息化是当前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钢铁企业的竞争最终落实在管理能力与价值链效率的竞争上。为此,一些企业选择了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有效改善全程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支持规模经营的途径。钢铁企业由于资本运作的动态、管理模式的调整、政策法规的限制与变化、行业特点、投资力度等多方复杂因素,因此IT战略规划也就撤得更加复杂、困难和必要。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发展较慢,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原因。因而,如何在设备的装备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加强设备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之信息化思路
设备管理信息化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概念,我国一些设备管理工程专家认为,设备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对设备管理各个阶段管理需求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智能处理、电子化处理,首先是设备管理的现代化,然后是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它涵盖设备前期管理、资产台帐管理、设备状态和维护管理(含使用、点检、管理)、故障诊断和维修管理、备件管理、技术改造管理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等。总的说来,设备管理信息化就是从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等全面的观点出发,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综合管理。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Pla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面向设备管理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在企业生产日益复杂,生产装备成为企业生产基础,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其相关的维修、保养、点检、和备品备件的供应的管理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工作,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显然,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已然成为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PMIS是一个技术管理系统,钢铁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总体思路都通过PMIS得以体现,一个高水平的完整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设备一生的基础、技术和经济要素的管理。这一综合管理的总体思路主要体现为:
1.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规范基础信息,为深层次的管理提供保证。系统将通过规范化设备基础信息和工作流程,保证钢铁企业设备系统、设备等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的高效性,通过计算机实现对设备资产运行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建立动态的设备统计系统,加强设备的一生管理,延长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
2.综合先进的管理思想,提高设备技术管理水平。PMIS应实现计算机对设备运行、技术状态、点检、状态检测、检验、检定、保养、维修、、事故故障、技术改造等进行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并结合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状态维修、可靠性维修等)开展设备工程系统技术分析,通过先进的任务提示机制,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设备点检、状态检测、检验、检定、保养、维修、工作,并实现设备的更新改造及大修项目的工作计划、备品备件安排、人力资源安排、资金计划、相关分承包商以及项目的实施等工作的动态管理,为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大修决策提供技术、经济论证和分析,通过规范的设备管理达到资产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与现代化水平,辅助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建立综合信息管理,实现设备的经济技术分析。PMIS通过组织各方面设备技术状况、维修历史记录等技术经济信息,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辅助各级管理部门进行工作计划与管理决策。分析、评价设备的技术能力等级和需要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为设备作业成本控制、投入产出效益评价和实施全面的经济管理提供支持。
由于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具有的工作繁杂,技术性强,生产保障性强等特点,一个设计良好的设备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实用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管理优势,实现工作任务管理自动排程等目标,提高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方面,应该要建立集成的信息系统,规范设备管理体系各项业务,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的分析;均衡企业范围内设备管理的水平,提高流程效率;实现备件、供应商、维修资源共享,提高资金利用率;通过网络统一监控分析主要设备运行情况等。
参考文献:
[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煤矿 机电 管理
一、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电管理职能部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两种职能:机电管理和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一些矿井没有专职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3)设备管理不到位。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
(4)设备存在隐患较多。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等。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相当普遍。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等。
(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一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文化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过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违章作业时有发生。设备故障率较高,因电气失爆而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几乎年年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尽管地方煤矿的机电培训工作年年进行,但由于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抽象理论讲解,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训达不到目的。
(8)资金不足。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机电职工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致使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二、改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的对策
(1)重视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矿井领导重视机电管理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从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2)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矿井机电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形式、体系结构都要因地制宜、因矿而异,不能采用一个模式,但应相对稳定。对于井型较大、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的矿井,设置机电管理科,负责全矿机电技术、设备管理、机电工作调度,对全矿机电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井型小、生产环节简单、设备拥有量少的矿井,机电管理科和机电工区可以合二为一,有利于减人提效。
(3)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组织,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地方煤矿应逐步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
(4)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设备动态,各矿应建立设备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综合管理制度,配齐设备管理人员,实行流程化管理,扎实做好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
(5)认真落实规章制度。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6)计划管理,综合平衡。计划管理是机电管理的核心。编制机电工作计划,一般应根据机电设备的技术状态、矿井生产计划、企业财力和物力、机电施工技术力量、技术条件手段、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进行编制并及时有力地正确协调平衡是计划顺利实施不可缺少的手段。
(7)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①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分级负责,层层把关;②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③做好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资料的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8)突出机电管理重点。①安全可靠性。②井下供电和提升运输2个系统。③操作、维护、修理3个环节。抓好这三方面,矿井的生产秩序也就基本保持正常。
(9)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到位,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技术职称评定,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