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思考;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083-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探究性教学,强调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对旧教学观念、模式提出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探究性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探究性教学,应当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

探究性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应以组织学生自己探究为主,可以采用课前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就开展探究,也可以相互交流研讨,开展合作学习。还可以利用假期,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总之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探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讲求实效。例如: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不要仅满足于讲清概念,更要深入到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究上,即深入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上去。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全面的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对同一问题尽可能探索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力求提出新颖的见解。另外,课堂中积极的引导,适当的讲授,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流畅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多方向、多角度、多手段、多途径入手,思路尽可能多地向不同方向扩散,不局限于书本或教师现有的理解。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扩散性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提倡学生进行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教学的良好方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探究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若能组织好往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展探究性教学要从教材内容、教学设施、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指导也要由多到少,逐渐过渡。从问题入手,首先给学生一个悬念,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在合作中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接下来的小组交流更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和运用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变为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思维的方法去观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处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2页第10题时,我把题目改为了如下形式。

观察下列图形,完成图形下的填空,然后回答: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两条直线相交 三条直线相交 四条直线相交

最多有( )个交点 最多有( )个交点最多有( )个交点

刚看到题目的时候,学生们可能会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时教师可适当启发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向数学家华罗庚学习采取“先退后进”的办法,通过特例来研究考察事物的本质,从而归纳问题的规律和性质。于是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用心数一数,学生在画和数的过程中会发现:当画第二条直线时,已有直线一条,因此最多可有一个交点;当画第三条直线时,最多可与原有的两条直线相交并有两个交点,因此一共有三个交点;……渐渐地,直线的条数与交点的个数是两组很有规律的数据便呈现出来:

234 56 …… n

1 1+2 1+2+3 1+2+3+4 1+2+3+4+5……1+2+3+…+(n-1)

接下来根据高斯定理,就可得出:n条直线相交,最多可以有n(n-1)/2个交点。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在全面的观察问题,深入的思考问题,去探究、发现、归纳的。

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不怕课堂出现“”,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此时学生往往能从不同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对老师的依赖。

三、在探究性教学中把握好探究、讲授与练习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难学;兴趣;主动;高效;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学不好将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作为一名初中生首先应该学好数学。然而,当今的初中数学却让许多初中学生排斥,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都喊数学难学。难在哪里?难在内容抽象、概念难记、公式难背、运算易错。因此,从难学发展到不想学,再加上学习的主导者和主体人的因素,更加影响学生的兴致,无论优等生还是差生,几乎很少人喜欢数学和数学教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作为一名任教多年的数学教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到“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要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符号、枯燥的数学定理、复杂的证明过程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感性思维;向学生讲述一下关于数学的小知识或者是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冀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教师在讲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样发现勾股定理的,或者是向学生讲述一下古代人是怎样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再比如,第十五章的知识点是轴对称,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体现轴对称特点的中国古代建筑物,比如说故宫的建筑模式等。

二、转变思想,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现行教材,较之以往,有很大改进,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越来越强。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理应在教学中转变观念,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现实的生活走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进入数学学习的课堂,才能使数学学习变的具体、生动、直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通过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就要使W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这种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收集和处理来自周围的信息,并逐步形成利用数学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才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作用与意义,更积极的搞好数学学习。

三、提高课堂效果,构建高效课堂

1、高效课堂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行为,尤其是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要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习欲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

2、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自己先吃透定义,删繁就简,用准确、易于理解的语言把知识点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动脑,大胆地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要真正地、心对心地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要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1、初入中学,应该以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从旁指点为主。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游戏活跃学生思维,在学生思维活跃之时及时地将常用的数学思想及方法灌输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又可以娱乐,一举两得,可谓是“寓教于乐”了。

2、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所要教授的内容给学生们讲一讲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发展与发现。让学生们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来龙去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其的学习与掌握。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来历不仅可以增加数学方面的认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学习数学领域的一些名人故事,相当于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从而促使他们更加认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3篇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般地,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相对闭塞,所学知识大多来源于书本,而课本的内容有的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以致于学生们认为自己学到知识没有什么用处。对此,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他们传达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并且结合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实例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经常把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与实际生活背景相结合,使得学生从感到新奇,到产生感知,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固定的结论使得学生少了自我探究的过程,因此学生会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致使学习数学的兴趣难于保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关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许多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很容易偏激,如果教师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或是经常训斥、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很大的成见。情感上疏远,学习上自然会受影响。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意接受并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二)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知识多为抽象、枯燥的理论,机械的教学过程难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合理的情境结合起来,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在学生热烈的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结果与学生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进而对学习乘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知识的第一步,但约有90%以上的学生的预习过程流于形式,缺乏正确的方法。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们正确的预习方法。如:预习时,哪一部分不懂,就打上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

(二)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第一。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第二,抓重点、做笔记。笔记可以使得学生在课下对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第四,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讨论、请教,使得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三)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的思维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抓住标题――结构思维

所谓结构思维就是强调以系统的结构去认识客观事物,并从中寻找最优结构,以获得最佳系统效能的思维方法。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高屋建瓴,抓住问题的根本,顺利实现知识迁移。

2 抓住关键概念――统摄思维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关键概念又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缩影。统摄思维要求以一个概念统辖若干个概念,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概括、联想能力,把知识系统起来,使知识在原有结构上螺旋式重复加深,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迁移能力。

3 “横看成岭侧成峰”――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打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自觉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原理加以解释说明,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这种求异思维的能力。

4 学好辩证法――辩证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固守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造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践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的困难来自于旧观念的束缚。教育教学观念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适时进行调整。

1.树立教育新观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关注的对象。(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而且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

2.树立教学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事实证明,只有在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学活动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逐步培养起积极主动、自主独立、大胆求异、勇于创新等人格品质。因此,教师要做到:①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行为。教师应明白自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者、引路人;教师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平等参与者。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行扶持和帮助。③给予每个学生以平等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和讨论。④进行心理换位,以朋友之心来理解学生,给学生创造宽松、安全、自主的教学环境。

(2)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其直接后果是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事实证明,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一旦建立起来,学生大胆地学、大胆地问的局面就会有效地形成。教师也会在“教”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从学生那里或从教学时发现的新问题中,得到充实与提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让学生体验成功、走向成功的彼岸。

1.自主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意愿。一方面,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另一方面,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在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暨“五学模式”中的“自主探学”和“检测评学”环节就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自主学习,如,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1)教学中,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学感受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个别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另一种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如,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1)教学中,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后,让各小组学生共同研究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进行不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与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问题性。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探究学习的归宿。(2)探索性。探究学习展开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3)开放性。这包括目标的开放、过程的开放、结果的开放、评价的开放。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材安排的关于“课题学习”内容,就可以用探究学习。如,教学中的“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这些探究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如今,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继承优秀传统的方面,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基本指导原则。数学教师既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活动更加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在数学的应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于向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01.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4.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新理念;学习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也既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既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我们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三、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我首先是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同学们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得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所学知道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

四、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如:例1,某中学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其它图形组成),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