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教学思考

古诗教学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教学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诗教学思考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第1篇

教学片断一

(老师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提问)

师:你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绿色的柳树,它的叶子碧绿碧绿的。

生:我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它的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摆着。

师:哇,真美!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从远处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几位踏青的游人来到湖边,当他们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碧绿的柳树在湖边摇摆着枝条,真是美极了。其中,有一个叫贺知章的诗人禁不住吟诵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你太有想象力了!

教学片断二

师: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也叫《咏柳》,作者就是我。

(生作惊奇状。师出示另一首《咏柳》)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朗读)

柳叶青青柳枝长,

千条万条随风扬。

柳条拂面人心醉,

人间处处皆春光。

师:读得好!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比,哪首诗写得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对比体会。

生:两首诗都写得好。

师:你更喜欢哪首诗一些?它好在哪里?

生1: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树写得十分形象、逼真。

生2: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既写了柳树的动态,又写了柳树的静态,语言很美。

生3: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它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让我们觉得好像亲眼所见。

生4: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不仅写了柳树,还写了人,把景和人结合起来写,显得更高明。

生5: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含蓄些,不像另一首诗那么白。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能不能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呢?

(师指名)

师:你读哪首诗?

(几位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诗高声诵读。)

师: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诗。你们课后把写好的诗贴在教室里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教学片断三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咏柳》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诗人赞美、歌颂了柳树。

师:既然是歌咏、赞颂,我们就来唱一唱,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给这首诗谱曲,自由吟唱。

(学生纷纷唱起来,有的是自己谱的新曲,有的是老歌换上诗作歌词。)

师:谁愿意唱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指名,学生摇头晃脑地吟唱。)

教学思考

1.感悟之新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上要花很多时间,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全部嚼烂了喂给学生。结果,一首优美的诗词被支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新的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于读,而不在于“讲”,在读中去感悟,去想象,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具有个性化。沈老师在《咏柳》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讲解和诗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的图画,将诗的韵律、节奏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妙。

2.比较之新

为了让学生增加阅读实践,沈老师大胆地将自己创作的诗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和佩服之情,主动积极地去研读,去比较,在深入理解,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古诗表达之精妙、用词之精当、想象之丰富,同时又感悟到同一意境,同一画面,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效果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不仅理解感悟了古诗的精华,又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大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感。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建立汉语语言及文字系统的基础,是简单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初入学的小学生还未建立起成熟的语言和汉字系统,小学语文学习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一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在讲授语文课程尤其是古诗词时一定要避免枯燥乏味,要结合生活实际在有趣的情境中让孩子能理解记忆。本文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分析总结。

一、课堂讲解简单化

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等都未达到成年人水平,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的内容故事都是非常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的研究意义更加在于诗词的创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级别的中的研究,通常会研究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会研究当时是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同样,在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还无法达到所应有的深度,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将时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绍。例如在讲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讲解作者实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创作的这首诗。接着引申出作者王维当时为何对被贬,同时向学生提及当时的历史小故事,增加学生对于这篇古诗的热爱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的掌握这首古诗的含义,同时方便背诵记忆。在为小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给他们举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把古诗词的意境和魅力带给小朋友,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传承给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根深深扎下去。

二、教课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国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中国式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些考试只能全身心的投身于备考知识的讲解和强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可是死记硬背却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只注重应试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是否真的会灵活作用,活学活用。“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是中国学生经常能听到的话,老师们总是把它挂在嘴边。对于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小学生的厌烦感,尤其是小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去背诵。教师可以设计比赛的形式,同样是布置作业,但是告诉同学们明天会是一个趣味比赛,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只是增加了学生大脑的记忆负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怀,而是学生会从内心愿意接受并背诵这首古诗了。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小学古诗词读者是小学生,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教授《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中在讲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直观感受来理解诗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同样,教师的在课堂的具体教书过程中,还可以提问学生“有谁见过荷花”,“在什么时候”等问题,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阐述对于荷花的理解,同时可以讲解荷花的花语,同时与本诗向对应。呆板的教学,学生不会引起共鸣,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反思,努力接受。

四、开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远比写字要容易的多,他们能更容易的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理解的诗的样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画向他们解释诗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也可以要学生根据理解的诗歌内容进行舞台表演,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活动形式话,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死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诗词,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热爱。

五、结语

对于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太宽松就没有了纪律性,过于呆板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上认真对待,传承继续绵延已久的古诗歌教育传统,因为“诗歌是对人类情感记忆的表达”。只有在文化和诗歌的不断继承流传中,才能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让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正处于花季的儿童、少年们,尽情的与倾听诗歌传统对话,与未来交流。正如托尔尔泰所言,诗人是举着心灵的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让这盏照亮灵魂的火炬,给儿童和少年以人文的关怀和美学的慰藉。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02).

[2]于秀兰,沈益亮.古诗教学“六字决”[J].江西教育,1997,(11).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朗读;品味;悟境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也是一座山,很难逾越,更难爬上峰顶。在小组课题展开研究的同时,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面发现了诸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问题之我见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而在这充斥大部分语文课堂中的五步教学法中,读通诗句无疑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也是问题最多的。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是趋于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总会让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形式多样的朗读齐上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指导单一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

4.朗读只求形式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名师引路见阳光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援疆教师推荐翻阅《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深入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

古诗词言简意赅,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

2.在对比欣赏中品味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此外,还可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3.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

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因此,学习古诗不能浮光掠影。而需要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4.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使我们每个对古诗词教学懵懵懂懂的年轻教师像是开了一扇窗,犹如春风拂面,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第4篇

一、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中国古诗无论是在形式、意境还是抒情上都充满了美感与艺术感。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深刻地了解诗词美。这样一来,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让学生对整个语文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耐心。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对古诗有充分的了解。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先采取客观的形象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含义,通过更加直观的感受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一来,加深学生对古诗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咏柳》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去观察那些柳树,让学生了解柳树的形态,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柳树相关的知识或者小故事,并且让学生对柳树的形态与特征进行观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通过直观的形象和感受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句诗的含义。除此之外,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创新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和创新,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从笔者自身的经验来看,认为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采取提问教学的模式,在前一课堂上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查询资料进行解决。这样一来,既可以起到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的创设,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或者是背诵古诗,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

最后,在?n堂上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且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当然,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小组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古诗教学思考范文第5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教学提出课程目标:“通过阅读欣赏,陶冶性情,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但现在古诗教学已经变味,或忽视古诗教学,或只重高考功利性,或教学模式化,为教而教等等。

一、古诗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和现象

1.字字落实使古诗教学味同嚼蜡

把古诗当作古文来教,从生字解读到词语的释义再到诗句的翻译。把疏通句意、弄懂字面意思作为教学目标,加之以强制性的背诵。一节诗歌鉴赏课,只重在字面上“做文章”,一首诗只在意义上给学生留下些记忆,学生读之无味、弃之不能,扼杀了学习古诗的热情。

2.多媒体泛滥使古诗鉴赏一览无余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也越来越多地渗入古诗教学中。殊不知古诗教学,那是语言和思想的驰骋,其

中的意蕴不是靠背景音乐、几幅图画能表现出来的。虽然画面唯美,音乐动听,但画有画意,乐有乐韵,诗有诗情。画面无法解读隐含的诗意,音乐也不能诠释诗味,反而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了画意上,拘束于音乐的意义中,而制约了学生对诗的想象空间。

3.拘泥呆板使古诗教学缺少突破创新

在古诗教学中,被教材单元所局限,按部就班,教学机械,教一首算一首,对诗的鉴赏往往不能深入挖掘,也就无法体味其精妙所在。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三个单元中分别选取了杜甫的诗作《蜀相》《登岳阳楼》《阁夜》,如果拘泥于教材单元的编排,按教材的顺序开展教学,势必教师教得繁,学生学

得烦。

4.高考的功利性使古诗教学沦为应试工具

高中语文教师更多地把目光投向高考,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把高考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只讲功利,一切以应试为目的,这样的语文课还有多少趣味。就有教师把古诗教学当作应试的“解题”课,把教材当作题目,设置考题进行解题指导,由学生做题,教师讲评,古诗教学沦为应试工具和手段。

二、古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我认为以上几种关于古诗教学的做法不可取。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古诗教学上有所感悟。下面就古诗教学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1.重吟诵,提倡不求甚解

教学古诗词时,除了必要的生字点拨、特殊字词的理解、炼字精妙赏析外,切忌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诗歌语言跳跃性大,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是翻译性地弄懂句义,会使全诗平白无味。且诗中的意味,有时很难用语言精确表达,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赏析诗词从吟诵开始,朱熹说“须是先将诗来回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洽,方见好处。”李商隐的《锦瑟》以其含意隐晦、意境朦胧著称。让学生解释字句,很多学生可能无法解释清楚,反而会在字面上纠结不清。教学时可侧重介绍李商隐的经历、讲解清楚诗中的典故,让学生反复吟诵。把后人对这首诗主旨的不同解说介绍给学生做参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诵读,注意情感的调适,从而领略诗人的细腻情感,品味古诗的情韵美。

深情吟诵引领学生沉浸于诗情中,不求甚解激发学生镜中看花、水中望月的神奇审美体验。“诗言志”,诗歌教学重在情感把握,不要纠缠字词的细枝末节;注重吟诵,教出诗的意韵,才是最重要的。

2.善想象,置身于诗境

文字是无形的东西,需依据读者的想象才能使它鲜活起来。

跳跃的诗歌,更需读者借助想象捕捉诗中形象把它联想成艺术整体,在心里把艺术形象进行补充丰富,再现其艺术画面,获得新奇的审美情趣。巴尔扎克说:“真正懂得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而不是用现代技术

手段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想象夸张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迷离恍惚、气象万千的神仙世界,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经历过的。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脑子里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和画面,沉浸于诗中超现实的境界中去,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认识,教学才可能成功。

诗歌的形象是诗人的情感载体,是诗人情思的外化形态,“万水千山总是情”,通过想象再现形象,也就是体味诗情的过程,享受诗歌魅力的过程。

3.用比较,体味古诗细微之美

严格按教材编排,孤立教学古诗,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把比较鉴赏引入诗歌教学,能为古诗教学注入新鲜活

力。中国古典诗歌异彩纷呈,诗歌与诗歌之间,诗人与诗人之间既有同质,又有异质。在比较中鉴别,通过鉴别从精细之处咀嚼

诗味。

古诗的比较鉴赏可以是诗人自身不同时期的作品的比较。许多诗人,由于时代社会、个人经历等原因,他的思想前后有很大变化,反映到创作上,不同时期作品风格迥异,如,李清照、李煜等。通过不同阶段作品的比较,可以较准确把握一个诗人的创作。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时,把二者进行比照鉴赏,能深入理解前期作品《醉花阴》写闺中的“闲愁”与其后期作品《声声慢》写国破家亡的“浓愁”的不同内涵。古诗的比较鉴赏,也可以是同一时代、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比较。

比较鉴赏,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让学生体味到更细微的东西,使学生对古诗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采用比较教学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鉴赏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打破古诗教学程序化、机械化、模式化、教条化的很好途径。

4.让古诗教学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高中古诗教学要兼顾高考的需求,但全面倾向于应试,把古诗赏析课上成应试课,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诗教学。高中教材里选录的古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范本。古诗教学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诗歌的人文意义,实现其教育价值,把古诗教学从知识课堂引向生命课堂。

《离骚》让我们看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和追求理想的执著,《登岳阳楼》让我们明白了杜甫伤时忧世的悲悯情怀,《归园田居》让我们读懂了陶渊明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定风波》让我们理解了苏轼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态度,《孔雀东南飞》见证了爱情的忠贞……古诗里有人类所有最崇高的情感,读一首古诗,就是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就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就是一次生命境界的提升。

古诗教学的本色应是生命教学,在诗歌的教化下,让学生得到心灵洗涤和精神陶冶。“感其志向,动其情感,沐其道德,化其行为”,把熔铸于古诗中的高尚情操、人生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生信念,这才不背离古诗教学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