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问题建议

一、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的含义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近20年的发展,证券公司对内部法律合规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的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纷纷建立了法律合规部门专门负责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也因此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的第二条对合规管理的定义为:“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并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监管的制度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8月1日自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是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管理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法律合规的职能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法律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必需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可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合规的前提条件,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都存在合规管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上,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合规管理部门甚至合规总监其自身就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间接约束,特别在薪酬福利和绩效考评上都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因此法律合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2.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职责主次不分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组织体系下的各部门都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管,而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合规情况进行复核,但法律合规部门更重要的职责是识别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合规风险,保证证券公司规避可能因此出现合规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介于目前证券公司的高管层是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必须将重点放在合规经营管理层的各项行为上。但实践中法律合规部门却极少合规经营管理层的业务,更多的是审核业务部门的业务是否合规,而业务部门也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审核法律合规的任务完全交给法律合规部门来审核,就出现法律合规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常规性合规业务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对管理层的合规工作。

3.法律合规部门沦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专职机构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不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对法律合规部门的建设相比较经济业务部门比较滞后,存在人员配备少、管理层也不太重视等情况。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对内流于形式,把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目的定性为应付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察上,把所有的工作职责放在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公关”上,只要做到外部监管能应对自如,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就算完成了。

4.法律合规专业性人才不足,缺乏合规人才的培养机制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近几年才刚有所起步,对合规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往往证券公司里的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不超过五人,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也大多由稽核和风险管理部门里的具备法律背景的员工抽调过来,但这与法律合规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对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行要求也更为严格,最好是具有复合型人才除了自身要具备法律背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金融、财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可见法律合规的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对合规人才的培养却非常不重视,缺乏像经纪业务部门那样的培训机制,导致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法律合规人才高素质队伍亟待加强。转贴于

三、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建议

1.完善法律合规管理的内部机制,确保合规管理的内部独立性

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存在已久,这就要理顺法律合规部门和经营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部门特别是合规总监的任免、薪酬、绩效考勤必须独立于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的直属上司应该为董事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合规总监的下属部门的考核也应有合规总监独立考核,由监事会或者董事会监督。另外,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主动合规,主动合规其他业务部门的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证券公司的合规运营。

2.明确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推进证券公司全员合规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的第三条规定:“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应当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合规的管理不是单靠合规部门就行的,也不是法律合规部门的一家责任,在现实中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将部门内的各类合同或者投资项目、产品业务方案等要求法律合规部门“会签”,法律合规部门承担了业务部门合规职责,这样违背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因此笔者建议,证券公司内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合规审查的主体和职责,合规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而法律合规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上,这样既保证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

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员工的合规理念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联系,在工作中自觉合规约束自己,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合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建设公司的合规文化,首先要做到法律合规部门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其次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合规培训,并且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让员工在培训中培养合规意识。第三,要让经营管理层来支持倡导合规文化的建设,建议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担任合规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合规总监担任副手,有利于合规文化建设在政策执行上的保障。

4.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合规人才

目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的现状是合规人员需求量小,但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经常出现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这对证券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的发展是不利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严重影响合规管理的质量。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中选有潜质的,这些大学生应当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背景,然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各个岗位的轮岗,再安排的法律合规的岗位上,这样做既有利于法律合规人才对各业务部门的流程熟悉便于开展合规工作,而且对合规部门在公司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问题建议

一、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的含义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近20年的发展,证券公司对内部法律合规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的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纷纷建立了法律合规部门专门负责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也因此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的第二条对合规管理的定义为:“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并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监管的制度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8月1日自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是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管理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法律合规的职能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法律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必需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可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合规的前提条件,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都存在合规管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上,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合规管理部门甚至合规总监其自身就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间接约束,特别在薪酬福利和绩效考评上都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因此法律合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2.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职责主次不分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组织体系下的各部门都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管,而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合规情况进行复核,但法律合规部门更重要的职责是识别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合规风险,保证证券公司规避可能因此出现合规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介于目前证券公司的高管层是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必须将重点放在合规经营管理层的各项行为上。但实践中法律合规部门却极少合规经营管理层的业务,更多的是审核业务部门的业务是否合规,而业务部门也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审核法律合规的任务完全交给法律合规部门来审核,就出现法律合规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常规性合规业务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对管理层的合规工作。

3.法律合规部门沦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专职机构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不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对法律合规部门的建设相比较经济业务部门比较滞后,存在人员配备少、管理层也不太重视等情况。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对内流于形式,把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目的定性为应付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察上,把所有的工作职责放在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公关”上,只要做到外部监管能应对自如,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就算完成了。

4.法律合规专业性人才不足,缺乏合规人才的培养机制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近几年才刚有所起步,对合规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往往证券公司里的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不超过五人,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也大多由稽核和风险管理部门里的具备法律背景的员工抽调过来,但这与法律合规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对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行要求也更为严格,最好是具有复合型人才除了自身要具备法律背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金融、财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可见法律合规的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对合规人才的培养却非常不重视,缺乏像经纪业务部门那样的培训机制,导致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法律合规人才高素质队伍亟待加强。

三、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建议

1.完善法律合规管理的内部机制,确保合规管理的内部独立性

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存在已久,这就要理顺法律合规部门和经营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部门特别是合规总监的任免、薪酬、绩效考勤必须独

立于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的直属上司应该为董事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合规总监的下属部门的考核也应有合规总监独立考核,由监事会或者董事会监督。另外,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主动合规,主动合规其他业务部门的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证券公司的合规运营。

2.明确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推进证券公司全员合规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的第三条规定:“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应当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合规的管理不是单靠合规部门就行的,也不是法律合规部门的一家责任,在现实中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将部门内的各类合同或者投资项目、产品业务方案等要求法律合规部门“会签”,法律合规部门承担了业务部门合规职责,这样违背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因此笔者建议,证券公司内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合规审查的主体和职责,合规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而法律合规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上,这样既保证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

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员工的合规理念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联系,在工作中自觉合规约束自己,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合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建设公司的合规文化,首先要做到法律合规部门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其次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合规培训,并且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让员工在培训中培养合规意识。第三,要让经营管理层来支持倡导合规文化的建设,建议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担任合规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合规总监担任副手,有利于合规文化建设在政策执行上的保障。

4.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合规人才

目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的现状是合规人员需求量小,但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经常出现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这对证券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的发展是不利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严重影响合规管理的质量。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中选有潜质的,这些大学生应当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背景,然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各个岗位的轮岗,再安排的法律合规的岗位上,这样做既有利于法律合规人才对各业务部门的流程熟悉便于开展合规工作,而且对合规部门在公司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村镇规划;城乡结合;问题;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town planning work also has had great success. But, see the result in the same time, we also want to clear see town planning management practice of some common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se hinged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Below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relevant data bourg progra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discussed suggestion.

Keywords: bourg program; Rural and urban combination; Problem; suggest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常见问题

一是村庄、集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相对薄弱,有些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相对于城市规划,村庄、集镇的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均较为薄弱。一般村镇编制规划的积极性不高。即使编制了规划,也常常因为农村土地政策的约束、土地调整的困难而难以实施。此外,由于涉农收费逐步取消,村镇管理实际上已实行零收费,目前村镇建设因缺乏必要的硬件和人员已难以管理到位。因此,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投入不足,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体制之间还难以协调配合,严重影响规划意图的贯彻和规划有效实施。村镇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水平都与城市规划相距甚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编制,做好村镇规划的管理工作。

二是由于我省村镇规划起步较晚,群众规划意识还很薄弱,规划宣传工作亟待加强。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提高村民规划意识,发动村民对规划实施和违章建筑查处工作进行有力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强化社会监督机制,从而推动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由粗放、被动管理向依法、主动管理的转变。三是村镇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的规模档次普遍还是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小城镇仍然走不出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一些小城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二、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1多方筹措,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1.1在村镇规划编制资金上,要实行市、镇、村以及挂钩单位共同筹措的办法解决村庄规划经费问题,采取县、镇、村自筹为主、挂钩单位扶持和省市政府补贴为辅的方式,落实村庄规划编制资金。

1.2在村庄规划工作开展初期,许多村庄积极性不高,规划意识淡薄,个别村庄还有抵触情绪,对规划的实施效果也存在消极的观望态度。应由上级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督察组和服务组,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了解村民的想法和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换位思考,对村民意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做好相应的解释和宣传工作,并从一些做的较好的村庄入手,努力打开工作的局面,使村镇规划相关工作能尽早到位,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1.3村镇规划不能死板的执行条规,要通过实地调查,对每个村庄的自然特征、产业特色、历史文脉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再结合村民代表的意愿,充分征求乡镇的意

见,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几个轮回的研究,确定规划方向,以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在具体程序上,制定了初步成果村庄汇报—修改—专家评审—修改—成果汇报的编制流程,村镇、国土、建设、文化、农业等部门的广泛参与,保障规划的全面和完整性。

1.4在规划成果上,涵盖了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整治、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日常管理的技术规范和农村建房户型指导内容,使村庄规划能在村庄建设和管理上得到充分落实,让村镇规划从专业规范回归到农村建设具体层面上来,让村庄规划得到村民的理解支持和认可,从而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村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产业依托、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发展上应摆脱框框,重视地方特色与地方资源的规划,发挥村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村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镇新农村建设。

2.1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如地处相对偏远,远离中心城区和各村镇的区域中心,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此类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2.2对于近城区的郊区镇应尽早纳入城区管理。目前虽是建制镇,但已基本与城区相连,此类乡镇不能再按建制镇来相对独立地规划建设,而应及早纳入城区,按城市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使之功能定位、设施配套与城区相衔接。特别是对于中心城区与组群之间的村镇建设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今天的村镇就是明天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专项编制中心城区与周边组群之间的区间规划,合理引导区间村镇的规划建设,切实避免造成重复建设或影响城区功能布局等现象的发生。

2.3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适当控制其发展,积极引导其向中心镇、中心村发展。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村人口根据其经济实力和社会条件的不同,正不同程度的向中心城镇、城市聚集,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村庄人口规模正在逐步减缩。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同时,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严格控制其发展,原则上不再编制规划,不再审批规划,适当控制其建设活动。停止镇区居民分散建设住宅,停止地处偏远基础较差村庄的住宅建设。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结合旧村改造进行迁村并点,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必须致力于促进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发展,建立中心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推进中心城镇经济的全面振兴。

3加强管理,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1建立健全各级村镇规划管理机构。在增加了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后,应相应地增加村镇规划管理的专业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一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逐步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工作。要鼓励专业人才到基层参加管理,针对基层管理的特殊性,在职务晋升等人才政策上要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政策倾斜,目前这一政策基本在基层上没体现落实。

3.2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尽快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定量制度化,分期、分批对乡镇的分管领导、建设助理员、部分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加强培训,进一步严格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目前这一计划在基层无常态化,对提高村镇规划管理水平有一定约束。

3.3切实加强对违法工程的查处力度。各级规划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建议行政执法队伍要延伸到基层重要中心镇,要建立村级协管员管理网络和常态化管理。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村镇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高、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能指引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走向更高的台阶。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各层次人民的努力下,我国的村镇建设一定能取得全面的胜利。

参考文献

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难点问题 方法 思考

一、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存在的现时问题

目前,审计人员普遍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对管理效益审计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如何开展又无处下手。现时的难点主要有:

1、审计人员管理知识匮乏。业务技能单一,不能满足高层次审计的需求,这是现时最大的难点

现有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狭窄,对管理没有感性认识和理论功底,平时又忙于工作而不注重学习,知识储备和能力存在硬伤:缺少有组织、系统、贴近现实的深入研究。理论与操作能力发展不协调;审计人员没有置身于现实的管理中,实践经验匮乏,仅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很有可能高不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上述原因从根本上导致要么查不出问题,提不出建议:要么查出的问题细枝末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提出的建议幼稚、可笑,不被管理者接受。

2、没有现成的、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审计模式可参考借鉴

国外开展管理效益审计起步较早。模式也日渐成熟,国内与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很大的难题是国外、书本现成的模式不适用,而国内又没有一个适合我们审计的模式可借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审计人员想跃跃欲试,而又心中无数、观望多、付诸实践少。

3、审计方法需要研究创新

目前简单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审计日益发展的需要,更解决不了更高层次的审计问题,审计方法使用上的突破和创新也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4、一些审计思路和理念需要审时度势、重新定位

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具体延伸什么、怎样延伸,是从常规审计内容、技术上逐步延伸,还是独立于常规审计另起炉灶,需要准确定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体系,涉及方方面面,是全面铺开审计,还是重点选择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什么作为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切入点也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和定位:管理效益审计是专项开展还是在常规项目中作为一种方法使用、审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做到什么程度更值得好好研究。

5、审计环境的优劣也制约管理效益审计的开展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最终目的在于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一是要看成果的可利用价值,即审计人员能否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一方面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依赖与被审计单位的配合,这是成果能否顺利转化的内因;二是被审计单位能否愿意接受审计成果,管理没有标准,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措施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审计成果的转化依赖于管理者的水平和认可程度。这是审计成果能否顺利转化的外因。

二、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的思考

1、对管理效益审计再认识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旨在发现问题,改进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诠释了审计的实质,因此,应该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现状,准确定位,寻找切入点,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审计思路和方法切忌固化模式,死板教条。拘泥于书本、理论,应把握一条原则:发现问题、查找漏洞不是目的,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才是根本所在。

2、将管理效益审计全面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内,有组织、有步骤地研究和开展审计

将管理效益审计纳入年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企业的管理现状、审计人员的能力及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条件,确定在哪些方面能为,哪些方面不能为。哪些方面通过改善和努力可为;跟进企业发展需求,寻找突破口,慎重立项,有针对性的研究审计方法,设计审计程序;注重总结,积累经验。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努力引导和改善审计环境,加强与管理层、被审计单位的有效沟通,为审计成果的顺利转化提供保证。

3、常规审计的内容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

坚持管理效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有机结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加进管理效益审计的内容,使管理效益审计贯穿于每一个审计项目中。注重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管理手段、管理效果、效益的评价和衡量,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目前的金融危机情况下,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成本控制上暴露出的预算不准、扩大开支、挤占成本、损失浪费等问题比较凸现,因此针对成本控制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是管理效益审计的一个准确切人点,也是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最大的实际。

开展成本控制的管理效益审计,从定额、预算人手,审计定额、预算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审计预算、定额制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分成本项目重点审计预算和成本的实际控制过程,一方面审计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可控性、执行过程的效果性,另一方面发现跑冒漏滴、损失浪费问题,与被审计单位共同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4、着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丰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相关的用人、考核机制,从制度上、机制上敦促审计人员提高能力:组织、研究尝试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活动,培养业务骨干,以点带面。打造一支适应形势需求的审计队伍;加强各审计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和研讨,通过共同参与或跟其它单位一起审、请他人帮助审等多种形式,快速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合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规范化管理;工程造价

1.设计变更及签证的定义

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依据建设单位要求调整,或对原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优化。设计变更应以图纸或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形式发出。设计文件一经审查通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由于项目建设条件的改变或施工实际需要更改原设计,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充分论证,还必须遵守工程合同中的全部规定。

现场签证:属于由承包人根据承包合同约定而提出的关于零星用工量、零星用机械量、设计变更或工程洽商所引致返工量、合同外新增零星工程量的确认。如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或无法遇见的情况所引起工程量的变化等。

2.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签发的原则

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无论是由哪方提出,均应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过确认后由设计部门发出相应图纸或说明,并由建设单位办理签发手续,下发到有关部门付诸实施。但在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或设计遗漏和确有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时,可以进行设计变更。

(2)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要求可能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变更后产生的效益(质量、工期、造价)与现场变更往往会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出决定。

(3)若需要变更,但工程造价增减幅度有可能超概算时,更要慎重。

(4)设计变更应简要说明变更产生的背景,包括变更产生的提出单位、主要参与人员、时间等;当变更较大时,简要说明可已会议纪要的方式列明。

(5)设计变更必须说明变更原因,如工艺改变、工艺要求、设备选型不当,设计者考虑需提高或降低标准、设计漏项、设计失误或其它原因。

(6)严格现场经费签证。凡涉及经济费用支出的停工、窝工、用工签证、机械台班签证等,由现场施工代表认真核实后签证,并注明原因、背景、时间、部位等。例如:由于业主或别的非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机械台班窝工,后者只负责租赁费或摊销费而不是机械台班费。

(7)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不能以签证形式出现。例如:人工浮动工资、议价项目、材料价格,合同中没约定的,应由有关管理人员以补充协议的形式约定。现场施工代表不能以工程签证的形式取代。

(8)工程签证单建设单位要随时留一份,以避免添加涂改等现象。并且要求施工单位编号报审,避免重复签证。

3.目前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前未进行认真的图纸会审工作,做到事前控制,出现了可能因材料或设备的不配套而拆除已完的工程,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严重的损失。所以尽量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施工的前期,即施工前的图纸会审是必不可少的。

(2)发生变更的原因表述不明确。很多签证仅说明此份签证的工作内容由某施工单位来完成,没有讲明造成变更的原因是设计的问题、或发包方的问题还是责任在供货商或承包方;没有讲明造成变更的主客观原因,例如工序的交叉、作业面的限制、天气条件的约束等等,由此很难确定造成变更的直接责任承担者。

(3)签证当中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含糊。很多签证在没有变更图纸、没有标明变更位置、施工工艺和选用材料的情况下,只有一个笼统的工程量汇总,其数据缺乏可信度。

(4)变更签证不及时。个别项目由于签证跟进不及时,待工程开始结算时,才想到要补签,有些签证尤其是隐蔽工程部分需要靠回忆、估计来形成,这就造成签证部分和竣工图工作范围重复叙述,有可能反复计算工程量。

(5)个别成本控制人员没有全过程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被动地接受现场反馈的签证信息,机械地计算工程量和工程费用,不熟悉合同条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当中规定的工作内容;相关的工程资料(包括现场人、材、机的实时记录、图纸、照片等)匮乏,导致签证审核时力度不够,证据不足。由于部分签证的不规范,很多工程量数据的真实性没有详实、有力的证据,给工程结算带来很大的麻烦,甲乙双方相互扯皮直接导致结算时间拖延;工程造价无法控制。

4.几点建议

(1)设计变更应更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减少工程投资,并和原设计进行充分比较后,再进行变更。设计变更要严格报批手续,并注意变更资料的存档。

(2)在现场签证中明确变更的原因,是由哪一方提出变更请求的,为何提出变更请求。只有明确变更的原因,才能找到由此产生的质量、费用、工期的直接承担者。

(3)核定变更内容。此部分应由文字说明、图纸、施工记录或照片、录像等组成,力求详尽。用专业的工程术语详细叙述变更事件的全过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所用材料、投入的人力和机械;当时的工作环境;并配以变更前后的图纸以便对照,若图纸无法表述,则应以照片或其他形式记录在案。只有将这部分作详尽描述,才能为计算变更所发生的费用提供准确的计算依据。

(4)核定变更意见。在确定结论之前,造价控制人员应当熟悉总承包合同条款、材料供应合同、施工验收规范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当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来判定变更的直接责任承担者以及是否会有费用发生。1)没有费用发生的签证,在此项内记录所涉及到的施工图、合同等相关处的改变,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做好记录;2)如果有费用发生,明确此项费用的直接承担者,并将相应的合同、施工图纸做好标注,确定此项费用的拨付、扣减日期。

(5)变更签证工程量核定单部分。这部分比较简单,就是针对前面所述的工作内容计算其工程量和费用。1)前面所述的没有工程费用,依然要在此项内记录所涉及到的施工图、合同等相关处的改变,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做好记录;2)如果有费用发生,则依据合同或工程量计算规则,标明轴线或者管线编号,有序计算各部位、各系统的工程量,最终汇总。

(6)工程签证要及时。工程变更和需要签证的工程量认定之后,都应当及时签署,减轻了日后的工程结算时的工作量,提高了准确性。

一般现场签证均由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或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负责。要求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整个工程管理程序以及各项费用的划分原则,把握住哪些属于现场签证的范围,哪些已经包含在施工图预算或设计变更预算中,不属于现场签证范围。其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防止扯皮现象的发生。

无论是施工单位依据现场签证单位所编制的预算还是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进行审核,必须注意签证单上的内容与设计图纸,定额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否有重复之处,有了重复项目内容必须予以剔除,因为有些工作内容虽然没有在图纸上反映,但含在定额之中。

综上所述,只要在工程建设中各方面都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一定能搞好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这项费用的管理,真实的反映工程的实际造价。

【参考文献】

[1]王其兰,苍东强.关于工程签证的几点思考[J].江苏建筑,2009,(S1).

[2]王宜卓.施工企业应加强工程签证管理[J].建筑,2010,(02).

[3]张羽,董霞,祝红煜.关于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和施工索赔的探讨[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5,(01).

[4]王海建,刘力.浅议设计变更和签证对工程造价的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