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1篇

1 蓝光照射的原理

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nm之间,故有人认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3,4]。光疗主要是使胆红素光异构化[5],形成构象异构体(4Z,15E2bilirubin Ⅸα,简称ZE; 4E,15Z2bilirubinⅨα,简称EZ)和结构异构体(lumirubin,LR)。这些异构体属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肠道或从尿中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降低。光疗作用的部位是在皮肤的浅表组织,蓝光照射是使体内的胆红素不断上升至皮肤表面后,使其分解,以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目的。

2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适应证及其不良反应

2.1 适应证 关于何时进行光疗争议颇多,鉴于核黄疸的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有些学者提倡早期行光疗,但我国有些学者认为除非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否则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并无显著影响[6] 。同时Beutter等[7]研究认为胆红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维持一定的胆红素水平,可保护机体免于氧化的损害,就此争议世界各国提出了不同标准。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提出,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光疗标准,而应根据患儿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丁国芳等[7]推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光疗标准,见表1、表2。

表1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

标准(μmol/L)

时龄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考虑光疗光疗

~24 h≥103≥154

~48 h≥154≥205

~72 h≥205≥257

>72 h≥257≥291

表2

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光疗

推荐指标

胎龄(周)/出生体质量(g)

总胆红素界值(μmol/L)

出生~24 h~48 h~72 h

~28 周/

29~31 周/1 000~1 500 g≥17~103≥103~154≥154

31~34 周/1 500~2 000 g≥17~103≥103~171≥171~205

35~36 周/2 000~2 500 g≥17~120≥120~205≥205~239

2.2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烦躁、腹泻、呕吐、腹胀、皮疹、核黄素缺乏与溶血、青铜症等。目前认为光疗发热与光谱中含红外线而导致产热过多有关;腹泻与光疗后胆红素光异构体产生过多,肠道排泄时抑制肠道乳酸酶活性有关; 皮疹与光过敏有关[8] 。护士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以便给予预防、护理和选择恰当的光疗方法。

3 蓝光照射的仪器设备

常用蓝光照射的仪器设备有单面蓝光治疗仪、双面蓝光治疗仪、蓝光毯、蓝光床、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s)等。关于蓝光照射仪器的选择研究很多,袁晓路等[9]总结出临床工作中可以首选BiliBed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黄疸,不仅退黄效果肯定,而且方便、实用、不良反应少、不影响母乳喂养,同时又减少护理的工作量。李妮[10]发现Bilibed 婴儿蓝光床不仅在疗效和护理方面优于传统光疗法,而且其治疗方式也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牟园芬[11]比较蓝光毯与蓝光箱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讨论相应护理问题,得出结论轻中度黄疸以选蓝光毯为宜,较重度黄疸则选蓝光箱。孙金秀等[12]探讨双面与单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得出,双面蓝光照射在相同时间内使胆红素异构化速度加快,对减少核黄疸有重要意义。张晨美等[13]探讨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s)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效应,结果LEDs 在同样的光强度下能起到普通单面蓝光一样的光疗效果,可安装在保温箱内,有利于早产儿光疗,且不良反应并不增多。目前国外主要通过HPLC 检测胆红素光异构体变化来选择最佳光疗光源。HPLC 应用薄膜层析原理,按照不同胆红素光异构体具有不同极性将其分离,然后准确地测定每种胆红素异构体量的变化,这种方法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14]。因此临床上要根据患儿的黄疸程度和科室现有仪器选择蓝光照射的设备。

4 蓝光照射的时间

不同医院采用光疗的时间也有不同,通常有间歇光疗8~12 h和连续光疗24 h。有学者认为,光疗开始时,光疗反应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强,随后光强度继续增加,但反应增加率下降,直到达到“饱和”状态,即在此点以后,即使光强度继续增加,光反应也不会增加,当胆红素浓度下降至100 mol/L时,即使继续光疗,胆红素亦不再降低;连续或间歇照射疗效无差别,后者可减少不良反应,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效果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疗效[15]。李华娟[16]、王金钰[17]研究结果显示间断蓝光照射避免了蓝光持续热效应对患儿体温波动、生理节奏、生活环境的长时间干扰和影响,既能使黄疸消退,又不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儿的发育成长。刘仁莲等[18]研究表明间歇蓝光照射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仅疗效好,而且可使新生儿父母在新生儿烦躁哭闹时用语言和抚触安慰,避免新生儿“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身体舒适[19] 。鉴于间歇蓝光照射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因此建议临床上多采用间歇光疗法。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蓝光照射的时间首选间接光疗,光疗的仪器设备临床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陈金龙.中华新生儿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37.

[2] 陈吉庆,昊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39.

[3] 金汉珍,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5-307.

[4] 杨羊珍.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杂志,2002,2(5):411.

[5] Onishi S,Isobe K,Itoh S,et al.Metabolism of bilirubin and its photoisomers in newborn infants during phototherapy.J Biochem,1986,100:789-795.

[6] 李凤英,陈自励.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分歧与争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831.

[7] Beutter E,Gelbart T.Demina A1 Racial variability in the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UGT1-A1)promoter:a balanced polymorphism for regulation of bilirubin metabolism.J Proc Natl Acal,Sci,1998,95(14):8170-8174.

[8]Moan J.Light therapy of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Tidsskr Nor Laegeforen,1992,12:1459-1463.

[9] 袁晓路,洪洲.蓝光床与传统光疗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安徽医药,2007,11(7):632-633.

[10] 李妮.新生儿黄疸2 种蓝光疗法的临床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3-24.

[11] 牟园芬.蓝光毯与蓝光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14-815.

[12] 孙金秀,冯玉梅,吕守英.双面与单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24-25.

[13] 张晨美,杜立中,王珏.应用蓝光发光二极管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23-326.

[14]Myaea A,Sender A,Valette V,et al.Early changes in cutaneous bilirubin and serum bilirubin isomers duing intensive phototherapy of jaundiced neonates with blue and green light.Biol Neonate,1997,71:75-85.

[15] 马加宏,陈凯.临床新生儿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1.

[16] 李华娟,刘月利.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36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1,41(16):49.

[17] 王金钰.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3):77.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婴儿;新生;肺出血;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26-02

新生儿肺出血发生在许多严重原发疾病的晚期,是一种严重综合征,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5‰,尸检的1%~40%[1]。如何预防肺出血的发生及改善肺出血的预后,了解肺出血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其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肺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新生儿肺出血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符合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2]的肺出血新生儿105例。男65例,女40例;胎龄

1.2 方法

参考文献资料[3,4],记录肺出血组和无肺出血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重度窒息(至5 min Apgar评分仍≤5分)、胎膜早破、脐带绕颈、羊水异常、低体温、低血糖、严重酸中毒(动脉血pH≤7.15)、严重低氧血症(经吸氧FiO2>0.6仍PaO2≤50 mm Hg)、呼吸暂停、吸入高浓度氧(FiO2>0.6超过24 h)、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肺部感染、肺透明膜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临床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经SPSS 11.5 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潜在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肺出血潜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23个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

2.2 新生儿肺出血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胎龄

3 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有关[4],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由于其特殊的发育特点和生理状态是肺出血发生的高危群体[5]。蔡琍璇等[6]报道新生儿肺出血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58.93%、71.43%。本研究结果表明,胎龄

严重低氧血症、严重酸中毒是肺出血发生的重要病理性危险因素。严重缺氧时,心肌缺氧使血管痉挛、肺血管瘀血,血管尤其毛细血管缺氧使渗透性增加;缺氧导致的严重酸中毒更增加血管渗透性,因而发生肺水肿、肺出血[1]。本研究结果显示,严重低氧血症、严重酸中毒患儿肺出组为66.7%、52.4%,明显高于无肺出血组的40.0%、20.0%。及时改善缺氧、纠正酸中毒对预防肺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是新生肺出血发生的又一重要病理性危险因素。蔡琍璇等[6]报道新生儿肺出血在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为14.29%、7.14%。本研究结果显示,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肺出组为50.5%、49.5%,明显高于无肺出血组的25.0%、26.0%。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本质是严重缺氧,对肺透明膜病、动脉导管未闭等原发疾病的积极治疗是肺出血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宫内窘迫、出生时重度窒息等能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严重缺氧以及吸入高浓度氧与肺出血的发生有关,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妊高征孕妇一氧化氮生成减少、血内皮素-1异常升高,引起胎盘血管强烈收缩,胎儿发生缺血缺氧,导致新生儿肺出血[7,8]。新生儿吸入高浓度氧可损伤肺吞噬细胞,并激活粒细胞产生“呼吸爆发”,释放氧自由基,从而发生肺出血。通过预防或积极处理上述危险因素,对减少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低体温、肺部感染也是新生儿肺出血的原因[9],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低体温、肺部感染与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关系不大,这可能与本组新生儿的低体温、肺部感染及时得到控制有关,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对预防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3-44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J].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4):248.

[3] 郭红苗,吕勤. 新生儿肺出血高危因素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22):55-57.

[4] 李秋平,黄俊谨,陈佳,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临床转归及其高危因素[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0):627-630.

[5] 赵有为,游楚明,傅万海. 新生儿肺出血49例临床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4):252-254.

[6] 蔡琍璇,展爱红,赵奕怀,等. 新生儿肺出血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11-2214.

[7] 赵宁,夏红卫,刘绍基,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新生儿肺出血的关系[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6):534-536.

[8] 杜惠妍,崔其亮. 水通道蛋白在肺的表达及与肺出血的关系[J]. 医学综述,2007,13(20):1537-1539.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3篇

关键字:新生儿 窒息 儿科护理

新生儿窒息(asphysia of the newborn)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以呼吸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综合征。新生儿娩出后无呼吸或呼吸抑制,出生时无窒息,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也属窒息。是围生期婴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国内的发病率约为5%~10%,病死率2.3%~12.7%不等。下面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阐述如下。

1病因和发病机理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宫内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凡能影响母体和胎儿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会造成窒息。

1.1.母亲因素 母亲患糖尿病、严重贫血和心、肾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患妊娠高血压、胎盘异常等产科疾病;吸毒、吸烟;母亲年龄>35岁或

1.2.分娩因素 因脐带打结、受压、绕颈、脱垂等造成脐带血流中断;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等;产程中麻醉剂等使用不当。

1.3.胎儿因素 各种高危新生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有严重先天畸形的新生儿、羊水或胎粪吸入者、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者。

窒息早期,因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导致血流重新分布,胃肠道、肺、肾、肌肉和皮肤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心、脑、肾上腺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得到保证。若严重窒息,缺氧持续存在时,发生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全身各重要器官受累,包括呼吸衰竭、循环障碍、脑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肾损害以及低血糖等生化和血液改变。同时,可引起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出污染羊水,若胎儿因缺氧出现真性呼吸,可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2护理评估

2.1.健康史 了解孕母年龄,孕期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严重贫血、心、肾疾病、感染和胎盘异常等;了解患儿出生时是否脐带打结、受压、绕颈、脱垂;有无羊水吸入及羊水是否混浊和Apgar评分结果;母亲产时是否用药、是否有吸毒、吸烟史。

2.2.身体状况 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意识状态,注意有无嗜睡、昏迷或兴奋;注意呼吸、心率及肌张力的改变,原始反射是否正常存在,有无惊厥、呼吸暂停、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了解血气分析、血生化及颅脑影像检查结果。

2.3.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患儿父母对本病的病因、性质、治疗及预后的认识程度;评估家长对本病治疗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3护理诊断

3.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3.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3.体温过低 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4.潜在并发症 缺血缺氧性脑病。

3.5.恐惧(家长) 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4护理目标

4.1.使患儿能维持自主呼吸。

4.2.住院期间患儿不发生感染。

4.3.患儿体温保持正常范围。

4.4.患儿不发生并发症(HIE),或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

4.5.家长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

5护理措施

新生儿娩出后应分秒必争进行抢救,按ABCDE复苏方案进行。

5.1.A(air way)开放气道 胎头娩出后,不应急于娩肩,而应立即挤尽口、咽、鼻部的黏液。将出生新生儿置于预热的开放式远红外抢救台上,生后立即用温热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的羊水及血迹以减少散热。患儿仰卧,轻度的头低足高位,肩部以毛巾垫肩2~3cm使颈部轻微仰伸,用吸管吸净口腔、鼻及咽喉中的黏液和分泌物,因鼻腔较敏感,受刺激后易触发呼吸,应先吸口腔后吸鼻腔,如羊水混有较多胎粪,第一次呼吸前应立即吸净气道内的胎粪,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钟,保持呼吸道通畅。

5.2.B(breathing)建立呼吸 弹足底或刺激皮肤以引起啼哭、建立呼吸,应在生后20秒内完成。经刺激后若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钟,给予保暖观察。Apgar评分3~7分者,可面罩给氧。若评分在3分以下,无自主呼吸和(或)心率50%,至出现自主呼吸和皮肤转红后拔管。

5.3.C(circulation)维持循环 若心率慢,

5.4.D(drug)用药心 率仍100次/分钟停止用药。同时,根据病情用药以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因母亲在分娩前4小时用麻醉剂而致呼吸抑制的新生儿可用纳洛酮0.1mg/kg静滴或气管滴入。

5.5.E(evaluation)评价 复苏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的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操作,即评估决定操作再评估再决定再操作,如此循环,直到完成复苏。

5.6.监护 复苏后至少监护3天,注意病情观察,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皮肤颜色和神经系统症状等。并注意喂养、大小便情况、预防感染等问题。

在复苏全过程中注意应做好保暖工作。在呼吸道分泌物未吸净前不要刺激婴儿啼哭或加压给氧。给氧时压力避免过高引起气胸或肺大泡。技术动作要迅速、熟练,且操作须轻柔,避免创伤。

5.7.健康教育 孕妇要定期做产前检查,教会孕妇自我监护测数胎动,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高危孕产妇可转运至复苏条件较好的医院分娩。

参考文献

1杨聪玲;新生儿窒息临床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0年10期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4篇

1光疗

光疗的原理是通过光的氧化及异构化作用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无毒的、胆绿色的水溶性双吡咯,经胆汁及尿便排出体外。杨育燕等认为蓝光照射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明显[1]。目前主要有绿光照射、蓝光照射、蓝光射灯、发光二级管光疗、光导纤维光疗毯等。张晨美等通过体外实验已证实普通单面蓝光与蓝光发光二级管的疗效相同[2]。目前临床上光疗方式有连续蓝光照射和短时多次蓝光照射两种方式,张萌等认为两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但后者副作用更小[3],且光疗间歇期可提供母乳喂养,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有利于新生儿的生理、心理健康,减少不良反应[4]。

2药物疗法

2.1丙种球蛋白作为人血免疫球蛋白一种的丙种球蛋白,含有较完整IgG及IgG亚型,可从大量供体血浆中分离出来[5],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作用。丙种球蛋白通过封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进而阻断溶血过程,减少胆红素的产生,降低换血几率[6]。有研究发现,新生儿血清IgG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而迅速升高,可加快血清型抗体的清除,亦能预防潜在的感染,此可能为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机制[7]。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应用丙种球蛋白,可使胆红素由上升趋势迅速转为下降趋势,有效降低AB0溶血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8],并可减轻贫血程度、减少光疗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9]。目前治疗新生儿溶血所需丙种球蛋白的剂量和方法尚无统一标准[10]。周福根等人通过比较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中的疗效发现,大剂量IVIG(1g/kg,连用2d)较(0.5g/kg,连用3d)取得较好的疗效[11];黄华飞等人研究表明Bhutani曲线第95百分位水平可作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阈值[12]。

2.2白蛋白白蛋白可与脂溶性胆红素稳定结合,形成大分子物质,使其排出体外,有助于预防核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白蛋白应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时,不但要考虑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比值也同样重要[13]。

3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白蛋白,同时也可置换出患儿血液循环中的胆红素、致敏红细胞及免疫抗体。常用的换血疗法有两种,即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操作与传统脐静脉换血法。目前多采用经外周静脉输血、肱动脉或桡动脉抽血进行同步换血,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本方法与传统脐静脉换血法相比,方便有效且安全[14]。目前临床上常规换血量为新生儿血量的两倍。有人做过研究示单倍血量换血与双倍血量换血的降低红胆素的效果相同[15]。S.Yigit等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应用AB型血浆悬液和O型红细胞的换血疗法应比应用同型全血效果好[16]。

4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抑制剂

近年来人们认为金属卟啉能抑制HO、减轻新生儿黄疸。有研究发现锡一中卟啉辅助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7]。Bhutani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将锡泊芬(锡-中卟啉,SnMP)应用于有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可明显降低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少光疗的时间[18]。个案报道中Reddy等人指出锡-中卟啉对治疗已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宫内生长受限发育迟缓的及已耐受高强度光疗的低体重儿较敏感[19]。

5中药退黄

近年来,关于应用中药退黄的研究较多,其中,茵桅黄具有保肝护肝、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亦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在肠一肝循环过程中的重吸收,从而促进胆红素排泄,缩短黄疸持续的时间,有效消除黄疸[20]。茵栀黄联合传统光疗综合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疗效显著[21]。水飞蓟素有抗炎、抗氧化、缓泻、护肝、增加肝酶的数量及活性等作用,配合光疗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效果明显[22]。陈志宏等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注射液明显缩短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程,安全有效[23]。田春莉等进行临床研究,证实舒肝宁结合西医疗法较苯巴比妥、尼可刹米治疗符合 "阳黄"诊断标准的新生儿退黄效果更好[24]。余奇侠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应用茵陈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25]。吴曙粤等的系列研究表明,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药物易透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其功效。以山栀子、茵陈、大黄等15味中药为组方的"新生儿中药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可明显降低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预防核黄疸;同时此配方与口服和静脉注射中药及灌肠等方法相比更为安全且副作用小,安全不易过敏,值得在社区及家庭推广使用[26-28]。中医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相对安全。

总之,新生儿ABO溶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临床工作中,给予积极合理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血胆红素水平、预防核黄疸发生。

参考文献:

[1]杨育燕,陈自成.光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8,14(4):491-492.

[2]张晨美,王珏,杜立中.蓝光发光二极管光疗效应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3):202-203.

[3]张萌,覃遵祥.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892-893.

[4]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5]Clark AL, Gall SA. Clinical use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regnancy[J].merical Journal of Obstertrics and Gynecology, 1997, 176(1): 368.

[6]李冬梅,刘晋华,蔡大伟,等.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应用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1):14.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黄儿科疾病临床应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t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单味大黄治疗某些儿科疾病的报道较多,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1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对病毒、葡萄球菌、厌氧菌、链球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颜学忠[1]治疗35例疱疹性口炎患儿,取大黄3g,加入50~100ml水中煮沸1~2min,每天少量口服煎液不少于4次,连续2d后,与41例常规方法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弥漫性牙龈红肿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2上消化道出血

大黄止血的有效成分是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均有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并使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还能使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血管抵抗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止血。林秀珍等[2]对30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大黄粉0.5~1g后鼻饲胃内保留,2~3次/d,连用2d,有效率为93.33%。

3胃肠功能衰竭、肠胀气

大黄能有效阻止炎症介质的扩增及其生物学作用的发挥,阻止炎症介质介导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多种病原体有抑制作用;对某些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薛前进等[3]对42例胃肠功能衰竭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粉0.2g/(kg·次)鼻饲,1次/8h,连用3d。结果表明:止血有效率为83.33%,肠鸣音恢复有效率为100%。唐贵富等[4]给32例危重症时肠胀气患儿以大黄粉溶于10~30mL温开水中后口服或灌肠,体重<5.0kg者用1.0g,5~10kg者用2.0g,10~15kg者用3.0g,>15.0kg者用6~12g,有效率为90.6%。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谢艳红等[5]将大黄粉5g用温开水适量调匀后,对2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用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每日更换1次,连用3~5d,并随机选择同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对照,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用大黄敷脐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5蛔虫病

大黄具有攻里通下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证明,大黄中有效成分大黄素对乙酰胆碱所致痉挛有很强的解痉作用。因此,用大黄治疗蛔虫病有较好疗效。章正国等[6]用生花生油50ml加大黄粉6g给25例蛔虫性肠梗阻患儿胃管内注入后夹管2h,所有患儿在1h内即排出蛔虫,梗阻症状立即消除,3d后均出院。

6便秘

大黄含蒽醌类化合物,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药物进入体内后可刺激大肠蠕动而排便。陈睿[7]对40例新生儿便秘者用约3g大黄粉加沸水调成糊状后敷于脐部,纱布固定,24h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97.5%。张静慧[8]治疗80例便秘患儿,将大黄5~10g研粉后用醋调成糊状,贴双足涌泉穴或脐部,10~15h后取下,有效率为94%。

7流行性乙型脑炎

大黄具有攻下泻火、醒脑开窍、抑制免疫及抗病毒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大黄乙醇提取物可减轻病毒性脑炎模型鼠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消除脑组织内病毒抗原,降低病程各期病毒滴度,具有有效的抗病毒作用。万容等[9]对3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25g加水250ml煎煮10min,取液100~200ml冷却后保留灌肠,2次/d,3d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在退热、止惊、意识恢复及呼吸衰竭的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证、降低无效率方面有积极作用。

8腮腺肿大疼痛

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英若兰[10]对80例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腮腺肿大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大黄粉15~20g滴入少许食醋,搅拌成糊状后贴敷于耳垂,每24h更换1次,3~5d为1个疗程。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能明显缩短肿大及疼痛消失时间(P<0.01),治愈率为100%。

9脐炎

大黄具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等作用。周玉琴[11]对出生28d内的50例脐炎患儿用50%酒精清洗脐部后,上敷大黄粉0.3~1g,1次/d,5d内全部痊愈。

10其他

除上述外,单味大黄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小儿跌打损伤、小儿软组织感染等也有较好疗效[12]。总之,大黄在儿科应用广泛,并有较好疗效。但由于大黄味苦、性寒,作用迅速猛烈,走而不守,加上小儿皮肤娇嫩、脾胃虚弱等特点,故临床使用时应病证清楚,把握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颜学忠.生大黄治疗疱疹性口炎35例[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0):68.

[2]林秀珍,贾慧敏.生大黄粉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2,(5):30-31.

[3]薛前进,张玉奇,毛华,等.生大黄在预防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434.

[4]唐贵富,陈静华,李爱华,等.大黄对小儿危重症时肠胀气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35-36.

[5]谢艳红,李秋德.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8):112-113.

[6]章正国,陈丽燕,陈燕凌,等.大黄粉在普通外科临床应用的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2):149.

[7]陈睿.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新生儿便秘40例[J].江西中医药,2002,33(2):35.

[8]张静慧.大黄贴穴治疗小儿便秘8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2):2193.

[9]万容,刘雨睿,冯慕仁.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3):260-261.

[10]英若兰.醋调大黄粉外敷治疗腮腺肿大疼痛[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