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紧密,每个经济体都成为了经济链条上的一个节点,当某个国家或者经济体出现经济问题时,常常对其它经济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常态化,这些都增加了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它们更早的融入到了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中,参与了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过程,具有丰富的国际化发展经验,建立了符合企业所需要的贸易管理体系。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的融入到国际贸易中,对于开展国际贸易的经验还比较欠缺。我国企业真正的开展国际贸易还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所以在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迫切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所需要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的现状分析
1.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导致管理上的混乱。我国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将进出口业务实行外包的形式。从市场调查、客户信用调查、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后期的执行等都依靠公司进行操作,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例如公司并不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负责,所以对于风险的投入和关注比较低。结构不能够全面详尽的分析行业的市场发展情况,难以对进出口贸易提供准确的预测,例如不能够洞察到国外的行业保护政策的影响以及贸易壁垒的影响等,导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暴露在风险下。同时在全面的外包下,企业对于进出口贸易的过程难以进行监管,容易导致贸易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使企业存在经营中的风险。
2.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但是在管理方面还不够严谨,使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体系不够完善。例如企业没有注重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考察和分析,没有建立专门的部门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参考资料,没有做好进出口贸易的风险管控。同时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部门内部,不能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有效的整合,各个分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难以充分的发挥管理上的优势,使进出口贸易管理无章可循,管理效率底下。
3.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运营风险比较大。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没有加强贸易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理,使企业遭受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在进出口贸易中不重视事前的分析,使企业不能够快速的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使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企业没有认真的分析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或者化解风险,特别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导致企业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加大。
三、构建符合企业需要的贸易体系的方法与措施
1.建立针对性的进出口贸易机构。企业应当结合运行的实际,建立自己的进出口贸易机构,并且明确其组织的职责。在建立进出口贸易部门的过程中应当借鉴西方先进企业的经验,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部门,例如专门的风险管理、市场管理、综合管理等部门,并且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做到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进出口贸易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市场部门应当着重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且形成完整的分析和预测报告,为进出口贸易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和预测,为财务部门提供信息参考,降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风险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对交易对象的研究,审核进出口贸易合同,调查和了解客户的信用资质,审查付款条件等。加强对客户履约过程的监督,加强对客户资信情况的跟踪,并且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为企业结算提供依据和参考。综合管理部门对风险部门提出的风险进行控制并且进行反馈,配合进出口贸易管理的其它部门对合同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验收等,同时对于风险比较大合同进行中止以及停止产品的出库验收等。
2.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进出口贸易管理制度,加强进出口贸易各个管理部门的内部协同能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出口贸易包含了许多环节,例如生产环节、质量管理环节、出口环节、进口环节等,在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和企业的经营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才能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当按照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的要求,按照进出口管理的要求,建立内部的联动机制,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的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建立进出口贸易的风险管理机制。进出口贸易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特别是世界各地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因此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应当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风险。企业应当从风险的识别、监督和控制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注重对各种官方、非官方风险信息的搜集,通过政府部门或者行业部门获得风险信息,通过国外金融结构以及政府部门得到金融政策的变化,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获得风险信息。要及时对客户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追踪,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对获得的风险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制定专门的风险预案和应对措施,并且将分析的资料和其它部门进行沟通,进行交易风险预警以及风险控制等。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分析控制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实现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使风险控制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中,更好的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服务。
四、结语
中国在1994年进行了货币改革,并轨官方汇率和市场调剂下的汇率之后,实行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经过有效的货币改革之后,在合理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合作,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迅速从贸易赤字变成一个贸易顺差。在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成为世界第七大的国家,2004年的贸易顺差达319.8亿美元,年进出口总额的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第三大的国家。在一个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各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顺差的情况下纷纷对中国施压,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空前巨大。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地加剧,迫使中国在2005年不再继续单一性的钉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革措施进行主要的货币改革。通过小心调整人民币汇率,来通过人民币的的灵活性,避免人民币的价值被高估,导致对经济贸易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5年7月21日,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实行进行货币改革,不再实行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是采取一个务实的态度,通过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参照一篮子货币调控人民币汇率,最终达到人民币升值2%的目标。中国的货币改革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整体为主体,在未来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有深远的影响。因为汇率波动和一国国内物价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汇率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平衡,深刻影响着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汇率贬值或者升值是否最终改善贸易收支受到世界经济的复杂因素的影响。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人民币升值可以放慢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高速增长的速度,减少和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的冲突,减少可能产生的贸易摩擦,减轻反倾销诉讼和其他的贸易争端。
2010年中国为了应对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入经济改革,宣布加快人民币的货币改革的进程,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通过具体得力的措施,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连续出现小幅升值。在中国采取可控的货币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增加的速度有所放缓,但是进口贸易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却还是带着强劲的势头连年上升,成功地实现了有利于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货币改革的软着陆。
二、货币改革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
进出口贸易传统理论是:货币经过适度的贬值一般可以提高进出口贸易平衡,通过进出口贸易的价格杠杆作用,达到促进出口和抑制进口总额的目的,人民币贬值也会带给总价值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但出口的汇率的影响系数的影响汇率超过进口系数,实证研究的结果仍然是使货币贬值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超过了进口贸易总量的增加,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现实的进出口贸易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中,且汇率要对贸易产生显著的决定作用的话是需要两个充分条件:一是,在国际市场上可以提供完全替代各贸易国竞争商品;二是,各贸易国竞争商品包含等量资本、等量劳动与等量的技术投入度。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进出口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短期中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很难说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发生变动的原因。人民币贬值会带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上升,而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下降。这样的结论与现实经济中国汇率变动和进出口贸易现状部分相符,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数据看,2008年中国出口总额高达14285.5亿美元,进口总额高达11330.9亿美元,而耐人寻味的是:2009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分别降为12016.6亿美元与10055.6亿美元,是与这期间人民币升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变动关系。
三、货币改革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间接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内外学者对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都是从进出口单方面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进出口两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较少。本文主要根据我国1980-2010年的样本数据,对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并测算了外贸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度三个指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1.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逐步扩大,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经济增长举世瞩目。图1为进出口贸易与中国GDP增长趋势折线图。
从图中可知,1980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和GDP总体呈增长的趋势。1980年到201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从181.2亿美元增长到15779亿美元,年均增速15.5%;同期,中国商品进口额从200.2 亿美元增长到1394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4.7%。1980年到2010年,中国的GDP从4545.6 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率15.5%。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更是迅猛增长,从2001至2010年年均增长19.3%。中国进出口贸易和GDP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充分说明了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分析: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份额大幅下降,工业制成品份额大幅上升。出口商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外贸结构的重要依据。1980年初级产品出口额为91.14亿美元,其比重为50.3%,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90.05亿美元,其比重为49.7%。2009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其比重仅为5.3% ,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其比重高达94.7%,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商品的出口结构,大大提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需求急剧上升。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受国内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进口机械设备等资本品。中国商品进口尤其是资本品的大量进口为中国经济增长添加了新的动力,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设备更新换代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2. 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数据的处理和各变量相关系数分析。本文使用1980-2010年中国进出口额(MX)、进口额(M)、出口额(X)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数据。为了避免样本数据中所存在的异方差,对各变量取对数。
首先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用简单线性相关系数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用相关系数公式 ,来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借助EViews 5.1对中国GDP和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相关系数计算,计算结果表明GDP与MX、M、X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94045以上,说明它们之间相关性很强。
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检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指: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阶的时间序列向量单个来看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种或几种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则这两个(或两个以上)序列向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称为协整关系。本文运用JJ方法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于协整方程个数的原假设依次检验,迹统计量
25.5965大于临界值24.2758,所以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三个变量存在协整关系;迹统计量9.1018小于临界值12.3198,所以接受原假设,因此lnGDP、lnX、lnM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说明了中国的GDP与进出口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需要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作进一步的检验。要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必须确定一个合适的自由度,根据赤池信息准则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为1,对各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检验结果可知,在1%显著水平上,中国经济增长不是进口的原因,进口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不是出口的原因,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即存在出口和进口到经济增长都存在的单向因果关系;中国出口不是进口增长的原因,但进口是出口增长的原因。他们也存在进口到出口的单向因果关系。所以,中国进出口的增长都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进出口的增长没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进行协整检验表明,中国GDP与进、出口之间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说明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稳定机制。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广东省;进出口贸易;优劣
在过去的两年间,在各国及世界各经贸组织相继出台并实施的各项经济复苏政策和计划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正逐渐回暖。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也在稳中渐长。但是,纵观广东省目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笔者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进出口贸易的形势仍存在诸多变数,这使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形势比预期的要复杂。以下将结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一、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1、广东省经济稳定增长:各国都在制定和实行各种经济复苏计划,以期恢复本国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推动的各项经济复苏不仅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回暖,也让我国对外贸易从历史性衰退中看到了反弹的希望[1]。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值也在缓慢增长。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至 2 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 9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但却低于全国 44.8%的增幅,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 24%。与全国和主要外贸省市相比,广东外贸进出口回升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进出口增幅也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和浙江等主要外贸省市。同时,广东进出口贸易值也尚未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月广东进出口总值为 48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4%,但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2008 年 1 月相比,广东进出口、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下降8.3%、10.8%和4.7%,广东的外贸进出口规模尚未完全恢复。
2、广交会带来的对外贸易契机:创办于 1957 年春季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迄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也是我国及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晴雨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连续几届广交会,受到出口贸易严重下滑的影响,参展商及到会客商人数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恰逢“后危机时代”举办的第 107 届广交会却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统计数据显示,第 107 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虽然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 2007 年春交会水平,但却呈现整体恢复性增长态势。美国到会采购商略有增加,新兴市场如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到会采购商人数明显增多。这些都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
3、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其他省份也源源不断向广东输入劳动力,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通过引进外资、引进设备等,广东的资本积累速度和技术进步速度都较快,从而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了中等的出口竞争力[2]。
4、地理位置和港澳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港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珠三角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广东在未来将与港澳优势互补,深化合作,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城市圈。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方向,是对深化粤港澳合作专题调研成果的升华。
二、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劣势分析
1、外部环境日益严峻: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广东近几年在新一轮的贸易摩擦战中,广东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受到较大冲击。玩具领域,美国、欧盟分别实施了新玩具安全认证程序和新玩具安全指令,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也纷纷筑起类似贸易壁垒,深圳、汕头等地的玩具不仅出口减少,利润也减少了两到三成。家电、LED等能耗产品领域,2010 年1 月底欧盟推出的 EUP 指令则将一部分没有及时整改提升的产品拒之门外。鞋类产品领域,继欧盟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巴西也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开征 100% 反倾销税,广东鞋几乎丧失巴西市场。家具领域,美国实施《雷斯法案》,新标准苛刻,对广东家具的出口又是毁灭性的打击。
2、比较优势难以为继: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丧失,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综合要素的成本上升,造成外贸出口压力的增加。截至 2010 年 5 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 6 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广东土地及房屋价格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升了一倍左右。
在人工成本方面,广东带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此举是对工资收入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自我纠正行为,对出口企业来讲则是雪上加霜。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面临亏损。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量变挤压下,广东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不堪一击。
3、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发展观念:目前我省机电产品出口普遍缺乏自主品牌,贴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由于毗邻香港,广东的外向型经济被融入香港接单的主流中。多数企业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从事产品加工出口业务,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十分有限[3]。据调查,即使是自有品牌内销已占国内市场最大份额的格力电器,其外销也只有20%用的是自有品牌,其余出口份额均为贴牌生产。不少企业满足于眼前的利益,缺乏创品牌意识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打算,认为贴牌出口既省去了推广自主品牌的费用,又规避了因对海外市场不了解而产生的风险,因此不愿意创建自主出口品牌。
4、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企业研发能力有限:近年来,广东贸易产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提高了贸易产品出口的总体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从R&D投入水平和新产品发明成果来看,广东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高精尖设备和关键元器件的进口不断增长,但总体而言,对于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却存在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3]:
总之,广东贸易产品技术从获得途径上来看,国外引进比例较大,尤其是核心技术基本上靠引进,大多数机电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调研情况看,其原因主要是从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引进之后,缺乏配套资金,缺少基础性的科研实验平台和必要的人力资源对引进技术及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参考文献
[1]汪大兰.广东加工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J]. 经济理论研究,2008(6): 106-107.
[2]袁欣. 广东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出路[J]. 特区经济, 2006.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FDI;协整分析;Granger检验;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33-03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FDI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各个地区纷纷将引进外资与扩大对外贸易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级西咸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积极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大力发展出口工业,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外资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由此促使了进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2015年,西安市进出口总额为240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3倍;实际引进外资153.23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西安市进出口贸易与FDI的同步快速增长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或者说FDI是否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对外贸易增长、是否有利于吸引外资,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经济问题。
近年来,学者们对进出口贸易与FDI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杨迤[1]、胡恒松[2]分别采用回归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我国FDI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FDI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刘晓玲[3]、王华[4]、陈一鸣[5]分别运用虚拟变量回归、协整理论与VAR模型分析了湖南省、江苏省与山东省等中部、东部省份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均表明FDI能够促进相应省份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总的来说,已有文献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与中东部省份,较少涉及西部省份及其省会城市。因此,本文选择西部省会城市西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理论与格兰杰检验研究了西安市进出口贸易与FDI的内在关系。
一、西安市对外经贸的发展状况分析
长期以来,西安市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口强、进口弱”的发展现状,出口吸引外资的能力明显强于进口。具体来说,1993―2008年期间,出口贸易额均超过进口贸易额,贸易~大小关系表现为出口强于进口;2009―2012年期间进出口贸易进入调整期,贸易额大小关系表现为不断更替;2013年以来,进口贸易额超过出口贸易额,贸易额大小关系表现为进口强于出口。从出口的地区与国别来看,主要的出口地区是亚洲,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是香港、美国与韩国;主要的进出口贸易方式为进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海关区域进口设备与物流货物;主要的进出口商品是核反应堆、机器、锅炉、机械器具、电气设备、电视图像、电机、录音机与放声机等。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入与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快速推进,西安市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吸引外资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外商直接投资40.08亿美元,合同金额19.37亿美元。从外商投资的方式、行业、来源地与目的地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的投资方式为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投资的领域较为广泛,主要的投资行业为制造业,其次为信息传输与批发零售业、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外商投资的来源地较为聚集,主要的投资来源地为亚洲的韩国,其次是香港和新加坡;外商投资的区域较为集中,主要的投资目的地为西安高新区与经济开发区,其次为城六区。总的来说,按照外商投资的规模可以将西安市FDI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1)1983―1991年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FDI表现为规模小、基数低。(2)1992―1996年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FDI表现为投资领域拓宽、基数增大。(3)1997―2003年的调整阶段,这一阶段的FDI表现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上下波动。(4)2004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FDI增幅较明显。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选取
选取西安市1993―2015年的进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样本数据,分别用IM、EX和FDI表示进口值、出口值和外商直接投资;为了消除可能的异方差,分别对上述变量取自然对数。数据来自《西安统计年鉴》。
(二)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可能的伪回归现象,对时间序列变量lnIM、lnEX、lnFDI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当检验形式为存在趋势项、截距项时,lnIM、lnEX、lnFDI三个时间序列ADF检验的P值分别为0.513 9、0.723 4、0.854 1,均远大于0.05,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个变量均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序列。而以上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ADF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0 1、0.000 4、0.039 7,均小于0.05,说明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通过滞后期准则检测发现,2阶滞后的VAR模型较优,选择Trace统计量对变量lnIM、lnEX、lnFDI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在5%的检验水平下,lnIM、lnEX、lnFDI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运用OLS法确定的协整关系式为:lnFDI=
-4.4825+0.1014lnIM+1.1463lnEX,调整R2为0.9721,DW值为1.5317,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优,解释能力为97.21%。对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ADF检验的P值为0.000 9,可以认为残差项是平稳的,所以协整方程能够解释lnIM、lnEX、lnFDI之间的长期平衡关系。由协整方程可知,西安市出口与进口贸易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出口贸易每增长1%将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463%,而进口贸易每增长1%仅仅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增长0.1014%。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出口额、进口额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平衡关系,但这些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见表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期分别为1、2、3时,进口既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Granger原因,也不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外商直接投资不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却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出口既是外商直接投资的Granger原因,又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西安市进出口贸易与FDI的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出口额、进口额与FDI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出口与进口贸易都对FDI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出口贸易每增长1%将促进FDI增长1.1463%,而进口贸易每增长1%仅仅促进FDI增长0.1014%。(2)出口贸易有利于扩大FDI与进口额,同时FDI促进了进口贸易的发展,进口贸易对出口与FDI的影响有限。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西安市的对外开放能力已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如在金融服务、信息来源、市场开放等方面的投资环境仍需改善;投资结构不合理、大型项目的引进稀缺;外资企业投资方式单一、技术溢出效应有限。
为了促进西安市进出口贸易与FDI更加协调、快速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对外贸易环境。进一步强化企业与政府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针对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困难,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创新引资的体制机制,为企业营造高效化、法制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2)加快对外合作载体建设。依托高新保税区与西安保税区的平台基础,积极申报陕西航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货物通关能力,努力将“西安港”建设成为国际中转枢纽港。(3)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抢抓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快外贸结构升级,优化进口结构,推动新型外贸业态与进口融资租赁快速发展。依据西安市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具体策略与发展规划,加大短缺资源与原料的贸易规模。深化对外投资合作,提高FDI利用效益,积极引导外资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转型。
参考文献:
[1] 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J].世界经济,2000,(2):44-49.
[2] 胡恒松,栗荣剑.我国外商直验资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6,(7):
59-66.
[3] 刘晓玲,熊曦.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以湖南省为例[J].管理世界,2016,(2):184-185.
[4] 王华,梁峰.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