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与教育

数字经济与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与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经济与教育

数字经济与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数字时代 连接主义 作用 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183-02

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快,商务英语教学指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其教学核心已经开始由传统知识型教学转变为应用型教学。但当前许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上述内容,没有依照数字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指标形成对应教学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如何顺应商务英语教学需求,构建与数字时代相协调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强调知识型教学

许多学院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都只强调英语知识型教学,只是对商务英语知识理论进行教育和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务英语的发展。除此之外,许多学院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商务英语经验描述和归纳,没有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直接造成知识型教学深度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务英语的发展。

1.2 核心理论构建不全面

商务英语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与语言学、国际商务学等内容息息相关。在对该英语教学理论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上述学科内容出发形成对应核心理论体系,这样商务英语研究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深入。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只是对商务英语理论进行分析,其教学理论体系支离破碎,缺乏核心支撑,导致商务英语教学一盘散沙。

1.3 学科资源运用效果差

商务英语学科内容覆盖面较广,教学资源较为分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科资源进行合理把握,依照学科资源形成复合型学习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务英语教学质量。教师无法合理运用学科资源,无法将学科资源整合、分配和转化,最终造成学科之间相互认可难度上升,导致商务英语教学成为一片“孤岛”,其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受到严重影响。

2 数字时代下连接主义商务英语教学的作用

连接主义教学是基于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途径,其主要以网络学习为基础,通过网络学习实现节点的连接,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科学化网络学习结构。该主义中明确指出教学核心是分散在多个个体、站点或软件中的,需要依照上述“节点”形成对应网络体系,实现节点资源、信息等的高效运用。连接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1)节点和信息源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通道,该通道的内容为学习;(2)不同领域、思想和观念之间的核心技能为其发现连接的能力;(3)连接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连接活动进行合理设置,要注重培育、理解和维护连接单元;(4)连接单元分析过程中要从系统着手,最大限度提升有效连接价值,而并非分析单一概念。

随着数字时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商务英语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构建高效益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在数字时展进程中势在必行。连接主义形成了网络化学习结构,通过网状结构将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个人―网络―组织”的统一,对学习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网络结构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进行了全面培养,为学生构建了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对学生商务英语运用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连接主义商务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开放性内容作为教学核心,依照该教学需求对商务英语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不同学科提炼商务英语学习理论,以“嫁接杂交”法得出最凝练的商务英语学习原则,形成高度集成的多元学习理论;连接主义商务英语教学可以通过网络结构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资源体系。在该体系中资源内容高度交叉,学科资源融合效益大大上升,这对商务英语学科内容的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上述资源集中和融合也为商务英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商务英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连接主义下商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教学对象设计

网络连接主义下商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时要对教学环境、教学网络、教学资源进行 全面设置,选取教师和学生作为主要参与和执行对象,在该对象上设置师生教学空间、连接空间、表达空间等,形成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连接结构。

3.2 教学板块设计

商务英语教学模块构建的过程中要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及友情链接进行合理设计,依照对象需求形成对应节点,具体板块见图1。

(1)理论知识模块:要设计静态及动态理论节点。静态节点要包括商务英语理论、商务理论、金融英语理论、营销英语理论等;动态节点要包括商务英语考试大纲、考试试题、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等。

(2)实践知识模块:要把握好知识内容,设置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职场实践、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对商务英语软件平台进行完善,构建以国际商务流程为核心的软件系统,让学生在该系统中训练商务英语,模拟商务英语沟通情景。

(3)学术交流模块:要加强商务英语学术研究重视程度,构建学术交流节点,如学术会议、专家会议、教师科研、学术论文等。

(4)创新创业模块:要将创新与创业作为节点构建基准,在该需求下合理运用校外平台,如阿里巴巴、淘宝等。在该平台上进行创业建设,对优秀创新创业内容进行宣传和展示。

(5)友情链接模块:要依照连接主义教学需求对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工具、学习参考资料等进行拓展,形成友情链接节点,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学习效益。友情链接板块可以适当加入商务报纸、电子词典、读音模仿等。

3.3 教学实施设计

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教学板块学习内容,要依照商务英语学科特点构建任务驱动型教学体系。该教学中教师对各项商务英语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强调,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商务英语学习,利用教学板块资料和内容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任务,教师与学生责任分明,教学关系非常突出。学生存在问题后可以及时通过学术交流板块与教师交流,与教师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教学完成后学生以调查、小论文、分析报告等形式将本课程中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阐述和上传,形成阶段性学习知识及经验总结。教师汇总上述总结并进行分析,给予学生相应学习建议及指导,将优秀作品在学术交流模块进行展示。

3.4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中要把握好总结性评估、阶段性评估两部分评估内容。总结性评估为期中、期末试卷测试成绩,阶段性评估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估成绩,即学生日常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潜力、学习参与次数等。要依照上述两方面数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给予学生商务英语学习迅速的反馈。

4 结语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实际运用为主的英语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连接主义可以从网络结构出发对商务英语体系进行丰富,形成持续的、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商务网络教学结构,对商务英语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该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知识连接和结构连接放在设计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从本质上提升商务英语学科构建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婷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3(1):7-10.

[2] 张金宏.跨文化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实训模式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3-164.

数字经济与教育范文第2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57-02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因此,在新时代下,我们应充运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积极促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诊断方法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教学资源,尽量以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提升相关知识传授的效率与质量。但就中职学校当前的教学成果来看,数字化课堂环境的构建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通过有效的诊断方法,明确其成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对中职课堂教学进行诊断,需要通过观察、调研的方式,了解教师的真实思想、主要运用的教学方式、对现有数字化设备的运用状况等,对课堂教学当中的真实情况进行整理与总结。不同的中职学校都有自身的教学优势,因此,应以自身的发展实际为基础,客观地评价相关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现的问题。

在进行课堂诊断时,应将教学行为诊断作为重点环节,可通过随机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理念、方法;进一步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可以有效诊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考虑到了学生需求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诊断的帮助下,教师能够及时改进不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中职教师教学水平的专业化发展。

二、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诊断结果

笔者以南宁市部分中职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科目的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诊断,最终得出以下两点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落后。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而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并不适用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未能从根本上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方式依旧以被动学习为主,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大,缺课、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另外,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下,学校方面虽倡导教师采取数字化教学手段,但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不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或在运用过程中缺乏灵活性,运用方式较为单一,仅仅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陈旧的课件内容,技术应用效果不够显著。

(二)数字化教学设备不足。在数字化课堂背景之下,学校方面对于课堂教学创新持支持态度,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导致数字化教学工具的配置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全面数字化的改革需求。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技术仪器设备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每一个班级的日常教学需求,仅能配置 1-2 套数字化教学工具,依次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另外,部分中职学校虽具有较为完善的数字化设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性能大幅度降低,无法支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导致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三、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职教师教学观念应得到有效更新,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其次,教师本身应正确认识数字化课堂环境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促进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对相关技术运用等进行虚心学习。学校方面可与教学理念、水平较为先进的中职或高职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组织校内教师外派调研,学习先进的理念与经验,传递给本校教师,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效果的提升。

另外,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字化课堂环境,为课堂教学带来技术支持,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字化技术与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在英语口语学习中,需要基于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展开教学活动,因此教室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依据,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而为其分配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任务。而数字化技术,能够支持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顺畅沟通,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设备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数字化教学工具,?ρ?生的吸引力有限,所以教师应从多媒体呈现的内容上着手。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不仅仅是代替板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教学内容。当前中职学校中平面设计、电脑美术、动漫制作等较为新颖的科目都难以通过文字呈现,让学生了解其原理与相关流程,而金融事务、电子商务等科目当中包含众多抽象的概念理论、单一的论述或解释,学生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课件内容,编辑实际案例引导教学,以漫画的形式展现抽象的理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二)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数字化信息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数字化技术在中职学校当中的应用与推广。完善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能够推动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当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前,翻转课堂是一种十分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字化信息平台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中职学校中网店美工课程教学为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建设一个网店美工课程的专用空间,并上传相关课程视频、作业、测验、学习资料、公告等,在讨论区,学生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帮助下,教师还可以完成微课制作等操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的电子资料,丰富学习资源。其中,微课的制作主要引用网络优秀视频,例如,可借鉴微信平台当中有关的教学资源,或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或改进等。网店美工课程当中“商品详情页制作”的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可基于其内容丰富性,分别制作并上传“详情页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上)”和“详情页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下)”,通过两个微课视频系统呈现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相关知识。微课上传之后,学生可在平台的评论区当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发表一些心得体验,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些言论判断学生对于微课及本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有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设计等,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课堂教学成绩和个人提升的重要渠道,是反馈教师教学能力、综合文化素养的直接体现。数字化课堂环境的构建,也要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视角,实行教学工作实践中“反思”。

一方面,数字化课堂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融合,需要建立多元化视听分析渠道,确保现代中职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突破班级授课制的课程环境限制,实现中职教学课堂大范围的开放分析。例如,某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网络课堂直播互动课堂,他不仅可以直接与课堂中的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进行网络留言互动,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动态互动,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时,自然也就要从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两方面进行问题反馈,那么,教师不仅可以得到课堂学生情况、课堂设计分析情况的直接性评价,也可以从网络视频教学中现场知识互动的连贯性、技术指导的细节程度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案例中提到的这种数字化教学环境诊断工作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中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延伸”出去,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整合,拓展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提升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数字经济与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设计;差异;数字支持

中图分类号:B834.2; TU-8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07

近年来,国家推动下的城镇化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的结构,并导致了资源、环境及开敞空间的供给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景观科学作为研究地球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的这一工具,对协调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提供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的规划或设计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是景观科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我国的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理论研究上常常合在一起讨论[1],实践上具有景观类型、尺度大小和工序先后之别。欧洲的许多国家与我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属于不同性质的两条工作线路,这一特征在德国尤其明显[2]。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国家的行政体制、学科传统和地域文化均有较深层次的关系。但是,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二者又具有普适性的差异、联系,以及存在相互促进的可能性。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其应用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并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如: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地理设计(Geodesign),皆在提供传统设计的输入界面,增强科学分析比重,拓展公众参与范围,其系统思想和完美的技术构思可以为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提供技术支持[3]。基于对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二者之间模糊性的认识,本研究从二者的差异性和相互促进的可能性方面进行分析,并讨论数字技术在二者中的支持与融合作用。

一、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差异性表现

我国的景观规划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分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扩充设计和施工设计等环节(见图1),不同类型的景观规划项目中有时会略有差异。欧洲的环境规划是景观规划的原型(见图2),因此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和规范性[2]。比较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二者的目标任务、理论支撑、实施依据、成果导向以及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

图1 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流程

图2 欧洲的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工作流程[2]

(一)目标任务

欧洲景观公约(ELC)的目标是共同致力于保护、管理和规划景观,解决所有的景观问题[4]。多数研究认为景观规划的目的是保护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并将其作为评价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技术手段和理论模型[5-7]。景观规划过程中,对于规划成果的价值通常较少使用艺术表达手段。景观规划师可利用技术手段对规划区域的景观特征进行评价,列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价值。市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对景观规划师所提出的初步景观规划目标进行评议,提出不同群体的兴趣和文化偏好,最终确定规划目标。

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曾总结景观设计的方法共有7种[8],其中预期方法(Anticipatory Approach)是景观设计师常利用的经验方法,是结合专业知识和审美取向的再现过程。景观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利益主体所关心的,设计方案的产生与信息反馈、方案修改是个反复、非线性的过程。景观规划的任务是维护或重建景观功能,提高景观系统的服务能力,而大众的个性审美并不是规划所关注的主要任务。但是,景观规划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并具有清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规划过程清晰、透明,大众或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提供建议,体现更多的是线性过程。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有区别的。景观规划受到预期性的硬性目标限制,成果需达到预期目标,多数为公益性项目。而景观设计的任务是促进或改善环境,使受众群体达到心里舒适、视觉冲击及改变行为的艺术效果。

(二)理论支撑

景观规划的理论更多的是基于大众行为心理、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等提出的,而且其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常和城市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常见的景观规划理论总是融合了城市策略和市政策略,例如: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低冲击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等。景观设计因其是营造空间的艺术手段,所以主要考虑造型和美学、心理和情感等。但两者在实践中都需要较多的数据支持,通常来说,景观规划的数据多用于定量评价分析,景观设计的数据常来自实践经验或定性判断。如:景观都市主义本身就是通过多因子的叠加分析得出的规划方案成果,至于生态基础设施则有更多的相关生物、能源的规划设计标准。景观设计的内容有更多的感性成分;如:芦原义信(Yosinobu Ashihara)在《外部空间设计》图书中明确地对高度和距离的比例(D/H),对消极空间(Negative Space)“N”和积极空间(Positive Space)“P”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三)实施依据

景观规划的目的决定了受到法律强制性的约束,明确规划的目标与程序,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时间序列清晰并透明。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自由度上主要表现在项目的法律依据和工作方式。景观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依据上,景观规划常根据资源、环境、污染及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和日本各地区的景观管理条例,法国的景观保护法等[9-10]。景观设计相比景观规划在设计依据上显得相对自由,而设计特有的灵感创作和非线性工作方式,决定了服务对象无法透明的跟踪景观设计进度。对于我国的景观规划阶段,侧重对项目的目标定位、指标控制和相关指数的计算,而设计阶段多注重艺术表现。

(四)成果导向

景观规划是配合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在用地、交通、能源、生物等角度的一种综合思考,甚至于在美国的景观规划是先于或至少和城市规划并行的一种城市综合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更多的是考虑使用者置身于场地中的切身感受。景观规划可以说是一种巨系统,其成果可以影响城市和区域的某种格局,如:深圳市编制的《深圳市关键生态节点规划》就是致力于解决生态破碎化的问题并构建科学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又如北京的奥体森林公园,本身也是作为城市的生态廊道出现的,其对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应有相应的尺度、面积、宽度、连续性、可达性等相关的指标。而景观设计更多是带来景观空间、视觉体验和情感记忆的感受,这样的成果需要我们对景观空间的形态、大小、色彩等有对应的量化标准。因此,对于景观规划与设计两种不同类型的方案成果,我们的评判体系也应有所侧重。

(五)技术手段

相对景观设计来说,景观规划是一门处理城市中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技术学科,而景观设计则更多的是一种空间艺术。对于景观规划项目,我们更多的是处理地块之间的分隔、连接,功能之间的并列、包含等关系,同时综合考虑其与交通、水系、绿地、廊道之间的关系,其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分析、统计、预测等,景观设计的项目主要在于提供活动、回忆、交流等场地,而核心则是构建公共开放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景观规划的技术手段更多是功能性的,有明确的数据指向,而景观设计较多的是艺术性、表现性的,其表现形式可能多变。作为数据支持,景观规划可能更注重系统性,景观设计的数据会更注重丰富性、多样性甚至于独特性。

二、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相互促进的必要性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任务目标、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上各有特点,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维持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上又具有共性,因此二者具有根深蒂固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根基。

景观规划的性质决定了其多由行政部门主导,旨在保护国家、区域或地方上的各类资源,如森林、湿地、湖泊,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碳氮平衡。景观规划常具有更高、更宏观层面的重要价值,但是完成后的项目在视觉上不易引起大众的注意。而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丰富,通过多样的展示、宣传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众对景观规划工作的认识,也有利于保障景观规划成果的顺利实施。

景观设计师创作思想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决定了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景观设计人员参与规划的过程,可以充分地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并表达他们的诉求,也可使规划过程和目标可视化、形象化。景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景观设计的科学理性,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如:对场地的景观设计较少关注基础条件的分析、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常用定性的方式去判断设计场地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小尺度景观设计上不考虑这些因素还不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在较大尺度的场地设计上必须基于科学和价值作为前提,才能避免或减少景观设计对环境、生态和社区居民的不利影响[8]。而景观规划可以弥补景观设计的不足,景观规划过程中对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可以为景观设计提供对场地背景深入理解的资料。在法律框架、资源、物种保护方面,同样可以弥补景观设计的相关不足。

三、数字技术对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支持

数字技术的进步得益于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行业的支持日益增强。数字技术促进了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分析手段的变革,同时将促进二者更好地衔接和融合。下文从数据获取、地理分析、公众参与和决策支持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据获取

基础数据是各类规划的基本保障,数据获取是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初期的主要任务。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拓展了基础数据获取的途径,如:我们所熟知的3S技术、风环境模拟技术及热辐射模拟技术[12-13]。不同尺度上的数据以混合数据格式储存于空间数据库,分别应用于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规划的成果数据库为景观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将使得景观设计过程更加高效。

大尺度的森林、湿地规划中,规划人员利用解译后的遥感图像或航片,结合移动GPS的现场定位,或具有定位模块的数字摄像设备,可以提供基础性的规划数据。虽然前期具有较大的经济投入,但这种获取数据的方法具有高效、准确、节省人力等诸多优点,特别在人无法涉足的区域,其优势表现更为明显。在中小尺度的规划项目中,Google地图经常被设计师用来获取规划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信息,利用CAD软件勾绘地表信息并建立属性。对地理位置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景观规划区域,可利用便携式GPS选取关键的边界、拐点、地物等特殊特征点,收集所需地理坐标校正地理位置。另外,Fisheye技术、123DCatch技术以及相关的模拟软件在景观规划初期的数据获取阶段均有广泛应用[14-15]。

此外,城市景观的微气候分析也有较多研究。如:风环境模拟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可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风向、风速和湍流模拟数据[12]。而因热岛效应(Heat Island Effect)引起的城市热环境数字模拟研究,也被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所关注[16-17],这类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或计算的研究,可以为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性的分析数据。

(二)地理分析

1969年,麦克哈格的Design with Nature著作的出版开启了理性规划的先河,其核心思想就是地理要素叠加作为景观规划的依据。“千层饼”式的地理分析方法现已成为GIS技术的象征性符号,但这种技术发展的理念仍根植于景观规划思想。

目前,为了保护景观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景观系统的服务功能,景观规划工作必须结合规划区域的地质、地形、水文、植被、动物、气象、文化以及周围环境,这也是斯坦尼兹常说的景观规划要基于科学、基于价值,特别是在较大尺度上更应关注这些[8]。因此,数字技术为这些因素的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可能。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项目中,如雨水汇流与排水、景观道路的优化、假山与池塘或微地形的填挖方均需要利用GIS技术,以辅助规划项目的科学计算和顺利开展。另外,对于景观规划区域的光照、湿度、风速、坡度等生态因子和微气候的分析与评价结果,可以作为选择合适的景观植物以及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提供科学依据。

(三)公众参与

早期的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项目在公共参与上略显滞后,纸质调查表、调查问卷以及宣传材料是规划主体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主要手段。这种工作方式的主要缺点表现在效率低下、参与数量不足、反馈信息不畅,显然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成果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人与景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公众参与在实践中常结合使用[7]。如:利用PPGIS(Public Participation GIS)方法使利益相关者充分理解景观规划的目的,并通过一些规划流程、技术平台、统计表格、栅格或矢量化的艺术表现,对公众进行宣传引导[11]。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成功应用到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Web-GIS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将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项目详细信息出去,借此广泛收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建议、意见和愿景等反馈信息,用于方案制定的决策依据[11]。在规划或设计的各个环节方面公开透明,让公众充分了解项目的进度和内容。但是Web-GIS的应用,在现阶段也存在一定的限制[18]。如:网络GIS的界面相对比较复杂,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市民在使用上将受一定影响;GIS的功能和运作多使用定量的方法,定性地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及影响要素的描述较少;GIS缺乏高效互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和参与过程。最后,GIS技术的复杂性较高,仅允许使用者浏览,而缺乏丰富的查询语言。

(四)决策支持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方案,在最终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反复的修改,在不同的规划或设计区域、文化背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目标和侧重点会略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因此,对于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工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划或设计方案的科学寻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招标单位或公众对景观规划、景观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判断及决策。目前,景观植物规划领域,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9]。

在可持续城市规划领域,目前类似的决策工具已有讨论。如:AECOM公司开发的可持续系统集成模型(Sustainable Systems Integration Model,SSIM)具有综合、直观和易用的特点[20],该模型可提供城市规划中的三个阶段的决策支持:阶段1的城市形态评价,通过基于GIS模型工具比较可持续相关指数,选择城市形态方案;阶段2的基础设施系统模拟,评价可持续实践和措施并分析基础设施水平;阶段3的控制规划优化,选择水资源、能源、交通等规划要素的最佳组合达到控制性规划优化目的。可见,SSIM可为规划中各个环节提供决策支持。另外,建筑领域中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提供了从概念设计到运行、维修及拆除的全过程跟踪和查询,可借助于该系统提供相关的决策和支持[21]。

但在不同景观方案的决策方面,目前还存在着景观价值定量计算、景观美学评价以及评价主体的差异性等诸多困难或问题。通常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人员可结合景观管理部门、景观受益群体的建议,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确定最终实施方案。方案决策数字集成方面,今后还需要开发出便于科学评价、科学决策的支持系统,为景观规划和设计人员提供便利的分析与决策工具。

四、结 语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目标、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已呈现明显的相互衔接和融合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在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数据获取、空间分析、成果表现、决策支持等环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数字技术必将作为一个桥梁促进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更加高效地衔接和融合,使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共同服务于人类美好家园的创造和维护。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Warren-Kretzschmar, B.,Haaren, C.,Hachmann, R., et al[C]. The Potential of GeoDesign for Linking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2012:168-179.

[3]Miller, W. R. Introducing geodesign: The concept[R]. Redlands: Esri, 2012.

[4]Jones, M.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and the ques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J]. Landscape Research, 2007,32(5):613-633.

[5]La Rosa, D.,Privitera, R.,Martinico, F., et al. Measures of Safeguard and Rehabilitation for landscape protection plann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based on diversity indicator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2013,127:S73-S83.

[6]Bonnot, T. W.,Thompson, F. R.,Millspaugh, J. J., et al. Landscape-based population viability models demonstrate importance of strategic conservation planning for birds[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3,165:104-114.

[7]Mellqvist, H.,Gustavsson, R.,Gunnarsson, A. Using the connoisseur method during the introductory phas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J]. 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 2013,12(2):211-219.

[8]Steinitz, 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o the 21st Century-Methods for Digital Techniques[D]. Peer Reviewed Proceedings Digit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0:2-26.

[9]罗 涛,刘 江.从“家园美化”到“景观规划”:德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理论发展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12(1):84-89.

[10]许 浩.景观规划与法规体系研究[J].建筑师,2005(4):28-31.

[11]De Meo, I.,Ferretti, F.,Frattegiani, M., et al.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to support a bottom-up approach in forest landscape planning[J]. Iforest-Biogeosciences and Forestry, 2013,6(5):347-352.

[12]Blocken, B.,Janssen, W. D.,van Hooff, T. CFD simulation for pedestrian wind comfort and wind safety in urban areas: General decision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 for the Eindhoven University campus[J]. Environment Modelling Software, 2012,30(1):15-34.

[13]Lindberg, F.,Grimmond, C. S. B.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and building morphology on shadow patterns and mean radiant temperatures in urban areas: mode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1,105(3-4):311-323.

[14]Santagati, C.,Inzerillo, L. 123D Catch: efficiency, accuracy, constraints and limitations i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fiel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in the Digital Era, 2013,2(2):263-290.

[15]Chapman, L.,Thomes, J. E.,Muller, J. P., et al.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rmal fisheye imagery in urban environments[J].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07,4(1):56-59.

[16]Lenzholzer, S.,Brown, R. D. Climate-responsiv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educ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61(20):89-99.

[17]Lindberg, F.,Grimmond, C. S. B. Nature of vegetation and building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across a city: Influence on shadow patterns and mean radiant temperatures in London[J]. Urban Ecosystems, 2011,14(4):617-634.

[18]McHugh, R.,Roche, S.,Bédard, Y. Towards a SOLAP-based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90(6):2041-2054.

[19]Wei, H.,Huang, Z. From Experience-Oriented to Quantity-Based: A Method for Landscape Plant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in Urban Built-Up Area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orestry, 2015,34(8):698-719.

[20]Georgoulias, A.,Farley, E.,Ikegami, M. Sustainable Systems Integration Modeling: A New City Development in Tanggu-Baitang, China [D].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2009:1-32.

[21]Sanguinetti, P.,Abdelmohsen, S.,Lee, J., et al. General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BIM: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design and analysis[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012,26(2):317-333.

数字经济与教育范文第4篇

一、数学语言的准确、规范

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科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逻辑地进行推理;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两句话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大不相同,前一句的意思是“只要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梯形”,显然是错的,后一句话强调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才是梯形”,这种说法才是严谨准确的。由此,不难看出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含糊、随便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熟读教材,准确把握概念,正确理解概念。否则,如果自己对一些数学概念都很模糊,如何去教学生。

二、数学语言的简洁

这大概是数学课堂和语文课堂最大的区别吧,数学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它要求教师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来阐述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解决“疑难病症”,以此来探究发现“数学奥妙”。

在平时的课堂语言中,我做得最不够的就是这一点,对学生“关爱”过多,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总是担心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总要重复一遍,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让学生形成了一种不好的倾听习惯,觉得老师会再讲一遍,所以不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因此在备课时,要对每一句话都仔细琢磨,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这句总结学生能概括吗?把那些累赘的、没有目的性的字词句删除,留下精华,课堂上努力控制自己,尽量少说,让学生多说。

数字经济与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开腹

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0-691-05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0.001

A COMPARISON STUDY OF LAPAROSCOPIC AND ABDOMINAL MYOMECTOMY

LUO Min,Tang Jun-ying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diferences in practice betwee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and abdominal myomectomy(AM).Methods: We compared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out of myomectomy,and 12 patients who had done myomectomy.Results:In the biggest diameter,the biggest fibroids leiomyoma is the proportion of wall,blood loss,LM lower AM,and in the pelvic adhesion,operation time,AM lower LM,In postoperative fever,analgesics,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the anus exhaust time,LM less than AM,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More serious pelvic abhesion happened after LM than AM.Conclusion:LM has many advantages of microsurgery,but still has some limitations,and cannot replace abdominal surgery completely.

Key words:myomectomy;laparoscopy;abdominal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子宫肌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近年来,因腹腔镜广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80例行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及12例既往曾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对该病的术式选择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资料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自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子宫肌瘤的80例患者,均经B超及盆腔检查确认,符合临床诊断,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病变,对所有的月经不正常者行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其中腹腔镜组38例,开腹组42例。病例资料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既往曾因“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患者12例,其中曾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例4例。比较两组间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的情况。

1.2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描述,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描述,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两组间在年龄、体重指数、盆腔炎病史、盆腔手术史、Hb等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术中情况分析

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两组术中均无并发症。两组间剔除肌瘤个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最大肌瘤直径、最大肌瘤位于后壁比例、术中失血量低于开腹组,而开腹组盆腔粘连比例、手术时间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两组均无脏器损伤,无腹腔镜肌瘤剔除术中转开腹。腹腔镜组同时进行盆腔粘连松解术8例,输卵管通水术4例,剥除巧克力囊肿2例,畸胎瘤1例,行输卵管造口3例;开腹组同时进行剥除巧克力囊肿3例,卵巢囊肿6例,输卵管结扎术4例。术后病检结果腹腔镜组均无肌瘤变性,开腹组肌瘤玻璃样变性3例。见表2。

2.3 术后情况分析

腹腔镜组术后发热率、需要使用镇痛剂低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穿刺口无感染,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开腹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2例经数次换药后愈合。见表3。

2.4 随访

我们对80例行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随访(1~3年),获得随访48例,其中腹腔镜组18例,开腹组30例,失访32例。两组间肌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4。

2.5 术后盆腔粘连情况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手术治疗而既往曾因“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2例,其中曾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例4例,曾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例8例。见表5、表6。

通过对以上病例的分析,其中腹腔镜组4例有3例盆腔内均严重粘连;开腹组中8例有2例盆腔内严重粘连,4例轻微粘连,2例无明显粘连。故可认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可能更易发生严重的盆腔粘连。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段越来越多,如HIFU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但最常用的方法仍是手术治疗。而伴随着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手术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其微创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3.1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

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其安全有效,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且不受肌瘤位置、大小和数目的限制,适用于所有希望保留子宫的需要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Thomas[1]研究分析了189例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发现几乎无并发症发生,仅有一例于拔管时发生了肺水肿。Park[2]研究了97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本研究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目前认为位于特殊部位如子宫颈、阔韧带及深部接近黏膜的肌瘤,或肌瘤≥5个,或单个肌瘤直径≥10 cm的病例,应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为首选。此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通过手指触摸还能发现较小及术前B超未能发现的深部小肌瘤,在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和住院费用方面也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但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也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对患者创伤大,对腹腔干扰多,术后感染率及伤口疼痛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等。这也在本研究结果中得到充分体现。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往单一的开腹手术已逐渐向微创手术方向发展。

3.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特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现已广泛的运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与传统开腹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越性在于对患者的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感染率、疼痛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3-5]。本资料的统计结果显示,围手术期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于开腹组,术后发热率、镇痛剂使用率低于开腹组,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此外,腹腔镜组穿刺口无感染,切口甲级愈合率100%,且切口美观,更为患者所青睐。本研究资料中提示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可能与术者对腹腔镜手术技巧掌握的熟练度有关,但只要病例选择恰当,随着术者镜下操作技术的熟练,手术时间可明显缩短。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也存在一定缺点:

其一,受到肌瘤个数、大小、位置的影响,一般认为单个肌瘤直径<7cm,肌瘤个数<3个的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为宜,且最好肌瘤位于前壁。

其二,因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为镜下操作,受到术者对腹腔镜手术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手术器械配置是否完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其三,术后可能易出现严重的盆腔粘连。本研究中4例既往曾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有3例发生了严重盆腔粘连,而曾行经腹术8例只有2例发生了严重的盆腔粘连,提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可能更易发生严重的盆腔粘连。Takeuchi[6]等人对372例曾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再次行腹腔镜检,发现有37.9%的患者于子宫创面处发生粘连,有8.9%的患者发生附件区粘连,他们认为影响腹腔镜术后粘连的因素有最大肌瘤的直径,肌瘤的个数以及术中使用的防粘连物等。Agdi[7]认为腹腔镜下分离肌瘤及修复创面是导致严重的盆腔粘连的重要过程,此环节中术者的手术技术,尤其是镜下缝合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肌瘤碎片种植于盆腔内也是发生盆腔粘连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因肌瘤碎片的腹腔种植,还可能出现术后肠梗阻、腹腔内或腹壁新生包块。Erman-Akar[8]报道了一例美国黑人妇女在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两天后发生小肠梗阻,后经剖腹探查证实因肌瘤碎片种植于小肠袢而导致肠扭转。Moon[9]报道了一例既往曾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1岁妇女于腹壁内发现一个3.2×2.2×2.0cm的包块,经手术切除后病检结果证实为平滑肌瘤。其四,因腹腔镜手术不能直接触诊子宫,难以发现肌壁间小的肌瘤,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还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有文献报道[10],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高,多数复发于术后10~30个月,平均复发率为27%,明显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本研究从随访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手术后复发率为11.1%,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822)与文献报道不符,考虑与缺乏严密及正规的长期随访手段有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因镜下缝合技术困难,子宫创面不够严密,对术后妊娠可能造成一个巨大影响,即妊娠期子宫破裂,故严谨正确的手术操作及熟练的缝合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还需术后严格避孕2年。

3.3 术式的选择

子宫肌瘤剔除术以何种方式进行,术者在手术前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肌瘤的类型、位置、大小和数目,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腹腔镜手术的利弊,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既要提高手术成功率,又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不影响术后妊娠。

总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具备微创手术的诸多优越性,是比较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之一。但因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 Thomas RL,Winkler N,Carr BR,et al.

Abdominal myomectomy-a safe procedure in an

ambulatory setting[J].Fertil Steril,2010,Mar:23.

[2] Park BJ,Kim YW.Safety of cesarean myomectomy[J].J

Obstet Gynaecol Res,2009 Oct,35(5):906-11.

[3] Cicinelli E,Tinelli R,et.al.Laparoscopy vs

minilaparotomy in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myoma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09

Jul-Aug,16(4):422-426.

[4] Malzoni M,Tinelli R,Cosentinao F,et al.

Laparoscopy versus minilaparotomy in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myomas:short-term

and fertility results[J].Fertil Steril,2009 Mar:12.

[5] Kalogiannidis I,Prapas N,et.al.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 versus abdominal

myomectomy in short-term outcomes:a

prospective study[J].Arch Gynecol Obstet,2009

Aug:5.

[6] Takeuchi H,Kitade M,Kikuchi I,et al.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hesion development and the efficacy

of adhesion-preventing ag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s

evaluated by a second-look laparoscopy[J].Fertil

Steril,2008 May,89(5):1247-53.

[7] Agdi M,Tulandi T.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uterine fibroids[J].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08 Aug,22(4):707-16.

[8] Erman-Akar M,Mullany S,Huffman J,et

al.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Fertil Steril,

2010,Apr:21.

[9] Moon HS,Koo JS,Park SH,et al.Parasitic

leiomyoma in the abdominal wall after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Fertil Steril,2008 Oct,

90(4):1201.e1-2.

[10] Falcone T,Bedaiwy MA,Minimally invasive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