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家教育数字化

国家教育数字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家教育数字化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第1篇

>>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自动化系统设计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能力体系构建与实践 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单片机与传感器课程联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职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实践与成效 浅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电气自动化专业双证融通教材的开发与课程实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研讨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与管理实践总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2-11-06).

.

[3]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EB/OL].(2012-11-13).

.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维修电工(2009年修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5].高职高专教材评价指标体系[EB/OL].(2010-06-07).

http:///link?url=BDIfFA8PsLs5YaIGNgIOor

fuFdmtewO5MHoaA7kFw9R9L6uAvaTQA0SG9y-d6-9o7r

CXciscG-G7inCD5gD7axjFkLCx7YtzuRdpWboAFrC.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第2篇

入选理由 提出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是适应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要求,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在职职工和在校学生信息素养、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对我国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主要内容 到2015年,职业院校配备够用适用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设施,90%的职业院校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85%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90%的成人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实现网络宽带接入,其他学校都能建成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建成数字化资源播放平台;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不断完善各级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成国家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公共环境,为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及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务管理和职业院校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认证机制;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此,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立和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建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相互协作的网络化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和资源共享机制;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加快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加大信息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力度。

出台背景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逐步深度融入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施和业务管理过程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对在职职工和新生劳动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部出台该意见。

时间 2012年5月4日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技术;发展历程;能力维度;能力指标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136-03

当今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1993年颁布了《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TS-T)》(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第一版),经过三次修订与不断完善,至今共颁布了四个版本的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一、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颁布的背景

美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出台了许多教育政策、法案和措施等,包括设立教育专项基金会一起推动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老布什政府在1991年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克林顿总统在1992年提出:“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到我们所有的学校,要求到2000年每间教室和图书馆都能联通国际互联网;确保每个学生能够使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并且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并逐步走向成熟,美国政府对教育技术的建设给予更多关注,制定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开始提上日程。

二、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提出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是一个集合了超过85000个全球会员的、非营利性的专业组织,其宗旨是引领和服务于“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有效运用”,为会员应对教育改革挑战提供信息、网络机会和指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ISTE就陆续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诸如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NETS-S)、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NETS-T)、美国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etmology Standards for Adminstratots,NETS-A)等,对美国国内和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ISTE在1993年第一次颁布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第一版《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TS-T)》,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操作,运用教育技术于教学活动过程。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属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的其中一种类型,即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三、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

(一)ISTE于1993年颁布了《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TS-T)》第一版

1.提出背景

美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出台了许多教育政策、法案和措施等,包括设立教育专项基金会一起推动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老布什政府在1991年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克林顿总统在1992年提出:“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到我们所有的学校,要求到2000年每间教室和图书馆都能联通国际互联网;确保每个学生能够使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并且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并逐步走向成熟,美国政府对教育技术的建设给予更多关注,制定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开始提上日程。于是ISTE在1993年第一次颁布了《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TS-T)》第一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操作,运用教育技术于教学活动过程。

2.主要内容

1993年,ISTE的《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TS-T)》提出了十三个能力指标,主要涉及教育应用软件、工具性软件操作运用;运用技术资源支持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教学管理;计算机使用中道德和产权问题;利用技术促进专业能力提高等。1993年版标准服务对象主要是全美的大中小学教师,没有系统的框架和分类,也没有具体的绩效指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但引导了教师开始关注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技术提高效率。

(二)ISTE于1997年颁布了《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TS-T)》第二版

1.提出背景

为了使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美国政府又出台了相关文件支持和促进教育技术的开发。1994年,美国政府颁布《美国学校改进法》,设立了教育技术创新专项基金会;1996年1月,克林顿总统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使信息高速公路通向美国的所有中小学:到2000年所有中小学与国际互联网联通。资金方面:克林顿总统在1996年提出在今后五年拨款五亿美元来改善网络,同年颁布了《技术文化挑战启动方案》,为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援助。

2.主要内容

针对1993年版标准陈旧内容,对不符合时展的部分进行修订,时隔4年之后ISTE于1997年颁布了《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TS-T)》第二版(1997年版),在内容上扩充为三大能力维度和十八个能力指标,建立了一级能力维度标准,二级能力绩效指标。三大能力维度包括基本技术操作,概念、技术在生活中的使用和技术在教学的应用。要求教师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1997年第二版标准《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TS-T)》要求教师能运行计算机软件,用计算机获取、开发和使用数据,结果,评价硬件和软件质量,处理基本的故障等。这些标准和指标都充分说明:计算机处于普及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熟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操作成为首要任务,也是将其运用于教学的前提条件。操作本位成为这两版标准显著的技术运用特征。

(三)ISTE于2000年颁布了《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第三版

1.提出背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美国政府又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促进教育技术改革。例如,199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包括三项措施:建立远程教育示范项目、建立远程教育合作项目、建立网络教育委员会,在建立远程教育合作项目中,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美元来资助高校与中小学、社区、技术公司以及企业部门合作。1999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设立资金资助36所大学计算机网络连接。有了政府的支持及资金的保障,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在规模、层次和水平上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政府的推动下,2000年ISTE在1997年版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颁布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第三版,更名为《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使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不断得到完善与走向成熟。

2.主要内容

ISTE将《面向所有教师的技术基础标准(NETS-T)》第二版中的“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的这条能力维度中划分成“规划并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教学、学习和课程,评估与评价”的三大能力维度,加上“技术操作与概念,工作效率和专业实践,社会、民族、法律以及人类问题”这三大能力维度,《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第三版标准共分为六大能力维度,二十三个能力指标。扩大了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范围,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使教学水平与实际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ISTE于2008年颁布了《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第四版

1.提出背景

2003年10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NII)颁布了《国家创新计划》,提出国家创新战略。2006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美国竞争力计划――在创新领导世界》:“为了保持美国竞争力,使国家处于世界领导地位,培养优秀人才。”2007年,美国政府相继推出《创新美国计划》、《美国竞争宣言》和《美国竞争法》等,特别重视培养“创新人才”。为了响应这些政策,2008年ISTE颁布了《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第四版标准,内容面貌一新,适应时展,与时俱进。

2.主要内容

《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第四版标准与第三版标准相比,更新了能力维度,使能力指标更明确,具有时效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包括五大能力维度和二十个能力指标。其中能力涵盖: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设计和开发数字时代的学习体验和评估工具;示范数字时代的工作与学习;促进和示范数字化时代公民素养及责任意识;参与专业成长发展和领导力建设。

四、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有相关政策和法律支持

政府长期以来都是推动本国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在国家政策、措施和法案的支持下在不同时期颁布的标准。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对教育技术并不十分重视,开始只是将教育技术作为军事培养,当时主要是为了与苏联抗衡。到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开始意识到教育技术的落后,为了赶超苏联,美国政府于1958年出台了《国防教育法》,教育技术开始得到重视与研发。20世纪末,美国教育部专门的教育技术办公室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案等支持教育技术的建设与开发。专门设立教育技术发展专项基金,通过指导、服务和资助等形式来推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二)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内容具有时效性

1993年的美国第一版标准提出了13个能力指标,经过修订,1997年第二版标准扩充新的内容为三大能力维度,18个能力指标,2000年第三版标准的六大能力维度,23个能力指标,到2008年第四版标准的五大能力维度,20个能力指标。1993年版标准要求教师能用计算机软件操作、多媒体和远程通信技术,处理和打印文档、表格,数据库管理。1997年版标准要求教师在运用计算机软件基础上,要理解计算机软件操作和概念,要进行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维护、制作动画和课件。2000年版标准针对计算机技术操作技能转换成运用技术,这个技术是指信息技术,既有超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包含传统技术。运用这些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控制教学活动过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技术参与到教学过程评价及结果评价。2008年版标准把焦点集中于数字化时代,教师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与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人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和书本知识,通过网络,打破时空的界限,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内容与时代同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9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6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建起,使网络走进了学校各学科课堂,进入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网络与各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改变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新课程也强调积极的兴趣有如催化剂,能推动学生去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是有趣的教学内容上。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可把久远、陌生、抽象的内容变得可近、形象、生动,使教学从多“静态”向多“动态”发展,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的视听感官刺激,以激起学生持续高涨的学习情绪。

例如,讲授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教师首先在线播放了一段视频:阳光明媚,春风荡漾,绿满天下。其间有朗润的山,哗哗流动的水,嫩绿的小草,桃树、杏树、梨树开满了花,鸟儿在繁花嫩叶中卖弄着清脆的喉咙,柳树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翩翩起舞。学生看到这些美景,情绪高涨,沉醉其中。教师乘势引入新课,达到了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效果。在巩固练习时,教师采用“开心一刻”砸金蛋这种网络游戏来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二、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为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绞尽脑汁,寻找各种方法,或创设情境,或做铺垫,或分散难点,或重复讲解。如今,网络的介入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有效突破重难点找到了捷径。在教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卵》时,学生对小鸡的孵化过程很难想象,这时教师就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线观看模拟实验室实验,通过视频感受小鸡是怎样从一个极小的胚逐渐孵化成长出来的,从而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解的时间,教学的难点就这样轻松突破。在《我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教学时,班上那些平时不善于观察的学生,对于细致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往往无话可说,这时教师就可以在线播放小动物及它吃食、活动的网络视频,引导学生边看边写,这样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运用网络平台,助推自主学习

(一)用好网络QQ群平台

当下,网络空间是教师必备的平台,为充分使用它强大的互动交流功能,学校各个班级都创建了班级QQ群,在QQ群里各任课教师将一些活动图片、学情通报、学法指导、图书推荐、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导学设计等资料推送到班级QQ空间,从而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班级后进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课后他们就可根据教师推送的教学课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消化。班级QQ空间的应用也方便了教师、家长、学生的互动交流,便于家长了解学生学情并做出及时辅导。

(二)巧用网络“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有丰富的各科、各版本的同步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拓展资料等,这些资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天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查看这些资源,获得新知。同时,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班级空间的“班级留言”“班级问吧”等窗口,让学生将自己学习中不懂的问题、学习感想等通过留言、问吧和教师交流,实现了师生间的零距离交流、答疑,助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借助网络评价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慧海科技公司研发的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改变了传统评价中不能将评价过程记录下来作为学生成长足迹的弊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将学生课堂表现、课前预习、课后作业、习惯养成、成长足迹等通过积分和发卡的形式记录在数字化评价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数字化评价平台查看自己的成长足迹,时刻警示自己不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一)利用“课堂优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节课教师对发言积极、善于思考、见解独到等良好表现的学生在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发放“学习之星卡”,并予以加分;对于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不遵守课堂纪律等不良表现的学生,在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予以扣分评价。这样奖惩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品德之星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班会课上班主任在总结班务工作时,针对学生一周的表现在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发放“品德之星卡”, 以评促进,以评促改,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利用“成长记录袋”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可将自己的各种获奖证书、优秀作业、手工作品等的照片、学习心得、成长理想等上传到数字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成长记录袋”中,可成为学生引以为荣、树立自信的依据。

(四)利用“成绩分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小学教育

随着科技不断的融入生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今小学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加网络课堂的方式,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校校通”,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及实时沟通。[1]但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师生教育以及学习的兴趣,发挥各自的优点及特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多媒体材料,[3]也有人认为其不仅是数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4]或是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5]综合以上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非物质化信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以及交流平台等,都可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类。但依据其性质主要可分为预制型素材资料和实时流平台两大类。

1.预制型素材资料

预制型素材资料资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们直接下载观看学习的资料,如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人们可在网上自行下载,学习或练习,批改练习结果以及观看相关学习资料。该类型的学习素材主要有量多、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人们可自己调整学习时间段,同时网络中学习资源丰富,人们可获得大量相关讯息,重组碎片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利用率。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约束能力较低,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是由相关老师在线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与指导。该类型的教育资源受时间限制,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但能够实时有效的将老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一)有效利用的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是以PPT上课为主,多为文本、图片等资料,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至PPT中,配以图片,没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PPT教学与传统的讲义板书讲课差别不是很大,造成资源利用不完全的现象明显。

(二)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能力良莠不齐

各学校教师团体年龄差距都较大,新进的年轻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为明显,而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形式,不能较快的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很多老教师甚至不会制作PPT,更不会使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而较为年轻的老师使用这些资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与时俱进。

(三)各学校资源配备之间差距较大

现代小学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较大,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具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现代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配有联网多媒体教育资源,但城区小学资源明显更丰富,包括数字图书馆,学校之间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平台,以及各种视频音频资源。而许多偏远农村不仅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数字化资源配备也明显不及城区小学。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过于忽视以及学科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忽视其他却陷入了“唯技术主义”的误区。一切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应为人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该是在以人的主导下进行,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进行建设。而有的学校对数字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寄希望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虽有数字化资源,例如多媒体等,却不知利用,以致资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及自身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不知数字化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绝,无法真正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客观原因:数字化教育总体尚处于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也因此来到了我们面前。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而数字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三线城市及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因而数字化资源配置也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长,我国数字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各个地区各所小学各自为政、自行其道,没有专门的学科数字化教育网站,数字化教育设施也参差不齐,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无用之功,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总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应用策略研究

(一)摆正数字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小学学校应该从管理层面上摆正数字化教育的位置,不应过分重视或忽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参与教学,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一个方面,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结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

数字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应深入到深层次里面,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中而忽视应用。我们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为主体,联合学校及一些社会相关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课程及评价体系,分学科建设不同的专题网站,分学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完善资源共享渠道,使师生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时更新和整理数字化教育库,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在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渠道,尽可能降低数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物产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赖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这很显然是不符合新时代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对待新生事物,同时提高自身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的,积极学习新技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自身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生携手共赢

数字化教育过程不应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而应是两者共同合作,携手共赢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而在现代数字化教育下则不然,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积极互动,使教学水平在互动中得到提升,使师生情谊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五、结语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小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小学教育趣味性,同样可以加深小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现代小学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策略,使学校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生一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涛美 单位:安义万埠镇大团前小学

参考文献:

[1]杜兴义.关于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鸣.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