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笔者与吉林省德惠市佳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就粮食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农产品加工业、大米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大米加工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说起粮食安全问题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目前,在我国转基因大米占据转基因食品的比例很大。这位负责人对转基因大米技术的研制推广持谨慎态度,因为它有很多弊端。转基因大米和普通大米相比较外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它会破坏食物链,而且彻底杜绝其破坏污染食物链是很难的。在生态环境方面,这些大米所带有的基因很可能在自然环境中被转移到其他野生物种上,因此会破坏生物多样性。我国跟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一样,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这些新的转基因作物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我国需要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但他认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完全可以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除了把没有完全掌握的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会威胁粮食安全以外,有毒食品是粮食安全的又一大祸患。在食用后会引起人身体乏力、恶心、头疼等症状的毒大米事件曝光后,国人一片震惊。认为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除了遵纪守法以外,企业就像人在社会中要遵守社会道德一样要遵守行业道德,正如总理在2012年“两会”上说的那样:企业家身上应当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关乎国计民生,在生产中应自觉不越雷池一步。如果粮食加工企业连最起码的法规规定的食品安全生产底线都守不住,企业的存在不但没有了社会价值,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反倒对社会起到了危害作用,那么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二、我国粮食加工行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一些地区产品单一,精深加工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粮食加工业质量标准、检测体系滞后,国内外不接轨;加工企业繁多,但有实力的甚少,粮食加工的科技含量很低,呈现小而散且不精的局面,不像国外的大米加工企业等粮食加工企业那样,虽然少但个个都有雄厚的实力,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三、对粮食加工行业总结与指导办法
1重视产品品牌效应笔者认为应让有实力的大企业兼并自身实力弱小的企业,这样不仅可以使生产难以维继的小型粮食加工企业起死回生,又能使本来就有一定实力的粮食加工企业进一步壮大。随时关注国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最新生产动态,不断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同时通过对大米及其他粮食作物的先进加工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用与时俱进的粮食深加工技术武装企业。放眼世界,将粮食加工标准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只有目标立下了,企业才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很重视所生产产品的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世界500强企业正是靠品牌赢得世界的尊敬,一家名企之所以有名也是因为它有一个品牌做支撑。食品行业的品牌效应更是如此,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吃饭穿衣。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的是食品,如果在这食品领域创立起了品牌,那么势必会比其他行业的品牌吸引人们更多的目光。
2粮食加工企业需要与种粮农户紧密联系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激励农户多种粮食,种好粮食,这样保证了企业有稳定充足的粮食供应,生产加工无后顾之忧,为企业赢利奠定了基础。反过来,企业赢利后需让与之有合作关系的种粮农户体会到真真切切的实惠,从而提高了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由此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会进一步增强,随之而来的是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出的食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带动企业知名度的提高。
3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需要同步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管理理念是硬实力;在互联网上的企业品牌宣传、企业道德是软实力,硬实力建设和软实力建设需要同步,哪一个方面欠缺了都不行,只有这“两只手”同时抓起来,企业才会不断做大做强。
四、结语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如何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适应性?如何定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战略职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推动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只有掌握战略发展前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特点,才能够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进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文章针对战略发展前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战略发展前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战略发展前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合理的规划。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截至2010年底,实施与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中,仅仅只有23%左右的企业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规划,并在规划的过程中针对战略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对称性,战略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关环节与机制在实施支持与匹配力度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2)战略发展前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对关键业务运行机制以及流程管理的理解。根据相关调查表明,2005-2010年,我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规划的企业中,有43%左右的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关键领域与环节的重要性,超过53%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投入到了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中,对于重要领域和环节的资金投入量一直维持在30%作呕。这种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在运行机制、关键业务机制与流程重视的现象,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机制缺乏长效、持久的发展潜力,并不能够及时的补充辅助功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创新,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战略发展前景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对人力资源需求层次以及绩效产生原理的理解。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截至2010年,我国企业对于绩效管理体系规划、设计方面投入相对有限,仅仅为2006年水平的1.3倍左右,这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许多企业尚未创建具有创新能力的绩效考核体系,也没有创建具有激发和激励员工作用的环境与文化氛围,这就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进而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也非常有限。
三、战略发展前景下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为了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应该对战略发展前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进行管理,战略性人才对企业非常重要,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开发、整合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战略发展的目标以及要求作为前提,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活动,除了对员工的管理之外,还应该充分的发挥员工的价值,在提高企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这是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其次,重视岗位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基础是岗位分析,这样能够为人力资源的规划、员工培训、绩效管理、工作评价以及其他环节提高可靠的支持,因此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岗位分析的重要性,并对岗位的设置现状进行收集与分类,并对岗位工作的工作量进行调查与确立,进而为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职责,并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职工,这样才能够认真的贯彻于落实企业战略发展前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
(2)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实施关键领域、运行机制的重要性,并不断的创新。战略发展前景下,企业应该加强辨识、分解以及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战决实施的关键领域和运行机制,并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要求,对自身的运行机制、关键领域的流程进行规划和管理,进而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的战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表现出许多类似于权宜之计的趋势,缺乏对运行机制以及关键领域的创新,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模式,该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关键领域、内在运行机制等联系起来,并制定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实践系统以及战略目标,进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以此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 企业应该以创新动机、创新机制的激发为出发点,并根据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绩效考核体系与制度的创建,同时以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性与激励性,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与企业文化氛围,这已经成为战略发展前景下评定企业成长速度以及发展潜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性,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运用需求层次理论、价格杠杆以及市场机制等多种驱动与激励手段,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以及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关键词:SWOT分析法 中小型房地产 发展前景
本文结合SWOT分析法,探讨我国中小型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为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提供帮助。
SWOT分析法分析步骤
首先,调查清楚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其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属于客观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内部环境因素属主动因素,是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查这些因素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历史以及未来的规划发展。
其次,构造SWOT矩阵,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列为主要影响因素,影响较小的则排在后面,以下四种战略方式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不同时所采取:优势-机会(SO)战略,是企业内部优势及外部机会被双重利用的一种战略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且外部环境又能起到推动作用时,可以采取此种战略;弱点-机会(WO)战略,利用外界环境来弥补本身的弱点,使企业劣势发生逆转。采取适当的措施,遏制企业内部弱点妨碍企业的发展;优势-威胁(ST)战略,借助企业自身的优势来规避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比如利用企业强大的资金或者新技术作支撑,降低生产成本支付高额的环保成本,增强产品的研发能力,开发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弱点-威胁(WT)战略,该战略重在减少内部的弱点,是一种防御性技术,用来回避外部环境的威胁,一般用在企业内忧外患之际。
最后,在分析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构造SWOT矩阵后,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因素,克服弱势因素,充分利用机会因素减少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各类因素加以组合,得到一系列可供企业选择的对策(唐仪、唐严俊,2008)。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
管理环境。管理理念真正成熟于西方,目前已形成一套系统而高效的管理措施。西方企业对管理很重视,管理者会充分利用各类管理措施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集中配置,使企业发挥最优的整体优势。自改革开放后,市场还留有旧经济体制等落后的管理制度,目前流行的系统管理论和权变管理论是对旧有理念的极大冲击,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是关乎一个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整个企业内部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将限制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国内房地产企业在管理方面优势较少,劣势较多,这一现状急待扭转。
人才环境。中小型房地产业内人才相比国外资源较丰富且人力成本低,尽管这一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及高等教育的人所占比例较大,且专业人才在又存在年龄断层以及老龄化的现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自身素质欠缺,这些都是制约企业向更高方向发展的因素。
资金资源。自加入WTO后企业的融资渠道比以往多很多,但比起跨国企业本土企业自身的资金储备还是不足,实力欠缺。对于资金密集的房地产行业,财力是竞争强有力的砝码,目前国内中小型房地产行业较为分散,对抗能力有限。
(二)外部环境
自然环境。房地产项目所依赖的自然基础是土地,土地和其上的建筑物是衍生土地利益的附属物。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只会越用越少。新经济形势下大批国际投资商涌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它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充足的资金使得房地产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增加了土地资源储备的压力,同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经济环境。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给房地产业带来了激励的信号。跨国公司的进入增加了对商业房地产业的需求,虽然工业房地产与工业生产变动密切相关,但在需求总量上是属于上升的阶段。外来金融机构加剧了竞争,但是改善了房地产企业的贷款环境,同时为个人房地产消费性贷款增加了便利。
技术环境。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技术含量都不高,低于全国平均含量的25%,属于整个行业中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层次。跟国外的房地产业相比,我国则存在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能源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技术不先进等问题。
层次分析法辅助判断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鲍学英,2006),它是决策者对某一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进行决策性思维过程模型化以及数量化的过程,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一些影响因子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建立判断矩阵时,需要在不同层次上将各因子进行两两对比。进行矩阵运算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它最基本的原理是将问题层次化,将任意两个方案对于一准则进行相对优越程度的定量描述。对于单一的准则而言,将两个方案进行比较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优劣,采用1-9标度,对不同情况评比分别给出数量标度。采用AHP确定因子权重,赋予不同的等级值。根据数据资料及专家意见确定判断矩阵Rij具体值为:
(1)
判断矩阵式(1)中bi(i=1,2,…,n)表示评价因素,bij表示bj(j=1,2,…,n)相对重要性数值一致性指标(Consistency Index)为:
(2)
一致性指标C.I.的值越大,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就越大,而C.I.的值越小,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就越小。一般判断矩阵的阶数n越大,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C.I.的值就越大;n越小,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C.I.的值就越小。考虑到多阶指标,笔者引入了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表1为1-13阶正互反矩阵反复计算1000次后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英德平,2009)。当n
(3)
当C.R.=0.1时,调整和修正判断矩阵,使其满足C.R.
改良的SWOT技术
SWOT技术更侧重定性分析,对于定量分析则有所欠缺。针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构造企业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和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时,结合层次分析法判断识别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影响因素,计算各类因素的权重。AHP和SWOT技术的结合,为企业项目战略的决策和系统分析提供了战略依据。
改良后的SWOT技术具体操作为(鲍学英,2008):判断识别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罗列出机会和威胁的主要因素;运用AHP确定计算出各类因素的权重;根据权重罗列出企业内部因素评价矩阵以及外部因素的评价矩阵;采用德尔菲法来计算出各因素的得分;将加权得分进行总计;对最后总计的加权得分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对策。
实例分析
(一)苏州市某房地产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该房地产公司提供的内部资料以及相关的市场调研,对该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如下分析:
根据中央银行第121号文件可知,房地产项目资金比例、上收银行贷款的审批权限以及清查各类房地产贷款都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加大了房地产企业贷款难度;越来越多的房价政策调控的颁发,使得在整个宏观调控局势下,房地产企业通过协议来获得土地使用权越来越困难。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是通过竞标会被拍卖给相应的开发商,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购置费的快速上升,加大了开发成本;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据世界银行预测,我国在今后的10年将在基础设施上投资约2700亿美元,这一金额或许会更多,而每年新建的住宅面积约有6.5亿m2(许诗,2007);经济的发展亦促进了消费者对于住房品质的更高要求,这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规范更加合理且标准,部分不合格的或者处于弱势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退出了市场,进而给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该企业内部管理经验丰富,市场开发能力较高,员工素质较高。
(二)影响企业SWOT的主要因素
通过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不难发现影响该企业的SWOT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内部因素W有:管理能力突出W1(优势)、市场开发经验较丰富W2(优势)、资金紧缺W3(劣势)、销售渠道不够成熟W4(劣势);外部因素V有:行业发展规范严格V1(机会)、市场住房需求增加V2(机会)、贷款机率降低V3(威胁)、开发成本更高V4(威胁)。
(三)计算主要影响因素权重
咨询相关专家并考虑他们的意见,确定影响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的判断矩阵以及权重的重分配,判断矩阵中最大特征根λmax=4.0314,CI=0.0072,RI=0.9,CR=0.0072/0.9=0.008
(四)建立内部、外部因素的评价矩阵
建立影响该企业的内部因素的评价矩阵,采用德尔菲来给影响因打分,同时计算内部影响因素总加权得分。
总加权得分0.0724*5+0.4428*4-0.2521*3-0.2327*3=0.6788
总加权得分0.0562*4+0.3892*2-0.3892*2-0.1654*2=0.2832
(五)制定后期发展战略
从以上分析的数据可知,该企业的机会优势大于威胁劣势,所以在后期发展战略中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和优势,以增长性发展战略为主。
1.走专业化道路。从资金层面看,该企业在这一环节较为薄弱,资金不足也是困扰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业的难题,专业化战略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是实现规模经济以及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中小型企业产业规模一般都较小,相当长的时间内要不断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避免过快的扩张,要稳步增长。根据企业内部设备、人才、技术、产品、资金等实行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促进核心能力提高。
2.加强合作,提高合作融资能力。积极参加政府的经济适用房等基础性设施建设。经济适用房市场需求较多,且政府提供的税收和金融政策方面都有很大的优惠,开发商可以积极地参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战略合作是企业实现融资的高效途径,该企业应加强与国内外房地产业、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作。适时抓住机会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转让或者资金重组等方式实现合资或者合作。
3.构建系统化的销售渠道。构建系统化的销售渠道,公司应注重销售环节方面的管理,与时俱进地更新销售理念,定期对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销售队伍,提高销售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仪,唐严俊.基于SWOT分析广西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发展前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
2.鲍学英.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施工方案优选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
3.英德平.基于GIS的常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关键词:企业网络化;网络化管理;现状和发展前景
研究背景及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力和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因此,企业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在企业诸多管理项目当中,企业管理和经营管理最为重要的管理方向,往往它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21世纪的新背景下,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从传统的封闭创新模式转变成开放的创新模式。要实现技术的创新,就要综合利用企业内外两个部分,通过内外两个部分的互补实现技术的创新,从在全球的范围内,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进行整合互补性质的资源,这个方面是网络化管理中创新方面的优势,网络化的创新可以让企业的内部每一个部门都实现功能方面平行作业,达到一体化的工作流程,还可以大范围的与相关合作伙伴进行技术方面的探究和协作,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网络化与网络化管理
1.1网络化
网络化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和通信方面的技术,将不同分布地区的各种计算机,以及各种相关的电子终端设备设施相互连接起来,根据规定的网络方面相关协议进行相互之间的通信,从而达到每一个连接中的用户都可以进行硬件共享、软件共享以及相关数据资源方面的共享和传输等目的,目前,计算机的网络化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涉及到的适用范围领域也是越来越广泛,甚至在家庭里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1.2网络化管理
网络化的管理就是指,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先进设备设施和技术性手段,将分散在四处的单个体系互相连接起来,用先进的技术手法使其变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模式,并应用到多个方面进行良好的管理,这样的一个管理体系就是最新出现的网络化管理,其适合应用在各类公司企业当中。
1.3企业网络化管理的特征
每一家企业的经营方式不同,经营形式不同,主要的营业业务不同,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企业在内部方面的管理方式以及使用的相关管理系统形式也会千差万别,而好的管理模式是决定一家企业是否能够正常经营的关键,同时也是确定企业单位能否在强大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点。
企业在实行网络化方面的管理中,存在着网络方面经济的特征,也就是将企业中的管理流程方面、业务数据方面、财务管理数据方面、财务管理资金方面、企业内部资产方面等多个方面转换成网络化,使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以保证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行,以便提高企业的效益。
2.企业建立网络化的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企业管理的流程方面需要网络化模式的管理
传统化的企业在管理方面较为立体化,它需要使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使其从立体化的管理形式变成扁平化的管理形式,使其管理可以将业务方面作为主要的流程主线,把周边的多个部门单位都互相连接在一起。
2.2企业业务的数据方面需要网络化模式的管理
作为一家公司或者企业,所运行的工作或者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业务数据和流程数据,都可以采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了网络化的管理模式,管理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十分清楚的了解每一笔资金的来源以及每一笔资金的走向,业务在溯源方面就会变得更加方便,同时,对业务方面数据进行网络化的管理,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个业务在流程方面的相关数据。
2.3企业财务的数据方面需要网络化的管理
没有网络化管理模式的传统企业,它的财务管理方面系统经常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例如:财务在控制层面出现的缺陷、财务在决策方面缺乏支持的手段、财务在核算的层面经常无法满足管理方面的需求等,并且,传统的财务方面管理信息体系不能实现上级的部门对下级的部门在财务资金的流入和走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经常不能规范化、统一化地满足管理方面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控制传输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以上的诸多缺陷都表明,企业在业务方面需要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对财务方面的管理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点十分的重要。
2.4企业在其他方面需要网络化的管理
企业的其他方面主要是指企业在人力方面的技术、物资方面的设备设施、客户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企业在无形的资产和有形的资产两个方面都可以实现使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同时还有企业方面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只要统一化实现网络化的模式,企业在工作方面的效率就有得到大程度的提升,机器设备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利用概率都会有效的得到提高,同时,企业不断地扩大和壮大的相关基础,就是企业方面的知识有效地形成。
3.企业网络的管理
网络化的管理与计算机的网络技术相关联,因此,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在正常的运行中也需要相对的进行管理,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管理。
3.1企业网络化的管理和维护
企业的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就是通过运行监控方式、分析评估方式、规划设计方式、故障处理方式、性能维护方式等多种方式,针对企业的整体网络系统方面进行维护活动和管理活动。它的目的是让企业单位的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正常化的运行和操作,网络方面提供的有效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当网络方面出现故障时,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做出报告,还可以进行自动处理,及时的维护网络方面的正常运行工作,保证网络方面的内部系统进行协调和有效的高效率运行。
3.2企业网络化管理的对象
想要很好地对一家企业做出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到在企业网络的整体系统当中,有哪些部分需要进行管理,一般,企业中需要的管理方面有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管理两个部分,内部的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管理中心,对周边相关管理内容进行同一性质的管理,而外部管理则是对工程设备以及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内容进行严格标准化的管理。
3.2.1网络方面的设备设施
想要对企业公司进行良好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对计算机的本身设备进行良好的管理,这是网络管理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每一样设备设施都有可能影响到网络方面正常的运行,它也是网络相关管理当中最为主要的基础管理项目,网络中的主要设备设施有硬件方面的防火墙、网管(网卡)、路由器、网线(线路)、集成电路、相关网络服务器、不同运行操作器上的终端接口(PC设备)等。
3.2.2网络系统方面的管理
网络系统方面提及到的系统,主要指代的是网络中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又分为软件系统和操作系统,除了系统软件外还有相关的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等,在企业当中,文件文稿、信息数据、调查报告、图片处理等功能,都是必要的网络软件提供的功能操作,因此,网络系统是较为重要的管理方向。
3.2.3网络性能方面的管理
在企业的网络中,经常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监视、控制、收集企业在网络方面运行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数据信息,这是判断网络在运行当中情况的标准,只有良好的网络,才可以得出最为精确的相关数据,减少出现差错的概率。
3.2.4网络故障方面的管理
网络方面的故障一般都是指网络中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有病毒侵入,导致网络方面的运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企业的网络当中一般存储有大量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一旦丢失或者被毁,有可能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失。
3.2.5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
网络方面的安全普遍是指网络系统当中相关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保护,以及系统当中的多方面数据的保护,以免遭到外界的破坏,信息的泄露,数据内容被更改,服务器被中断等现象。
3.2.6网络用户方面的管理
在企业当中,所有跟企业网络相连接的网络系统计算机以及使用相关资源的人群,称之为网络用户,每一个网络方面的用户都与企业的网络系统相连通,因此,每一个网络用户的计算机也需要全方面且十分到位的管理保护。
3.2.7网络资源方面的管理
企业中的网络资源中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包括的范围也很广,因此,网络方面的资源通常是病毒经常入侵的途径,有效的对网络资源进行保护,可以减少病毒的入侵。
3.2.8网络配置方面的管理
网络配置的优劣关系到网络性能的好坏以及相关功能方面的配置参数的高低,好的网络性能可以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带来工作方面的利益。
4.建立网络化的企业管理系统
4.1业务部和财务数据的网络化管理
信息化的网络技术对网络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没有信息化网络的诞生,就不会有网络经济的产生。网络经济包括了农业的网络化经济和工业的网络化经济。在企业上的网络包括了企业内部的网络和企业外部的网络经济,划分这些的依据是网络的范围和距离。企业内部的网络是基于国际互联网技术通过不同的企业内部的功能之上的,它通过不同的信息通信技术进行物理上的连接,主要集中在局域网中。网络用于企业内部之间的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在众多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中,有不少工作环节可以简化,进而加快企业的工作效率。
要实现企业的网络化管理,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业务事件的驱动器信息系统,所谓的业务事件驱动信息系统,就是指在现今的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大范围的应用已有的成熟的信息技术成就,这样,就可以把业务的管理流程和经济的管理流程联系起来,进行有机的融合。企业可以指定一位专门的员工进行这个方面的管理,当企业内部的经济业务发生意外时,由该工作人员负责业务信息的录入,这样,当这些业务信息进入网络系统之后,及时保存这些业务信息。并对该信息设置相关的凭证,这样,关于业务方面的事情就可以交给专门的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的实现整个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为企业的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还能减少企业业务的差错率。
更重要的是,一旦建立业务事件的驱动系统,能够在业务事件驱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与数据库直接挂钩的管理模型库,在这个管理模型库中包括了预警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和筹资模型等。这样,每位信息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根据企业内部的需要,还可以设置企业的预算模型、库存预警的模型等。而建立这些模型需要的数据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得。
4.2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随着网络经济在企业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多元化起来,实现多元化的企业竞争。这些竞争包括了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的竞争、企业外部的供应链、外部的客户资源等。因此,在企业普遍实施网络化管理的经济网络形势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对企业的整个资源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尤其是网络化的企业管理,要建立适合企业本身的管理模式。积极吸取别的企业的优秀的网络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企业网络管理队伍,提高企业内部的经济化网络效率。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企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市场的资源实现实时的更新,建立应急的管理系统,以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全方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3.系统的管理问题
企业要在激烈的网络经济中获得双赢的局面,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管理,由于网络的特性,因此,企业内部在实现资源和信息的交流过程中,会出现病毒等。随着经济网络化的出现,“黑客”一词也由此产生,众多黑客的目的就是潜入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中,以盗取企业的重要信息,同时破坏企业的网络管理系统。因此,企业要建立一个健全而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加强病毒的防御和对黑客入侵的防御能力。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才,以减少资源和信息的出错率与信息的泄露。
5.网络化的管理技术对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影响
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的建设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家好的企业需要建立出良好的交流平台、查询平台和共享平台。全方位的来看,网络方面的技术为企业的自身特点提供一个新的窗口,有效提升企业的形象,以方便相关的客户和工作人员更加良好地认识到企业的产品,增进与顾客之间和生产之间的关系,网络的技术将多方面的功能发挥到了最大,这样不受到时间的限制和地区领域的限制,以及花费的费用比较低三个方面都是不能分开的。
结束语
网络信息化的技术在当今社会属于发展在前列的一项技术,它的方便、快捷、传播速度快,传输范围广等特殊功能,使其在各行各业中都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了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进行良好的管理的保护,才可以有效地达到管理的效果。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引领着各方面的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逐步的深入,而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线上的引领前端,加大在企业当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当中的使用,将理论上的学习和理论上的使用全部充分的利用到实践当中,这样可以全方位的促进企业在社会中的发展,也加大了企业在强大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志明.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郑州市传统企业网络化发展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关键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4-0081-02
一、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
1.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太小。规模偏小使企业丢失市场机会,难以抵御市场风险,融资困难。
2.不合理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集中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服务业、技术密集型少有涉足。
3.不合理的对外直接投资区域结构,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仍然过少,不利于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多元化和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
4.过于单一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5.对外直接投资体制有待完善。
6.企业自身经营问题。
首先,企业品牌意识不足,缺乏品牌,贴牌经营较多,产品利润低。
其次,科技,人才投入不够。企业倾向于经营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没有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
再次,企业缺乏对国外文化、语言、法律、国际业务的认识和了解,在国际商务争端中处于被动局面。
最后,部分企业盲目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国内现有相当部分企业盲目跟风,盲目响应号召,在不适合或不具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下参与对外直接投资。
二、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分析
1.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①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有利于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a)中国当前的对外开放,从靠贸易量的提高、进出口促进GDP,转向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国际市场配置经济资源。
(b)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国门。
(c)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间产业转移,对外直接投资适应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a)我国大型企业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30年,国内一批大型公司凸显,多年的的生存发展,这些企业具有了相对雄厚的技术资金实力,不断吸收高水平管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先进理念;另一方面,中国大型企业踊跃进入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寻求更广泛的市场或资源进行投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大型企业已具备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所阐述的所有权和区位优势。
(b)中国中小型企业的优势。
中国大量中小型企业从事于劳动密集型生产,逐渐掌握和积累了一系列生产技术和方法,可凭借低成本优势实行产品低价营销策略。
(2)劣势
①跨国经营经验不足。
中国企业步入国际市场较晚,部分企业不具备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素质,国际业务经验不足,造成盲目对外投资。
②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技术水平,产业层次低。
多数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盈利能力有限,国际竞争力弱。
③人才,资金,市场信息资源缺乏
中国企业缺乏熟悉国际经营的专业人才;长期低效低盈利运行,造成企业财力不够,中国金融体系有待完善,不能为企业融资提供充分资金支持;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企业国际市场信息缺乏。
④企业内部体制缺陷。
⑤国内管理审批环节多,时间长;缺乏专门的管理调控机构。
2.中国企业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1)区位选择
①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区位选择。
发达国家投资环境好,政治稳定,有成熟市场秩序,文化包容性强,法律体系完善,较少受非经济因素干扰,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需求大,适宜于中国企业进行直接投资。
②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区位选择。
发展中国家市场竞争不如发达国家激烈,有更多的优惠措施,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在产品的技术质量等方面要求较低。
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如果目的在于获取廉价生产资源,扩张市场,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作为首选。
相对于发达国家,
(2)行业选择
①以拥有小规模生产技术的制造业为主的行业选择。
中国企业的产业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进行小规模生产的制造业上,生产技术成熟,对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小的国家,这些企业最适合进行投资。
②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行业选择。
中国企业通过对国外先进产业进行投资,可以获得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今后的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3)投资主体选择
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须考虑到经营规模和投资主体产权结构及产权制度。
①以寻取技术、经验、资金为目的应由能够进行大规模择投资的大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更多采用合资的方式投资于发达国家。
②以寻取资源劳动为目的应该由能够承担投资规模较大的大型国有企业,选择独资方式到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进行投资。
③以边缘产业转移为目的的则应该由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投资。
3.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
①制定有效的投资战略,正确定位投资行业和投资区位,防止盲目投资。
中国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现实环境和企业自身实力和发展需求决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和区位。
②培育核心技术,加强人才建设。
中国企业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力度,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实行品牌战略,创立全球品牌。
中国企业在对外进行直接投资须强化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参与竞争,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成功。
④加强企业改革,优化企业体制。
[1]薛求知,刘子馨.《国际商务管理》[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姜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和策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