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责任 结合 目的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的我,既是教师又是家长,怎样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并能够优势互补,进而使学生能够从这两者中终生受益,一直是我深深思考的问题。怎样把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好,怎样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作为双重身份(教师兼家长)的我有如下几种看法:
首先,要分清“主要教育责任”,一定要认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应由家长承担,学校是辅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构。
其次,要分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时间上存在的差异。
一、学校与家长的“具体教育目的”有所不同
教育的总体目的就是能够使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并重点培养其特长。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家长的具体教育目的是有所不同的:
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一个即定的标准。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性的、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上,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立足于社会,而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的“个性教育”,如相关素质、能力、技能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重点性,特点是“个性化”。
二、学校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
由于学校教育是“普遍教育”,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具有如下特点:从教育时间来讲,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全程教育,只能负责学生在校阶段的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讲,由于是针对群体的教育,所以必然要以“上大课”的教学方式为主;从教育内容来讲,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全部教育,它只涉及课内知识部分;从精力上来讲,学校和老师也不可能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教育;作为教育效果来讲,只要保证大部分学生达到标准,学校就算完成任务。
标准化考试,是检验学校教育成果好坏的重要形式——它既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检验老师的教学能力;既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考核老师教学的效果——如果不考试,就无法检验学生学得好不好、老师教得好不好,因此学校注重的必然是全校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反映本校教学水平的升学率。
家庭教育是针对自己孩子特点的“特殊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形式就表现为:不可选择(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不能以现有的水平高低对孩子进行选择)、必须成功(不能像学校那样计算升学率、成功率)、没有考核指标(没有任何单位对家长的教育效果进行考核)、非系统化(没有时间和计划安排)、因材施教(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潜移默化(教学形式非正规化)、内外结合(家教与参加培训班相结合)——在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方面,学校的普遍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为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同时还要明确,“家庭教育”是自己的事情,是在给自己干,不是在给别人干,因此不能提条件。不能“等靠要”,不要失职,不要用“没时间、没能力”为理由,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要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责任;结合;目的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的我,既是教师又是家长,怎样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并能够优势互补,进而使学生能够从这两者中终生受益,一直是我深深思考的问题。怎样把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好,怎样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作为双重身份(教师兼家长)的我有如下几种看法:
首先要分清“主要教育责任”,一定要认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应由家长承担,学校是辅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构。
其次,要分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时间上存在的差异:
1.学校与家长的“具体教育目的”有所不同
教育的总体目的就是能够使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并重点培养其特长。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家长的具体教育目的是有所不同的:
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一个即定的标准。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性的、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上,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立足于社会,而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的“个性教育”,如相关素质、能力、技能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和重点性,特点是“个性化”。
2.学校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
由于学校教育是“普遍教育”,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具有如下特点:从教育时间来讲,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全程教育,只能负责学生在在校阶段的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讲,由于是针对群体的教育,所以必然要以“上大课”的教学方式为主;从教育内容来讲,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全部教育,它只涉及课内知识部分;从精力来讲,学校和老师也不可能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教育;作为教育效果来讲,只要保证大部分学生达到标准,学校就算完成任务。
标准化考试,是检验学校教育成果好坏的重要形式――它既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检验老师的教学能力;既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考核老师教学的效果――如果不考试,就无法检验学生学得好不好、老师教得好不好,因此学校注重的必然是全校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反映本校教学水平的升学率。
家庭教育是针对自己孩子特点的“特殊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形式就表现为:不可选择(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不能以现有的水平高低对孩子进行选择)、必须成功(不能像学校那样计算升学率、成功率)、没有考核指标(没有任何单位对家长的教育效果进行考核)、非系统化(没有时间和计划安排)、因材施教(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潜移默化(教学形式非正规化)、内外结合(家教与参加培训班相结合)――在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方面,学校的普遍教育无法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为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同时还要明确,“家庭教育”是自己的事情,是在给自己干,不是在给别人干,因此不能提条件。不能“等靠要”,不要失职,不要用“没时间、没能力”为理由,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要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所以,承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是家庭教育中的首要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大系统中,是居于基础地位的。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者个人身上,并通过个体的发展来体现。但是,因为二者在教育主体与内容、实施方法与途径以及主体所关注的领域等方面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家庭与学校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相关教育的作用力常常会产生分歧,导致教育效应的降低甚至消解,对个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校合作,共同构建教育合力,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使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的基础之上,子女在出生后的第一时间,接受的就是父母以及父母给予的教育,父母通过躬亲示范、信息沟通、情感培养等家庭教育的软环境辅之家庭教育的硬环境,以一种隐性的潜在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施加潜移默化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此以往,子女的品性和行为特征就会得到父母的感化和感染。家庭教育与其他的教育如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相比,对人的影响最长远与深刻,也表现为独有的依附性和信赖性,尤其是目前的社会,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孩子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是与日俱增的。使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充分发挥出来,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好处是溢于言表的。
(2)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的功能。每个人受到家庭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因此,大学生会由于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因此,在加强家庭教育的时候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这样,有利于学校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开展。
(3)家庭和学校的矛盾冲突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减少。随着法制化步伐的加快,人们依法维权意识也普遍增强,近年来,家长与学校的矛盾和冲突频频出现。探其原由,多数是由学校和家庭二者之间沟通信息阻塞造成的,沟通信息不通畅、相对滞后是突出的特点。为此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的积极方面来达到缓解和减少家庭和学校的矛盾和冲突的目的。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大学是个综合体,它是科学研究的阵地,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社会服务的基础。和谐的家庭来源于每个高素质的家庭成员,那么高素质的家庭成员就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基础来支撑,由此看来,加强家庭教育这一基础性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一度备受关注的“马加爵事件”、“李天一事件”等无一不反映了大学生缺失家庭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个多种力量多用的结果,必须通过政府引导、学校主导,家长和大学生自身的积极配合来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真正地成为一个系统性工程。
2.1政府提高对大学生家庭教育责无旁贷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是明天的新星,祖国的栋梁,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管理者和建设者。因此,对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工作,政府有责任进行监督和管理,并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家庭和父母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对促进高校积极地开展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责无旁贷,尽量让更多的家庭和父母能够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上得起大学已不仅仅是政府唯一的职责了,同时政府还要保证上得起大学的学生在高校要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也要同过社会的各种渠道和其他的各种力量,让大学生切实体会到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那些在大学生家庭教育过程中有困难的家庭应建立应急机制,随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在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时的主导作用。
2.2良好的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
靠高校的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是大学生的主要阵地,生活和学习都在学校里,师生交往时间长、交流的范围广,相互沟通频率也远大于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的频率,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工作的阵地转移到了学校,由学校主导完成。第一,学校要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供条件,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性的文件或者建立健全相关主题网站,同时,学校要抽调专业的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机构,协调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学校要做到对各个具体部门的工作加强方法和理论的指导,并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加强考核和监督,争取让家庭教育的工作能够在学校落到实处。例如,学校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家庭教育档案,尤其是对那些在家庭教育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更要做好相关工作,可以让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来认真完成这个任务。第二,学校可以建立学校—学生、学校—家长、学生—家长的联系机制,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有关的亲子活动。当今网络社会下,联系渠道多样,只有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选择适当的联系方式加强联系,紧密联系,才能推动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上的开展。同时,学校要在每次和学生以及家长取得联系和交流后把相关情况写入家庭教育档案,这样可以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沟通。长此以往,学生、家长、学校之间的交流频率不断增加,遇到突发事件和相关的具体问题就能够高效迅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时效性。学校可以通过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校庆日和学生的毕业典礼等活动开展家庭教育日、教育周、教育月活动,邀请家长和学生同时参加,增强家长和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从而让更多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3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家长高度关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孩子接受终身教育的课堂。由此可见,家长在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时刻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充分调动自己所具有的独特的情感因素和学校、和孩子多交流与多沟通,“多闻多问”,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及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里状态,和学校保持信息的畅通,遇到问题及时与学校沟通解决,积极配合学校来解决孩子的一些生活、学习的问题。
2.4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
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将来社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而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尤其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加强与社会的交流沟通,增强友爱和合作意识,这是他们面向社会、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二是学会宽容他人,教育孩子允许他人犯错误,对他人的错误能够包容和理解;三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和经受挫折的意志,使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有决心、有毅力,能吃苦、能忍耐。一句话,教育孩子是为了培养孩子,而培养孩子,首先是成人,其次是成才。
二、解决“心理健康”的问题
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是必需的,但不能忽略他们的心理需求。一般的孩子成长都要经历好奇、朦胧、逆反和成熟这几个阶段,家长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密切关注,循循善诱。用崇高的理想指引孩子,用高尚的品质教育孩子,用拼搏的精神塑造孩子。使孩子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经历风雨,见得了世面,能够平静从容地面对社会,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从而施展他们的才华和抱负。
三、解决“交流沟通”的问题
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正常交流沟通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家庭和谐、文明的保证,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尤其重要。父母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指引孩子。那么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家庭内部交流沟通机制呢?我认为:一是父母不要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作为父母有时候也要适当的蹲下来,心平气和跟孩子交流,做到有话好好说。这是进行交流的基本条件。二是父母说话不要重复和唠叨,孩子最怕父母反反复复的说一句话、一个事情,有的父母为了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生怕没有说清楚,反复地讲,从而适得其反,使孩子厌烦。三是善于观察孩子的优点和进步,适时的进行赞美和表扬。四是鼓励孩子有话和父母说。要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把高兴的事告诉父母一同分享,把受到的委屈告诉父母,让父母帮助分析,把困难告诉父母,让父母帮助解决。
四、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
我区有一所小学,近50%的学生都是留守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这是一个庞大的集体,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关心。首先是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保证每周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进行情感的交流,询问和了解学习生活情况,给他们鼓励和安慰;其次是教育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留守孩子学校,定期为他们解难释疑;三是乡镇妇联、文化等部门,要建立留守孩子关爱中心,设置图书室和娱乐中心;四是号召全社会的爱心人士,踊跃报名,争做留守孩子家长。
五、解决“家庭文化”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0―004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逐步走向公平化、平等化。无论是大城市里的孩子,还是乡村学生,在未来的社会都将享受到来自社会和教育部门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但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教育依然存在很大问题。一个人的教育是在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完成的。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越来越大,教师队伍职业素质一步步提高,只有家庭这个教育环节越来越成为贫困地区学生成长的后滞力。
一、家庭教育落后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类型:根本没有家庭教育。监护人长期不能履行职责,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的学校屡见不鲜,大部分留守学生就是这样。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岁大了,精力不足,无能力教育孩子。
第二种类型:粗暴单一的家庭教育。学生父母的文化差,工作条件差,没有精力和水平教育自己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时,打骂是其首选的教育方法,这种家长在贫困地区占大多数。
第三种类型:过度溺爱型。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贫困地区很流行,举全家之力创造美好环境,让孩子上好学。前提确实无可厚非,但效果适得其反。一些孩子由于背负的希望太多,造成逆反心理、抵制行为,厌倦学习,导致原来小学、初中的好学生,变为学困生,甚至问题学生。好多家长失望,抱怨,对孩子不满,变成孩子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
第四种类型: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误解。贫困地区走出一名成功学子,对个人命运的改变,甚至对家庭命运的改变是巨大的,但是这条道路不等于适合所有人。人是要开发潜力的,但不是走一条独木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美好的人生,知识是一部分,但绝不是第一位。孔子曰:余力学文。孔子还批评了他的一位学识好,但体质很差的弟子“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不可垢墙也”。孩子的成人是基础前提,孩子的成才一定要在成人的基础上培养,缺了成人这个前提,任何事都改变不了命运,好多事只能是本末倒置。
二、改变落后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1.对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的,一是社区和学校共同调研,每学期对这类学生排摸准确,招募社会上的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充当父母职责,让这些学生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二是国家加大学校专项扶持,努力改善寄宿制条件,配备专职辅导员队伍,也让这些孩子有相当于家庭教育的优质教育。
2.对粗暴单一的家庭教育,学校要有计划地对家长定期培养,班主任家访时既要有科学性,还要讲艺术性,帮助家长提高培养孩子的能力。还要让家长知法,懂法,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也是家长的义务。学生侯某,父亲是下岗职工,离婚,老师与其家长沟通,家长反过来对孩子就是拳脚相加,给孩子从身体到心灵都造成累累伤痕,这样的家庭为数不少。
3.家庭教育走极端就是溺爱型,这种落后型教育,家长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或者缺点,这种理念最难纠正。因溺爱的悲剧在大多数人看来不是溺爱的人种下的因,所以这是最难发现的,也是最难改变的,更何况溺爱与爱不是泾渭分明的。如举全家之力为孩子在城市中租房上学,还要有专人照顾,好多家庭没有量力而行,对孩子不能正确的分型辩证,后期又不能满足青春期发展的需求。青春期的叛逆加上家长的抱怨,有些教师不负责任的挖苦,一个好学生到最后变成了问题学生的情况常有发生,对此一定要有智慧分辨,溺爱形式很多,应令人更加警觉。合理的爱和合理的挫折教育都要有,家长不要过分创造一帆风顺的顺境,这样会害了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