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和学校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双向活动。
二、为什么要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在这个大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各自的任务,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应当实现优势互补。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研究证明,家校合作较多的教育项目能使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出色,而同样的几乎没有家校合作的项目中,学生的表现则一般;与家庭社区保持经常联系的学校,其学生的表现优于其它学校;与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得父母,其孩子的成绩一般高于那些具有相似家庭背景但缺乏家校合作的家庭的孩子;当父母对其孩子的教育显示出兴趣,并能对他们的表现保持高期望时,他们在激发孩子的成绩感;在学校表现欠佳的孩子,一旦其父母参与转化工作,往往进步显著。良好的家校合作,同样能密切师生和亲子关系,从而强化他们的权威形象和影响力。
2、教育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苏霍姆林斯基
3、和谐的家校关系,积极的师长合作是教育成败的前提。
学校和家庭是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家长教师共同承担着对他们的教育责任,和谐的家校关系,积极的师长合作,是教育成败的前提,相反必然会减弱教育的合力,影响教育活动的正常展开,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
三、怎样进行家校合作
1、与老师沟通的基本要求
我总去找老师,老师会不会认为我打扰了她?
①态度要主动
②时机要适合
③频率要适度
经常主动适时适度
经常:教育无小事,蝴蝶效应。不能忽视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与老师交流,更不能等到问题成堆再去和老师联系。经常有助于事半功倍,简短有效,增进了解,发展友谊。
主动;有的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主动联系老师会打扰老师工作,担心老师工作繁忙不欢迎父母主动联系,其实老师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动来交流情况,商讨如何配合教育,怎么会不欢迎呢?首先会给老师带来便利,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任务重,有时想找一个家长就要耗费很多时间,工作一冲突,往往就把联系放下了,如果父母主动,许多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信息就能及时交流,立即展开有效配合。其次,也是一种态度,表明自己是个负责任的父母,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和老师交流,老师有时也同样担心父母的态度,父母的主动使老师感到心灵相通。第三,父母的主动介绍孩子的变化有助于老师改变心理定势,甚至成见,帮助老师更全面了解理解孩子。适时适度,频率因孩子情况和老师意见而定,一般一至两周一次,过密没必要,还会增加双方的负担,间隔太长则失去了经常的优势。老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当然希望在父母的配合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所以积极和老师取得联系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2、沟通方式①记事本②面谈③电话④书信⑤E-mail关键是要有与老师勤于沟通的准备和意识,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一般电话较好,何时打电话要观察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规律,先问:我现在和您交谈方便吗?或提前确定时间面谈。不要在课间,匆忙交谈效果不好。
3、如果孩子在学校没发生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沟通吗?
①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做的事情
②沟通不仅是解决问题,还包含对孩子的了解,父母和老师之间的了解
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较满意,功课不错,也不惹祸,没什么需要父母出面和老师进行沟通和解决的问题,他们就认为没什么找老师的必要,顶多再家长会上问问孩子的情况。不可取,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在学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父母不能了解的,只有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此,沟通是必要的。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群体正是学习还不错,又不犯错的学生,如果家长也忽视,不加强沟通,无疑是加重真空状态。
4、什么情况下要和学校老师及时沟通
①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
②孩子在学校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5、父母如何为老师提供自己孩子的信息全面准确,实事求是无论出于什么考虑,对老师隐瞒孩子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应当的。
6、家长会重要吗?
了解班集体的情况,了解学校的要求,自己孩子在班的情况。找人替开家长会但要和老师沟通,会后及时补上
7、父母和老师在某个问题上态度不统一各抒己见,寻求最佳办法
由于角度角色和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市长难免会产生分歧,正常,但关键是要明确分歧寻找恰当的方式消除分歧,而不是我行我素,让分歧一直存在下去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8、老师“请家长”时,父母的态度应是:
①冷静不要与老师正面冲突,听老师把话说完。委屈自己当一会学生,要知道让老师不痛快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应有的和蔼对待了。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不分时间场合对孩子大声训斥。棍棒相加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还可能怨恨老师,学校,同学。
②仔细分析尽可能多的了解情况,询问细节,也可与其他老师和同学沟通
③充分肯定和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④如果确认老师错了,应巧妙的告诉老师
态度要真诚,姿态要低一些,给老师足够的尊重,不然就没有沟通的基础
⑤用积极的语态和表情反馈老师的负面信息给孩子
9、您的孩子对老师信任吗
利用孩子对老师的信赖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之上,老师和父母的口径要尽量一致。老师帮助克服在家里很难克服的缺点
千万不能当着孩子批评老师,埋怨老师,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这样才能树立老师的威信,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10、师生出现矛盾时,父母站在哪一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的错,对孩子的缺点批评;老师的过失,应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学会化解矛盾
11、孩子的话怎么听
孩子有时会避重就轻,有时为逃避惩罚而传达错误信息
孩子谎报军情的原因之一就是家校沟通不到位
12、有问题要先找校长吗
①直接找校长有时会产生误会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老师交往,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能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3.知识目标:知道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了解与老师进行沟通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学会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情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
2.难度:能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冲突。
三、学教过程
(一)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播放歌曲《光阴的岁月》以及师生学习、生活、游戏中的照片。
【导人新课】一张张奖状、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光阴的岁月里,在年年成长的回忆中,在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总有些表情、有些眼神值得我们去回味。你有被老师批评过吗?你有被老师误解的经历吗?今天就让我的大手牵起你们的小手,共同筑起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在黑板上画师生沟通桥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与你们一起分享,想听吗?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本节课上我以学生的生活情境、教师自身的故事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设计情景、讲授新课
第一幕 温暖的对话
出示PPT:开学第三天的一个午自修,我刚走进教室,就一眼看见叶贝在一个本子上涂了又画,画了又涂。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教师引导】如果你是当时的叶贝,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学生1:觉得自己做错了,自修课不应该乱涂乱画,马上停下来。
学生2:下课后主动跟老师沟通,向老师解释。
【教师引导】是呀,当时叶贝也是这么做的,下课后她找到了我,把一个本子放在了我的讲台上说:“老师,您看我们这一期的黑板报这样设计,怎么样?”当时,我就惊呆了,那不是中午的那个本子吗?如果叶贝没有主动来找我,我们的误会会消除吗?我们的关系还会这么融洽吗?
【教师总结】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引导学生反思被老师误解时有没有主动与老师沟通,觉得老师处理不公平时有没有主动与老师沟通?当遇到困难时有没有主动与老师沟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进入课堂,并通过案例分析,水到渠成得出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第二幕意外的冲突
出示PPT:思品课上,叶贝一圈的几个“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我再次警告后,要求叶贝站到教室后面的一个空位置上去,并不停地催促叶贝。叶贝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火山”就要爆发了……
【教师过渡】师生的相处也会有误会也会有冲突,也有脸红脖子粗的时候,出示第二幕,你们觉得事情会怎样发展呢?
【学生回答】学生1:老师气得跑出了教室,全班同学上自修课。
学生2:老师和叶贝吵了起来……
【教师过渡】:是呀!当时我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叶贝又在想些什么?接下来让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游戏——空椅子艺术。
【活动规则】1.从自己的角度看冲突,你是怎么想的?把你想对他说的话都说出来。
2.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扮演那个与你发生冲突的人,替对方说话,为对方辩解,体验对方的情感。
【学生活动】请学生上台表演空椅子游戏。
【教师引导】1.请学生坐在叶贝的位置上,并提醒:你是当时的叶贝,上课了你周围的同学嘀嘀咕咕,你怎么想?当老师让你站到教室后面的空位置上,你又是怎么想?
2.(学生回答后坐在老师的位置上,教师继续引导)你不是你,也不是叶贝,而是当时的我。上课了,教室一角有学生嘀嘀咕咕,你心情怎么样?当你要求叶贝坐到教室后面的空位置上,叶贝气呼呼的一动也不动,你又怎么想?
3.(学生坐回到叶贝位置上,教师再次引导)体会到老师气愤、无奈后,叶贝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提问】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学生1:要与人为善,宽容他人。
学生2:要从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
【教师总结】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感悟到: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利于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情境,在活动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在一次次情感体验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
第三幕批评后的颓废
出示PPT:当时我们闹得很僵。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她。后来,她变了,变得沉默寡言,在我的课上头也不抬,成绩一路下滑,甚至在一次单元考试中她只考了55分。
【教师提问】叶贝变了,她为什么变了呢?
【学生回答】由于老师的批评。
【教师过渡】是呀,老师的批评使叶贝变了。那么你们平时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老师的批评是一种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正确对待。
【设计意图】学生不断发展的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意与我们分享。并在分享心情故事中明白:老师的批评更多是爱和期待。
第四幕毕业后的来信
【教师过渡】看着叶贝日益消沉,我心里十分着急,我也在不断反思,是不是我真的错怪她了呢?叶贝的一次周记证实了我的想法。“冤枉”、“委屈”就像一根根针一样深深地刺痛了我,没想到我的一次不理智的举动深深伤害了她。于是我在日记上大大的写了一个“优”,并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孩子,你能原谅我吗?”虽然一切恢复了正常,但这成为了我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欣慰的是后来我接到了叶贝的一封来信。
出示PPT:展示叶贝的日记,播放毕业后的来信。
【教师总结】看了叶贝的来信,我禁不住掉下了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是呀,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会不可避免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希望能得到你们的谅解,就像你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原谅一样。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倾心聆听中得到有效落实。
(三)情感的升华
【教师渲染】同学们,你们的健康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希望,能与你们积极沟通也是我们最大的期待。我相信,在与老师相处的日子里,肯定有过感动,有过遗憾,有过想说而未说,想表达而未曾表达的情感,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次机会。(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学生活动】学生写信,进入“老师——我想对你说……”环节。
【设计意图】富有感染力的歌曲,特别能活化学生的思维。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大胆向老师表白,做到了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达到情感的再度升华。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构思巧妙。老师以自身的故事为线索,围绕“温暖的对话、意外的冲突、批评后的颓废、毕业后的来信”层层深入。将抽象的理论教学融汇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中,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处于思想共鸣的“相融”情境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
教学方法情感化。情感是学生认知的催化剂,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老师通过情景的创设、音乐的熏陶、书信的感染,使师生进行了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体验,使“真诚、真情、真心”成为本节课的主旋律。
一、会议效果
1、及时地将学校的发展情况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我校的收费情况、安全教育、上放学路队所采取的措施等。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使家长对学校充满信心。
2、详细地将学生的近期情况向家长加以了解。如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以及,开学后作业情况的检查,使家长对学生的有了更多更细致的了解,同时也提醒家长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孩子在书写方面,注意力集中程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3、提出一些建议:如应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孩子吃苦耐劳能力、意志力等,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通过这些建议,尽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同时也有利生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本次家长会增进了学校、班级、家庭之间的了解,有效地加强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家长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加强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共同配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相信家长会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更加顺利,家校沟通会更加和谐。
二、会议具体内容:
1、通过学习,使家长学会多角度审视孩子,进一步明确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让家长帮助学生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向家长公布了本学期学校工作的重点,希望家长支持支持老师工作,主动与老师沟通。
3、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包括交通安全、食物安全人身安全、防火安全等。
在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安排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传授者,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接受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过多的交际,沟通互动情况较少,在教室的观点中,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的讲述给学生,那么课程就达到目的,但这一种教学的渗透,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对高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厌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度都呈现急速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与老师之间无较多交流,陌生度和距离感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在课程学习期间,难免会存在摩擦,促使师生关系存在一定隔阂。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新课改的融入对于自身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挑战,改革不仅仅针对教学模式而言,还针对教师的教学模式而言,在高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存在较多数老师是资历深厚、年纪较长的老师,这些老师在改变其教学思想模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自身能力的再现,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难以割舍是难以分离的,但也存在一些资历较浅、年轻活力的教师,这些教师对改革的融入适应度极高,但在融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仅仅只是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往往忽视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没有资历深厚的教师强,因此,就会产生教师之间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存在的冲突。
二、教学模式应采取的措施及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情况的出现,就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不能预知的事情的发生,但主体教学目的是明确的,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保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遇到上述问题时,角色转换教学模式的融入就是改善上述问题的好办法之一,通过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角色转换,可以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和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年长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形成角色转换,可以促使双方明白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保障学生的总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促使双方明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型教学模式的融入可以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的重要性等方面依然是教学上的重点,不容忽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角色转换,可以促使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问题,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进行切身处地的思考,并针对学生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的相应改革,保证学生能够快速、正确的成长,同时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降低对老师存在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亦师亦友,实现双赢的现象。
三、结束语
假如说,在会前对于新学年开始即召开家长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想和疑惑,那么家长会后则是豁然开朗,新添柳暗花明的欣慰感。
此次家长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全校统一座谈,也有班级个性座谈;既有校长和老师对学校建设、班级状况的总结,也有家长代表的经验交流。无论校级还是班级家长会都体现出观念求新、内容求活、方法求变
的教育思路。
三小时的静心体会,慢慢感触从校长到教师,从校园到家长对孩子所投入的关注、期望和爱护,对教师队伍的辛苦工作有更进一步的、更直观的了解,对孩子健康成长必要因素、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更深一层。
家园与校园共搭桥梁,是护送孩子健康前行的保障。孩子每天往来于学校、家庭,这两点之间联起的是孩子们不断前进的路线。学校与家庭既是孩子的课堂,也是孩子的港湾。《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强调了教育孩子是家庭与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同心协力,才能为孩子驾起平衡飞翔的双翅,护送孩子健康前行。育新通过打造幸福校园、公平校园和文化校园正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前进道路上的正能量,作为家长,我们也应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起正面榜样,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用宽容、理解的态度尊重、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与学校携手共建桥梁。
习惯与态度良性培养,是促进孩子学业渐进的基础。
育新一年,从孩子身上看到了种种可喜的转变,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学习态度摆得端正。此次家长会上倾听了四(3)班家长代表的经验交流,听了二(4)班李老师谈论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重要性,让我更坚定了对孩子良好习惯与态度培养的信心与决心。国内外有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例外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育新的那些优异学生也同样具有着正确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在二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渐渐养成的过程中,我想,作为家长还需继续给力,引导孩子学会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培养温故、读新、思考、探索的习惯,帮助孩子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还需从点滴、小事细细培养起。特别重要的是,在教育孩子培养良好习惯之时,家长也当学会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咬牙改掉自身不良习惯,重塑行为模式,“其身正”,对孩子才能“不令而行”。
关心与爱护合理适度,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