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爱情观 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30-02
、教育部在2015年7月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再次强调,各高校必须“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由此,在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一些教学专题,譬如“理想信念”、“爱国”、法律常识等比较容易涉及实践环节,而在大学生恋爱观教学中,我们无法让学生去进行一场恋爱体验,因此针对如何设计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接受教学理念,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传统课堂的“爱情观”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书本,从爱情的定义、特征以及大学生恋爱中的行为规范进行讲解。虽然内容很重要,但纸上谈兵的空讲模式,很难让理论“内化于心”,更不要说“外化于行”。毕竟,每个人在恋爱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在理论中一一找到答案。关于爱情的懵懂和一知半解,使很多学生在处理情感问题上有很多随意性,导致一些错误的发生,影响学业甚至改变了人生。
二、“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设计过程探索
正确恋爱观的灌输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也不能只为单纯的“走出课堂”而实践,必须要明确理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原则,科学而周密地策划实践教学方案,使其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实际效果。为此,本理论的实践教学分“课前准备”“课堂授课”及“课堂延续”三个环节。
1.课前实践准备
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恋爱心理,在正式授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制作恋爱问卷,在校园里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出的数据,引导他们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实践所关联的恋爱观理论内容等。教师要对课前的实践活动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进行清晰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课前实践活动的实效。
另一方面,在课前开展“我父母的爱情”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访自己的父母,回归自己成长的家庭,反观父母的恋爱与婚姻,总结通过成功恋爱走向成功婚姻的必备特质。
2.课堂实践授课
课堂内的实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由一场“故事会”来引入新课,在故事中引发他们理解恋爱的含义。由调查问卷,引发学生自己总结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以及这些动机的好坏。由学生课前的实践结果来总结新课理论,无疑对学生有更直接的吸引力。第二,抓住学生的情感点。根据大学生情感丰富而波动的心理,设计诸如“大学里谈恋爱会得到什么?”“大学里谈恋爱会失去什么?”这样的实践讨论主题,唤起学生参与实践讨论的激情,满足学生的正当感情需要,形成正确的选择。比起教师直接告知大学里该不该谈恋爱,这样的实践性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实践教学更是学生理性情感体验的场域,情感深化和发展的载体。第三,抓住学生的困惑点。 从什么是爱情,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大学到底要不要谈恋爱,怎么谈恋爱,以及区分异性友谊与爱情这五方面展开课堂大讨论,通过各种情景假设,让学生去实践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爱的能力。譬如,在讲授“选择对象要冷静”的知识点时,设置“网恋可以尝试吗?”“该如何拒绝他人的追求?”等场景;在讲授“表达爱情要含蓄”的知识点时,设置“如何表白最能打动她?”“在校园里搂搂抱抱合适吗?”等场景;在讲授“爱情要忠贞、理智与和谐”的知识点时,设置“男友约我周末出去开房怎么办?”“女友老是耍小脾气怎么办”等场景;在讲授“失恋不失志不失德”的知识点时,设置“表白被无情的拒绝了怎么办?”“我们的爱情不被家人认可怎么办”等场景,以上场景通过文字描述或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情景再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内体验到恋爱中的种种困惑,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课后实践延续
为了防止学生课后没多久就抛之脑后,专T设置课堂延伸的实践环节。该环节分两步,一是在听课后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把当天听课的感想和决心对未来的自己做个提醒。这封信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课堂的体验感受进行总结,要求主题明确、独立思考、感悟深刻。写好交给老师,由老师一年后统一寄出;二是在每年思品课的教学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一封信给新生,把自己在爱情上的经验教训或感悟寄语师弟师妹。这样,在给下一届学生讲授该知识点时,又多了一份来自同龄人情真意切的嘱托,这样的现身说法往往比教师的言语更有影响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反思。
三、“爱情观”教学师生互动贯穿实践主题
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更加考验任课教师的责任和智慧。爱情是伴随每一个人一生的主题,教师在课后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答疑和互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需要教师付出大量时间与心血。譬如可以要求学生关注其微博或微信公众号,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诸如“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后笑”“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言论,教师要在公众平台上摆明观点,展开讨论并密切关注学生的留言,发现不恰当的言论,及时沟通。这样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才能长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四、“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
“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应该注意全方位、综合性并贯穿全过程。既要综合考核学生对待课前实践、课内实践以及课后实践活动的态度与参与热情,又要考察他们能否把所学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但要关注调查问卷等实践成果的质量,还要关注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的投入与表现,尤其是检查他们在解决实际恋爱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评价者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班级小组成员。比如那些在课堂上信誓旦旦远离不文明恋爱举止,课后却抛之脑后,恋爱行为不雅,恋爱观念扭曲的学生,是要在学期末的小组成员互评中降低分数的。
笔者在“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探索上的感受是,课堂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会将教师作为普通的“说教者”而加以排斥。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授课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正确恋爱观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专题创新实践教学,可以经一步推广运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其他专题上,这需要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不断提高课程的时效性,使实践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走出教室进行参观访问,而是贯穿每一个专题的课前、课中与课后。
参考文献:
[1] 白海燕.“我从何处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2卷123-127.
[2] 张慧敏,杨帆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情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10 56-59.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运用了问卷法方式对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2013级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包括影视学院学生461名,音乐学院学生189名,舞蹈学院学生110名,视觉艺术学院学生146名,戏剧学院学生213名。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1072份,回收率89.03 %。男、女生比例为39.87%、60.13%,学生平均年龄为18±2岁。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1.问卷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该问卷是为了了解学生入学时心理状况以及做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发现,早期矫治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成为目前国内高校应用广泛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工具,被证明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内容包括:(1)问卷一: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既往病史、兴趣、爱好、特长、入学动机、录取专业与自己的愿望、家族精神病史及是否做过心理测试等方面。(2)问卷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共64题,其中包括4个测谎题不计分,4个关键题为筛选分类的重要参照题,2个附加题则主要了解学生对自身心理状况总评及是否有健康或心理方面想咨询的问题。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能将学生筛选为三类:第一类学生:被认为可能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约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学生;第二类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该类学生可做为心理咨询中心今后关注的对象;第三类学生:没有任何心理问题的学生。
2.访谈法。针对UPI的筛查结果,对A类学生进行约谈,进一步了解该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其导致心理困惑和问题的原因,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关注,引导学生向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2013级学生UPI筛查分布图
对问卷结果分析发现,2013级新生中属于第一类重点关注的对象有 162人,占15.11 %,其中有自杀心理倾向的学生有28名;属于第二类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引起关注的学生有 163人,占15.20 %;属于第三类心理健康的学生有 588人,占54.85 %。
总体来说,2013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对照,第一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远远超过常模10%的参照值,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本研究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需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分批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受施测地点、学生态度及指导施测教师的态度等因素影响,也可能导致学生对心理普查存在疑虑,没有认真填写问卷;第二,该校属于艺术类院校,学生个性凸显,情感丰富多变,自我意识较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也高于一般普通高校。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中,有137名学生得分不在第一类但明确提出咨询意愿,说明心理咨询观念已经渐渐深入到当代大学生心中,逐渐成为其遇到困惑和问题时选择的解决方法之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学生也可能正在面临心理困惑和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二)随机抽样结果分析
对1072份问卷以10%的比例抽取了108份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发现,2013级新生反映最多的几个问题分别是“缺乏耐力”(36%),“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35%),“思想不集中”(33%),“缺乏自信心”(32%),“记忆力减退”(29%),表明学生中情绪控制、神经衰弱倾向以及自信心方面的问题较多。
(三)典型现象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2013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及后续访谈,发现该校学生一些较为典型的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人际交往问题较为突出。该校属于艺术类独立学院,学生个性凸显,情感丰富多变,自我意识较强,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出现问题后没学会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学生没有住校经历,且住宿是统一安排管理,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个性差别、相处的适应性与差异性,客观上增加了学生之间人际摩擦的可能。
2.情绪问题表现突出。根据UPI筛查结果,该校学生情绪问题反映突出,忧郁、焦虑、情绪波动较大且不会调节。在对第一类学生访谈后发现,近半数学生表示经入学适应期之后目前心理状况良好,在填写问卷表现的情绪困扰、甚至自杀倾向在一段时间后主诉已经消失,不存在过分消极或轻身的念头,说明该校学生情绪表现较为冲动、善变。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问卷中的问题重点强调的是学生近期的情绪状况,而情绪具有周期性和多变性特点,这对于排查可能存在重大心理隐患的学生存在不足与偏差。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差异显著。在问卷一中“录取专业与自身愿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集中在“比较满意”和“相差太远,很不满意”这两个极端选项,后续访谈中也体现这一现象。追溯原因:一是学习艺术类专业需要提前规划未来发展走向,有一定艺术能力基础才能参加高考顺利进入大学学习,人生目标较为明确,职业规划意识较强。二是部分参加艺术类高考的学生自身文化课程成绩不理想,高考前突击集中学习艺术类课程及技能参加考试,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素质不强,也没有明确的未来目标与规划,容易产生迷茫感。
4.恋爱观不成熟,恋爱问题较多。艺术专业学生情感丰富多变、外露、感受性较高,加之大学校园相对自由宽松,有的学生为了调节终日与书与琴为伴的单调生活谈恋爱,有的学生看周围同学成双入对跟风谈恋爱,有的学生甚至被某些老师以寻找艺术的感觉为名鼓励谈恋爱。恋爱观不成熟,学生缺乏正确引导,极易导致恋爱关系出现问题,甚至失恋,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5.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较为复杂。结合UPI问卷中“家庭情况”这一选项情况及日常心理咨询与第一类学生约谈的心理咨询记录,查阅这类学生的心理档案时发现,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较为复杂。这一结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有的放矢,提高心理危机的阳性筛查率和工作效率,把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对策探讨
针对性地做好艺术类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心理工作者的重要内容,更需要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同时也不可缺少学生家长在其中的积极协助作用,只有形成多元化、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真正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提供保障。
(一)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
1.建立学校心理危机三级预警制度,实现从班级到院系到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系统督查机制。在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加强各班级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将预防心理危机的工作深入到学生中。实行主动排查机制,尤其对有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自杀行为者给予及时有效干预,把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根据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应按3000:1的师生比例配置心理教师,满足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同时对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公共必修课中,针对艺术类独立学院学生易出现问题进行重点讲授与教育,教学方法也该改变过去以理论讲述为主的方式,结合艺术类大学生活泼外向的个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开设一些心理学与生活相结合的选修课程,使课程体系化,满足各专业学生群体的需要;应注重加强心理咨询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
3.把心理素质培养与艺术教育相结合,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性格外向、个性凸显、情感丰富等特点,把人格教育融入到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之中,让他们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艺术美的感触,培育完善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层面来说
1.根据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团体辅导,如情绪管理训练营、职业生涯探索之旅、恋爱问题一二三等,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引导,加上学生个人的积极努力,对这些典型问题起到一定地改善作用。
2.运用微博和公众微信平台等学生感兴趣的新型社交工具,推送心理美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举办心理卫生专题讲座,利用报刊、校园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3.加强力度扶持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结合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组织各种有趣、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大学生心理社团开展的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加强同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互助作用,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多才多艺的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找到自信,发掘自身的优势,从而锻炼并提升个人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责任意识 责任教育 大学生 调查问卷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状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本原因是人们认为作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应当并能够主动承担起社会身份赋予的责任。随着大学生责任意识状况被人们广泛关注,大学生责任教育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被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广泛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掌握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及其对责任教育的认识状况,笔者特面向四所驻济高校的8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755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系统进行了数据录入分析,以确保数据客观准确。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及其对责任教育的认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共18道题目,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调查,二是大学生对高校责任教育的认识情况调查。第一部分共设计13个题目,分为5个部分:责任认知概况、家庭责任意识状况、恋爱责任意识状况、校园生活责任意识状况、社会生活责任意识状况。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群体的责任环境进行的分类,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责任教育的效果。第二部分主要从高校责任教育的必要性、责任教育的实然主体和应然主体、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和认为有效的责任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希望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状况和对责任教育的真实心声。
1.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主流的责任意识较强,现状非常乐观,令人满意。但是也不能否认,数据仍然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责任意识整体性失衡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现将家庭生活责任意识、恋爱责任意识、校园生活责任意识和社会生活责任意识的强弱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调查对象中,他们对以上责任环境的责任意识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在不同方面体现出责任意识的“偏科”。
(2)责任意识存在群体差异
调查问卷统计了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学历”“年级”四个要素与责任意识分别进行相关度分析,并且得出结论:女生相比男生,倾向于责任意识较强;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倾向于责任意识较强;本科学历相比专科学历的同学,责任意识倾向于较强;高年级同学相比低年级同学,倾向于责任意识较强。以上结论证明了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群体性差异。
(3)部分大学生责任实现能力偏低
调查问卷的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体现调查对象责任实现能力的状况。比如有38.7%的同学不主动联系父母,有27.1%的同学对于集体活动抱着抵制的态度,有31.4%的同学选择随时处理掉手中垃圾,42.7%的同学选择采取使之客观不能而非主观自觉的措施来解决跨越栏杆的违反交通秩序的问题等等。虽然以上数据只是具体而琐碎的统计,却也能见微知著的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没有有效承担自己的特定身份的应然责任,责任实现能力偏低。
(4)对集体生活的责任意识相对淡薄
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家庭生活、恋爱关系这种小规模生活环境的主体意识比较浓厚,深刻体会到自身在这两种关系中的重要性,责任意识相对强烈;而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大规模的群体性生活融合深度不够,没有充分肯定自身作用,群体生活的参与度不高。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本着“主人翁”的态度对待集体,正确对待和处理 “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问题。
(5)情感责任意识缺乏理性
爱情和友情是人生的大课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大学生开展必要的情感责任教育,对于他们健康的心理成长大有裨益。比如,接近65%的同学在面临就业和爱情冲突的时候,选择了“一定要在一起,宁愿牺牲自己的工作,来迁就对方的工作需要”,虽然体现出较强的恋爱责任意识,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恋爱观相对单纯,对现实生活的困难和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在情感理性方面缺乏相关教育。
(6)缺乏公益责任意识
在调查问卷设计的几个题目中,有大部分同学表现出对不负责行为的纵容心理。比如对“脚踏两只船”的错误恋爱现象有22.7%的同学表示接受,有高达70.5%的同学表示理解。对考试作弊进行的“记过”处罚,有30.6%的同学认为严重。这种对不良社会现象漠视或纵容的心理,说明部分大学生群体缺乏公益责任意识,存在“漠视、纵容丑陋”的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7)社会回馈责任意识较弱
首先说明的是,题目答案在设计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调查对象的潜意识。有62.1%的同学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有54.2%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责任定位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努力孝敬父母”;有66.5%的同学不考虑或附条件的考虑去基层工作。实际上,培养一名大学生,国家和社会付出的远比家庭付出的要多得多,大学生不应该将自己单纯定位在“家庭成员”的位置上,更应该把自己视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始终抱着“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态度。
另外,调查问卷还反映了大学生其他的一些心理状态,比如:表6有42%的同学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人生信条,这反映出大学生存在“充满理想却不满现状”的矛盾心理,这就需要谨慎的加以引导,防止理想受阻而产生心理问题。
2.大学生对责任教育的认识状况分析
根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大学生群体主流从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角度都对高校责任教育的必要性给予了肯定,但是对责任教育方式和效果的认同度却令人堪忧。总结如下:
(1)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远未达成共识
虽然教育界普遍认为,责任教育在教育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开展责任教育更是意义重大。但是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约多达13%的调查对象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缺乏有效认知,其中有部分大学生反映因为感受不到高校责任教育的实际效果而对高校责任教育的必要性产生质疑。
(2)大学生对提高自身责任能力缺乏信心
有73%的同学肯定了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将其归因于自身责任心不强,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自身责任意识缺乏信心,认为大学生群体在应然责任意识和实然责任意识之间存在差距。在当问及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时,有58.3%的同学选择了自律意识差,缺乏外在制约条件。以上两个比例较高的数据充分证明了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责任意识和责任实现能力缺乏信心。究其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内在自制力需要依赖外在强制力。
(3)学校责任教育的效果没有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深入发展,对青少年开展责任教育的教育主体也趋向于多元化。在大学生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应该承担着责任教育的任务,但实际上一部分同学认为学校这一责任教育主体没有在教育实践中的发挥到应该的作用,学校的责任教育力度和强度没有满足他们对责任教育的需求。
(4)期待完善责任教育的方式方法
责任意识的培养属于内在意识的培养,如果仅凭接受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体验和感悟,这对责任教育而言是一种教育误区。实际情况是,当前部分学校责任教育重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教育,就是陷入了这样一种责任教育的误区里。调查中,有89.3%的同学更倾向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责任教育方式就反映了同学们期待完善责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意愿。
二、对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几点对策建议
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诸多问题,有可能会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现对大学生责任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强化责任教育的主体教育
长期以来,把教育归为社会属性是教育的一个误区,实际上是教育价值观的错误定位―“教育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把教育当作社会的工具。传统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达到社会要求的责任意识水平和责任行为能力的合格公民,将它作为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认为,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将人培养成与其的自然属性本质要求相适应的人,使之能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中,更好的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并成就其社会属性。能够实现责任教育这一价值观的实践方法就是强化责任教育的主体教育。
2.注重提高大学生责任实现能力
责任意识不是人生而具备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同时,责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短期内使受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发生全面或根本的变化是不可能。要使大学生形成既深刻又稳定的责任意识,必须不停的熏陶和反复灌输,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期、反复的责任教育实践,才能使之形成坚定的责任意志,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开展责任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实现能力。
3.促进责任教育生活化
“生活”是一个最普通的概念,是指一个生命个体在环境中生生不息的成长活动。不仅包括身体的成长,也包括思想的成长。教育与生活应该是生生相息的关系,教育是特殊的生活,生活是特殊的教育。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指出,现代科学的了危机就在于“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它忽视了“整个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从而使科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世界。重拾生活世界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追本正源的问题,也是责任教育的一个发展契机。在责任教育中,生活化就是要使责任教育脱离空洞的说教,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使之注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不以善小而不为。
4.为提高责任教育的针对性而加强调查研究
大学生责任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客观事实和数据的支撑才能够保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非比寻常。首先,责任教育理论需要适应责任教育环境的现实发展变化而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发展,而理论的创新是离不开调查研究的。其次,教育效过如何也是需要对教育对象的认知状况进行教育前后的比较,需要通过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而对于责任行为教育,则更是需要调查教育对象的现实行为表现才能够得到教育效果的数据。
5.构筑综合责任教育体系
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各个主体,不仅要做好自己的责任教育本职份内,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责任教育联动机制,开展联动宣传,针对各责任主体制定联动规章制度,在学校和社会上形成一张责任教育网络。首先,学校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所属组织,一定要掌握好学生的责任状态和思想动向,在掌握学生接触社会的主要途径上把好关,做好社会兼职培训工作。还要在网络监管方面,要做好校园局域网的责任教育建设。其次,要求社会上的组织团体也要注意对责任意识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意的保护和培养,注意引导和教育,制造良好的责任教育环境。可以对其表现进行登记在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再次,还要尽快完善网络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制造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建立健全责任教育评价和奖惩机制,真正使各责任教育主体的教育责任明确、落实到位。
6.创新责任教育保证机制
促使大学生责任教育能够收效明显、遍地开花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大学生责任教育保证机制。第一,建立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在运行机制。首先,就是从制度上设计好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等诸多环节。其次,要有效促成责任教育合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就是要使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结成一张责任教育网络。三个主体各司其职,互为补充,能够保证责任教育的整体效果。最后,要明确、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考核和评价奖惩机制。第二,建立大学生责任教育外在制约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普遍意义上的责任实现的社会制约机制,就是要在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社会习俗甚至法律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制约力量,它不是责任教育的强制,而是责任教育的有效督促。
参考文献:
[1]赵文静. 试论责任和责任教育. 山东教育科研 , 2000,(10).
[2]金亮贤. 学校责任教育略论. 教书育人 , 2002,(22) .
[3]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
[4]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90后”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建议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变化,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90后”大学生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点,传统的入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学习成长的需要。随着“90后”逐渐成为高校新生的主要人群,高校入学教育的理念、内涵和方式方法必须随之发生变化。
1.当前高校入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内容片面。
目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九方面:适应性教育、校规校级教育、专业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党启蒙教育。有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制度教育,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随着“90后”新生大规模进入高校,入学教育对象已经发生较大改变,但入学教育内容却未能真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
1.2时间短。
目前,大多数高校入学教育采用集中式模式,形式上仍以传统的“报告周”为主,时间大多集中在一周时间内,有些还和军训或者专业课教育穿行,时间紧、内容多,且不够细致、具体。因此效果往往并不明显。这种短暂式、集中式的入学教育,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但远不能让新生真正理解入学教育的实质,掌握入学教育的内容,运用入学教育的知识。
1.3形式单一。
新生入学教育中集体教育所占的比重仍较大,大多数高校在形式上依然采用集体式的报告、讲座、班会等传统方法,较为深入、细致的个别沟通比较少,缺乏双向沟通,缺少个性化的指导,新生与教育者互动的机会极少,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此外,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虽然有统筹的规划和思考,但是缺少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的结合和谋划,入学教育沿用讲一讲、训一训、看一看、等一等的旧方法。
2.“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90后”大学新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较为优越的成长环境、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和不断侵入的西方价值观都对这个群体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目前的“90后”大学新生思想上呈现如下时代特点。
2.1自我意识强,缺乏理性思考。
“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呈现逐渐多样化趋势,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浓,维权意识强。但是,由于时代的影响,这一代人对中国的历史、国情、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对西方价值观念也仅限于片面的解读,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这导致他们缺少理性思考、判断能力,在观察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往往主观、片面、固执,容易迷失自我。
2.2创新意识强,缺乏毅力。
“9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拥有各种信息接收的渠道,使得他们见识广,知识面宽,好奇心强,容易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崇尚创新精神。但正是由于多种信息的轰炸,各种知识的灌输,他们略显浮躁,在求知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容易放弃,缺乏持之以恒的坚韧毅力和钻研精神。
2.3追求物质享受,自理能力差。
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现实中负面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趋于现实,经济意识增强,对个人的经济利益看得较重,对于物质和财富的追求超过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信仰、信念,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精神世界相对空虚。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家庭条件的优越,许多新生入校后,常常因为不会照料自己而苦恼,因为不懂为人处世而焦虑,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不足。
2.4心理素质弱,抗挫折能力差。
“90后”大学新生在相对优越安逸的环境中成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在家长和亲友的宠爱中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的品质,遭遇挫折时多选择逃避和一蹶不振,很容易产生非理性的处理方式,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不足,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同时,“90后”大学新生亦具有一些大学新人普遍存在的入学适应上的心理问题。
3.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为拓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涵,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创新入学教育形式,我们结合“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以上分析,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延长入学教育时间。
3.1.1注重入学前教育。
高校招生宣传可视为对新生的预教育。现代社会网络发达,高校应注重网站建设对招生宣传效果的影响。录取结束在送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附上学校的相关基本情况简介、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发展前景等内容,推荐学生和家长上网了解学校及专业信息,也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和优秀在校生集中访问新生,帮助学生们有效利用假期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缩短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期。
另外,学前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发动家长共同对新生做好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录取通知书中同样可以给家长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孩子了解社会与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帮助孩子认识与了解自己,客观看待自我;帮助孩子确定新的生活目标,尽早适应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我管理,等等。
3.1.2加强入学后教育。
加强入学教育工作要做好新生的入学接待工作。新生接待应结合前一阶段的工作准备,将新生和家长之前一段时间所形成的书面印象具体化、生动化,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要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发动家长长期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目前,各高校在新生报到期间,主要通过开展“家长见面会”、“家长座谈会”等活动,架起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桥梁。为了能让家长了解更多孩子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状况,各院(系)可以通过QQ群飞信和E-mail等方式建立与所有家长的可持续沟通平台,共同引导督促学生成长成才。
在入学教育的具体形式上可以适当减少集体报告的时间安排,设立更多的现场咨询和双向交流沟通环节。其中贯穿始终的是侧重适应性教育,引导新生深刻认识并适应角色、生活、学习、人际、管理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其所想、所惑、所缺、所求,及时给予其各方面所需要的必要帮助。
3.2规范入学教育的组织。
3.2.1加强在入学教育师资力量上的投入。
目前多数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没有专业团队,对教育内容研究不够。目前在教育过程中,团队组成往往是临时性的,而且目前的教育模式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形式,而非学术性模式。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注重团队的建设,尤其是内涵建设,这样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入学教育师资力量投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入学教育中一些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再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重视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员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织者,他们易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很多信息就是双方在不断地接触中获取的,因而团队不能忽视辅导员的力量,要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仅能解决目前新生教育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而且能促进整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在入学教育师资力量上的投入是必要的。
3.2.2系统规范入学教育管理。
目前高校的新生教育活动往往是各个学院(系)自行负责安排,并展示自己的特色。高校新生的开学典礼和图书馆新生教育一般是全校性的集体活动,而其余的教育活动是各自单独进行。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部分职能部门的效力显现出几点不足:一是重复且低效,学校的相关部门在院系的安排下,有可能对不同院系作的报告、讲座内容相近或相同的;二是双层独立,学生入校后被过于定位化,某专业的学生就是某专业特有的学生,相互间没有过多的交流。要处理好这样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层面要统筹安排,相关部门要依据以往经验和暑期调研,找出新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案。各个院系在学校相关部门的统筹安排下进行新生教育,在这样的情形下,可省去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在招生录取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所填志愿是自愿服从,入校后要对该部分学生给予关注,可以通过院系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他们去客观地了解学生所梦想的专业,从而解决本专业学院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进一步完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评比制度,有指导性、针对性地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各职能部门应该紧密围绕核心展开方案的制订与落实,同时各职能部门之间和院系之间要加强交流、学习与合作,对于优秀的较突出的教育方案,相关部门要拿出来让大家共同学习,破除形式化和样板化。
3.3修正入学教育内容。
3.3.1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90后”大学生的特点要求高校在进行大学新生入教育时教育理念必须有所调整。在教育的内容上,只有那些启迪人生的新知识,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注意,才能被学生理解、接受,并对其日后的思想、行为产生导向作用,成为内化的素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教育思想值得继承和发扬。比如通过具有典型实例的剖析,启发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引导新生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看自己,帮助新生确立自身的成才目标,激发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3.2建立以人为本的适应性教育。
拓展入学教育的内涵,要将一些传统教育比较回避但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及自我保护能力;要求他们清楚自己在大学中的主要任务,清楚恋爱及将涉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经济财力、责任、失恋、今后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有意识地引导灌输正面的恋爱观。再者,面对“90后”大学生特有的思想特点,及时更新传统教育内容。如面对其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一特点,注重向新生介绍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机构名称、基本职能等,让新生明白遇到困难寻求帮助和咨询时该找哪个部门,增强新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顺应“90后”大学生更加张扬的个性,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努力增加自身才能,强化特长,张扬个性,脱颖而出。
4.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
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的创新,即入学教育的形式、方法要具有针对性,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每一位同学的生理、心理和家庭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注重个人自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努力开发其潜在的个性优势,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勤奋和创新思维去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4.1革新教育形式,引入“体验式”等新的教育模式。
进入大学后,新生在生活、情感上会产生不适应,对此高校可采取多种方式,从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情感依归出发,以新生为教育主体,学校教育者和新生双向互动,采用活动、游戏及情境创设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新生入学后,学校可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走近新生,解答新生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对于情感上的不适,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组织新生进行具有自主性、趣味性、反思性、情感性等特点团体辅导游戏,以尽快建立新生的归属感,使新生快速融入集体。
4.2以党团活动为抓手,丰富入学教育活动方法。
新生一入学,首先要精心组织策划党团教育活动的内容,积极开展一系列大学新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党团教育活动的质量,把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和对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党团教育活动,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奋斗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另一方面丰富新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和发展新生的爱好特长,提升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4.3注重现实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网络教育氛围,建设优秀的网络教育阵地,将现实教育和网络教育结合起来,是“90后”大学生起点教育的迫切需求。在教育的过程中,创建优秀德育网站,用科学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价值观;建立网上师生交流平台,如博客、QQ、飞信、BBS等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开展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网络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媒体手段丰富学生生活,开展灵活德育活动。
综上所述,“90后”新生,因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高考体验,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目的和追求。高校要秉承尊重、认同和宽容的态度,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分析“90后”新生鲜明的时代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工作,修正教育内容,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使大学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莫玉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消费导刊,2008,(4):153.
[2]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8,11-12.
[3]刘妍,张希.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22-23.
[4]朱惠媛.提高大学新生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8-91.
[5]曾婷婷,李雪斌.大学新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7-109.
[6]邵佩玲,金建国,朱艳.激励机制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0,(1):8-9.
[7]庆承松,张勇.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及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91-95.
[8]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4):100-103.
[9]段筱雨,丰硕.“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6):107-109.
[10]姜维东.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J].高教视窗,2008,(8):185.
“校园红丝带”是天津市高校范围内开展的预防艾滋病系列公益宣传活动。2021年,天津市将开展第六届“校园红丝带”系列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二、活动时间
2021年5月至12月。
三、活动形式
(一)防艾讲师培训及选拔大赛
为提高宣传教育效果,以青少年的视角反映青少年的防艾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需求,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表达青少年的防艾性健康困惑,培育和选拔优秀的同伴教育学生防艾讲师,在全市高校范围内举办防艾同伴教育讲师培训班及第二届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讲师大赛,遴选优秀的同伴教育学生防艾讲师。
1.学员招募
(1)由本校老师进行推荐,原则上每所学校推选不超过2名选手;
(2)“津门红丝带”高校防艾志愿者联盟成员;
(3)自愿报名。
2.报名条件
(1)遵纪守法。
(2)需为在校大学生。
(3)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不恐惧,不歧视。
(4)对防艾宣传工作有热情、有见解。
(5)经学校或学院同意,能够协调一定的课余时间参加相关比赛及培训。
3.活动安排
本活动分为报名、海选、培训和初赛、复赛集训、复赛、决赛集训、决赛7个环节。
(1)报名
报名者需将报名材料制成一个压缩文件,按照要求命名为“讲师报名+学校+姓名”,例“讲师报名天津医科大学张三”,上传至网盘。通过“津门红丝带”微信公众平台获取讲师培训报名链接,或扫描附件1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网盘链接及密码进行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12日(星期三)13:00。报名材料包括:
①防艾及性与生殖健康主题课件,内容可涉及“身体形象与自我认同”、“恋爱观”、“性行为与决定”、“避孕与意外怀孕”、“性病艾滋病防治”、“传染病防控”、“性骚扰与害防范”、“新型与药物滥用”等;
②演讲视频,时长10分钟以内,包括简单的自我介绍。
(2)海选
报名阶段结束后,如报名人数超过60人则由主办方进行海选,经筛选演讲表现优秀、课件完整的60名选手参加防艾讲师集训。
(3)培训和初赛
通过海选的选手参加培训,培训采取线上直播、录播和互动形式进行。选手经过培训后将进行初赛,遴选出20名选手参加复赛。
(4)复赛集训
20名入围选手进行线下集训,为复赛做准备。复赛选手每人制作一部防艾相关话题短视频,用于复赛人气投票使用。
(5)复赛
复赛为20进10的比赛,由专家评委进行实时点评并打分,得分最高的前10名选手进入决赛阶段,结果当场告知。比赛形式根据当时疫情防控要求另作安排。
(6)决赛集训
进入决赛阶段的10名选手将接受线上线下一对一训练和实操演练。
(7)决赛
决赛现场,专家评委为选手们点评打分,当场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另设最佳组织奖1至2个,最佳防艾短视频6个。决赛当天举行颁奖仪式,为获奖选手及其指导老师、最佳组织奖获奖团队颁发奖品和获奖证书。决赛全程直播,关注微信公众号“津门红丝带”可观看和互动,参与短视频在线投票评比。
4.版权和其他规定
(1)参赛学生必须保证其所用到的参赛辅助资料不涉及侵权,如有涉及,由参赛者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学生所展示内容不得包含任何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内容。
(3)主办方对入选复赛学生讲师的个人教案、PPT、视频和其他相关展示材料有使用权,并在其宣传、开发中不再付酬。
(4)凡报名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
(5)获奖学生讲师在比赛结束后至少一年内应积极配合、参与主办单位组织的我市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动。
(二)学生社团艾滋病预防控制项目申请
通过支持有关社会团体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教育、促进行为改变,动员艾滋病检测咨询和转介及消除歧视等活动,提高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和知识、自身警惕性、自觉规避高危行为能力,同时,促进社团艾防工作经验分享和推广,为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1.支持对象
本市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可在学校或单位管理部门的组织与监督下,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申请项目。
2.申请要求
(1)每个学生社团最多可申请 1 个项目,每个学校中标项目不超过1项;
(2)每个申请项目的社团应开展的工作:
①组织针对学生群体开展适宜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促进高危行为改变及检测;
②设置至少一个校内HIV自我检测试剂发放点位;
③完成HIV自我检测和结果反馈5人份以上;
④报名参加防艾讲师赛至少1人。
(3)每个项目填写一套项目申报材料,按要求填写后发送至邮箱sjkzxxbazbyfkzs@tj.gov.cn,申报材料格式和项目具体要求详见“津门红丝带”微信公众平台的《天津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1年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项目申请指南》。
(4)项目申报材料提交截止日期为2021年5月31日。
(三)健康教育防艾大讲堂
1.时间地点
在秋季新生开学期间,每所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专题讲座1场,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2.有关要求
(1)以专家演讲为主,主持人提问、观众代表分享等环节为辅。每场讲座时长为40分钟至60分钟;
(2)健康教育师资由各区疾控中心或各学校负责安排(联系方式见附件2);
(3)健康教育防艾讲座应覆盖本校全体新生,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非新生年级参加;
(4)每个学校可根据教学情况安排一场或多场讲座,听众以学生为主,同时要组织部分学生辅导员参加;
(5)各学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本活动;
(6)各区教育局于11月30日前扫描附件3中二维码填报完成情况。
(四)大中专院校学生辅导员标准化防艾培训
1.时间地点
初定5月中下旬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报名要求
(1)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老师、学生工作相关老师、社团辅导老师、卫生和心理相关老师均可报名。
(2)请每所学校选派一名老师加入“学校老师防艾培训通知”QQ群,群号为201816366。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及报名事宜将在该QQ群内通知。
3.培训形式
(1)以专家演讲的形式为主,辅以现场互动;
(2)根据报名人数安排1-3场标准化培训讲座,每场内容相同,占时一天,报名的老师可以自行选择场次。
4.培训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学校中开展性道德、性责任、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拒绝等教育工作。
(五)高校防艾宣教与自检模式建立项目
紧密围绕我国艾滋病防治重点工作,依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信息交流和数字化防控工作委员会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来自艾防专业机构、高校、媒体等专业委员的作用,结合相关省份艾滋病防治专业机构针对青少年人群开展宣传、干预工作,建立促进青年学生自检的模式,结合项目实施开展针对性调查,收集一手信息为指导针对性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技术策略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1.支持对象
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共5所学校
2.项目内容
参与该项目的学校与疾控部门建立联系,经协商后签订项目协议。项目学校应开展的工作内容有:
(1)每所学校开展覆盖学生不少于1000人的防艾宣传,宣传材料和内容由疾控机构统一提供;
(2)每所学校完成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和自检需求情况调查问卷600份以上,问卷由疾控机构统一提供;
(3)每所学校组织1次启动会及政策倡导培训班,由校领导、学生部老师、教师、辅导员、校医、学生会及社团组织代表参加,不少于30人;
(4)每所学校组织1次学生社团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班,不少于50人参加。
(六)京津冀大学生防艾辩论赛(依照京津冀相关组委会安排另行通知)
四、职责分工
(一)行政部门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此次系列宣传活动的筹备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团委负责系列宣传活动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并组织有关院校社团开展相关活动。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次系列宣传活动的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和定期督导;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相关系列活动的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并配合市级工作安排。东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承办防艾讲师培训及选拔大赛。
(三)各有关院校
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及本校学生社团宣传活动和高校防艾宣教与自检模式建立项目的具体工作实施,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本次系列宣传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协调有关单位,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特色宣教活动,配合市级工作安排。
(三)各有关院校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活动,积极配合有关单位推动系列活动具体实施。
(四)本次系列活动经费由我市艾滋病防治经费和高校防艾宣教与自检模式建立项目列支。
(五)本次系列活动有关时间安排和线下活动形式会结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进行相关调整,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六、联系方式
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 刘昕 23521729;
市教委体美劳处 高占山 83215107;
团市委 赵思瑶 28236859;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轶 24333573。
附件:1.防艾讲师培训报名链接
2.各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联系方式
3.天津市学校健康教育大讲堂举办场次报送表
附件1
2防艾讲师培训报名链接
附件2
各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联系方式
区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和平区
张宇
13207611369
河东区
赵甲戌
13102975295
河西区
时同鑫
13821275803
南开区
郑雅静
13682140923
河北区
张辉
15222241719
红桥区
张新颖
13389080320
滨海新区
高洪艳
13920785655
东丽区
张冬
18622693575
西青区
刘楠
13821462052
津南区
罗红彬
13652174717
北辰区
吴玉丽
26823633
武清区
刘杰
17627796200
宝坻区
刘春长
15122120223
蓟州区
闻志强
13389050155
宁河区
冯克昌
13752325615
静海区
元哲梅
28916110
附件3
天津市学校健康教育大讲堂举办场次报送表
(区教育局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