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科护理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84—01
1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
1.1留置导尿管:是指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尿管。主要用于各种手术后留置导尿、尿潴留时引流尿液、测膀胱残余尿及膀胱尿道造影等。常用的留置导尿管有以下三种:带气囊的二腔导尿管,标准结构包括排液腔对开排液孔(一对)、排液漏斗、注水腔、注水孔(一个)、注水漏斗、单向阀、气囊。三腔导尿管:常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其标准结构包括注水腔、注药腔、排液腔、注水漏斗、单向阀、注药漏斗、排液漏斗、侧错开排液孔、侧开注药孔、气囊、注水孔、止流卡片,主要增加了侧开注药孔或称冲水孔,以便于持续膀胱冲洗,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硅胶管带气囊的二腔前列腺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且不宜手术、需终身带管以解除尿潴留者,其末端弯而细尖,且较硬挺,容易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给予留置导尿。
1.2膀胱造瘘管:留置位置一般在耻骨上,常用蕈状导尿管以充分引流尿液,适用于有尿潴留但尿管不能从尿道口插入者或是经膀胱手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留置管道者,如尿道断裂的患者等。
1.3肾造瘘管:根据B超检查提示的肾脏大小,肾积水程度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一般在腋后线与第12肋交叉点以下2cm或稍偏内。行肾盂成型手术时需留置肾造瘘管,也适用于某些疾病需终身带肾造瘘管者,如无法纠正的泌尿系梗阻。
1.4肾周引流管:为肾盂手术时放置在肾周围的引流管,引流术中残留在肾周围的积血积液,一般在术后5~7d拔除。
1.5输尿管支架管:临床常用双J管,一端通过输尿管置于肾盂内,一端在膀胱内,起到内支架作用。用于肾盂内引流,输尿管切开取石、输尿管成型、输尿管再植或同种异体肾移植等手术时放置的管道。能有效地预防切口尿瘘和切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输尿管内支架管一般术后保留1月左右拔除,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1.6尿道支架管:指留置在尿道内用于支撑尿道的管道,适用于尿道断裂或尿道狭窄施行手术者,一般术后3周拔管。
2引流管的一般护理
2.1心理准备:术前向患着介绍术后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解释带管期间会有些不适,同时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2生活护理:患者置管后活动受限,因此,护士应协助病员完成生活护理。另外指导患者适当床上活动,协助翻身、拍背,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做好基础护理。
2.3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根据手术名称及各种引流管特征正确辨认各种引流管,并注明名称和日期,引流管较多而有疑问时应及时请教手术医师。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脱落,引流管的高度应适当,防止引流不畅或引流液返流诱发上行性感染。同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保持通畅,保证有效引流。
2.4病情观察和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表情、面色、出汗及心理状态,及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对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严格记录尿量及24h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2.5预防感染:随着各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延长,引流管逆行感染的机会增加,尤其是在尿路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一旦发生,其病死率可高达13%~30%[1]。因此,在做各项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消毒病房空气,减少病房人数,正确倾倒引流液,适时更换引流袋和伤口敷料等,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发生。
3不同引流管的特殊护理
3.1留置导尿管
3.1.1预防感染和尿管堵塞:保留导尿管时间较长者,尿液中可见较硬的结石样物质,有的附着在导管表面,易导致感染和管道堵塞。预防措施:饮食指导:鼓励病员多饮水,无疾病限制者每天饮水量为为2000~2500ml,以增加尿量达到内冲洗尿管的作用;少喝或不喝浓茶减少尿液中的有形成分,预防尿路结石形成。尿道口护理:在无菌原则下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擦拭2次。正确:当尿量最多达到尿袋容量的三分之二时就应该倾倒尿液,倾倒时尿袋的高度不能高于耻骨联合平面以预防尿液返流引起泌尿道逆行感染;尿潴留患者导尿后首次排尿量应少于600mL,夹尿管15~30min,慎防膀胱反应性充血出血,此后应开管以引流尿液,以达到尿液引流通畅,防止尿液返留,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3.1.2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正确调节冲洗速度:膀胱冲洗速度为100~140滴/min,如冲洗速度为250滴/min,会引起患者心率和血压增快及血压增高,同时膀胱冲洗速度过快,增加对膀胱壁的机械损伤,大量冷冲洗液刺激膀胱平滑肌,引发膀胱痉挛[3],因此,应根据出血情况调整冲洗速度,滴速可调至100~140滴/min,出血多时可大量冲洗,液体流量可直线滴入,最快可达300~650滴/min,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引流液呈浅红色,滴速调至80~100滴/min;尿液转清后40~80滴/min,持续8~24h。采取20~30℃温度的冲洗液冲洗膀胱,有效地减少了膀胱痉挛次数,从而减少了感染机会[3]。
3.2膀胱造瘘管:皮肤护理:永久性膀胱造瘘者,须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每日清洗后外涂氧化锌软膏等皮肤保护剂,覆盖造瘘口的纱布经常更换,需保证其干燥、清洁和固定。更换造瘘管:每隔3~4周在无菌条件下更换造瘘管1次.正确拔管:拔管前先夹闭管道,观察能否自行排尿,如有排尿困难或切口处漏尿,则需延期拔管。拔管后有少量尿液漏出为暂时现象,3~5d可自愈。为了保证切口尽早愈合,拔管的同时从尿道置保留尿管引流尿液,待造瘘口愈合后再拔除保留尿管若既有膀胱造瘘管,又有留置导尿管,主张先拔除导尿管,再夹闭造瘘管,试行从尿道排尿,排尿通畅后再拔造瘘管。
3.3肾造瘘管:正确处理堵管:原则上不冲洗,如有梗阻或血块阻塞需冲洗时,则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每次注入量以5mL为宜,反复冲洗冲力不可过大。适时拔管或更换肾造瘘管:肾盂成型手术的肾造瘘管,一般术后保留3周,拔管前夹闭引流管观察1天,无明显憋胀感,可拔管[4]。对终身带管的患者,肾盂造瘘管在7d之内不能更换,术后3个月左右更换肾造瘘管,以后每隔2~4个月更换1次。
3.4输尿管支架管(双J导管)的护理:预防尿液返流,由于有双J导管的存在,在输尿管口抗返流机制消失,当膀胱内压力增高时,膀胱内部分尿液会通过双J导管返流至肾盂,可出现置管侧腰部胀痛。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任何因素,如预防便秘,避免卧位排尿,指导患者站立排尿,定时排空膀胱,注意引导小儿不要憋尿,避免尿潴留,以减少膀胱尿液返流[5]。
4小结
各种引流管在泌尿外科中应用广泛,它关系着手术成败与术后康复,因此护士应作好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俊林.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置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2):253.
[2] 邹惠玲,董英.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引流管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536.
【摘要】分析和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普通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观察两种干预方法的止痛效果。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控制疼痛效果优于常规镇痛措施,可提高镇痛效果,增加患者舒适,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镇痛;普通外科;术后疼痛
手术作为普外科的常规治疗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或大或小的创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患者造成疼痛。而疼痛不仅仅造成感觉上的不舒适,还可引起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失调以及代谢和内分泌的紊乱[1]。术后疼痛一般集中在手术后的24~48h,已有学者将其作为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2],因此,术后疼痛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分析临床上实施的各项术后镇痛干预措施,总结出一套综合护理镇痛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现分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期间普外科收治的常见胃肠道和肝胆手术的患者168例,其中男105例,女63例;年龄在1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6.8岁;其中阑尾切除术14例,胃大部切除术52例,结肠癌根治术38例,直肠癌根治术25例,肝部分切除术18例,经腹胆囊切除术21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84例,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微量镇痛泵静脉镇痛,干预组在微量镇痛泵静脉镇痛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措施。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对照组给予微量镇痛泵静脉镇痛,干预组在微量镇痛泵静脉镇痛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措施。
1.2.2 微量镇痛泵镇痛法:于患者手术后麻醉清醒前,将芬太尼0.8~1mg、哌替啶5 mg、生理盐水100 mL加入镇痛泵, 使镇痛泵的扩张囊扩张至100ml刻度处,离开手术室前为病人推注首次剂量,维持镇痛药物的有效浓度。把镇痛泵通过静脉连接到病人身上后,微量镇痛泵以2~5 mL/h的速度泵入,如果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可按住自控按钮将镇痛药物快速注入3~5 mL[3]。
1.2.3 综合干预镇痛方法
(1)术前健康教育。手术前给予患者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对疼痛做好心理准备,减轻焦虑情绪。告知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原则,教会患者镇痛泵使用方法。
(2)心理护理。患者回病房后陪伴患者,询问疼痛情况,安慰患者,并告知患者情绪对疼痛的影响,乐观等正面情绪可缓解疼痛,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则会使疼痛加剧[4]。
(3)促进舒适,转移注意力。给予患者舒适的;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一次;对患者伤口周围和全身肌肉轻轻按摩,加快伤口愈合;指导患者按住伤口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选择患者喜欢的轻柔音乐,使患者心情放松,转移注意力。
(4)家属陪伴和药物止痛。给予患者微量镇痛泵维持预防性镇痛,如患者出现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时,可适当给予药物止痛。
1.2.4 评估方法[5]:采用NRS疼痛评分法:无痛为0分;有疼痛感,但不严重为1分;患者轻微疼痛的不适感为2分;患者有痛苦的疼痛感为3分;疼痛较剧烈为4分,剧痛难以忍受为5分。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生命体征的改变,综合评估。分别于术后4h、12h、24h、36h、72h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用SPSS 1 1.5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处理。将两组评分结果进行组间t检验,p
2 结果
由表中可以看出,两组的疼痛均逐渐减轻,但干预组的疼痛控制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
3 讨论
疼痛对机体是一种有害刺激,通过自主神经的调控作用,能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烦躁不安等,并影响消化系统及内分泌调节,影响到术后患者的恢复。同时,普外科多是肠道或腹部手术,疼痛可使患者不愿呼吸、咳嗽、下床活动等,易引起肺部感染、肠粘连及静脉血栓。因此,术后应积极做好镇痛的治疗和护理。综合干预护理措施通过术前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转移注意力、预防性止痛等方法,可提高镇痛的效果,大大减轻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参考文献
[1] 魏大琼,田继书. 不同镇痛给药途径用于术后患者的效果研究[J].华西医学,2010,1.25(1):148~150
[2] 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现状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6-228
[3] 孙红霞,何农,刘红玉,刘野,谢燕妮.自控镇痛泵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0.8(29):7097~7098
[4] 张维娜,姜亚芳,付艳芳. 影响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5.22(10):75~77
关键词 泌尿外科 综合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
疼痛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通常是由机体受到伤害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1]。本文选择我院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综合合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需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54例,其中男41例,女13例,年龄26~48岁,平均36.1±8.6岁;均为择期手术,其中泌尿系结石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1例,肾结核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7例。对照组男21例,女6例,年龄27~47岁,平均35.2±7.3岁,其中泌尿系结石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肾结核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肾结核4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术前、术后均给予泌尿外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泌尿外科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如下综合干预。
术前护理:⑴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当班护士实行责任护士制,对该患者综合系统护理干预负责到底。由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在常规宣教内容上,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教育内容:①术后疼痛是复杂的心理、生理感觉,其中心理成分不可忽视,良好的心态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感觉;②摒弃术后镇痛会导致上瘾的错误观念,术后适当应用可起到有效镇痛的效果,促进疾病的恢复;③根据不同疾病,向患者讲解术后常见的疼痛原因,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⑵患者选定手术时间,进入手术准备期间,责任护士定时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对疾病、手术、疗效等治疗上的疑问,并给予及时解答。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如焦虑、忧郁、低沉、烦躁等,找出不良情绪原因,及时开导患者,从根本上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平稳过渡到手术时期。
术后护理:①责任护士在科室做好接护准备,整个过程流畅、准确、训练有素,让患者感到安全放心。②对本科护士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培训,使护士术后能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指导临床镇痛用药。③给患者以良性暗示,并应用轻音乐等患者喜爱的且能执行的爱好活动分散患者注意力。
观察评定指标:疼痛程度分级标准,疼痛程度的分级采用数字分级法。具体操作方法:0到10共11个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行选择其中的数字代表疼痛的程度。具体分级标准为:无痛:0;轻度疼痛:1~3;中度:4~6;重度:7~10。
护理满意度调查: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4份,收回54份,回收率100%。54份均合格。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专业知识、沟通效果、责任心4个方面,每个方面分为3个级别。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无痛和轻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度和重度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平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整体护理满意度比较:从服务态度、专业知识、沟通效果、责任心四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四项指标“好”的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沟通效果、服务态度、专业知识三个方面“差”的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讨 论
对于泌尿外科来说,术后除了切口的疼痛,往往会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剧烈疼痛[2],如良性前列腺摘除术,因前列腺的摘除可导致患者术后剧烈疼痛,碎石术在击碎的结石碎片通过输尿管狭窄处时也会导致剧烈的疼痛[3]。因此,泌尿科患者疼痛护理的要求极为迫切。术后导致疼痛的原因除了手术本身,还有患者拒绝使用镇痛药、护理人员对疼痛的处理不及时或评估不准确。鉴于此,对护士进行疼痛培训,使其掌握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估,从而指导镇痛用药。其次,对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实行基础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相关教育,使其明白疼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正确地使用镇痛药能起到镇痛的效果,且不会发生药物依赖。
结果显示,观察组无痛和轻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度和重度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平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综合护理干预,也提高了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总体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东旭.术后疼痛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6,8(5):77-78.
2 阴瑞.术后疼痛护理评估和控制对策[J].实用杂志,2006,13(12):2153.
3 王曙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病人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2,17(9):684-685.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外科手术;术后疼痛
外科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手术,术后切口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过于强烈的术后疼痛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和精神的紧张,对患者的休息和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紧张心理所导致的机体应激反应等生理变化,还会对切口的恢复和手术效果的发挥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疼痛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疼痛,迅速恢复术后体质和提高手术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96例对其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96例,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胃癌手术6例,肠梗阻手术12例,胃十二指肠手术20例,其他手术1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胃癌手术8例,肠梗阻手术15例,胃十二指肠手术2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知情,愿意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保持病房内床铺整齐、空气清新;给予卧位指导,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遵医嘱进行镇痛药物的使用等。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有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康复护理等。
1.2.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前,对手术的效果和疼痛存在疑问和畏惧心理,从而导致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简单易懂的讲解,对手术的基本过程和安全性、必要性给予耐心的讲解,消除患者的疑问和畏惧,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手术。在手术结束后,要及时对患者的感受进行询问,了解其对手术的整体感觉以及术后疼痛情况,告知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治疗过程,不会对以后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影响,鼓励其积极面对。
1.2.2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讲解手术和疼痛产生的基本机理,让患者对将要进行的手术和术后疼痛具有正确的认识和充足的思想准备,从而主动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缓解因紧张导致的疼痛加剧。护理人员需要改变传统“术后疼痛是正常的”这样陈旧的观念,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疼痛的机理、预防的措施以及止痛药的合理使用,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后疼痛预防和控制,实现缓解和无疼痛的护理效果。要求其家属给予患者正确的精神支持,在疼痛发作时通过聊天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疼痛。
1.2.3 康复护理 保持病房内环境的安静、整洁;注意对光线、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和调节,增加病房的温馨感,为患者提供心灵依靠,改变传统病房冷冰冰的感觉;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适量的下床活动;严密监视患者的病情发展,对切口是否出现出血、感染和包扎松紧度等进行观察。
1.2.4 自我调节 术后疼痛作为一种主观感受,紧张的情绪会加强患者对术后疼痛的敏感度,降低其对疼痛的承受能力,最终造成疼痛的加剧和恢复缓慢。帮助患者进行紧张情绪的自我调节,可以有效降低由不良情绪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缓解疼痛。采用休息、聊天、看书、听轻音乐等形式,缓解和分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注意力,指导患者进行慢呼吸和深呼吸,进行全身的肌肉放松锻炼,有效缓解疼痛。
1.3 评价方法 4h后,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对护理干预后的患者进行疼痛评价,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2级:中度疼痛,需要止痛药帮助睡眠;3级:重度疼痛,需要进行麻醉止痛;4级: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对休息和睡眠产生严重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检测全部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
2 结 果(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术后疼痛护理,护理前0级疼痛0例、1级疼痛4例、2级疼痛16例、3级疼痛20例、4级疼痛8例;综合护理干预后,0级疼痛8例、1级疼痛26例、2级疼痛10例、3级疼痛3例、4级疼痛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术后疼痛护理,护理前0级疼痛0例、1级疼痛5例、2级疼痛15例、3级疼痛19例、4级疼痛9例,护理干预后,0级疼痛5例、1级疼痛18例、2级疼痛19例、3级疼痛4例、4级疼痛2例。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组研究显示,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程度不但与手术自身有关,还受到环境、健康教育、患者情绪、止痛用药和疼痛护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亚耘.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58―59.
[2] 顾云辉.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101-102.
[3] 杨萍.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3):282-283.
【关键词】 甘露醇;留置针;神经外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5-02
神经外科患者多病情危急,神志不清,常需尽快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最常应用的方法是输注快速输注甘露醇,通常为每4h或者8h输注1次,频繁静脉穿刺可损伤静脉,且甘露醇对于局部组织具有刺激作用,容易造成静脉炎[1-2]。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即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并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但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必须合理选择静脉,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以及护理措施,方可减轻患者的痛苦[3]。本研究综述了神经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护理现状,旨在为神经外科急救护理提供参考。
1 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护理操作
1.1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静脉留置针的材质较为柔软,对于患者血管的损伤较小,其留置时间长于普通头皮针,能够有效减少因反复穿刺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其操作较为简单,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神经外科主要采用留置针进行甘露醇的间歇性输注,虽然有研究表明,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以及深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进行甘露醇的输注也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但容易发生血行感染,因此在神经外科仍建议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1]。
1.2 合理选择输液部位以及静脉 通常成人应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前臂静脉为首选静脉,应避免选择下肢静脉。此外,有研究发现,选择手背静脉、颈外静脉等应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且穿刺成功率较高、留置时间较长且患者活动较为方便。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应选择较为粗大的静脉进行留置针输注甘露醇,以稀释刺激性以及高渗性的药液,且操作较为简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1]。
1.3 操作方法 在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甘露醇输注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对穿刺部位的消毒面积应在8cm×8cm以上,待其自然干燥以后,以15°-30°的角度进针,并于见血后平行、缓慢地将外套管推入,在推入过程中,应确保针芯应固定不动,直至确认无误后方可将针芯拔出,以减少穿刺对于血管内膜产生的机械刺激,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注意留置针的敷料以及固定蜡均应每日更换,并以碘伏对穿刺部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3]。
1.4 输注速度的控制 临床中对甘露醇的输注速度有控制要求,通常250ml20%的甘露醇应在15-30min以内完成滴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如选择8-9号针头连接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注即可满足要求。有研究认为,将留置针的肝素帽去除,并直接将留置针连接在输液管端,可使输注速度到达8-10ml/min[1]。也有研究认为,在输注甘露醇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心功能合理调节输注速度[3]。
2 静脉炎原因分析
2.1 药物原因 由于甘露醇属于一种偏酸性的高渗液体,在经静脉输入时,容易引发静脉炎以及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输注低温甘露醇将直接性地损害血管内皮,且其对于炎症介质以及丝分裂素具有激活作用,直接导致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脱水等,从而导致局部血小板聚集,并且释放出前列腺素E1及E2,导致静脉的通透性提高,诱发细胞浸润以及炎症反应等,致使静脉收缩并且变硬,引发无菌性的静脉炎,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
2.2 输液操作因素 在输注甘露醇后,如继续输注抗生素、含钾药物、脂类、蛋白等高浓度药物,将导致静脉血管壁的损害加重。此外,留置针的粗细选择不当、留置位置以及留置时间不合理、固定头皮针的方式以及封管操作不当等均可能损伤静脉。如穿刺部位选择手背等小静脉,由于静脉的内径较小、血流速度较慢以及血容量较少等,容易发生静脉炎[3]。
2.3 病情因素 由于神经外科的患者多病情危重,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较少活动,且需要长时间输注较多的药物,导致静脉回流的速度减慢,容易引发静脉炎。
3 静脉炎预防对策
3.1 改变甘露醇的温度 相关研究表明,加热甘露醇至35℃或者37℃时,与常规的药物同时输注入血管,或者采用加温微量泵进行推注,或者在穿刺部位应用热水袋进行热敷,均能够减轻对血管的刺激以及对血管壁的损伤,可延长留置时间,并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2-3]。
3.2 应用局部药物 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可在穿刺周围涂抹适量的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肝素钠软膏或者三黄软膏等,或者采用75%的酒精纱布进行局部湿敷等,可有减少发生静脉炎,并可延长留置时间。
3.3 合理调整输液顺序 合理调整输液顺序对控制静脉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认为,在输注甘露醇前,可予以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引针穿刺,在结束静脉注射时,予以其他的非刺激性液体或者快速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可冲洗血管。也有研究认为,在患者的病情允许时,应尽量将刺激性或者高渗药液提前输注,如果后面无其他的液体,可予以少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留针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总之,神经外科治疗中甘露醇是脱水降颅压的首选药物,应用留置针进行输注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容易发生静脉炎,应合理选择留置针以及留置时间,严格各项操作技术,加强留置针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周淑珍,胡玉兰.甘露醇治疗神经外科颅高压120例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