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网络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技能人才缺乏
最近我们对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根据调查,泰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呈现如下特点:1)技能人才分布构成失衡。技能人才在传统的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多,在新型的医药、高新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和第三产业分布较少。2)技能人才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在泰州,与数字媒体艺术有关的产业门类最多的是室内设计和广告设计两大类,而在这些企业中的员工大多都是中专、大专毕业。这些企业的员工真正从名牌大学毕业,有一定学术和科研能力的学生少之又少。而这一短板将成为泰州地区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瓶颈”。3)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不适应市场需求。在新经济类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和其他第三产业中技能人才比例更低。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领域高级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将阻碍我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技能培训滞后
与上海有中科上影数码培训中心、IDMT环球数码媒体科技有限公司、GA游戏教育培训基地、水晶石、火星时代等着名的数字媒体艺术培训机构相比,我市相关的培训机构少的可怜。在高校中只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三所高校开设了动漫、网络游戏、设计等相关的培训课程,且具有一定的实力。在泰州地区,纯粹的电脑培训机构中,名气最响的是博日电脑培训学校,但是我们通过浏览官方网页的介绍,无论是师资还是学生的整体素质,离水晶石、火星时代等国内一流的电脑培训学校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培训力量的滞后,使得泰州地区数媒产业的人才供需产生了一个断层。一边是泰州地区相关产业的人才迫切渴望得到培训或是再教育,进入泰州(如数码领海公司、大地装饰等企业)或是长三角地区相应的工作岗位,以提升工资待遇或拓宽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一边却是泰州地区滞后的数字媒体艺术技能培训力量,使得大多数的本市相关人才只能去附近的上海、苏州、南京参加培训与再教育,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1.3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衍生品市场有待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门类涉及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游戏软件、动漫艺术、网络媒体、时尚艺术、影视制作、品牌、工艺品制作等。而泰州在现阶段主要以室内设计和广告设计为主,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可以和国内相关行业一争高下。但是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其他方面涉足不多,或是规模比较小。在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衍生品上就更是匮乏了,万达广场内的影城算是不多的亮点,但是这个亮点在苏南等城市早已普遍存在。动漫玩具专卖店,自主设计的服装品牌及专卖店,动漫乐园,主题公园等数字媒体艺术的衍生产品在泰州较难见到踪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与泰州一江之隔的常州,却将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衍生品开发的有声有色。动漫嬉戏谷、恐龙园、春秋乐园是常州主打的三张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名片。数字媒体艺术产业衍生品的开发,不仅提升了常州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名气,而且还拉动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改革转型,促进经济更加平稳、健康发展。
2 发展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优势
泰州市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尚处在发展阶段,但是泰州发展相关产业的条件却是得天独厚的。
2.1 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
泰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是江苏“淮扬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临江近海、水陆交通便捷,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苏中入江达海的5条重要航道在此交汇,江阴大桥成为泰州与上海、苏南连接的快速通道,328国道、宁通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以及新长、宁启铁路在泰州境内纵横交错,成就了泰州承南启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上海、苏州、无锡、常州这些地区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基地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泰州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区位优势,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引进高技术人才,快速发展自身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
2.2 文化资源丰富,独具地方特色
泰州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千百年来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现存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数百处,其中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的有134处,包括千年古刹光孝寺,安定书院,明代园林日涉园,始建于南宋的“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以及梅兰芳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给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源泉(例如动漫设计中的人物角色,网络游戏中的场景、故事等)。
2.3 市政府规划、政策大力支持
《2012—2015年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泰州将来文化产业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都非常有利于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和基地的发展:
(1)发展目标:以实施“1210”工程(“一核”、“两带”、“十大园区”)为重要抓手,到2015年,建成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其中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2~3个,形成3~5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集团),其中上市公司力争2~3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10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速,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一核、两带、十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传媒出版、文化用品制造、广告会展、娱乐休闲、文化演艺、文化培训等重点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2.4 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的模式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与泰州市海陵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及数码领海公司在共建研发平台、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方面已经展开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特长,希望通过互相合作实现共赢。双方还签署了《泰州市海陵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3 泰州市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意义
3.1 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是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的必然要求
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突出现象。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兴起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产业和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不仅直接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通过创意设计、品牌培育、营销策划等手段提高制造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领域的高端产业,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和改革,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才能使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时俱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们国家的手机用户居于全球之首,也正因为此,我们在手机彩铃、短信等移动内容方面在全世界也走在了最前面,而随着这个平台的不断扩大,意味着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的网民也在迅速的发展,我们相信,互联网可能就会是下一个最大的创意产业的平台,互联网的出版、教育等产业将会是创意产业下一步发展的一个亮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早已引起了泰州市政府的重点关注。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七章中重点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内容的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其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广告制作、多媒体开发与信息服务、游戏研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人工智能、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现实等领域,并涵盖了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层面。就其主要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后不难看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发展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艺术教育是以视觉、听觉、视听、语言等艺术门类为媒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不同于艺术创作活动,是包括欣赏、参与、研究、评论等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的实施不是靠推理,也不是靠说教,而是借助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亲力亲为的艺术实践来完成,从而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艺术教育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摄影、书法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不仅让学生获取基础艺术知识技能还包括艺术思想与审美赏析、评价能力的过程。所以说艺术教育不是以单纯求知为特征和目的,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些关于艺术的基本概念,它的更高目标是追求高校学生的良知修养和审美境界的提升。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艺术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而艺术教育更是一个开放的学科领域,它的内涵也是不断深化和拓宽的。21世纪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新一代大学生在新的艺术环境中成长,流行音乐、电脑游戏、电视影像、商业广告等包围着我们的生活,也不断影响着艺术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因此,艺术教育不仅是提高综合素养的学科,而且应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开发智慧的复杂精神工程。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误区:第一,一些高校领导者对艺术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对艺术教育的目的尚不明确,还没有完全建立新的教育观念和认识。目前,仍有五分之一的院校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安排还没有列入正式教学计划,有的尚处于启动阶段。部分院校仍把艺术教育等美育形式隶属于德育的范畴,把艺术教育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或智育活动,过分强调高校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这就导致了大学艺术教育缺少审美性、艺术性的现象。艺术教育对健康人格的建构、提高艺术境界等方面的作用便无从发挥。第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在教学体制和机构上没有长远规划,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有些高校随意无计划地开展一些“即兴”的课外艺术活动,艺术教育还停留在自发的艺术活动这一层面。艺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还没有纳入课程形态,没有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等自身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计。还不能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发展学生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第三,对大学艺术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理解狭隘,艺术教育过于偏重技能训练,出现艺术教育专业化倾向。这种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的解读使得艺术教育的实践趋于盲目与非理性。目前大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学校习惯把智育和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应是对人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而这种将艺术教育与艺术技能训练等同起来的做法会使大学艺术教育丧失本来的意义,走入误区。高校艺术教育应以艺术为媒介,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审美修养和艺术兴趣等。高校艺术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对艺术经验的体会认同,让学生得到身心境界的升华。第四,当前普通高校艺术师资队伍建设还较为滞后,教师人员短缺,素质普遍偏低。缺少掌握综合艺术的人才和具有丰富的教学和艺术实践经验人才。缺乏艺术教育必需的场地、教学设备和经费,使艺术教育缺乏实践性。
二、发展高校艺术教育的特殊意义与独特价值
“从艺术教育宗旨来说,艺术教育是通过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来塑造健全而完美的个体人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影响,它帮助人们创造和美化自己的人文环境并使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创新和繁衍。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作用于人类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正是通过艺术教育,把大学生作为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实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1]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融合了众多学科的精华,而且具备了单一科学不具备的审美功能及综合效应。
1.艺术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艺术教育中含有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它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艺术教育以艺术为媒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典型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艺术本身所具有的道德功能决定了艺术教育的这种作用。它的形象性、愉悦性、感染力将能够避免道德教育抽象说教的形式,通过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动情的欣赏对学生发生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兴趣。在感受的同时引起思考,唤起共鸣,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对哲学、道德伦理内容的表述未免会有些枯燥化。即使是生动的话题也会被抽象化,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然而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正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启迪人、感染人的巨大力量。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演绎,对勇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向往爱情这样的主题有了明确诠释。影片《大绝战》、《亮剑》等艺术作品,使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行的可歌可泣的奋斗,激发出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生动的艺术形式克服了道德教育的刻板强制性,以形象化的形式感染鼓舞着学生,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道德情感的熏染和陶冶。
2.艺术教育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直接动力
艺术教育能够让学生将多门不同类别的学科融合在一起,并辐射其他学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训练大脑、展开时空想象上都会产生极有利的作用。这些早已被许多伟人和名家的经验和论述所证实。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我早年接受的音乐教育,无论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李政道博士说,“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就代表了文化”。大量实践证明经常参与艺术活动会使学生反应敏捷、接受力快,专业各科成绩更加突出。艺术教育不但能促进智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最突出的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加强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当代科学家们认为“艺术与科学”在根本上是相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我们把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艺术教育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人的各种智能和各种思维能力的和谐均衡发展,通过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无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3.艺术教育是促进美育培养的和谐元素
以美求真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艺术教育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使学生在美感的作用下感知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北京大学教授董学文就认为,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的教育,或者简明地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艺术教育使美育的目的得以实现。艺术教育中丰富的授课形式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美育教育更加形象化。艺术教育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在教学课程中可以融合多门学科,促进学科之间交流。传统艺术课程教学中,除了艺术流派、风格的介绍外,还可以加强学生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引导从感性认识提高到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评判层面上。在艺术史的教学中可以溶入历史背景、宗教特征、审美心理等内容。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宾的《不期而至》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作品的视觉风格,而且了解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生活时代。从一部《霸王别姬》,我们看到了中国几十年的沧桑巨变,领略了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生活,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现代的大学教育,需要的是一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对促进和强化高校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这种独特的功能是其它教育所无法取代的。
三、提高高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有效对策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提高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但针对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还应提出相应有效的对策,逐步建立完善的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1.加强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化艺术社团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应面向高校全体学生,形式内容应丰富多彩,包括文化艺术讲座、大学生艺术节、文艺晚会以及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与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2]普通高校一般都设有各类学生艺术社团,应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艺术团的特殊作用。提高学校整体的艺术层次,活跃校园文化艺术生活,扩大艺术实践的参与面,真正推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向纵深发展。实现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持久开展,充分发挥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在普通高校中应有的影响和作用。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自创办初期就开设京剧课程,成立了“京剧文化艺术团”,京剧已经成为该院校园文化的一个特色。十多年来,该院以京剧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教育唱戏,国粹立行,文化立院”已成为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京剧进校园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陶冶青年人情操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学院的京剧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学院与社会交流的桥梁、对外形象的品牌和办学特色。为了响应中央提出的“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要求,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主办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央芭蕾舞团曾在兰州多所大学举行了精彩演出,中央芭蕾舞团的老师向大学生介绍了有关的芭蕾知识,并进行了芭蕾课堂练习展示。随后,艺术家们表演了《天鹅湖》、《茶花女》、《二泉映月》等剧目片断,让大学生们领略了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对构建高雅校园,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非常有益。
2.完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整合艺术教育课程结构
为了完善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可以有规划的有机整合课程结构。如在低年级时可进行艺术实践和欣赏等课程教学,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高年级学生可侧重美学理论或艺术评论的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要体现出高校艺术教育“人文性、多元性、广泛性”的特点。在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应强调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相互渗透,促进多门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各高校结合实情,公共必修课中可设立1~2门的美育或艺术教育课程,如《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等。同时保留目前的选修体制,将艺术类课程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的一个类别,提供给大学生选修。在艺术课程类别上,要尽量覆盖音乐、影视、美术、戏剧、文学等几大艺术门类;在课程层次上,应尽量兼顾理论、赏析、技巧等多个层次;在课程形式上应多样化,体现学校特色和个性。如理工科大学可以开设艺术与科学互相交融的课程如《科学与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综合性大学则可以开设文化底蕴雄厚的课程如《中西美术史》、《艺术哲学》等。复旦大学对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乃至教学检查、评估,是紧紧围绕着发展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目的展开的。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艺术教育看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基础。把公共艺术课程规范为三大类,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见下表)。[3]
3.改进教学方法与教材建设,探索丰富活泼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