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风险的概念与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6014104
作者简介:王 锋(1976-),男,湖南桑植人,吉首大学学生工作部政工师。
一、创业风险的提出
美国着名创业学专家Timmons在其提出的Timmons创业模型中认为,创业过程就是创业机会、资源、团队之间高度配置适当的动态平衡过程。但随着时空的变迁、机会模糊、市场不确定性、资本市场风险及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冲击,这三个要素也会因为相对地位的变化而产生失衡的现象。这种失衡现象称为创业风险。对于风险的理解,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强调了风险表现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一是强调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前者属于广义上的风险,说明未来利润多寡的不确定性,可能是获利(正利润)、损失(负利润)或者无损失也无获利(零利润);后者属于狭义上的风险,只能表现为损失,没有获利的可能性。风险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如果采取适当的防范策略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或者说在智慧认知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因此如何判断风险、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运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创造收益,意义将更加深远而重大。鉴于此,大学生创业风险是指在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因创业环境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创业机会的复杂性,创业企业的多样性,大学生创业者及其创业团队的能力不足,以及创业投资者实力有限等因素而导致创业结果的不确定性。
二、创业风险的识别及方法
既然创业风险是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那么直面风险并化解之,是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风险识别是应对一切风险的基础,只有识别了风险才可能有化解的机会。同时风险也是一种机会,应该开拓、提高它积极的作用。(一) 树立正确的创业风险意识
创业风险识别是大学生创业者依据企业活动,对创业企业面临的现实以及潜在风险运用各种方法加以判断、归类并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大学生创业者都必须掌握风险识别的能力,并不断提高这种能力。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正确树立识别企业风险的基本理念,具备以下意识(1)未雨绸缪的观念。创业风险需要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创业活动的迹象、信息归类,认知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仅要识别风险所面临的性质及可能的后果,更重要的是(也是最困难的)是识别创业过程中各种潜在的风险,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2)有备无患的意识。创业风险的出现是正常的,带来一些损失也是正常的,既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骄兵轻敌。关键的问题是要密切监视风险,减少损失,化解不利,甚至转化为盈利的机会。(3)实事求是的精神。虽然风险识别是一个主观过程,但是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风险识别十分复杂而细致,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标准、方法科学有序系统地分析各种现象,对企业的面临的风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估。(4)持之以恒的思想。由于创业风险伴随着整个创业过程,同时风险具有可变性和相关性的特点,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必须要有“持久战”的准备。风险的识别工作应该是连续地、系统地进行,并成为企业一项持续性、制度化的工作。发现和识别风险,是为了防范和控制风险。如果大学生创业者在企业未发生损失之前就能够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那么这个风险是可能被管理的,因此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点。
(二) 创业风险的类型
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划分,创业风险一般可分为主观创业风险和客观创业风险。按照创业风险的内容划分,创业风险可分为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管理风险和其他风险等。(1)技术风险是指大学生创业者经常以其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生产等方式创立科技创新性企业,技术含量高、投资风险大。因为技术成功、技术前景、产品生产、技术效果及技术寿命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技术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优越性乃至被淘汰,引发投资贬值或投资失败。(2)政策风险是指生产产品或生产技术不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环保政策、能源政策、科技政策等等,或因为海关限制,无法获得产品、生产设备、辅助材料、技术方法的进口许可等等。(3)市场风险是指市场情况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失。主要表现为市场接受能力、市场接受时间、产品扩散速度和竞争能力的不确定性。生产新产品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往往缺少资金和强大的销售系统,能否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都有待于时间的考验,大学生创业者在短时间内很难准确估计市场能否接受及接受的数量。(4)生产风险是指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生产工艺的不合理或现有工艺落后导致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原材料供应短缺、生产周期过长或生产成本过高;产品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等。(5)管理风险是指因创业企业管理不善产生的风险。大学生因为管理企业经验的缺乏而导致的管理制度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营销管理风险等等。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以后,对企业管理的需要就日渐凸显,管理不善会导致内部消耗巨大、重要员工流失、产品销售不畅等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发生。6.其他风险主要指创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足够的资金、优秀的管理等不可或缺的条件。企业作为组织本身是在宏观的外部环境中活动的,宏观环境中的自然地理因素、人口构成流动因素、技术革新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导致既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会对企业造成潜在或直接的威胁。创业风险种类繁多,贯穿并交织于整个创业过程,但是这些风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创业本身就是一个识别风险和应付风险的过程,风险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创业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创业所依赖的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它们不断变化、发展甚至变得难以预料,造成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创业有着成功或失败的两种可能性,创业风险具有盈利或亏损的双重性;随着影响创业因素的变化,创业风险的大小、性质和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另外创业风险与大学生创业者的行为紧密相连,同一风险采取不同的策略,将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三)创业风险评估技术
大学生创业者要系统、科学、全面和准确地对企业的总体风险,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必须根据不同性质与条件,按照一定的途径,运用一定的方法,或者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实施。比较重要的风险识别评估的技术包括:SWOT分析法、ATA事故树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AHP层析分析法等。
1.SWOT分析法。SWOT方法指列出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将这些风险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以发现各种潜在的危险。风险涉及创业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实物、金融、无形资产等,尽可能列出创业企业需要的其他设施、条件,以及企业的宏观环境(自然、社会、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和微观环境(投资者、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和竞争者等)。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明确企业面临的机会及威胁,发现企业的优势与劣势,采取相应对策。
2. ATA事故树分析法。ATA事故树方法,指利用逻辑关系、因果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等,运用逻辑推理,对创业中涉及的主要风险事件,按时间顺序和事件的成功或失败因素组合在一起,确定系统最后的状态,发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条件。本方法有利于对各种系统性危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了解创业过程中风险的动态变化。
3.模糊综合评价法。由于有创业过程中随机事件的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企业本身状态的不模糊性。在这种认知不确定的状态下,基于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再分别确定个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向量,获得模糊评判矩阵,最后进行归一化的模糊运算并得到模糊评价的综合结果。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及非确定性情境下企业风险识别及评价问题。
4.AHP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按企业风险的性质和企业的总目标将此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分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并构建多层次的分析模型。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足对企业带来的风险。在运用上述评估技术时首先要通过调查、问讯、现场考察等途径获得;其次,需要敏锐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对各类数据及现象作出处理。根据对于信息的分析结果,确定风险或潜在风险的范围。根据量化结果,运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假设、模拟等方法,进行风险影响检验评估,预计可能发生的后果,最后提出方案选择及确定处理风险的方法和行动方案避免损失时间、精力和资源。
三、创业各阶段风险与防范策略
风险贯穿于整个创业过程,各个阶段的创业风险既有共同的特征,也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创业风险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应对和化解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尽相同。笔者根据不同创业阶段所面临的风险,针对性的提出了风险识别与评估分析方法,并从大学生创业促进体系的主体层面如大学生创业者自身、高校、政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
(一) 创业准备阶段的风险与防范
创业准备是指在打算创业到创业初期的这个阶段。这一阶段所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方面。本阶段损失的风险达到60%以上。例如产品如何从构想、概念或初始形态发展成产品;企业人员较少,只有创业者或少数几个技术人员,没有或没有胜任的管理人员;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大学生创业还未充分理解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及要求等等。在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时,企业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从大学生创业者个体层面上主要是增强学生个体的创业风险识别能力、创业兴趣激发等。根据ScottA.Shane的观点,信息在创业者机会风险识别中起了核心作用,大学生创业者需要拥有从新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和识别有价值想法的能力、广博的知识基础、适当的思维方式等等;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在创业准备阶段可通过创业课程、创业竞赛等教学训练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使更多的学生掌握创业技能。如吉首大学把“职业价值观自测量表”和“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量表”引入课堂,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使学生科学地作出职业规划。为使讲授内容在更大范围推广,讲师团成员将教案进行整理编撰成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特色教材《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奖励、允许休学创业等办法鼓励学生创业;政府层面在这个阶段应加大指定创业机会、创业技能、创业激励方面的政策并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使潜在的创业者大学生能得到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
(二) 创业初级阶段的风险与防范
在创业初级阶段,大学生创业者要把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创新或商机通过设立企业变成现实。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等。企业开始制造生产少量产品,一方面是通过实验进一步试排除技术风险;另一方面要进入市场试销、接受市场的检验与信息反馈。开始生产时,因技术或规模的原因,生产成本往往较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短期内无法迅速扩展市场至预期水平;加之一些预料之外的因素等;创业者无法有效管理、无法吸引优秀经理人等原因,损失的风险在50%左右。在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时,适宜采用SWOT分析法和ATA事故树分析法去评估创业初期所面临的风险与机遇。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对大学生创业者至关重要,创业者必须要快速获取并整合实际创办一家企业所需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高校可以通过创业沙龙、创业基金、创业联盟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建立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同时为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或贷款担保,利用高校科技园提供孵化服务等等,比如吉首大学在湖南省内高校中率先建立SIYB培训基地,开展了SI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项目沙龙式培训。它包括“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enerate Your Business Idea-GYB)、“创办你的企业”(Start Your Business-YB)、“改善你的企业”(Improve Your Business-IYB)、“扩大你的企业”(Expand Your Business-EYB)四个部分,完全模拟创业实际过程演绎并合理设计案例,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政府方面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为新创企业在登记注册、信息服务、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税收政策、企业融资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如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制定的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部专门法律。
(三) 创业成长阶段的风险与防范
这个阶段,企业产品日益成熟,企业盈利增加,有能力进行市场开拓及产品升级开发,技术已不再是主要风险。此时,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日益凸显,由于技术成熟,部分仿造、山寨版产品开始出现,会挤走一部分市场;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大多靠技术起家,对市场营销并不熟悉。但是,与前两个阶段比,损失的风险已经降低约25%。除此之外,企业面临着技术革新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导致的其他风险加剧,在某种意义上会导致大学生创业者的功败垂成。在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时,适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就大学生创业者个体来说其管理技能、管理经验、战略规划等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应坚持生产增长与市场开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解决好增产与市场开拓的矛盾,增加资金回收;另一方面,坚持产品的技术升级、产品开发与企业组织管理机构的更新、变革等工作。高校在大学生的创业成长期仍可以通过提供管理咨询与决策和提供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如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MBA教育,开设创业研究基地等为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平台,为创业者的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等等;政府在企业成长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为企业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外,还需着力规范市场,创建和谐有序公正的竞争环境等等手段为新创企业保驾护航。
[关键词]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2-0172-04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在反思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美国、日本、欧洲等都将经济转向了新兴产业,并给予前所未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国也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金融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在金融的支持下才能快速发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一个产业之所以称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应该是新兴产业,且同时具备战略性产业的特征,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体现现代科技创新的方向,体现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其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需求大;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具备较长的产业链,产品的生产或技术开发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促进本部门或为其服务的相关产业部门的就业;有较好的发展潜质,代表消费需求的方向,有良好的国内国际市场前景,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且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符合绿色生产标准,生产过程能合理消耗原材料和燃料,有效利用和开发二次资源,资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少,资源利用效率高,起步快,增长快。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金需求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金的需求备受关注,不仅仅在于它的战略性地位,还在于它对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高投入,二是高风险伴随高收益,三是企业中小型化,四是产业周期长。高投入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门槛较高,创建初期一般缺乏成熟的产业配套,原材料和零部件短缺而且价格高昂,完成一个科技项目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后盾。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风险极高。这首先体现在技术、市场需求上。如果企业巨大研发投入后创造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被接受,企业就会立即陷入破产境地。再者,其管理的复杂性也会带来经营管理风险,这是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一旦项目成功,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数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回报。企业中小型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又一特点,资产规模小、员工人数少等因素决定了企业的中小型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小科技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大型企业。产业化周期长是新兴企业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金融机构评估企业时最容易忽视的一个因素,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市场提供的全新产品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需求者认识和接受,而在这一段时间企业是无法盈利的,只能依靠投入维持生存,等到需求者接受产品后,为平衡前期的巨额投入,企业一般还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实现总收支平衡,然后盈利剧增,这是每一个新兴产业项目所必须经历的阶段。然而,一些金融机构由于短视,认不清企业的发展前景,在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认为企业实力薄弱而不提供资金,最终使有良好前景的企业夭折。
这四个特征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金融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高投入需要资金,控制高风险需要资金,中小企业壮大需要资金,产业化的长周期也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以支撑巨额投入。
三、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银行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现状
银行系统是我国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自1990年以来,科技开发贷款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一方面商业银行所具有的高负债经营特征,决定了他更注重安全性、流动性,对高风险的新兴产业往往敬而远之。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体系的现状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道屏障:存在明显的国有银行信用垄断,缺乏一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非国有银行体系,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70%,并且有60%以上的存贷市场份额,形成国有银行对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绝对控制的局面。贷款结构中短期贷款比重较大,而较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中长期贷款比重偏低。存在明显的规模歧视,中国金融机构主要支持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对小型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大。
(二)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正式运行,被喻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的天堂,是我国向多层次资本市场方向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对于市场广泛关注的新三板扩容以及新三板市场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间的转板机制的安排,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监管部门正在着力研究。如果新三板扩容成功且转板机制得到完善,将使中国资本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资本市场配置功能的进一步发挥。这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以及风险资本的顺利退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创立,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沪深交易所主板市场与西方主流国家的证券市场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小板市场上市标准远不能满足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我国创业板市场虽然已经进入运转,但鉴于整体法制、监管环境远未完善等原因,创业板所蕴含的系统性风险不可小视。再者,正在运行的报价转让系统还太弱小,距离真正的OTC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存在的非上市股权交易市场,大多数属于各地政府设立的产权交易所的辅助业务,监管不规范,没有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大多交易清淡,融资功能不强,风险较大。
(三)我国风险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现状
风险资本既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剂”,又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动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85年9月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迅速增加,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576家,管理的资本达到1605.1亿元。截至2009年底,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7345项,投资总额达906.2亿元,其中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达4737项,投资额为405.1亿元。随着国内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环境和治理结构及运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风险投资
业必然迎来更大发展。
近年来,尽管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进程加快,但总体上来讲还存在一些问题:(1)从风险资本投资规模来看,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规模小,数量少,资金实力弱,形不成产业规模,一些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只有几百万元,难以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起到主导作用。(2)从风险资本来源主体来看,风险资本以政策性创业风险投资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包括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能的力量来共同购建一个有机的投资网络。一方面,这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规模,使得大量的具有高新技术成果项目的、急需风险投资支持的中小企业和许多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技术创新项目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和经济规模。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市场风险得不到有效释放。(3)从投资阶段分布来看,2006年之前,创业风险投资项目和金额大量集中在中后期阶段,所占比重都在50%以上,而对初创企业发展的支持不足。尽管2006年以后创业风险投资出现“阶段前移”趋势,但是风险投资者的短期、滞后投资行为仍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种子期对风险投资的大量需求相矛盾。
(四)孵化器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孵化器的概念,经过30多年的努力,孵化器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孵化器企业31385个,累计毕业企业9565个。目前我国孵化器产业存在的问题是:(1)孵化器规模小,且投资主体单一,政府色彩过于浓厚。(2)孵化器建设中,硬件设施有余,管理服务支持不足。绝大部分孵化器都不直接、且也没有能力对孵化器企业提供系统的管理服务,而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息息相关的商业指导、融资支持等深层次内容的服务明显缺乏。
四、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形式
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商业银行,如果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全失去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就必然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难以快速发展,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会错失分享新兴产业高额回报的机会。因此,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适时、适度地介入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可供选择的途径有:(1)明确方向,区别对待。总体上,银行应主动顺应和准确把握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方向,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适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和拓展优质客户群。同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对具体的新兴产业应采取区别对待的信贷策略。如对发展相对成熟、信贷空间较大的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重点关注。而对处于创新研究阶段的生物、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则应谨慎对待。(2)针对新兴产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比例高,可抵押物资缺乏的状况,一是开展无形资产抵押方式――知识产权等担保融资;二是适应新兴产业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改革信贷管理方法,创新对新兴企业和项目的贷款形式,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金融支持形式。(3)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立能够科学合理反映贷款风险的信用评价体系。事实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更应看重的是企业管理团队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这些特性在财务报表中很难准确体现,故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评价体系时应选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法。
(二)成立科技银行,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科技银行是实现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为了更好地使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科技银行必然具有与一般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模式:(1)科技银行应与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保持紧密合作,通过共享信息,有效地发掘和支持有发展前景的创业企业,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获取高额贷款收益。(2)尽量放宽利率管制,实现与高风险匹配的高收益。贷款利差是科技银行获益的主要来源,对处于创业初期高风险的企业,要求实行与高风险相匹配的高贷款率。因此,应赋予科技银行贷款自主定价的权利。根据新兴企业的特点,利用浮动贷款利率,将银行收益与企业发展挂钩,实现银行与企业共同成长。(3)科技银行应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从抵押、担保多个方面创新,允许企业以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作为抵押担保,甚至可以探索将担保由有限责任扩展到企业家个人无限责任,从而有利于科技银行规避风险。(4)鼓励银行参股企业。科技银行通过持股的方式获得新兴企业的股权,实现贷款与股权投资相匹配,从新兴企业的高成长中获得较高股权收益,弥补贷款给新兴企业带来的高风险损失。
(三)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针对创业板推出以来的种种缺陷,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结合我国国情,实行宽松的上市标准、便捷的上市程序。我国创业板上市条件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高位,虽不能实施过低的标准放任其发展,但较高的条件必然会束缚创业板的发展。第二,实行严格的上市审批制度、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宽松的上市标准和便捷的上市程序与严格的上市审批制度、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相结合,一方面方便了创业板的发行主体,另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第三,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保证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应建立统一的专业场外股权交易市场,使股权交易和其他交易等业务分离出来,由证监会集中统一监管,采用统一的交易模式和定价机制,以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新兴企业参与,形成健康良性循环。
(四)充分发挥风险资本的“发动机”作用
风险投资机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风险资金来源多元化。首先,制定《私募资金法》,规范私募资金行为,提高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引导私人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产业。其次,放宽外国资本进入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限制,鼓励外资进入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再者,在保证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吸纳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2)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风险资本追求的是高回报,能否成功退出是实现风险资本增值的基本前提。从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中,股票上市和被外部机构收购是较为理想的退出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有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二板市场)的支持。扩大二板市场数量和降低上市条件,使风险资本通过证券市场较为自由地进出风险投资企业,是发挥风险资本作用,促进风险投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结合的关键。
(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债券市场
总体而言,我国债券市场还不成熟。债券一级市场投资人少,品种单一,二级市场几乎没有,缺乏规范的债券评估机构。就债券品种而言,我国的债券类型都以交通运输、电力、煤炭、电信、制造业等基础行业企业债券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债券发展不足;以短期限固定利率债券为主,支持新兴企业持续发展的中长期浮动利率债券发展不充分。
单个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可能性较小,若是将若干经营状况好、成长能力强的一批企业捆绑起来,申请集合发债,则发债的可能行较大。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先后推出了三期高新企业集合债,分别为“03高新债”、“07深中小债”、“07中关村债”。集合债券不失为众多中小新兴企业融资的便利渠道。另外,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可以考虑推出更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高收益债券,以及适合节能减排产业的绿色债券品种等,丰富企业的融资工具选择空间,拓展新兴企业的融资渠道,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融资机制
在融资中介服务上,孵化器可利用网络信息的传递建立融资平台。通过企业孵化器与政府、风险投资、天使投资、银行等机构的合作,建立畅通的政策性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渠道;公布业务申请条件、流程、办理以及最新信息等,方便在孵企业网上办理各种业务;通过整合中介服务和政策支持,满足在孵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服务,包括知识产权评估、法律咨询等,通过组建专业化的团队和网络系统,实施在线服务,使在孵企业得到专业化的支持。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的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活,这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竞争,我国经贸委对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融资难,资金短缺经济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方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改变这一瓶颈,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本论文从风险投资角度进行研究,结合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为研究依据,分析了中小企发展风险投资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投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是资本的缺乏,因此,外部融资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高新技术进行投资的一种金融行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从运作方式看,是指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机制从本质上讲,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投入资本并进行有效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支持系统,它加速了高新技术成果的化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催化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风险投资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企业融资体系和优化资本配置、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财富。风险投资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人们所普遍认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投资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主体和市场力量的推动,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由于风险投资本身的特性以及,市场失灵,等现象的存在,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给风险投资提供一定的待遇和发展环境。中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外经验,但需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常被称为风险资本、创业投资,关于风险投资基本定义的界定,目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研究风险投资之前对其内涵须有一个正确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引导风险投资业在我国的发展。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National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2000年指出,风险投资企业是由专业投资者提供资金投资并参与管理的一种投资形式,该投资的投资对象为高速发展并蕴藏着有望成为某行业重要公司的潜力新兴公司。经合组织(OECD)1996年定义风险投资为对常被大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忽略,具有高风险和规模较小的高科技公司的投资,并提出风险投资亦可指那些对未上市的初创公司投资并参与管理的资本。我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则指出,风险投资是指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以上几个概念区别在于:投资领域是否仅限于高科技领域及是否采用参与管理的投资方式。我们认为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潜力的行业或中小企业的并参与其管理的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融资行为的股权投资。这样的定义突出了风险投资的股权投资性质及参与管理,并且将其投资领域扩大至高科技领域之外。
二、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1.风险投资的介入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风险投资可以股权投资形式,比如发行可转换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投资中小企业。投资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短期的财务利润,而为了企业进入成熟期股本增值之后的股权转让获取一次性的中长期高额回报。
2.风险投资有利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家在投资一个企业时,首先考虑投入高增长的行业,同时企业的业务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企业要在本行业里发展,必须要能够不断挖掘新的机会,这就需要在管理人员方面也要有很好的配置。可能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产品,但是当这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就要考虑找好的管理者。风险投资家注资中小企业之后,出于把握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参与管理。因为专业投资公司、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管理方面必然有着独到见解,对经理人员的聘任、内部激励机制的建议、财务体制的架构等将提供各种有效措施及策略。风险资本在提供资金和增值服务的同时,将自己的技术、管理、营销等理念注入到企业当中,为企业提供一种完善治理的机制,还有后续服务的机制。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介入可以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三、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问题
1.资金来源渠道窄,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等,主角主要是政府,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来共同建立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
2.资本有效供给不足,风险投资规模偏小
风险投资是创业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中,由于风险资本的有效供给不足,出现了诸多弊端。一是由于规模较小,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应;二是力量有限,无法形成投资组合,从而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三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于涉及高金额、高风险的项目,因而也就无法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3.融资难度大,而且所能筹到的资金总量也很小
在我国,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常会对一些大企业争贷,而对中小企业却不愿借贷,并且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也很短,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样,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金不足,风险投资业一开始就会面临融资难度大、壁垒多、融资量小等问题。
四、加快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关键在于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和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市场机制,美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是个人资本,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大公司资金,国外资金等,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社会化的风险投资网络,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批有实力高水准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其资金来源除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外,还应该设法鼓励投资银行,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参与风险投资,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投资参与组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鼓励外资成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并积极鼓励居民从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努力培育私人风险投资家,在退出机制方面,可建立高技术产权交易所,以提高交易水平,切实起到支持风险投资股权转让的作用
2.建立有效和便捷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提供风险资本融通渠道的,入口与出口,无疑是近期我国资本市场与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应尽快采取如下措施:
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确保创业板在风险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已有专家指出,我国推出创业板市场的主要障碍不在技术面、不在基本面,而在认识层面。当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决策层之所以不及时推出创业板市场,是因为担心我国创业板受NASDAQ、香港创业板市场低迷的影响,担心出师不利。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首先,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将是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坚实基础;其次,国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强烈需求将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第三,一个由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的科技板块市场是不乏炒作基础的。鉴于此,决策层不必过多考虑推出创业板的时机,一旦制度建设与技术准备到位,应在年内最迟在明年初推出创业板市场,充分发挥其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助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与发展对策研究是小柯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与发展对策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与发展对策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推器作用。
3.加快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
风险投资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投资家的个人魅力。风险投资天生就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要求投资主体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意识,所以风险投资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是懂技术、管理、金融、财务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得具备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风险投资发展中,要注重对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
4.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
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投资: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要明确投资方式、管理办法并做好投资评估。其中,在投资方式上可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提供R&D资金。在这方面国家财政还应保持并加强。这种资金主要投放在基础性、关键性的科学研究方面。它可以以政策为导向。事实上我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863计划,和1988年开始实施的火炬计划,也可以看作是两个由政府投资于种子期的风险投资计划。第二种方法是提供投资担保。如美国、英国、日本、台湾均设有各种,投资担保计划。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训,政府在操作中应控制投资方向。第三种方法是直接投资。如英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均有过政府直接投资风险投资资本的方式。这种投资与第一种方法不同,它应按市场型为导向。从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应限定投资领域、投资阶段。政府不要直接操作风险投资基金而应委托投资管理公司操作。另一方面,政府对其直接投资部分应加强监管、评估。对管理政府投资的操作人员必须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类似于美国审慎人的评判规范。
5.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在解决风险投资资金短缺难题时,必须广开投资渠道,做到:争取政府投资。即政府有计划地将用于技术创新的资助金转变为风险投资主体的股本,然后由风险投资主体利用这笔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实际投资;争取商业银行的风险性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筹集社会游资;在技术创新活动开始前,向保险公司担保,借助保险机制,分散投资风险等。其中我国政策性投资主体的大部分资金应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发行特种债券以及向国外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来解决,其余部分可以运用股票市场向社会公众筹集。商业性投资主体的资本金则毋需国有资本占主体,大可由社会公众广泛持股,国有资本进入其中不过是为了寻觅一处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持银行贷款。原有的银行科技贷款仍要继续发放,使之成为风险资本一个相对稳定的来源;吸引民间资金。要创造条件,吸引总量超过8万亿元的民间资本流向风险投资业,使民间资本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引进国外资本。注意引进外资和国内信贷之间的时间、风险和权益的权衡。我国目前风险投资所引进的外资,大多数都是属于扩张期的投资,即属于后期投资。这个时候风险投资所经历的高风险差不多都已经过去,只是等待秋收果实了,若这时国内的一些银行能够准确地瞄准时机,那么这颗硕果就不会与外国分享了。如深圳,金蝶,到了成熟期,外国人来投资了,也就是采摘熟果实了,如果当时国内的银行能给,金蝶,提供贷款,分享果实的就是国内银行了。所以,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应提高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使之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投资,以便也能分享风险投资的成果;另一方面,应努力改善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积极争取外资在创业期的投资,使之收益与风险相均衡。
参考文献:
[1]田超:利用风险投资发展中小企业[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9,(10)
[2]姚长辉沙重九:对我国风险投资现在问题与相关策略分析[J].经济科学,1998,(4)
[3]张军谢冰:企业改革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J].企业改革,1999,(4)
[4]吴凤明:中外风险投资对比分析[J].辽宁青年管理学院学报,2002,(1)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他们各自在大学生就业实现中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得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的具体路径是夯实人力资本和积累社会资本。
关键词: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大学生 就业实现
人力资本在个体地位获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界术不争的事实,社会资本在其中的作用随着近年来社会资本这一理论工具的广泛应用也受到了学界术的高度重视。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个体地位获得中的关系如何却一直未有系统的论述,本文基于大学生就业实现的研究框架,试图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实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若从个体角度分析,是指存在于个体之中,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若从群体角度分析,是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的每个人体之中,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健康等质量因素的综合。本文主要是从人力资本的个体角度展开讨论和分析的。
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或职业选择等方式获得。当然,医疗保健、孩子的抚养等也是获得人力资本的手段和途径。教育和在职培训在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根据一般的常识和经验,一个人要想就业挣得收入就必需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本•普拉斯(Ben-Porath)在《人力资本生产和收入的生命周期》一文中的阐述,一个人在年青时,首要的是要专门地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进行正规学校教育)。根据其失业风险理论,失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必然现象,只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失业事件发生风险。由一般常识可知,拥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人(受过较好教育的人)通常就业于有稳定收入的发展型的企事业单位,并且由于其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本存量,易接受和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易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可见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人失业的可能性较小。而人力资本存量小的人就业状况和适应能力与人力资本存量大的人恰恰相反,因而失业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本文假设在同一外部环境和条件下,失业事件发生的风险只与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成负相关关系, U表示失业事件发生风险,K表示人力资本存量,则有下列函数:
U=U(K)。
该函数应具有如下性质:当K小于某一值K1时,U(K)=1,表示当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达不到一定程度时,不能实现就业;当K大于K1时,表示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失业事件发生风险减少;当K充分大时或者当K达到或超过某一值K*时,U(K)=0,表示当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足够大时,他将无失业事件发生风险。U(K)可由图1表示其变化路径。
根据模型的性质可见,一个人如果要想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首先要进行专门的人力资本积累(正规学校教育)。当其人力资本存量达到一定要求后(K>K1),才有可能实现就业。如果他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低水平上,即K1一般情况下,社会成员在人生的初期,进行专门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使其人力资本存量K>K3,使失业事件的风险降低到1/2以下,而随后在就业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在职培训或边干边学,以增加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降低失业风险。当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即K大于或等于K*时,个人将实现零失业事件发生风险的就业。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实现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兴起于社会学研究领域,它继人力资本之后又一次延伸了“资本”的概念,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视。不同学者对社会资本给予了不同的界定。最早提出“社会资本”概念的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是个人和团体有意识投资的产物。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Coleman)提出,所谓社会资本,就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美国政治学家普特南(Putnam)把社会资本理解为“社会组织的特征,是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个人通过拥有的社会网络关系而获得的资源,对这些网络关系的投资可以带来预期收益。在人们从事一些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时,他们可以从社会网络关系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从而达到目的。
美国的波茨教授(Portes)指出,现有文献对社会资本功能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关注社会规则的执行;第二,关注家庭对子女的支持及内部的相互支持;第三,较多地“被用来解释就业、职业选择等”。劳动就业是社会资本理论应用较早的一个领域,美国学者格拉诺维特(Granovetter)在20世纪70年代就研究了社会网络关系在个人求职过程中的作用。此后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较为完善的西方国家,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还是倾向于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关系,通过这些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和帮助,克服劳动力市场中信息流动的障碍,从而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弥补就业信息不对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降低失业风险;减少求职成本,推动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格拉诺维特在他的社会网络分析中,对马萨诸塞州牛顿镇282 名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进行了访问,访谈得到的数据表明,那些社会资本丰富并能充分动员的人可以找到更满意、更好的工作。科尔曼、韦恩•贝克等西方学者进行的多项研究也都对以下命题提供了支持。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曾在全国范围内对高校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状况做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过程不顺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缺乏社会关系,其次才是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社会资本就像一座桥梁,拉近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距离。
笔者从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社会资本有利于优选信息。大学生就业时普遍感到最缺少的是快捷有效、真实可靠的需求信息。由于与外界的联系有限,获取信息比较困难。如果通过学校或老师、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则有利于建立一个可信度比较高的信息网络。
社会资本有利于协助推荐就业。在“双选”就业过程中,供需双方最大的障碍是彼此了解不够,担心把握不准。通过供需双方都比较依赖的熟人引荐,彼此都感到可靠性比较强,成功的机会自然增加。
社会资本有利于化解创业风险。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但真正走上创业之路,对于一介学子来说又谈何容易。如果自己的创业计划能得到专家、教授的赏识、支持和帮助,那成功的砝码自然加重;如果项目能被经济实力雄厚的熟人看中并给予资助,或是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比起靠自己单枪匹马的孤立奋斗要强上百倍。
社会资本有利于改善求职情绪。社会资本能够促使它的拥有者就业态度相对乐观化,这种乐观的态度反过来促进了他们求职欲望的强度,最终使他们可以比没有社会资本的人找到更多更好的工作。劳动力市场越有限,那些拥有社会资本的人在求职中的欲望就越强烈。
笔者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出:
一些用人单位的某些职位强调对社会资本的占有,而且是越多越好。首先,高层管理人员要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本,因为他们需要管理和应付单位内外形形的人;其次,与人交往的职业,要由具有较多社会资本的人来从事,他们的社会网络越广,相应的业绩也越好;再次,处于单位外缘的职位,如公关、驻外人员,更需要由那些社会资本丰富的人来担任。因此,如果想要胜任这类工作,积累社会资本是必须的,而社会资本的缺乏只会在这类职业的竞争中落败。
从以上两个角度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资本在个人求职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辩证统一关系
大学生就业实现,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来研究,是一个地位获得的问题。对地位获得过程的研究,始于布劳和邓肯,他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即使考虑先赋地位(父母地位)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自致地位(教育和先前职业地位)仍是解释最终获得地位的最重要因素。此后,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对个人地位获得的重要作用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和强调。而1930年以后,研究的焦点转移到“社会资本”对获得地位的重要影响上。西方学者进行的一系列实证研究证实,社会资源在个人资源之外对获得地位起着重要而显著的作用,这种作用甚至会超过教育等其他结构性因素。他们强调,在考察个人求职的影响因素时,不应只将注意力放在人力资本上,个人的社会资本所起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辩证统一于个体的地位获得中,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本是内因、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社会资本是外因、关键、起影响性作用;人力资本决定个体地位获得的结果,而社会资本则对这一结果施加着重要影响,一定条件下,甚至改变这个结果。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文认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的具体路径在于夯实人力资本和积累社会资本。积累社会资本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积累社会资本过程中,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即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则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和渠道积累社会资本,以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金营.浅析人力资本、职业选择与失业风险[J].人口学,2001(4)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