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和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者简介]赵方(1977-),女,河南登封人,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50007)汪行舟(1979-),男,江西抚州人,赣南医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77-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已成为高校关注的热点。通过几年的建设,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学与教的方式上的变化却不明显。本文通过对河南工程学院专职教师的问卷调查,以期了解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分析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现状和需求,探究高校资源建设、应用和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争取为其他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调查的基本目的在于获取专职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态度及需求。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所用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情况;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态度;目前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开放题)等。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集中发放,当场收回,所获信息真实可信。
(二)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问卷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取了本校院11个学院的专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包括纺织工程系、安全工程系、材料与化学工程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数理科学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经济贸易系、艺术设计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共20个系(学院、中心),涉及多个学科不同专业,既有专业课教师,又有公共课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覆盖性和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89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对疑似无效问卷进一步筛选,把漏选题目较多的问卷认定为无效问卷,此过程中又滤掉1份,最后确认有效数据为:发放问卷22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为85.9%。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8.9%。
(一)教师使用的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通过哪些方式获取需要的教育资源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目前80.2%教师所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其次是电子图书期刊,占56.7%,而在过去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的传统纸质图书期刊,现在被教师选择的比例只占43.3%,远低于网络,而只有21.9%的教师选择使用光盘。可以看出,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己成为我校教师的主要资源来源。
(二)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获取和使用资源,教师对学校资源建设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校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学生的使用。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1.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调查显示(如178页表所示),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程度一般,而对学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有39.6%的教师认为比较丰富,而有两成多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自己需要的几类资源。上述数据统计说明,我校已有的资源类型和数量还不够丰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需求,今后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丰富程度上还要有所提高。
2.对目前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满意度。对于学校目前拥有
的教育资源,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62.6%)的教师基本满意,34.8%的教师不满意,仅有2.1%的教师满意。由此可见,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学校所拥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态度是基本满意,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不满意,这表明我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三)教师开发资源的情况
在教育资源建设中,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应该是资源的主要来源,教师开发的资源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查数据显示(见图3),77.0%的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其次是传统纸质讲义和多媒体素材,分别为35.8%和34.8%,选择开发网络课程的只有18.2%,而开发教学录像的老师就更少了,只有10.7%。可见,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与自己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随着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多,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就需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这里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PPT教学演示文稿。
(四)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情况
教师不仅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者,也是主要的应用者,更是学生使用教育资源的主导者。该部分主要通过调查数据了解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倾向。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被抽样调查的教师有将近80%在平时上课时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14.4%的教师偶尔使用,不使用的只有6.4%。调查数据说明,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
2.网络课程使用情况。“天空教室”平台是河南工程学院购买的管理学校网络课程资源的平台,学校花费大量经费购买,每年还要升级,并指派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学校建设的网络课程都在该平台上。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只有2.7%的教师经常使用该平台,17.1%的教师偶尔使用此平台,44.4%的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此平台,还有35.8%的教师根本没听说过。可见,使用该平台上资源的教师比较少,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校方和该平台管理者的思考。
3.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情况。图书馆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文献资源中心,本项调查主要了解教师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主要是指电子资源中的商用数据库)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选择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的教师达到了94.7%,使用电子书的教师为29.9%,经常浏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为15.5%,56.1%的教师选择使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选择使用外文数据库的为56.1%,选择其他资源的占5.9%。这项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使用图书馆资源中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其他资源使用率相对比较低。
(五)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是有效的资源?如何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这是资源建设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只有了解教师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1.教学资源类型需求调查。对于教学资源的类型需求,教师需求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达到88.2%,其次是电子教案占69.5%,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基本相当,分别是44.9%和41.2%,教学录像和专题学习网站的需求分别为35.3%、33.7%。从调查数据看,教师需求比较多的是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对于其他资源类型需求也比较高,这说明教师需求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2.教师需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倾向调查。对于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和软件资源几种常见类型的教育资源,绝大部分教师均表示有迫切需要或需要。而校内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只有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他几种资源则比较少。关于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否满足需求的调查,接近6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基本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有40.6%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通过对教师的需求调查可以看出,教师需要数字化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软件资源等,而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学校的丰富程度一般,也只能基本上满足教师的需要,有些甚至还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今后学校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时,要丰富教育资源的类型,不仅仅是购买几个数据库的问题,更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多样性。
三、总结与建议
(一)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本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不够满意,他们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尤其是很多教师认为,学校的网络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资源、软件资源这几种类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一般,只有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其次,大部分教师平时上课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最多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而网络课程等其他几种资源的使用率是非常低的。第三,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软件资源等,而这几种类型的资源学校的丰富程度一般,也只能基本上满足教师的需要,有些甚至还不能满足需求。第四,绝大部分教师具有资源共享意识,不仅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资源,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供他人共享。
(二)建议
1.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有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网站群、专业课程资源库等多方面。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建设等,所以,学校不仅要重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环境的建设,还要重视软环境建设。除购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外,学校应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育资源。对于资源的管理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构建标准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对学校的教育资源实施统一管理,便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研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必然要求教学方法和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不应该仅仅把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看做是方便自己教学的手段,应该积极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性教学应用研究,研究使用资源的角度、方法和技巧,探究数字化资源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影响,构建应用资源教学的新兴教学模式。另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投入一定经费,支持教师开展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授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3.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资源的使用与共享都需要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硬件环境的建设,硬件设备的配置不合理会影响资源的使用和共享。尽管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学生宿舍等已经基本上联入校园网,从这个结果来看,硬件技术已经不再是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但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互通的问题,由于学生宿舍接入的不是教育网,学生访问校内教育网的资源就受到限制。另外,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却不能上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使用网络资源,尤其是网络课程的资源根本没有办法给学生演示,导致网络课程资源使用率比较低。因此,学校应该建设良好的资源使用环境,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为用户构建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学校的资源共享。
4.制定鼓励资源共享的相关政策。资源的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众人齐心合力贡献资源,资源才能越来越丰富,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鼓励大家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教师拥有的资源可以采取适当的付费的方式,鼓励他们把资源拿出来与别人共享,也可以采用资源交换的方式,拿自己的资源与别人资源进行交换。比如,可以根据用户上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资源下载使用权限。而对哪些受科研经费资助产生的教育资源,学校应该要求他们无条件地拿出来实现共享。比如精品课程资源、学校或院系聘请的专家报告或讲座资料等。
除此以外,由于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集合多学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着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师生对其能否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核心,尽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时,教师需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高校用户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共享日益提高。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要满足于教学应用,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建设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类型,为师生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教和学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
[2]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精品课程;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09-05
引言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开放式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 Project,简称OCW),宣布将学校全部课程教学材料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由此拉开了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OER)运动的序幕。几年来,在MIT OCW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下,作为提高教育公平和扩大高等教育参与程度、赋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权利、实现全民教育的有效手段,以共享知识为宗旨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目前,开放教育资源的种类由最初的开放课件发展到包含开放教育内容、开放协议、开放平台、软件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的参与者和影响面也已经由原来的高等院校推广至基础教育、开放教育乃至企业培训等诸多领域。
目前,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一方面它可能对新工具的开发、应用与创新以及软件的开发模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对大学的管理理念、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因为高等院校作为教育资源拥有的主体,在这场运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3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作为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在资源建设与遴选模式、版权保护机制、资金支持方面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这七年中,我国已形成了“学校――省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和评审机制:建成39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积累了大量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但是,也由此引发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应用效率,探究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共享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机制成为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系列文章在遴选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的典型案例的基础上,从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共享和再生的视角,深入分析和研究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系统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以期对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大学的知识创造使命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 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本质与分类
1 OER的概念与本质
2002年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举行的“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上,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ER)”概念,认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那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改编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这些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得,用于教育机构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并在以后几年中,不断对OER概念和内涵进行讨论和修正。2006年,UNESCO在OER论坛的总结报告上将OER定义为:OER是指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素材,人们在教育、学习和研究中可以自由、开放地使用和重用这些素材。休特基金会(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认为“OER是指在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下,在公共领域存在的、可以允许他人免费应用和修改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包括全部的课程、课程教材、流媒体视频,测试、软件以及支持学习的其他资料和技术。OECD的“教育创新研究中心(CEPd)”研究者将OER界定为“向教师、学生和自学者提供的免费和开放性的数字化资源,可被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中。”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通过Intemet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材料。”
虽然不同组织或学者对OER的理解有一些差异,但是我们能够从以上定义中看到OER的一些本质:第一,OER是面向教育者、学生和自学者的资源,其目的是支持人们学习、教学或研究,促进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第二,OER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化资源,互联网为OER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运营环境;第三,OER包含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开放的课程资料、学习内容,还包括支持学习与教学的工具、软件和技术;第四,OER是免费的、开放的资源,是遵循开放许可协议的资源。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OER中的“开放(Open)”并不意味着放弃著作权或免费获取享用,而是指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简称CC协议)的开放,即在特定的条件下将部分权利授予公共领域内的使用者的开放。借鉴软件界的行规,按开放的程度,可以将自由开放分为三个版本:Freedom-1仅是简单的、免费获取信息,即通过网络可看、听、读这些信息;Freedom O是指可以复印和再分发所获取的信息:Freedom 1是指可以对所获取的内容进行修正、组合或编制,即可以派生出新的信息。OER中的“开放”是指向世界免费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只要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人都可以获取这些资源,并可以对其进行改变或扩展:但在应用或修改这些资源时必须要注明出处、作者,且仅用于教育目的;而且经过扩展和修改的派生资源也要按原始资源开放条款约定向其他人免费开放。
2 OER的分类
尽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缘起于2001年MIT的开放课件运动(OCW),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此问题理解的深入,人们对OER内涵的理解已经扩展。除却开放课件外,开放教育资源还包括开放的教科书、流媒体、测试工具、软件,以及其他的一些用于支持获取知识的工具、材料和技术。
当然,关于OER的具体内涵和分类,不同的组织和学者有不同的视角和分类方法。UNESCO认为开放教育资源包含学习资源、支持教师的资源和质量保证的资源三部分。其中,学习资源包括完整课程、课件、内容模块、学习对象、学习支持和评价工具、在线学习社区;支持教师的资源包括为教师提供能够制作、改编和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工具及辅助资料、师资培训资料和其他教学工具;质量保证的资源是指确保教育和教育实践质量的资源。OECD的2007年报告中,引用了Margulies OER内容的分类,将OER分为开放内容、工具和执行资源三部分,具体内容分类见图1。
赵国栋等人认为“OER包括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工具、开放课件与相关内容、用于教师提高其E-learning能力的开放资
源、课件资源库和免费的教育类课程”。OER的组织和实施框架可以被划分为“开放的标准与协议”(Open Standard&License)、“开源的工具与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开放的课程管理平台”(Open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开放获取的内容”(Open Access Content)、“开放的共享联盟”(Open sharing Consortium)5个基本组成部分。
本研究的研究者认为,从OER内容和类型来分,开放教育资源分为“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开放的标准和协议”、以及“开放的工具和平台”三部分内容。其中:
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是指向使用者提供可用于查阅、参考、使用和修改的免费数字化内容,包括全部课程资料、课程模块、课件,课程目标、资源库、教材、视频、资料集和杂志等;这是OER的主体和核心。
开放的标准与协议是指促进资料、设计原则和内容本地化的知识版权保护协议、软件的使用协议、资源的开发与存贮标准等,是OER运动中实现内容性资源共享与互用的技术和法律基础。
开放的工具和平台是指支持开发、传输、存储、应用、共享开放存取教育内容的工具,包括内容检索和组织工具、内容开发工具、内容和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
二 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发展
MIT“开放课件”项目的目的在于将其研究生、本科生的全部课程资料放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的人免费使用。此举得到世界各国大学、国际组织赞同并纷纷效仿,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大学建立开放课程联盟开发自己的开放课件或者翻译、本土化已有的开放课件。这场发自传统大学的开放课件运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如上文所述,不同组织和机构对OER的概念和内涵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此问题的理解的深入,开放共享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公众认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已蔚为潮流。开放教育资源对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的影响也逐渐得到世人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
近年来,OER的概念和实践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首先,资源内容已由原来单纯的开放课件、开放课程内容,发展为包括“开放教学与学习过程、开放教材与课程模块、开放技术标准与版权协议、开放学习社区等”在内的教育内容;其次,由传统大学发起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现在已扩展至基础教育、开放教育乃至企业培训领域,其知识共享、创新理念与终身教育的实施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教育创新的开展;第三,在OER的建设和运营实践中,既有传统高校、开放大学以及BBC等机构、团体提供内容资料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也有通过组织制度、个体等提供内容的建设资源的模式;第四,OER项目的关注焦点也由关注开放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转向了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和共享的实践模式的探索,乃至对开放世界中教育方式、学习文化的探索。诸如休特基金会资助的、由英国开放大学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共同实施的开放教育资源研究项目OLnet(Open Leaming Network)就是旨在通过搜集相关证据和方法以研究和理解愈加开放的世界中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与OER相关的学习方式,并探究OER的其它影响。
三 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设计
1 研究的目标
近十年的发展中,许多国家参与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涌现出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OER项目。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不仅仅是理念的更新,其理念的落实与实施涉及到教育体制、经济、法律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国际教育资源运动的焦点已经由早期的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转向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由开放理念的推广转向资源质量、资源有效应用方式方法的探究等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这个视角看,中国的开放教育资源发展与世界同步。
“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专栏的开辟,主要是在研究国外开放教育系统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向国内读者介绍在资源建设机制、法律机制、再生与应用共享机制等方面均比较典型的国际开放教育资源案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剖析这些案例的特征,从中挖掘其建设运营机制,剖析这些机制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借鉴意义,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案例的遴选
本研究团队长期关注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开放教育资源中资源的应用共享及资源的自组织和再生问题,并聚焦了一些案例。为了保证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方法遴选了案例:
第一,基于开放教育资源定义、本质,确定了案例的选择框架。即开放教育资源主要包含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开放的工具和平台、开放的标准与协议几部分。
第二,基于UNESCO的OER wiki、OCW Consortium、TheWilliam andFloraHewlertFoundation、Wlkipedia等资源导向网站,遵循OER内容分类框架,分别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项目作为候选资源。
最后,将这些项目资源分别咨询国内外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专家,让他们从候选项目中选择自己认为影响范围较广或有特色的项目,根据推荐次数的多少,确定了最终的十个OER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这十个项目中主要包含开放存取的教育内容,此外还包含了开放的标准与协议、开放工具和平台。在开放存取内容选择方面,主要是从资源组织机制、资源应用和资源再生视角,对案例进行分类后,选择经典或者公众知晓率比较高的项目。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确定研究案例后,从哪些角度剖析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是本系列文章研究的关键问题。尤其在我们选取的案例中,如MIT OCW、英国开放大学(Ou)的OpenLeam等项目,国内已有众多介绍和报道。如何做到不是简单的重复介绍,而是挖掘出项目新内涵,一直是该研究团队成员讨论和思考的问题。Stacey和Rominger认为一个OER项目要想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到政策、法律、商务运营、技术、开放的社会文化等属性问题。在借鉴Stacey和Rominger对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属性解读的基础上,研究团队确定了本系列典型项目的研究和分析框架。每个开放教育资源项目主要分析研究以下内容:
(1)案例简介
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系统介绍,主要包括项目的目标、面向对象、项目类型、项目的负责机构、项目的资金支持和运营方式等基本内容。
(2)项目系统的组织架构、应用与共享机制透视
根据该项目的主要特征,深入剖析其资源的系统组织架构方式,包括资源的类型、资源的创建方式、资源的组织方式、资源的评价方式,资源的应用与共享机制,诸如项目资源开发和运行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和版权协议等。在此基础上,
总结该案例的特征和成功经验。
(3)分析探讨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借鉴价值
结合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中到中国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讨这些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借鉴意义。
由于本研究专栏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共享和再生机制。研究人员对资源的组织机制、资源应用方式以及资源评价和遴选机制等问题会重点剖析,提炼案例资源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价值。当然,由于本系列文章所遴选的十个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分别属于不同的资源类别,每个案例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色。所以,在研究系列文章的撰写中,项目的特征和优势是重点内容,每个案例会依据其特殊性将会在不同方面有所侧重。
4 研究专栏文章的设计安排
此系列文章共分12篇,首篇为综述性文章,主要介绍此系列研究的目标、意义与价值、研究案例的遴选方式以及文章的写作体例:末篇为总结性文章,是对该研究项目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的研究结论以及研究发现进行总结和反思;剩余十篇文章的组织主要基于开放教育资源所划分的种类,分为开放存取协议,开放学习工具和平台,开放教育内容等几部分。其中开放教育内容为研究案例的主要部分,包括MIT的OCW、OU的OpenLearn、Rice大学的Connexions、OER Commons、MERLOT等。具体研究案例及其相关简述如表1:
四 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阻挡的趋势。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教育世界中,开放共享的理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越来越为世人所接受,开放教育资源与开放教育、终身教育联系在一起,发展非常迅速。众所周知,开放教育资源内容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和技术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社会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同时,知识的共享会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与日渐开放的文化氛围也会促进开放共享理念的传播与实现。
在国际交流中,我们发现在最近十年间,国际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比较成功或者观念新颖的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为本专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团队认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如下:
1 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的意义
(1)研究专栏的理论意义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为推动人类教育发展史起到变革性的作用,从而使当代教育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并使知识共享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基于此,开设“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专栏,一方面在于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被人创造、知识为人所用、知识随时随处可用”的知识“大同”世界;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外开放教育资源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脉络,揭示开放教育资源在设计、开发、实施、应用、评价等诸多环节的经验与不足,从而把握开放教育中知识生产和分享传播的内在规律。
(2)研究专栏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专栏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典型案例的机制、技术与方法等对于促进我国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结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的相关经验和不足,有助于我们系统了解网络教育资源的系统架构。
探索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的创建模式和共享机制,可以提升国内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和维护效益,充分发挥各种优质开放教育资源的示范作用。
2 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研究的价值
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对教育、课程开发、教与学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资源 数字化 服务平台 高职图书馆
一、高职图书馆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设计理念
共知、共建、共管、开放、共享。共知是共享的协作基础,共建是实现共享的重要途径,共管是共享的有效保障,开放是共享发挥效能的必要方式。共享理念是贯穿于共知、共建、共管、开放服务的主线,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图书馆追求社会核心价值的最终目标。
整合职业院校馆藏优质信息资源,提高区域内用户获取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的能力,满足用户多层次、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便于任何学习型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行任何求问,都能够便捷获得区域图书馆拥有的数字化职教资源。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的一种服务,应成为网站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1]。
高职图书馆服务平台设计体现风格独特、主题明快、人文底蕴深厚、界面友好、交互智能。
二、高职图书馆资源服务平台的框架模型与建设方案
主要立足区域内各职业院校图书馆自行加大本校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职教资源的建设力度,中文MARC机读标准、电子资源组织标准,通过Z39.50协议,在OPAC2.0系统环境下,对现有馆藏中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的各型职教资源、素材,以及专业群参考资源,进行甄选归类,加快各馆职教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职教资源的数据挖掘与共享建设,注重数字化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职教资源的系统化组织,并能友好地归集于区域性职教资源共享平台,使之集群管理。区域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三、高职图书馆服务平台技术与应用功能
(一) 服务平台技术
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应用的GLIS数字资源服务平台为例,馆际业务(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业务、数据共享、馆际互借服务,有效避免单点故障。Web Service是完全基于基于SOAP协议、XML、XSD的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能够兼容多个系统平台,在跨防火墙的通信,集成应用程序等方面有极大好处,是解决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问题的最好方式。
GLIS系统内建支持多馆、多媒体资源管理,易于实现区域图书馆各馆的数字化资源聚合存储和统一检索服务。使区域内有独立服务器的图书馆由原来的文献资料原保存单位,转换为一个为本地区提供知识服务的资源平台。对于资源有限的图书馆(如社区图书室)都可以一个独立图书馆的身份通过互连网委托高校馆或区域成员馆管理。
服务平台,采用B/S结构+J2EE结构[2],支持多种层面的负载均衡和系统级群集方案,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管理系统,打破区域限制和节省资金。使得可以使用互连网的地方都可以开展图书馆业务管理与馆际资源协作共享。有优势的馆可以成立数据资源保障中心。为本区域图书馆提供数据上传、下载服务,达到共建共享,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率。
全文检索技术,优化了Oracle关系检索、B-tree 索引检索等不足,更好地发挥了模糊搜索,关联搜索等方面的卓越性能。支持UTF-8 ,从根本上解决了多语言文献的原语种著录问题,解决了维、柯、哈文的字体显示与处理。
(二) 服务平台应用功能
在南通纺织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领导关心下,馆际技术合作紧密,南通纺织技术学院图书馆技术部同仁发挥其优势,协助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初步构建了以读者或身份认证数据库、知识数据库、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凸显七个应用功能(教学资源共享功能、科研资源共享功能、在线馆务管理功能、服务评价功能、书评交流功能、咨询功能、移动短信服务功能)的服务平台。
高职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构建区域数字化职教资源数据共享中心,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空间,区域内图书馆加强技术协同、服务协同,解决本馆或馆际间数据异构、数据差异问题,并向网络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实现按需教育,提高他们对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效率、准确率需求。在服务平台的运用中,区域内协作馆加强平台实时交流系统的完善与应用。利用系统交流组件以及广泛应用的QQ、MSN等实时交流软件强化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交流职能发挥,从而促进区域图书馆资源的合理且充分地利用。
四、高职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持续改进的问题
当前信息源平台共享建设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和地域共享,基于不同查询需求确立平台系统的技术架构和体系结构,构建平台网络和技术框架,选择查询策略和查询算法。因此,种类繁多的共享平台模型在数据整合、接口对接、策略融合等方面制约了数字化资源构建模式和策略选择。检索和查询渠道形式繁琐,其整体无序化问题日显突出。读者对内容组织程度不高,知识关联程度低的信息资源,不得不使用不同系统的检索方法,在信息空间来回切换,针对性较差;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了共享平台的跨库检索和查询系统效率低下,不利于已建成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效能的持久发功。
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能力和研发水平的局限性,是当前影响着在线学习型用户对教育教学课件、视音频资料等资源在线试看试听利用的客观因素。尤其是技术平台建设,对存储技术、整合技术和获取技术的要求最为迫切。技术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各类信息资源存储技术、整合技术和获取技术。平台的存储技术影响着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获取技术,而整合技术和获取技术在相互影响和渗透过程中,同时又促进了存储技术的发展,整合技术是为实现异构资源的整合和深层次资源的组织及开发应运而生的资源组织技术[3]。
区域图书馆馆际间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馆企合作方面,有待积极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与机制,在技术平台中,应用数据库技术、网格技术、嵌入式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有效解决服务平台建设与完善中深层次的、突出的问题,诸如:整合已存储的信息资源,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环境、不同用法的各种异构数据库纳入统一的检索平台,以便于读者高效地存取信息;化解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方面只重视形式和数量,忽视质量和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贡献率,等等问题。
增强服务平台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开放性、可靠性、广泛应用性、创新性研究,是探讨高职图书馆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运行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
[1] 刘春年,黄弋芸.信息生态视域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多维视角[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 : 24-27.
[2] 胡昌平,张耀坤.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及其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0,(6) : 27-33.
[3] 吕莉媛,等.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评价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6) : 57-61.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25-03
Strategic Thinking of University Digitiz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Wang Cong, Chu Jianjie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urgent need to adapt,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s dig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sharing mechanism, so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ccurately grasp the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digitization; resource library
1 我国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1]要求,教育部决定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这也是“十”中多次提到的核心内容,尤其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让广大师生切实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我国高校面临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的需要,教育教学面临资源标准不一、重复建设和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优质资源搭建的步伐。由此,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涉及多方面[2],对于各个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的获取信息量基本上来自于互联网及其衍生形式。各类专题教育网站及学习资源库的搭建、网络课程的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考评、学习平台的管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国内外远程视频,如会议、答疑、授课等,这些都是辅助教育教学的不同方法,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无论教育教学资源的种类和范围怎样界定,教育机构和社会系统间的信息沟通、教育学术组织和高校间的信息交流、学校内部学院和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对接,都是高校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的内容,其目的都是要达到资源的区域有效共享。
目前,教育不均衡问题仍困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除教学“硬件”的均衡配置,“软件”即优质师资的均衡更为关键。教育信息化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为了搭建数字化校园环境,购置相应软硬件设备,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引进、开发、存储、利用和共享提供服务,对于高校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说,资源的认知和有效利用成为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关键。
2 优质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资源的管理
目前国内高校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中,教育资源建设者普遍提供资源管理平台和所谓大容量的资源库,作为资源服务内容,往往倾向于本校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虽然一定程度上短时间满足区域范围内资源的需要,但缺少与外部资源的联系、交流和对接,资源建设的认识角度单一,对教育资源的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导致各种资源的凌乱和重复建设,不符合信息化长远发展规律,网络共享互联的功能与优势在资源建设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最终出现资源逐渐匮乏,并且在宏观上难以形成正确的教育引导。
随着教育教学网络化的发展[3],相关资源的产权界定问题越来越敏感,对于网络平台下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共享没有做出更明确和具体的界定。资源的复制成本极低和传播速度快,在实践上更体现出资源来源的可追溯性,尤其像远程教育这种不可预制的资源形态,更加大了合理使用资源和管理资源的难度。
2.2 资源的需求
多样的教育教学资源产品的数据的“量”和资源的“质”,一旦安装到高校资源库,必须符合教育教学使用的基本要求,为一线教学、科研、实验提供强有力的数字素材保障。例如,在国内一些区域教育资源中心的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检索和查询的步骤非常多,从登录到认证,再到确认,常出现IP限制,并需要登录不同的系统,系统之间缺乏互操作,界面视图和讲授逻辑不符合正常的习惯性认知思维,书籍文献在品种和数量上供应不足,各大高校之间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缺少沟通与交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评审不能只注重任务的完成和审核结果的取得,而忽视受教者对全学习过程各环节的需要。
考虑到资源来源的准确与速度,充分发挥商业开发与教育自主完善的各自优势,高校对引进资源进行选择、重组和使用,引导教育资源的建设走产业化的道路,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教育资源运营的规范化和高效性。这种产业化机制可以实现合理的计费制度、公平的淘汰机制,鼓励制作者向高水平接近,并快速向全社会推广。
3 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发展特点
为整合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教育部每年在部分高校启动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4],初步形成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区域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模式,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习型社会的公民素养、传承中国文化遗产的文化战略”为价值目标,以特色教育教学资源专题建设为核心,服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各高校发展侧重点和文化底蕴的不同影响高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影响资源共享和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的可行性。近几年,教育部组织各高校,尤其是具有资源应用特长的高校搭建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库网站,并建立与国外高校部分视频公开课资源的链接等。全球化的共建共享资源使得数字化这一特点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会成为阻碍因素。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半以上的本科教学课程为在线或数字化多媒体形式呈现,英国开放大学通过远程在线教育提供硕士学位。相信目前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是暂时的,也需要全社会的响应和支持。未来我国高校资源必将拥有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5],资源建设计划周密,网络平台功能齐全,文献资料信息量大,数字信息传输快、渗透性强,全面易用的操作系统,以及丰富的在线交互式教育资源,能够满足任何人随时随地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共建共享必将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有着深远影响。
4 几点策略分析
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和体制机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4.1 资源开发、应用和共享并重
发挥高校教学与科研结合的优势,建立系统激励制度、通过协调资源开发的标准、资源应用的环境,形成一定的组织架构,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途径,达到有价值资源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各地域教育资源各有特色,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同时挖掘数字化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及文化的资源,形成开放统一的平台。
4.2 资源标准以资源需求者为主体
各高校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分工和协作,联合搜集本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的精品课程资源,制作相对系统类别的精品课程库,资源库之间尽可能形成互操作、互交换和访问数据,打破地域限制,以满足广大在校学生的不同需求,并适应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以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来提高我国网络教育水平。
4.3 提升高校文献图书的网络化程度
高校图书馆是教育教学资源扩展共享途径的又一强大资源库,各高校可以通过联合编目、统一对接、馆际互借的形式,增加网络图书量。采取优势互补等措施,建立方便查阅、扩展性好、高安全、远程访问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师生能快速有效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
4.4 适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标准
根据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教育机构、学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各自的优势,支持跨校对接、多方合作及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选择有代表性的高校带动,统筹兼顾教育发展水平悬殊的学校,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参考国外先进的资源内容表现形式,从收集资源转向制作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专题的形式完善资源,提供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应用信息反馈等服务,侧重于数据库管理资源应用环境的建设,建立节约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丰富区域性教学和科研的资源总量,加速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4.5 多元与规范的多媒体资源
教育教学类的资源尤其处于高校环境下,应时刻注意信息的规范性问题,资源必须对受教者的身心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且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将各类媒体形式融入资源的获取途径中,在科学地、清晰地展示资源类别体系结构的同时,也要实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增强资源的展示效果,使资源“引导学习”的角色持续健康的发展。
建立有效的教育资源评审机制,规范资源的建设管理行为,提高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微观层面上,需要确定资源评审的操作指标,评价指标的制定要突出其教育特性和新课程标准下对资源建设的要求,并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根本出发点。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EB/OL].http:///Index.htm.
[2]路秋丽,魏顺平.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及标准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7):81-87.
[3]李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1(3):I0003.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
(一)信息的存储利用便利
通过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使多媒体网络信息易于存储和提取。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既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更能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二)教学过程交互性强
多媒体教学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与学更加快捷方便。
(三)教学信息丰富,获取方便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把语言、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学习中既可以看到画面,也能听到声音,还可以动手操作,进行非线性的学习。
(四)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非线性、实时性的特点,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真正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电脑进行学习,适应了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又需要不断学习进修的特点。
(五)有利于个别化学习的实现
个别化学习的特征有两项,其一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学习,其二是学生学习时间及内容的弹性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个别化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以及学习进度。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形式
(一)电子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WEB3D技术、虚拟现实平台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是现有各种教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虚拟实验的实现将有效缓解很多高校在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普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而且,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教学能够突破传统实验对“时、空”的限制,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这种技术不仅能很好地反映实验的过程,也能准确地显示实验的结果,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知识的共享,它利用现代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把传统形式的各种馆藏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和存储,使之能够以数字、多媒体等形式在网上传播,这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跨区域进行文献资料检索学习。数字图书馆可以向学生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杂志和报纸等参考资料,并具有图文检索和工程检索的功能。
(三)电子课件
电子课件是指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用于辅助教师教学或辅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软件。电子课件的优势在于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电子课件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自主学习型课件,主要为学生课后点播自学;二是辅导型课件,一般是采用视频、音频与主页形式的教案、教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做成课件后以便供学生下载。
(四)精品课程
【教高〔2007〕1号】指出:“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精品课程的落脚点是网络共享与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它是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系统。
(五)教学型视频会议系统
只需通过互联网,即可实现高清的远程教学。通过教学型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双向或多向同步互动交流,实现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与教师如面对面一样便利交流。
三、多媒体网络远程教学的优势
(一)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共享
传统教学模式中,信息相对闭塞,优质的教育资源仅仅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的信息存贮状态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通过远程传输,优秀教育资源超越校园的范围,教学成果通过互联网传送到四面八方,在不同的时间,有更多的处于不同地域、地点的学生可以学习同一名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从而满足了更多求学者的受教育需求。此外,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网上学习内容的更新速度也是传统的纸质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呈现在眼前,打破了课本的局限性,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主动探索,独立发现问题,丰富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经常享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使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汲取关键不在于记忆多少,而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的水平上,即“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三)走向终身教育
现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今后的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许多人都会面临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问题,网络教学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手段,并将有助于建立起一种满足终生学习要求的教育服务体系。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极大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结构,多媒体网络远程教学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可以克服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时间、空间限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思考好的问题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并从中找到相应答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技术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为个别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姚利民,陈剑光.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6):9-13.
[2]赵永岐.数字化与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6(3):29-33.
[3]李彦君.多媒体技术应用与远程教育的发[J].科学之友,2010.(3):143.
[4]教高〔2007〕1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