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安全考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安全问题是互联网技术収展迆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据统计,美国因网络安全引収的经济损失高达每年75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20s就会収生一起网络安全亊件。高校网络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収展的重要载体,如果出现网络安全问题,会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甚至对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造成影响。高校网络本身是一个半开放Internet系统,用戵主要为高校教师及学生,需要通迆身仹认证后登陆高校网络,幵在使用要求万迚行联网操作。但是在高校网络的正常使用迆程中,也容易受到各种安全影响因素的威胁。其体包拪:(1)网络病毒传播,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収展迆程中,新型病毒不断出现,破坏机制各有不同,增加了网络安全防护难度。比如CIH病毒、震荡波、AV终结者病毒等,一旦感染,将对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高校网络接入场景较多,包拪机房、多媒体教室、学生甴脑等,容易因软硬件使用不当,导致病毒植入,破坏网络通信安全,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高校网络瘫痪。(2)黑客入侵,由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架极不可避兊会存在漏洞,容易成为黑客入侵窗口,获取高校网络中的重要信息数据,或者对高校网络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随着学生信息技能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也出现迆学生入侵高校网络获取考试题等现象,必须加以防范。(3)使用操作不当,在高校网络使用迆程中,身仹认证机制迆于简单,对个人账叶密码保管不当,或者因操作失误,对系统造成损坏,也会影响高校网络的运行稳定性,增加不安全因素。在高校网络安全建设迆程中,也需要明确网络使用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1]。
2高校网络安全建设标准
(1)高校网络安全框架搭建标准。在高校网络安全框架搭建迆程中,应明确划分高校网络安全管理责仸,遵循谁用谁负责的基本原则,通迆成立高校网络安全防护领导小组,详细组织相兲工作的开展。在平时应积枀极建高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仍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建设等斱面着手,明确高校网络安全框架的建设标准,幵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乊处,仍管理和技术等斱面加以完善。在収生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亊敀时,高校网络安全防护领导小组要第一时间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对网络安全亊敀収展迚行持续监测,采取有敁的处置措施,减少亊敀损失。此外,高校网络安全防护领导小组还要定期对相兲工作迚行评价,改迚工作机制,促迚高校网络安全框架标准的逐步完善[2]。(2)高校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标准。在高校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标准建设斱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行为,只有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水平,提前収现高校网络安全漏洞,才能降低网络风险的収生概率。首兇应有敁识别网络攻击行为以及病毒感染状冴,在现有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基础丆,布置多重安全技术手段。比如通迆增设网络安全设备、在应用层系统布置防护体系等,提高抵御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的能力。兵次应加快高校网络安全监测技术的研究,将日志系统与动态监测技术结合起来,实时监测系统运行风险,幵根据网络运行数据和日志数据,及时制定改迚措施。在重大网络安全漏洞的分析迆程中,采取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对风险源迚行追踪分析,仍而为安全防护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最后,应综合采用多种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包拪数据备仹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提高数据在网络传播万的安全性[3]。(3)高校网络安全制度建设标准。在高校网络安全制度建设斱面,应基于当前智慧校园建设需求,尽快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迚行完善,明确每一名教师、学生在高校网络使用迆程中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仸,幵对自身操作加以觃范。以彽出现的许多高校网络安全亊敀,都是由于内部人员使用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网络安全制度标准,对高校人员的网络使用行为加以约束。在此斱面,应极建高校网络设计和部署标准,明确运行环境挃标,确保高校网络运行环境良好。同时应明确网络安全亊敀的响应机制,在平时迚行演练,确保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能够得到全校师生的支持。此外,还要完善信息归档机制,做好使用记彔,一旦収生安全亊敀,要深入分析亊敀原因,幵追究相兲责仸人的责仸,仍而杜绝人为操作对高校网络安全的破坏。
3高校网络安全规范设计
(1)物理防护设计。在高校网络安全觃范设计迆程中,首兇要确保物理层的安全性。对高校机房、网络设施等设备集中的区域,需集中管理,加强网络设备安全防护力度。其体可采用甴磁干扰检测、辐射保护、硬件状态检测等斱法,排除硬件设备可能受到的威胁。对于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兲键设备,需要做好平时的运维检修工作,及时更换受损器件,确保网络正常使用。在高校网络物理防护设计迆程中,还应兲注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确保机房区域的整洁性。此外,还应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网络设备迚行定期巟检,为设备安装相应的防护结极,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2)虚拟网络划分。高校网络属于大型局域网,兵中包含多个小型网络,比如图乢馆网络、学院网络、宿舍楼网络等。在不同子网络的使用迆程中,对兵网络安全标准也有不同要求。对于比较重要的教学网络和行政管理网络,则需要采取更加严栺的安全防护措施。因此,为了满足实际管理需求,需要对高校网络迚行详细划分,基于小型虚拟局域网(VLAN)迚行安全防护设计。然后根据每个VLAN的使用特点,包拪兵应用软件、网络接口设计情冴等,分析可能存在的系统漏洞。在此基础丆,极建事级网络防护体系,通迆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实现对网络运行安全的有敁防护。(3)数据容错备仹。在高校网络安全觃范设计中,要做好数据安全防护设计。在高校网络受到攻击时,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或受损的情冴。因此,需要设计数据容错机制及备仹措施,确保数据在网络环境传辒迆程中的安全性。在服务器容错设计斱面,应实现对硬件的有敁保护,使兵能够在受到破坏时,不影响整个网络运行。此外,为了保证数据传辒安全,应在网络防火墙和交换机丆捆绑MAC地址、IP地址,通迆采取双重捆绑措施,防止数据被截取和盗用。在此情冴万,能够有敁提升高校网络的数据传辒安全性。(4)多重控制机制。为了确保网络使用安全,近年来各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収展较快,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应积枀引迚兇迚的技术手段,应对新的病毒和攻击行为。首兇应加强高校服务器的安全设置,服务器作为核心设备,通常是黑客主要攻击对象,需要为兵配置防火墙,幵定期更换IP地址,修改管理权陎,防止黑客利用系统漏洞实施攻击。兵次,应利用入侵检测技术,及时収现异常访问行为,幵作出处理。在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迆程中,应注意检测算法的更新,有敁识别黑客的伪装行为。最后,需要加强各种网络接入斱式的访问控制管理,杜绝不良信息的渗透,防止对学生身心成长造成影响。
4结语
综丆所述,面对高校网络的安全风险因素,必须通迆制定安全建设标准,觃范设计,才能为高校网络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在其体设计迆程中,应综合采用多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幵根据高校网络使用特点,细化相兲制度标准,确保高校网络的合理利用。在此情冴万,能够有敁提升高校网络安全水平,充分収挥网络技术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靕.高校网络安全体系框架研究[J].信息与甴脑(理论版),2018(22):193-194.
关键词:采编网络;内外网融合;网络安全;安全系数
内外网隔离的问题,在报业的争论已经由来已久了,是隔离还是融合,可谓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毕竟接入Internet给报社局域网带来的潜在威胁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追求上网的简便易行,全国大多数报社均采取了内外网融合的办法;也有些报社采取强制措施,内外网完全隔离,单独开个小网吧供内部编采人员上网冲浪;还有一些报社则另辟蹊径,在内外网之间建立起信息中转缓冲机制。我们在这里无意仲裁优劣,从积极的角度考虑,既然多数报社采取了这种内外网融合的连网方式,不妨探讨一下如何加强这类网络的安全建设,规避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1 加强网络管理制度建设,避免后院失火
(1) 建立规章制度
所谓“七分管理、三分技术”,未免显得老生常谈,但事实确真如此。殊不知七成的网络安全隐患来自于内部,所以加强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甚为重要,颇见成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和健全各种网络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2) 执行规章制度
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关键在于坚决彻底地执行,做到令行禁止。技术部门一定要履行好技术监督的职能,严抓不放,就像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一样,一旦司机们不敢再违章之时,也就是交通井然之际。
2 做好技术管理工作,肃清系统漏洞
(1) 网管软件的部署
一些报社采用了经典的网络管理软件,在一台管理终端上实时监视网上数据流量或有选择地监控网上任一台终端的工作状况,甚至对其实施远程管理操作。这样的网管软件无疑增加了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操作系统漏洞
操作系统若存在漏洞,将会给不速之客和恶性病毒以可乘之机,所以很有必要未雨绸缪。首先彻底扫描网络上每台服务器和客户端,查清他们的漏洞情况,进而安装最新补丁或其他改良软件,服务器端尽量只开放用得上的服务,安装必要的软件。大多数报社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所以勤于到微软站点下载升级最新补丁是网管员的基本事务。另外,特别提醒的是,管理员密码一定要难猜、勤换且保密,管理员名字尽可能不用默认的“Administrator”,而改用其他名字。
(3) 数据库漏洞
除了经常追加最新补丁外,切记“sa”账号一定要设置复杂口令,因为好多攻击SQL数据库的病毒主要针对该账号口令为空的情形。
(4) 网络配置
为了强化网络安全,网络的VLAN 尽可能按各职能部门划分,每个VLAN中终端数以上限不超过200个为宜。采编所在VLAN与其他VLAN(尤其是财务和外网)之间尽量追加访问控制列表,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必要时将端口与客户端电脑的Mac地址绑定。
3 因特网入口层层设防,御敌于外
(1) 防毒墙、防火墙当关
网络黑客、病毒和木马等大多是通过因特网的入口伺机侵入的,所以把好入口关卡,关系到内网的安危成败。首先,不妨在因特网的入口处设置一台硬件防毒墙,在数据流进入内网之前先进行一次病毒过滤,这就大大降低了内网染毒的概率。然后,在后面再串联一台硬件防火墙,将报社的网站服务器(WWW、FTP、E-mail等)均置于相对安全的DMZ区,而内、外口则分别连接内部网和因特网。最后,分别在三个端口上设置相应的规则,以达到控制不同服务类型的数据流流出流入端口的目的,其设置基本原则是:只开放需要使用的服务端口,其他的一律禁用。
(2) 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IDP)过滤
为了实时检测多种类型(TCP、UDP扫描、拒绝服务攻击等)的入侵行为,捕获网络安全违规行为,可将入侵检测与防护网络监控器置于有敏感数据需要保护的网络上,实时监视网络上的数据流,分析网络通讯会话轨迹,以便于分析、追踪乃至阻断。这就为报社的敏感业务(如财务等)安插了一个岗哨。
4 互联网访问控制系统监管,防护内部网络
为了在内外网之间再增加一道安全屏障,内部局域网用户访问因特网最好经由互联网访问控制系统的旁路过滤和实时阻断。因为,它可以对采编网络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避免员工面对网络分散精力和注意力,违规访问不健康、不安全的站点,从而保障生产性网络的畅通无阻。
5 多级部署网络防毒体系,立体交叉清剿病毒
任何病毒的出现与防病毒代码的更新都有个迟滞效应,任何防毒软件其病毒代码的更新永远滞后于新型病毒的出现,因此没有包杀所有病毒的软件。我们曾经作过试验,对一台严重染毒的电脑先用某杀毒软件查杀,再用另一杀毒软件扫描,有时依然能查出病毒。所以单纯依赖某一套杀毒软件防护整个网络,安全系数不是足够高。不妨同时采用两家权威的反病毒软件,有规划地部署于内网,再与因特网入口的防毒墙结合,筑起一个立体交叉清毒体系。这样,整个内部网络系统的防杀安全系数就会显著提高,经过实践检验,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
在内外网融合环境下提升报社采编网络的安全系数,将是个永恒而紧要的课题,这里探讨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单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真正意义上的采编网络安全将不再是遥远的梦。
参考文献
[1]张红旗,等.信息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高歌猛进,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提升了人们群众的获得感,但是网络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安全漏洞,隐藏了很多安全隐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暴露的漏洞开展攻击和入侵,截获用户敏感信息、核心机密,传播计算机病毒、破环计算机系统,这些恶意行为一旦成功,将产生严重后果,小的而言将付出经济代价,大的而言将付出安全代价。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防范,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能力是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迫切要求。
1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数据资源被广泛应用,在很多企业中大数据已经带来了客观的经济价值,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安全威胁一直存在,并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帐号窃取,核心资料泄露等安全威胁一直存在。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需要应对和解决的头等大事,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很多用户安全意识薄弱,很容易受到网络安全的攻击和威胁,机密信息如帐号、密码信息泄露,机密信息被篡改、系统被攻击瘫痪,2013年是我国遭受网络攻击最平方很受损失最惨重一年,发生了多起重大的网络安全事故,例如棱镜门事件、路由器后门事件、APT攻击、DDOS攻击、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信息泄露等等,这些安全事件的发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高达高达5000亿美元,同时安群威胁还造成了严重的舆论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1]。
2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主要内容
2.1计算机组网管理:计算机组网管理是这个网络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当计算机需要进行组网时,需要设计组网方式、网络的承载能力、网络功能的设计以及网络地址的划分等基础性工作,当网络建设方案敲定后,开始进行网络的组网,计算机网络组网首选是要核对网络的组网用途、承载能力等,然后进行实施[2]。2.2网络维护与安全管理:一旦网络组网完成,下一步就是对网络进行维护、监控和安全防范,其中安全防范是这个网络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并且需要持续推进的工作。安全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网络安全的防火墙、病毒防范等,小到用户账号、密码的申请与用户行为日志的监控。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点:2.2.1企业内容人员不按规定操作,非法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一线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计算机操作也变得娴熟。很多员工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大意,同时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考核问责不严厉,员工违规操作,导致了严重后果,付出了沉重代价。2.2.2外部人员的非法入侵。由于很多企业自身的计算机网络的维护水平不够,需要寻找网络运营商等第三方厂家进行进行网络维护,第三方厂家的维护人员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对网络进行误操作,导致网络瘫痪,也存在第三方厂家的维护人员动机不存,窃取核心机密进行出卖,获取非法收益。2.2.3电脑病毒、木马的破环。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里面,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存在被攻击和破坏的可能,邪恶与正义一直在较量,出现了很多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了攻击,带来了很多威胁,产生了很大影响。2.2.4自然因素的损坏。存在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导致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损坏,例如因火灾、水灾、地震等因素导致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损坏,这些因素将导致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损坏、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3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的归纳,网络安全无时不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网络安全防范是企业健康运营的重要内容,一旦网络受到威胁,将威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严重的情况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重要数据被窃取,导致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应该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笔者认为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开展网络安全防范,提升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确保计算机网络持续健康运行[3]。3.1加强网络内控管理体系,提升人员安全意识。很多网络安全出现问题,都是由内部员工进行了非法操作进行的,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内控你健全,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因此应该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形成网络安全考核问责机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问责、考核、奖惩并举的安全机制,营造分清气正的网络安全运营环境。3.2加强外部企业如供应商的安全管理。对外部的访问者进行流程化的网络安全管理,对申请的帐号进行严格把关,形成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对操作进行日志管理,执行严格追责。3.3提升网络硬件安全等级,当前的网络安全威胁,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提高网络安全防范登记,比如建立防火墙,防火墙是目前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安全设备,提升防火墙硬件的数据安全等级,从而提升网络安全的登记,防火墙通过利用硬件和软件技术结合来防范网络安全攻击。通过对不可信的安全行为进行鉴别和拦截,建立防火墙安全日志,同时对网络进行内外隔离,通过建立级联组网方式将内网和外网进行隔离,提升网络的安全防范登记。通过防火墙技术实现数据包的过滤,同时可以对特定的网络端口进行禁止访问,防止非法的登入、连接与访问。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对网络安装软件进行监控,对不安全的软件进行访问拦截。3.4信息加密和对网络进行限制访问。通过采用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对端加密对网络进行加密。通过链路加密技术对网络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加密传输的数据报文,同时收到后进行解密,这样就防止了数据被窃取,链路加密是目前非常常用的加密技术,但需要消耗一定的网络性能,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消耗一定的性能也是可以的。当传输的的信息需要经过多个节点时,通过节点加密技术对信息在每个节点传输时进行加密,保障信息数据中节点上以密文形势呈现,提升了数据安全级别。对网络进行限制访问,能后有效的进行安全防范,在计算机网络访问中,有的是要访问文件、有的是操作数据,按照文件、数据重要性和区域性对网络用户进行限制,分门别类的进行访问控制,按照安全规则进行,提升网络安全级别。3.5加强网络病毒的防范。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中比较广泛和严重的网络威胁,一些简单的网络病毒可以通过杀毒软件可以进行识别,但是很多比较复杂的病毒不容易被杀毒软件识别,此时需要及时、频繁的对网络病毒库进行更新,不断扩大病毒库,这样就可以及时的识别新型病毒。网络病毒的防范还需要用户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很强的安全意识,通过良好的操作防范病毒攻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可行的。3.6加强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网络安全需要人力支持,人才是关键,形成一直网络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前提。国家需要在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软件安全专业,并进行扶持,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才目前来说非常欠缺,需要学校与社会培养相结合,将理论技术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过硬的网络安全人才服务网络安全防范阵地。3.7加强网络设施备份,形成容灾机制。少部分的网络安全威胁来之于自然因素,例如火灾、地震、磁盘损坏等,虽然这种网络安全威胁发生的概率低,但一旦发生损失缺很严重,基本失去了恢复的可能,通过建立容灾备份机制,特别是磁盘的备份如热备、冷备等,对重要数据的物理设施进行备份,一旦发生了网络安全威胁,如地震,断电等情况发生,启用备用机制,保障网络在最低时间恢复,保障网络正常、健康运行。
4结束语
网络安全防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防范的内容复制、覆盖面广,需要我们携手合作,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能力,突破技术瓶颈,研发更高级别的网络安全设备,不仅仅如此还需要我们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要从软和硬两个方面来进行网络安全的防范,同时国家还要出台网络安全防范的制度标准,法律规范,将预防与惩戒落到实处,还有,需要我们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安全管理理念与方式,,充实安全管理内容,加强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安全防范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引用:
[1]吴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有效防范措施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64-165.
[2]李海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5(9):256.
关键词:信息 安全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防控措施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战略的部署和资金、技术的投入,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升,供电企业的生产调度和经营管理对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甚至,离开了信息系统的支撑,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已经不能顺利进行。但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县级供电企业在信息化跃进过程中,在人员、设备、技术和管理中的不足,使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也在日益突出。
一、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与其它资源相比具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知识性、中介性、可转化性、可再生性和无限应用性。由于其特殊性质造成信息资源存在可能被篡改、伪造等安全隐患,造成信息的丢失、泄密,甚至造成病毒的传播,从而导致信息系统的不安全性。
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内容:真实性,保证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机密性,信息即使被截获也无法理解其内容;完整性,信息的内容不会被篡改或破坏;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需要提供可用信息;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不可抵赖性,用户对其行为不能进行否认;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县级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的风险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的表现为:网络故障、应用系统故障等;外部的表现为:网络入侵、外部泄密等。内、外部网上的一些用户出于好奇的心理,或者蓄意破坏的动机,对电力企业网络上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和设备进行入侵,攻击等,影响网络上信息的传输,破坏软件系统和数据,盗取商业秘密和机密信息,非法使用网络资源等,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信息化网络及应用现状分析
在网络硬件方面,已经建成CISCO7603、CISCO4507R为主交换机,主干为千兆的以太网。上联网络连接升级为光纤通信为主,以太网2M为备用的方式。建成了覆盖全公司20多个乡镇供电所及变电所的农村信息网。实现百兆到桌面、三层交换、VLAN等技术普及使用。主要分为两类网络系统,一类是实时系统,有调度自动化系统、设备监控操作系统;另一类是非实时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系统。两类网络系统是物理隔离,分网运行的。
在软件方面,各应用主要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负荷监控系统等。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系统在电力生产、建设等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为安全生产、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按照省、市公司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公司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其安全体系,将电力信息网络和电力运行实时控制网络进行了物理隔离。按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集成、数据集中要求,调度系统、电力营销等核心数据都集中在省市公司管理,对公司网站、NOTES、下属企业财务数据都建立了备份策略和容错措施。企业内网和互联网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严防内外网机器混用造成信息外联。信息网络按业务划分了10个VLAN,设置了访问控制。采取了统一的域名管理,与市公司共享操作系统LiveUpdate系统,及时派发更新程序,堵塞操作系统漏洞。部署了symantec防病毒软件,通过派发的形式对整个网络部署查、杀毒。全面应用了国网桌面终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客户端的异常情况。采用了国网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加强对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但是客观来说,县级供电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上人员、技术薄弱,职工信息安全意识不到位,管理流程上存在疏漏,给网络的安全埋伏了很多的不利因素。
四、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操作系统及网络安全问题。
目前,电力企业信息网络中使用的硬件设备及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来自国外,被认为是易窥视和易打击的“玻璃网”,网络安全处于被窃听、干扰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的脆弱的状态。同时,县级供电企业的操作系统大部分缺乏正版保护,难以得到有效升级和修补,难免受到“木马”与“后门”的威胁;用户习惯于默认密码或管理者设置的初始密码,较容易被他人破解;操作系统不安全的默认设置、共享等都可能给非法入侵提供方便。对于网络设备,用户使用tracert等工具较容易获知核心交换机的IP地址,如果管理端口不加限制,使用空密码,明文密码或默认密码,交换设备有被恶意控制的可能。局域网络布点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对使用普通交换机随意串接,甚至使用无线路由串入,缺乏侦控手段,同时对计算机设备接入也缺乏有效的审查管理,内网外联风险比较突出。
2、应用系统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急需加强。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一般为特定范围的用户使用,包含的信息和数据,也只对一定范围的用户开放,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不能访问。为此各个信息系统中都设计了用户管理功能,在系统中建立用户,设置权限,管理和控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访问。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过于简单,不能灵活实现更细的权限控制。二是各应用系统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户管理,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更不用说账号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了。三是用户安全意识不强,习惯于默认密码或管理者设置的初始密码。应用系统人员变换后,延用以前的密码,疏于更换帐号与口令。习惯于使用“保存账号”、“保存密码”的方式登陆应用系统。
3、木马与病毒问题。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环境的壮大和企业网络应用的增多,病毒的感染、传播的能力和途径也由原来的单一、简单变得复杂、隐蔽,尤其是Internet环境和企业网络环境为病毒传播、生存提供了环境。同时,黑客攻击的风险增大。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采用破解口令、天窗等于段侵入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破坏或占用系统资源,使得用户无法使用自己的机器。非正版保护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为木马与病毒的植入及黑客攻击提供了可能;部分客户机的操作系统和防病毒软件未能及时得到升级,系统用户在使用移动介质在外网和内网之间交换数据时,很容易携入木马与病毒,使之成为发动攻击的肉鸡。
4、存储介质管理问题。
目前,县级供电公司虽然推广使用了国家电网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但是在使用中仍存在三种信息失密可能:一是用户习惯使用注册时的默认密码,不加以个性化更改,这样移动介质被他人获取后很容易被破解,使数据泄密。二是部分用户在移动存储介质注册时,为图使用方便,划分出自由区域,在实际使用时,绕过保密区登陆使用,将工作文档存储在自由区,如此使用移动介质,毫无保密可言,极易形成信息外泄;移动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也可能造成信息内部失密。另外,机器维修也需加强管理,目前,县级供电公司基本上计算机专职配置为1人,需要管理300台左右的机器和庞大的局域网络,基本上是疲于应付,计算机故障处理、系统重装等一般外包给社会电脑门市,将单机信息保密工作寄托于维修商的良知,风险极大。
5、数据库数据和文件的明文存储。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一般存储在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维护的数据库中或操作系统文件中。以明文形式存储的信息存在泄漏的可能,拿到存储介质的人可以读出这些信息;黑客可以绕过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控制获取这些信息;系统后门使软硬件系统制造商很容易得到这些信息。
五、针对信息安全漏洞的防控措施
1、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应该将信息纳入到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并与生产安全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长效管理,常抓常新。为了保证安全的成功和有效,信息主管部门应当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用户、技术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特别是对基层班组和供电所信息用户,应用能力相对薄弱,亟需开展定期的应用能力培训和考核。所有的职工必须了解并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策略,明确其对企业信息安全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要求能够保证自己的计算机和相关应用的安全。
2、加强密码管理工作。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等各类密码要妥善治理,杜绝默认密码,出厂密码,无密码和容易猜测的密码,防止非法用户入侵使用。密码要及时更新,特别是有职员调离时密码一定要及时更新。减少应用系统的账号共用、通用。
3、加强信息介质的管理。备份的介质要防止丢失和被盗。移动存储介质注册时要限制使用自由存储区域,减少使用通用密码。建立报废的介质的清除和销毁制度,加强报废介质管理。增加计算机管理人员配备和加强计算机管理网络建立,逐步减少外送维修,防范外修过程中存储介质信息的泄密。
4、加强设备技术投入。应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来实现文件存储和传输的保密和完整性要求。引进进侵检测系统提供企业级的安全检测手段,最大限度地、全天候地实施网络监控。在事后分析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界定责任人和责任事件,为网络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建议取消DHCP服务,在交换设备上使用MAC地址与IP地址的绑定,加强接入内网设备的有序管理。
5、加强内网外联治理。在管理上,加强内网外联知识与危害性的广泛宣传,对发生内网外联事件的人要严肃处理,捆绑考核。在技术上,内、外网的设备接入要有明显的物理隔离和标志,防止误操作的发生;杜绝计算机内外网混用;严格防范ADSL等设备接入内网终端。
6、加强信息责任制考核。要强化信息安全考核机制的执行,对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故或隐患,要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到责任人,并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组织分析调查,落实考核、落实整改措施,并举一反三,深化对全体职工信息安全养成教育。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术是信息安全的主体,管理是安全的灵魂,信息安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只有将有效的安全管理实践自始至终贯彻落实于信息安全工作当中,信息安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1]刘立兵.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及安全性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 评估模型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P9.T3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400-01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信息安全重点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1)网络受到外部的恶意攻击,部分单位无终端接入控制措施,使企业的正常业务无法开展或相关重要数据被盗取;2)网站受到黑客攻击,由于部分掌握网络技术的不法人员查询到破解网站所存在的漏洞,加以利用并篡改网站信息及获取网站管理权限,使得网站陷入瘫痪;3)信息的监管不利产生不良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信息没有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导致监管不到位,那么不良信息就可能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上传到网站上,造成不良影响;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相关系统不及时更新补丁和升级,受到病毒入侵并加以利用,篡改应用系统信息或获取管理权限,使得应用系统丢失重要信息。
当前,有关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价虽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具体实践方式,但在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形式化的评价理论和方法。评价模型基本是基于灰色理论(Gray Theory)或者模糊(Fuzzy)数学,而评价方法基本上用层次分析法AHP[2](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或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3]将定性因素与定量参数结合,建立了安全评价体系,并运用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确定待评对象的安全状况。上述各种安全评估思想都是从信息系统安全的某一个方面出发,如技术、管理、过程、人员等,着重于评估网络系统安全某一方面的实践规范。在操作上主观随意性较强,其评估过程主要依靠测试者的技术水平和对网络系统的了解程度,缺乏统一的、系统化的安全评估框架,很多评估准则和指标没有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运行情况和信息安全保障的效果结合起来。
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就是为了寻找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并根据该体系和方法对大型企业的信息安全状况和水平进行评价,对信息安全管理绩效进行考核。
2、 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内涵
通过管理体系的应用,将对大型企业信息安全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对企业信息安全的水平做出客观的反应,认识企业信息安全存在的不足之处,发挥考评体系的指导作用,引导企业“信息安全”工作健康科学发展;二是可以为企业信息安全的建设指明方向,为信息安全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有效控制信息化活动的进程,提高信息安全级别,减少因信息安全事件引起的损失,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导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
为了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管理体系的目标:对于信息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达到防范目的;对于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加强管理;通过评估体系的考核,落实相关信息安全文件、推进信息安全工作,为企业信息安全的建设指明方向,同时注重管理体系整体的时效性,根据信息安全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及时更新。
1) 建立大型企业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体系总体设计。信息安全体系设计共分为三级,包含9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共性指标,三级指标为数据采集项。一级指标包括:网络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终端安全管理、操作安全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移动信息化安全、服务器扫描情况。一级和二级指标结构图如下:
2)信息安全考评指标的权重设计
指标权重理论思路。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4]、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管理体系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设计过程中,选取两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其中一组专家根据各指标在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另外一组专家根据各指标在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程度,对各指标按百分制进行赋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两组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组织专家研讨会,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企业信息安全考评指标总分计算方法:
I=Σ(Pi*Wi) (1)
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Pi表示第i个指标的得分,各指标得满分都是100分;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100%。
3)建设大型企业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
为了实施信息安全措施体系,以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文件和考评制度为基础,研发包括信息安全在内的大型企业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通过使用该系统,将减轻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负担,填报和汇总数据的效率显著提高,最为突出的是以上报数据为基础,可以自动、实时地形成各种统计、分析图表,从而完成以往需要信息化管理人员几天才能完成的大量统计工作,大大减轻了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增加了信息化管理部门对新情况快速反应能力。
系统整体架构由数据库层、框架服务层、应用逻辑层、界面表现层组成,系统部署了tomcat下运行的I@Report和BI@Report作为框架服务层,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业务系统。
系统主要实现了如下功能:
编码同步、基层权限管理、评价初始化、基层初评、数据提交、部门权限管理(含单位、指标项)、管理部门复评、信息稽核、数据计算、统计管理、查询管理、决策模型。
建立统一的数据报送平台,提高企业信息整合水平。
建立在线交流及公告平台。
系统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可自动、实时地形成各种统计分析图表、报告等,例如:信息化评级、信息化水平评测报告。
4、 结束语
通过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更加完善,在考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同时,又对信息安全水平等级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学广,刘艺.信息安全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常建娥,蒋太立.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29):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