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交互的意义

网络交互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交互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交互的意义

网络交互的意义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 师生双向交互合作 网络教育 文化建构

论文摘 要: 文章认为,通过网络平台设置的虚拟社区、英语聊天室和视频录播厅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针对专项主题开展文化现象讨论和中西文化差异比较,鼓励学生进行文化专题演讲,能实现网络平台下的师生双向交互合作,构建文化知识体系。

一、引言

自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来,大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大学英语课程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来适应当今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以社会的现实需求来调整英语知识结构和授课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有效性实现的途径

《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1]一书指出,虽然对于有效性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有效性的主要评判标准。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其它一些重要产出,例如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幸福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却被忽视,这与这些重要的产出的测量评判实施起来不易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要素在日常教学中却不可忽视,所以教师将采取一系列量表来帮助考核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行为。我们在网络平台下的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师生双向交互合作的模式,注重网络教育中的文化建构,以期提高包括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师生双向交互合作和网络文化建构的实施方案

网络平台下的师生双向交互合作与网络教育中的文化建构如何得以实现呢?

我们通过网络平台设置的虚拟社区、英语聊天室和视频录播厅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信息交流,针对专项主题开展文化现象讨论和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现在举个实际的例子: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的第一单元A篇课文“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输一种理念:语言不能离开文化,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了解相应的载体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碰到外教,在谈到学习英语时,很有信心地将食指和中指上举,表明“必胜”的决心;在照相时,许多中国学生也喜欢使用这一手势,表示希冀“胜利、成功”的含义;而美国外教把这一手势理解为“和平”。针对学生对美国文化的理解差异,我们找到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详细地解释了这一手势在不同国家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与此同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方案:

第一,实行“学生日常自评,小组每周互评,教师阶段测评”的教学管理和测评体系;实现网上评价系统规范化管理,通过网络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高效统计、分析与反馈。

第二,搜集网络教育的中西文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建设信息区,提供广阔的信息交流空间,营造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网上交流场所。 转贴于

第四,鼓励学生进行文化专题演讲,引进webQuest模式的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利用互联网资源”,“以一定的目标任务驱动学习者对某个问题或某类课题自主地进行建构、探索和研究”)[2],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对某一文化专题进行“资料收集,归纳整理,口头操练,模拟演讲”。

第五,在网上师生双向交互合作模式下,针对“目前大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不强,社会又对听说能力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在我们教学中应对听说有所侧重”[3]这一呼吁,我们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尽量多地使用平台下的人机对话和模拟操练板块。

第六,在网络教育中,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英语词汇,尽量满足社会的要求。复旦大学蔡基刚的研究表明:“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企业要求大学毕业生一上岗就能立即承担起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工作,能够不用翻译人员直接进行国际交流。”[4]

四、课外拓展

刘润清和崔刚提出:“选择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电影或者录像放给学生看,这样很有用,对于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了解西方社会和文化等都有积极的意义。”[5]

鉴于此,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外到学校语言学习中心,或者是在校园网覆盖的区域内进行自主学习,选择一些有意义的英文影片,进行语音模仿,了解外国文化,有意识地增进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许多学生的英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文化意识也有了一些增进。

同时,“精心设计课外互动活动,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实践”[6]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环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发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的排练和英语角活动都得到了教师的支持和好评。

五、结语

我们力求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测评体系,建设信息区,搜集充足的中西文化网络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文化专题演讲,并且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后续研究,我们会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全面发展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充分实现师生双向交互合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阿尔玛·哈里斯,丹尼尔·缪伊斯.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祥兆.WebQuest:一种新型的网络探究学习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6).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4]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5).

网络交互的意义范文第2篇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赏识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赏识教育在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同伴辅导教学法在中职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愉快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尝试 自然教学法及其在听力教学辅导中的应用 系统性案例式互动教学在儿科学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外科护理学在临床解剖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病例教学在中专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案例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网络答疑系统在护理学专业教学辅导中的应用 网络答疑系统在护理学专业教学辅导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芳 刘红 张囡囡")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护理专业教学中辅导答疑存在的问题及网络答疑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总结出答疑系统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缺点,展望未来可以更好地完善网络答疑系统,使其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答疑系统 护理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63-03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对现在学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冲击。如何通过网络答疑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合理设计应用教学的网络答疑系统,对学生课后学习、问题解答、知识解答及教师的课后辅导答疑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护理专业教学辅导答疑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网络答疑系统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 护理专业教学中辅导答疑存在的问题

辅导答疑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辅导答疑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弥补授课的不足,可以查缺补漏,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辅导答疑存在以下问题:

1.辅导答疑模式单一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与老师只能通过课下短暂地交流,不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解答,传统的辅导答疑模式(固定教师、教室、时间)仍以面授式的辅导答疑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差。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方式也变得多元化,单一的辅导答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辅导答疑效率极低

高校学生每学期的课程比较多,密集的课程安排很难与固定的辅导答疑统一起来,或者因为个人原因无法按时参加辅导答疑。有时只有部分同学参加辅导答疑,教师在面授辅导答疑时只能解决这部分同学的问题,一些共性的问题会加大辅导教师的重复辅导,降低辅导答疑的效率;同时,在辅导答疑时遇到一些对学生具有启发意义的事例,教师不能很好地解答和利用,同学间缺少互动和共鸣,不利于增强学生团队的相互合作和双赢意识。

3.没有专门的网络辅导答疑平台

面授辅导答疑虽然能满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对于学生在辅导答疑时间外存在的问题,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有了网络,但学校没有符合学生与教师实际的网络辅导答疑系统平台。

二 网络答疑系统的功能

网络答疑系统是一个知识库系统,随着学生提问和解答信息的储存量越来越多,它必定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珍贵资源。因此,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关键字、类别、问题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从网络知识库获取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同时在答疑时可根据问题的种类、点击率等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可以选择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有效答疑。

三 网络答疑系统的优势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答疑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答疑系统的目标旨在为网络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辅助答疑平台。网络答疑系统为师生互动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

答疑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为学生清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有助于增

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一般不爱当众提问,害怕提出别人不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与每一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许多学生不爱提问、不爱思考的习惯。答疑系统可以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可以打消学生对提问的恐惧,使他们随时想问,随时提问。通过网络答疑系统的使用,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改善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学生的视野也在扩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逐渐地改变,这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并向自主化和个性化发展。

3.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答疑系统的答疑过程不仅是一个互动的平台,可以促进师生相互交流,也是一个积累教学资源的平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疑问的问题以及解答会使得答疑资源库不断扩充,日积月累,形成了可以重复利用的珍贵资源,使学生从以往的问题和解答资料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对于学习者经常提出的问题,即查询频率高的问题,系统应自动将其归入高频问题答疑库中,方便教师了解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发挥更加有效的指导作用,这也能便于学习者问题查询,掌握所学内容的关键部分,并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同时,这些资源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学内容,随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不断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水平。另外,答疑系统可以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

4.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答疑系统具有辅导答疑记录的功能,可以记录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情况,同时还可以获得学生反馈的有关数据,为评价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依据。这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学的技术水平。

四 目前我国网络答疑系统存在的不足

目前,在很多学校的网络教育系统中都有相应的网络答疑系统,不仅提供了基础的答疑功能,还不同程度地应用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实施。但在当前网络答疑的实施过程中,网络答疑系统在功能和答疑效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答疑手段和呈现方式过于简单

目前答疑系统中的答疑手段和方式较为单一,网络答疑系统的答疑方式分为同步和异步。同步方式响应速度快,比如在线答疑;异步方式能够针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比如电子公告板。但现在的答疑系统一般都只有一种答疑方式,且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把两种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不能有效地体现网络教育的优越性。

2.系统缺乏交互性

大多数网络答疑系统缺乏交互性,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系统一般不能及时反馈,缺少交互性,这些问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地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进度;新问题的产生和旧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最终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缺乏对问题答案的形象性

目前,教师主要以纯文本的老方式答疑系统中的问题,缺乏形象性。根据问题类型,学生可能更希望教师用画图、公式、符号、动画、语言、视频等解决他们的问题。问题解答形象化,使解答更加生动直观,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便于学生学习。

4.答疑系统缺乏对问题的有效分类机制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答疑系统的问题库只承担问题的存储功能,而对于问题本身却没做进一步的加工。我们知道,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对于大多数学习者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有些则是仅对一定水平的学习者有帮助的,为了保证学习者从库中获得对个体有价值的问题,系统需要建立问题分类机制来保障问题的质量。

五 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会有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出现并应用于教育之中,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纷繁变化的情境中把握自我,寻求教育的最优化。在技术的既定发展阶段,探究如何应用策略发挥答疑系统的最大功效是答疑系统开发者所需要做的事情,而这也正是答疑系统的使用者最为关注的。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系统智能性、答疑手段、答疑结构、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问题解答质量、整合已成熟的高新技术等方面研究,从完善系统的功能设计入手,力图通过设计来弥补技术的不足,不断地完善我国的网络答疑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网络交互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网络交易 消费者权益 保护

网络交易,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网络买卖商品和接受服务,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电子商务。随着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以IT产业为基柱的新经济时代,网络以其跨地域、超时空的优势,逐渐成为商务活动的乐土,网络交易俨然已经成为21世纪主要交易方式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8年1月17日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2007年一年网民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2007年12月,中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是22.1%,购物人数规模达到4640万,参加过网上购物的网民个人半年网上购物累计金额平均是466元。

一、我国网络交易现状

对于网络卖家而言,网络店铺的设立程序简单,无需支付高昂的店面费用,并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耗费,相对于传统的交易模式而言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网上购物打破了空间限制,而且商品的信息量及市场透明度也显著增大,使消费者整体也从中受益。但是,随着网络交易的蓬勃发展,网络交易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由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较晚,与网络消费配套的支付系统、信用体系以及物流体系等还够完善和普及,网络经营者利用网络虚拟性和高科技性、经营者的信息和经济优势地位,采取欺诈的伎俩肆意侵犯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已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是针对传统交易方式下可能出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制定的,对于新兴的网络交易而言,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在立法精神方面仍然适用,但在具体实施细则方面却面临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消费者安全权的侵害行为

安全权是消费者享有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安全权具体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隐私安全二个方面。与传统商务相比,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的形式主要体现在财产安全和隐私安全两个方面:

(1)对消费者个人财产安全的侵害。网络交易中,消费者要通过网上支付方式完成交易,这就要求消费者必须拥有网络电子账户,从而将个人财产的安全权交给了网络,这同样也给网络黑客提供了侵入系统窃取消费者账户的可能性。另外,与传统商场购物相比较,网络交易中的物流配送一般由专门的商业组织来完成,这一方面增加了商品运输的中间环节也带来更多的货物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在发生纠纷之后更带来责任承担的复杂化,导致物流组织经常和商品提供者相互推诿扯皮。

(2)对消费者隐私安全的侵害。隐私保护是近一两年互联网的争论焦点之一,问题的核心就是所谓的Cookies的使用。引入Cookies的初衷是为了网站可以通过记录客户的个人资料、访问偏好等信息,实现一些高级功能,例如电子商务身份验证的实施。可是有的网站和机构滥用Cookies,未经访问者的许可,搜集他人的个人资料,达到构建用户数据库、发送广告等营利目的,和黑客问题相比,隐私保护问题离广大网民的距离更近一些。

2.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该条一般被称之为消费者的知情权条款。在实际生活中,侵犯消费者知悉权的情况相当普遍,通常表现为,对消费者的合理提问不予以回答,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夸大的宣传,故意隐瞒商品和服务的瑕疵、危险性、副作用,应当在商品或其包装上披露的信息未作披露等等。而在网络交易中,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的现象则更为普遍。由于消费者与商家都是在虚拟化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交易,通过网络远距离订货、电子银行结算、配送公司送货上门来完成交易,甚至许多数字化商品(如电影、录像、录音制品等)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一些不法经营者正是利用网络购物这一特点,以虚假不实的广告,诱使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商品,或者收到货款后拖延发货,甚至进行诈骗。而消费者只能通过描述、图片等广告或宣传订立合同,既没有直接感官认识,更没有机会验货,这种在信息资源的占有上的劣势,使得消费者很容易受到误导甚至受到欺诈。

3.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

与经营者相比,消费者在交易中常常处于弱者地位,以致交易的公平性难以实现。对于网络交易而言,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实现出现了新的变化。

(1)格式合同。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经常遇到的电子合同是格式合同,主要包括点击合同和拆封授权合同。格式合同保证了电子交易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对于网上消费有着特别的意义,但是由于格式条款由商家预先拟订,订立合同时未与消费者进行协商,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加上网上交易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护的问题便随之而产生,还待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

(2)售后问题。消费者能否退换货涉及其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平衡问题。一方面,让消费者享有一定期限内的商品退换货保证,既是经营者的一种销售手段,也是消费者应有的一项权利。然而在网络交易环境下,由于网络购买的特殊性,消费者不能在交易前通过亲身感受、触摸商品来鉴定商品的质量,其质量保障便主要依赖于消费者收货时验证和网上经营者的退换货保证。但是在实际交易中,退换货不利于消费者的情形屡见不鲜,首先是寻找网上经营者困难很大,网上经营者经常会有意无意地隐瞒自己的真实地址;其次是网上经营者很容易否认自己的责任,因为网络交易中还涉及物流配送环节;再次是退换货的费用由谁来承担。除此之外,与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售后的权利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因为网上的商品信息不够充分,致使消费者在收到货物后发现与所宣传的不完全符合等等,都迫切需要研究解决。

4.对消费者求偿权的侵害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在传统消费模式中,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消费者可以直接找到经营者请求赔偿,这是消费者权利受到损害后的一种物质救济。但是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要获得赔偿却困难重重。

(1)难以找到侵权方。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买卖双方素未谋面,卖家是个长什么样的人,其真实姓名是否和网络上注册的一致,都是一个难以确定的问题,甚至很多网上交易的店铺并没有进行注册登记,这导致经营者在实施侵权行为后,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难以找到现实中的经营者,导致消费者求偿权难以实现。即使找到了赔偿者,由于网购的跨地区甚至跨国的特性,管辖法院以及法律的适用也都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2)侵权证据难以掌握。由于网络的技术性特征,网络信息都表现为数据。而数据信息的无形性使得网络案件的证据与特定的主体之间的关联难以确定;其次由于数据信息的脆弱性,经营者在发现侵权行为被追查时,往往利用信息技术毁灭侵权证据,使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难以掌握,数据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

(3)侵权责任难以认定。由于网络交易涉及多个环节,不仅是交易双方,还包括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还涉及物流商等多个环节。消费者的权益受损害,往往不是一个环节造成的,但是各个环节之间相互推诿,就使得侵权责任更加难以认定,消费者获得赔偿权也就更加难以实现。

二、关于制定和发展我国网络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我国现行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制度是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基础和核心构成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网络交易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尚未出现或者仅仅粗具雏形,因此这些法律法规的初衷主要是以传统交易形式为其调整对象,并没有将网络交易的特性考虑在内。交易模式的变革推动交易规则的演进,这几乎是交易发展史上的永恒规律。面对网络交易这个交易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对现有法律制度的修订和重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针对目前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对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构建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基本思路:

1.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立法,以加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起步较晚,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完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要想确立我国网络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制度,既要借鉴国际经验,也要结合我国自身国情。修改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有关消费诉讼、消费信用等的规定,针对网络交易的特殊性确立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方法,做出专章规定,并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2.加强网上交易的行政管理

加大对网上经营者主体资格的审查力度,明确网络消费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以及各种主体的权利义务,尤其是准确界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概念及其权利义务。由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介入,实现分区管理,从而防止网络经营者跨区登记,逃避监管。行业协会、认证系统、金融系统和工商管理部门等通力合作,在网络社会中尽快建立个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经营者信用保障机制以及网络支付安全系统三大安全保障体系,让消费者知悉真情权的保护建立在完善的信用体系基础上。

3.建立网络交易消费者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和纠纷司法救济规则

当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争议时,解决争议的传统方式通常包括:与经营者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解决;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讼。由于网络消费具有全球性、电子化、网络化、虚拟性的特征,对传统争议解决方式造成冲击。

(1)当事人双方很可能距离遥远,管辖权确定、证据的提供和认定、判决执行都存在着难题。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利于消费者的管辖规则。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偏向消费者的管辖权立法以及美国的以“最小联系”原则扩张法院管辖权等。对这个问题,我国应当借鉴吸收这些先进经验,取消费者住所地专属管辖原则,不再死守传统交易中的“原告就被告”原则。

(2)由于多数网络交易涉及金额较小,消费者往往认为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有点得不偿失。为了保护这部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建立在线争议解决机制, 在线争端解决机制包括在线协商、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和在线诉讼四种方式。和传统争端解决机制相比,在线争端解决机制具有成本低、花费时间少的优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交易中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政策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树立消费者信心以及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平衡的关系不可或缺,可以有效地限制欺诈和不公平的商业行为。所以,我们应当加强网络消费者权利保护的研究,促进我国网络消费者权利保护立法,改善我国网络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者对网络消费的信任,提高网络消费水平,加快网络消费市场发展,使我国尽早跨入网络消费时代,实现网络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焦斌龙:浅析电子商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J].中国流通经济,2003,(2)

[2]刘阿冰:我国网络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士论文库

[3]刘惠荣等:电子商务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网络交互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模糊语义 网络热词 原型范畴

一、引言

世界上的事物、现象纷繁复杂,所以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然语言之中。虽显模糊,但模糊现象却以其极大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因为它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给人们一种“朦胧美”。以中国画中“虚实结合”的手法为例,虚与实的结合创造出美的意境,给人无限的遐想。这里的“虚”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模糊的手法,给作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模糊”一词过去常用于消极方面,后来用来表示中性概念,并逐渐作为术语使用。直到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发表《模糊集》之后,才正式诞生了模糊理论。在此之前,很多外国学者也提出模糊的概念,如索绪尔、布龙菲尔德等。模糊语言在中国则发端于1979年伍铁平教授发表的《模糊语言学初探》。

二、模糊语言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现代汉语词典》(2005)对“模糊”的定义为“不分明;不清楚。”札德认为“模糊”实际上是指概念外延边界的不明晰性,而概念又是通过词语来表达的,因此所说的模糊语言,只是就表达模糊的概念词语而言(陈丽,黎千驹 2004)。英国哲学大师罗素(1923)认为,“a representation is vague when the relation of the representing system to the represented system is not one-one, but one-many.”我国学者张乔(1999)认为,“不确定的词语均为模糊词语。”

人类要想充分地对复杂的客观世界进行有效的认识,必须采用必要的方法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存储和记忆。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是杂乱的,而是采取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类和定位。人类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找出相似性,并据此对其进行分类,这样的过程就是范畴化(赵艳芳 2000)。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就是对范畴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维氏通过对game进行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在他看来,范畴的边缘并不是界限分明的,而是模糊不清的。家族相似性揭示了语义范畴具有“中心”(典型)和“边缘”(非典型成员)的内部结构。范畴的中心是范畴的典型成员(原型),而与原型相似较低的成员属于非典型成(Wittgenstein 1953). 我国学者伍铁平(1999)认为语言模糊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客观世界是一个连续统,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而没有明显界限,存在着许多亦此亦彼性。二是人类具有通过模糊思维认识事物的能力和交际的能力。

三、模糊语言的特点

模糊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外延的不确定性(伍铁平 1999)。该特点是模糊词语的主要特点。例如对身高的认识,中国女性认为1.65米及以上应算高个儿,但欧美女性就不这样认为了。所以身高的“高”具有明显的外延不确定性。

其二,无法对其加以精确的量化(张青 2012)。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副词上,副词没有太多实在意义,主要起到修饰的作用,所以常体现为程度上的差异。例如,那个箱子很重,副词“很”就难以用精确的数据来表示,因为不同的人对箱子的承受力是不同的。类似的词语还有“十分”、“非常”等。

其三,内涵的相对性(张青 2012)。该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些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性上,如“酸、甜、苦、辣”等。它们之所以是模糊词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属于感觉类词语,变化较大。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例如同样一杯水,可能有人感觉烫,有人觉得温,有的人还可能觉得凉。

四、模糊语义在网络热词中的应用

近几年,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手段。网络文化和娱乐流行文化迅速发展,这些文化中的快捷轻松和宣泄的流行语诱惑着面临升学与就业双重压力的年轻人们,使他们能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式排解心中的苦楚。

(一)网络热词中的模糊语义性成因

1.东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东西文化的碰撞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着影响,追求个体幸福、自由、强调自我、反权威成为这一影响的体现。“哈韩”、“哈日”、“爽”等用语纷纷出现。(李萍,2007)

2.学业就业压力。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的期盼,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独子家庭对孩子的高期望值,过度的物质保障使孩子容易出现自我中心价值取向,压力承受能力欠缺。就业压力是多数青年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对模糊、轻松的言语方式成为许多青年人释压的一种方式。

3.个人成熟,独立的欲望与对传统反叛的心理。

(二)模糊语义现象在网络热词中的应用

本文选用的2012年网络热词均来自网络统计(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及百度搜索),所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现阶段的语言现象。

1.你幸福吗?

2012年央视推出的一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记者采访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于是“你幸福吗?”这个问题迅速走红。尽管收到了“我姓曾”“我耳朵不好”等许多雷人的回答,但这个问题却引发了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

“幸福是什么?”古今中外很多哲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但仍没达成共识。《现代汉语词典》把“幸福”定义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根据模糊语言的内涵相对性特点来说,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及背景文化知识会使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出现很大的差异。对某些人来说,一日三餐能吃饱就觉得很幸福了;而对某些人来说,即使拥有了豪宅、名车等也不能满足其对幸福的追求。结合当今社会环境,央视做此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国民的生活质量,但当一位老人说出“我姓曾”的雷人回答后便触动了国人的神经。学业、就业、生存、生活的成本和压力越来越大,实质上越来越多的国人在现实面前是难以感受到幸福的。在众多网友的热议和转载中,“你幸福吗?”便成为一种带有调侃意味的问候语。

2.正能量

“正能量”源于心理学家理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的标签。

上文中对“正能量”的解释词语“积极地”、“健康的”、“充满希望的”等词语同样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同一件事,在什么情况下可视之为正能量,在什么情景下就无正能量了呢?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这些解释性的词语具有“中心”,其原型都是给人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感受,但由于客观世界是一个没有明显界限的客观连续统,其外延或边缘就没有那么明晰了,词义的伸缩性变得较强,更具灵活性。正是由于模糊词语意义的伸缩性和灵活性,语言的内涵也就变得更为丰富。

社交网络的发达让人们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大,能看到很多负面消息,尽管如此,但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人们必须要鼓起勇气,去勇敢面对,虽无力去改变,但希望通过鼓励自己,给自己正能量,让自己有动力和目标去努力拼搏。

3.最美××

“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中国在近一两年内出现了许多“最美××”,但“最美”又是一个模糊的语义概念,何为最美,难道只有那样才最美吗?“最美”这个模糊词语使用了两个模糊语素,“最”和“美”,是双重模糊(伍铁平 1999),加强了模糊的特点,使得词语的外延得到了无限的扩大和延伸,模糊性更强。

近几年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国人道德滑坡的现象,给人的负面情绪需要积极的力量去引导大众,所以大量出现的“最美”是为了向人们传递正能量,鼓励更多地人去做好事。此处的最美比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人的内心。人的内心复杂,怎样才能客观地衡量和评估,实属不易。

五、结语

本文基于模糊词语产生的原因及特征,选用2012年3个网络热词为例进行了解析,说明了模糊性是语言的客观属性。但由于模糊语义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本文只涵盖了一个很小的侧面,只从词的角度进行了模糊性分析,并没有对网络语言的句子层面、话语层面、语音等层面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Russell, B. Vagueness. Austral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1923.

[2] Wittgenstein, L.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53.

[3]陈丽, 黎千驹. 论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成因[J]. 湖南社会科学,2004.

[4]李萍.现代都市流行词汇语义模糊现象的内外因[J].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

[5]黎千驹. 模糊语义学导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张乔. 模糊语义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8]张青. 公文模糊词语应用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2.

网络交互的意义范文第5篇

>>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与治理对策 论我国县级城市的基本特征 浅析我国诗词格律的基本特征 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特征 论我国社会团体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基本特征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探讨 我国西部地区医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沙区植被的基本特征分析 我国城市餐厨垃圾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处理利用方法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建构策略 我国反贫困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对我国生态旅游基本特征的分析及其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 股改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基本特征的比较分析 我国赫哲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基本特征研究 浅谈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基本特征与规律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 试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特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eMarketer预计今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达14.3亿[EB/OL].(20120316)[20130210].http://.cn/i/20120316/02386842507.shtml.

[3]西门柳上.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全球互联网已进入SNS时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

[4]夏学銮.网络社会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591.

[5]王琦,张颖,李海强.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用户族群研究——基于ChinaVALS的模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88.

[6]王欢,张利,叶柯柯.大学生网络团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2106.

[7]张利,王欢.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J].现代情报,2012(11):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