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时代的教育

数字时代的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时代的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时代的教育

数字时代的教育范文第1篇

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中学时代作为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历史教育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文化的同时,另外一个重要的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而认识自己所生存的社会与环境,正确认知自己在历史和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而这一功能在过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网络舆论日益开放,百家争鸣的今天,引导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毫不夸张的说,历史教育的成败与否甚至关系一个国家的未来兴衰。

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历史教育首要目标应当充分发挥历史的知识构成,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应包括独立思考领域的能力、研究实践领域的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能力。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授在数字时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学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知识性传授为辅 引导性思考为主

目前的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在授课方面,除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较为单一的框架将规律、现象、人物事件硬性的归纳到一起,并给予了统一的答案,从流程和教育理念上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启迪空间。这无疑与未来教育趋势和社会发展趋势有一些不符。

在数字时代情况下,尽早让同学具备对各种历史知识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思维方式的引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锻炼和培养:

首先就是从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手,从人类本体出发,承认人性多元化的同时,通过塑造分析历史典型案例,引导同学在面对历史现实具备正确的角度与态度。作为影响同学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他们并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是可以制约或者促进认知活动的发展。

其次就是引进小组讨论和机制,对于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让学生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探究历史的规律与真谛。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

以史为鉴 识己知事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看清过往的同时,更重要的功能是看清自己。具体落实到历史教育方面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历史教育的目标中,既要强调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因素的,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成长,使教育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要着眼未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他们应该拥有健全历史观念,不轻易盲从,拥有合适方法论去分析所面对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历史史实。

因此在历史教学的目标中,不仅是要强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等,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公民意识,具有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其实在过去编订的历史教学大纲中,就着重提到了历史学科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而这也正是我们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跨学科整合 打造宏观历史教育

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另一个趋势就是信息的纵向化和横向化趋势突出,各学科知识的结合也日益紧密。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同时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内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宏观思维能力,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兴趣的同时,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数字时代的教育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王俞涵(1981―),山东威海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高级编辑,经济学硕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育应运而生。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对数字教育给出了一个准确的定义,其指出,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数字教育在构建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新沟通机制,另一个是交互作用。

一、国家对高职数字化教学的指导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职业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在性质上,信息化是数字教育的基础,为数字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样,在数字教育概念尚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数字教育的特征。教育部一直以各种方式在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当时仅有数百名教师参赛,而到2015年则有约6万名教师参赛,可以看出大赛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13年,成立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教育部举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组织职业院校信息化研究课题。而到了2015年,教育部则开始着手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当时的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各职业院校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并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下,数字化教育的概念愈加清晰,沟通和交互两个主线也得以强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些举措均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数字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1硬件设施显著改善,但不足以支撑数字化教学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只有30%的高职院校具备了较为充足的上网学习条件,而有70%的高职院校供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有限,甚至很多院校表示,每周只能保证一次学生正常使用机房的时间。在更进一步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人机比例较好的院校,很多电脑配置也不足以支持现代化数字课程的呈现,只能供学生用来进行听力活动的训练,导致即使有好的现代化数字学习资源,很多院校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课堂授课来实现,甚至是辅的实现,最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观念尚未转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还有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课堂的授课模式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上,既缺乏沟通,又缺乏互动。一部分教师认为原来没有数字化教学,学生一样学得很好,因此从思想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新,但也只是使用教材自带的多媒体课件和光盘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

目前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数字化资源有限,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去学习,或者是在主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自学壁垒。虽然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时间,但由于内容枯燥和缺乏互动,往往是学生跟老师打游击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生平常根本就不认真在线学习,纯粹靠挂机在线来混时间,作业也基本是在网上搜索现成的资料或答案,然后复制粘贴拼凑完成。

4缺乏真正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传统教学无法向数字化教学实现真正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所谓的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机构打着外语学习资源的旗号,内容实则东拼西凑,未经过严格审核,错误和漏洞百出,而且缺乏教学理念的支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并专注教育本质

虽然数字化时代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和手段的现代化,但仍然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数字化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不能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要从教育本质出发,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使两者有机地融合。

2专注全面发展,打通教育的B端和C端数据

目前市场上为学生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么只专注B端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的内容仅为学生的课堂服务,要么太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基础学习。真正的职业数字化教育是需要将B端和C端的数据打通,通过对学生在B端的在校学习行为作出大数据的分析,然后将其运用到其C端个性化学习阶段,使数字化教育真正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加强对数字资源的质量监管,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库

由于开发数字化资源的机构不像出版机构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管控,导致很多小机构打着教育的旗号不断侵权盗版,私下改编一些未经版权许可的资源,更有很多机构为了牟利而粗制滥造的资源流向市场,直接导致学生接触到这些质量未经严格把关的产品,而使教育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未来专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机构和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支持邻接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保证受教育者基本的权益。

数字时代的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教育;数学教学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

1、教材种类单一, 忽视专业差别。

不同的专业( 如文科或理工科、土木或汽车专业) 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所用教材基本一致, 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近乎相同, 以致无法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近几年,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的数学教材, 虽比过去的教材有较大优化和提高, 但多数教材仍然没有摆脱数学学科固有的框架, 教学内容的设置脱离专业实际和就业需求, 没有真正转移到服务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轨道上来。

2、教学学时不足, 掌握知识有限。

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之相应, 高职院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和职前实训上, 包含数学学科在内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课时一般都不多, 与本科院校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对几家高职院校的调查, 发现教育部对政治理论课和体育课的教学时数有明确的要求, 外语课由于有考级的要求而得到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重视, 数学学科由于缺乏硬性的约束而处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其课时量不断受到挤压。

3、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方法呆板。如今, 在许多高职院校中, 教学方法基本上可以形容为一根粉笔教到底, 一堂课灌到底。教学过程中, 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 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加之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脱节。又有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循序渐进”, 过分强调反复讲解与训练, 学生忙于应付大量琐碎计算, 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二、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未来发展模式探索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要求。我们发展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立足于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刻认识到教学技术更新对于教学活动整体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不抛弃传统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新的物质基础。以下对未来数学教育的可能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

1、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实现数学自主性学习

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先进行知识的讲授,再讲解例题,最后是学生练习。这种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没有针对性,缺乏新意,学生没有参与感,被动接受,从而失去兴趣,感到数学枯燥难懂,最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未来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在教授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从依赖教师的“教”,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的“学”。

2、创新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模式

数字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粉笔+黑板+口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也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因而必须创造出一种“粉笔+口授+计算机演示”的新型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信息呈现速度较快,传送单元信息量大,在某种情况下会影响学生的接受,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校园网建立《高等数学》课程训练与答疑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的解释;教学同步训练题和单元测试题;重点知识和典型问题答疑等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一个除课堂教学以外的、与教学同步的新型教学和训练平台。做到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选择的自主性,以开辟师生交流和沟通的新场所。可以说,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给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由于高职院校数学教育重在与专业相结合,所以在未来讲授与专业有关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将与有关专业的信息提前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出来,从而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实践生活的感觉,便于将数学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使得高数的实用性更强。此外,多媒体技术兼有容量大、使用操作方便等特点,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中吸取更多的信息量,这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4、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方法上,将更侧重于对问题的分析与建立数学模型。对于问题的求解,以掌握某种数学软件为核心,学习者将从复杂的恒等变形和繁杂的运算过程中解脱出来,应用数学思想和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向学生介绍数学软件的一些基本原理,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熟悉数学建模的步骤,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利用定积分求立体体积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立体图形直观形象地加以再现,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地将该图形的形成过程想象出来,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奠定基础。

结语: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 进行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 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 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办出职教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配套专业教学改革, 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拓.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01)

[2]张玉成.高职院校(工科类)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5)

数字时代的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Mashup技术;个性化;学习门户;知识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Learning by digital knowledge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in the Knowledge Fusion era.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services are generally provided through the portal to show. Currently,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ortal will fu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pplications, services to provide users with a deeper level, professional, personalized service entrance, but lack of technical environmental studies, knowledge services is only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including discovering knowledge, push knowledge, mining knowledge etc. Therefore, the paper proposes a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for personalized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ervice portal. It designed by knowledge fusion process. The formation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support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ized knowledge service.

一、 背 景

随着终身教育、泛在学习(U-Learning)等理念的盛行,人们有了知识获取与知识创新的渴望。同时,知识的增长、传播、转化、创新都非常迅速,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信息是形成知识的原始素材,知识是信息发展的高级形式。然而,信息本身存在可信度低、结构冗杂、重复度高、隐藏信息多、同一对象多种描述等特点。因此,在信息爆炸且人们对知识的需求空前膨胀的情况下,提高信息资源可信度和纯净度,对信息进行合理转化、集成、融合,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完成知识的协同、共享和进一步挖掘,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我们称这样的时代为知识融合时代。要实现知识的快速、高效融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如下具体的学习要求:

(1)需要开放式的学习平台。提供灵活、普适性的知识服务框架,融合各种资源和应用,通过统一的标准共享结构化的数据,实现各子系统的服务以一种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平台。

(2)需要个性化的学习服务。知识融合的过程是个体对于信息进行加工、转化,从而改变其内部认知结构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是一个特殊个体不断转化、提升的个性化过程。因此,知识融合的过程应满足个性化要求。

(3)需要生态化的学习环境。知识融合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环境,将硬件设施、资源、服务等多种要素进行集成,实现和谐发展。

(4)需要融合化的技术支撑。知识融合必然需要相关融合技术的支持。随着web2.0的发展和Web3.0的萌芽,SOA/WOA、REST、SOAP、Mashup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为知识的有效融合解决了技术障碍。

数字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获取与创新的重要方式。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计划(MIT OCW)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欧洲的远程教育机构组织已经发起了三大开放教育资源计划,分别是: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计划(Open Learn),荷兰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计划(Open ER)和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自主学习中的多语言开放资源计划(MORIL),都为用户提供各种基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学习服务。另外,世界上有很多标准化组织研究网络教育资源标准,IMS、LOM、Dublin Core、SCORM等。国外还出现了一些开源社区,如Sakai、MOODLE等,促进了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软件工程化,并支持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提供。国内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雏形已初步形成。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成国家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库,并已建成了多个职业与成人教育网络课程和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知网(CNKI)等多个知识服务平台。这样,“服务”的理念顺理成章的引入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之中,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概念由此提出。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是以数字教育资源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研究用户信息需求,有针对性的传播、加工数字信息资源、组织相关应用服务,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增值,并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数字教育资源的采集、组织、加工、融合等都是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范畴。

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一般通过门户的形式提供、展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单一的服务模式与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虚拟化的体验模式与人们渴望进一步深度参与和创造、实现“情感化网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Web2.0的发展和Web3.0的推出,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服务方式的更新与完善,更是服务理念的人性化发展。同时,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以及融合技术的发展必然要求对分布的信息资源、应用、服务进行融合,并按服务流程进行链接,实现统一、全面的资源、应用、服务、用户之间的协作。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作为门户网站中一个重要部分也遵循这个发展历程。目前,教育领域的门户网站也都将进行信息资源、应用、服务的融合,为用户提供一个更深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入口。可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将成为学习门户的发展趋势。科尔金对个性化教育资源服务做了如下阐述:是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人提供适当的信息。因此,个性化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即获取用户个性化的知识需求,提高信息资源可信度和纯净度,建立多种用户网络行为的跟踪渠道,自主整合有效的信息,对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服务。

国外的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正从在线课程、政府网站门户、培训认证等功能单一的网站发展为综合的集咨询、资源、服务、课程、培训于一体的综合门户,更加关注依据知识流程的个性化服务的提供。我国在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的建设上也取得不小的成就,专业的内容服务、个性化的学习档案、互动性强的交流平台等都是我国个性化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的突出特点。但是,目前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在技术环境的研究方面比较缺乏,对于发现知识、推送知识、挖掘知识等知识服务仅是初步探索。因此,在知识融合时代背景下,提出一种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技术环境,从技术环境角度按照知识融合流程设计了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融合的支持技术,并将各种技术合理结合,形成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Mashup知识应用融合生态环境。

二、 知识融合技术一般架构

知识融合是知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各类信息源进行智能化处理,对知识进行转化、集成和融合,实现知识协同工作和共享,并对知识进一步挖掘,以获取有价值的新知识。知识融合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累加、组合的过程,而是根据学习服务的需求,不断的对知识对象的内涵进行优化组织、挖掘,从而实现基于知识的各种应用服务的连续过程。从1995年以来,知识融合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知识融合为主题的研究项目越来越多,所涉及到与知识融合相关的技术也随之增加。

(一)以应用为中心的融合架构

以应用为中心的融合架构是以实现与其他应用程序共享资源和软件的理念为目标,并通过应用服务器提供相关服务。尽管应用程序部署在分散、孤立的应用服务器上,服务器本身仍然能够运行所有可用的服务。应用服务器允许企业级的集成。企业集成设计的重点是围绕如何管理各种协议和中间件而展开的,在各种不同系统中处理分布式事务、基于队列的关键数据交付、或者各种其他类型的服务。图1是一个企业集成案例。各类服务、主机和数据库通过JMS(Java Message Service,Java消息服务)、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IIOP(Internet Inter-ORB Protocol,互联网内部对象请求协议)、CICS(Customer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客户信息控制系统)、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等API、协议融合成企业级应用,形成企业级的融合环境。

(二)以服务为中心的融合架构

Web2.0时代的到来,存在一类HTTP级别的一般融合。应用程序通常是围绕一组数据来设计的,通过HTTP协议以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属性状态转移)方式展现。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富互联网应用程序)能够混合这些数据以创造新的情境,这些新应用的产生可能连数据的提供者都没有预想到。如:将地图应用程序与招聘信息管理工具混合以创造一个可视化的地图,地图上会显示招聘信息单位的具置。这样两组数据就融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的应用。图2展示了这种融合的案例。通过数据库信息形成各种应用,并且将这些符合HTTP协议的应用通过Mashup环境,融合创造出新的服务,形成Web2.0风格的融合。这样,很容易随着用户的增加对应用程序做小规模的扩充,并且应用程序能够调用其他各种应用,反之亦然。

以应用为中心的应用程序一般通过外部实体来增加或减少应用程序功能模块,如可通过WebSphere(电子商务平台软件)这样的软件来进行过程管理和状态复制。以服务为中心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更整合化的增加或减少应用程序功能模块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中应用服务器都包含内置的缩放机制来自动增加或减少功能模块。这两种应用融合各有利弊。以应用为中心的设计更易于开发者编程,通常采用外部软件来管理以应用为中心的程序,而以服务为中心的融合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可维护性、更易于管理和用户使用。同时,应用程序围绕数据设计并通过HTTP以REST风格公开后通过Mashup混合和匹配,以创建新的应用情景,因此,采取以服务为中心的应用融合。

三、 Mashup技术分析

随着对Web服务的研究和更多新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服务更加简便,用户自主进行开发式体验越来越容易,Mashup应运而生。早在2008年,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美国Gartner咨询公司就指出“人们期待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十大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四种就是――绿色IT、统一通信、虚拟化和Mashup。”并预测Mashup将是未来十年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

Mashup源于流行音乐,是艺术家组合或者混合两首不同流派的歌曲的音乐和歌词来创作新的歌曲。目前对Mashup的界定不统一。维基百科对Mashup做了如下释义:指整合网络上多个资料来源或功能合并到一个集成化工具,以创造新服务的网络应用程式。programmable Web中定义的Mashup是从两个或以上的外部在线资源连接数据所形成的一个Web页面或应用程序。全球领先的应用基础结构软件公司BEA认为Mashup是将一些数据源和服务组合到一起创建一种具有新功能的Web服务。《2006――2007互联网前沿发展大趋势》中认为Mashup是一种概念或理念,将成为未来内容创新性组合的全新方式。本文认为:Mashup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应用、服务,更是一种理念。通过不同的融合技术为用户提供来自不同数据、资源、应用、服务的融合化的独具特色、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值体验。

(一)Mashup架构

Mashup的架构包括三个部分:API/内容提供者、Mashup站点和Mashup浏览器。图3展示了一般的Mashup架构。

其中API/内容提供者是将内部的、外部的资源、应用、服务通过一定的Web协议和相关技术实现数据提供。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资源获取方式。一般的Web页面内容通过屏幕抓取技术获取、资源数据通过RSS/ATOM技术获取、应用和服务则通过SOAP或REST获取。Mashup站点是Mashup逻辑的位置,Mashup站点利用API/内容提供者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的数据、应用等进行结合,创造新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源获取、组件封装、组件注册、融合组织过程。即是通过不同的获取技术,把这些资源、应用、服务封装成标准组件,进行组件的注册、、、调用、管理,并通过服务器端或客户端两种可能的方式进行融合组织。如果是客户端融合即将Mashup页面中嵌入的代码与外部引用的API或嵌入网页中的applet进行组合,是直接客户机端的浏览器中通过客户机端脚本(JavaScript)或applet生成,这就是富Internet应用(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RIA),其主要的优势在于减轻服务器端负载,并能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前提下实现对内容的部分更新。如果是服务器端融合即直接使用服务器端动态生成技术(如:Java servlets、PHP、ASP等)完成融合。为Mashup应用者提供个性化的资源、应用、服务应用模式。Mashup浏览器实现内容图形化呈现和用户交互式体验。下面将对Mashup架构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做简单介绍。

(二)关键技术介绍

1. 服务架构

4. 组建注册技术

组件注册技术主要负责完成Mashup组件的注册、、、调用等功能。可以通过内部的或外部的服务器完成。一个Mashup组件只有在注册、后才能够被其他系统进行调用。主要通过UDDI(Universal Deseription,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WSDL(Web Service Definition Language,网络服务描述语言)等实现。UDDI是基于XML的跨平台的描述规范,实现不同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上自己所提供的服务。WSDL用于描述Web Services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访问。

5. 融合组织技术

组件注册、形成完整的组件接口后,就可以由Mashup的应用者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组件完成融合。融合包括服务器端融合和浏览器端融合。

服务器端融合根据Mashup应用者的需求,通过SOAP、REST等协议向API/内容提供者提出请求,根据API/内容提供者返回的响应在Mashup服务器中按照合理的方式融合,然后将融合结果发送给Mashup浏览器完成信息交互。这种情况下,Mashup服务器处理功能较强,多使用重量级的编程语言、服务,对开发人员要求较高,负担较重,随着访问量的增加,Mashup服务器的处理工作大大增加。Mashup浏览器承担工作很少,因此对于用户来说使用中的可扩展性很低。图4展示了服务器端融合的过程。

浏览器端融合是在通过轻量级编程语言,如Ajax等与各种资源、服务以及Mashup服务器间的异步交互,或直接通过SOAP、REST等协议响应,并对不同来源的内容进行分析、封装等,在Mashup浏览器端通过脚本语言或applet实现融合。这种情况下,Mashup服务器可以理解为,主要负责转发Mashup浏览器端的请求。浏览器端融合结构简单,开发容易,资源、应用、服务等可以实现浏览器与API/内容提供者的直接传递,因而服务器端负载减轻,并通过异步交互实现局部刷新,扩展性强,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无缝、统一的用户体验。图5展示了浏览器端融合的过程。可见,浏览器端融合具有更大的优势,本文在技术架构设计中将采取浏览器端融合。

四、 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技术环境设计

知识应用融合技术架构中介绍的以服务为中心的融合架构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可维护性、更易于管理和用户使用, 提供了一个可伸缩的知识融合解决方案。同时,应用程序围绕数据、服务进行设计,并通过HTTP以REST风格公开后通过Mashup混合和匹配。Mashup不需要安装、升级、插件、管理权限,只需要各种浏览器以及运行Mashup的URL网址,因此它是一种纯粹的服务软件(SaaS,软件即服务),具有选型简单、开发周期短、使用门槛低等优势,从多个分散的站点获取信息源,以创建新的应用情景,这将是未来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图6是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Mashup知识应用融合生态环境。

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Mashup知识应用融合生态环境首先将对来自“十网一库”并结合其他外部源的内容通过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这种灵活、普适性的模式提供精确定义、封装完善、可重用、集成化的一系列教育信息、教育资源、教育应用、教育服务等,通过Widget进行标准组件的封装,并经由各类规范化的接口,实现服务组件的可互操作、可定制和重构等功能,并应用RSS/ATOM Feed进行信息、资源聚合,选择更加简单、扩展性更强,伸缩性强,更能满足Mashup架构需求的REST进行应用、服务融合。通过减轻服务器端负载、扩展性强、能够局部刷新、提供无缝、统一用户体验的RIA技术进行浏览器端融合,并能够通过基于不同技术的浏览器经由不同的终端,为学习者提供单点登录、个性化定制、内容及应用的主动推送及各个应用服务的统一接入,实现交互式界面展示,以用户为中心随时随地提供精准的个性化知识应用融合的学习服务。该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Mashup知识应用融合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Mashup及相关技术在信息、资源获取的信度和效度,提高学习者之间的深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互动,并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的学习体验,并提高网络学习环境的灵活性、敏捷性、丰富性。总之,Mashup的应用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应用、服务的融合,为教育领域拓展了崭新的学习空间,构建了知识应用融合的全新学习环境。

五、 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技术环境实践

在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Mashup知识应用融合技术生态环境的支持下,对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进行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环境配置等,初期以上海终身学习网()和上海教育资源库()作为主要的应用试验环境,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定制内容,快速、准确、智能化定位资源,并基于多系统联合实现再生技术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模板,实现教学互动,完成“知识收集――知识利用――知识扩展――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过程。上海终身学习网和上海教育资源库已经完成初步的融合,将为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的改进和进一步融合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知识应用融合技术一般架构的分析,选择具有更好扩展性、可维护性、更易于管理和使用的以服务为中心的融合架构,并结合知识融合技术的典型代表――Mashup技术,设计了基于Mashup资源融合的一般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性化数字教育信息资源服务门户的Mashup知识应用融合技术生态环境设计,为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应用、服务的知识融合,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专业化学习需求,构建知识应用融合的全新学习环境提供支持。但是,个性化数字教育资源服务门户技术环境在接口设计、融合内容确定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完善、改进该环境的设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Brian Lamb.Dr.Mashup or, Why Educators should Learn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Remix [M].Educause review,July/August 2007,14―20.

[2]. Charles Severance.Functionality Mash Up――Evolving 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R].JA-Sig Conference,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2008:2.

[3]. 韩蓄,张景,李军怀.基于角色的个性化门户网站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第四期,153-155.

[4]. 马小强.Mashup的教育价值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8,(9):56―60.

[5]. 王萍, 张际平.Mashup聚合技术与网络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8,(3):63―66.

[6]. 沈涌.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与服务共享模式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情报学,2009.

[7]. 张妍妍.学科信息门户个性化服务调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信息资源管理,2008.

数字时代的教育范文第5篇

王雷雷:

1973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98至1999年,创办北京寅诚志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及总经理。1999年,加盟TOM,担任中国区运营总经理;2001年10月,被任命为TOM集团副首席运营官兼在线业务总经理;2002年,被任命为TOM集团非执行董事;2003年,任TOM Online Inc.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通讯网,娱乐都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传统的音乐到游戏,乃至方兴未艾的文学、体育,任何一个都是储量丰富的宝藏。但是,宝藏应如何开启?我们已经拿到的宝藏是不是真的被充分利用了?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关乎每个公司的发展,更决定着数字娱乐产业本身的演进路径。

大致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看到了无线增值领域里若干个新的并购与投资项目,因为它们涉及到行业普遍关注的“数字娱乐”概念,所以就显得尤为醒目。

就像若干年前谁也无法预料短信能够在中国红火到如此地步一样,看似无心插柳的彩铃不仅给无线增值服务商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更使在盗版袭击下奄奄一息的中国唱片业绝地逢生。音乐类彩铃在整个彩铃市场占了80%左右的份额。对规模比较小的中国本土唱片公司进行收购,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这里,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有意进入数字娱乐产业的公司来说,对音乐公司的收购或者参股是不是唯一的、或者说性价比最高的进入方式?

就像投资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是购买其未来增长一样,SP们收购的不仅仅是这些唱片公司手中现有的版权,更大程度其实是它们能在未来创造出更多有品质保证、有商业价值的版权的能力。不知道萌芽至今不过20年的本土唱片业是否具备这种持久的、旺盛的生产能力。如果这个最基本的、也是收购最核心的问题无法解决,尝试所冒的风险就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在综合环境复杂的音乐界,受众口味、审美判断等等,瞬息万变。这些都不是无线增值服务商所擅长的,也不是某一家唱片公司总能准确把握的。

让我们先来回忆新近火爆蹿红、影响力不亚于“玉米”的流行语――“纲丝”(相声鬼才郭德纲的Fans)。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以远远超过传统介质的速度传播、移动平台的方便易获得再次提升了传播速率,这就对传播渠道承载的信息在数量、质量和种类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相声一度被称作“没落”的艺术,但“纲丝”却多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8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不乏白领和小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我们所处的市场正面临着一个转折点,广大用户在多方信息的冲击和洗礼下,心智日益成熟,用户的成熟对文化市场本身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加速了文化市场的发育完善,一些艺术形式在早期的冲击之后重新焕发活力,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娱乐”进行重新定义。

即使某些始终很娱乐或者很时尚的形式也要以实时变化的心态研究它。以体育比赛为例,其对抗性和竞争性毋庸置疑,但在商业推动和民间化的双重力量作用下,体育产生的巨大价值早已跳出了单纯的竞技范畴,围绕竞赛本身形成的娱乐休闲产值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体育产业如何在移动平台上找到它最合适的产品化形式,是一个堪与彩铃音乐等量齐观的话题。到目前为止,我相信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所能预见的,还只是娱乐产业里的部分内涵,其外延与相关产业的交叉所蕴涵的是无尽的商机。

不可否认,现在的确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机,掌握资源越多,未来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也就越强大。但前提是,你掌握的正是自己有能力应用,并且能够价值最大化的资源。同时,资源本身具备持久产生商业价值的能力,而不是昙花一现。在数字娱乐领域,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马?圈什么样的地?任何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传递和销售。同样的歌曲、同样的热点人物,为什么在不同的增值商带来的流量却有天壤之别?这种差别很好地说明,内容固然是圈地的重中之重,但圈了并非一定有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