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申报建议

项目申报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申报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项目申报建议

项目申报建议范文第1篇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项目由来及背景。

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投资者的有关情况。即:生产经营内容、生产经营规模、产品销售情况、年上缴税额、自有资金数额、债权债务情况等。

兴办外商投资项目要简述:

(1)合营各方概况,即:合营各方名称、法定地址、法定代表国籍及姓名、资金实力、技术力量等。

(2)合营方式(注明合资、合作、独资)。

(3)合营年限。

(4)经营范围。

(5)产品销售方向(内销或出口比例)。

简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技术引进项目,要简述技术引进内容(关键设备或技术专利)、拟引进技术设备水平及其国别和厂商。

产品技术水平及市场销售前景。

(二)项目建设初步选址及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拟选地址的地理位置、占地范围(四至范围)、占用土地类别(国有、集体所有)和数量、拟占土地的现状及现有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如果不指定建设地点,要提出对占地的基本要求。

项目建设条件。简述能源供应条件、主要原材料供应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条件及实现上述条件的初步设想。需进行地上建筑物拆迁的项目,要提出拆迁安置初步方案。

(三)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生产性项目要提出主要产品品种、生产工艺及生产能力;非生产项目要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说明其规模,如旅馆、宾馆项目要说明有多少客房、多少床位;房地产开发项目要说明拟建的建筑物类别及数量;成片开发建设的小区要说明小区的主要功能、建筑容积率等。

总建筑面积及主要单项工程的建筑面积。

(四)环境影响

一般民用建筑项目不写,其他非工业生产项目简写。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额。技术引进项目要说明进口技术设备使用外汇数额,建设费用和购置国内设备所需人民币数额;外商投资企业要说明总投资额、注册资本数额、合营各方投入注册资本的比例、出资方式及利润分配方式。

资金来源。利用银行贷款的项目要将注设期间的贷款利息计入总投资内。

利用外资项目要说明外汇平衡方式和外汇偿还办法。

(六)建设进度初步设想。

(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算。

(八)结论。

(九)附件

建设项目拟选位置地形图(城近郊区比例尺为1:XX;远郊区县比例尺为1:10000)。标明项目建设占地范围和占地范围内及附近地区地上建筑物现状。

在自有地皮上建设,要附市规划部门对项目建设初步选址意见(规划要点或其它文件)。

国家限止发展的或按国家及市政府规定需要先由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的项目,要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签署的审查意见。

外商投资项目要附以下材料

(1)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外商资信证明材料。

(2)合营各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3)合营各方签署的合营意向书(境内单位要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两个或两个以上境内单位合建的项目要附以下材料

(1)合建各方签署的意向书(要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2)合建各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其他附件材料。

二、基本建设、更新改造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权限和申报渠道

项目申报建议范文第2篇

我县是百万人口大县,人口流动量大频繁。近几年全县法定传染病的发病主要以散发为主,但也存在传染病疫情的爆发流行。其中20__年最为严重,共发生爆发疫情5起,共波及1300余人,发病132人。特别是去年防治“非典”期间,暴露出我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全国、全省大疫情和周边县市的传染病发病状况,不排除今后在我县发生、爆发流行或传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霍乱、人间禽流感等烈性*染病的可能。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目前已将《传染病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现将有关事项请示如下:

一、项目名称

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项目建设工程

二、项目实施单位:

县人民医院

三、项目性质:

改扩建

四、建设内容:

1、设备购置21台(套)160万元,其中:心电监护仪4台;除颤器2台;X光机(含床旁X光机1台)2台;B超机1台;心电图机2台;血液分析仪1台;尿液分析仪1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电解质分析仪1台;细菌分析仪1台;普通显微镜1台;水浴箱及离心机各1台;网络建设。2、病区土建180万元,其中:征用土地20亩。业务用房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房屋设计方案、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及环保设施等应符合国家卫生防疫等部门有关规定。

五、计划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4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60万元,地方自筹80万元。

六、招投标方案

1、招标范围:本项目招标范围包括:建筑工程、主要设备等。

2、招标方式:本项目拟采用委托招标的组织形式,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招标按规定招标信息。

七、建设工期:

20__年3月—20__年12月

八、效益

1、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县传染病防治体系,形成诊治各类传染病40床位规模。

项目申报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30-02

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2011年底,在此基础上推出第二期名为“本科教学工程”。本文所指“质量工程”是第一期“质量工程”及第二期“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与改革项目的统称,主要是指国家级和省级两类建设项目,也涉及高校自身所设置的相应校级、院级、系级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本文力求从申报及建设的角度研讨相关工作,分析问题,寻求对策,以利于地方高校认真对待每一次建设机会,在点和面上都能有所突破。同时,精耕细作,以建设本科质量工程项目为引领,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地方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高校本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之在社会评价中占据较高权重,无论地方高校还是部委属院校都高度重视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地方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申报成功率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期“质量工程”建设中,近70%的国家级项目和近50%的省级项目都被那些在科研和教研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的部、委属院校获得,而数量众多的地方高校在申报工作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方高校申报成功率偏低,只能选择性地填补一些数量上的空白,获得的经费支持也较少。在第二期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教育部在政策上更多地注重了对地方高校的支持,但总体来说,相对于地方高校的绝对数量,质量工程项目获批数量仍然偏少。

2.获批立项难成体系。质量工程项目申报是一个优选的过程,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积累基础才具有申报的条件与资格。地方高校一方面要举全校之力,拿出最好的项目参加竞争,方能保障推荐的项目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内部的平衡,适当的兼顾不同科类专业的建设水平,地方高校又不得不将本来不充裕的资源配置到不同的专业领域,这样不多的申报建设机会往往被平均化。因此,地方高校很难做到质量工程项目的全面斩获,所批的为数不多的质量工程项目很难构成一个相互支持的工程体系。

3.建设过程监管不严。高校的教务处以及质量工程项目所在的相关学院,是实施项目监管的主要业务部门,也是保障项目运行、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地方高校在项目监管过程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务部门往往限于事务性工作,导致无法对日常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二是相关学院难以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创建用于日常监管的项目执行系统(以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为主)、项目日常管理系统(以学院或系一级为主)以及项目监督与评价系统(学院自评,学校管评二级),导致过程管理缺失。

4.建设推广力度不够。部分地方高校获批项目的建设推进工作长期处于一种自觉、自发、自为的状态,一些项目往往束之高阁。例如,反映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的精品课程网站获批若干年,但始终停留在申报时的状态,没有内容更新,也没有学习反馈互动。有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既无法实现网上预约,更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又如,反映在项目的影响力方面,一些项目并未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未引领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也并未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项目建设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项目的结项工作一拖再拖,或是低调结题。

二、地方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不力的原因

由于办学历史、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和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差异,部、委院校在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竞争中具有相当大的先天优势。除去“先天不足”这个客观存在的因素之外,造成地方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不力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在教育部、财务政府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明确提出,“质量工程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质上,推进实施质量工程,项目是契机,改革是手段,提高是目的。而部分地方高校把质量工程当作“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单纯为了“挂牌”而申报,申报时千方百计集中优质资源“做文章”,一旦立项后却疏于建设和管理,后期靠零碎素材的拼凑来完成检查与验收,这显然违背了质量工程建设的初衷。

2.培育机制不健全。地方高校对校一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不够重视,部分学校获批的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比在建的校一级质量工程项目还多。这种项目建设架构导致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根基不牢、力量分散。如果把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体系比作一个金字塔,那么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分别是塔尖和塔身部分,而起到基础支撑作用的塔基部分是由大量校一级项目构成的。缺少了校一级质量工程项目作为“孵化器”,地方高校的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在申报与建设上,往往变得“昙花一现”。

3.分工协作不够。地方院校获批质量工程项目的历程往往是经过多方配合、团体努力、历次、反复雕琢的结果。从分工上来看,负责质量工程申报的主持教师对专业教学情况有较强的了解,学院(系)掌握着专业整体办学状况,作为主管部门的学校教务处更胜于对申报建设政策及整体工作状况的认知与把握,作为支撑力量的各相关部门各自有着与教学改革紧密联系的业务领域,如果没有全方位的支持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申报与建设的机会可能稍纵即逝。如果申报工作只是简单的上传下达,以“击鼓传花”的方式展开,无论是何种项目的申报材料都很难突破严格的筛选评审程序。

4.趋势把握不准确。不同的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侧重点是不同的。一期质量工程项目涉及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六方面的内容,注重于支持学校整体条件的改善,强调基础性建设。而二期质量工程项目涉及质量标准建设、专业综合改革等五方面的内容,偏重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要素环节提升。二期质量工程在“学校实力”、“校企合作”、“辐射推广”三个要素之中,明显加大了对后面二者的考评强度。这些变化因素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走势。一些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似乎没有重视这些“走出去”、“动起来”的趋势,这也直接导致了项目申报与建设工作的偏颇。

三、地方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基本建议

从本科教学改革的走势来看,质量工程建设可能会以一种新的形式持续下去。“十三五”期间,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重视教学环节改革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地方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质量工程项目。

1.明确建设目的,转变工作理念。质量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这既是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落脚点。地方院校不仅要高度重视申报组织工作,把质量工程项目“揽进来”;还要切实大力推进改革与创新,把项目“建设好”。必须转变观念,把成功获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视为播到田地里的“种子”,而不是视为教育教学已取得的“成果”。必须把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同本科教学常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用质量工程引领学校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建设体系,加大培育力度。地方高校应积极构建以学校项目为基础、省级项目为骨干、国家项目为龙头的三级“质量工程”的申报及建设体系,既重视已有的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和验收工作,又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积极打造量大面广的以促进本科专业、课程、教材和团队建设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质量工程项目,认真做好国家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工作。

3.加强监管,强化评价考核力度。地方高校应建立“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在学校内部以学院(系)为主体集中各自参与项目按年度进行总结,并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汇总公布相关信息情况。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由学校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由各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建设中期报告及阶段性建设成果,接受专家组的检查审核。对检查合格的项目可按计划继续建设;对工作进展不力的项目勒令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项目可予以撤销。

4.激发工作热情,扩大辐射与推广范围。质量工程的建设主体是学校,但任务需要由一线教师来落实,能否实现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发挥项目效能,关键在于一线教师能否真正行动起来。地方高校应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先、课时酬金、福利津贴等方面向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并完善配套的奖励政策及激励机制,引导一线教师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同时,地方高校应在建设成果的总结、提炼、辐射和推广方面下功夫,为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与推广创建平台,充分发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18.

[2]杨培强,等.以“质量工程”为抓手 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0,(5):80.

项目申报建议范文第4篇

一、情况

建区初期,由于当时区划不合理性,给我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比如,将土地、规划、交通等重要部门划归市直所辖,将老城区和近郊划归琅琊区,而将原市的大部分乡镇划归区,导致了我区这种功能不全,有区无城的状况,这严重制约了区的发展;再比如,确定区是滁城的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使我区成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工业小区、财政穷区,给我区今后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建区十七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和城建、土地等部门破难奋进,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千方百计争扩权,一心一意谋发展,使我区向工业强区、农业稳区、科技兴区和东向发展目标迈进,为我区经济发展争取到了来之不易的空间。

设区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组建区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区城乡规划管理,各镇办设立城建办公室负责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全区各镇办都编制和报批了城建发展总体规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少村庄还还结合新农村建设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建成了红山、白庙、新塘、联合、石庙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市内外产生较好的影响。在滁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全区城乡建设健康发展。在强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建设规模由设区时的7.8平方公里,发展到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设区时6万人,发展到9.5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0%增加到30%。近五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我们还建立了省级工业开发区(即一区三园),工业园区从小到大,建成区的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奠定了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民生工程的推进,路网、给排水、亮化、美化等设施逐步齐全,城镇集聚和服务功能得到增强;随着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的推进,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经市规委会批准入驻工业园区,如今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集聚区。我区的工业园区、政务新区和乌衣新区改造等建设项目已经获得了市政府的批准,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在顺应滁城总体规划,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地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调查情况表明,在顺应滁城总体规划,促进经济发展中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由于少数同志对城市规划和城乡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得不够,执行得不力,有法不依的盲目建设状况时常出现,加上总体规划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使不少违建工程趁机钻空子。

(二)市级规划管理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市级各类规划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少报建单位不了解上级政策,以致所上报的项目较难在市规委会得到批准。这种因缺乏沟通而造成断层的现象影响工业项目的入驻和城乡建设的发展。

(三)由于市规委会部分成员对我区的具体情况掌握的不细,而以前开会研究我区项目入驻的往往是在没有我区领导参加的情况下进行的,难免会出现“知情的不做主,做主的不知情”。在开会的时候,如果哪个部门提出不同意见,马上可能存在“卡脖子”现象。因此,上下之间时常出现相互埋怨的状况。市级规划在不断的调整和提升,而变化了的内容不完全符合区实际,使我们无所适从,难以执行等等。

(四)我区农村一些符合建新房的条件的群众要求建房,但由于审批程序太繁杂,群众建房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大家对此意见很大,有的形成了不稳定因素。

(五)工业园区管委会、政务新区及区建设局等单位,工作牵扯面广,业务性强,而熟悉规划和城建的专业人才匮乏,难以适应我区城市建设及规划的需求。

(六)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规划意识淡薄,违建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和对抗执法的矛盾时常出现,加大了行政执法的难度。

二、建议

近两年来的“大滁城”建设使市的整体规划进一步拓展,“131工程”把乌衣作为市的副中心来规划。随着乌衣副中心的建设,一个门类齐全、宜人宜居的新区将展示在世人面前。滁城建设总体规划也随着“131工程”的推进进一步得到提升,滁城路网工程建设、绿化工程建设、上、下水工程建设相继开工,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实现了资源共享,使我们“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政务新区的建设。

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事物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而不断发展、进步,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发展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哲学道理。然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者、管理者往往会出现考虑实际情况少一点考虑市本级自身利益多一点的问题,时常会出现利用他们控制的审批权制约我区发展的区域范围及项目申报,使一些本来不错的项目因为规委会未通过而走掉,致使我区失去了不少好的发展机遇,诸如此类的实例,每年都会出现。要解决好市、区发展争利、争地盘的现象,建议区领导及相关部门不断的向上多反映、多争取,多使上级更多地掌握实情,及时调整和不断完善市级的规划和管理规定,使市、区两级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大滁城”建设中,将我区十个镇办全部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域的控制区域,将乌衣镇30多平方公里面积作为“大滁城”的副中心来建设,对我区城乡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这时不我待的形势下,加强区级规划顺应滁城总体规划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的执行市级规划,做到上下相互呼应、相互促进,在听取各界意见后,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规划意识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基本建设的蓝图,它是经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出来的。还要经各类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多次评审,最后报请政府和人大常委会批准。所以,规划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我们编制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执行和顺应市级规划。市区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相互促进的氛围,是我区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

规划一经出台即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指令性,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需要有一个不断的修正和调整的过程,使之更加完善,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区与市本级混为一体,按照局部服从全局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市级规划,才能使我区经济建设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调查情况表明,不少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用地管理办法》和城乡规划建设知识知之甚少,对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内容及项目申报程序不太清楚,以致申报建设项目上会以后,往往得不到批准。还有的人在未办理批建手续,即开工兴建一些项目和住宅,成为违章建筑。如此等等的教训告诉我们,服从和顺应市级规划对促进我区又好又快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要利用各种手段经常不断地向干部群众宣传城乡规划法和城乡建设管理条例,增强规划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建设的自觉性。同时,在市级规划的提出评审过程中,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尽量地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使规划更加符合我们的区情,在规划执行的过程中,发现缺陷和不合理的部分,要积极地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市政府协调和汇报,为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争取应有的空间,这就是对经济建设的负责和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负责。

(二)认真执行和顺应建设总体规划

制定规划难,执行规划更难。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是永恒的。由于多方面原因,错综复杂的违章建筑交织在一起,时常形成一个扯不开的网,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处。我们在大滁城建设执行拆迁调查中的大量资料表明,各种类型的违章建筑给日后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国家的财产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让一些私欲膨胀的人钻了空子。这类教训是深刻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今以后,必须严格执行城乡建设规划,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

1、明确报建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规划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的手段是通过相关的行政许可来实现的,如建设项目规划报批时,一般要履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出让土地为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行政许可手续。所以说城乡规划是一项多专业、政策性强、内容丰富的公共政策。因此,认真学习,明确报建程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且将制度内容安民告示,使报建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执行规划得到保障,这才可以避免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现象出现。

2、建立健全报建项目的服务体系并且“安民告示”。市级规划控制的范围广,要求高,而我区建设局承担着市级多个管理部门的承上启下的任务。如何变堵为疏,使报建单位按规定程序尽快的获得批准,不让违章建筑找到理由,做好系列化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建立健全报建项目的服务体系,配齐工作人员,为项目报建工作做好服务。

3、加强执法检查,将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不要等房子盖好了再扒,形成群众的对立情绪。

(三)加强协调,使市区规划更加合理与和谐

时代在发展,需求在提升,因此,任何规划都有一个修正和调整的过程,特别是规划管理权在市级政府,区建设局对规划只有报批权、执行权而没有批准权的情况下,及时做好各类规划的修正及调整协调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认为:

1、要敢于负责。只要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区实际需要、有利于关注民生的情况下,对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管理和条款和内容都应该及时如实的向上级政府和规划部门提出修正和调整的建议,并且争取获得上级的认可。这就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规划本身的负责。

2、及时反映情况,努力协调好关系。对一些符合区情,有利于发展我区经济的好项目,就要及时邀请市里相关领导和部门来我区调研,如实反映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在规划的修正和调整出台前、制定中、出台后都要不断地反应具体情况,使之能符合我区的实际,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群众利益的一致性。

3、逐步完善区内的各类规划,并逐级评审和报经市政府批准,安民告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设用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认真抓好土地置换,为我区建设提供更大的空间。

据调查表明,我区上报建设项目许多因用地不规范而被“卡脖子”,究其原因:一是03年设立永久性农田制度时,我区上报的基本农田面积过大。二是04年以后,上级要求可以调整基本农田时,我们又失去了机遇。三是我们对相关政策宣传得不够,不少人不知道基本农田的规定与范围,这方面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最近,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出台了相关的土地调整政策,因此,我们建议:一要加大对保护农田和使用建设用地政策的宣传。二要充分用好国家调整土地置换的政策,争取将土地调换面积达到五万亩左右,以适应全区经济建设和东向发展的需要。三要认真研究好“土地置换带动经济发展全局”的课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

(五)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认真执行,和谐发展

随着大滁城建设的推进,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已调整为95平方公里,作为滁城的副中心—政务新区规划面积也调整到了30平方公里,随着东向战略和琅琊山风景区的扩大,一些新的规划和调整方案也将相继出台。在这种日新月异、时不我待的形势下,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执行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显得更为重要。我区与市区融为一体,规划矛盾难免会出现,为了解决好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认为: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坚决执行城建规划管理、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认真抓的格局。

2、对区建设局、园区管委会和政务新区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要尽快充实,多渠道、多机制地引进专业人才,以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3、要努力协调好在城建和规划中所产生的矛盾,使市级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实况,调整政策,给我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4、对于因市、区规划相抵触致使项目单位造成损失的,各级政府都要给予高度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投资者利益。

5、尽快争取到乌衣镇的规划审批权。乌衣镇是大滁城三个副中心之一,但不属于9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中心城区。在服从滁城总体规划和执行经市政府批准的乌衣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把乌衣镇城市规划的审批权下放给我区,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扩权强镇的政策规定的需要,是落实市委领导现场办公会议纪要的需要,同时也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政务新区的必要,能够减少政府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激活自身发展潜力,必须抓紧抓好抓落实,以尽快使我区能够拥有责任与权利相一致的工作环境。

6、积极争取将我区镇办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道路、给排水、公交、园林绿化等纳入城市建设的规划,由市本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资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7、要加强城建、土地、市容等部门的自身建设,建立起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踏实的工作人员队伍。

项目申报建议范文第5篇

规范化管理现在它也已开始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了。人们更多的是把它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叫标准化管理。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要落到制度层面上,通过规章制度来实施,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制度仅是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管理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贯彻,强调的是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则是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职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规范化管理在我处提出已有六年时间,“一年打基础,两年搭架子,三年上水平”的目标已初步实现。项目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一项,如何将规范化理念融入到项目管理中是这些年一直研讨的课题。下面将一些心得与大家共研。

首先建立制度

一、项目管理制度

1、管理原则

为加强项目管理,完善建设程序,规范建筑行为,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提出先规划后建设;计划管理;重大事项审批;项目法人负责制四项管理原则

2、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建设由单位负责人负总责,分管处长主持基本建设管理工作,工管科作为基本建设的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归口单位基本建设方面的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包括:建立健全三年项目库,落实年度投资项目;撰写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申请、办理规划设计审批、施工许可审批手续;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进行招标,配合招标中心对建设项目的施工、监理进行招标,参加相应商务谈判,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合作单位;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投资、进度进行控制,严格合同管理;严格工程建设项目预算复核、结算决算审核和工程结算相关工作;组织工程验收及资料整编相关工作。

3、项目申报立项

工管科根据处内基本建设规划和基层单位工程建设的轻重缓急编报工程建设计划报处领导办公会议审批,审批后着手进行办理项目报建手续;完成建设计划和审批程序;确定勘察、设计单位,并签订勘察、设计合同;签订工程监理合同;办理工程招投标手续,确定施工单位。

4、项目施工

工管科在项目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合同等进行控制。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材料要保证有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并会同监理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化验;如由于施工单位原因造成工程变更,在保证工程原设计标准不降低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变更,但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如涉及变更事项为设计原因,则业主、监理、设计共同签字确认以安排施工,但必须另附设计修改单以作为结算凭证;检查施工单位管理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质、业务水平是否适应工程需要,材料、劳动力、机具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工程进度要求,定期检查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相比较,确保合同工期;做好图纸会签及审查工作;驻工地代表与监理单位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查,对重要部位及隐蔽工程重点检查;组织工程阶段性验收,如桩基验收和主体验收等。

5、项目竣工验收及归档

工程建设完成后,报上级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做好工程资料整理及归档工作。

二、项目考核制度

1、项目考核和组织程序

处内成立项目考核小组,由单位主管负责人、监察、审计、纪检等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项目考核实施工作;项目检查、审定工作;项目考核申诉工作。考核程序包括:项目负责人就项目进行自评,填写《项目考核报告》,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备查;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考核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给项目考核领导小组进行审核;项目考核小组对项目实施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等级评定,根据考核等级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考核结束整理考核资料进行归档。

2、项目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项目申请手续是否规范;项目负责人责任制落实情况;招投标执行情况;建设监理制落实情况;项目合同管理情况;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控制管理情况;经费与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工程竣工验收或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情况。

3、项目考核结果与奖惩

考核结果按照量化考核得分率,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硬件综合考量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的项目,在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项目,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责令进行整改,并建议追究责任人相关责任。

其次,根据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管理流程,设立关键节点,加入“人”的因素,进行量化控制,针对以下五类问题进行规范:

1、对项目评审、立项职责不清、程序不明等问题进行了规范,提高了申报立项的准确性。

2、对项目经费拨付,使用混乱的问题进行了规范,有利于确保项目资产安全与完整。

3、对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保证等问题进行了规范,有利于确保项目管理活动协调,有序进行。

4、对单位的项目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了规范提高了项目的质量。

5、对项目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问题进行了规范,降低了因无据可依导致纠纷的发生。

同时防范了以下四方面的风险:

1、防范项目审批权置于监督之上,监管机构监管不到位的风险。

2、防范项目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恶意报价,骗取中标的风险。

3、防范合同未能得到有效履行,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风险。

4、防范工程验收不及时,影响工程投入使用的风险。

加强了三方面关键环节的控制:

1、积极推行公开招标,并由监管部门对开标和评标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结果的公平、公证。

2、加强对预、决算管理人员培训,做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