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消防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消防监督;应用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各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数量及规模上较之前都有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较高的城市建筑密集性为城市消防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几年,各类火灾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多。因此,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对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将物联网技术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结合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能够提升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推进我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向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提升整个社会的智能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物联网技术能够将智能化技术和网络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相结合,通过综合调度传感装置,实现对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目前,较为常见的信息交互设备主要有红外视频扫描设备、温度感应器及声波感应器等。正是由于这些信息交互设备的运用,能够实现对信息的输送、处理及反馈。如今,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将这一技术运用于不同领域之中能够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分类与筛选。同时,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不仅节省了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对人力及物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及时对火灾进行预警,大大降低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3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监督检查中的必要性
消防监督检查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大、细节较多,在实际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往往是采取抽查的方式,并不能实现对受检单位的每一个点位及消防设备的全面检查。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同结构及形态的建筑也涌现出来,这进一步增加了消防监督检查的难度。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消防监督检查的效率及质量,更加全面地消除被检单位的安全隐患,必须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消防监督检查系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及信息化的消防监督系统,这也是我国消防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安全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消防检查人员不需要再深入建筑中的每一个点位来进行消防监督检查,通过物联网系统终端就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被检单位建筑内的环境及消防设备的情况,还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加快速高效地完成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减少火灾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城市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及快速反应,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消防系统各部门的联系,从而有效解决多部门联合执法与工作的实际问题,提高消防预警的准确性,大幅缩减报警时间,加快现场处理的反应速度,降低火灾出现的概率。消防系统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基本框架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即管理感知、应急救援及辅助决策。其中,管理感知环节包括的系统又分为:消防安全隐患巡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建筑物内烟雾、明火的识别,通过消防视频监控对现场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监控火灾情况。如果发生火灾,该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报警,同时启动消防喷淋头以及消防供水系统。在进行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中,利用物联网系统还能够完成设施巡查、隐患上报以及任务考核等工作。如若发生火灾,物联网系统还能够实现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全面调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应急救援行动的速度和效率。在辅助决策时,通过物联网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能够对火灾隐患进行全面分析,不断优化消防人员及相关设施等消防资源。
4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监督检查的技术支撑
为了适应当前消防工作的新形势,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消防物联网系统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才能实现与现有的消防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对接,从而达到彼此数据交换、存储及共享的目的。消防物联网系统主要由四个层面的技术组成,即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层和应用层。
4.1感知层面的物联网技术
在感知层面所涉及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各种信息采集及传感设备中,例如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装置、新型传感器等,这些设备能够便于消防部门对各单位消防状况的信息读取与调控。其中涉及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4.1.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装置主要用于检测,它能够将感知到的被测信息以设定的信号形式传递出去,从而实现对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控制等[2]。由于一些高新技术的推动,如光电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使传感器技术不再是单一功能,而是越来越朝着微型化、智能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传感器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磁敏传感器、针对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根据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4.1.2电子标签技术电子标签系统利用无线电信号来识别特定目标,并能够将相关数据进行读写。电子标签即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签,射频识别技术是消防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其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对物品的跟踪及信息的共享。射频识别技术涉及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制造、材料、信息等,同时也覆盖多方面技术,如芯片技术、天线设计技术、标签封装技术等。
4.1.3视频图像采集技术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助推下,视频图像采集技术已不再是模拟采集,而是采用数字化采集的方式,并且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处理技术的数字化、视频质量的高清化及前端压缩的智能化。由于成像原理的区别,视频图像采集技术分为两种,即可见光视频图像采集技术以及夜视视频图像采集技术。
4.2网络层面的物联网技术
网络层面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相关的网络技术对感知层面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与传输。在消防物联网系统中,网络层技术需要满足两点:网络分配技术升级、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此外,消防物联网系统还需要有线及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撑,进而构建具有层次性的组网结构。这一层面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4.2.15G通信技术5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增加了D2D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5G通信技术具有连接容量大、通信延迟减少、传输速度更快等优势。D2D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用户间的通信能耗降低,从而提升通信效率。5G通信技术的出现能够进一步优化与提高消防物联网系统的运行性能,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与交互,进一步丰富网络结构,充分满足消防物联网系统管理的需求,使系统更加智能化、移动化。
4.2.2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是通过128位二进制数码进行标识,是IPv4的升级替代技术。IPv6相比于IPv4有了更多的网络地址资源数量,其地址资源是IPv4的1029倍。此外,IPv6还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联网的问题。目前,互联网已经由IPv4过渡到IPv6,较大程度地提升了物联网系统的性能。
4.2.3异构网络融合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选取恰当的技术手段使不同类型的网络能够互联互通,使不同网络相互补充,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异构网络融合涉及业务、控制、接入、传输、空中接口等多个通信系统层面。根据主干网的不同可分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IP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基于IP核心网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等。
4.3处理层面的物联网技术
处理层相当于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大脑”,能够对网络层面所传输的数据资源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自适应传输,达到互联操作及信息共享的目的。此外,处理层还能够为应用层提供统一的接口以及虚拟化的支撑。这一层面涉及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
4.3.1大数据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都产生了海量数据。大数据技术就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系统中的应用,对采集数据的工具以及数据存储都提出了挑战。大数据技术也有许多支撑技术,如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通过这些支撑技术的融合,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高质量、高效率处理,还能够实现对未来数据变化的预测。
4.3.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计算模式,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这一技术能够将用户从终端带入“云端”,用户只针对自己的需求在某一应用中进行操作,而云计算技术则会通过特定方式来实现用户需求[3]。例如,人们普遍使用的搜索引擎就是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运用的具体体现,人们通过搜索关键字便能够获得与之相关的大量信息。
4.4应用层面的物联网技术
应用层面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消防业务的应用接口以及解决方案,将消防监督检查与物联网的特性相结合,从而构建起消防物联网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下层网络信息的提取,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封装,从而形成完整的业务引擎供用户使用,能够实现对用户的统一管理,方便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监督与管理工作。该层面主要涉及的技术有以下两种。
4.4.1视频检索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检索技术也日趋成熟。当前,有许多信息是通过视频形式从各种媒体中呈现出来。因此,从大量的视频数据中找到需要的片段是视频检索技术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当前,已经研发并使用的视频检索技术有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基于文字的图像检索技术以及视频浓缩技术。
4.4.2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是消防物联网系统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物联网较传统网络更加注重数据的采集与挖掘,这也对物联网的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能够对物联网中的数据及分析结果进行有效保护,从而避免对公共安全及商业秘密造成威胁。
5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监督检查中的发展前景
1.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网是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
1) 工作区(WORK AREA)子系统――由工作区内的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电缆组成。常用设备是计算机(PC,工作站,中端,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设备。
2)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由交叉连接、直接连接配线的(配线架)连接硬件等设备所组成。实现配线管理,其设计很完善,使用颜色编码,很容易追踪和跳线,体积小,比传统配线箱节省50%空间。
3) 水平子系统(HRIZONTAL)――由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一直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跳线架)的连接,常用三类和五类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
4) 主干线(RISER BACKBONE)子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线缆组成,即多对数铜缆,同轴电缆和多模多芯光纤以及将此线缆连接到其他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所组成。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机PBX和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常用通信介质是光纤,使系统传输率达到100MBPS。
5)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由设备间的线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实现布线系统与设备的连接,主要为配合不同设备有关的适配器。
6)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实现楼宇之间布线,连接到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讯设备和装置上,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过流过压的电器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本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充分满足用户功能上的需求。
2) 结构和性能上都留足余量和升级空间。
3) 遵循业界先进标准。
4) 本着结构合理,高效低成本的原则。
5) 用户使用上和管理上的灵活性。
2.系统结构与配置
2.1 用户需求分析
本工程的施工范围为1、2、3和6号楼4栋楼。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本工程中根据点数表和所提供的平面图和系统图,统计本设计中信息点总数为13849个,初步设计内网信息点为4250个,外网信息点为3932个,专网信息点为1725个,红机专网信息点为952个,语音点为2990个。分布于各区内。本布线系统设计选用GCI六类布线系统解决方案,所有的数据主干选用万兆光纤系统解决方案,语音主干选用3类大对数铜缆。整个布线系统选用星型结构,各信息点自插座至各楼层弱电竖井处上楼层配线架,最后通过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统一连接至位于1号楼的网络和电话中心主机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
2.2. GCI布线系统支持的系统
1) 用户的数据处理设备
IBM System 36/38, AS/400 NCR
Hewlett Packard(HP) Honeywell
Siemons Control Compaq Alpha
CDC Johnson-Control
Andover NEC
Fujitsu SUN Microsystem
2) 用户的数据通讯网络方式
EIA-232-D,RE-422,RS-423 Ethernet,10-Base T
StayLan(1Mbps-10Mbps) Token Ring(6Mbps)
FDDI(100Mbps) TP-PMD(100Mbps)
ATM(155Mbps\622Mb\s) 100Base-T,1000Base-T(X)
10G万兆以太网
3) 用户的话音系统
Avaya Matra Communications
Ericsson Nortel Network
Mitel NEC
ICL ISDN
Harris Huawei
4) 用户的图像传输要求
Analog Video(CCTV\CATV) Digital Video数字图像
Video Conference会议电视
2.3 系统详细设计
2.3.1 工作区布线
工作区指从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UTP跳线为软线(Patch Cable)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
针对客户需求,连线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RJ45跳线,T568B规格,长度为终端设备到插座的距离,3米长。
2.3.2 水平布线
水平布线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综合布线中水平子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由UTP线缆构成。最大水平距离:90m(295ft)。指从管理间子系统中的配线架的JACK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工作区的patch cord、连接设备的patch cord、cross-connection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M。水平布线系统施工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大量的工作,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因此要施工严格, 保证链路性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综合布线的水平线缆可采用六类、超五类双绞线。本工程水平区数据部分均采用六类UTP。
水平布线示意图
1) 水平布线路由
一般地,水平布线插座部分一般距地30cm摆放,最终通过水平垂直段线槽(管)、走廊主线槽等汇至相邻的FD。基本的水平布线走线方式有暗敷和明设两种。参看下面的水平布线示意图:
水平子系统示意图
走廊的吊顶上应安装有金属线槽,进入房间时,从线槽引出金属管,以埋入方式沿墙壁而下(或上)到各个信息点。
水平布线路由图
2) 水平布线设计
下图是水平部分电缆沿公共的水平线槽分支到工作区各个插座的针对本工程的直观示意图:
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下图所示:
3) 水平布线器件
水平布线给出选用的GCI产品的说明如下:
插座模块:信息模块选用JU6G90N-WH,白色,最新6类千兆模块,该种模块与固定的C604线缆配合时,有极好的电气性能,可以灵巧吻合地连接至任何系列模块化插座、支架或表面安装盒中。语音与数据点均选用此类模块,便于将来二者灵活调节换用和扩展。
插座面板:GCI组合式面板,白色,86x86,单孔或双孔,信息模块选择90度(垂直)墙上型安装,适配国产86x86暗盒,CM防火等级。
水平线缆:数据和语音水平线缆全部选用C604六类非屏蔽线缆,中心十字架设计,23号线规,UL认证,水平配线长度不超过90米,支持高宽带应用,包括1Gbps千兆位以太网、2.4Gbps ATM及高达550MHz的模拟宽带语音应用,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可靠性最高的五类电缆快6倍,向后兼容5类产品,有良好的工艺设计,使其安装快捷简易。
配线架:根据用户需求,配线间配线架选用24口模块化的配线架,这样数据和语音既可以根据需求互换,又便于区别管理。模块化的配线架以精巧的模块化设计,确保其性能可靠、兼容性及快捷简易的安装,更便于灵活跳接和管理,满足用户指定需求。配线间光纤点的端接选用12/24口机架式配线架来端接光纤。
工作区/配线架用跳线:数据跳线选用GCI RJ45-RJ45跳线JU6-BL-3M,3米,支持千兆应用。语音跳线选用RJ45-110跳线JU1R4-BL-2M,2米跳线,对应线缆数量按招标文件要求,根据数据信息点按3:1的比率配备原厂工作区跳线。
2.3.3 主干布线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主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构成。其功能主要是把各分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相连。用主干电缆提供楼层之间通信的通道,使整个布线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垂直干线子系统拓扑结构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每个楼层配线间均需采用垂直主干线缆连接到大楼主设备间。垂直主干采用大对数线缆时,每条大对数线缆对于某个楼层而言是不可再分的单位。垂直主干线缆和水平系统线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楼层管理间的跳线来实现。
垂直主干线缆安装原则:从大楼主设备间主配线架上至楼层分配线间各个管理分配线架的铜线缆安装路径要避开高EMI电磁干扰源区域(如马达、变压器),并符合ANSI TIA/EIA-569安装规定。
电缆安装性能原则:保证整个使用周期中电缆设施的初始性能和连续性能。
大楼垂直主干线缆长度大于90M,则每个楼层配线间至少配置一条室内六芯多模光纤做主干。主配线架在现场中心附近、保持路由最短原则。
1) 主干布线路由
根据用户具体需求,本工程楼内所有数据主干均为6芯室内多模,OM3,50/125um 万兆光缆,语音主干选用CMR阻燃级别的3类100对非屏蔽大对数线缆,整个建筑物的主干线缆在每层有贯通的桥架相连,经各个弱电竖井至各楼层配线间FD、再经竖井内垂直预设桥架、最后汇至1号楼的主网络机房和通讯机房。楼内主干在竖井桥架里走线并良好绑扎。系统数据主干、语音主干严格分开设置,按照一定的标准距离敷设,达到隔离。
2) 主干布线设计
竖井中应立有金属线槽,且每隔两米焊一根粗钢筋,以安装和固定垂直子系统的电缆。竖井中的线槽应和各层配线室之间有金属线槽连通。
干线区子系统示意图
3) 主干布线器件
本工程数据主干主要选用GCI 6芯室内多模,OM3,50/125um 万兆光缆,型号是FC-MIG01-06,对应在楼层配线间使用24口架装光纤配线架 FBX-241024端接。室外部分采用六芯单模光缆。光纤连接选用GCI的ST耦合器和ST-ST单芯跳线作为尾纤来熔接光纤。平均损耗为0.1dB。以上配置主干支持可达万兆甚至100G的应用,并向下兼容。
本工程语音主干主要选用GCI 3类100对大对数双绞线,该线缆对语音应用有着良好支持,并可保证主干容量为总信息点数量2倍的冗余要求,满足系统对余量的要求。语音主干的两端端接选用GCI 110型配线架。
2.3.4. 配线间
配线间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用户可以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用于改变线缆路由。建议采用合适的线缆路由和调整件组成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管理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
管理子系统三种应用:水平/干线连接;主干线系统互相连接;入楼设备的连接。线路的色标标记管理可在管理子系统中实现。
分配线间可位于大楼的某一层或以多层共用一个配线间的方式分布,用于将连接至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
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使用功能又近似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共用一个子配线间;对于信息点较多的楼层应在该层设立配线室。配线室的位置可选在距弱电竖井旁附近的房间内。配线室用于安装配线架和安装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
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设备包括快接式配线架、理线架、跳线和必要的网络设备。
1) 线缆路由
各配线间线缆一般可从主干线槽经过防静电地板进入相应机柜,在完成分组、上架、理线、绑扎后进行最后的线缆卡接,具体情况应根据现场施工要求灵活处理,但总体须保证线缆的安全和理线的整齐美观。
为了保持配线间的布局美观,引进的配线间垂直主干线槽应紧贴墙面,切忌矗立于房屋中间。要求施工时,处理好线槽入口处的切角,既不能成直角,也不可探出墙面。
2) 配线间器件清单
本工程共设计配线间27个,分别位于各楼弱电竖井内,配线间就是一管理子系统,它把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连在一起或把垂直主干和设备子系统连在一起。通过它可以改变布线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管理网络通信线路。
在配线间,配线架器件安装在落地式的机柜中,机柜置于高架地板上。到配线架来的电缆应从吊顶上通过线槽从上方进入机柜。
配线间大部分器件实际上已经在“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两节中描述,这里又多加了一些布线管理器件,如背板、机柜等等,可以直观地了解、检查配线间里的布线情况。本节说明了实际使用的端接器件的最终统计数目。所有的机柜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电源插线板、机柜隔板、安装螺丝、垂直理线环。机柜上空余的部分需要有挡板遮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配线间的设备工作跳线选用了GCI跳线JU6-BL-2M,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性能卓越,稳定可靠。语音工作跳线选用了110-RJ45型跳线.。信息点跳线数量按信息点数量3:1的比率配备原厂铜缆六类跳线。
3) 配线架打接表格
配线架打接表格直接提供了各个配线间之配线架的线缆打接顺序,是工程施工安装和竣工维护必备文档,非常重要!一方面能指导正常的施工,协调任务分配,另一方面起到最终核对器件搭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和日后管理维护的参考。
2.3.5 布线管理
信息点标号原则
建议本布线工程中各座建筑物中的信息点按照如下规则统一标号,如:
1) C1区一层数据点是C1CXX(C=Computer),
2) C1区一层语音点是C1PXX(P=Phone),
3)C1区一层数据主干是C1CBXX(B=Backbone),
4)C1区一层语音主干是C1PBXX(B=Backbone)。
5) 其它区、层类似上述标识,区别在属于哪一区的哪个楼层。
6) 各信息点标号与相对应的配线架卡接位置标号相同,特殊标号另行注明。
7) 标签颜色按照相应规范。
在中心配线间需要区分各区分配线间的主干,需要在标识处填写详细的建筑物的名称,便于管理。
标签安装
按照要求,所有使用的标签皆为专用机器打印,标签都打印在永久性的标签上,并用永久性的防水薄膜覆盖。在穿线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所有的线缆都单独标签,终端的配线架对应的给出标签,都使用标签给出标识,所有的插座端口也给出安全的固定的标签来标识,而且所有的插座面板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看标签就可以区分信息模块是数据、语音、还是光纤应用。所有的配线和跳线都给予标识并单独编号,使得最终用户的管理更为方便快捷。
3. 系统功能
3.1 系统操作方法
布线系统应用的好坏,是与施工过程中的安装质量密切相关的。
水平4对双绞线的连接完全可以依靠模块和配线架上的T568色标来端接。
在垂直子系统中,缆线的连接正确性是由色码得到保证的,色码编排如下:
按顺序组合,如1-5线对则有:白蓝、蓝白为第一对线;白橙、橙白为第二对线;白绿、绿白为第三对线;白棕、棕白为第四对线;白灰、灰白为第五对线。其它依次类推。安装终接按顺序按此色标进行,方可保证连接的正确性。
4. 系统性能指标
4.1 概述
施工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两种测试:
线路测试:采用专用的六类电缆测试仪对标准所规定的布线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包括所有信息点的接线图、长度、串扰、衰减量等十几项指标。
联机测试:选取若干个工作站,进行实际的联网测试。
整个布线系统包括双绞线和光纤两种线路,每条链路我们都要用专用的测试仪测试。
4.2. 标准
双绞线连接:根据ISO/11801和TIA/EIA 568B六类测试要搭配相应厂商的适配模块。
光纤连接:根据ISO/11801国际标准Optical Class之要求制定。
4.3. 被测线路的定义
双绞线连接
4.4 测试指标及标准
六类测试标准,我方将采用TIA/EIA所规定的CAT6指标或ISO11801 CLASS E 指标,并且选用三级精度的测试专用仪器。
六类标准测试的主要指标包括
测试仪内自动存贮了各种标准的限值,它自动地逐项指标进行测试、比较,并报告结果。我们推荐使用的测试仪为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DSP4300,测试标准建议使用TIA/EIA 568B规定的永久链路(P-Link)或信道方式(Channel)。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信道测试应满足或高于以下的指标:(ANSI /EIA-568-B.2在4次连接时的信道标准)
光纤线路的测试只要求测试一项结果──衰减:
衰减量
衰减量
4.5 测试仪器
我公司采用Fluke公司的新型Fluke DSP 4000系列双绞线测试仪来测试双绞线线路。
用Fluke DSP 4000以上系列测试仪主机外加Fluke FTK光纤测试工具包来测试光纤线路。
5. 系统要求
5.1 环境要求
5.1.1 照明
按有关设计要求,配线间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强电总体设计时机房应有设计院特别考虑。
5.1.2 接地
配线间接地要求如下:
1) 提供合适的接地端,机架/机柜应用直径4mm×4mm的铜线连接至接地端;
2) 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欧姆(单独接地),联合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欧姆。
根据本工程的接地要求选用联合接地。各机房要求所有的弱电机柜,箱体及设备提供一个接地点,保证能正确的和任何设备连接,保证接地的延续性,所有的接地线有铜芯导线,铜排组成。
5.1.3 设备间要求
设备间及配线间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它的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
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如下:
1) 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
2) 温度保持在18-27摄氏度之间。
3) 湿度保持在30%-50%之间。
4) 通风良好,清洁。
5) 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
6) 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3000W。
7)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8) 设备间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设备间内的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适用。若根据设备、环境要求需设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应作防静电处理。
9) 应尽量靠近服务电梯,以便装运笨重设备。
10) 应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炸物处。
11) 设备间应远离强振源、强噪声源,避开强磁场的干扰。
为了便于网络设备的跳接管理及维护,本布线工程设计建议设备间与配线间设置同一处。
6. 设计总结
宝鸡市代家湾小区作为新兴的智能化建筑,其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介质
的物理架构,在布线方面要求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实用性、综合性,并且易扩展、方便维护和管理。
本方案是以国家游泳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结构化综合布线工程的具体需求为基础依据、以GCI的数据网络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为技术实现,参考国际国内通信行业标准及业内领先的案例设计而成。
宝鸡市代家湾小区作为本地区的重要场所,中心决策层能以通信行业专业化的高度,以“One Shopping”(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来参考审阅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领导的远见卓识和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