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基础施工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字: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房屋建筑的地基是指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 整个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全部建立在地基基础之上。地基承担着建筑物整个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危起关键作用。基础工程属于隐蔽性工程的一部分,所以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出现问题对房屋建筑的整个结构都产生较大的影响造成的后果严重,甚至有可能酿成重大工程事故,特别是对于那些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在滑坡、地震、泥石流经常发生的高发地区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地质情况不良的区域,如:盐碱地、常年冻土层、塌陷地等,对地基基础工程采用的施工技术也要求更高。另外,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没有被施工人员及时发现,没有给予重视也导致了或多或少的基础工程问题。因此,要重视基础施工的现场条件,改进施工技术保证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设项目中首要部分,基础工程施工中主要工作包括: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基坑降水、基础施工、回填土等分项工程。在地基基础施工中按照施工的顺序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工序过程:拟建建筑物平面的定位与基槽放线挖土及清底验槽及地基处理做垫层基础放线,做基础及暖气等管沟铺设墙身防潮安设室内各种管线基础及回填土。

1.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复杂性。房屋建筑基础工程的复杂性体现在施工中面对的地质状况复杂。这是由于在我国国土面积上分布着多种工程地质情况,常见的地质情况有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常年永冻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等,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溶岩地质。更应注意的是我国处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叉地,这两大世界级的地震带让我国成为地震多发的国家。正是因为我国地质情况多种多样,让建筑基础施工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并且给施工技术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增加了特殊施工地质下的施工难度。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改善与发展。

2)隐蔽性。在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每一道工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衔接,前一道工序会在不同程度上被后续的工序所覆盖,因此,隐蔽性是建筑基础工程的另一个特点。正是因为基础工程具有隐蔽性,当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几乎无法弥补。这就要求在现场施工中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保证每一道工序按照图纸施工,验收达到合格水平,从而防止问题的出现。

3)多发性和严重性。这里的多发性和严重性指的房屋建筑基础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引发的后果。基础工程由于自身存在的特殊性,造成在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中时常出现质量问题,由此带来了大量的财产损失,有时还会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对于整个建筑实体来说,地基基础部分承担了建筑物上部的全部荷载,一旦地基基础出现质量问题,建筑其他结构也会受到影响。地基基础出现问题会造成整个建筑发生失稳现象,严重的甚至会使建筑倒塌或是塌陷;一般情况下,地基基础问题引发的事故大部分属于突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往往不易于被人察觉。建筑地基基础问题危险性大,产生的后果严重,不仅带来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而且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

4)困难性。房屋建筑基础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后,对事故处理工作难度很大。首先是因为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给事故处理工作操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其次,地基基础发生问题后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建筑上部结构受到影响,也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困难度。

2.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地基基础的勘察

建筑基础工程在施工之前,要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从而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了解地质的类型,分析不良地质条件的分布情况。首先要根据建筑物图纸结合房屋性质、结构、规模等综合判断承载力,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在满足合理性要求的情况下,均匀布置勘探点;勘探深度应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勘察工作提供的资料可以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做出评价,并帮助处理不良地质情况提供数据。

2.2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主体结构和地基的连接物,将建筑主体结构的竖向荷载力传输给地基。基础的类型各异,基础类型的选择是以地基状况和建筑物的类型为依据。独立的地基主要适用于地基的荷载力足够大,而且基础分布和建筑实体竖向分布一致的情况;对于地基承载力达不到承载要求,或者建筑物标高过高的情形,采用筏形地基基础更优,这种基础有着比独立地基更加的稳定的优点,但是在造价方面却比独立地基要高。如果遇到地基承载力不足,类似于软土地基的类型,则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是由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淤泥质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因此在进行土质勘察时应查清楚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土质泥沙和均匀性组成,为地基处理方案的编制提供相应参数依据。

2.3 基础土方开挖和支护

基础开挖前挖土之前要充分考虑挖土方量和回填土方量,如果现场土质可以用于回填工程,那么还要计算出预留土方的数量和弃土量。在土方堆放选择时也要认真对待,不能过近的堆放于基槽旁边,防止下雨或其他原因造成土方塌回基槽中。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可以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较硬土质和大面积开挖采用机械,当接近槽底时需进行基地抄平。在距离基槽底部设计标高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机械挖掘过程中对地基土的扰动。

当土质良好且开挖深度不大时,可以对基槽采用无支护处理或是进行放坡处理;对于深基坑来说,为力保证基坑开挖、基础工程顺利进行就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基坑支护的方式主要包括:钢板桩、水泥土挡墙、土钉墙、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SMW工法等,逆作法的形式现在也应用广泛。

2.4 地基处理

房屋建筑基础处理方式要根据该工程所处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主要形式及其房屋功能要求、基础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物所采用基础方式、以及工程所处地区抗震裂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地基处理方式要依据已经确定地基形式进行严格的检验,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并在施工期间要做好沉降观测。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基层法、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强夯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沙石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2.5地下水的控制

当基坑挖土到达地下水位以下时,就必须要进行降水工作,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防止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一般情况下降水方法可分为集水井降水和井点降水两类。在降水过程中当遇到土质为细砂和粉砂时,容易出现流砂、管涌冒砂现象,发生流砂现象时,土壤完全丧失承载力,土边挖边冒使施工条件恶化。因此,在地下降水时要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3.结论

总之,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物质量的直接保障,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4):107-108.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范文第2篇

关健词:建筑基础;土层;锚杆技术

1 引言

土层锚杆是一种受拉杆件,它是一端与支护结构连接,另一端锚杆在土体中,将支护结构和其它结构所承受的荷载通过拉杆传递到处于稳定土层中的描固体上,再四描固体将传来的荷载分散到周围稳定的土层中去。土层锚杆不仅用于临时支护结构,而且在永久性建筑工程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基坑支护工程的一种重要形式。土层锚杆施工的前提需要了解土层锚杆的构造,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土层锚杆设计,一个准确、完整的土层锚杆设计才能促使土层锚杆施工的顺利进行。

笔者于2008年至2010年在漳平市粮食直属储备库南洋中心库区工程中就应用了土层锚杆施工技术,为工程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 土层锚杆基本构造

锚固支护结构的土层锚杆通常由锚头、锚头垫座、支护结构、钻孔、防护套管、拉索、锚固体、锚底板等部分组成,其长度通常需要考虑锚固长度、非锚固长度、锚固段长度等因素。根据其构造一般分为一般灌浆锚杆、高压灌浆锚杆、预应力锚杆、拉孔锚杆能类。另外,还有重复灌浆锚杆、可回收锚筋锚杆等类型。

3 锚杆设计

锚杆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分析必要因子。一般需考虑锚杆使用的所限、锚固体横截面积及长度、锚杆钢筋级别及大小、水泥砂浆强度等方面的要素。二是锚杆的布置是一个重要过程,需要考虑锚杆层数、锚杆间距、锚杆倾角等因素。三是锚杆围护结构的安全确定是一个必要过程,一般按照相关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四是锚杆长度的确定。锚杆长度由锚固长度、非锚固长度、锚固段长度组成,在其构造中已作阐述。五是锚杆杆件计算一般包括钢绞线、粗钢筋这两方面的计算。最后,安全性是一个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环节,锚杆设计的安全性通过锚杆围护的稳定性来检验,一般情况下要进行锚杆围护结构整体稳定性检验和深部破裂面稳定性检验两种。

4 土层钻杆施工

4.1 钻孔

(1)钻孔机械选择。土层锚杆钻孔用的钻孔机械,按工作原理分,有旋转式钻孔机、冲击式钻孔机和旋转冲击式钻孔机三类。主要根据土质、钻孔深度和地下水情况进行选择。

(2)钻孔方法。土层锚杆的钻孔工艺直接影响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施工效率和整个支护工程的成本。因此,根据不同土质正确选择钻孔方法对保证土层锚杆的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至关重要。

(3)扩孔。由于有的土质不好或密实度不高,容易造成锚杆孔壁开裂、掉块,甚至坍塌。因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要对锚杆孔进行扩孔形成大头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会有所提高。扩孔的方法有四种:机械扩孔、爆炸扩孔、水力扩孔及压浆扩孔。

(4)土层锚杆钻孔的特点及应达到的要求。由于土层锚杆的钻孔多数有一定的倾角,因此孔壁的稳定性较差;且土层锚杆的长细比很大,孔洞很长,保证钻孔的准确方向和直线性较困难,易偏斜和弯曲,因此施工时应该注意:孔壁要求平直,以便安放钢拉杆和灌注水泥浆;孔壁不得坍陷和松动,否则影响钢拉杆安放和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钻孔时不得使用膨润土循环泥浆护壁,以免在孔壁上形成泥皮,降低锚固体与土壁间的摩阻力。

4.2 安放拉杆

土层锚杆用的拉杆,常用的有钢管、粗钢筋、钢丝束和钢绞线。主要根据土质、土层锚杆的承载能力和现有材料的情况来选择。所受承载能力较小时,多用粗钢筋;所受承载能力较大时,多用钢绞线。

(1)钢筋拉杆。钢筋拉杆由一根或数根粗钢筋组合而成,如为数根粗钢筋则需用绑扎或电焊连接成一整体。土层锚杆的长度一般都在10m以上,有的达30m甚至更长,为了将拉杆安置在钻孔的中心,防止自由段产生过大的挠度和插人钻孔时不搅动土壁,对锚固段,还为了增加拉杆与锚固体的握裹力,在拉杆表面需设置定位器(或撑筋环)。钢筋拉杆的定位器用细钢筋制作,在钢筋拉杆轴心按120º夹角布置,间距一般为2―2.5m。定位器的外径宜小于钻孔直径10mm 。

(2)钢丝束拉杆。钢丝束拉杆可以制成通长一根,它的柔性较好,往钻孔中沉放较方便。但施工时应将灌浆管与钢丝束绑扎在一起同时沉放,否则放置灌浆管有困难。

钢丝束拉杆的锚固段亦需用定位器,该定位器为撑筋环,如图1所示。钢丝束的钢丝分为内外两层,外层钢丝绑扎在撑筋环上,撑筋环的间距为0.5―1.0m,这样锚固段就形成一连串的菱形,使钢丝束与锚固体砂浆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了钻结力,内层钢丝则从撑筋环的中间穿过。

钢丝束拉杆的锚头要能保证各根钢丝受力均匀,常用者有徽头锚具等,可按预应力结构锚具选用。沉放钢丝束时要对准钻孔中心,如有偏斜易将钢丝束端部插人孔壁内,既破坏了孔壁,引起坍孔,又可能堵塞灌浆管。为此,可用长25cm的小竹筒将钢丝束下端套起来。

(3)钢绞线拉杆。钢绞线拉杆的柔性更好,向钻孔中沉放更容易,因此在国内外应用得比较多,用于承载能力大的土层锚杆。要仔细清除锚固段的钢绞线表面的油脂,以保证与锚固体砂浆有良好的猫结。自由段的钢绞线要套以聚丙烯防护套等进行防腐处理。钢绞线拉杆需用特制的定位架。

安放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曲、压弯,注浆管宜随锚杆一同放人孔内,管端距孔底为50―1OOmm,杆体放人角度与钻孔倾角保持一致,安好后使杆体始终处于钻孔中心;若发现孔壁坍塌,应重新透孔、清孔,直至能顺利送人锚杆为止。

4.3 灌桨

灌浆是土层锚杆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工序。施工时,应将有关数据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查用。灌浆的作用是:形成锚固段,将锚杆锚固在土层中;防止钢拉杆腐蚀;充填土层中的孔隙和裂缝。灌浆方法有一次灌浆法和二次灌浆法两种。

灌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宜选用水泥:砂=1―1:2,水灰比0.38―0.45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0―0.45的纯水泥浆,必要时可加人一定量的外加剂或掺合料。浆液应搅拌均匀,过筛,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注浆管路应经常保持畅通。

灌浆时应遵循以下步骤:常压灌浆采用砂浆泵将浆液经压浆管输送至孔底,再由孔底返出孔口,待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可停止灌浆;浆液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注浆量不得小于计算量,其充盈系数为1.1―1.3;灌浆时,宜边灌注边拔出注浆管;拔出套管,拔管时应注意钢筋有无被带出的情况,否则应再压进去直至不带出为止,再继续拔管;灌浆完毕应将外露的钢筋清洗干净,并保护好。

4.4 张拉锚固

土层锚杆灌浆后,待锚固体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以上,便可对锚杆进行张拉。张拉前先在支护结构上装围擦。张拉所用设备与预应力结构张拉所用设备相同。预加应力的锚杆,要正确估算预应力损失。由于土层锚杆与一般预应力结构不同,预应力损失的因素除了通常发生的外,还包括相邻锚杆施工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支护结构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以及土体蠕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锚杆锁定后,若发现有明显预应力损失时.应进行补偿张拉。

5 实例探析

5.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上15层,地下2层,基坑面积为3500。该工程东、西、南三侧均临近建筑物,相邻的建筑最近的为3.5m ,周边建筑的基本情况如下:西侧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埋深为2m;东侧建筑为6层砖混结构,混凝土条形基础,埋置深度为l .5m,由于建造时间较早,损坏比较严重;南侧为一幢四层楼房,同样为混凝土条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5m。该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为东、西、南三侧采用地下连续墙加一排土层锚杆,基坑北侧采用联锁钻孔灌柱桩。其中东、西、南三边的支护结构共建造地下连续墙3000,完成土层锚杆86根。锚杆长度为18―25m,拉杆为2―3根7Φ5钢绞线。

该工程在地质方面原来为一个大坑,其深度在2.2―2.7m之间,地下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静止水位为0.7―2.9m之间。

5.2 锚杆设计

(1)基坑支护方案确定。基坑支护必须保证开挖能顺利进行,并不影响邻近建筑的正常使用。由于该工程基坑距周围建筑较近,为支护和降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支护工程设计时,考虑地下连续墙具有挡土、抗渗和承载三位一体,加一层锚杆支护控制连续墙水平位移,最后确定了地下连续墙加锚杆支护方案。该工程连续墙采用抓斗成墙,其斗宽为80cm,抓斗张开后齿距为2.25m,因此墙厚定为80cm ,槽段定为2.25m。连续墙轴线为204.75m,共分成91个槽段,槽段间平接,内设钢筋笼。锚杆安设在距地表2m处,每个槽段设置一根锚杆,锚杆间距为2.25m0

5.3锚杆施工

(1)成孔。上层锚杆成孔多采用取管钻进,选种方法适用于土层较好,可保证成孔质量,有较高的成孔率。根据该工程地基土层含水量大、细颖粒多的特点,成孔选用只有外套管无内套管的方法,外套管直径为Φ127mm,钻头为中空型.并直接安装在外套管上,钻头外径为Φ140mm。成孔结束后经严格检验,验证套内无残留土芯,保证拉杆束体能顺利地放人孔中。注浆后,用钻机自备卷扬设备,将套管从土中拔出。该工程采用的钻机为SG2―Ⅲ液压地质钻机。

采用上述成孔工艺,两台钻机每日可钻20―25m深的孔2―3个,最多时可达4个孔,满足了施工进度的要求。此工程共成孔91个,实测孔轴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为31.5º,最小为25º,平均为28.9º。

(2)安放拉杆。拉杆的材质为题所述:2―3根7Φ5钢绞线。安放时设置特制的定位架,防止钻人时搅动土壁;钢绞线表面除油除锈,杆体自由段套以聚丙烯防护套等进行防腐处理,与锚固体连接处用铅丝绑扎。

(3)注浆。锚固体采用早强、高强水泥浆体,水泥为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浆体3d强度达到30MPa以上。制备的水泥浆体,严格控制浆体密度和流动度两项指标,用挤压泵向孔内注浆,注浆压力在0.6―0.9MPa之间,每孔注浆量在300―710L范围。

(4)张拉。锚杆注浆7d后,对锚杆施加预应力。通过油泵压力表读数控制各级施加荷载大小,同时记录锚杆伸长值。为减少预应力损失,采用重复张拉措施,第一次张拉到160kN,等1―2d后,再张拉到设计荷载进行锁定。通过观测,锚杆的变形均在弹性范围内,并且由于采取重复张拉手段,锚杆轴向拉力在15d内基本稳定锁定荷载,明显减少了预应力损失。

5 结语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建筑基础工程; 施工质量; 质量通病;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基础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使用寿命,因此做好建筑地基质量是工程技术人员应注意的问题。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建筑都必须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础。基础是与地基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工程结构。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最缺陷与事故。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提高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若要从根本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做到如下几点: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实施责任到人制;合理组织施工,加强施工管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一、提高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策略分析

1、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实施责任到人制 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应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以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以方便管理。

2、合理组织施工,加强施工管理 合理组织施工,施工方案和技术指导要兼顾彼此的问题,特别是各工种间的互相协调配合问题。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

3、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①基础轴线位移。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的轴线与上部墙体的轴线发生错位的现象,这样会导致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施工人员错误操作或控制桩保护不力等原因,均会造成基础轴线位移。因此,在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之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和责任心的培养,避免由于技术不熟练和操作时疏忽大意导致轴线发生位移;在定位放线时,必须在外墙角处设置龙门板,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槽边堆土和车辆碰撞导致控制桩发生移动。②基础标高误差。基础砌筑至室内地平时,常会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情况,当偏差较大时,会加大上层墙体标高控制的难度,影响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采用基础外侧皮数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③基础防潮层失效。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会导致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因此在施工中,应将防潮层作为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在整个基础工程完工后再施工,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行,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破坏;防潮层砂浆和混凝土中禁止掺盐,在无保温条件下,不应进行冬季施工。

二、几种常见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和桩基础等,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基础。控制好基础的施工质量,是提高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

1、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在地基验槽完成后,应将表层的浮土及扰动土清除掉,基槽内不得有积水,施工基础垫层时必须测定水平标高,分层控制各层的厚度;混凝土垫层分段施工时,应做好接头处理,避免接头和混凝土垫层表面缺浆少浆现象的发生,振捣必须密实,使表面平整;施工中使用的钢筋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当基础高度在 900mm 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片,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钢筋只须伸至锚固长度即可。施工木模板时,应使用架子管或方木对模板加固,禁止重物冲击,以确保模板的牢固性和密实性;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应从一侧按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破坏。在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应先满铺一层 5~10cm 厚的混凝土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钢筋网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对称浇筑;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有无走动情况,若发现有变形、走动或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常温下应在 12h 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 7 昼夜,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 14 昼夜。

2、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 ①确保材料的质量。对成桩的主要材料,如钢筋、水泥、石子、砂等,应根据各材料的试验标准严控控制其质量。对于采用商品混凝土的施工工地,应按商品混凝土进场的控制标准进行控制,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合格。②保证钻孔的施工质量。在钻孔施工前,应复核该钻孔桩位及标高的准确性,检测终孔的孔深、孔径、孔斜度及二次清孔后的沉浆密度、沉渣厚度。当持力层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适当加深 0.5~1.5m,以保证桩基础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③确保钢筋笼的质量。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长度应以钢筋的定长为宜,且不宜短于 6m,连接时 50%的钢筋接头应错开焊接,并保证两钢筋轴心在一条直线上。

3、机械的使用和管理。机械的合理使用可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的进度,而且对质量也有所保证。为了满足社会化大生产,施工的机械及自动化室必不可少的,施工时一定要机械化,有助于加快施工的进度,节约施工成本,也可减少人员在施工时的安全隐患等。

三、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致关重,如不认真设计、施工,将会留下安全隐患,以至影响住宅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导致建筑物倒塌。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机具设备、材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若建筑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沉降、偏斜,甚至引发难以补救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已成为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重点,采取何种措施来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成为当前许多建筑工程从业人士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并探讨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对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要求很高。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础埋深越来越大,施工复杂性日益突出。另外,基础施工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对高层建筑基础的质量、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包括建筑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深基坑土方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

一、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特点

高层建筑层数多、建筑高、荷载重、面积大、造型复杂,主楼与裙房高低悬殊,在结构上要求埋置一定深度,在使用上要求设置多层地下室,这些高层建筑的特点结合各地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构成了高层建筑基础的特殊性。高层建筑基础的特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础必须能提供较大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高层建筑的重量随其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基础的竖向荷载大而集中。高层建筑要求其基础结构必须能承受较大的竖向和水平荷载,确保建筑物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并使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2)基础埋深大。基础工程施工复杂。为满足高层建筑稳定性和利用地下空间的要求,基础结构埋深大,因而开挖深度大,带来了许多复杂的基础工程施工问题。如深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土方开挖、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等。(3)施工环境效应问题多。高层建筑常建于城市建筑物和人口密集处,打桩和深基坑旋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大。打桩会产生挤土效应,打桩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居民的生产、工作、学习和安居,深基坑开挖和降水会危及邻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必须采取经济合理而有效的环保措施。(4)基础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期间和后期可能产生的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必须进行预防和控制。如果措施不力产生过多裂缝,将危及基础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工程寿命,或影响其抗渗、抗侵蚀性能而成为不可补救的缺陷。总之,高层建筑基础的合理设计与施工不仅关系到高层建筑自身的安全和寿命,而且关系到周围环境的安全,其造价和工期对总造价和总工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及发展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基础工程施工在工期、造价和劳动力消耗方面都占很大的比重,稍有不慎易造成工程事故,轻则延误工期、增大施工费用,重则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除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有效的新工艺、新设备,以加快工程进度和降低工程造价外,还要慎重考虑在设计、施工、监测诸方面都要既先进又可靠,保护好周围的环境,以免造成危害。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归纳起来一般包括桩基础施工技术、基坑工程技术、桩基承台或混凝土底板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地下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桩基础施工技术方面,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桩基础的日益增多,其施工技术日趋完善。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桩,为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挖孔桩等)和钢桩。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多用锤击(多为柴油锤)打入法和静力压入法,已可打入长70m以上的预制混凝土方桩,送桩深度亦达十多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这种桩由于壁薄和配筋的特点,在打设和挖土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或断桩,在这方面近年来已有不少处理技术。混凝土预制桩属于挤土桩,在沉桩过程中会挤土振动并产生超静水压力,有时会对周围环境和已沉人的桩基产生危害,为防止或减轻这些危害,需采取一些技术措施。

混凝土灌注桩由于是非挤土桩,对保护周围环境有利,因此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中应用较多。为提高混凝土灌注桩的承载力,还发展了桩底注浆、扩底和挤压分支技术等;为改善施工工艺,还研究成功了钻孔压浆成桩法,桩径达lm、深度可达50m以上。在锤击沉管灌注桩方面,过去施工的桩径较小,目前施工的桩径已达700mm,而且还发展了沉管夯扩桩。钢桩目前应用较多的仍为钢管桩,钢桩施工在沉桩和土中钢桩切割技术方面也都有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还完善了桩的检测技术。

基坑工程技术包括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地下水控制、土方开挖、工程监测和环境保护等,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尤其在软土地区。在支护结构方面,为适应不同的坑深和环境要求,围护墙发展了水泥土墙、排桩、地下连续墙和土钉墙等多种形式。由于高层建筑上部荷载大,桩基承台、箱基底板的厚度都较大,不少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近些年来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在裂缝控制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上万立方米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都能迅速的整体进行浇筑,而且保证不出现温度裂缝。

高层建筑地下结构(地下室)的浇筑,施工技术与地上结构相近,但地下室为防水多采用实体结构,孔洞少,因此防止墙板裂缝问题突出,要从设计、材料和施工多方面来消除地下室墙板裂缝,通过工程实践,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经验。

三、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新技术走向

高层建筑的发展,为施工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施工技术的进步,又是确保高层建筑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机械化、工厂化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已经逐步改革了传统的旧工艺,从而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建设速度。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迅速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持续保持这种趋势,更多先进的技术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高层建筑的基坑大都比较深,在支护、降水、土方开挖方面难度较大。近年来,深基坑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深基坑支护施工方面看,由于深基坑工程的增多,支护结构技术发展很快,多采用钢板桩、灌注桩、土层锚杆、地下连续墙和逆筑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桩等技术。施工工艺也有很大的改进,支撑方式有传统的内部钢管支撑,也有坑外用土锚拉固。内部支撑也有多种,有十字交叉支撑、环状支撑、采用中心岛式开挖的斜撑等,近几年又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的角撑。另外,土锚的钻孔、灌浆、预应力张拉工艺也有很大提高。

从深基坑降水方面来看,当地下水位较高,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时,就应当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传统的降水方法是集水明排。现在,在深基坑施工降低地下水位方面,已能利用真空井点、喷射井点、深井井点和电渗井点等技术进行深层降水,还试点采用了冻结法。另外,在预防降水而引起附近地面沉降方面也有一些有效措施。

从深基坑土方开挖方面看,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多为深基坑土方开挖。常用的土方开挖是分层开挖法或分段分层法。当开挖较深基坑土方时,应采用中心岛开挖法或盆式开挖法,这是阻止基底反弹、防止高层建筑物下沉的有效措施。

从基础施工方面看,在基础工程方面,多采用桩基、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与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的复合基础。这些基础大多为大体积混凝土,为了减少或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各地都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在测温技术和信息化施工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了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已逐步由小直径向大直径发展,并采用了桩端压力注浆方法,对孔底虚土起到渗透、填充、压实、固结和加强附近土层的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基础施工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基础;灌浆施工;处理意义;处理要点

一、水利工程建筑基础灌浆施工处理的意义

基础施工质量决定了整个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尤其是对于防渗功能要求较高的建设,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地基建设与加固中经常使用,对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现如今的水利工程早也不再局限于农业灌溉这一个方面,水利、发电方面都有了更多的作用,当然施工难度也随之提升了。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不仅可以用于地基建设,也可以在事后加固地基,所以在大坝防渗等对地基标准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水利工程的施工工程量通常比较大,不仅对于整体的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会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相比起其他的工程更具有特殊性,所以相应的基础工程指标也要也要更为严苛,不仅在抗压能力和力学性能上要符合标准,还需要有良好的防渗水功能和抗震功能。水利工程建筑基础的灌浆施工技术也具有很高的复杂性,标准高、种类多,重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水利工程建筑在不同地基基础上的灌浆施工处理及要点

1、岩溶地区灌浆施工的处理及要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的岩溶地区自身地质条件过于特殊,影响了基础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往往是在其他工程的成果上,辅以自身的施工经验来进行工作的。岩溶地区的基础施工技术可以分为高压水泥灌浆技术和高压旋喷灌浆技术两种,区别就在有无填充物,有填充物的那一类技术的施工要求更加严格,具体的施工方法要根据岩溶的大小和深度来进行确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⑴高压水泥灌浆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基础施工中,使用高压水泥灌浆技术可以提升填充材料的密实度,水泥通过对土壤内部进行条状渗透而形成网状结构,这种结构会让高压灌浆技术拥有良好的抗劈裂能力,提升了基础稳定性和抗压性。⑵高压旋喷灌浆技术。高压旋喷灌浆技术需要依赖钻机的帮助,首先使用钻机让灌浆管钻入土壤内的预定位置,然后将水泥浆液利用高压脉冲泵,通过灌浆管位于钻杆下端的特殊喷嘴高速喷射入土壤内部,在水泥浆液射入土中后,这种因为高速而产生的流体冲击力会对土层进行切削,将喷流射程内的土体全部破坏,最后钻杆一边匀速旋转一边快速提升,让水泥泥浆和土体可以充分的搅拌混合。在进行完上述操作后,土体和水泥浆已经完全融合并且在地基中胶结硬化,形成了一种直径均匀的圆柱形旋喷桩,强度等方面都可以很好的符合地基的加固要求。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具有开挖量小、占地少、施工便利、对周围的建筑物影响小等优点,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工程造价更低,可以有效地提高江、河、湖、渠等的堤坝防渗抗灾程度,更好的减轻防洪的压力,从而保障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⑶将不同的灌浆方法进行结合。深度超过50米的岩溶通常情况下被称为深层岩溶,在这种深度下,普通的高压旋喷灌浆技术也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需要将高压旋喷灌浆技术与其他的灌浆方法相结合。先使用普通的灌浆方法对岩溶地区周边的区域灌入水泥浆,水泥浆在渗入深层岩溶的过程中会对同在这一区域内的填充物进行排挤,在这种排挤压力下,深入其中的水泥浆与原有的填充物就会迅速的结合硬化,来达到加固的目的。

2、漏水情况下的灌浆施工的处理及要点。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地区如果是在一些特殊的地质环境下,就很容易漏水,例如可溶性岩石地质结构就容易造成喀斯特溶洞或者溶沟,从而产生漏水问题,也不利于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所以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传统的灌浆技术往往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并且会出现高成本低收益的情况,针对这种特殊情况,一般会采用下面几种方法:⑴模袋灌浆处理方法。模袋是由尼龙、聚丙烯和聚酯等制作而成的,是一种高强度纺织品,具有高耐磨的特点,模袋灌浆方法就是说通过高压让水泥浆之中的水分渗出,但是砂石颗粒仍然会保留在模袋之中,所以也就是等于有效降低了水泥的水灰比,缩短了凝固时间的同时,固结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后将这些模袋放入水中进行堵塞,水泥自身具有的重量约会保证这样的模袋即便放在水下也不会被冲走,并且可以随意的改变形状和大小,可以适合任何种类的溶洞并对其进行堵塞,适应性强,方便快捷。⑵填充级配料的处理方法。填充级配料一般是指砾石、粗砂和水泥等,其中要注意的是砾石的形状和大小,通过用粘稠的水泥对砾石进行冲灌,将砾石按照直径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如果采用了这个方法后效果不明显,那么就将对级配料冲灌的水泥换为黏稠度更高的,这种情况下的级配料由于是由各种颗粒粗细不匀的混合料组成的,例如砂石、砾石、土等,所以会形成一层天然的反过滤层。对于级配料的灌入量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应该是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进行灵活调整的,对灌入量不设上限和下限。填充进去的级配料中会有某一种直径大小的砾石会卡在缝隙中,堵塞了缝隙的一部分,剩下更小的级配料会通过,大的就会卡住,这样的反过滤层可以让缝隙完全被堵死。

3、其他地基的施工处理及要点。(1)多次灌浆技术。多次灌浆技术又称间歇性灌浆技术,首先制定一个灌浆数量或者灌浆时间的具体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一旦到了标准就暂停灌浆,过一段时间后再继续,时间的标准一般控制在2至8小时之内,但是具体的制定还要综合工程的各种情况,比如地质环境、工程要求,灌浆目的等,灌浆结束时不一定要达到预先设计的压力,在无法达到设计压力的情况,先低压结束灌浆等待凝结,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复灌浆,争取在设计压力下结束。(2)限流灌浆技术。要对水泥浆的注入率加以控制,让其保持在10至15L/min的范围内,从而控制浆液的流动速度,达到迅速沉积的目的。在保持这种控制情况一定时间,注入率显著降低之再提升注入压,让注入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然后将这种情况保持到灌浆工作结束的时候。限流灌浆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有效的减少岩缝对于水泥浆的吸收率。(3)降压处理技术。降压处理技术的原理是降低灌浆的压力,从而降低砂浆在岩缝中的流动速度,这种相对较小的压力可以让水泥砂浆保持自流状态,并且这个过程中让水泥砂浆沉积、凝结下来直到水泥砂浆不再流动,然后再加大灌浆的压力按照正常程序进行灌浆。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增多,但是很多水利工程建筑不得不在施工难度较大的地基上动工,所以对于地基建设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要足够的重视,以满足复杂地质条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国星.试论水利工程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资讯,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