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财务共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全球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以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兴起。到2008年底,美国财富500强中有86%的企业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近几年,财务共享服务也逐渐在我国华为、中兴通讯、万科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以推广和应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它精简了企业内部财务流程,有效支持了财务职能转型,彻底将财务人员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财务人员获得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财务共享服务支持财务职能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传统财务工作的职能也在不断由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价值链管理、战略规划等高端管理领域。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财务职能的拓展和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它将企业易于实现标准化和流程化的、大量重复的会计核算从分散的业务部门抽出,集中到一个新的独立运营的业务单元,即通过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流程再造、标准化和集中处理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进而降低成本、加强管控,最终提升集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近年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成为引领财务变革的重要风向标,它有效支持了传统财务职能的转变。
(一)从交易处理向决策支持转型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以前,企业管理层只能通过财务部门提供的报表被动接受企业的经营结果,无法进行有效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企业的财务核算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财务体系由此被划分为集团共享财务、战略财务和经营财务三部分:共享财务负责财务会计与交易处理;战略财务负责财务管理;经营财务负责管理会计工作。在这样的财务体系重分类下,共享财务?⒋蟠蠼档筒莆窆ぷ鞯脑俗鞒杀荆?提升核算效率和质量;战略财务将在集团统筹和管控上起到决策支持作用;经营财务则更加贴近业务实际,对业务提供更大的支撑与服务。三方联动,财务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除了财务工作体系重分类对财务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也为财务职能转变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具体而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统一的业务流程、技术与数据口径集中处理大量交易,保证了财务流程的标准、规范和高效,从而能够为财务管理提供更专业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质量。
(二)从财务管控向创造客户价值转型
传统企业财务工作的内部服务对象是企业管理层,并通常采用会计集中核算等财务管控方式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不再局限于前者的资源集中管控与成本降低,而是通过整合企业之前分散进行的具有重复性、同质性和低附加值的业务活动,从而使企业财务部门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业务,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向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即财务共享服务除加强集团财务管控与降低成本外,更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这也是企业财务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由“财务管控”转型为“创造客户价值”。
事实上,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来实现财务工作由“财务管控”向“创造客户价值”转型,与卡普兰(Robert S.Kaplan)和诺顿(David P.Norton)提出的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平衡计分卡中,既包括财务指标(如预算额等),又包含了非财务指标(如客户满意度等),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日常行动;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则使财务工作由传统的为管理层实现财务管控服务转向满足客户需求、为股东创造价值成为可能。
二、财务职能转变促进财务人员角色转换
财务共享服务在有效支持财务职能转变的同时,也对财务人员的传统工作形成了冲击。财务人员必须尽快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实现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
(一)从“账房先生”到“军师参谋”
企业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以前,财务人员一直在幕后充当账房先生的角色,其工作一般局限在会计核算范畴内,如成本费用、应收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等,并通过财务报表向管理层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其弊端是:一方面,财务人员对企业业务了解少,造成财务数字与业务脱节;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未参与到企业一些重要决策的制定过程中,缺少了CFO这位副驾驶的“保驾护航”,CEO作出决策时可能会偏离轨道,不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财务共享服务下,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对企业各个经营环节作出合理的预测、分析和报告,从而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支持,并通过预算控制实现其“保驾护航”作用。显然,财务人员作为“军师参谋”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财务可行性支持和预算保障,有助于协助企业管理层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推动企业实现目标和愿景。
(二)从“命令服从者”到“主动参与者”
传统的财务工作是被动、服从式的:按照已发生的业务被动地记账、算账、报账;按照已生成的报表被动地进行事后的数据分析;按照管理层的指令被动地进行财务管控、资金筹集与运作等。财务共享服务彻底改变了上述状况,它促使企业财务体系划分为共享财务、战略财务和经营财务三部分,财务人员的角色也随之转换为“基本信息提报者”、“战略支持者”和“业务合作伙伴”。具体而言,分流到共享中心的基本信息提报者将进行财务会计范畴内的业务处理或负责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工作,他们将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整合互联网资源,打造云端管理模式,为集团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会计服务[ 1 ]。分流到总部或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则从会计基础核算等低附加值的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其中一部分扮演战略支持者的战略财务人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政策研究、财务资源规划、资金运筹和风险防控等方面,另一部分扮演业务合作伙伴的经营财务人员则不断向业务前端延伸拓展,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从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生产以及整个价值链进行财务洞察,发现业务中的改善空间,为业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业?融合、协调共进。可见,理想的财务共享中心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系统,主动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三)从“资源消耗者”到“价值创造者”
财务共享服务实现之前,每个分支机构都需要配备财务人员处理费用审核、收付款、会计凭证管理等基础业务,造成财务机构设置冗余、工作重复、职工薪酬支出占比大等问题,财务部门成了企业资源的“消耗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不仅通过原从事会计核算和资金收付工作人员的转岗分流节约了人力成本① [ 2 ],还使财务为公司创造价值成为可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已进入价值型财务阶段。价值型财务以价值创造为中心,采用财务分析技术和决策模型,并通过财务组织体系的改善和优化,将公司战略落实为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预算目标,借助预算管理、报告体系和预警机制等手段,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最后以相关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来激励管理者和员工不断追求价值的最大化[ 3 ]。财务共享服务不仅通过IT技术的运用与财务工作体系的重分类提高了对信息的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更使得企业价值管理的目标能够用数字体现出来,即财务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与财务预测,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更为明确清晰的财务承诺,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保证价值管理目标的实现,由此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为投资者树立信心,提升公司价值。这便是财务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
三、财务人员实现角色转换需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正如平衡计分卡四个视角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体现的:企业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而创造股东价值的前提是满足客户需求;这就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最优的内部业务流程;而为了保证内部业务流程真正优秀,必须有配套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即所谓学习与成长视角为支撑。可见,财务人员为了适应转型必须具备新的职业能力,从素质、能力、知识等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一)构建互联网思维,提高沟通合作能力
财务共享服务实现了财务工作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财务人员应顺应趋势,树立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和平台思维等互联网思维。
用户思维是指财务人员应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立场,增强服务意识。具体而言,财务人员首先应认真了解和研究客户需求;其次,让客户参与到日常的流程、服务及质量改善活动中;最后,定期梳理归纳为客户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使财务共享服务更加贴近客户需求。
运用社会化媒体如微信等工具有助于财务部门与客户之间的交互变得更为便利和友好,这便是社会化思维的基本理念。如金蝶集团注重用户体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与社会化媒体,推出移动报销、移动查询、移动监控等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财务基础服务,极大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平台化思维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要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造成业务和财务之间对接、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对接、企业和银行之间对接的平台;另一方面,平台化思维还意味着企业员工的个人平台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应鼓励员工树立“人人都是CEO”的理念,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感,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
不难看出,财务共享服务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此也对财务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沟通与合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人员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思维主动与其他部门合作,从而促进财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搭建复合型知识结构,拓展管理决策能力
在云计划、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正向数据中心、成立独立运营的财务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和增值服务等更高级的方向发展,从而促成了财务“两化”的实现,即财务人员的非财务化和非财务人员的财务化。
财务人员的非财务化意味着财务人员要从财务部门走出来,主动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并与业务管理人员建立合作关系,为公司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建议和支持。非财务人员的财务化意味着各级管理层要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学会从财务的视角审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显然,“两化”趋势需要财务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信息系统等知识,熟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的操作,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能够有效地整合、调动企业内外部资源。财务人员若达不到上述要求,将有可能被“财务化”的非财务人员所取代。
可见,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依靠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的多元化人才,财务人员应当按照上述标准不断完善自己,在促进公司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三)形成专业化竞争优势,培养工作聚焦能力
会计工作对专业判断的倚重较高。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判断基本上属于以会计、审计为基础的经验型专业判断,这种专业判断对其他从业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依赖性微乎其微。然而伴随着财务职能的转变,专业判断正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4 ],即专业判断不仅需要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也需要金融、法律、统计、经营、工程等学科的知识和经验。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需要聚焦在该领域的专门人才。在这种形势下,财务部门应该成为一个通过不同专业人员搭配组合实现复合化的高精尖人才资源池,财务人员也需要做到工作聚焦、专业分层,以更好地融入业务,为经营决策提供更为专业的支持,从而实现复合化与专业化的相辅相成。
关键词:智能财务;课程体系;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分析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会计行业结构的重大变革,财务机器人取代了大量会计从业人员,大大提升了财会工作效率,却也使行业人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与能力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智能财务”时代的会计课程体系突出的特征就是跨界、融合。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使知识不再禁锢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传统课程内,而是借助新技术,积极推进会计专业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实现会计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迫切需要重新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智能财务”时代复杂问题的能力。
1“智能财务”模式下重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财务机器人”进入会计行业,人工智能对会计专业的冲击掀起了巨大风浪,会计专业也重新定位为“大数据与会计”,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考核评价方式、实习实训内容、师资队伍培养等诸多方面。其中,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直接载体,重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1.1“智能财务”需要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智能财务”时代,不是单纯的使用财务软件来完成会计的部分工作,而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是一种更前瞻、更优化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传统的会计专业也迎来了发展的瓶颈。业财一体化、财务数字化、大数据财务分析等和智能会计相关的字眼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重新定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梳理会计专业课程、重新构建会计课程体系,是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重要前提。
1.2“智能财务”有更广阔的课程选择空间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往往只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旨在培养单一的技能型人才,而忽略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专业知识的拓展;“智能财务”模式下,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人的能力培养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仅要跨越行业职业,而且还要跨越职业的不同层次。面对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专业课程的内容选择更加广阔,既可以选择关联专业的课程,也可以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化、融合[1]。此外,“智能财务”时代还可以引入企业行业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开发财务平台,并将其运用到人才培养中。
2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质上依然是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具体包括:1)公共基础课程;2)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3)选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设置的课程依然是传统会计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
2.1学科体系设置的专业课程,没有体现“智能财务”的岗位能力培养
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是支撑传统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也只能从事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工作,而目前这些工作已经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智能财务”时代需要的是具有业财一体化处理、大数据财务分析等管理型财务人员。目前所设置的课程,既没有结合“智能财务”的发展现状,也没有深入研究“智能财务”时代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更没有体现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没有深入探究目前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内容设计没有深入分析研究相关会计岗位的技能需要,没有融合“智能财务”的内容,致使教学与实际脱节,与工作岗位脱离。
2.2教学内容传统单一,缺乏特色培养
当前,大多数学校对业财一体化、财务数字化、大数据财务分析、会计沙盘模拟经营、财务共享等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会计相关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前瞻性,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与企业实际所需要的业务能力相互脱节。在数字财务时代,财务基础信息和会计报告已经可以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了,越来越多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多地是从事管理会计、资本运营管理分析、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工作。目前很多学校会计专业并没有设置相关对应课程,所以大多数学生没有扎实的智能财务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智能财务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差距很大。
2.3会计实践教学注重形式,不能与企业“智能财务”对接
“智能财务”时代,更需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更要借助于实践教学。从目前来看,学校的实践教学各个项目是割裂开来的,依然侧重于单个项目的操作实训,这是最基础的实训。校内实训没有形成递进式实训体系,更没有深入研究要通过哪些实训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智能财务”时代,实践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增加几个基础实训的层面,是满足不了企业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的,如果实践教学没有放在真实的公司情境中,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目的。
3重构“智能财务”课程体系的建议
从会计专业名称的改变也可以看出智能时代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课程体系对于“智能财务”的实施带来两个方面的阻碍:1)专业课程自成体系,无法加入更多的“智能财务”的相关内容;2)现有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学生多方位职业能力的作用有限,不能实现传统课程与“智能财务”需求的有机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系统化地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梳理,优化科目,将人工智能在会计中应用的内容整合到课程体系之中,另一方面要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优先选择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课程。智能财务背景下,需要的是具有专业融合、学科交叉的学生。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多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2]。财务知识是一个知识体系,未来所需要的复合型财务人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跨专业的能力,进行大数据处理的能力。
3.1对接“智能财务”下企业人才需求,增设相关课程
3.1.1增设“人工智能类”专业课程面对人工智能的影响,学校应当面向企业的需求,对传统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创新会计课程设置,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纳入学习范围,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互联网思维,将先进的技术融合到学习任务中。会计理论内容应当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要求,保持理论内容与实践工作的紧密结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增加业财一体信息化、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共享等方面的课程,适当学习计算机相关技术,以配合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开发财务核算及管理软件,培养学生大数据分析与财务管理的能力,具体的可以在专业平台课中增设大数据基础课程;在专业核心课中增设python在财税中的应用、财务共享与智能服务、RPA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智能财税等课程;在任意选修课中增设区块链技术基础、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技术概论等课程。3.1.2增设智能管理类综合实践课程校内实践课程是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岗位技能要求的载体,职业学校要特别重视理实一体教学和专业实践课程实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能力。在专业课体系中要构建完整的递进式实践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结合智能财务时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形成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可以保留一些基础性实训课程,如:企业与会计环境认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应用技术实训等课程;另外可以增设更高层次的综合实训课程,如:企业经营与流程实训、智能财税综合实训、大数据财务综合实训、智能管理会计综合实训、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实训等课程[2]。3.1.3增设“1+X”证书模块课程会计专业的“1+X”证书试点工作充分体现了“智能财务”时代,企业对会计岗位技能的更高要求。由企业遴选的“X”个最具代表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充分体现了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会计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重点选择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课证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中,其余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有选择地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中进行设置。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分析能力是现阶段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因此专业系部可以选择“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核心证书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业财深度融合;财务机器人的应用,让业务流程的节点更加自动化;财务共享服务的普及,让业务流程更加标准化。因此,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主要证书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财务共享服务、大数据财务管理、大数据财务分析等证书可以融入拓展课程模块。3.1.4增设跨专业模块课程“智能财务”时代需要跨行业、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校期间,学校要鼓励学生多专业发展,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未来职业迁移能力,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考虑增加跨专业模块课程,如:网络信息安全、证券投资分析、计算机审计、人力资源会计等课程。学校开发跨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会计专业和其他智能财务相关专业的课程,解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关键技术应用能力,开发技能训练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选择不同模块进行专项强化学习。比如在动态财务管理课程中,设置初级、中级两个模块,初级模块中包含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设置与维护、期初数据录入、业财协同基础业务处理、增值税业务处理及电子档案管理等单元[4];中级模块包含了财务基础业务智能处理、税务基础业务智能处理、资金基础业务智能处理及电子档案管理等单元,形成跨专业的拓展课程模块。3.1.5重构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企业不断深入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而学校却一直将传统的财务会计内容作为主要课程进行日常教学。为了适应“智能财务”的时展,专业负责人要带领课程团队成员仔细分析管理会计的七大领域内容,找准切入点,将管理会计的重点内容融入财务会计,重构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成本会计课程中融入目标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的内容;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加大投融资管理、预算与绩效管理、营运管理等管理会计的内容[3]。学校应充分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对财务数据的评估能力、预测能力以及财务决策能力,培养出兼有业务处理和财务决策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3.2依托现有课程体系,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类课程
随着会计信息化发展、财务软件的应用,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已经设置了会计信息系统类课程。在“智能财务”的新时代,更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类课程进行完善。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优化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形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基础等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类课程,为今后的人机协同工作打下基础。
3.3适应“以人为本”理念,拓展管理沟通类课程
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应根据重新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系部应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即会计职业素养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专业职业技能模块。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会计职业素养模块可考虑开设会计情商类课程,拓展职业素养、管理咨询、社交礼仪、商业伦理等课程,从课程思政角度结合地区文化特色设置文学欣赏类课程,培养学生爱国家、爱家乡、爱职业、爱岗位、终身学习等方面的素质。
3.4对接职业标准,制订“智能财务”产教融合的课程标准
习专业发展对接职业标准、职业素养,在职业标准框架下,对接职业岗位,制定“智能财务”产教融合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智能财务需求,与行业企业联合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开发和修订,以适应“智能财务”模式下产业结构调整、跨越式发展。教学模式以企业大数据财务分析为主要任务,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广泛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基于财务终身学习平台,组织线上线下教学,制订出完善的“智能财务”产教融合的课程标准。
3.5整合“智能财务”相关课程,确定递进式课程内容
整合相关课程,融入人工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云计算等内容,实现由低到高的阶梯化培养。在课程体系运行过程中,学校将相关课程的考核要点整合为一个个实践项目,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操技能训练同步化、一致化,真正促进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之间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智能财务”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财务。“智能财务”模式下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依托人工智能,融合“1+X”证书课程,对接技能大赛标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行业企业要求与专业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多门课程与多种技术相融合。学校对接职业标准,开发融合“智能财务”的项目课程,以产教融合的方式,补充、改造、升级相关实验、实训课程;建立财务智能实训室,将数字技术应用到财会专业教学中去,实现课程融合的教学与应用,真正实现学历与能力、学习与素养的有效融合,为“智能财务”模式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惠芬.“互联网+”时代财务共享服务趋势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18(1):101-102.
[2]郭晓玲.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统计经纬,2019(7):71-73.
[3]刘孟飞,刘曾连,奉洁.产教融合—智能财务时代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10):35-40.
从资本市场与企业的业务经营变化来看,商业模式经历了从线下转向线上之后,进入了业务数字化和智能化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日益深广,对财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出了重大挑战。尤其是2020年高招过程中,清华大学停招会计学本科专业、安徽大学停招财务管理专业更是引发了社会对财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反思。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浙江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已经新开设了智能财务专业,而其他部分高校亦加强了智能财务实验室建设,开设有关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等课程。而国外高校也逐步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理论研究中,学者已经对财务管理智能化、智慧财务、智能财务等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但未对专业本身的建设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梳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新变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引发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反思与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反思
从英国大学商学院专业设置来看,会计学与金融学作为传统优势商科专业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这也是海外留学的热门专业。但在对金融学、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解上,我国与英国存在很大的分歧。随着海外留学人才回国任教人数的增加,这种分歧正在逐渐减少,从而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共识的达成。
1.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1.1.1我国现行主要做法
改革开放之后,金融人才的培养成为经济学院或者经济系的重要使命。为此,金融学专业是设置在经济学院或者经济系,课程设计主要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而展开。而会计学专业作为商科专业设置在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商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意识到,培养体系缺乏金融人才培养这一重要环节。为此,商学院亦通过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方式,与会计学专业一同成为商科主要专业。因此,我国高校商学院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上形成了以下格局:要么在设置会计学专业的同时,由会计系下设财务管理专业;要么仅设置会计学专业。毫无例外的是,在商学院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同时,经济学院或经济系也开设金融学专业。
在这种专业设置的格局下,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比较模糊的,基本上是在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之间游移。当然,这里的金融学专业是指我国以宏观金融为核心而构建的专业培养体系。随着我国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推进,以公司金融和证券投资学为核心的微观金融逐步受到重视,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品、金融工程等成为金融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但传统宏观金融课程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高校近年来进行专业学科改革中亦停止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招生,通过开设计算金融或者会计学(智能财务)专业,强化微观金融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体现了欧美商学院会计与金融本科专业的特点,提供了传统会计学和流行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除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与鉴证、税收等会计课程之外,亦开设了公司财务(金融)、证券投资学、固定收益证券、衍生金融产品、金融工程等必修课程。在培养方向上设定了公司理财和证券投资两个方向,这与英国商学院会计与金融专业培养模式是相通的。
1.1.2英国会计与金融专业模式
从国外来看,会计学专业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英国会计学专业设置极具特点。从《泰晤士报》(TheTimes)和《卫报》(Guardian)公布的2020年会计与金融(accountingandfinance)排名前10的大学名单来看,除利兹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斯大学、华威大学、拉夫堡大学、思克莱德大学这6所大学均入榜之外,根据《卫报》和《金融时报》的评价标准,8所大学出现了较大波动,仅进入其中一份榜单。入围两份榜单前10的这14所大学中,仅思克莱德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设置了会计学专业(accounting),其他12所大学的商学院均设置会计与金融专业(accountingandfinance)(思克莱德大学亦同时设置了会计与金融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巴斯大学和华威大学商学院只设置了会计与金融专业,没有其他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设置。即使利兹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约克大学设置了多个金融方向的专业,但与会计学有关的专业仅有会计与金融专业。与英国会计与金融学专业设置相比较来看,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际上类似英国流行的商科专业———会计与金融,在强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公司金融、金融市场、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才培养目标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产生了影响,企业中传统的大量重复性的日常业务会被智能系统所替代,对日常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会减少。甚至企业将日常财务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由其利用财务信息技术进行集约化管理。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凸显了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公司财务管理人才发挥着财务信息与其他企业信息的归集与分析中枢的角色,尤其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财务管理人才提供的企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就要求公司财务管理人才具备对实时、大量的财务数据和其他数据的挖掘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公司财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掌握金融学、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在企业价值创造、财务决策、风险管理等领域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数理工具运用的能力。
为此,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会计与金融(accountingandfinance)的复合型专业,应当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资产定价和投资组合管理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晓数据挖掘与分析的知识和技能。我国部分高校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学位建设上进行了改革。
2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商学院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已经加入了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技术方面的课程,部分高校甚至设置了专门的智能财务专业。2.1我国大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学专业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利用其在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教学科研优势,鼓励财务管理等商科专业选修信息技术类课程,甚至作为必选课程,这在理工类大学商学院得到了积极回应。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智能会计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设置了大量开放式选修课程,例如《Excel高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与智能财务》《商业智能分析》《大数据财务决策》《大数据供应链成本管理》《IT审计》等。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专业开设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与智能财务决策》《Python数据分析》核心课程,并加强《智能会计概论》《智能会计信息系统》《智能财务共享》《智能财务决策》《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等智能会计系列教材的建设。而作为面向内地提供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课程包括《会计与金融中的文本分析》《会计分析中的数据挖掘》《会计数据库和数据可视化》《计算机科技导论:程式设计方法》《计算机实验》《数据分析导论》《数据挖掘技术》等,并且部分课程是与金融学专业共享的。
2.2智能财务专业的开设
除了智能会计专业之外,浙江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在智能财务专业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于2019年在竺可桢学院开设智能财务专业,鲜明地体现了“公司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开设《人工智能导论》《深度学习理论及应用》《智能机器人原理与技术》《数据编程》《数据管理与数据挖掘》《数据建模与数据可视化》等课程。相较而言,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专业更重视人工智能创新能力的培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鼓励学生辅修计算机、数学等交叉课程,而这一做法在英国亦是普遍做法。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已经开设了财务管理(智能化)专业,开设课程包括《程序语言(Python)》《SQL数据库基础》《智能财务前沿专题(区块链、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而长沙理工大学财务管理(智能方向),以及南京理工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专业则更侧重大数据分析及运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没有设立智能财务或者智能会计专业,部分高校亦加强了智能财务实验室建设,通过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的协同发展。例如,云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以成立智能财务与大数据研究院或会计智能化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等形式,推进财务数智化人才的培养。
2.3英国大学的做法:以选修课程为主的模式
英国商学院在应对信息技术对商科教学体系的挑战时,主要采取了两种教学改革模式:一是在会计与金融专业的选修课程中增加大数据分析方面的课程;二是开设计算机与商科交叉类专业。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大学商学院鼓励学生辅修第二学位或提供双学位教育。英国商学院提供双学位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例是课程的数量不多,这也是为鼓励甚至要求学生接受双学位教育的前提条件。会计与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上基本上包括4门,即《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投资学》,其他课程均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变为初级和高级课程,以及专题课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选修课程组上提供了信息系统课程模块,开设了创新数字系统与服务、信息系统发展与管理、信息交流技术、数字创新研究项目、软件工程等课程。利兹大学、华威大学、杜伦大学、巴斯大学、爱丁堡大学均开设了计算科学与商学专业(ComputerScienceandBusiness)。在接受数据科学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课程基础上,选择商科类课程等。整体而言,英国商学院在会计与金融专业课程数量上并不多,但难度也不低。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提供的会计与金融专业课程介绍来看,斯蒂芬·罗斯等的《公司金融》、理查德·布雷利等的《公司金融原理》、伯克等的《公司金融》、滋维·博迪等的《投资学》成为资产定价、金融市场、公司金融、投资学课程的指定教材。这几本经典教材采取了“搭积木”的内容模式,可以根据不同授课对象和学分选择不同的内容。这意味着,在核心专业课程之外,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甚至是双学位课程。
【关键词】商务智能 财务分析
宝钢股份完成增发收购以后,从管理一个单一的生产制造单元转变为要管理跨区域的多个钢铁生产制造单元、贸易分公司、化工分公司及70多家子公司,在管理的范围、运作模式等方面均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针对这一变化,公司财务积极、稳健地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完成了相关业务的梳理、整合,为公司在实施钢铁主业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各项业务的有序衔接和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这一变化,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提出建立以多元化组织管理为目标的一体化集成财务系统,以适应公司多元化组织模式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公司范围内实现信息透明、共享的需求迫在眉睫。
建立以多元化组织管理为目标的一体化集成财务系统,以适应公司多元化组织模式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公司范围内实现信息透明、共享,是一体化财务管理系统的目标。财务分析系统主要是建立在一体化财务会计系统各在线模块数据基础之上,为企业财务部门收集、整理、存储、统计和分析各种数据信息提供自动化的技术支持。通过财务主题数据库的架构和建设,为财务人员快速检索、获取相关分析信息提供统一的系统平台和数据支持。
1 概述
1.1 商务智能概述
现代企业生存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管理者能否利用信息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决策不仅仅标志着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存储了大量的数据,如合同、库存、交易帐目及客户资料等;而另一方面,决策人员在面对动态的、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时,却不知道从何处去查找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有时即使知道,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所需要的数据分析。为了改变这种“数据泛滥,知识贫乏”的局面,商业智能便应运而生。
关于这个名词的定义很多,比较严谨的定义如下:
“商务智能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
1.2 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有关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相关数据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方法灵活多样,随着分析对象、企业实际情况和分析者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包括直接列示、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分类汇总等。
下面主要以宝钢股份财务数据仓库系统为例介绍商务智能在财务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2 系统平台架构
2.1 系统架构
系统平台主要分为四层架构:源数据、数据仓库、应用层、用户层。源数据层是提供数据仓库产生所依赖的数据基础,可能是数据库、excel表格、csv文件等;数据仓库是海量数据集中存放的地方,其突出的特点是对海量数据的支持以及规范化结构,为了特定的应用目的或应用范围,从数据仓库中独立出来的一部分数据,形成主体数据集;应用层根据主题数据通过报表、查询、数据挖掘等多种方式根据用户需求型呈现给用户层所能观测到的结果。
2.2 功能架构
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包括财务基本信息分析、资金分析、债权债务分析、税务分析、费用分析、主营业务分析、固定资产分析、用户自助功能、授权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为股份公司做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系统提供标准模版接口;并提供用户以支持财务主题数据的报表自定义的展示工具。
3 系统特点
3.1 数据统一、集中分析
通过ETL方式,在ODS层整合各业务系统的接口数据,在分析系统中做到数出一源,口径统一。分析系统主要建立在一体化财务会计在线系统数据基础之上,以统合后的分析逻辑满足各账套的分析功能需求。
3.2 历史数据访问和灵活的对比分析
分析系统支持历史数据的存储,能够提供历史数据查询,特别是跨会计年度的数据查询。对于所有的对比分析,提供灵活的对比时间条件,可以满足用户多样性的查询需求。
3.3 通过用户自主功能,满足用户灵活性要求
提供了用户自助功能,包含常用数据下载、自定义维护表、数据字典等内容,这部分功能使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对部分分析功能的逻辑进行自定义。
3.4 数据权限控制
财务分析模块通过A3Pro工具,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对各分析功能报表进行分账套数据权限控制。
4 结语
商业智能的实质就是将信息转换为知识,以帮助企业了解新的趋势、抓住新的市场机会、发现潜在的威胁,从而改进财务绩效、引导产品潮流、提高服务水平,保持竞争优势。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商务智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未来商务智能的产品还有很多的创新之处。商务智能将不再是简单的查询和报表,而成为集数据整合、分析和应用于一体的平台,它需要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把数据转换成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可以预见,商务智能将成为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赵卫东.商务智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3).
[2]王茁.商务智能是什么、不是什么?[Z].中国商业智能网,2004(07).
[3] Lora D.Delwiche,Susan J.Slaughter,The Little SAS Book.
作者简介
钱|晶(1982-),女,江苏省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关键词:物联网;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化
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MOOC环境下课程设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acjyyb2014124)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3日
前言
“物联网”一词,美国于1999年提出,当时称为传感网。其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自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美国的“智慧地球”和日本的“I-Japan战略2015”以及中国政府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可以看到许多国家都已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到宏观经济,小到企业及个人,物联网可谓是无处不在。然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在一步步地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规划,企业财务管理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
一、物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变化
(一)感知的全面性使财务管理体系趋于完善。物联网感知的全面性,体现在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上。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即为“物体”,而物体又是无处不在的,其所发生的行为更是千变万化,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任务变得繁重而艰巨。一次简单的交易,其背后的资金流动状况、客户的反映情况、运输费用、手续费用等等,都隐含着大量信息。再如要对资产进行定价,则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利率、期间利润等,其在物联网时代下的复杂化使得这些信息难以准确取得。信息的获取程度,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许多行业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企业如果与供应商、银行、运输等部门大力合作,可以打破行业、区域、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将会顾及到越来越多的方面,财务管理体系也将趋于完善。
(二)传递的可靠性使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和完备。物联网传递的可靠性,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的营运从采购这一环节开始已经被刻上射频识别的电子标签,然后在产品、产成品入库、销售等其他环节中,也会被嵌套上感应器以便实时与电子标签进行“互动”,因此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也将被导入到数据仓库中。这一系列的数据读取和操作在物联网的环境下都不再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其中只有大量物品的自动“交流”,这种方式使得企业的各个部门更容易且方便地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而且极大地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当物流周转于各个环节时,物品电子标签数据的存储量变大,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大,这也保证了数据的充分性和完整性。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信息系统采用的是“实时处理”,即数据会在所有交易发生时就立即被收集和更新,在时间上不会存在滞后性,因而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就具备了及时性,同时也为这些数据的分析增值。
(三)处理的智能化使财务管理更加高效。物联网处理的智能化特点,即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随着物智能化的发展和物与网络的链接,不仅人的行为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且物的行为也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数据等结构化数据,还有声音、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由于企业财务大数据处理条件的困难,这些大数据的处理必须应用智能云计算的模式。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上百种解释。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企业采用这种云计算模式,可以大大提升数据信息和资料的管理效率。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路径分析及展望
物联网技术和其他基本应用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一样,都具有普通适用性。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社会生活的新变革,如今它已经在物流、安保、交通、智能家居、医疗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性、普适性以及其与财务数据信息和管理体系等许多要求相契合,它必然会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新动力,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一)物联网下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路径
1、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几种主流观点。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实务中多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然而,当很多企业越来越难以独自承担高成本时,物联网所带来的高收益,使得企业与物联网各方合作成为最好的选择。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兼顾各方利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2、财务管理人员精英化。物联网的使用,必然颠覆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应该对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了解和适应物联网的运作模式,熟练应用物联网进行存货盘存、成本控制、对账报账等财务活动。物联网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企业在这时可以适度裁员,保留企业的精英部分,节省薪金支出。企业员工的减少也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从而进一步降低沟通成本。
3、财务管理数据集成化。集成是实现成本数据、财务数据从业务源头的自动采集,目的是达到资源共享和数出一门。企业应该如何集成数据?这需要清楚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物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数据来源于各方面,比以往庞大很多。财务人员必须学会运用物联网模式集成数据,才能化繁为简,提高工作效率。
4、财务管理体系安全化。物联网的应用需在产品中植入智能电子标签,它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其他企业和个人也能对标签信息进行感知和收集,比如某产品的竞争对手。因此,企业应该在物联网安全使用方面下大工夫,形成一套健全的安全体系。为了使企业机密信息不流向共享平台,不被商业竞争对手获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成局域网或专业网。企业还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物联网维护人员,建立一些紧急的处理机制,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与稳定。
(二)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前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在记账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记录账目信息向电算化的会计流程转变,下一步将是计算机化向全面信息化的转变。而物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相继成功实现也必然会带给企业财务方面更大范围的影响。在这个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任何组织、任何单位都需要在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赢得财务优势,比如开发科学的财务管理软件,引进或培养兼具会计和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成功地赢在信息化时展的前沿。
物联网的产生是对信息化的量化和标准化,能够实现每一个物体行为信息的准确化。相信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能够将这些物联网的特点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洪伟.物联网视域下会计信息化发展展望[J].统计与管理,2014.4.
[3]李梦云.物联网视角下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与展望[J].现代企业,2013.4.
[4]王帅.物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J].赤峰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