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振兴战略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阻碍的因素
1.1基础结构设施建设力度薄弱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逐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基础设施设备有了明显的改善,例如:重修了乡村道路,更好地连接了城乡的沟通,开辟了崭新的销售方式;引进了新的机器设备,减少了对人工劳动力的使用,缩短了产物的产出时间等等,但其机械化的投入力度还是相对比较匮乏。支持地方农业发展的基础资金是有限的,将农业发展逐渐趋于机械化,也不仅仅是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最终,还是需要依靠从事农业的工作者从根本思想意识出发,进行思路的转变,才能真正地对农业发展形成有利条件。很多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逐渐老化,未能给予及时地更新处理,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也相对降低,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非仅依靠政府的支持,人们过于依赖政府,未能从自身出发去创新改革,最后可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1.2产业结构因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农村的发展极其重视,因此了很多惠民政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完成。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却存在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农产品的供给未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这些类型的农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但是某些农产品却出现滞销的情况,无法进行出口,而内需也无法解决这些农产品的销售。这种农业领域供求关系及其不平衡的情况无法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也无法满足新时代环境下的社会需求。因此,我国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比如要更加多样化,才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当中如鱼得水,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况,可以做到从容不迫。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农产品在全球化市场当中的地位低下的情况,进而可以稳定我国农业产业的波动。也可以减少因为价格的不稳定性,农民每年耕种的时候倾向去种植经济属性较高的农产品的状况,从而使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的稳定性可以有着大幅度的增加。
1.3科技创新因素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和农业经济发展效果间息息相关,通过科技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帮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和推广。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及推广工作中,农业科技成果较不普及,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度还不高,在农业的建设中使用机械的概率小。农村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难度大。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十分匮乏。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科研的成果,同时也会影响科研类机构的运行。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具有博士学历的研究人员在农业科研机构人员总数的比例相对较低,而且这些科研人员队伍当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以及创新骨干力量不足。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研人员还存在非常严重的人才流失的问题,这对于农业相关科技的发展工作而言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国家农业产业经济建设工作造成制约。
3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3.1深化改革进程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是当下最为紧迫的工作任务,在面对着新形势、新任务,我国主线应该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体内容,总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去积极探索一条现代农业产业的体系。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全新的课题。深化改革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找到恰当地适合农村发展的手段,促进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除了选择恰当的种植生产地区,我们还应当根据当地的实施情况进行规划和统筹,合理的划分,充分利用农业思维,将植物种在最恰当的土地上,制定科学的统筹方案帮助农民和农村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和经济投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来支撑整个农产品的产业体系。其次是要加快农村产业化的集群发展,促进有关产业的融合,地方政府也要按照相关的国家文件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集群发展。最后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如把农产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农产品可以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从而解决创新成果推广滞后的弊端。
3.2推进协调发展
在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遵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相关部门要完善法律制度,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营造一个法律环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个理念非常明确地提出来了加强对城乡统筹的协调和推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就需要将乡村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以及政治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帮助城乡由原来的分割独立的情况转变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结构。要相关政府机构加快制定有关振兴乡村的法律条文,同时也要完善与这些有关的配套的制度。因此,政府部门要快速地完成对农业产业经济有关的法律条文的评估,对其中与农业产业经济不相适应的法律条文进行清理或修订,使有关法律条文能够适应农业产业经济发展。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解读,政府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加大对大中型农村企业的补助,促进相关企业人员在当地的落户。充分地发挥农村企业的作用。通过农村企业的规模扩展之后对人才的需求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强对政策的贯彻于落实,将政策细化,使乡村振兴过程当中,可以真正的为农村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章可循的法律条文,建立一个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制环境,帮助农村居民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企业,通过政府对企业进行扶持,扶持过后的企业,多余的资金投入到对社会的帮助之中。这样的帮扶模式可以帮助乡村企业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2]。
3.3加大投入力度
想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就需要改革创新来促进乡村发展。这无疑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们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当中,毫无疑问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麻烦。因此,在我们推进乡村振兴,还有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时,必须要结合农村实际的发展状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文件要求,在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中,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积极探索符合科学的对策。要想真正实现科技振兴以及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的提升,那么给予科技创新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足够的重视,具有很高的必要性。从农业科技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重点针对技术人员进行创新能力的培训工作,可以整体提升示范基地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域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田水利;乡村振兴;高职教育;创新
1研究背景
1.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全国共有耕地面积12786.19万hm2,全国耕地灌溉面积为6916.05万hm2,其中广西为173.10万hm2[1]。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31605.2亿m3,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39.8m3/人[1],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进入21世纪以来,在农业节水措施上得到大力发展,据统计,有效灌溉面积由2000年的5382.00万hm2持续增加至2019年的6760.00万hm2[2],与此同时,尽管每年全社会投入节水农业的资金高达50亿元以上,但是农业部门的节水成果与预期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用水量的降幅仅为2.9%[3]。可见,农业水资源短缺目前还是我们仍需面临的一大难题,农业节水工作还任重道远。
1.2广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
广西耕地面积为441.94万hm2,截至2020年底,广西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3.10万hm2,占全区灌溉面积的95.66%;全区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18.93万hm2,占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68.70%。在广西全部工程节水灌溉面积中,以低压管灌为主,达19.46万hm2;其次为喷、微灌,面积达13.33万hm2,其他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67.18万hm2,广西全区设计灌溉面积达万亩以上的灌区共计3525处。广西有效灌溉面积自2010年以来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在广西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新时期广西水利任务艰巨,全区农田水利工程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节水灌溉技术也势必会得到更广泛、更科学、更合理的应用。
1.3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节水灌溉技术课程教育现状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以水利、电力等工科类专业为主的创新型高职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2021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全国水利人才培养基地,并入选广西首批节水型高校。作为水利高职院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可帮促产业振兴,实现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力,学院面向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灌溉排水工程技术、水利工程管理、灌溉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技术等专业课程,并结合课程实训,以理论加实践的教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最大满足行业及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此外,在学生的技能竞赛方面,学院鼓励在校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并鼓励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充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原理制作模型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激发创新潜能。
2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高职教育有效融合
2.1理论结合实践育人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开设节水灌溉技术相关课程的同时,注重节水灌溉实训实践教育。2021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勇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校内成立校企合作节水灌溉技术协同中心,进一步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及实习实训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学院校内建设的节水灌溉实训基地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节水灌溉相关课程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平台。在学习任务安排上,主要结合地区常用的灌溉排水工程措施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重点讲述渠道灌溉和现代节水灌溉规划设计。校内可开展节水灌溉相关课程实训地点包括了节水灌溉技术展示长廊、节水灌溉技术实操室、节水灌溉产品及模型展示室、节水灌溉示范实训场(智慧农庄、无土栽培实训室)等。实训学生可在节水灌溉技术展示长廊认识节水灌溉技术科普知识,情景式实地认知节水灌溉管路铺设、灌水器种类及效果等知识;可在节水灌溉技术实操室模拟进行微灌系统首部枢纽设计、田间管网模拟铺设实操及微喷灌系统的组装等实训内容;可在节水灌溉实训场的无土栽培实训室开展水肥一体化原理及应用、田间管路铺设、微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等实训内容;节水灌溉产品及模型展示室内陈列节水灌溉相关管材、管件、过滤器、各类阀门及灌水器等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实际应用相关器材。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节水灌溉相关实训内容多样,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实践教学,多方法多手段培养学生对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岗位需要。
2.2以技能竞赛促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教学
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是从业人员必备的综合素质,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有力抓手。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全国性水利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自举办以来,旨在提升水利职业院校学生实操能力,加强水利行业后备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行业发展。赛项选择有利于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所涉及的技术技能也是水利行业需要的。第十四届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置了《节水灌溉技术》赛项,第十五届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置的《节水技术》赛项对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职业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赛项的设置不断提升学生节水灌溉技术的专业综合技能水平,也促进了节水灌溉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发展。《节水技术》赛项整体分为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涉及到水利职业道德、新时代水利行业精神、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及节水灌溉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喷微灌工程设备基本知识及系统设计、喷微灌工程系统施工安装、喷微灌工程的运行管理、低压管道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水肥一体化及节水灌溉自动化基本知识。技能操作部分则涉及到微观系统的识图及安装与运行。大赛全方面锻炼了学生在节水灌溉系统设计、施工安装与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综合性实践与创新能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到引领作用,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养高技能人才。
2.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
工程技术与创新创业实践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可增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近年来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锻炼了大学生创新的意识及能力,并且提高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执行力[5]。近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各项举措推动创新创业优势资源集聚[6],于2021年入选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与美国亨特绿友集团、上海华维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了节水灌溉创新创业中心,由校内专业教师及校外的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原理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水利工程系学生参与了《旋转式鱼菜共生模型》《柬埔寨智慧生态示范村》《自主感应灌溉系统》《淋致80°——一种纯净水自热装置》《植物管家》等创新产品的研制,所研制产品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不错成绩。学院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及八桂水利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结合节水灌溉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培养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2]徐依婷,穆月英,侯玲玲.水资源稀缺性、灌溉技术采用与节水效应[J].农业技术经济,2022(2):47-61.
[3]徐涛,赵敏娟,李二辉,等.技术认知、补贴政策对农户不同节水技术采用阶段的影响分析[J].资源科学,2018,40(4):809-817.
[4]武建玲,赵文静.推进乡村振兴留住美丽乡愁[N].郑州日报,2022-01-08(5).
[5]张家玲,周倩荟,郑一帆,等.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关系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2(2):113-115.
“什么是农业?乡村振兴战略的要义是什么?在乡村振兴中云南发展的优势、短板是什么?一直在提的三农问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科技如何支撑乡村振兴?什么是融合农业,融合什么?在哪些经营主体中融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有的是在工作中思考过的,有的是第一次接触。在此次研修班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更从老师们的授课内容中,学到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那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从调研扶贫点的光、热、水、土地资源情况到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老师省略了工作过程的艰辛,更多介绍了为农户创收、增收改变生活面貌生活质量的那份喜悦与安心,从结合我们生活工作实际的实例,把那份工作中的方式方法,面对困难的工作态度如清泉般灌输给我们,让我们无比轻松的学会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插上科技的翅膀,凸显科技创新的意义,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农村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农民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农村的重要着力。这些一系列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更让自己反思作为一名农科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工作的更大意义。联系我县乡村振兴过程中,亟需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卡脖子”难题。
一、永胜县新型经营主体基本情况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在农村新出现的生产模式,主要是指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大规模经营、较高的集约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一般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种。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情况
通过近年来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永胜县基本形成了食用菌、肉牛、软籽石榴、魔芋等主导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等模式不断得到巩固。永胜县共有家庭农场78家,农民合作社14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基本情况
在2020年,指导、规范44家企业、60家合作社、2户家庭农场采取订单帮扶、托管代养、投资合作等方式对2020年实施扶贫产业的15317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利益联结。2021年,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全覆盖。将我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5328户已脱贫户、858户边缘易致贫户采取已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与合作社绑定发展,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绑定发展的模式,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了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全覆盖”。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一平台三机制”的工作安排及丽江市农业农村局转发《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云南省产业帮扶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救助管理服务平台试运行的通知》,完成“云南省产业帮扶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录入。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全覆盖”。永胜县采取已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与合作社绑定发展,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绑定发展的模式,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了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全覆盖”。虽然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但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程度有待提高
永胜县共有家庭农场78家,农民合作社14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从数量上来说,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也存在一些合作社财务不规范、成员账户未建立、运营管理不善等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薄弱,带动能力不强、农户参与度不高
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大小不一,部分还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在满足自身经营的前提下,并不能够带动农户进行增收。部分经营主体由于所经营产业和经营方式的影响,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农户的参与度不高。
(三)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力度不大
全县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需要县乡村三级专职的经管员专人负责。但目前我县负责经管工作的同志还兼管着其他工作,同时经管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使得我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力度不大。
(四)产业链条短,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由于我县作为农业生产大县,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发展比较滞后,所成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生产,产业链条短,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五)奖补力度不是很大,政策扶持有待加强
每年省里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项目有限,县里也因财力所困,支持县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不够大。
三、对策建议
一是以县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带动全县合作社、农场家庭等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程度。
二是加大奖补力度。在出台创建办法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奖补力度,让合作社实实在在的得到实惠的同时,加大农户的参与度,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XX年XX月XX~XX月XX日,在这丹桂飘香,芙蓉繁盛的时节,我有幸去到XXX参加了XX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专题专题的学习。整个培训期间,让我认识了很多积极向上的同学,热情的老师,以及让我感受到了每位老师其独特的讲课风格与魅力。课程的内容丰富全面,有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落实城乡战略推动产业扶贫政策、学习财政扶贫资金监管、精致扶贫与产业发展等等。也有跟随班主任XXX老师去到当地的XX村,XX村,实际走访参观学习他们扶贫的方式方法。这种课程设置十分灵活,让大家的学习更有精神,事半功倍,让我收获颇多。结合平时工作实际,现将本次学习的收获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
一、加强学习,树立大局意识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简单的事情。做人民的公仆,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积极的行动能力,还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扎实的业务知识和升华必须具备的素质修养,更要求在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这样才能达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才不会被人民淘汰。
在此次培训的第一天,上午XX老师上的《城乡战略推动产业扶贫政策》。X老师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子,让我们对扶贫政策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下午XX老师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解读就中美贸易形势进行了讲述,让我了解到当前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同时,也让我了解到我国与周边国家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矛盾,国家安全还是比较严峻的问题。因此,这需要我们在发展壮大国力的同时,运用外交智慧去进行妥善解决问题与矛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也让我了解到,为人民服务,不能仅限于局部只图眼前,而应长远未雨绸缪。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重视书本学习和实践练习,树立大局意识,提升自己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
二、不忘扶贫路上的初心和使命
此次学习,虽然时间有限,但依然为我们在未来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例如,吴建瓴老师两堂生动的课程给予我们的宝贵意见:农村产业发展的依托是逆城市化、扶贫依靠制度支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该给,而深改组“三块地”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等等,也让我们对产业扶贫到底选什么产业更为有效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模块化;分级化
一、在第二课堂中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建立方面也有初步探索,但缺乏成熟的理论。创业教育不仅单纯的提供创业技能相关的培训,还要同专业教育相融合、同课程体系相衔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大发展[3]。综观已有的文献资料研究现状,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三是学生缺少参与和体验环节,与创业实践活动联系不够。四是创新创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契合度不够,学生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因此,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
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决问题的路径
西京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了创业书院,创业书院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以住宿制书院为抓手,文理交叉学科共融,建立创业导师、学业导师、常任导师、学长导师四级创业辅导系统,注重特色凝练和实践,突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衔接、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全面覆盖、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能力培养重点突出、创新创业实训与项目孵化有机结合。开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个性发展,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支持。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第二课堂内容项目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第一课堂专业课程的创新教育内容,延伸第一课堂创业指导课程的理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年级各个阶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通过第二课堂与各专业打通培养计划和课程平台,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课外10学分,加大创新创业素质学分,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补充、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践与应用相贯通的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全覆盖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书院与学院双院协同,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选拔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培养,创业实践项目重点孵化,以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
(二)构建完善的第二课堂内容模块化
分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二课堂建立以创新创业项目化实践为主的教育模式,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创业书院根据学生意愿、潜力实力、家庭背景等因素,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从全校遴选的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构建了四个知识和能力模块,分别是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认知、创业操作、创业实战。项目化活动内容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创新创业课程;第二层级为讲座、沙龙、研讨、论坛、专题培训、项目评审会、精英训练营,寒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等;第三层级为创业孵化、企业见习、自主创业。通过有效载体开展有效教学和项目化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从思维到实战,从形式到内涵,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构成完善体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到强力支撑作用。
(三)形成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教育理念,搭建政校企行合作平台
协同育人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育模式,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高效的协同创新环境,增加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活动,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调研、科研、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取以能力锻炼为主实践经验,参与体验创新创业复杂的环节和真实的环境,得到最直接的社会实践锻炼,获得真实感受和思考成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校内外创业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形成具有开放性、集中性以及高效性的协同培养。创业书院促进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扶持创新创业重点赛事,促进竞赛育人;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促进项目孵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培养。打造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从校外选聘了一支由知名企业家、校友、创业成功企业家等组成的校外师资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了外聘创业导师定期与创业者进行见面和指导机制,形成校外导师与校内团队双向选择平台,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分阶段性,定向的解决团队在创业不同时期遇到的困难,全方位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
(四)形成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载体
为学生提供团队载体、场地载体、竞赛载体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有效载体,拓宽视野,实践历练,以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典型、创新创业成果和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励学生萌发更多的创新行动。
(五)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