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贸易风险

国外贸易风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外贸易风险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汇风险 国际贸易 防范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制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剧烈变化,由汇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遇到的风险将会加大,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中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风险防范尤其是汇率风险的防范。

一、 汇率波动的原因

汇率是两国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纸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是汇率形成的基础。当前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很多。汇率变动的因素基本上可分为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两大类。所谓长期因素主要是指通货膨胀率。当一国物价水平上涨过快时,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也将会被削弱。在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的背景下,该国货币将会出现贬值现象。此外通货膨胀率的增长实际上就会使得实际利率下降,资本会出现外逃迹象,这种情形会加剧货币贬值。

通常意义上所指的短期因素主要指的是利率因素、市场投机因素、中央银行的干预以及其他因素。利率因素对市场的影响较大,利率一旦发生变动就会对汇率产生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当一国的利率上升之后,汇率也就会上升,不同国家的利率差是导致短期资金流动的重要原因,是利率对汇率影响的主要形式;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对汇率短期变动也会造成重要影响,市场中的短期行为会使得货币不断流动,出于利益目的,投机者会根据汇率的差异来进行投资从而实现自身利益,从而给汇率造成影响;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普遍存在干预行为,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也会对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外汇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汇率的可变性,由于汇率难以预测从而导致一国各类经济主体产生损失。狭义上的汇率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投资中、外汇买卖中所面临的外汇风险。

二、外汇风险的类别

外汇风险是有多种类别的,对不同类别的外汇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实现有效的风险防范是有帮助的。在国际贸易中三种外汇风险最为典型: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所谓交易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汇率的变化而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付债务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汇率变动之后会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变小,这是外贸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的一种风险。

会计风险本身又可以叫做账面风险、转换风险以及折算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指的是汇率变动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外汇项目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如果企业以外币来计算企业资产负债等财务情况时,在转换为本国货币的过程就有可能产生账面的变化,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对企业的收益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点。会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防范这种风险。

经营风险指的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汇率变化使得企业未来收益发生变化的风险。汇率发生变化之后,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发生变化,企业的产品市场价格也是不同的,汇率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收益。经营风险也是经常遇到的一种风险,这种风险值得充分重视。

以上三种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风险,这三种风险各有特点:经营风险则是动态的,具有动态性和主观性,无法具体衡量,而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是可以根据工具计算出来的,是有具体数字的;三种风险发生的阶段也是不同的,交易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会计风险产生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中,经营风险是企业经营收益的外汇风险,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主要是在过去某一时点发生的风险,经营风险则是公司将来某一时段内可能出现的风险;三种风险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经营风险是实实在在的风险,它会对企业的真实收益产生影响,而会计风险通常只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损益的影响只是反映在于账面上的,交易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则主要从企业交易中来评估,同时也可以从企业经营角度来判断它的损益结果。

三、不同企业面临的不同形势

(一)跨国企业

跨国企业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形式,跨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汇率变动将会使跨国企业的财务预算变得十分困难,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将会明显增加。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持有的所在国的证券资产遇到的汇率风险,这种风险对跨国企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汇率变动会产生折算风险和折算损益,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二是多种货币经营所带来的风险。跨国企业内部经常是采用多种货币来经营,国际上货币比价的波动非常频繁,这会给跨国企业会计年度结算产生重要影响。三是企业策略的选择。汇率变动会对企业经营战略及策略造成一定影响,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企业生产流程工艺以及技术都有可能受到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企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量。

(二)进出口企业

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是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典型特征,这也就决定了外汇风险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进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价格优势是当前我国进出口企业的主要优势,但是进出口商品价格受汇率影响较大,汇率一旦发生变动,如本币升值之后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而涨价之后企业就会丧失很大部分的市场,这是当前我国进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采取专业措施来予以应对。

(三)境内经营企业

境内经营企业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角色,境内经营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经济风险。汇率变动会对企业生产产生间接影响,这也会最终影响到它的生产经营,有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结构。

四、外汇风险的防范

(一)采取有效的短期策略

防范外汇风险的短期策略有很多,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前或者是推迟结算。在交易过程中一旦预期货币将会升值或者是贬值,企业就需要提前或者推迟相关账款的收付工作,通过改变外汇结汇时间来避免外汇风险的影响。二是对销售价格进行合理调整。对销售价格调整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外汇风险分摊到价格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减少外汇风险。交易双方可以专门设置价格调整条款,根据这一条款来调整基本价格,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弥补汇率造成的影响。三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才刚起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多空白,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造成的。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组合,如外汇期权、货币互换以及掉期交易等来规避外汇风险已经成为了企业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中长期策略

中长期策略更加侧重于从企业自身的根本发展来进行防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正确选择市场。出口企业在选择市场的时候要考虑到汇率变动和该国货币的变动趋势,在拓展市场时应该优先考虑货币升值国市场。二是要选择正确的产品策略。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上,选择正确的产品策略最为关键。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时间来推出新产品,通常情况下当地货币贬值的时候是推出新产品最为理想的时间。其次是要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要逐步提升产品的升级能力,增强产品的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企业在价格和市场份额上取得好成绩。最后就是要慎重选择生产规模或者转产,在当地货币贬值之后,公司要尽量扩大自身的生产线,来适应市场需求,反之则要缩小或者转产。三是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生产率,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生产效率是防范外汇风险的最为重要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汇率波动对企业产生的冲击。

外汇风险是各类经济主体在国际贸易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是可控制的。我国企业应加强重视和学习,采取积极主动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各种外汇汇率变动趋势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合理选择外汇风险控制方式,打造适合自身的外汇风险防范系统。

参考文献:

[1]西宪振.进出口业务中的外汇风险和防范[J].煤炭企业管理,2005(8)

[2]李未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J].经济论坛,2005(15)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2篇

一、外汇风险极其影响

(一)外汇风险分析外汇风险是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产生的一个词汇,其主要指的是因为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损失。在外贸领域,外汇风险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它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外汇风险一般是由汇率的变动所决定的,而汇率变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等,这些因素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有些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有些却能阻碍经济的增长。现如今,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和进出口结构都与其他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加之当今的人民币尚不能进行自由兑换,这就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当人民币的汇率值增大时,就出现升值现象,反之人民币就会贬值。这就使我国的经济贸易产生两种情况,一方面,我国的收支顺差会继续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会持续增大②。由此可知,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当中,外汇风险将会成为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此,企业应该积极探索应对措施,以此来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汇率变动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我国大型企业都集中在进出口贸易领域,在涉外贸易过程中,许多企业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外汇业务,进而不可避免的接收大量外币或外币债务,当这些外币汇率发生变动时,就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1.在兑换货币时造成损失。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复杂,经历的时间较长,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会时常经历汇率变化,如果交付时的汇率与签订合同时的汇率有所不同,就会直接造成一定的汇兑损失。如果外汇的汇率变大,就会对进口商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外汇汇率偏低,就会对出口商造成一定的影响。

2.对企业业务量造成影响。汇率的变动会引起企业业务量的变化,而企业业务量的变化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例如,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如果国内汇率上涨,那么在本币不变的情况下外销价就会变高,这就使得此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大,进而导致出口量减少,企业收益减少。反之,对于进口企业来说,如果国内汇率下降,那么外币的内销价就会增高,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进口成本,如果这种商品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也变大,就会使企业的进口量减少,从而导致企业出现经营风险。

3.造成企业账面损失。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通常会制定一定的资产负债来表示自己的经营状况,在我国,账面资产形势有两种,一种是本币,另一种就是外汇。企业在制定财务报表时,往往会对不同货币进行统一折算,并将其折算成企业所在国的货币形式来表示企业资产状况,在这个过程当中,往往会因为汇率变动而使账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企业的账面损失。

二、产生外汇风险的原因

(一)兑换产生的风险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由于各国的货币品种不同,结算方式不同,就导致了交易方法也不同,为了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许多企业都采取外汇结算、本币记账的方式,这是造成外汇风险的一个根本原因。如果各个企业都使用本币进行交易和记账,就会避免外汇风险。然而,这一点是无法实现的,可以说,外汇风险是外贸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

(二)汇率波动产生风险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汇率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是造成外汇风险的另一个原因,试想,如果外汇汇率一直保持不变,那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可以避免汇率风险。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格局中,这是不可能的。

(三)结算方式多样化造成的风险由于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导致结算方式也有所不同,通行的结算方式主要有:赊销、汇兑、信用证等③。这一系列过程在操作时往往历时很久,其中难免会发生汇率变动的情况,因此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外汇风险。

(四)我国企业的应变能力不强在我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使得企业的应变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无法对外汇风险进行及时预测,更无法制定出健全的应对方案,最终使得企业难以应对外汇风险,经营失败。

(五)我国的外汇市场不完善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是不健全的,还不是一个具有完全意义的金融性的外汇市场,而是我国外汇体制的附庸产品④,在外汇体制中仅仅承担一个汇兑货币的功能,因此与国外成熟的外汇市场相比存在许多差距。此外,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程度也相对落后,使许多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受到限制,进而无法为企业规避风险。

(六)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机制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金融服务也相对落后,许多金融机构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还不够健全,因此,无法为企业提供高效的预防外汇风险机制,进而导致外汇风险在我国外贸企业中间影响越来越大。

三、外汇风险的预防措施

(一)树立防范意识树立防范意识是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基础。首先,企业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健全员工的价值观念;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以此来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再次,企业还应该锻炼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以便能够做出应急策略,从而减少企业的损失。

(二)建立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外汇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要想在世界贸易中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就需要从公司自身做起,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发展⑤。首先,企业可以向其他优秀公司或先进国家借鉴成功经验,并将之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相结合,以此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机制;其次,企业应该对外汇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分析,找出企业外汇风险存在的原因,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三)采用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外汇风险管理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为企业防范外汇风险提供帮助,并进一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就目前形势来讲,常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期权交易、期货加以和掉期交易等。企业在应对外汇风险时,可以采用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也可以将多种方法放在一起进行整合,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综合性方法。

(四)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内部管理在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成为许多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重要举措。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外汇风险管理,例如,选择正确的结算币种、适当调整货币资产负债情况、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增加外币贷款规模等⑥,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保障,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五)培养相对应的人才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人才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实现长远发展,企业应该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抵抗外汇风险的培训机会,并培养出外汇风险管理人才,同时,在招募人才时,也需要对应聘人员的外汇风险意识加以测评;其次,企业需要制定预测机制,以此来增强员工的抗风险能力。

(六)选择更加适合的结算和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结算方式的不同也会带来一定的外汇风险,因此,为了避免此种风险,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需要多加考虑,从自身出发,选择科学合理的结算方式进行结算。例如,企业需要在交易过程中对货币的收付进行跟踪,同时对汇率变化进行跟踪,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汇率变动之前完成货币交易,从而降低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⑦。此外,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通过信用证下的出口押汇来解决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于企业来讲,无论是融资还是结算,都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减少外汇风险。

四、结束语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出口企业 对外贸易风险 防范体系

加入WTO之后,尤其是自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彻底放开,由审批制过渡到提案制,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企业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总体上来看,由于对外贸易经验不足以及风险意识较差,我国出口企业的对外贸易始终处于比较高的风险水平上。在鼓励国内各大小出口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对外贸易风险意识和对外贸风险管理水平,建立起对外贸易风险的控制机制和防范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一、对外贸易风险概念和分类

1、对外贸易风险的概念

所谓对外贸易风险,就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风险。具体地说,对外贸易风险是指在对外贸易中,与贸易有关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导致对外贸易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的不一致,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对外贸易风险的分类

对外贸易是一种复杂的商品交换活动,各种手续繁杂,牵涉面很广,涉及因素种类繁多。因此,易引发的风险也种类繁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在对外贸易中,买卖双方自接洽开始,经过报盘、还盘、确认、订约、履约几个过程。在此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经营状况可能发生变化危及履约,国际结算时因商业信用或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诸如出口商所交单据与货物不符;进口商拒绝付款、拖欠货款,开行拒付货款、拖欠货款等,都是信用风险。

(2)单据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指合同条款本身内容给双方当事人带来的风险。例如,合同中的品质条款和商品的检验条款及法律条款容易因注重价和付款方法等而被忽视,它的漏洞一旦被买方利用,卖方的利益无从保障。同时,货物海运过程中各个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诸如提单欺诈、租船合同欺诈、海运保险欺诈及集装箱欺诈等的单据欺诈行为,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3)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活动中,因未预料到的汇率或利率的突然变动给外汇持有人带来的经济损失或收益,一般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融资风险等。对外贸易货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而汇价依各国采取的汇兑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而定。在这种复杂情况下,交易双方有一方要以外币计价,但由于外汇汇率不断变化,在信息不十分顺畅时,就会给交易的一方带来损失。

(4)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东道国的政治、社会和宏观经济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和调整,给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影响、制约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因素、社会因、贸易制度因素以及国际性危机因素等多种。

(5)工作环节风险。外贸出口是一个系统的流程,合同准备、交易磋商以及履约阶段,甚至履约后的索赔,都需要各环节工作人员与组织机构的协作沟通。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沟通欠缺,销售部门与银行部门的沟通欠缺,以及货代与客户的沟通欠缺等,都可能使出口遭遇工作环节出错的风险。

二、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对外贸易风险的现状及原因

1、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对外贸易风险的现状

根据国家商务部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远远超过发达国家0.5%的平均水平。一项对1000家中国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风险而利益受损的遭遇,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50%。根据相关权威报道预测,中国迄今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以中恒集团为例,由于对外贸易风险,曾一度影响到公司利润达1563万余元。这些数字都反映了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水平是比较高的。许多企业因外贸风险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步履艰难,有的甚至无法正常经营,直接影响我国经贸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出口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这些企业经常遇到贸易伙伴表现欠佳,导致无法及时收汇,或由于市场汇率波动,储运风险或者国际风险,造成利润下降,甚至亏本。同时,中国周边贸易合作国家,如俄罗斯、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老挝以及缅甸,国家风险级别都在四级以上,均属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之列,中国的外贸出口一直处于高风险国家的包围圈中。

2、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对外贸易风险的原因

(1)外贸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一些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防范和规避意识,一心只想着开发市场,增加成交量,而对交易中潜伏的风险因素无暇顾及,对一些国际通行的风险防范手段缺乏有效认识和利用。更有一些外贸企业内部基本不开展国际贸易防范的教育,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2)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缺位,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很不健全。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活动中无法对国际贸易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预警,出现风险也不够及时控制、处置,企业在国际贸易风险面前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和交易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

(3)忽视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体制。在国际市场上,客商资信不良、经营状况不佳、无法支付货款或提交货物;甚至利用假单据、合同中的陷阱条款等方式蓄意欺诈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出口企业忽视对客户信息的系统管理,缺乏对对方经营状况、注册或商业登记等信息资料的全面收集和调查,从而遭遇对外贸易风险。

(4)缺乏专业的风险防范管理人才。风险防范管理的建设需要专业人才。外贸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经验、管理水平、责任心等方面。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处于空缺状态,严重损害着外贸企业的利益,影响着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同时由于对外贸易的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也日益增多。面对大量贸易风险的现实,我国企业加强出口风险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对企业而言,要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国际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的体系建设。

1、加强风险防范的体制建设

(1)完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外贸风险防范管理部门并配备风险防范经理,无疑会大大提高出口企业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能力。大型出口企业可成立风险防范管理专职机构来建立健全并贯彻实施科学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中小型出口企业,尤其是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风险防范管理委托制度,直接将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外包”给风险防范管理咨询公司。

(2)建立客户信息调查体制。在外贸业务往来中,出口企业要建立资信调查体制,确认客户的付款能力,特别是合同交易金额较大的,更应重视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资信调查主要包括:公司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日期、公司性质、业务范围、注册资本等基本内容。对客户特别是主要客户,必须要有一个专门部门负责档案管理,按照业务往来中客户的付款情况和信用情况,建立、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2、加强外贸人员的素质建设

(1)直接引进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人才素质较高,能够对对外贸易风险进行最大限度地管理与防范。直接引进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吸纳专业人才,特别是风险管理人才,弥补风险防范管理人才的缺乏,优化风险管理人才结构,使其以较高素质和能力,适应复杂多变外贸出口需求,会更有助于外贸出口企业的获利,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

(2)加强外贸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建立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采用安排进修、专家讲座、中短期培训等方式对本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强化培训,通过专业的外贸知识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租船订舱、跟踪货款等诸多环节中,做到专业操作,各个交易流程相互间协调,避免贸易流程的顺利进行受阻。

(3)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使其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对外贸易过程中潜在的可能风险,掌握贸易流程中规避风险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使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时刻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3、加强政府协会的职能建设

(1)构建外贸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各种政策和信息是出口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资源,成为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建设的关键所在。强化政策信息的服务功能,构建好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在快速传达国家最新外贸政策的同时,努力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风险预警信息服务。

(2)积极推行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标准档次。当前,发达国家相继采用各种标准来构筑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出口企业要规避因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发达国家市场,必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遵循国际惯例,实施品牌战略,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在合同签订、货物交付、货款结算等诸多环节中严格按照出口贸易的基本操作程序办事,才能防范对外贸易风险。

(3)加强组织机构的沟通合作和应对风险能力。商会、协会是企业的联合组织,应代表企业利益,替企业说话;政府从根本上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关注者和引导者。通过与各国家间的外交合作,各协会间的沟通交流,针对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市场竞争程度、交易流程动态等的变化,及时捕捉国外风险动态,及时调整对策或制定更符合形势发展的政策,为出口企业的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出口环境,最大限度的维护出口企业利益。

四、结束语

随着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和我国出口贸易水平的加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引起国家和出口企业的愈加重视。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正视风险,有效规避和控制出口贸易风险。应根据市场和业务的发展与变化情况,不断进行风险识别和度量,把相关的策略、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地抵御国际贸易风险以保证出口企业业务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扩大。

【参考文献】

[1] 甘建华:国际贸易中的提单风险防范[Z].宽达律师上海事务所,2007-05-01.

[2] 马媛: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7(19).

[3] 吴建功:对外贸易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J].江苏商论,2007(11).

[4] 娄锟:对外贸易风险探讨[J].现代商业,2007(3).

[5] 王雪:对外贸易风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0).

[6] 吴建功、米家龙:湖南对外贸易风险防范的机制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8(2).

[7] 毛小明: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企业经济,2007(5).

[8] 刘宏宇、王伯仁: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几点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后危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应对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统计, 我国已经作为紧随德国和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出口国。然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业务的复杂性使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近几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更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种类繁多,主要来自合同风险、政策风险、固有风险、非关税壁垒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而尤其近几年来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问题日趋显著,出口企业日益陷入海外应收账款“黑洞”。大量海外坏账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削弱了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且进一步危害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外贸企业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及其意义,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来源及其特征,探求信用风险产生原因,从而帮助出口企业建立可行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变得至关重要。

二、信用管理的概念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外贸企业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企业内部各个机构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额度的确定到款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及时回收。信用风险的目的就是控制信用风险,扩大销售,发展优良客户,减少坏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 有助于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的拖欠率和坏死率,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出口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发挥信用风险管理功能,加强对国外客户的信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对信用状况做出动态评估,根据客户信用水平,量化客户信用风险指标,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就可避免损失发生或进一步扩大。

(二) 有利于出口外贸企业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在当前买方市场环境下,非信用证支付已经成为国际结算的主流。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的统计,在所有的国际贸易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对信用证的使用。面对此种形势,部分出口外贸企业白白错失了许多贸易机会,正是因为没有引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能在信用管理的指导下做到较好的规避、转移风险的措施。因为尽快尽早的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非信用证方式进行结汇,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开拓海外市场格局。

(三) 有利于出口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市场多元化

国家通过推广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来加强出口信用管理,在促进出口和保证本国资产安全之间进行动态调控,在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上通过承担更多的风险来帮助这些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其逐步进入依靠自身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良性发展轨道,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国家还应帮助企业时刻调整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开拓和占领风险较高、但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从而实现我国市场多元化。

(四) 有利于提高对外贸易企业的管理水平

首先,外贸企业要完善风险管理档案,完善的信用管理包括客户的档案管理、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商账追收等。在建立风险档案企业可以发现自身管理中的缺陷,从而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相应的也会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其次,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是学习国外先进风险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的良好机会,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掌握国外成熟的客户信用管理方法、信用分析技术、应收账款管理技巧等,促使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四、以江苏省无锡市一家制造加工出口型企业的现实事例进行案例分析

(一)xx工程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其发展历程

无锡xx工程有限公司注册于2003年,注册资金150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大型钢结构制造企业,以重型钢结构生产为主,各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和安装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具有钢结构制作、安装一级资质,出口份额占据市场销售份额的40%左右。

(二)目前X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①片面追求出口贸易额,不重视信用管理。X公司长期一直追求贸易量、创汇额,不用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订单利润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工作。选择合同结算方式时候没有依据信用状况分析,而是为了合同和订单满足客户尽可能的要求,对信用管理中包含的应收账款管理不够重视。

②缺乏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X公司没有意识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缺乏科学依据,没有引入相应的人才机制来进行信用管理。往往凭着感性上的一些认识,或者凭借公司对网络上的搜寻信息作为评判企业信用的标准。

③缺乏科学的选择和认真的合同评审制度。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钢结构行业国内竞争激烈,绝大多数企业的订单处于不饱和状态,为争取订单,X公司在对外贸订单的结算方式,打价格战,以低价获得合同并且同时付款条件上过度宽松,在价格无暇考虑出口收汇风险,冒险签约出口,并且严重的是合同签订前,X公司没有对外贸合同条款以及客户的产品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忽略合同风险,企业没有形成严格的合同评审制度,而更多的是由销售和管理人员凭借过去项目执行状况的感性认识来报价和签订合同,公司没有重视进口方在产品质量上的要求更为苛刻,或是在交货时间、结算方式上忽略合同条款内容上的漏洞导致的风险:没有深入了解合同里的保险、索赔、免责等方面的条款,或者对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白。引起因产品质量、交货期或者合同条款的审读不清造成买方索赔等等贸易纠纷,甚至为一些不良买家进行恶意欺诈埋下了祸根。

以上问题的出现,更多的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要加强对外贸易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原因。

五、针对以上X公司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行业的常态化的顽疾,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建立系统、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只有建立科学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信用风险制度的建立分为订单前期,执行中期和交易后期三个阶段。首先在订单前期,要深入调查和掌握新老客户的资信情况,以及新老客户所在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是否有风险存在,了解当地的进出口贸易规则。有三种方式可以了解潜在买家和老顾客的资信状况:第一,通过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商务机构比如经济商务参赞处对买方进行了解,委托他们当地调查当地企业的资信情况;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中国境内的银行系统进行调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资历事先得到它的资信报告与借贷情况;第三种是委托国内外的专业的咨询机构和资信调查处进行调查。同时,加强对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法律法规的熟悉和了解,通过以上多种措施,量化潜在客户和老客户的资信状况和风险评估,避免仅仅依靠买方商务人员的口头描述或者企业的主观印象来对客户进行判断。 如果X公司和行业内的众多公司一样,加强前期调查客户的资信偿付能力,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国际诈骗集团。例如目前的委内瑞拉,客户不需要空运提单就可以直接提货,出口企业就失去了货物控制权,造成采购客户收到货物后迟迟不付款。而在其他国家比如土耳其,海运货物到港后,客户45天内不提货,海关会对货物进行拍卖,而有些别有用心的客户,因为手持合同就会享受优先拍买权并且能够从当地海关低价拍得。因此,这个过程看似繁琐,但是一定不能忽视,尤其对于新客户和潜在客户开发的时候。

在订单中期要建立交易过程中的科学严谨的合同审查程序和管理制度。要严谨签约交易合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遵循国际贸易惯例,科学选择合同结算方式,注意审查合同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为了订单不顾风险,同时注意合同中关于品质,索赔,工期等重要信息。避免由于疏忽或者主观降低合同中的品质要求,造成买方后期可能强制要求的无休止的返工处理,甚至退货,取消清单,避免企业将来自吞苦果。以X公司钢结构制造型企业为例,应该严格按照订单执行标准,AWS(美国焊接标准),或者EN(欧洲焊接标准)规定的焊接,外观,油漆等等一系列工艺标准;同时笔者作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MP),建议X公司应引入项目经理负责制,对员工进行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推行的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培训,以项目管理为导向的对合同评审,材料采购,材料进场,生产,交付,合同执行完毕,打包,发货到最后合同应收账款,合同关闭等一系列流程进行集中高效的管理。从而从产品质量、合同履行、风险管控的根源上杜绝由于出口企业自身原因招致的信用风险。

交易后期,制造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追收制度,建立应收账款信息的跟踪制度,为最大限度的获得应收账款,对于制造型出口企业而言,可以设立海外坏账追收方式:①聘请国外专业追债公司实施商业账款追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不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企业提供材料,由专业管理机构提供可行性的债务追收方案。②采用法律诉讼或者国际仲裁方式收回应收账款。而相对于专业商业账款追收公司,国际仲裁具有程序简便,结案较快,费用开始相对少,给予当事人充分自由权等特点

(二)充分广泛的利用金融工具来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

①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我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政策性保险业务,是世贸组织也允许这种支持出口的政策手段。购买这种保险,可以在承保范围内有效地规避应收外汇账款的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同性的贸易促销手段,是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出口和防范外汇坏账的有效手段之一。

②企业要充分了解和使用福费廷业务。该业务是将买方远期付款给出口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飞仙和收汇风险完全转嫁给承接该业务的银行。它是由卖方承兑并经买方当地银行担保的无追索权的中长期应收票据的融资行为,通过此项业务,可以将远期账款变为现金销售收入,有利于解决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问题。

③外贸企业可以开展国际保理业务。是一项汇聚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与一身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可以有效避免信用风险和坏账损失。

④采用债权担保。债券担保是债务人委托保证人为债权人提供信用担保的风险转移方式。这种担保可以保证债务旅行,降低出口信用风险,保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促进资金流转。

六、结束语

我国企业走出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和竞争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任何企业都要经历“走出去”的阵痛,这个过程是个逐步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走出去意味着机遇和风险并存,而为了更好的使得企业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和规避的工作。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期望能对业内人士有所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严明.我国对外贸易海外欠账的思考 [J].文教资料,2006年36期.198-199

[2]冯健敏《加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2007 国际商务财会

[3] 杨永刚,罗凡. 出口信用保险在推动我国重点行业出口中的政策性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年01期

[4] Jonathan L Cal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size and export behavior revisite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5, 25(2):367-387

[5]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12)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 CIF相对优势道德风险灵活应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今,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和国际市场连成一片。因此,对国际贸易术语进行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讨论一下在出口中采用CIF 贸易术语具有的优势以及怎样对其灵活应用。

CIF:即英文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的简称――即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当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有必需的费用和运费,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发生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额外费用,自卖方转移至买方。然而,在CIF术语中卖方还必须为货物在运输中灭失或损坏的买方风险取得海上保险。因此,卖方须订立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但买方应注意,在CIF术语下卖方只须按最低责任的保险险别取得保险。如买方要得到更大责任保险险别的保障,他需与卖方明示地达成协议,或者自行安排额外保险。CIF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本术语只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

这一价格术语习惯上又称为“到岸价格”,按照国际贸易惯例的一般解释,在CIF条件下,买卖双方的具体责任如下:

卖方责任:负责租船或订舱,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期限内,将货物装上船并支付到目的港的运费,装船后通知买方;负责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负责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负责办理出口手续,提供出口国政府或有关方面签发的证件;负责提供有关货运单据,包括正式的保险单据。

买方责任:负担货物装上船以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接受卖方提供的有关货运单据,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办理在目的港收货的进口手续。

分析采用CIF术语和其他贸易术语(如FOB,CFR)出口时对买卖双方之间的风险划分是一样的,即风险都是从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开始转移,只是在CIF术语下需要由卖方承担办理运输和保险的责任。在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中,因为由我方自己办理运输和保险,从而拥有更大的自和控制权,所以和其他贸易术语相对比,在出口中采用CIF贸易术语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一,船货衔接方便。远洋运输,由于距离远,受自然条件(如台风、海啸等)的影响大,往返时间长,有的要两个月以上才能往返一次。单一船舶公司从中国港口启运的某条远洋航线的货船不多,有的甚至每月只有一个航班。采用CIF 术语有效地解决了船货衔接问题,因为卖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货进度安排装运。这一点明显是于卖方有利的。而且卖方通过对装船、通关等作业流程了解和控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运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可供选择的运输公司比较多,当一家船公司无法安排舱位出运时,可以立即找到另外的船公司运输。所以船货衔接的风险要小得多,并且还可节省码头的仓储费用,缩短收汇时间。

第二,掌握货物的实际控制权。选择CIF术语出口时,卖方一般都会找自己熟悉的资信好的著名船公司装运货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来说由于是我方自己办理货物运输,对我国的船运公司和货代的资信比较了解,可以有效地规避运输中的道德风险,从而无单放货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即使出现单证不符,买方不付款赎单的情况,也不会落到款货两空的境地。另外,对于因承运人或货运的责任造成的风险追索起来也比较方便。在当前海事欺诈案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口采用CIF比较安全。

第三,提高贸易的灵活性。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都不由自主地卷入了相互间的外销价格竞争,随着我国加人WTO,彻底打破外贸垄断体制,实现国内国外贸易一体化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出口贸易,相互间的外销价格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我国的许多产品价格已处于“临界点”,有时因微小价差而影响对外成交,因为现在各出口企业都加强了成本核算管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了降低出口成本,扩大出口,出口企业不得不精打细算,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内部挖潜,当货价起伏较大时,谁控制了运输便对谁较为有利。当货价大涨时,CIF 条件下的卖方为了避免在价格高峰从厂商购进货物,可以尽量拖延装货交单的时间;相反遇到货价跌落,CIF条件下的卖方则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由供货商那里购进货物,赶紧租船付运。其次,卖方一旦买进或准备好货物就可以及时安排装运,以免占用资金。

第四,更好地防范运输风险。在当今的出口贸易中,降低运保费已越来越受到出口企业的重视,运保费的高低也成了影响我方对外成交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CIF术语下,由于是卖方自己负责办理保险,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装运进度统筹安排备货、装运,及时为货物投保,保证作业流程上的相互衔接;另一方面,当运输过程中出现货物运输风险时,由于卖方在买方付款之前掌握着保险单据从而方便向承运人或者保险公司索赔。

可见,在出口中采用CIF 贸易术语具有许多优势,所以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优先选择CIF术语订立出口合同,从而更好地维护我方利益。但是,在具体应用CIF术语时,还必须做到灵活运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时刻注意风险防范优先考虑CIF成交。商场如战场,贸易的风险无时不在,而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风险大的特点。在客户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贸易风险,外销员应首先考虑按CIF术语报价成交,L/C(信用证付款)付款,尤其是新客户更应如此。如果客户有顾虑,要做好有理有节的细心解释工作,尽力争取L/C付款,CIF 术语成交。因为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中,由于有些出口企业防范贸易风险的意识不强,业务环节的把关不严,上当受骗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由此导致出口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而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倒闭的实例也不少。有的外销员一直出口业绩很好,曾是企业的创汇创利能手,但往往由于采用的贸易术语和付款方式不当,加之出口环节中的疏忽,有时一笔业务出问题,就给整个企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过去的业绩再好也无济于事,这样既毁了外销员个人的前程,也毁掉了一个企业,这种教训深刻而惨痛。因此,无论出口企业还是外销员本人都必须把防范贸易风险放在首位,尽量争取采用较为安全的CIF术语和L/C付款方式对外成交,并在每个出口环节中严格把关,严格按L/C的要求交单议付,以便减少和避免贸易风险。

其次,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灵活运用CIF术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是对外贸易的一个较重要的工作环节。客户的资信调查可委托咨询公司、往来银行进行调查咨询,也可通过客户已有的购销渠道间接了解,更重要的是在从小到大的业务交往过程中不断熟悉和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

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后,在出口业务中就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贸易术语对外成交。在出口国内外市场上价格较平稳的常规商品时,若客户租船订舱的运费低于我方运费且国际原油价格趋于上涨,则采用CIF术语成交为宜。出口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的商品、鲜活商品、季节性很强的商品以及交货期紧的商品,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趋于下跌时,卖方最好坚持采用CIF术语对外成交。

最后,胆大心细、捕捉一切贸易机会。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除了某个时期的特殊商品供不应求外,大多数商品都供过于求。任何贸易都会有风险,关键是如何正确把握,真正做到胆大心细。对于新客户一次交货金额较大的订单,且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时,优先考虑采用CIF 术语成交,若客户执意坚持采用其他贸易术语成交,卖方也可通过各出口环节的细心工作,辅以投保卖方利益险来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样既可防范风险,又可多捕捉一些贸易机会。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希尔:国际商务(第五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丁梅生文静:出口时采用FOB好还是CIF好―我国贸易出口中FOB和CIF术语的应用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4)

[3]赵清梅:CIF价格条件下的投保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5)

[4]贺政国朱珠一:FOB、CFR、CIF术语的利弊分析与运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1(12)

[5]赵清梅:CIF价格条件下的投保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