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协调发展;国防高科技产业;全方位融合
(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要协调发展。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的关键所在。经济上不去,国防现代化也搞不好。确保经济优先发展,是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的前提下思考和谋划军队建设,使国防投入、军队数量与规模控制在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2)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重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整个国家的安全利益,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3)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应当做到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加强统筹,健全机制,实现科学发展。一是处理好眼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注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整体筹划和长远规划,保持财力投入的连续性,形成科学的增长机制,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处理好经济保障国防与国防拉动经济的关系。实践表明,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认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三是处理好军用与民用的关系。国防科技工业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增强平战转换能力。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以及军品生产的规模,在保证国防高科技研制开发和军品生产的同时,将部分军用技术和产品逐渐转移到民用上来。充分利用国防科技工业实力雄厚、知识密集、技术储备量大等优势,大力组织对民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逐步实现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的转变,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特点的科研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资源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4)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不仅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为此,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解决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与关键性问题,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结合,形成两者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机制。(5)从战略上搞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应统筹运用,对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合用。国家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和大型公共建设、通信干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求,符合战时军力部署、军事通信联络、人民防空和武器装备机动等方面的需要。实践表明,必须注重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兼容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注重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兼容发展。(6)国防建设必须在经济建设大局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军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国防建设必须充分发掘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提高国防建设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强科学管理、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切实转变传统的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的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
二、结论
我国的国防建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进行。受国家经济实力所限,军费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解决。我们不能同发达国家比国防投入,出路就是必须走出一条经费投入比较少而效益比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的路子。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必须要科学地把握好两者的结合点。
参 考 文 献
[1]张先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N].报.2005-5-5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双拥的重大意义
双拥是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从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性,把双拥工作摆上全局位置。要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全乡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通过做好双拥工作,进一步体现全乡人民重视和支持国防建设的信心和能力,展示“进取、创新、开放、求实”的我乡新形象。
二、适应需要,发挥优势,着力抓好双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我乡双拥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传统,广大人民群众双拥意识浓。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解决具体问题作为双拥工作突破口,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做好双拥工作。
1、要办好与双拥对象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实事。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为双拥对象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2、要增强全局观念,急双拥对象所急,帮双拥对象所需,解双拥对象所难。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着眼于智力拥军,办好智力拥军的好事。智力拥军是新形势下强军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充实智力拥军领导小组,按照实际需要,协商工作计划。
三、强化职能,协调运作,形成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
双拥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作,各村、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能。
1、要适时向乡党委、政府反映双拥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做好双拥工作的建议和办法。
2、将双拥工作列入全乡工作计划,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双拥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
3、组织协调好各村、各乡级单位的双拥工作。双拥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社会活动,各单位都要做好,把双拥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要立足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千方百计高标准做好双拥工作。
关键字国防产业生产要素增长结构
1国防产业的定义及其分类
1.1定义
国防产业是指相对民用产业而言,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家安全和军事需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国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公共产品的生产部门和国防建设中实现物和能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国防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战争准备的直接响应部分,其功能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为国防力量提供各类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上。国防产业作为军品生产能力属于国防资源范畴,作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产出机构又属于国防生产力范畴。国防产业履行着经济能向战争能的转换职能,是经济能向战争能转换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机器。我国的国防产业体系涵盖国民经济体系的各部门,在军事工业领域主要由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电子、通信、信息、核工业、军械、军需等部门所组成。这些部门既是国防产业的主体,又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具有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双重主体的特征,其产业结构代表了国防资源的结构和反映了国民经济中科技体系的结构走向。
国防产业不同于一般的民用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国防产业属于一种消耗性经济,其产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只能是作为国防的消费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家安全和军事需要。第二,国防产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经济活动一般严格按计划进行,买卖双方是固定的,不允许自由买卖。第三,国防产业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它关系到战斗的胜利和生命的安危。第四,国防产业的结构和规模随军事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第五,国防产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
1.2分类
国防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国防产业包括国防工业、国防农业、国防交通通讯业、国防建筑业。国防工业主要有兵器、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核及军需工业等部门,它直接为军队提供武器装备、被服、装具等,是国防生产的核心部门。国防农业是指为国防建设提供食物、衣着及其他生活用品的原料的农业生产,它是军队得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国防交通通讯业是指交通通讯业中用来保障军品生产和武装力量发挥作用的部分。国防交通通讯业具有同各方面联系的广泛性、产品的非实体性、军民通用性等特点。国防交通通讯业对战争的胜负起到重要作用,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国防建筑业是指从事营房工程、筑城工程、海防工程、防空工程、二炮工程、通信工程、后方基地仓库工程、人防工程等施工任务的产业,它为保存军队有生力量和国家战争潜力提供重要条件,是国防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狭义的国防产业主要是指国防工业。国防工业是指其产品主要用于国防的工业部门,即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为军队或国家安全生产必需的武器装备和特殊用品而从事的经济生产活动。国防工业是寓于整个国民经济中为保障国防建设与战争需要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发展对任何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而言都是必不可少。
2国防产业的增长源泉
2.1劳动力
按照政治经济学原理,劳动力是在生产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在对物质资料进行再生产的同时,还不断地实现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不仅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还表现在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是生产诸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一种生产要素,担任着生产要素组织者的责任,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地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因此,劳动力是国防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产要素,对国防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资金
在现代生产中,复杂多样和大量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各种生产要素之所以能有机地聚合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资金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资金的规模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又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在我国的国防产业中,问题更为突出,我国发展国防产业的资金(国防费)几乎都是由国家支出的。由于“资源有限论”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可投入国防产业的资金是有限的。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防资金投入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国防现代化建设将长期面临资金短缺的局面。资金在国防产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了。
2.3技术
技术是人类为了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创造的各种手段、方法、技巧和配方。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通过与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的紧密结合,深刻地改变着工业再生产的面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技术革命和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格局的改造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国防产业的发展过程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一个国家不失时机地调整国防资源结构,加快国防军工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这对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提升国防产业效率和增强军事抗衡能力都是极为必要的。此外,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高技术战争的时代,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充分展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运用,战争要素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和装备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这也充分证明了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2.4管理手段
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管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十六大报告中也提到,管理要素要按贡献进行分配。可见,管理作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已经慢慢被人们所重视。一项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使一个企业在相同的资金、人员和技术设备的投入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已经在很多活生生的案例中得到验证。但是,综观中国管理20多年的艰辛历程,原本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却因为我们的管理跟不上,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这一问题在国防产业的发展中尤为突出。因此,在将来国防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管理手段这种无形生产要素所起的作用,并力争使它的作用发挥到极点。
2.5信息化改造
信息化改造的主要作用来自网络经济和网络技术的三方面功能:①技术基础的优化功能。信息不仅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而且具有影响全局的特点,此外,网络技术还提供了新型的知识载体。一切其他方面的技术,都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能够使其作用发挥到极致。②知识存量的改造功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人大科学时代,各门学科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层出不穷,知识存量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地步,并且因人类独特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还在不断地扩张。由此可见,由于知识存量之大,只有使人们借助网络技术,才能迅速且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实现目标的信息,大大降低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改造成本和国防产业结构的改造难度。③创新能力的价值功能。网络经济实现了全球知识和信息的共享。然而网络经济并非就是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它的核心是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信息为创新提供路径,使创新思维在信息支持下迅速产生成果。网络时代的到来,要加快国防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就是要突出信息技术的核心作用,加大信息产业对国防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使国防产业的结构构成与网络时代的经济、技术要求相吻合,与高技术战争的有效供给目标相适应。
3优化国防产业增长结构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但与此同时,在这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新世纪初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优化国防产业增长结构、提升国防产业效率和增强军事抗衡能力,已成为我们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借鉴日本、德国、巴西等军事强国发展国防产业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优化我国国防产业增长结构。
3.1增加高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为国防产业提供高技术依托
国防产业既是国防建设的主体,又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具有经济和国防双重主体的特征。因此,国防科技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安全防卫的基石,可以说谁掌握了国防高科技,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一直坚持国防科技有步骤地发展。近年来,日本对军事科研的经费投入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美国国防部发表的报告称,日本的国防科技发展势头强劲,在不少领域里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了美国。而我国的军费投入相对落后,中国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姜鲁鸣指出,1990年以来,中国国防经费总量虽然增加较快,到2003年底总额为1853亿元,约合224亿美元,仅占GDP的1.69%,比世界国防费占全球GDP平均2.6%的比重低了0.91%。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比如鼓励民间企业介入并开发同国防装备有关的高科技,把许多尖端的民用技术直接用于国防产业的生产,为国防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依托。
3.2注重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的协调发展,采取寓军于民的政策
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优先发展国防经济可以刺激新的社会需求和经济活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样,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国防产业,把国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国防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发挥国防产业的辐射作用和“联系效应”。通过加强国防产业与民用产业生产部门间的科技成果交流和相互补充,避免了重复研制,节约了国防开支,提高了军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微观层次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国防产业与民用产业的协调发展:①通过使用原有的国防工业企业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国防工业企业在完成军品任务的前提下,积极生产社会需要的民用产品,提高国防企业的效益,增加国防工业企业的收入,弥补国防经费的不足。②通过一系列财政优惠政策,鼓励私有企业加入军工生产行列,民用工业企业要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积极生产军用产品。③打破军民、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大力发展横向联系,积极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推进军工技术向民用企业或民用技术向军工企业的转移和扩散。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迄今为止,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拥有500多个企业,200多个研究院所,民品产值占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80%。
3.3积极扩大军品出口,给国防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军品出口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国防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在国际形势总体缓和的趋势下,国内军品订货减少,国防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出口。在我国,国防经费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国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军工部门在满足国内武器装备需求的前提下,应该积极扩大军品出口,把军品出口作为保持国防产业规模和能力,补偿国防科研经费不足,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措施。在军品出口的形式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军火出口形式就很多,可以直接出口武器装备,也可以出口军品生产技术,甚至出口生产武器装备的生产设备,当然这些都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总的来说,军品出口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好处是比较多的,一方面,可以加快资金周转,赢得外汇和购买必要的军事战略物资,以便进一步研制新型的武器系统,满足军队的需要和再扩大军品贸易;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军品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促成足够的开工率,维持国防产业的发展。
3.4加大信息产业对国防产业的渗透
在我国,对于决定国防产业效益的经济结构,一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经济增长呈现典型的高投资、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导致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效益低下,国防抗衡力不强。究其原因,信息技术落后和信息的非对称是其中重要缘由之一。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国防建设的需要出发,都必须加大信息产业对国防产业的渗透程度,以此加快对国防产业各部门的全面改造。信息产业对我国国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信息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带动度很高的产业,它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产生与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现代经济的增长源泉。因此,应将信息产业作为国防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产业,提升整个国防产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信息技术是国防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还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质量服务业转变。因而,信息技术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可为国防建设和战争准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能量积累。
参考文献
1祝尔坚.信息化与国防产业跨越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2(2)
2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于连坤.国防经济学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4苗建军.知识产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5孔祥富.德国的国防产业[J].德国研究,2003(1)
【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制度创新;技术融合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我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民经济动员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要谋划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深度发展,实现工作转型,还必须把握好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国民经济动员配套制度和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等三个环节。
一、健全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扩大国民经济动员资源潜力
民营经济产权明晰,利益主体分明,拥有充分的自和高度灵活的运营机制,与市场经济具有与生俱来的适应性,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是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提高国民经济动员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越来越多地蕴藏在民营经济中,而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和能力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一个国民经济应变力,即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应急、应战、化解风险”的全方位应变力,是一种重大战略能力。经过几十年发展,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机制已经具备了基础。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2011年1~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1%,民间投资占57.7%。与2003年到2010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加了22.5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到2007年末,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超过16.2万家;当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9.8万亿元,接近同期我国GDP24.6万亿的40%;长期职工人数达1588万人;研发投入2130亿元;上缴税金4870亿元,出口创汇2867亿美元。技工贸总收入、研发投入、上缴税金和出口创汇都比上一年增长30%左右。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以灵活的民营机制、雄厚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
为了推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大动员”国防经济潜力的形成,就必须形成规范的目标形成机制,畅通的信息传导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有效地约束机制。相应的,就要采取培育民营经济作为军品市场主体、将军事需求融入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合作等措施。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形势,在促进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相互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不够突出。主要问题之一是市场竞争机制在经济动员活动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市场的均衡。在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资源越来越丰富,国民经济动员的经济基础――市场机制能够使国民经济动员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市场供求变化,降低动员成本,增加动员效益。因此,必须根据供求变化,利用价格杠杆,发挥竞争博弈的作用。目前,民营经济在军品市场和经济动员活动中没有取得完全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存在市场准入机制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及时军品供求信息,对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进行积极引导。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的制度性规则,给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会,把民营经济贯彻军事需求的机制落到实处。
二、制定并落实国民经济动员配套制度,规范国民经济动员活动
国民经济动员作为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路径,需要法律制度进行保障。考察现有的国民经济动员制度建设,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国民经济动员制度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来看,总体上存在不均衡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的基础法律――“国民经济动员法”。虽然《国防动员法》已于201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是,它不能取代“国民经济动员法”。二是现有制度不完善、不配套,有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宪法》、《国防法》和《国防动员法》都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法律依据,但是作为效力层次很高的根本法和基本法律,其内容主要是原则性、概括性或者框架型的制度规范,基本都缺乏可操作性,配套的法规制度还没有成型。三是从立法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来看,立法效益较低。
要实现实行国民经济动员法治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做到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制度均衡就是人们对既定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因而无力也无意改变制度均衡。反之,当人们对现行制度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尚未改变的状态则为制度的非均衡。非均衡的状态需要建立新的制度达到均衡。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也是一种商品,尽管造成制度不均衡的原因有多种,但它的供求同样需要达到均衡状态,实现制度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虽然在现实的立法实践中这种状态几乎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总是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但无论哪一个法律体系,都应该努力向“帕累托最优状态”靠近,以实现净收益的最大化。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动员法律供求市场的显著特点是法律总体上处于非均衡状态,表现在法律制度供给上的不足。必须通过国民经济动员立法及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规定以下基本问题:(1)国民经济动员主体及其职责、权力。(2)国民经济动员对象及其义务和权益。(3)国民经济动员的程序和原则。(4)国民经济动员行为的法律责任。国民经济动员法律规范之间应相互协调。还应通过运行,保持国民经济动员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具体制度,保证国民经济动员法律条文的贯彻实施。二是加强国民经济动员的执法工作。《国防动员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的内容。在“国民经济动员法”尚未制定出来之前,《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就是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直接依据。保证《国防动员法》的实施,主要手段是加强执法工作,完善和强化执法机制。负有国防动员职责的各级国家机关,都是《国防动员法》的执法机关。在《国防动员法》的实施过程中,执法机关必须从国防建设的大局出发,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有序高效原则,克服地区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切实保证动员法在本地区、本部门的顺利施行。三是落实对国民经济动员执法的检查监督。按照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动员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可以采取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立法机关主要检查各级机关制定、的规定、决议是否与国家经济动员法律、法规相一致;执法机关主要检查经济动员法律、法规是否得到贯彻;广大群众主要是对违反经济动员法律、法规的现象进行反映、举报和揭发。对贯彻执行经济动员法律、法规成绩突出的,国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给经济动员工作造成较大损失的,国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促进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系统融合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平战转换能力的关键问题。“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依靠科技,注重融合”,即要做到充分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成果,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国民经济动员项目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军民融合度,提高国民经济的平战转换能力。
由于应用领域和管理体制的因素影响,科学技术被分为“民用”和“军用”,这种分离现象导致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低下,并影响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动员资源潜力和应变能力。当今世界国防科技工业正由军备竞赛刺激的持续扩张向军民一体化发展转型。为了促进我国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防现代化领域的市场,构建基于高新技术和新竞争力的国家安全体系,必须群策群力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民经济的平战转换能力。
对于军民科技创新体系的融合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把握思路:一是从军民科技资源配置角度,进一步推进国防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标准体系;完善招标制和国防合同管理制度;实行诸军兵种联合研制的科研管理体制;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及各项智力劳动成果;重塑国防科技创新系统,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发挥民用科技优势,为国防科技发展服务。二是建立军民科技创新的虚拟模式和柔性组织体系。在军工企业改革中实施虚拟组织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就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利用网络技术作为作为实现组织之间联系的手段,以项目为联系纽带,以技术合作为联盟的起点,以技术开发贯穿全过程,并以分享高新技术成果和效益作为联盟目的,强调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知识、信息技术与资源共享。建立军民技术联合研发的柔性组织体系,从实践形式上看,主要有虚拟企业和虚拟研究中心。通过解决内部资源开发和外部资源整合、培养军民企业核心竞争力、健全军民企业间的信息网络、加强以动员项目工程为统一各方参与企业的管理手段、选择适当虚拟方向和对象等工作,建立动态灵活的虚拟组织体系,使企业能够用从容不迫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就能为动员能力转换创造条件。三是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系统。即通过创造良好环境、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区域性公共信息网络等手段,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的联动体系。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基金、联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推进企业产权资本化、证券化,完善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等手段,加快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科技资本市场。通过科学筛选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建立区域军民融合产业园等手段培育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区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将大大促进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国民经济动员项目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使国民经济的平战转换摆脱技术约束。
参 考 文 献
[1]周建平.《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载《中国国防经济》2010(1)
[2]李刚.《初论国民经济应变力》.《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4(2)
[3]《我国民营经济总量占GDP50%以上》.《人民日报》.2011,7(8)
[4]束洪福.《中国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高峰论坛拉开帷幕》.载《科技日报》.2009,2(13)3
[5]周建平.《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载《中国国防经济》.2010(1)
[6]于川信,周建平.《军民融合式发展理论与实践》.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3)
[7]胡青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企业导报.2009(10)
[关键词]国防开支;主成分分析;spss19.0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质疑中国国防支出的声音不断,声称中国的国防开支给国际安全带来了威胁。目前有大量的文献对国防开支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研究。国外Smith(1989,1995)、Hewitt(1991)[1]从新古典理论出发,依照理性人最大化其社会福利函数的组成部分,建立了国防支出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国内赵黎明、陈炳福[2]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布滞后模型对国防开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罗伟[3]运用计量经济学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和协整分析方法,对国防开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经济增长与国防开支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国外军费开支对国内国防支出的影响,而不是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的同时作用。本文就是把上述两种情况结合起来,即影响中国国防开支的因素不仅有国内经济的增长,还包括了国外军事大国的国防开支。为了克服众多因素可能造成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
三、中国国防支出的实证分析
中国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国内的经济状况,而且包括邻国以及军事大国的军事战略。国内影响因素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用中国的GDP来描述。因此,影响中国军费的因素有中国的GDP、美国的军费X1、日本的军费X2、俄罗斯的军费X3、印度的军费X4。由于各国之间都存在贸易往来,各国的军费开支都相互影响,为了避免各相关国军费因素的重复影响,因此需要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消除共线性的问题。本文采用SPSS 19.0来求解主成分。
由标准化之后的系数矩阵得: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如果直接用于分析,会带来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必须对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主成分可以代替原有的五个变量。两个主成分分别为:
F1=0.266GDP+0.264X1+0.141X2+0.207X3+0.256X4; (3.1)
F2=0.040GDP-0.168X1+0.721X2-0.573X3+0.163X4; (3.2)
以ME为因变量,两个主成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可得:
ME=334.62+266.856F1+12.815F2. (3.3)
相伴概率 P=0.000
由回归结果的可决系数R2=0.972可知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F检验统计量的值为293.082,说明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并且相伴概率为0.00小于0.05,因此模型的整体上是显著的。
将方程3.1式和3.2式代入到3.3式中化简可得:
ME=-1520+0.0156GDP+0.0568X1+1.91X2+0.322X3+0.665X4. (3.4)
四、结论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国防支出是由我国的经济增长来决定的,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相同的趋势。当经济发展较快时,国防开支相应的增加,当经济增速放缓时,国防开支就相应的减少,而不是搞军备竞赛,即所谓的中国,不顾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中国政府一直奉行的是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政策,承诺绝不进行军事扩张行为。
从回归方程中我们可以定量的看到,中国GDP每变动一单位,中国国防支出才变动0.0156个单位。各变量前的系数都满足经济学意义。虽然中国的国防支出呈现出长期的增长趋势,但是中国的国防支出占中国GDP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所谓的对国际安全造成了威胁,这也有力的驳斥了那些声称“中国”的言论。目前中国的国防开支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Hewitt, D. F., 1991, Military Expenditure: Econometric Testing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IMF Working Paper.
[2]赵黎明,陈炳福.中国的国防支出需求:1960-1999[J].统计研究,2005(01):25―29.
[3]罗伟.中国国防支出与GDP的动态协整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7(01):36―3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