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的业务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报价:在外贸中一般是由产品的询价、报价作为贸易的开始。其中,对于出口产品的报价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的规格型号、产品是否有特殊包装要求、所购产品量的多少、交货期的要求、产品的运输方式、产品的材质等内容。
订货:贸易双方就报价达成意向后,买方企业正式订货并就一些相关事项与卖方企业进行协商,双方协商认可后,需要签订《购货合同》。
付款方式:比较常用的国际付款方式有三种,即信用证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和直接付款方式。
备货:备货在整个贸易流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须按照合同逐一落实。
包装:可以根据货物的不同,来选择包装形式,如:纸箱、木箱、编织袋等。不同的包装形式其包装要求也有所不同。
[论文摘要〕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贫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明确课程来源,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基于工作流程和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设置合同的实训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并采用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
工作流程是指一个具备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而完成的一系列具体的工作项目。基于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就是根据该课程所针对的特定职业的职业人,在该职业岗位上,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所形成的工作项目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训环节。《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介绍进出口操作流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工作流程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设计流程可分为五个环节:
一、确定课程来源
课程的设计要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安排《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基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定的。通过对国内及珠三角外贸行业发展状况、外贸专业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和自身办学条件分析,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解构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该环节可以发现,尽管外贸岗位众多,且各自所要求的核心技能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对进出口操作流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学习外贸操作的基本流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进而形成该专业需要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结论。
二、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核心职业岗位技能,设计出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介绍外贸操作基本流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的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是直接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服务的。同时,《国际贸易实务》的开设也为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货运》、《外贸单证制作》、《国际结算》、《报关与报检》等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并应在前期学习阶段中开设。同时,本课程也将成为国际贸易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辅导课程,起着指导和培训的作用。
三、基于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介绍操作流程的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可以采用工作流程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为线索,将课程设计为以外贸业务员工作任务为引领,将教学内容分为出口业务流程和进口业务流程两个操作流程,并分别以一票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五个工作项目,并为各个项目的完成设计相应的工作任务。为避免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过程中可以出口业务流程为主,进口业务流程则侧重于对进口合同履行的介绍,如表1所示。
四、工学结合的教学环节设计
校企合作是平台,工学结合是形式,教学做一体是过程。课程教学应是专兼职教师共同围绕每一项工作任务将理论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的工作过程,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训练环节。《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中采用“能力分块、虚拟任务驱动、实战演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从低到高逐级递进整合课程实验、仿真模拟综合实训、见习体验、顶岗实习等实训环节,校内进行课程实验、仿真模拟综合实训,校外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示范教学、顶岗实习,在实训、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方面既遵从业务操作流程,按顺序设计实训项目,另一方面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实训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小综合再到大综合,分阶段进行,如表2所示。
【关键词】岗位需求 商务英语 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外贸人才的需求增长,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岗位能力要求,这其中的原因是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而造成的。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分析最近几年湖北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主要分布在湖北武汉、广东东莞、浙江义乌、深圳、珠海等省市的外贸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其工作岗位以外贸业务为主,包括外销员、外贸跟单员、电子商务专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其次是服务岗位,包括文员、行政助理等,再次是管理岗位,有少部分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毕业生基本在民营企业从事外贸、服务或基层管理工作,其中绝大多数是外贸岗位。
二、基于岗位的商务英语翻译任务及知识构成
课题组历时二个月,对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11届及2012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涉及到外贸岗位的毕业生(62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了他们工作中涉及到的主要翻译任务,提炼出主要内容和知识构成。
如表1所示,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商务信函的翻译,他们往往需要将往来信函翻译后送交到相关生产,管理部门。信函翻译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整个外贸流程,同时也可能包括了产品介绍,企业宣传和合同翻译等。其次,产品介绍及宣传册的翻译占很大比重。商务合同,广告和公司网站的英文翻译也是外贸岗位的日常工作职责。此外,常见的口译任务主要有接待来访的外国客户,在展销会上陪同老板或主管进行商务谈判等。
三、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构成分析
由上述主要翻译任务及其所含的内容和知识,课题组分析了外贸业务及相关岗位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要求,其构成比重如下表:
从岗位需求的调研结果来看,翻译能力主要包括相关行业专业用语的掌握,商务专业知识技能及外贸流程的运用,英汉双语的理解表达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所从事的并非专业翻译工作,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并不特别高,译文以简明扼要为主,对商务专业知识技能及外贸业务流程的掌握更为重要,而相关行业的专业用语是翻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调研结果分析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私营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及相关工作,由于学历及语言能力的限制,他们几乎不会从事专门的翻译工作,相关企业也没有专门的翻译岗位,翻译是其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翻译能力是工作中的重要能力。翻译任务笔译以产品翻译,信函翻译,合同翻译及商务广告和企业宣传等内容为主;口译部分包括会展翻译,来访接待等。翻译质量标准以简洁明了为佳,不会过分强调语言水平,但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和所在行业的专业用语对于翻译任务的顺利完成尤为重要。
五、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1.明确高职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从上述分析可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并非专门的商务翻译人才,企业对其要求是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精通本行业的专业用语和产品知识,具有一定的双语沟通交际能力。
2.增加学生翻译实践经验,增强岗位意识。为了让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胜任外贸岗位及相关工作,具备相应的翻译能力,学校应该让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实训,熟悉外贸业务流程,经历真实的工作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
3.模拟商务场景,推进教学改革。当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的课堂教学中,理论多于实践,教材内容仍然为传统的理论加翻译技巧讲解,强调语言层面的词,句,篇的理解和翻译技巧,以真实的商务场景作为翻译任务的教学内容不多。教师应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材教法,模拟真实的商务场景,将学生的翻译表现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考核,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本文实施的调查分析来看,适应岗位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谈判技巧,贸易实务操作,单证制作等),英汉双语综合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电子商务平台操作技能,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加强跨学科多课程的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 立体化 外贸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15-02
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从侧重于理论的研究和基础知识的讲授转变为重视实际操作和国际贸易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各类实训平台或实习基地,但由于涉及商业机密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仍以建立校内实训平台为主,其中又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南京世格国际贸易实习平台)较为普及。该平台作为一个能帮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进出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而广受推崇。通过几年的实践应用,该平台也显现出了一些设计和应用上的不足,特别是其表现出的程序设计的刻板性和能力训练的单一性,因此建立立体化的外贸实训模式十分必要。
一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框架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三层体系开发出的一种集国际经济学、电子商务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内容的一款模拟国际贸易流程的教学应用软件。参与平台实习的学生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等角色,组成模拟外贸环境,并针对进出口贸易中的外贸函电、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签订合同、开立与审核信用证、备货、租船订舱、报验、报关、投保及制作与审核贸易单据等主要业务板块,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掌握各岗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二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仅采用理论教学,内容往往不够生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利用设置好的程序,让学生们对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使其根据软件设定流程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一环套一环的“工作任务”。学生在模拟贸易环境中不但可以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还能亲自体验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乐趣,真正成为贸易活动的主角,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将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知识和外贸业务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外贸岗位中的各个操作过程通过软件呈现到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的循环中提高职业能力与素养。例如,平台要求学生通过多次的发盘、还盘训练,锻炼学生的贸易磋商及外贸函电应用技巧。通过以动漫形式展现的“邮寄样品遗失”情景,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并掌握了样品跟单操作要领,提高了邮寄样品过程中转移风险和处理纠纷的能力。
3.有利于直观地反映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与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这种模式显然会由于其单一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及时性,且分数的评判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能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每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及盈亏情况和所用时间给予分数的评定,通过平台分数的评定较为直观地反映教学效果。
三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不足
1.软件设计上的不足
第一,平台已经设置的业务流程,让学生在操作中虽然能避免程序上的错误,但各项单据的出单日期由平台自动生成,这可能导致各项单据的出单日期出现逻辑性错误,而这项错误平台无法识别。
第二,在外贸业务中,信用证的制作及审查业务是十分重要的,但该平台对信用证的审证业务却是自动完成的,如果出现单证不符的情况,平台会自动退回修改,这不符合实际业务中可能存在的因单证不符而导致的拒付情况。
第三,平台只重视单据的流转,对报关、报检、核销退税等环节的考查都是一带而过,与真实业务中报关、报检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背道而驰。
第四,平台中所操作的各种单据无法导出,只能在该平台中才能查看,这不利于用户实时查看和使用,也不利于学生收集实训成果。
2.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应用上的不足
第一,操作环境无法反映真实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以进出易的过程为主线,以具体每笔业务为任务驱动,重业务程序和单据的操作,但由于平台设置的单一性,使在每一笔业务中学生都只能按照单一的
流程去完成全部操作。同时,很多指导教师忽略了对软件中汇率、关税税率、运费率、退税率等贸易环境进行即时调整,从而无法反映业务操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二,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对其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国际市场调研和策划能力、商务洽谈能力、决策与分析能力、外贸单证操作能力、业务流程运作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多项核心职业能力。而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仅侧重于外贸单证操作能力和业务流程运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他核心职业能力在这个平台中难以得到锻炼和发挥。
第三,缺乏综合的评价体系。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是自动生成的,评价标准虽然包括了单据制作、财务、库存、业务等多个方面,但对每个指标的考核都是参照《实训手册》的既定标准,如果学生原封不动地按照《实训手册》的样单来填写相关内容,必然能获得较高的分数,但这个分数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训练的效果。
四 构建立体化外贸实训模式的具体措施
立体化外贸实训模式是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基础,通过搭建高度仿真的国际贸易业务场景,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外贸实训环境,包括商务环境、办公环境、业务履行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外贸业务环境中,真正做到与外贸实践接轨。
1.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程序设计
对照实际外贸业务流程和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程序设计,对在平台中未予以重点强调但实际业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进行补充,如备货、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等。根据这些环节所涉及的场景,建立相应的实验室,设立不同的业务训练区,配备相应的办公器材,如办公桌椅、产品展示货架、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电脑、相关单据及各业务流程图表等,让学生体验几乎真实的实践场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平台中已强调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应每天通过业务环境的设置,将汇率、关税税率、运费率、退税率等与真实外贸环境进行同步更新,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决策判断,从而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每笔业务的盈亏情况。
2.以团队形式模拟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简化的部分程序
将学生分组建立自己的企业,可以是进出口商、货运人、银行等,从国际市场调研开始,在市场上自由选择贸易伙伴,进行商务谈判,通过与不同企业的接洽和多次谈判达成协议,并执行合同,处理信用证等。这个过程能训练学生国际贸易综合能力,如国际市场调研与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决策与分析能力、风险防范能力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能力等。比如遇到信用证不符的情况,不再由平台退回,而是由团队模拟练习的“银行”发出单证不符的通知,扣除不符合费用或拒付。这些恰恰是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所缺少的。将平台练习与团队模拟练习相结合才真正实现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结合,能力提升与技能锻炼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制定综合的评估体系
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估体系是立体化外贸实训模式的要件之一。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估体系是指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平台评分作为考核依据,结合团队形式的人工模拟部分考核,综合评价学生多方面的国际贸易职业能力。这要求教师应深入两种实训模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指导,除了考核单据的正确性,还要考核单据时间上的逻辑性、业务经营的收益性、业务洽谈的策略性、外贸合同的准确性、意外事故的快速反应性等多方面的表现。根据各环节所考核能力的重要性确定其所占总分的比例,并对每个环节进行科学评价,以此来获得对每个学生参与外贸实训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钟诚、尹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校内实训环节的完善与创新[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12)
[2]张燕平.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关键词:工作过程;国际贸易实务;项目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4日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阐述进出口货物买卖的具体流程、国际贸易惯例及术语、外贸进出口业务操作等内容,是各类外贸资格证必考的基础知识,也是国际贸易人员了解外贸业务、从事外贸实践的基础。本课程为培养掌握实际外贸工作技能、熟悉对外经贸行业管理并具备一定综合能力、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型外贸人才服务。
二、课程教学设计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块主要由三大项目构成:课程认知项目、单项实验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课程认知项目由贸易术语、合同条款、国际贸易方式三个模块构成;单项实验项目由合同的磋商和订立及合同的履行两个模块构成;综合实训项目是整套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实训,且教学时序也是三个模块的顺序。本课程计划学时为98学时,其中课程认知项目为50学时,实验、实训课时共计为48学时,基本达到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现阶段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实训项目设计不充足。虽然课程内容里面有设计实训项目,但不是所有课程认知项目的教学内容都开展了单项实验训练,如货物的质量、货物的数量和货物的包装就缺少让学生练习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认知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没有强化练习,在后续课程如《进出口单证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和《国贸综合实训》中填制相关单证的栏目时学生的速度就会较慢,尤其是在《国贸综合实训》课程中填写合同里的栏目时,有些学生甚至不知如何填写。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在体现工作过程方面有欠缺。学生按照该模式接受课程内容后,部分学生存在一个现象:掌握了单个模块的知识点,但不能形成整个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也就是说,难以形成做进出口贸易的工作思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接收的知识模块中没有体现出完整的工作过程。设想一位初次成为外贸业务员的工作人员要从事一项进出口贸易或者外贸公司要拓展新的贸易市场,外贸人员该如何操作?显然,如果外贸业务员按照上述知识模块来操作是很难弄清楚哪一步是工作的第一步。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和教育的特征,此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旨在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强化“工学结合”的理念,根据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等职业教育新理念优化教学模块,力求每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中得到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一)课程内容设计理念
1、基于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根据外贸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即依据交易准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和业务善后的流程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外贸岗位流程。根据外贸岗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任务,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境,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岗位职业能力。
2、立足于岗位综合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设置中,既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外贸岗位所需能力、知识和素质为依据,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素质、职业道德等内容,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3、结合职业技能考证设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将外贸领域各种证书考核共有的应知应会知识点和技能纳入进来,为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帮助。
(二)课程内容设计思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职业定位确定为外贸业务员,按照外贸业务员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项目。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有四个步骤:开展外贸业务的准备工作、对外交易磋商、拟定合同条款及签订合同、履行进出口合同。
通过笔者与毕业生及企业的沟通,依据此工作过程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五个项目,如图1所示。(图1)
再根据工作流程中每一步骤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细分为各种学习任务,并在每个任务中配有技能训练,技能训练采取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表1)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实施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要求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发的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们传授理论知识。老师的角色应该给予重新定位,在教学方式上须由执行转为督导,在教学理念上应由传授向引导过渡。只有老师的角色得到了正确的定位,老师才可以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需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到企业去顶岗实践或挂职锻炼得到提升,只有教师的实践能力紧贴企业的实际运作,学生才能更多地从教师身上感知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双师素质的教师成为项目课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学生方面。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实施的实践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及与他人合作来完成国际贸易的分解任务,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各项技能,学会业务流程所必备的各项知识。
同时,学生要发挥更强的主动学习性,做好必要的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工作,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云.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