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境贸易新业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跨境电商 中国经济
对于跨境电商这种“互联网+外贸”的新业态,带来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新增点,对于此种态势国家更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总理对跨境电商这种“互联网+外贸”的新业态一直高度关注。2014年11月考察浙江期间,总理曾鼓励表示支持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并亲自敲定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名字。2015年6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2016年1月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当天决定,在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广州、成都、大连、宁波、青岛、深圳、苏州这1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将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初步探索出的相关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积极稳妥向更大范围推广。总理说,本次扩大试点本着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了基础条件较好、进出口和电子商务规模较大的8个东部城市、2个中部城市和2个西部城市。
一、跨境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运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它具有全球性、无形性、匿名性、即时性、无纸化、快速演进等特点。跨境电子商务从进出口方向分为: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和进口跨境电子商务;从交易模式分为B2B跨境电子商务和B2C跨境电子商务;2013年E贸易的提出,跨境电子商务分为:一般跨境电子商务和E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目前主要的跨境电商平台:国际B2C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亚马逊、eBay、Wish、兰亭集势、敦煌;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天猫国际、考拉海购、顺丰海淘、苏宁云商海外购、全球购、极速免税店、悦海购等。
二、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也随之诞生并迅速发展,1999年马云创建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平台,随后淘宝、聚美优品等诞生与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目前作为电子商务中一个重要部分的跨境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初期。
尽管处于发展初期,但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许多跨境电商平台也随之发展起来:①2011年,洋码头从跨境物流服务商转型进入跨境电商市场,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涉足跨境电商业务的创业公司; ②从2013年开始,从事跨境电商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包括小红书、蜜淘、蜜芽宝贝、笨鸟海淘等众多跨境电商公司;③2014年2月,天猫上线“天猫国际”,在模式上复制了一个海淘版的“天猫商城”;④2014年12月,聚美优品上线“极速免税店”;⑤2015年1月,网易和顺丰相继涉足跨境电商行业:考拉海购和顺丰海淘;⑥2015年4月,京东正式上线“全球购”,采用B2C的方式做自营跨境电商;⑦亚马逊也积极布局针对中国市场的跨境电商,从2014年开始相继上线了直邮、海外购、进口直采和国际精品店等多项业务;⑧不久前,360奇酷副总裁高铜良宣布离职,与前TCL副总裁王彦新一起联合创业,成立跨境电商平台悦海购。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但是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比,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无论是在政策环境还是在技术水平上仍然处于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阶段,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随着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推动和行业产业链的快速完善,我国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持续高速发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到2017年将会达到22.2%,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预计可能达9万亿元左右,2011-2017年,将从1.8万亿元增长到8.8万亿元,年均增速近12.8%。
三、跨境电商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跨境电商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跨境物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等现代服务业和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一大批电商平台企业、物流配送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等迅速崛起。跨境电子商务将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组织形式的变化,面对境外多层次、多样化、多需求的消费者,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核心,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加强产业合作,提升产品质量,重新构建产业链,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跨境电商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
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产品销售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虽然在质量和性能上比其他国家的产品要好,但是境外消费者却不知,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可以让更多的国外消费者了解我们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地促进产品的销售。
(三)跨境电商利于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增强我国进出口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利润率。跨境电商的发展省去了中间商的成分,企业以国外消费者为核心,利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利于增强我国外贸的竞争力,有利于外贸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四)跨境电商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跨境物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等现代服务业和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一大批电商平台企业、物流配送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等迅速崛起,利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利于平衡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利于我国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从而利于我国更好更快地追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五)跨境电商利于消费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 检验机构 电子商务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迅猛,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利。据统计,2014年,全国交易额达到3.75万亿元,预计2015年交易额将达到2478亿元。按品类排名,海淘服饰、鞋包、奢侈品等消费品的需求量第一。但是,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存在诸多质量安全隐患,消费者质量安全维权困难重重,而检验监管由于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监管盲区,无法适应跨境电商新业态高速发展。
1 我国检验机构的现状
预防和降低质量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检验的职能所在。如何发挥检验职能,完善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与电子商务较好的融合,是现阶段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检验机构要抓紧完善监管措施,为跨境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 检验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制度不健全,监管有盲区
目前,针对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只是出台《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缺乏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及配套的制度,没有明确具体监管措施和操作要求,使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监管缺乏科学性,无法完全跟上跨境电商发展趋势。
2.2 执法尺度不一,存在灰色地带
目前,各地检验机构在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监管方面因缺乏现有法规和制度的支持,执法的标准不统一,让跨境电商入境假冒产地、假冒品牌的消费品有机可乘,给消费者带来隐患。而且,跨境电商贸易纠纷解决机制尚未完善,跨境交易的维权渠道不畅,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3 信息化建设滞后,没有全口径数据
检验部门尚未建成与跨境电商平台无缝对接的信息化系统,对入境消费品的品种类别、货值、消费信息等情况,不能完整准确掌握,因而难以对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实施风险评估和全面有效监管。
3 完善电商入境检验措施的建议
3.1 建立完备的检验机制
检验部门应结合消费品特点,建立和健全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机制,加快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及其配套制度,如:制定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以及配套的风险布控查验制度、质量安全追溯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并应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对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的“源头可溯、责任可究、风险可控”的有效监管。
3.2 对消费品实施清单分类管理
各检验机构利用国家质检总局和直属检验局对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等级结果,建立禁止入境类清单、重点监管类清单和一般监管类清单,对入境消费品实施清单分类管理。并根据国内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测状况信息,及时进行重点监管类清单的动态调整。
3.3 对经营主体实施备案管理
针对跨境电商(B2C、C2C)入境消费品品种多而杂的特点,检验机构以对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备案管理为主,把经营主体的身份证明、质量诚信经营承诺书及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备案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系统内共享。
3.4 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
向消费者、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监管部门发出相关预警,导入线上12365投诉举报热线,保护消费者权益,降低跨境电商的质量安全风险,提升检验服务效能。平台应以信息化系统实现经营主体和商品质量信息数字化功能;以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按照“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控、流向可追踪”原则建立质量安全信息流;按照“前端开放、中间可控、后续抽检”原则建立质量安全监管流。
3.5 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检验机构要充分利用雄厚的技术力量,打造跨境电商的检验与国内外监管机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统一的监管信息化平台。在跨境电商领域与主要贸易国家建立监管互认制度。建立执法互助的市场治理现代化体系,对内依托信息共享平台,与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网上联合执法;对外通过信息互换机制,交换执法信息,共同打击进出口假冒伪劣产品。
3.6 加大公众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公众大力宣传检验有关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规定,帮助消费者提高对入境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意识,让消费者明白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消费品买了要自担风险;提高公众对检验的认知度,引导社会全员共同监管,共同守法。将跨境电商入境消费品没经检验而在市场上流通的危害性及风险广而告之,加大查获的案例公开报道力度,使公众能直观生动地意识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检验公正严明的良好形象。
4 结语
我国检验机构的现状表明,只有建立完备的检验机制、对消费品实施清单分类管理、对经营主体实施备案管理、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以及加大公众宣传力度才能真正地使得检验机构与电子商务融合。
参考文献:
[1]田建红.新形势下我国检验机构管理存在问题简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5).
[2]闫浩春,石新勇,陈璐.检验机构的专业化发展思路[J].中国建材,2011(08).
一、发展总体思路
坚持“一突出”(突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三并举”(坚持跨境电商贸易和境内电商贸易并举、一般跨境贸易和保税跨境贸易并举、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与专门化的电子商务发展并举)、“三多”(多区域、多主体、多模式)发展原则,依托航空一类口岸、铁路一类口岸、邮政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海关监管场所,以信息平台、商业模式、供应体系、电商主体、仓储物流、快递配送、电子支付等环节构建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模式的报关、报检、结汇和退税等管理机制,扩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拓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链体系。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为引领全面推进郑州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成果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组织保障
2013年11月,广州市成立了“广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市领导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外经贸、发改、科信、财政、交委、工商等政府部门和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管等中央驻穗单位及相关区政府,统筹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试点各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印发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任务、职责分工、进度安排、协调机制等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外经贸局,负责试点日常工作。
(二)启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2013〕89号)要求和广州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的实际需要,我市启动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手开发公共信息服务及数据交换、海关业务辅助监管和检验检疫业务辅助监管等三大子系统及退税、结汇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升级与对接。公共信息及数据交换子系统依托广州电子口岸,初步具备了与海关、检验检疫检疫等数据实现交换、共享的功能;海关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网购保税进口子系统已完成系统联调测试,可以实现企业备案、商品备案、电子账册、电子清单核放、税费管理等监管及服务;检验检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模块研发成功并对接了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可通过广州电子口岸实现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数据交换,B2C邮件快件进出口系统联调测试进展顺利。
(三)有序开展业务测试,验证通关创新设计
根据试点任务和我市试点工作方案安排,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分头开展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相关业务监管流程制定和研究出台配套措施相关工作。海关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网购保税进口业务监管流程已制定完毕;检验检疫对跨境电子商务商品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监管制度,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的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实施快速放行;国税已着手研究、制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具体办法。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推动一个”的原则,我市确定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网购保税进口两种业务模式为突破口开展试点相关业务测试,对监管流程和配套措施进行验证,分别确定了以“清单核放、汇总申报”和“整进报关、清单核放、汇总纳税”的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网购保税进口进行监管,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机场综保区、南沙保税区和邮局流花大院,运作情况良好。
三、未来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打造工作合力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更好发挥领导小组在工作推进、加强沟通等方面的作用,制定试点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各成员单位间有效沟通和协调的机制,及时汇总进展情况,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二)制定业务、技术规范和标准
编制试点技术、业务实施方案,编写《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础信息标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数据交换报文规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和标准,为试点工作提供依据。
(三)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按照分头推进的思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进度。尽快完成平台建设立项及招投标、项目详细设计、海关监管辅助系统开发、公共信息与数据交换系统开发、检验检疫监管辅助系统开发、政府相关部门接口开发等工作,早日实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信息、支付信息和物流信息通过平台进行传送和交换。
(四)制定、政策指引,引导企业开展业务
根据试点业务开展情况和国家政策动向,适时编制和出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保税进口、零售进口、保税出口等业务政策指引文件,明确企业备案、监管流程等事项,确保企业开展业务有章可循。
关键词: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跨境交易,其供应链相对于传统贸易中的供应链更为复杂。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跨境物流、信息不对等、通关繁杂、跨境结算等问题。
一、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现状分析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在出口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增长亮点。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9-2020》统计,2019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商品总额达到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在海关和云南省商务厅的数据统计中,交易额实现1.9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020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额达到1.12万亿元,同比增长40.1%,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加63.3%。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中心,衔接上游中国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国外零售商、客户。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协同管理整合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涉及到产品原材料采买、制造商生产、产品通关、国内外物流、资金跨境收支等活动。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各节点企业主要包括国内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国外零售商、最终消费者,其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1)
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问题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主要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平成与其他关境客户的交易活动,扩大了交易的范围,供应链延长。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存在交易主体数量多、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业务环节复杂等问题,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面临困难与挑战,体现为以下几点:(一)跨境交易链延伸,供应链协同难度大。相比与传统的跨境贸易,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趋于全球化,交易链条不断延长,全球化的采买变得更加专业,涉及国家数量多,参与主体复杂,上下游间的供应链协同难度加大。首先,在货源方面,国内制造商利用专业采购团队,在最短时间以较低采购成本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零售商加大市场开发投入,根据消费者潜在需求不断挖掘全球特色的产品,增加商品附加值,采买交易的全球化使供应链的协同难度增加。其次,各节点企业缺乏协同意识。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上的国内批发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商品,需要完成海关业务、跨境运输、国内外物流、跨境收支等活动,但各节点企业间缺乏协同意识,相互之间仅限于单一的业务活动,供应链断裂现象时有发生。最后,业务衔接流畅性会影响供应链协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不同企业间需要不同的业务衔接,衔接复杂度上升,时间成本提高。不同企业间的服务标准差异也会造成衔接不畅,从而削弱供应链协作性,加大协同难度。(二)跨境物流复杂度高,交货时效性下降。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具有跨境交易、发货频率高、货物体积小、商品多样化的特点,导致运输环节复杂度高,其具体表现为:第一,物流渠道选择。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渠道主要分为海外仓和直邮。海外仓也指仓发,卖家将零售出口的商品批量运送到目的国仓库,在客户下单后,直接从仓库将货物发出,一般在2个工作日商品就会到达客户手中;直邮也称为直发,选择的物流公司不一样,费用也不一样,运输时间也有差异,快则2~7个工作日,慢则15个工作日。当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进入旺季时,配送时间会更长,配送效率会受到影响。第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配送效率的影响呈正比。在跨境物流过程中,物流基础设施指国内外涉及出口零售供应链整体服务功能,满足运输、分装、装卸等环节的仓储、运载设施,以及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等。物流的现代化发展促使仓库的功能发生变化,依托装卸自动化、加工设备等由储存货物功能转化为流通加工功能。在运载过程中,装卸机械的自动化大大提升了搬运效率。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快捷、准确为物流提供了信息服务,提升了物流效率。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物流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配送时间较短,配送效率较高。第三,转运方式和设备的选取。跨境物流转运方式可采用海运、空运、陆运或多式联运,一般而言,单一的运输方式难以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零售供应链的要求。多式联运转运设备的规格和选择不同,将会增加货物装卸的次数,进而影响交货时效性。例如,集装箱的使用使货物零化整,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利用机器就可以快速移动货物,这样有利于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三)交易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日益突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商务模式,其虚拟性使交易企业信用问题突出,导致信息不对称,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进而加剧道德风险。首先,供应链主体多元化导致交易信息不对称,使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衔接与协同困难,增加各节点企业在产品、订单、需求信息等方面的交流难度,企业间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挑战。企业层级多会产生“牛鞭效应”。需求信息由下游国外客户逐级反馈到上游国内供应商,传递层级越多越会导致信息被夸大,最终使需求信息与实际偏差巨大,造成供需不对等。其次,跨境交易加剧信息不对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易涉及到的上下游企业来自不同的国家,会存在语言沟通不畅、贸易文化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使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难以满足下游最终客户的需求,导致客户忠诚度及客户黏性下降。各国间没有统一的企业监管模式和体系,导致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问题突出。最后,国际市场风险难以预料。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国家数量庞大,交易覆盖面广,各国的文化底蕴、消费习惯均存在差异,且我国与目标市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市场开发难度大,上下游交易主体之间信息稳定性受到挑战。(四)跨境通关程序繁琐,检验通关效率低。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是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第一道关卡。面对跨境电子商务本质是“互联网+外贸”,传统海关监管难以适应其批量小、频次高、品种多等特征,造成通关效率低下、出口退税难、商品品质难保证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一体化通关政策与平台。现有法规对跨境电商出口确定性不明确,导致在通关、贸易统计、诚信监测方面缺乏规范性。通关过程中,海关要对商品进行检疫检验、报税,需要单据数量多、内容复杂,涉及到商品的退税、支付和结汇业务环节多,导致办理手续复杂,花费时间长,报关成本高,通关效率低下。如果遇到商品滞留海关的情况检验,则检验程序会重复,通关会更加困难。其次,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在审核零售出口与进口的商品时都有较严格的标准,检验时间长,效率低。零售进出口标准具有差异性,导致企业在通关过程中要准备不同的报关材料和相关单据,使通关程序更加繁杂。大量商品通过快件和邮政渠道通关,物流周期长,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最后,出口退税难。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无法提供报关单、增值税发票;小件邮包没有海关数据,退税成本高。不完善的退税流程会导致大部分国家不能缴税,同时也就难以享受到出口退税的好处。(五)跨境结算渠道不畅,汇率波动风险高。在跨境结算过程中,我国境内对商户资质、物流信息的审核困难,工作标准难以统一,办理手续繁琐,结算时间周期受到影响,导致结算效率低下。结算时间周期将影响跨境电商的资金链,结算周期越短,资金周转效率越高。境外跨境结算面临业务权益难以保证,各国间的监管差异限制跨境结算,汇率的波动将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目前,国际上企业出口多采用美元结算,在跨境结算中,中国企业需要应对汇率风险的挑战。美元汇率的波动会受到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变动幅度较大。国际局势的动荡也会影响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导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利润和销售额下降。跨境结算的渠道不畅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会加剧跨境电子商务运行的不确定性。从需求角度来看,在汇率变动幅度较大的时候,国外消费者会产生观望情绪,降低跨境消费需求,并在贬值时结算货币化趋势加剧,国外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也将明显下降,从而降低中国商品消费的消费需求。
三、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对策
关键词:出口;新优势;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打造支撑江苏经济发展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编号:2015SJD8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日
据海关统计,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牛比2014年1月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同期,江苏省进出口总值455.7亿美元,比2014年1月下降4.8%,其中,出口284.0亿美元,下降1.7%。据海关统计,2016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8万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同期下降9.8%,其中,出口1.14万亿元,下降6.6%。其中,2016年1月江苏进出口总值为2,630.9亿元,从出口方面来看,1月份江苏出口1,679.3亿元,下降3.4%。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出口的整体趋势走低,江苏作为外贸大省近两年的出口下降由1.7%增加到3.4%,降幅倍增。连续出口低迷现象,原因在于全球总需求不振、贸易摩擦增多,同时传统优势弱化也是重要原因。目前,江苏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低成本出口优势正在消失,加之一些后起的新兴经济体,提供更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低成本要素,这使得江苏这样的外贸大省面临极大的竞争挑战。因此,在新常态下,推进以“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为目标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江苏新的出口竞争优势,有利于稳固国际市场竞争力,使出口继续支撑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培育服务贸易出口竞争新优势,支撑江苏经济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国对外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服务贸易处于零星交易状态,到2010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比接近1∶4,2015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5.4%,较2014年提升2.7个百分点。曾指出,服务贸易将是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未来新的出口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在商品领域,而在附加值更高、绿色环保更强的服务贸易中。“十二五”期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虽然较之以前增长一倍,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但服务贸易目前依然是江苏经贸发展中的短板,暂时处于国际市场上的劣势地位。因此,江苏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需要依靠现代服务产业带动,注重提升服务贸易生产要素,提升外贸质量的重要因素。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深化国际市场分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引育和优化科技要素以及拥有第一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本要素对服务创新的最大贡献力度,加强知识、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密集型特征的部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重点培育通信、金融等新兴服务业。通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切实有效地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江苏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地位与水平,培育服务贸易出口竞争新优势,支撑江苏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二、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外贸发展新优势,支撑江苏经济发展
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新业态之一。跨境电子商务的新理念、新模式为江苏这样一个外贸大省的对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江苏传统出口优势受到挑战之时,跨境电子商务拥有低碳环保特点,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成本,为拉近与国外消费者的交易距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互联网+”正在成为江苏外贸企业创新转型的突破口。近年来,江苏相继出台推进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和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方针措施,打造“互联网+外贸”新模式,重视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开拓新兴多元化市场。借助南京玄武区徐庄软件园、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无锡山水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常州创意产业基地五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平台,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优势产业需求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和模式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发挥经济辐射效应。培育外贸企业的通关、物流、退税、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能力,加大跨境电子商务技术研发力度,为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和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孵化创新开拓市场,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并完善采购市场,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新生业态,创新管理思路、运营模式和政策匹配,培养一体化服务和管理能力,扩大生产和出口,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均衡发展。
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培育江苏出口竞争新优势
开放、创新、绿色是江苏发展的理念和动力。江苏不仅要引资引智,更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其沿线各国家密切交流交往。鼓励企业走出去,喜迎高端技术走进来,向市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后市场全价值链的国际化迈进。江苏作为外贸大省其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且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机遇,拓展开放空间,提高外贸企业研发能力,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提升区域性、行业性出口品牌的占有比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鼓励外贸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引领新常态,促进外贸的创新发展,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投资,实现江苏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2013年9月份签订的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项目合作及协作,成为江苏率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撬动点,加快培育航运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连云港、徐州两个中心城市,加快徐连一体化发展,增强吸纳要素、资源和人才集聚能力,促进苏北地区联动发展。新丝绸之路是经济、商贸、文化之路,紧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升江苏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推动江苏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通过培育江苏国际竞争新出口优势支撑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江苏更高水平的开放注重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国际深层次合作的开放,急需引进与江苏产业可对接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事实证明,产业的竞争优势决定外贸的竞争优势,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培育需要从生产要素、产业集聚、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等层面开展。培养企业研发管理能力、营销服务能力、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及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优化新型贸易方式,延伸和拓展孵化器链条;优化政府资源,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抓住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出口,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使江苏优势产业走出国门。形成全方位出口竞争新格局,以此提升江苏外贸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红.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东北亚研究院,2015.
[2]戴翔,张二震.服务业开放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效益――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1.
[3]冀芳,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