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1篇

(一)业财融合的主要方面

业财融合主要是指当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财务能够及时的接受业务给予的反馈,业务也能够通过财务信息来更好的反映,可以更好服务于经济业务,财务人员的工作也逐渐向事前预测转变。其中业财融合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业财融合的风险管控

业财融合风险管控的过程不能简单的将提高效率为最终目标,而是要科学合理的评估风险,要将即将发生的风险控制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需要通过财务和业务部门合作,一起研究出一套合理的风险管控的方案。

2、业财融合的财务分析

业财融合的财务分析要在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中更好的实现整合和共享,为了避免分析工作出现分歧,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也要加强合作,要从业务的视角出发,坚持以企业价值为主要的导向,对企业的业财活动进行深度的分析。

3、业财融合的资源配置

业财融合的资源配置就是要兼顾客户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涉及到了财务分析与业务分析、业务需求与投资预算匹配、预算的调整与分配等方面。

(二)业财融合的实施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个企业的基础管理、管理模式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因此企业为了更好的实施业财融合,就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从企业的实际管理现状出发,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逐步推进,这样才能够将业财融合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2、坚持全面性、实适用性、实操性的原则

与其他财务理论相比,业财融合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工作。业财融合的全面性是指业务要尽可能的覆盖到企业经营中的每个环节,要保证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能够通力合作,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业财融合的实操性主要是指采用的措施方案要有较强的可行性,不应该仅仅的停留在形式上;业财融合的适用性主要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一味的借鉴先进的经验,而是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方案。

二、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施业财融合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可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有效结合,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更可以获得从不同部门反馈来的信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可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通过业财融合可以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和价值分析,及时的将订单信息、成本信息、质量信息反馈给财务部门,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有利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和监控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将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了企业的财务方面上,因此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通过业财融可以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实施闭合、完整、有效、严格的控制监督,可以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更好的实现对财务风险和监控的目标。

三、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议一支高素质的业财融团队

在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支高素质的业务融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这支团队既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战略思考能力、财务领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业财融团队,这个团队需要从企业的资金组、成本管理组、税务筹划组、预算组中的一些优秀人员来组成,例如可以通过成本管理组的专家,来对成本的使用进行评估;可以通过税务专家的知识,来控制可能发生的税收风险。

同时考虑到企业财务人员要承担起管理专家、财务专家、业务专家等重要角色,因此要求业财融合的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企业要从不同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出发,设计出比较合理的业财人员的成长路径,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业财融合的团队。

(二)制定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

一个良好的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保证业财融合在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过程中,要通过预算执行偏差率和指标覆盖率来进行考核,为了更好的建立起业财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明确相应的责任,要将月、年作为评价的参考指标,提高业财融合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性。

(三)做好业财联动专题的分析工作

为了及时的发现在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做好业财联动专题的分析工作来实现,更好的发挥出财务预警的重要作用。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详细的专题分析,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识别出高危客户,并且在经营活动中进行重点的催收,避免出现呆死坏账的问题出现。企业的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也要对成本管理进行专题分析,要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编制出模拟利润表,提高降本增效的空间,判断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降本增效的关键点,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系;业财融合;制造企业

1引言

制造企业中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职能都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其中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融合,能够满足最基础的发展目标,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将经营管理的各项指标都融入营销管理与生产管理过程中。业财融合的基本概念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工作业务融合,保证财务人员在掌握基础财务目标的基础上,了解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与合理的配置。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促进企业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2.1目标层

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发展目标不同,业务部门更加注重销售、生产环节等目标达成,财务部门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关注度不足,促进业财融合的发展,使业务部门统一目标,更加关注经济效益。通过业财融合与各个部门的交流协作,将风险评估与管理贯穿各个环节当中,支撑企业的战略性计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并利用财务信息协助业务部门,注重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延伸管理、事后的监督管理等,并将财务数据专业分析的特点凸显出来,促进业务活动的持续增长。

2.2内容层

就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企业的价值链关键部分入手,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合作。只有开展全面的价值链分析工作,注重采购管理、战略性规划与产品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并了解企业的客户服务情况与员工的业绩情况。在编制战略性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合理的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与资源的匹配程度进行完善。在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将采购管理作为基础目标,实行采购价格与财务部门的分析,逐步降低采购成本的支出,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利益。在产品制造管理过程中,开展对产品的利润分析、原材料价格与损益分析,并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摒除无法创造实际价值的产品,将更多的营销费用投入盈利的产品中。在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对服务成本与质量进行测算与分析,逐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在实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开展量化的分析工作,了解各个部门的价值效益,贯穿全员的管理过程中。

2.3架构层

从新时展的要求开展分析,制造企业要明确企业财务发展的需求。在搭建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与管理,并以财务工作作为基础,业务工作作为辅助,开展合理的财务核算工作。在实现信息与财务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使财务人员能够从繁重的会计交易活动中脱离出来,并使用更多的精力开展经营分析与业务分析活动。

3业财融合下制造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3.1渗透业财融合的理念

许多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仍然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后续的工作中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在理解创新与认同新时代管理理念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管理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接纳全新的理念,认为贯彻业财融合的基本理念,会对财务管理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没有了解到业财融合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所以,制造企业应当在各个阶层与岗位中渗透业财融合的理念,并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与认同,避免流于形式。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管理者要理解业财融合,并编制长远的发展计划;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考虑,制造企业要提前进行融合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保证全体员工都能够参与进来。只有合理利用信息化系统与业财融合工具,才能够加快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速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制造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例如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法等。在结合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化的业财融合方式。

3.2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制造企业为了促进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优化内部的组织结构,了解传统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原有的组织框架进行优化。例如,可以在制造企业内部建立业财融合组织队伍,还可以成立专门的业财融合部门。在提升全员业财融合理念的基础上,对组织结构框架进行适当的调整,还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制造企业要为业财融合的岗位提供更多业务出色的工作人员,并提升其处理业务活动的能力,为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3.3利用高效的财务管理方式

制造企业应当从全局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促进业财融合工作的实施,借鉴优秀企业都是采用什么措施落实业财融合,还要对实行业财融合不理想的企业经验进行分析,发现最适合的业财融合工具。制造企业的业财融合人员要开展理论性的学习工作,并对业财融合的理念与措施进行研究,例如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建立业财融合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资金预算的工作,还要设立相应的预算控制小组,可以由销售部门、制造部门及财务部门构成,并根据市场的实际价格,进行资金预算表的编制。企业在进行资金预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业务量增加的问题,就要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资金预算调整工作,不仅要适当地追加预算资金,还要保证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发生。

3.4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第一,务必要梳理制造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并对核算体系进行重新设置,例如二级明细科目、三级明细科目等。财务人员要保证设置的科目与业务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在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之后,结合业务的实际数据,了解业务管理需要什么数据,财务报告都能够展示出来。但就实际情况,这些方面的工作与财务专业的技术涉及较少,使用更多的就是归纳统计性思维与加减乘除。核算基础工作除了要设置会计科目之外,还涉及与业务部门的配合,为各个环节提供财务需求相关的数据。许多制造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因为财务数据问题没有解决,无法为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第二,只有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才能够实现业财融合的发展目标。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就会导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融合,依托先进的ERP系统,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把控,强化业财融合的目标。制造企业搭建数据库,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资源共享,不仅沿用传统的手写会计凭证方式,而是利用SAP系统中的管理模块,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逐步形成财务凭证。只有合理利用报表的编制工作,使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业务活动当中,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3篇

一、企业财务文化的记录功能

在企业财务文化的形成和创造过程中,语言文字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企业财务文化会破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自觉不自觉地记录下来,为后来者继承前辈的财务文化遗产,为进一步研究、认识企业理财过程,提供多方面的依据和基础。一个优秀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往往都会被系统地记录保存下来,供企业的新人和其他企业参考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财务文化的记录功能将会越来越被企业理财者及管理当局所重视,并会被广泛深入地加以研究和自觉运用。

二、企业财务文化的认知功能

借助于符号系统的记录,人们阿以了解和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的历史、现状,了解和认识与其他企业的差异,考察自身财务管理的具体运行过程,探求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只有了解了一个企业的财务文化,才算真正认清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真面目,也只有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住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神实质,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高级的财务管理专家应当对企业财务文化的类型进行理论研究,在这种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财务政策才能行之有效。通过研究企业的财务文化去认识企业如何才能搞好财务管理,是明智而且成功概率很高的选择。

三、企业财务文化的传播功能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文化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制度安排、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的情况,都舍得到广泛的传播。企业财务文化的传播是超越国界的,中国企业的财务文化可以传播到其他国家,国外企业的财务文化也会传播到我国各企业,并且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这种传播,可以极大地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文明的发展。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不同企业财务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是企业财务文化传播的心理动力。对自身理财成功经验的总结及宣传,吸取其他企业理财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是企业财务文化传播的现实需要。通过企业财务文化的传播,企业理财世界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企业财务文化的教化功能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企业财务行为背后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即有不同的财务文化。企业财务文化被人创造,同时它又反过来塑造企业中的每一个人。企业中每一个成员常常处于财务文化的熏陶之中,人们在有意无意之中调整自己的财务行为和思想,使之合乎所处环境的要求。企业财务文化的教化功能就表现于这种调整过程中,人们总是生活在某一群体之中,企业就是一个群体,每个人都经常处于他人利益和自我利益、个体私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当中。企业中每个人都会处于某种期待状态,企业财务管理在满足人们这些期待、化解各种矛盾的同时,无疑是在对企业中的成员进行着财务文化的教化。

五、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

每个企业的内部都有一种或大或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是文化凝聚功能的具体体现。企业财务文化系统存在着一种双向辐射现象,一种是内辐射,产生向心力,发挥凝聚功能;一种是外辐射,产生发散力,发挥融合功能。这两种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是企业财务文化形态保持相对独立、相对完整,同时又在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由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导致的员工的向心力,在企业财务危机来临之时表现得最为鲜明,那些有良好财务文化的企业往往能渡过难关,而那些财务文化不良的企业往往难免破产倒闭的命运。企业财务文化的凝聚功能首先是“凝”,即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财务文化的作用下呈现出一致性和一体化状态。其次是“聚”,即由共同的财务文化活动所导致的原来并不在一起,甚至思想并不一致的人们,在企业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间内趋向同一种财务行为。

六、企业财务文化的变革功能

企业财务文化活动,能够变革自身的财务状况,改善自身的物质条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利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朝着有利方向发展,他们的努力不但能变革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变革人们的精神状况,变革人的观念,扩大企业理财的思想领域。企业财务文化的变本功能,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推动企业改造和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史,无一不是一部财务文化变革的历史。企业财务文化不仅具有变革的功能,而且往往是双向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文化交流、东西方企业之间财务文化的交流也是这样,在各自进入对方的财务文化之后,都会在对方企业财务文化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变革作用。而这种变革都能由对方得到补充和丰富,获得新知,从而促进企业财务文化整体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企业财务文化的发展,我们许多企业的理财观念、价值标准、财务管理的精神风貌都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企业财务文化的活力来自于它的变革功能,丧失了变革功能的财务文化必将走向衰退。

七、企业财务文化的融合功能

企业财务文化是传统与现代、本企业与其他企业、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理财文化结合的产物,比如我国企业应用量本利分析。标准成本法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是中西方企业财务文化融合功能的极好例证。改革开放后,西方企业的财务文化先是和我国三资企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并借助于三资企业发展壮大得以传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西方企业财务文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但是中西方企业财务文化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然而,财务文化毕竟具有融合功能,并具有自调节和自组织机制。不同企业财务文化交流过程中,各自都会进行一些适应性变革和调和,进而在新的基础上融为一体。企业财务文化还可以把一些优秀的理财思想,如职工当家理财思想、主人翁思想、勤俭办企业思想等潜移默化地融合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使职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个人融合到集体的财务管理的洪流中去。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1

1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2

1、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2

1、2 MM理论…………………………………………………2

1、3 权衡理论…………………………………………………2

1、4 最新资本结构理论………………………………………2

2 资本结构组成部分……………………………………………3

2、1 自有资本板块…………………………………………3

2、2 融合资本板块…………………………………………4

3 影响资本结构变动的相关因素………………………………5

3、1 行业因素………………………………………………5

3、2 获利能力………………………………………………5

3、3 企业规模………………………………………………5

3、4 销售收入………………………………………………5

3、5 股东态度………………………………………………6

3、6 其他因素………………………………………………6

4 最佳资本结构的选择方法……………………………………6

4、1 综合资金成本法………………………………………7

4、2 筹资无差别点法………………………………………7

4、3 概率分析法……………………………………………7

4、4 主观评价法……………………………………………8

5 欧美日企业的资本结构现状…………………………………8

5、1 企业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9

5、2 欧美日企业对自身融资方式的选择…………………10

6 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政策选择………………………10

7 杉杉集团资本结构分析………………………………………17

7、1 企业理财目标与资本扩张……………………………18

7、2 适度负债,合理调整资本结构………………………19

7、3 对企业发展新阶段财务策划的几点思考……………20

8 知识经济下资本结构的新变化………………………………21

9 参考文献………………………………………………………23

点击查看全文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金融消费信贷现状分析

1.引言

汽车金融是指汽车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和经销商提供的资金支持,截止到2006年,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成长性和规模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如图1所示,在中国,汽车金融尚处萌芽阶段,而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发达国家的贷款购车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金融服务是汽车产品流通和消费的剂,对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大家消费观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汽车金融自身的不断完善、发展,贷款购车的比例将逐年升高。而对车企来说,汽车金融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销量,本身的利润也很可观,再加上经营多元化等方面优势,将被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看好。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相比,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在经营品种的开发方面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对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完善具有积极作用。

2.国内外现状分析

2.1国外汽车金融发展现状

国外汽车金融完整的服务具备三项职能:第一,为厂商整合销售渠道,提供市场咨询;第二,给经销商提供设备、库存等融资;第三,为消费者提供汽车贷款。

2.2盈利模式现状研究

2.2.1汽车融资租赁式增值盈利模式

汽车租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融资租赁,另一类是经营租赁,即有“融资”与“融物”之分。汽车融资租赁在汽车厂家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桥梁,让消费者先取得汽车的使用权,然后每月付租金,在租赁期满后一般要购买设备的所有权。

2.2.2汽车金融投资理财式增值盈利模式

汽车投资理财业务是以汽车消费为目的专业性投资理财服务

3.国内汽车金融发展现状

汽车金融服务是一个规模大、发展成熟的产业,有着多样化的服务类型。如价格浮动式、投资理财式、以旧换新式、公务用车汽车金融服务等与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大众化的金融服务相比,汽车金融服务较为复杂,它是围绕汽车销售而展开的。

当前我国汽车金融业务开展主体包括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为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3.1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随后又有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又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取代《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余额743亿元,股份制银行余额311亿元,汽车金融公司余额318亿元;国内汽车和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短期融资券217亿元,中期票据20亿元;以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已试点发行19.9亿元。上述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业务开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仍显欠缺。目前我国汽车贷款比例低于20%,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3.2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

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该业务的主体主要涉及银行、汽车经销商、汽车集团财务公司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图4是我国自1998年到2008年以来的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现状。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井喷阶段,冷却阶段,专业化发展阶段。

按照各主体在信贷业务过程中所承担职责及与消费者关联度的不同,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盈利运作模式可以分为3种:以银行为主体的直接模式,以销售商为主体的间接模式和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直接模式,一般性的业务操作流程如图5。

3.2我国汽车金融资产证券化现状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起步较晚,2005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后,才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性质、结构安排、各机构职责、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等各项内容作了初步规定。

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少,而且资金成本比较高,还不稳定。第二,汽车金融公司服务能力不强。第三,部分法规和政策制约了业务开展和产品开发。第四,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担保问题比较复杂。

4.对策研究

2008年以来,国家已经先后出台《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等政策,给汽车金融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

其次,应鼓励汽车金融与汽车产业进一步融合。

第三,应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汽车金融业务法规,降低贷款成本。

参考文献

[1]杨波.我国汽车金融盈利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7

[2]栗勤.汽车信贷市场的问题与出路[J],汽车工业研究,2004,(4)

[3]周昭雄等.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模式比较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