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的分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外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粉色贸易壁垒 石油化工产品 外贸 影响

一、粉色贸易壁垒释义

所谓粉色贸易壁垒,是1997年美国国际标准化组织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提出的社会责任标准,即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也被称为SA8000它是全球第一个可以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标准并且可以适用于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和企业。其中所规定的企业或组织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或者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同时还应承担其对环境、社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其实、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及管理体系等。该表中重点推广使用的领域主要是零售业和跨国公司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SA8000还没有转化成为ISO国际标准但是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就其内容而言,它只设计到公司雇佣人员的人身权利及其健康、安全、机会平等等同核心要素有关的初始审核,但随着贸易时间的发展会对其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最终它会成为涵盖道德、社会以及环境在内的一个标准。

SA8000对于企业的认证程序,首先申请认证的公司应该出具能够证明公司或者其工厂的主体形式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依据标准的规定完成对公司或者工程的自测,然后提交申请,该申请评估包括评估预测和评估小组的实地考察评估确定申请者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当评估小组认为申请者符合标准时向其颁发SA8000证书。

二、粉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生产经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而我国的优势产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便是SA8000重点推广适用的领域。该种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存在的劳动安全事故及工资拖欠问题严重损害我国企业的形象。对于一些企业中存在的员工无法按时领到工资、劳动时间过长、劳动者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等现象多发,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事故等都有损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形象,从而对我国企业参与SA8000申请认证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这种新型的贸易壁垒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SA8000以保护人权的名义,对申请认真的企业进行谨慎的评估。一些国家认为我国企业中劳动者工作时间较长,劳动收入较低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国情的差异会带来一定的贸易摩擦,从而不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

再次,就认证而言,企业不进行SA8000的认证将面临失去部分国际市场的危险。欧美一些国家对不符合SA8000的产品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而这些地区又是我国出口企业的主要市场。就标准要求的环境、劳动力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的企业能够达到其要求的数量较少,企业认证通过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能源消耗性企业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而这两者与标准中规定的环境责任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为出口企业市场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最后,带来生产经营和管理结构的调整及与之相应的成本的增加。为了保证市场的维护和实现,企业便要依据SA8000的规定对现行的生产工艺、劳动者的工资、工时和福利等尽享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认证申请和评估的通过,这个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现行的生产经营结构,降低生产量的同时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支出,而这都构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

三、粉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的影响

具体到粉色贸易壁垒带给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的影响而言,会对其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就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而言,其属于能源消耗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企业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对于环境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关注不足,而这恰恰是SA8000关注的重点。具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符合SA8000的要求存在一定的难度。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废气废水,它们的排放带来的是环境的污染与人类健康的损害,因此其生产过程便无法满足企业所承担的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为了达到该标准的要求,企业便要采取效应的措施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自觉承担其环境保护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企业的对外出口贸易必然受到一定的阻碍。

其次,粉色贸易壁垒限制了石油化工产品的某些出口方向。欧美国家对于SA8000的严格执行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的禁止入市的规定使我国石油化工对外出口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风险,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和库存成本的增加。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企业便要经过申请认证程序,为了认证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一调整导致企业多种成本的提升,对于一些小企业而言无法实现该种转变则会面临倒闭的危险。

再次,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石油化工产品由于其生产原材料及生产制作工艺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生产的隐患和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另外,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缺失等都使得企业在认证申请中受挫。商品输入国从本国劳动力价格视角出发来衡量我国的劳动者工资工时标准时,便会存在不准确等现象。

最后,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该种贸易壁垒促使企业在压力中探寻新的发展机会。石油化工企业为了保证其出口贸易的顺利实现便会依据SA8000的标准进行自身的整改,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推动企业不断完善生产过程中污染的治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以及新的国际市场的开发等。当该种标准过于严苛致使我国石油化工类企业无法通过其认证申请时或者产品的生产符合标准要求时,便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粉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外贸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从SA8000制定的初衷而言,对于环境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维护等方面讲都是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这一标准在我国使用能够使企业深刻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环境污染,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则有效的减少劳动者工资拖欠等现象的发生,形成一种健康有序的劳动用工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来审视我国出口企业及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和在该标准执行时外贸活动的竞争力。

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当粉色贸易壁垒出现时,企业便要支付更多的劳动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环境、社会责任的自觉履行来实现资格认真,并且在国际出口贸易中获得一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徐立青.了解粉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J].化工技术经济,2005(23)

[2]吴莉.突破"粉色"贸易壁垒[J].中国海关,2004(4)

[3]凌守兴.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国外的"粉色"贸易壁垒[J].商场现代化,2005(5)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第2篇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3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第3篇

我是在无锡市对外贸易公司实习的。(自己再加点废话吧,比如说,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等等。我想这个对你来说很简单吧。嘿嘿~~~~~~~)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of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

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

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Tradeby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十六、贸易差额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贸易;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实施对外贸易转型的国家不断增多。目前统计的数字来看,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逐渐实施了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我国需要开拓对外贸易的新格局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我国推行对外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引导作用,从而保障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在“一带一路”的引导下,加速我国对外贸易转型的进程,开阔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一、“一带一路”引导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潜力

“一带一路”中“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通过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的借用,从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互助,建立相互信任、经济融合的贸易共同体。首先通过“一带一路”的引领,能够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转型,进而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沟通,通过交流沟通建立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强国的目标。其次通过“一带一路”的引领,还能够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货币、道路、商业等方面的联系,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实现贸易共同体目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再有通过“一带一路”的引领,能够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不竭的动力。在“一带一路”的引导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必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我国对外贸易转型现状

就目前我国贸易转型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是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我国来说,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全球的经济贸易在转型过程中参差不齐,我国一些对外贸易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处于不均衡状态,但是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认定有以下两种现象存在,其一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效益呈现下滑趋势,其二是在对外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中,物价上涨成为各贸易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以上现象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整体经济效益缩水,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变得越发困难,主要面临问题如下:

(一)体制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过程中,尽管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发展标准相对较低。而对发展标准进行修改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来进行,更新速度迟缓。这正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在产权分配上,也很难做到合理分配,导致资源的垄断,直接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

(二)发展结构问题

首先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很多相关企业都对政府的依赖性过高,而这种过度依赖是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会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失衡。其次发展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总而言之,发展结构存在问题,会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造成险境。

(三)遗留思想问题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遗留思想问题比较普遍,而这种思想陈旧的问题,会导致评价方式陈旧,评价标准古老,评价观念落后。思想遗留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三、“一路一代”引导下的我国对外贸易新格局的发展途径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不稳定的状态下,更要注重对契机的把握,并能够在稳定中求发展,这样才能推进对外贸易走的更长远。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下,我国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开拓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格局,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从而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应改善体制问题,从体制方面转型发展。在改善体制的过程中,政府应摒弃原有的思想。原先政府更注重对过剩产业的投资,导致投资效益低下。所以,政府应该在“一带一路”的引导下,改善体制问题,将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放在首位,同时重视人均收入的均衡性,提升国内消费,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其次改善结构问题,从结构方面转型发展。发展结构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所以在发展结构问题的改善上,也应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同时注重对外贸易产品进行及时的更新以及对产业结构进行一定的优化。这样,不但能够使我国对外贸易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且是我国经济也得到乐观的发展。

再有改善思想问题,进行遗留思想转型。遗留思想问题也是阻碍我国对外贸易新格局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及时改善原有陈旧落后的思想,更新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一带一路”的引导下,引进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观念,对外贸易新格局才会更快发展。

四、结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逐渐深入的背景下,通过“一带一路”的引导,进行对外贸易的转型,并注重改革与创新,加速我国对外贸易转型的进程,开阔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提升我国的核心争力。

参考文献:

[1]汪亚青.地缘经济新格局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塑造――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西部论坛,2015(5).

[2]杨焕荣.“一带一路”新格局指引下我国对外贸易转型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

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第5篇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国民经济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统计性描述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出口增长趋势、出口产品分类金额占比情况、出口地区结构进行研究。同时,分析近年出口变化的原因,我国出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

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04804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近10%,大大超过世界3.4%的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让中国抓住了历史的机遇。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日益明显。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全面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从1978年的第30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中国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但尽管如此,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世界竞争力,本文将对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措施。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出口增长趋势、出口货物分类金额占比情况、出口地区结构。同时,分析近年出口变化的原因,我国出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根据自中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五年为一单位,通过我国1980年到2011年的出口总额分析我国出口产品增长趋势;五年为一单位,通过比较1980年和2011年的数据,分别研究出口货物分类金额占比情况,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用相同的方法分析我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出口额及其增长率的的状况;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结合国际形势,本文将探讨我国出口面临的挑战,为如何进行出口结构调整提供一定参考。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统计性描述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借助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资料,将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分为10类,根据学术界分类共识,把这10种类别再分为3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根据这三个类别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本文研究的资料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商务部网站。通过我国1980年到2010年的出口总额分析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五年为一单位。主要资本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占比选取年份为2006-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国家/地区统计分析选取的年度为2000年、201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分析资料来源于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U industry的资料,选取的年份为2009年。

2 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本章将从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及其出口增长率、出口货物分类金额占比情况、出口地区结构四个方面对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现状作出简要分析。根据历年年鉴中出口主要货物及金额,总结分析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状况、存在问题及优化结构的策略。

2.1 对外贸易出口总额

2.2 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变化

出口产品结构在对外贸易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反映了一国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方法(SITC),将出口产品分为10类:0类(食物及可供使用的活动物)、1类(饮料及烟类)、2类(非食用原料)、3类(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品)和9类(未分类产品)。在此基础上,出口产品结构有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即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为SITC的0-4类,而工业制成品则为5-9类。同时,按照学术界的分类共识,把SITC 0-4类初级产品定义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工业制成品中第6、8类制成品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7类制成品产品定义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本文在分析出口结构时,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历年年鉴,本文将1980年至2010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占总比的百分数计算出来(见图2),以分析出口产品结构。

图2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比1980年后超过了50%,之后该比例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90%。亚洲金融危机后才趋于稳定,略大于90%。相反,初级产品占比一路下滑,1985至2000年间大幅下降,同样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趋于平稳,占比小于10%。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缺少技术和资本,但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出口的初级阶段,利用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出口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之后向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利用拥有的资源,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出口产品不再具备低收入国家常有的特征,已完成了主要由初级产品主导向工业制成品主导的转换。

按照学术界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三类分类法,本文作出这三类产品在1980年至2010年间出口占总出口量的百分比,以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

出口产品可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图3显示我国出口产品要素密集性质的变化。图3显示,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较大。1980年至1985年,我国出口由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占据了出口产品的半壁江山,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只有区区10%。1985年之后,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比不断下滑,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刚好相反,一路攀升,从1985年的21.30亿美元(7.8%),至2008年飙升到7526亿美元,其占比大于50%,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变。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劳动力优势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逐渐减小,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开始一直小幅度下滑。资本密集型产品1980年至1985年大幅下挫,从约40%下降到小于10%,1985年后稳定上升,于2007年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例。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技术的升级换代。

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占比重最大的出口产品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

图4显示了2006年至2011年主要资本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在这6年间,两者变动趋势均显示上升趋势,总体出口量增加,只有在2008至2009年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需求疲软,导致出口量下滑。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09年以后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量继续上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能力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

2.3 对外贸易出口地区分析

这一部分作者对中国出口地区结构进行分析,时间段为2005年和2010年。

图5、图6分别表示2005和2010年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额增速减缓,但中国主要出口市场占总比的比例变化不大。金砖五国概念被提出后,中国对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的出口量增加,从2005年的4%上升到7%。同时,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量也有所增加,从2005年的7%上升到2010年占总量的9%。说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互动加强。中国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有所减少,对香港的出口大幅下降,从2005年16%下降到2010年的9%。非洲和英国在总比中的份额几乎没变,分别为3%和4%。

3 中国与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结构比较

3.1 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的比较

作者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分别找出最具代表的类别:食物、矿物燃料代表资源密集型,轻纺产品代表劳动密集型,化学品、机械和电子产品代表资本密集型产品,将这些类别中国出口的产品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与发达国家:欧盟、美国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出口结构。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大大超过了美国,达到32%。而改革初期出口最多的,以食物、矿物燃料为代表资源密集型产品,份额大幅下降。以化学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有所上升,特别是电子产品,其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接近欧盟。该表反映的三类密集型产品的趋势与图3反映的相似,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发展迅速。

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以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欧盟各类产品所占份额都很高,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劳动密集型出口所占市场份额偏低,出口主要靠资本密集型拉动。

3.2 中国与发达国家主要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分析

报告中用RCA指数分析了多个国家2009年出口产品比较优势。RCA指数是理论界常使用的衡量一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指标,中文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1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RCA

4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81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15777亿美元,30年里增长了87倍(见图1),稳居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贸易结构也日益改善,中国外贸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它离将我国塑造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要求差距还很远,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在总结成绩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及其原因如下:

我国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1999年我国实施我国出口导向战略第一阶段的计划,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带来的人口红利和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一直在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红利将渐渐消失。而且该类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竞争激烈,经常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不光如此,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生的效益较差,来料加工贸易只能收取加工费,利润微薄。劳动密集型产品还受资源限制,以乘数形式高速、成倍地增长比较困难,不可持续。

我国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低。虽然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一直在增加,屡创新高。但我们必须了解到:OECD国家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占总量的40%,而我国只有不到30%。每年我国高新技术转化率为20%,在这20%中形成规模效益的只有15%,仅占总量的3%。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范围也很窄,主要是电子产品、计算机等类别。同时,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高新技术和产品出口限制,高科技的缺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加工程度浅。近年来,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迅速:第一产业比例下降,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但是我们不能过分乐观,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出口产品多以“高、精、尖”的机械产品为主,而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以纺织和机械设备为主,技术含量较国外有较大差距。

出口国家/地区过分集中。一个国家出口国家/地区如果过于集中,增大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如图5和6所示,美国和欧盟属于我国出口最集中的国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需求疲软,我国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受到阻碍。而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型发展中国家需求却保持旺盛。随着我国与发展中国加贸易增加,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加。

国际贸易摩擦日益严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随着中国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美国和欧盟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

5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国民经济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出口增长趋势、出口货物分类金额占比情况、出口地区结构。同时,分析近年出口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也在迅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面临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低;出口工业制成品加工程度浅;出口国际地区过分集中;国际贸易摩擦日益严重等问题。

5.2 对策建议

第一,转换出口观念,增强竞争优势意识。一直以来,说明国际交换理论的都是比较优势理论。各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世界分工生产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根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该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转换。同时,传统意义上的比较优势受到制约。无论是以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的比较成本说,还是以生产要素供给为基础的资源禀赋说,其比较利益的前提是各国的供给条件、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那么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其竞争优势。而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些假定条件已经改变。首先,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流动,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并不局限于国内的资源禀赋;其次,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经过投资和采用新技术,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再造,也可以被新材料所替代,自然的资源禀赋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尤其是国际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价格不是唯一的竞争优势。即此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诸多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努力增强商品的竞争优势意识,防止陷入“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和“强调比较优势”的陷阱。

第二,积极开发高科技产品,使其成为我国未来主要出口产品。不论是从世界还是从一国的出口主导产品来看,都是从低技术、粗加工向高技术、精加工产品转换。以前,我国的国际贸易结构带有低收入国家的特征,出口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很高。现在我国的出口结构已实现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初级产品的替代,这种替代能够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但是,我们的出口贸易增长是以资源和劳动力消耗的成倍增加为代价的,出口产品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价格指数下降,单位商品的价格平均每年递减1%,这说明仅靠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很难再占有优势。高科技产品不仅利润丰厚,对环境污染小,而且是出口结构转变的契机。因此我们要利用科技进步促进要素效率和要素禀赋发生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我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品牌产品。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品牌中最基本的就是其中包含的技术。我们需要进行创新产品质量的改善和差别化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优势和出口竞争力;通过培育自己的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声誉,提高出口效益。

第四,出口国际地区应向发展中国家倾斜。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发达国家需求不足,与我国贸易摩擦频繁。而许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如东盟成员国、金砖国家有进口需求,我国需要对其需求进行关注。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日本、英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这得益于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我国出口产品还有很大潜力,特别是当世界遭遇金融危机,出口增速减缓时,我国政府应注重开发,特别是正在加速发展的新兴金砖国家,东盟地区以及非洲大陆这些市场。

参考文献

[1]李丹.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及其启示[J].国际经贸,2007,(25).

[2]李玲慧.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