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出口贸易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经济;宁夏自治区;出口贸易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活动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显著,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阻碍了“地球村”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宁夏自治区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空间较大的地区,“低碳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宁夏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发展外贸的条件逐步完善。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之后,宁夏获准设立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无论是凭借宁夏自身的区位优势,还是丝绸之路在此的历史积淀,宁夏都将成为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决策的重要区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拓展战略空间的中转站。宁夏的对外贸易经过长期发展,2011—2014年宁夏出口贸易整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出口贸易额从2011年的15.99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43.02亿美元,年均增幅达39.08%。受竞争优势不强、外向经济脆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加之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2015年宁夏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出现大幅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37.91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其中,出口29.76亿美元,同比下降30.8%;进口8.14亿美元,同比下降28.1%。
(二)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份额较小
近年来,宁夏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增速虽高于一般贸易,但所占比重依然较小。以2015年为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25.1亿美元,同比下降24.3%;进口3.6亿美元,同比下降29.8%。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4%。其中,出口7588万美元,同比增长137.1%,占全区出口总额的2.9%;进口6347万美元,同比下降9.5%,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占全区进口总额的11.5%(见表2)。
(三)出口商品以资源高碳工业品为主,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宁夏自治区的外贸进出口产品结构由农副产品、轻纺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冶金制品构成。出口的工矿产品中以资源为主的有硅铁和金属镁等,大多为加工制造业的中间产品,高附加值的高端技术类产品较少。2015年,宁夏监控的重点出口商品出口额为7.4亿美元,同比下降6.3%。其中,资源类产品持续走低,金属镁、碳化硅、增碳剂、活性炭出口额分别为484万美元、1608万美元、192万美元和4328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4.3%、47.1%、74.3%和23.3%。羊绒纱线、泰乐菌素、机床及铸件和轮胎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形势良好,出口额分别为9133万美元、8794万美元、7548万美元和161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6%、18.9%、18.0%和667.7%。《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中提出,要集中推进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特种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苹果和中药材两个地方性特色产业,形成13个优势产业带。但近年来,出口商品仍以硅铁、金属镁、钽铌制品等资源性商品为主,《规划》中的特色产业并无体现,宁夏发展特色农业出口的潜力巨大。
(四)对传统和新兴市场出口均呈下降趋势,对少数市场出口保持稳步增长
随着宁夏自治区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商品远销亚洲、美洲和非洲多个地区。以2015年为例,宁夏对亚洲、欧洲和非洲等传统市场分别出口14.2亿美元、4.7亿美元和1.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0.3%、10.4%和42.8%。尽管新兴市场不断拓展,但受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宁夏对阿联酋、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分别下降73.4%、29.9%、19.9%、41.9%和7.0%,仅对韩国、越南、香港和澳门保持了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8.6%、20.6%、155.9%和21.5%。
二、低碳经济对宁夏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宁夏自治区出口的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资源类、纺织类等碳排放密集的工业品为主,与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要求相去甚远。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多数企业采用相对低廉的能源和材料,在出口中多是以量取胜,而“低碳”将会倒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采用高新工艺、研发高新技术等,这必然会使成本大大提高,从而降低宁夏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二)开拓出口市场的难度增大
宁夏自治区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排在前几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阿联酋、沙特、埃及、德国和日本。可以看出,宁夏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较高,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宁夏自治区作为出口贸易份额较少的省份,在对外贸易中被动地处于劣势,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推行苛刻的低碳规则,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必然会对宁夏自治区的出口贸易形成较大阻碍。
(三)低碳贸易壁垒将成为出口贸易新障碍
宁夏自治区的出口市场非常集中,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加了自身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强调节能减排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将使宁夏自治区的出口贸易面临新的贸易壁垒。
三、宁夏发展“低碳”型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从宁夏自治区商品出口结构看,全区以制造业见长,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和附加值都很低。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改进和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必须利用高新技术和低碳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品,减少污染程度较高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推进能源节约,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高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降低出口贸易成本,以应对低碳经济条件对全区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粮食、枸杞、酿酒葡萄、乳制品、清真牛羊肉、马铃薯、水产品、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在品牌、绿色和清真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宁夏农业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三)积极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
低碳经济的转化、研发与新技术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宁夏自治区出口贸易在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同时,更应关注并主动拓展独联体、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从而降低发达国家低碳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
作者:陈岗 单位:宁夏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游建雄.低碳经济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N].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2-83.
[关键词] 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作用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一个重要的助推器。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因素来拉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要实现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尚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使经济迅速发展。1978年我国的GDP为3624.1亿元,到了2005年我国的GDP就增长到了182321亿元,是1978年的50.3倍,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二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中国奇迹”。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1978年出口额的97.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620亿美元,27年的时间出口额增长了约78倍,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额的增长曲线大体一致,二者都是经历了一个平稳增长期(1978元~1990年),然后进入快速增长期,每年都有较快增长,1991年GDP为21617.8亿元,1993年为34634.4亿元,1996年为67884.6亿元,2001年为97314.8亿元,2005年为182321亿元,这15年时间增长了约8.4倍;我国的出口额也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91年出口额为3827.1亿元,1993年为5264.8亿元,1996年为12576.4亿元,2003年已达到36299.5亿元,2005年为63067.3亿元,15年间增长了约16.5倍。由此可见,二者的相关性很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及《中国经济贸易年鉴2004、2005》相关资料处理完成。下同。)
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来愈大(参见下表)。
改革开放后五年计划期的增长贡献的分解(%)
注:1)不包括2005年;2)按现价计算平均。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
由表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主要由净出口带动崛起,主要年份净出口带动是非常明显,特别是经济增长慢的年份,净出口带动更是明显,出现了(1994年、1995年、1997年)投资+净出口贡献超过消费的情景。从结果看,中国从1990年中期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出口导向的大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出口依存度保持年均0.2%的增长,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来愈重要,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二、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004年世界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我国出口在世界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6.5%。2005年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增幅28%,进口增幅18%,进出口均继续排名世界第三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3%和6.1%。这说明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尽管如此,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在庞大的外贸总量背后,我国出口质量和效益不高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在继续发展出口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1.出口贸易对单一市场依赖程度较高
我国出口商品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仍较高,尤其是中低端产品的出口市场过度依赖发达国家。改革至今,我国主要出口市场仍然集中在美欧和以日本、中国香港特区、东盟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商务部的2006年度《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共涉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南非、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等25个贸易伙伴。2005年,我国对上述贸易伙伴的出口额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71.2%。在这25个贸易伙伴中,除了中国的周边地区,大部分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这说明我国的出口市场仍旧比较单一,过度依赖少数国家。一旦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出现任何问题,我国的出口就会受挫,从而给经济发展造成损失。例如,美国是我国的最大出口国,我国出口增长和美国GDP增长之间高度相关,而美国多年来的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使其经济持续增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消费增长放缓将直接导致我国出口增速下降。
2.外资企业占出口比重较高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中的外资比重逐步上升,甚至在一些领域已形成优势。我国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大大高于其他亚洲国家。在进出口中,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明显高于其他外向型国家(马来西亚为45%、新加坡为38%、墨西哥为31%、韩国为15%)。据海关统计,我国出口贸易中大约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2003年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4.83%。 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7.1%,其中由外资企业出口的加工贸易产品占中国全部出口的44.9%。2005年我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及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中,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62.5%,在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60.8%,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外资化倾向加剧,潜在的市场风险也可能加大。
3.出口的商品层次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比重大,技术附加值不高
我国出口的商品层次不高,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如服装、鞋、纺织品、玩具等。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739亿,纺织品出口411亿,鞋类出口190亿,塑料制品出口113亿,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73亿。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初级产品占很大比重,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的替代弹性小,由此决定了我国出口的商品层次较低,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且易受国际市场的冲击。
我国出口的商品之所以层次较低,就是因为我国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出口分类情况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超过50%,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28%,2005年占54.66%。由此可见,我国出口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相继成为国外加工贸易的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状况持续到现在却显露出了很多弊端,最重要的就是未能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许多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生产的一个环节或一个车间,核心技术并没有被我们掌握。
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2182亿美元,是2001年的3.7倍;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17.5%提高到28.6%,提高了11.1个百分点。但是,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品出口中的比重还不高,而且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类企业中大多是外商投资企业,三资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中占将近85%。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高新技术产品还属于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加工品,出口的很大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仍处于“来料加工”阶段,我们得到的主要是微薄的劳动报酬,大部分利润都归于知识产权的持有者和国际经营者。
4.忽视环境因素,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较大,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目前,环境因素日益渗透到国际经济关系中,影响到贸易、投资等诸多方面。在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既可以成为促进出口、向国外投资的压力,又可以成为限制进口和引进外资的非关税壁垒。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我国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比重较大。资源类产品过多的出口,短期内容易加大国内“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长期内将加大国内环境、资源的压力,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目前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存在着产品成本低估现象。以钢坯、铁合金为例,如今的出口价格只反映供求关系,而没有全面体现出资源、环境、安全等社会成本。此类产品出口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方面造成的损失,甚至比出口获得的效益要大得多。当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但总体而言,由于这些行业前几年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投资增长过快,已形成较大生产能力,控制这些产品出口的难度较大。
三、实现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要实现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1.积极推动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国经济出现问题,很快会辐射到其他国家,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扩大出口市场,争取与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合作,分散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努力推动我国的出口市场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惟有如此,我国的出口企业与产业才能够经得住世界市场的风吹雨打,才能够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提高出口商品的层次,发展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本国技术含量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层次,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比较利益,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放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上,通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同时对于我国的传统产业也要提高其技术含量,增加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使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和开发成为新的出口贸易增长点。
同时,企业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体,是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不要说到国外开拓新市场,现有市场也会丧失。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因此,要把做大做强作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点,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坚持市场导向,按规模经济要求,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优势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股份制改造、与外企合资合作和规范上市,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减少对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依赖程度,使之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出口企业的生力军。
3.要严控“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我国资源并不丰富,资源类产品所处的一般又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了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家先后采取了增加出口税、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禁止部分产品开展加工贸易等措施。为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和国内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我国应继续加强对包括资源性产品在内的“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调控,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调控由市场向生产环节延伸。
【关键词】发展阶段;金融危机;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出口障碍;对策建议
一、中国羊绒产业出口发展历程
中国羊绒产业已历经了40多年发展,经过了初始发展、震荡加速发展和调整发展三个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原料出口、加工出口、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创新品牌的过程(见图1)。在这三个发展阶段,羊绒产业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已经从第一羊绒资源大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羊绒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第一大国。我国羊绒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进一步提高,行业分工更加精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意识逐步加强。
二、我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长期平缓的出口增长速度,影响向羊绒强国发展的进程
中国是世界羊绒出口大国,所生产的无毛绒、羊绒纱和羊绒衫等制品,60%以上出口到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逐年增长之势。2008年出口羊绒2385吨,金额为19444万美元,比1983年提高了11.4倍;出口羊绒衫1825.7万件,金额61079.7万美元,是1990年的31.5倍。
但数据显示,中国羊绒出口量仍处于台阶式震荡增长,总的增长幅度均不大。1970 年到1975年是200吨的台阶,1976年到1990年在100吨以内的台阶,1993年到2000吨后,一直在震荡徘徊阶段,其中1999年达到了5074吨,但到2008年又回到了2385吨(见图1)。羊绒衫出口也同样表现为台阶式震荡增长,徘徊不前(图2)。
(二)出口产品仍处于国际羊绒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品牌优势
我国羊绒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原料收购运输,到初、深加工,再到制成品,最后销售经营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但由于大多数企业依然是初加工产品,所以我国大量出口的是利润非常微薄的羊绒原料。尽管近年来一些企业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羊绒企业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10家发展到2600余家,并培育了15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和180多个品牌,初步形成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内蒙板块、以米皇为代表的湖州板块、以贝加尔为代表的深圳板块及以梦特娇为代表的“品牌延伸”板块。但由于缺乏自主知名品牌,在我国每年出口的羊绒制品中,99%以上为贴牌出口,自主品牌营销不足1%。目前国际市场上羊绒衫3/4是中国产品,但真正挂中国品牌的不到20%。中国有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却没有品牌优势,仅仅是国际市场的原料基地和加工车间。
(三)加工能力明显过剩,维持在低水平的数量型增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产绒大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羊绒加工大国和制品出口大国,羊绒年产量由2800吨激增至98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国内羊绒加工企业多达2600多家,无毛绒分梳能力突破2万吨,除加工国内全部原绒外,每年蒙古、俄罗斯等产绒国的3000吨羊绒也进口我国进行加工,中国的羊绒实际分梳量达到了20000吨原绒的水平,是资源总量的2倍以上。在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的同时,由于“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部分企业设备技术落后,难以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初加工、低档次的重复建设,加剧了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最终损害羊绒产业的整体利益。
(四)价格长期缓慢增长,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
尽管我国羊绒收购价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羊绒和羊绒衫出口价格自80年代至今却增长幅度不大。除1989年和1990年羊绒出口价格出现过14.06万美元/吨和11.65万美元/吨的历史最高价位,其余年份一直在6-8万美元/吨的价位上徘徊,直到2008年也只增长到8.01万美元/吨。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7月的出口价格甚至降为6.55万美元/吨(见图3)。我国羊绒制品在出口量增加的同时却价格逐年下跌(见图4)。中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并没有随着中国羊绒产业的发展而提升。
(五)区域资源尚未完成整合,未能发挥区域集群竞争优势
羊绒加工企业和品牌生产区域分布全国,各种经济成分、规模并存。东部地区在销售模式,营销手段等方面具有优势,西北地区在原料和专业经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鄂尔多斯集团公司、鹿王集团公司、圣雪绒集团是我国实力强大的出口创汇企业。内蒙古鄂尔多斯高科技纺织工业园区、富兴羊绒工业园区和宁夏灵武市、同心县羊绒工业园是我国羊绒产业集群与羊绒工业开发园区有机结合的典范,是西北地区的特色羊绒产业集群。同时,我国还拥有众多羊绒产业基地。但我国羊绒产业缺乏优势资源的整合,在资源布局、信息共享、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出口战略、品牌创新等方面各自为阵,尚未实现资金、产能、技术、人力、客户资源的互补共享,难以形成特色资源的整合优势,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从而不能以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发挥整体优势。
三、我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出口
中国羊绒产业要保持在出口量和出口速度的同步快速增长,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多种类型、多种规模的企业扩大出口产品数量,提高精品产品出口。尤其是加大我国规模以上的集团企业和全国命名的各类羊绒基地的出口产品力度,通过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提升我国羊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其次,要加强、规范出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同时要推进羊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挥中国羊绒出口优势,增强中国羊绒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附加值和品牌的影响力,使中国羊绒产业不仅在出口量保持竞争优势,同时也使出口增长速度得到同步发展。
(二)加强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建设,发挥中国羊绒产业链的整体优势
首先要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建设,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通过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战略,利用资源优势研发新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推出新品、精品、高端产品,变贴牌经营为创自主品牌经营。其次要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制定营销策略、积极扩大市场、进入高端市场。同时应全面推动中国羊绒业与国际业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羊绒生产、加工、销售渠道,逐步进入国际高端行列,以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发挥中国羊绒产业的整体优势。
(三)合理整合加工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精品、世界名品生产基地
应合理整合加工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研发力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进行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在产业链的各个生产环节应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精品型方向转变,以减少产能过剩,变世界原料产地和制造工厂为世界精品、名品生产基地。
(四)创建、营销国际品牌,争取国际价格主动权
中国具有羊绒资源、加工、消费、出口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价格优势。要争取羊绒产品的国际价格话语权,首先要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在价格制定、调节和管理方面的规范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推进羊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强竞争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在资源、信息、价格方面的协调和管理作用,建立一个有序、规范、稳定、共赢的羊绒市场,为中国羊绒产业形成合力走向世界创造条件。其次是加快进行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最后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羊绒相关组织的合作,参与国际合作活动,建立国际标准制定和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国际市场价格监测系统,掌握国际羊绒市场价格变化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我国的价格战略,改变羊绒大国只有资源优势和加工优势而没有价格优势的局面,争取我国在国际羊绒市场的价格主动权。
(五)整合东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发挥东西部地区的集群竞争优势
要实现以创建国际品牌为标志的中国羊绒产业集团化、集中化、集约化的发展目标,就要充分整合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特色基地优势,突出主导产品,发挥西部地区羊绒产业园区的羊绒产业集群特色优势,通过兼并重组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大型集团,实现资金、产能、技术、人力、客户资源的互补共享,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以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发挥产业的整体优势。通过举办各类博览会、交易会、信息交流会,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共同开拓国际羊绒市场、提高中国羊绒产业知名度。要充分发挥我国羊绒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和优化中国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布局,提高我国羊绒产业在国际市场的集群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岳云,吴滢滢,赵明.入世5周年对我国羊绒产业贸易的回顾及国际竞争力变化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8).
[2]刘新建.我国羊绒产业出口的现状与策略[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2).
[3]张莹莹.湖北省羊绒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09,(1).
[4]田泓.中国羊绒产业现状[J].中国经贸,2007,(9).
[5]周占琴.中国绒山羊业发展现状、前景与对策[J].产业透视,2008,(4).
[6]楚晓,张兰平等.我国羊绒产业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1):62-67.
[7]宁夏羊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EB/OL].中国精品羊绒网,省略.cn,2008-10-23.
[8]薛凤蕊,乔光华.世界羊绒产业的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08.
[9]2004-2009.7月毛纺原料及制品出口汇总[EB/OL].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省略.cn/hytz200907ex.htm.
[10]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8)[M].中国羊绒产业产量及进出口额,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1]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上、中、下卷)[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8.
[12]国家统计局外经司.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1983-2008[M].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
[13]郭东生.中国羊绒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25届全国毛纺年会[R].第25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集,2005-10-19.省略cfna.省略/7K2009-8-23.
随着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发现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文章首先选取合适指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描述了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对模型方程进行识别后,利用我国2000~2011年相关数据,通过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方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呈现相互促进的现象。
关键词:
高技术产品出口;经济增长;联立方程模型
一、引言
随着科技大发展,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在不断增长,从2004年的165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156亿美元;到了2009年,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下跌到3769亿美元;到2011年,更是创历史新高,达5488亿美元,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也不断提高,因此探究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在目前已有的相关贸易的研究中,大多数是以我国外贸出口为研究对象。有关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实证研究还是不多的,在探究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文献中,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贺骁、廖维琳(2004)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做了简单的因果分析,认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赖明勇、周杨(2005)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板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对东部经济拉动效应已经很显著,中西部地区仍以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该两个部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而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为负。许统生、涂远芬(2006)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高技术产品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王莹(2008)以2001年第三季度至200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为统计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来,高技术产品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便会增加0.52个百分点。上述关于高技术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首先,大多考虑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没有考虑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由于经济增长与高技术产品出口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采用单方程经济模型,易产生变量的内生性偏差,因此,有必要通过多方程模型(联立方程组模型)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为了方便计算,多数研究只是分析了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两个变量的关系,而其他的控制变量则没有包括在里面,本文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基础上,分别建立高技术产品出口方程和经济增长方程,并使用联立方程模型来分析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三、计量模型
对于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指标,本文采用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衡量;对于经济增长指标,与大部分文献相同,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增长水平。基于已有的研究表明,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有: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GDP)、外商直接投资(FDI)、高技术企业数目(HTE)以及R&D人员数量(RDP)。将上述变量考虑进去建立如下的计量方程。根据已有的实证研究证实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变量决定: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HTEC)、居民消费支出(TC)、政府财政支出(GOV)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本文采用包含两个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来探究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通常使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这两种方法既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又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本文的联立方程模型属于过度识别,故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最为合适。文中研究时间是2000~2011年,本文对涉及价值量的数据均利用2000年为基年的GDP平减指数消除价格波动后获得。用Eviews5.0软件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下所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方程(1)的参数估计结果中所有系数的估计值均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变量GDP和HTE的系数估计值为正数,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技术企业的个数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有正影响。然而,变量FDI和RDP的系数估计值为负数,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和R&D人员数量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有负影响。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方程(2)的参数估计结果中所有参数估计值都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变量HTEC、TC和FDI的系数估计值为正数,说明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正影响。然而,变量GOV的系数估计值为负数,说明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有负影响。方程估计的R2=0.999,表明方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6.模型结果的分析从上述估计式中可以看出,方程(3)中GDP的系数为2.1156,方程(4)中HTEC的系数为0.085,两者均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的正向影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的保证以及有利的国际地位支持,因此进一步加快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而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再次推动经济的发展。对方程(3)的估计结果也可以看出:高技术企业的数目HTE是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高技术企业的数目越多,一方面企业间的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研发出新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一地区的企业数目增加,有利于形成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益,极大促进了企业提高研发能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外商直接投资而起到积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侧重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阻碍了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研发与生产,生产技术落后的产品,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导致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范围狭窄;R&D人员的数量RDP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同样存在消极的影响,说明我国现有科技人员的数目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是由于科技人员数目众多,人员混杂,政府以及企业的人员管理能力不强,导致R&D人员缺少研发的积极性,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并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要求,这也是阻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对方程(4)的估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TC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DI对我国的GDP增长产生积极的作用,说明居民的消费越多,外商直接投资越多,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而财政支出对GDP的增长存在消极的影响,政府收入的在不断增长,带动政府的支付也在不断增长,但财政收入的过分增长并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到帮助作用,而是阻碍经济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模型的详细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些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以及高技术产品贸易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得到以下启示。第一,人才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在技术领域缺乏创新的人才,我们需要培养高技术人才,引进高技术人才,不断改善高技术人才的工作环境,如开展各种出国培训、增大业务交流,企业在选用人才时,大多只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工具之一,没能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争取做到企业大发展带动个人的发展。第二,企业在利用外资时,首先应当引进国际最好的技术和设备,要以自主创新为发展道路,掌握并拥有更多的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尽量减少对外商投资的依赖。第三,资金对一个新兴行业来说相当重要,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该行业的发展空间,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高技术产业积极创造条件,为高技术产业建立专项计划,建立相关的资金筹集渠道。因此,企业应明确制定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适应市场,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从而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骁,廖维琳.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04(05).
[2]赖明勇,周杨.高技术产品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及外溢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08).
[3]许统生,涂远芬.高技术产品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J].统计研究,2006(05).
1.1农业经济发展是促进我国建设特色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了大规模的出口贸易,加快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但是,从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资源的减少、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我国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在国际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及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高效率生产,为我国农业进出口贸易提供动力保障。1.2深入研究和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近年来,加强农业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国际进出易贸易额的思想战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经济发展学、生态学以及社会经济学等研究工程。在宣扬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很好的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融合,说明农业经济发展必定会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手段,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深入改革和研究是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必然需要[1]。1.3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国际出口贸易发展仍然不太理想。在世界市场经济快速变革的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资金和劳动力,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坏境,许多地区土地干旱严重,资金调转困难,现代技术设施落后,这些问题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必须要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解决。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缺少交流。在信息化时代,正确运用信息化引导能够积极的帮助农业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对农业信息交流和整理工作并不到位。例如,市乡两级没有与农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很难为农户提供更好的市场需求信息;农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问题,二者缺少信息交流的载体,不能使农户更好的掌握有效的信息参考,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2.2生搬硬套。不同地区的地质、自然条件、农作物需求以及农业发展政策都存在着很多差别,因此,在进行农业经济改革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相关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应该正确引领农户进行耕作发展,建立独特的农业发展机制,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2.3资金缺乏。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体力劳动者是农民,农民的收入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都需要获得国家金融方面的扶持。因此,要让农民感受到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就必须提高农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生活水平,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资助,才能提高农作物的高产量高质量,促进我国农作物的出口贸易发展。
3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农业在国际贸易往来的地位。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口贸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农业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农业为人们提供生活所必须的食品。此外,农业的发展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其成为了独立的部门,推动了国际出口贸易的发展。3.2农业发展为进出口贸易做出的贡献。农作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其市场需求只增不减,农业原料也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必要材料。许多农业落后的国家必须要依靠进口农业产品保持农业发展的平衡,因此,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提高进出口贸易往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2]3.3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功能。1)粮食安全:农业发展为国家提供基础的粮食储备,保证我国粮食的自给水平,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建立粮食安全保障,实现我国宏观发展战略。此外,出口粮食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能为粮食短缺的国家提供食品保障。2)环境发展:农业发展必须要管理土壤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循环种植农作物给予土壤养分,保护了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发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化研究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进出口贸易往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鹏.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3(2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