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独立思考的精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学习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的需要,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活动为形式,通过其亲身实践获取科学结论,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的新的教学方式,它具有教学主题问题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学习资源开放化、学习方法多样化和学习结论个性化的特点,目前一般采用“课内导学,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课外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总结”的基本模式。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新课标就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
高中静态、保守的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历史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点的学习为主要内容,采用陈述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根本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需要。因此,贯彻素质教育必须首先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由静态向动态、由保守向创新的转变,用发展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思想。历史教师的教学观绝不能停留在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高中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建构关于过去人事的论述,可以说是一门推理学问。因此,历史是一“不断地在发展的活动”,而不是一段段固定不变的事实知识;任何历史的陈述和观点都应具备合理的论证程序,而只要它们有合理的论证,其成立就可以被承认,所以历史常常容许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共存。学习者必须先有这些基础观念,跳脱了单纯事实层累的历史观以后,才能谈到进一步去认识历史这一种知识类型。既然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建立历史知识的媒介,因此历史知识的“程序性标准”之核心即在于“如何将史料化做历史证据的正当运用”——对史料证据的运用有所认识,在于以历史的教与学,强调学习历史“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自然认为应将“运用史料为证据”之概念与能力,引入于教学之中。他们强调,唯有理解了史料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理解了历史知识的本质,才是真正认识了历史,从而能展现学习历史对人们的真正价值。
当前历史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时较多,收效较低”,仍习惯于或热衷于把搬运课本知识当做根本或唯一的任务,教师教得死,学生学不活,把一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科弄得死气沉沉,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因而,历史教学应当充分强调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处理历史材料、阐释历史事件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由基础型向基础应用型的转变。基于此种观点,从历史知识的本质为出发点的新历史学科理念,乃以史料的运用为其历史教学法主张的起点,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史料作为历史证据,乃成为新历史学科教学设计理念的重点之一。所谓认识史料的运用,即是去认识“史料”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建。然而,由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因此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所涉及的问题也较为复杂,也要掌握理解历史证据时牵涉到的各种概念。
(作者单位:河南省修武县第一中学分校)
有一种毛毛虫叫“列队毛毛虫”,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虫子爬行。人区别于动物,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所以不会像毛毛虫那样,不辨方向,不论是非,盲目跟进。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更要保持清醒头脑,独立思考,不能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人云亦云。比如,有的高档餐饮业生意冷清,老板说是“中央八项规定造成的”,甚至散布“反腐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谬论。明眼人一听便知,这是胡说八道。人们都清楚,高档餐饮业靠公款消费来支撑。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后,公款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了,这实际也是遏制了公款消费的腐败。随之而来的是适于百姓消费的中低档餐饮业和服务业火爆起来,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这怎能说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呢?相反,公款消费的腐败,老百姓深恶痛绝。遏制了公款消费的腐败,理顺和凝聚了人心,必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独立思考,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这里的“独立”,说的是自己独自完成而不是像毛毛虫那样盲目跟着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判断是非曲直,辨别美丑善恶,提出符合实际的见解,这就是我们倡导的独立思考。
有的人故作高深,专唱“对台戏”,上面主张的我不赞成,下面反对的我拥护,越是被禁止的我越扩散,越是受批评的我越同情,这种“与众不同”的“独立思考”,与我们倡导的独立思考是不搭边的。
独立思考,需要有不计个人安危得失的献身精神和不屈从“权威”的高贵品格。在这方面,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堪称楷模。当马老敏锐地觉察到人口如此快速增长将拖住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时,写出了《新人口论》,主张优生优育。他独立思考的真知灼见遭到严厉批判,但他“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马老因此而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可他依然坚持独立思考,坚持说真话。马老不惧权威,不随波逐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案例一:《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许多老师贪图省事,在学生还没有探究时就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告知学生,从而挫伤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新课改就会变味,就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情况。
案例二: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我在听有些老师的公开课时,常发现合作探究的热闹表面掩盖不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缺失,以及学生在回答老师发问时,答案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和能力的缺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老师满足于课堂上的滔滔不绝,常看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异口同声,常看到学生做作业时的左顾右盼。所以我深刻感受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下面我便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作了理论分析。
(一)从时展需要角度。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获取的信息量均呈几何级增长。任意一个事件发生后,各个角度、各个渠道所产生的信息便如同潮水一般向人们涌来。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迅速选取、甄别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获得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二)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角度。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德国的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祸传播人,谁要想发展和培养,必须靠自己的内部努力来获得。”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他们都一再告诫我们,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从新课程改革需要角度。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当前,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淡薄。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合作必然流于形式。从高考题角度来谈,传统的主观性试题一般考查学生的理论功底和推理能力,不是在“归纳”上下功夫,就是在“演绎”上下功夫。而综合探究题显然突破了这一思维定势,要求考生必须“学会学习”,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探究题设置的目的是贯彻课改精神,引领研究性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从哲学内外因关系的角度。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以激活每个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这个内因为依据,否则新课程改革便有“名”无“实”。
三、培养对策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第一,由权威服从向宽松民主和谐师生关系转变。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第二,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法转变。力除传统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变教师的“硬灌”为教师的“引导”,变学生的“被迫听”为学生的“主动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政治课学习的主人 。
(二)应善于设问更应善于激疑。教师应善于设问,精心设计问题,掌握发问技巧,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精心设计问题的原则是提出一些分散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
教师更应善于激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我提倡采用本色阅读法。因为我发现有些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却被老师牵着走。而本色阅读则提倡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阅读,其思维形式是从个别到一般,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从低层次提问向较高层次的提问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用陈龙安先生提出的“十字口诀法”来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十字口诀法”具体地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个问题,即1.“假如”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具体假设的情景加以思考;2.列举的问题,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3.比较的问题,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的关系比较其异同;4.替代的问题;5.除了的问题,针对原来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寻找不同的答案;6.可能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理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展望的了解;7.想象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8.组合的问题,提供学生一些资料,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有意义的资料;9.六W问题,利用英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10 .类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判断;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08-0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和国际竞争的局面,年轻一代应该不仅能够接受现成的真理,更需要树立不断探求真理的信念和勇气,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对21世纪人才而言,必须重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讲,要从最基本的抓起,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抓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见性,这是主体精神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性的工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创设情境,教会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思考。在物理教学时,对那些基本概念、定理、定律不能匆匆带过,忙于让学生记结论、背题型、背解法,硬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是要不得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子卜么叫能力宁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的才一是能力"。如此,我们的学生忘掉了我们所教给他们的知识之后还剩下什么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创设情境和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体会物理学的方法和规律,不只告诉学生结论,更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方法,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逐渐学会思考。
2.创设条件,教会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因此,首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物理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方法,即由实际中抽取问题,提出假说(或模型),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证明或否定假说,修改假说(或模型),再到实际中检验……教材编写和教学中就应设法创设情景和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体会物理学的方法和规律。不只告诉学生结论,更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的。教材编写时,要反映出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学习、体会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就教的方面而言,脱离开具体知识的教学过程,单独教条式地讲述方法,学生也许会知道一些正确方法,但终究不能成为自己能掌握和运用的方法;就学的方面来说,就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自己品味,才能做到"逐步体会"。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体会"。硬向学生"灌输",和"教会学生思考",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我以为,应当大力提倡后者。
3.留有余地,"逼迫"学生思考
教材的编写和教师讲解都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讲解过细会造成这样的弊端:不分主次,不利于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不利于形成知识框架(不知道甚么是基本规律,甚么是对某种情景的具体结论,而不具有普遍性);不利于从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而是机械地记住某些具体的结论,甚至乱用具体结论,乱套公式;不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老师不讲就不会,也就是说,没有自我开拓的能力,不会自己钻研新的问题,依赖性较大。因此,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过程,都要注意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所谓讲清,是指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经过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得来的过程,概念和规律的含义以及规律的适用条件,关键性的问题等。总之,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所谓不能全讲清,是指给学生留出余地,要学生自己去钻研,或曰"逼迫"学生思考的意思。这类问题可以是: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的对比以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知识的归纳,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进行概括和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运用知识的方法等等。总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独立解决上述这类问题。
4.恰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处做起,点滴渗透。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实验的原理、操作及结果的得出等等,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应引导和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必须做到"心服口服",即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因此,基本道理要讲清,习题要做得精,即每做一题,都要独立地分析清楚所提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独立地运用有关概念规律解决问题。从每一个简单的问题做起,逐渐引导,点滴积累,让学生从每一个小的"成就感"逐渐积累成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这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适合学生情况的恰当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在学习概念规律时,既要讲清,又不全讲清;在做习题时,要独立分析,"心服口服";同样,在复习时,复习提纲也不宜全由教师提供,要学生自己列出提纲,不全面、不准确都没有关系,在教师指导下,形成一个好的提纲,这比照抄教师的提纲或照抄板书要好,因为这经过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印象更深刻。教材要为学生复习提供条件,要有启发性,要有系统性,要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概括。
总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从小问题做起,点滴渗透。老师应创设情境,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总结、以及知识的应用,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等等,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问题,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意识。即必须经过思考,想通了,才接受;理解了,才应用。这样才能逐步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相应地提高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将对学生的最终成才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一
教师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对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我们大力倡导学生张扬个性,并善于自我表现,同时希望学生拥有全新的思维角度,独立思考来领悟、感受思考的乐趣,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独立思考,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教师要在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活动中积极挖掘学生潜能,逐步建构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进行合作,通过合作与交流开拓思路。教师要学会放开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及时组织讨论、争论等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感受独立思考的乐趣。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从产生疑问到提出疑问,这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十分注意这一环节,有机地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不断激励自己,认识自己,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
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自身为主体,发挥群体优势,共同探究式地学习,充分发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体现了学习观的根本转变。合作交流提供课堂平等情感交流的机会,培养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是体现团队协作的多向动态的学习活动。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看法,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并在交流中反思。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最终形成正确认识。例如对《翠鸟》一课中一些句子的阅读:“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对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来的小鱼。”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分析:一连串的比喻,从翠鸟的羽毛、爪子、眼睛、嘴等方面进行观察,把一只鲜活的翠鸟描绘了出来,叫人喜爱。“一眨眼”、“轻轻地”停在苇秆上,美丽的主人翁――翠鸟悄然出场,不张扬却浑身透出机灵劲儿。“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等待着食物的到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和应有能力。
三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问,或许他们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是,学生拥有主体性的巨大潜能,教师要探索出信息化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教师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实践新的教学策略,经过反复训练,把学习策略的指导作为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为学科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用主体教育的理论武装自己,开放教学思想,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和培养。学生参与的前提是学生的注意指向相应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形成参与欲望,思维活跃。学生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探究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理被激发,进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逐步使他们形成好的自主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不断摸索和完善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