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贸易的基本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运输成本
从国际贸易物流全流程的成本控制来审视运输成本,具有如下特点:其一,运输成本占国际物流总成本的比重最大,若有效控制跨国阶段的运输成本,将有效控制整个物流成本。其二,运输成本的控制弹性较大,这是因为国际贸易的运输活动涉及跨国物流活动,环节众多,影响其运营效能的因素不胜枚举,每一运输细节若不能细致考虑,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运输成本显著增加[2]。其三,运输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上述三项特征源于国际贸易运输是一项过程型管理变量,其各管理子对象内涵的风险都较大。例如燃油等能源耗费直接影响运输成本高低,其价格由于受到国际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对其的控制也超出具体物流企业所掌控的能力。虽然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中间商的任何成本负担增加都将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给具体的消费者来承担,但是具体到个别承运商而言,价格机制的作用力及作用时间并非严格依照其所承担的增加成本的时间而同步转移,故此导致其成本负担在时间轴线上的严重不均衡性,由此将直接恶化企业运营绩效水平。
1.2仓储成本
与运输成本相比较,国际贸易中仓储成本的构成要素相对稳定,主要涉及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折旧、仓储设施的土地使用成本、仓储日常开支、人工成本等。作为国际贸易跨国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的仓储运营商,仓储各项子成本的投资决策一旦实施,一定期限内的仓储总成本则可较为准确地预估出来,因此其仓储成本通常被视为具有较高的价格刚性,故而不应当作为国际物流成本的重点。事实上,国际仓储物流成本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一,供应链中的长鞭效应会扰乱供应链终端的价格及信息传导机制,并将供应链中终端成本变动量向上游转移,从而导致整条供应链的资源配置能力的降低[3]。因此,基于供应链的各仓储决策的相互协调有助于提升整条供应链的信息传导机能,降低其成本。其二,国际贸易中仓储活动的系统管理有助于降低其物流成本。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多间仓库及其货物调配,不同国别的仓储成本存在显著差异,若能有效协调不同仓库货物的收发节奏,在提升货物在单位仓储成本较低的仓储区的存储时间的同时,降低单位成本较高仓储区的存储时间,可有效降低国际物流全程的仓储成本。
1.3清关成本
国际贸易的物流活动涉及海关环节,通过合法规避海关各项税收,可以有效降低国际物流活动成本。由于各国关税结构较为复杂,适用不同关税税目的商品其应缴关税税率有高有低,关税构成各不相同。例如,各国出于对本国高端工业的保护考量,对机械类商品的整机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较高,而对零部件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较低;以农产品进口为例,各国海关一般对于农产品的初级产品制定的进口关税税率较低,而对于农产品加工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制定的较高。通过报关人员的合理设计,可有效降低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中清关成本。具体的降低清关成本的方法如下:其一,通过在不同税率国设立海外子公司的方法,优化内部结算价格。对于高关税国家而言,可以采取降低高关税国家的进口原材料及半成品价格的方法来合理规避关税缴纳数额;对于低关税国家,则可以通过提升其进口原材料及半成品价格的方法来接纳高关税国家的产品转移,合法规避应缴的高税率。其二,通过有效设计商务合同的方法合法规避高关税。例如在机电产品报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将一单机电产品拆解为硬件、软件及工程服务等三项进口单据进行关税申报,这是因为在我国关税税则中上述三项税目的关税税率水平差异较大。通过分别申报,可以规避应缴关税;如混合申报则海关会依据从高不从低的原则,按三项税目中较高者进行征纳关税。其三,通过对物流系统的网络分析,合理设计转运路线图,在转运过程中规避部分高关税国家。若在转运路线图设计过程中无法避开高关税国家,则可以考虑在高关税国家或其周边国家的保税区或其他关税优惠地区建立物流中转基地,有效利用该基地降低物流转运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成本。
1.4汇兑风险成本
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结算中的汇率风险是一种与物流业务跨国结算活动相关的特殊物流金融风险,其风险成本不可避免。国际物流活动中的汇率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及双向性特点,同一笔物流业务的汇率波动给外汇持有者所造成的损失水平取决于持有者的货币类型选择。例如欧元对美元汇率的上行波动将造成持有欧元负债的物流商的资产贬值,而持有欧元资产的物流商的资产升值。控制国际贸易中物流活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的方式主要如下:其一,通过正确估量国际政治及宏观经济变动趋势,选择恰当的计价货币作为交易结算货币。结算货币品种的选择是交易前能被交易者有效掌握的一种风险控制手段,通常作为收款方的物流商应当选择币值较硬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而作为支付方时则应当选择币值较软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其二,通过变更外汇结算时间可以转移汇率风险。一般做法是当物流商收汇完成后对外汇汇率作出一个价格趋势判断。若预测其汇率上行,则应当推后结汇,若预测其汇率下行,则应当及时结汇。但鉴于外汇价格波动趋势的不确定性,依靠该预测来有效管理外汇资产以实现其价值增值的可靠性并不高,从随机概率角度分析每笔外汇发生后立即结汇所导致的外汇汇兑损益并不比该预测下调整结汇时间而引致的外汇汇兑损益大。其三,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外汇资产的方式来熨平因汇率波动而造成的外汇资产风险。该方法操作手法是在确认一笔远期外币资产产生的同时,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步贷款一笔等额的外汇资产,并将其投向外汇市场转换为本币,通过这样的外汇反向操作,可以剔除在确认该笔远期外汇资产收入与实际收到该笔外汇资产时的汇率波动,物流商仅承担相应的交易手续费成本。
2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2.1提升国际贸易物流资产专门化水平
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活动包括跨国仓储、运输及销售等若干环节,各物流环节的运作需用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其对物流技术及物流设备的专用性资产要求水平高。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的物流业务多由跨国公司承担,本土物流承运商的物流资产的软件技术及硬件设备相对落后,资产专用性水平较低。国际贸易中物流资产专门化水平与物流成本密切相关:其一,由于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的最终价值由物流活动来实现,而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品种繁多,各种商品的存储条件及运输要求各不相同,如果缺乏专用性物流资产的有效支持,必然抬高国际贸易物流活动中的物流成本[4]。其二,通过提升物流资产专用性来控制物流成本,须确保在一定物流活动规模下提升特定物流活动的频率。这是因为随着国际贸易交易总量的提升,交易边际成本下降;而特定时期内物流活动频率的波动会导致物流强度分布不均衡,从而推高单位物流成本。当物流活动频率增加,则可熨平一定期间内的物流强度波动方差,提升物流业务的均衡性,降低单位物流成本。其三,通过提升资产专用性水平降低物流成本需要以国际贸易中物流供需双方建立信任关系为前提。国际贸易中长期交易所形成的信任关系可带来比传统短期合同更低的物流成本。这是因为交易的不确定性及交易双方的有限理性制约了交易者事先无法断定对专用物流资产的需求量及需求类型。通过交易双方的长期合作磨合及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建立信任关系来降低交易成本,最终可使得物流供应商较为准确地把握物流需求商的需求特征,并据此备置专用物流资产,以降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物流成本。
2.2改进国际贸易中物流网络结构设计
国际贸易的跨国运输距离相对较远,若物流运营商的物流网络结构设计不合理,将直接抬高物流仓储及运输环节成本。国际贸易中的物流运输网络是以物流设施为物流网络节点,并以国际货运线路为物流网络连线的,具有一定时空层次结构,并且与特定的政法、军事、地理、物流基础设施等环境因素相适应的复杂网络系统。其一,国际贸易的物流网络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若干因素:一是包括起点和终点在内的国际物流节点的选择,二是经由各物流节点的物流连线的选择。国际贸易中物流节点的选择应当在考虑节点所在地区的政治、法律、经济、地理、交通等全方位影响因素后作出有效选择。只有全面了解与掌握特定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区域的物流路网结构,方可找到恰当的物流节点位置布控及物流连线设计方案,以通过有效规划运输线路来控制物流成本。其二,应当正确把握运输距离与物流成本间的数理关系。直观上,运输距离与运输工具的运输时间及油料耗用等运输成本正相关,因此通过物流网络的最短路径寻优设计,可以缩短物流运输成本。但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并非仅受物流运输路线长短所左右,不同口岸物流节点的进出关境的各项税费支出不尽相同,各港口的物流承运商的单位物流报价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设计国际贸易物流网络结构时,应当综合考虑影响物流成本的各项因素来作出物流路线寻优决策。
2.3系统控制国际贸易物流的供应链成本
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活动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构成环节,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考量国际贸易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作用机制,以提升物流活动速度,降低其物流成本。其一,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成本管理问题的首要制约因素是供应链信息化建设水平问题。国际贸易的物流管理的本质是确保其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的过程。通过建立国际物流信息平台,将处于不同时空状态中的货物及运输工具、物流商及物流需求者聚集在同一虚拟空间中,通过有效地传递信息来实现相互间的高效行动协调,从而控制物流活动成本[5]。其二,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要点在于合理分摊物流诸项费用。国际物流是多间物流公司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统一的物流任务的过程,分工协作水平是决定国际物流运营成败的关键所在[6]。而不同利益主体的物流公司若能有效聚集为一体,实施有效的分工协作,其前提是合理分担物流活动的费用及公平分享物流收益。由于物流各项子系统的活动具有较强的渗透性特点,难以清晰界定各环节的成本及费用担负比例,因此要求参与国际物流活动的物流商之间建立相对公平的利益博弈机制,以实现国际物流供应链系统的成本及收益的合理配置。
2.4以国际物流战略联盟为平台整合资源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几条路径,包括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 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 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 %,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 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 1个百分点。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 )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 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服装贸易公司在业务流程、组织构架和盈利模式三个方面的分析,基本解释了服装贸易公司的业务模式,并结合现有的行业经验,给出若干种可能的变化,以及公司进一步发展可供采取的方向策略,其别强调加大产品款式开发设计能力和提升流程效率是今后服装贸易公司提升自我生存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是出口大类。在中国的服装品出口贸易方式中,通过贸易公司出口海外客户是其中的常见的方式之一。这些贸易公司有内资的,也有外资在华设立的。本文就从业务流程、组织架构设计、盈利分析等方面对服装贸易公司的业务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供业内外认识参考。
一、业务流程分析及变化
(一)业务流程分析
在贸易公司的参与作为下,服装产品批量出口海外的主要流程为:贸易公司接收海外客户的服装订单,选择国内合适的工厂转嫁下单,经项目流程的运作,包括款式设计确认、样品成衣审核、商务签单、收付款及交付货运等,完成全部的项目运作。以项目管理的角度,业务流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等样确认。客户向贸易公司提出大概的服装款式需求,这个需求有时为文档形式(1ib装结构图,尺寸表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有时以一个实际的样品做为参照,要求基于此款基础上仿制或改制做出对等样。贸易商会安排内部的打样人员制作样衣,对于没有打样问的贸易商,会直接找自己的合作工厂安排款式样品的试制,并将样衣最后交付给客户手中,同时给出此单的一个意向报价。一般样衣的制作数量2—3件左右,客户、贸易公司、工厂各留一件用于评估和款式细节讨论沟通。此阶段客户主要考察款式设计能力。若客户不满意样衣,会要求再制作一次样衣以确认;或取消此次基于此款的意向合作;若满意样衣,则会与贸易商商讨确认正式款式并讨论商务条款。当然,若报价离客户期望差距过大也会导致跑单。
第二阶段:产前样确认及订单确认。此阶段一方面,客户与贸易公司之间要基于对样衣的审核评估,达成对批量交付的成衣的规格定义,并以此做为对生产样衣的评估依据;同时客户也会基于贸易公司的初步报价就商务条款不断沟通并在此阶段达成比较一致的约定,包括订单的数量、价格、交期、交货方式、付款方式等内容。另一方面,贸易公司与工厂之间也在同步进行类似的工作:生产样衣的定义、制作交付和评估;价格的商榷及最终生产订单的约定和初步下达。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贸易公司会在交期允许的条件下及时更换工厂。
此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评估工厂批量生产时成衣是否与需求一致及商务条款是否能达成一致。该阶段的结束以客户与贸易公司就生产样衣正式确认、封样,以及客户给贸易公司签订正式的订单为结束标志。若任意一个条件无法满足均不能结束。如果是因为样衣无法确认,贸易公司通常会迅速安排重新打样,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如果是因为商务问题贸易公司会一直就商务细节条款持续谈判直到拿到正式订单并完成对工厂的下单为止,否则会取消订单,终止项目。
第三阶段:生产成品,订单交付。此阶段为执行完成正式合作的阶段。其目的就是完成订单,如期交货、收款。通常以贸易公司完成与客户方的生产样衣确认,并获得客户的正式订单为开始。贸易公司同时会向合作工厂签订正式的订单,跟踪督促生产进度,并协调相关货代安排运输(国际物流向客户交货),直到客户收货付款为止。
上述三个阶段定义,基于顺利和无意外发生的情况。在经营实践中,最后的催收付款经常问隔比较长,有时也可另定义为一个阶段。此外,难免会有延期、拒收、索赔等事情发生,出现这类情况时,需要业务、质量、财务、甚至法律方面的人手参加,重新定义项目目标。
(二)实践中的几种变化 业务流程在每一个公司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各个公司在各经营要素上的不同所造成的,如合作工厂资源构成、客户关系及渠道、经营产品种类、自身能力等。一个相对稳定经营的公司,其业务流程必然是基于该公司的经营要素现状,在严谨和效率两个方面取得较好平衡后的结果。所以,上述流程只是一个大致的基本流程。在实践中,会有以下几种变化。
1.在对等样确认阶段,若贸易公司预先准备若干款式的样衣,请客户选择,即变客户开发产品为基于公司已有款式选择或变化来定义产品。这种情况下,流程就不是客户首先发起寻求样品了,而是业务人员定期请买家到公司看款,选中后可直接开始进人第二阶段的合作。
2.同样,对于对等样衣的制作,完成方法也有两种:自己打样报价,或转合作工厂打样自己报价。前者利于了解样衣制作具体的单件消耗量和工艺,利于准确估价控制成本,及自由的选厂,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后者利于节省自己的内部人力资源。
3.有的贸易公司在其合作工厂在批量制作成衣时,生产所需面料不是由工厂方面自行采购的,而是由贸易公司采购后供应工厂的。贸易公司在拿到客户的正式订单后,会启动生产用面料的采购并协调供应合作工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来说几个因素:一是海外客户指定的进口面料,工厂没有能力采购;或贸易商有便宜的渠道和货源,自行采购可以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或贸易商为控制成衣质量而为;有时也有工厂因经营资金不足而采取完全代工的形式。
4.批量成品的检验工作,对于设置了QC人员的贸易公司来说,会派出自己的QC人员到工厂去做成品检验。而有的公司,会将交付检验外包给第三方检测公司,由检测公司判定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交付质量要求。
二、组织架构建设及变化发展
(一)基本参考架构 从上面的流程描述中,可以看到一点:无论是客户与贸易公司之间,还是贸易公司与国内工厂之间,工作交流通常都包含两个方面,即样衣制作检验方面的技术类和商榷具体交易条款的商务类。所以技术类和商务类人员构成了贸易公司的主要职能部门。对于有设计能力的贸易公司来说,其组织架构大致可分四块(部门):业务部门、技术质量部门、设计部门,以及行政人事财务IT系统等综合平台部门。其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大致如下:
业务部:负责公司所有业务的完整业务流程,包括与客户、工厂间的商务合同,交期价格的总协调,物流协调,协同财务进行催放款操作等。一般来说,将一次订单为一个最小业务项目。在业务部的人员配置中,一个业务员会负责一个项目的从开始到最后结束的所有的对外商务和对内的工作进度协调,确认,保证从意向、订单开始,能按计划交付并回收所有货款。业务经理负责所有项目的总体关键节点的监控,并分配给业务员合理的项目。一般一个业务员同时做好几个项目。分配的原则基于工作量饱满,同时项目效率尽可能高。基于一家客户的多个单子,一般被安排同一个业务员负责,或者按产品类别如毛衣,夹克等同一工厂的若干项目由一个业务员负责。
技术质量部:负责样衣的技术质量检验包括样衣的适体度,尺寸规格,工艺及安全环保等环节的把关。在实践中,服装产品本身的设计变更是经常发生的,其规格,工艺也会相应的调整,所以样衣往往也要反复制作多次,对等样和产前样均是如此。尤其是产前样,要经过QA的检验确认后,才敢放行让工厂量产。另外,对工厂的量产出货,贸易公司也会安QC人员到工厂验货,或委托第三方的检测行负责验货。设计部:负责产品的款式设计,设计依据一方面是客户的要求,另一方面可自己依据市场趋势和相关资源自主设。一般来说每一个设计师都要加入一个项目的团队,根据户的下单习惯和款式风格,在其每季下单之前预先设计,样,准备。设计主管负责设计师的人力资源与项目间的调,技术培训,共同设计要素资源的掌握与分配等。行政人事财务IT系统等:这些是一个公司的基本配支撑部门。.
(二)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上述的组织架构示意,已经体现了矩阵式架构的基本概。即以业务部为龙头,横向跨部门组织面向一个个具体业的业务团队,完成一个个项目。
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不是僵死的,是会随着外部条件、身发展程度和方向等而变化的。即便是同样结构的企业,于发展机会的不同,各个部分的成长程度不同,也会导致织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职能部门的减,一类是因某一单一业务的业务量成长远超过其他业务时而剥离成为单独的部门。具体到对于服装贸易公司来说,这些可能的差异化有以下几种可能:无设计部门:常见于初创的小贸易公司,因业务量不稳定,或经营的产品类别尚不稳定,或因合作的国内工厂本身有设计实力的。同时有QA和QC部门:在贸易公司中,QA和Qc的工作差别在于QA负责产前的技术质量确认,Qc负责量产中和出货时的质量检验。有的贸易公司因业务量大种类多,所以QC的工作量较大,配置人员较多,因而将质量部分为QA和QC两个部门。
另有单独的某个产品部门:在公司的经营发展中,可能有某一单类产品发展很快,业务量逐步加大,此时通常将参与此类产品的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抽调出来,就此产品组建单独的部门,一般为内部独立核算的事业部性质(Bu);支撑部门的外包与强化:有些小型的贸易公司,会将支撑部分的一些工作外包,比如会计外包,人事外包,IT外包等,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但有些公司,也会强化一些运营支撑部门,比如公司的IT系统。有的公司对IT部门投入较大的力度予以建设,为公司的项目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证,在这样的IT系统上,经理层能随时看到项目的具体进展和每个人完成工作的情况,每个员工都能看到项目的最新进展和需求,以及自己要在何时完成何事,使得项目的推进得到很严谨的保障与记录追踪。
三、基本盈利方式分析
(一)进出价差
这是贸易公司的最基本的盈利方式。大概贸易公司一年做的单子总数乘以平均进出价差,基本上就是其年度经营毛利了(未计运营成本的)。目前在中国大陆从事服装贸易的公司,其产品的进出价差大概在1O%——15%之问,少数可达到2O%。一般高端品牌服装的价差会大一些,低端的则反之。
(二)帐期差
不少已经有一定运营时间和稳定的营业额的贸易公司,会在对内和对外的收付款的时间上做一些差异。例如,接到客户订单时,会收取10%~20%的预付款,而转单下给国内工厂的时候,往往没有预付款。工厂完成交货并经贸易公司转客户后,客户给贸易公司的货款一般是收货即付或一个月后。而贸易公司对国内工厂,则经常是交货后1—3个月才付款。比如,一个20人左右的贸易公司,每月的营业额如果有200万元,按帐期差2个月计算,则每个月会多出400万元在贸易公司的帐户上。这些钱对贸易公司的运营提供了不少便利,可以做一些短期的进出口项目盈利,甚至直接进行短期的金融类投资获利。
四、发展之道
企业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不断的发展,是每个公司都关心的问题。对于一个在经营中的服装贸易公司也是如此,从实践中总结,可关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业务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多拉单子,是简便的思路,通过加强营销能力,多配销售人员跑客户,多参加相关展会等来提升业务量。这个方法常见于初创的贸易公司,对于已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配置达到一定的均衡关系,简单地多拉单子,必然意味着其他职能部门要以齐步走的方式同步增长,而在实践操作上则不容易,因此不以此为主要的发展方法。
(二)加大差价 加大差价,一方面是尽量寻找有信誉的能出高价的客户;一方面是尽量将工厂的出货价格压低或以保障给单量的长期协议方式、或代购面料、持续寻找新的可低价供货者工。目前服装的国际贸易市场,已经非常开放和充分竞争,贸易公司之间、工厂之间的竞争激烈,价格大多比较透明,加大差价的方法给贸易公司所带来的利润增加已经非常有限。
(三)提升产品开发能力 服装是非常感性的消费产品,一个好款式一旦推出,可能立刻激发市场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但仿制产品的推出也很快,同时产品过时也很快。这样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依靠客户定样启动项目的贸易方式其产品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自然偏慢。有些贸易公司在竞争中初步站稳后,即开始产品开发能力的建设。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使自己的公司更直接地感受市场的脉搏,及时推出适合市场口味的款式,大大增加获订单的概率。另外,服装款式常有周期性的重复变化的特点,贸易公司保留曾经做过订单的款式样衣尤其是为知名品牌代工的样衣,及其相关制作资料(图档、供应商、料单、价格交期等信息),当有再流行趋势时或风格和新客户类似时,也能吸引客户及时下单。产品开发做得好的公司,会定时邀请客户来看款,或向客户推荐面料,一方面获得原本没有的订单,同时也大大维护了客户对自己的依赖和忠诚度。投入的是研发,降低的是公司的营销成本。
(四)提高业务流程运作效率 现代制造业,拼的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更需要厂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供货能力。有一定规模的贸易公司,更会在业务流程运作效率上下功夫,缩短订单交付的时间,加快投资回报周期。一年多做一个回合,年度的利润率就多一个回合的利润率。要提高运作效率,必须持续优化内部以及与上下游的业务流程,而一个好的IT系统是业务流程的强大支持。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DOI]10.13939/ki.zgsc.2016.31.195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还停留在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层面上,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做一个听者,常常是人到心不到。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启发他们的思维,且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流程,涉及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货物的运输与保险,国际间买卖双方货款的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等学科理论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实操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应该立足于本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性质和目标出发,重新进行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课程的性质、目标
1.1课程的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实现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将实践教学的部分根据外贸企业特定的岗位群分析出他们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整合。通过企业调研、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毕业生走访调查,确定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岗位为外贸单证员、国际贸易业务员、报关员和报检员。从而确定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国际金融、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课为专业核心课程。
1.2课程的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流程,理解进出口贸易各环节操作应用的实现过程,包括贸易术语、结算方式等基本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国际结算、报关实务、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等课程打好基础;②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完成国际货物进出口的基本流程,具有与客户交易磋商的沟通能力,具有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的能力,具有缮制审核合同的能力,具有各种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能力,具有完成商检、报关、投保、结算、外汇核销、退税等步骤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进出口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的基本能力;③素质培养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等能力。
2课程设计
根据岗位群对应的职业标准要求,通过走访毕业生,调研相关外贸企业,确定了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基于国际贸易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工作过程达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公司、上机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边学边做,从而达到职业能力目标要求;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在学习成果中加入过程考核,改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形成以学生自主动手为主,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的讲解主要是两条主线:一是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二是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履行。合同签订中主要讲解进出口预算、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三个基本知识点。其他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自学,通过给出几份真实外贸合同,学生自行学习外贸合同中的基本知识。在这些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再将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分组,他们自行选择商品、贸易术语、运输方式和结算方式,自行做进出口预算,自行讨价还价,最后签订外贸合同。合同履行阶段,教师只需要讲解不同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下的进出口贸易流程即可。其他工作皆由学生自己完成,包括商检、报关、投保、结算、外汇核销、出口退税这些环节需要提交的单证、手续过程、需要的时间等。学生自己总结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和单证的制作细节,并最终画出流程图和整理所有单证。通过以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得到增强,职业能力得到初步培养。
3教学方法探索
3.1教学模式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实行“以项目为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职业能力的综合性,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运用。
3.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学软件平台,通过黑板等对具有知识性内容及流程等用演示法进行说明,生动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②模拟情景教学法。本课程模拟了若干个外贸企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并经营各自的公司,学生们共同致力于提高自己企业的业绩,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和协调能力。③角色扮演法教学。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工厂、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进一步掌握国际贸易流程,并能体会各种角色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承担的不同职能。④案例分析法教学。教学过程中,引用很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巩固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3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也实现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①网络资源。给学生介绍各种网络资源,包括阿里巴巴外贸操作平台、速卖通、亚马逊、福步外贸论坛、优秀外贸博客推荐、外贸商业群等。②模拟实训平台。运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软件组织学生模拟操作,不仅缩短了书本与现实的距离,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③外贸从业技能竞赛,组织理论基础扎实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全国各类技能竞赛,提供本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同台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并在比赛过程中扩大学生视野和增强他们的自信。通过参赛学生的选拔,学生们为了能参加这种比赛都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④考证与课程相结合。将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出现的相关考点归纳总结,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让学生练习思考,达到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复习。
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着转制和转型的机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系统,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经过这两个星期的上机模拟实习,使我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我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使得现在的我们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在停留在当初的理论层面。起初,我们写一封商务建交函都觉得很生疏,不知该从何入手,算一笔进出口报价核算都要算上一两个小时,而且还未必正确,总是丢三落四。经过第一个星期的不断练习,使得我在后来的操作练习中处理起来比之前要熟练地多了。
同时通过这两周的国际贸易上机模拟操作,让我们了解到做贸易其实是很复杂的,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一定要仔细。我们在这次上机模拟操作中,共有十五个主要业务操作,包括写一些信函(如建交函、发盘函、还盘函、签约函及改证函等)、进行出口成本核算、信用证的审核及修改、租船订舱、报关、保险及各类单据的编制等,它们是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一步步进行下去的,给我的感觉就像自己在做业务。通过这些操作我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还会发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可以说是受益非浅,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在英语写作方面,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平时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学会用英语写商务信函,这是将来工作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有关外贸的英语知识掌握不好,或写不出一封教规范的商务信函,将来会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次的国际贸易模拟操作,使我们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以及可以写一些比较规范的商务往来信函。其次,我们知道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很多,并且涉及面广,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运输、保险、港口和海关等部门,因此,通过这次的上机实习,使我们将之前学过的知识都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涯,我们已学习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再到这学期刚学过的外贸函电及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和保险等课程,在本次模拟训练中都一一体现出来。通过这次的上机进行贸易模拟训练使我们对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有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回顾,又在训练中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再者,本次模拟训练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操作细节的细腻及流程的缜密,各个流程相互衔接,上个流程的疏忽将会导致下个流程无法完成,某一细节的不慎错误或纰漏将会导致整个流程操作前功尽弃,这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敲响了警钟:做贸易一定要仔细谨慎,否则将会给个人和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通过本次的模拟实习,我还发现自己以前学习中所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并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会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之前,每次填单总是填不完整,而且会出现很多的小错误,经过这次的训练,我已经可以比较正确的填制一些必要的单据,如商业发票、装箱单等。同时我充分认识到在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环节的磋商过程中,灵活运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正确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争取较好的成交价格,是我们在未来的贸易实务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贸易实习系统,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业务操作,这是我们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过该模拟系统我们可以掌握往来函电的书写技巧及填制单据的技巧,不足之处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又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在我看来,该贸易模拟系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它可以在我们做完每一步骤后会对我们操作过程给出正确的答案,让我们明白之所以这样操作的原因,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在类似的业务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