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范文第1篇

一、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和范畴

影子银行是指没有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为核心的业务组织形态,但却像传统银行一样提供融资、信用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直接或间接从事资金或信用中介的机构。根据人总行金融稳定局研究界定,影子银行主要是指具有间接融资功能,但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其活动主要表现为信贷融资。其业务大致归为三类:一是银行机构所从事的影子银行业务,包括商业银行表外理财、委托贷款、同业代付等;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从事的影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从事的表外融资业务;三是正规金融体系外民间金融机构所从事的相关业务,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从事的融资性业务。据人行衡阳市中心支行调查组调查,衡阳市目前大体只有第一、三类业务。

二、衡阳市影子银行体系基本情况

调查组走访了市金融办、市商务局、市银监局、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多家民间金融机构,通过对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调查统计,对衡阳市民间金融机构的摸底,我们发现,衡阳市影子银行体系业务量呈逐年上升态势,2013年上半年业务量更是爆发性增长,但暂未出现系统性风险和交叉风险。

(一)银行机构表外融资基本情况

近5年来,衡阳市银行机构表外融资业务与贷款业务同步发展。2013年上半年表外融资发展迅猛,6月末余额已超过2012年末余额。表外融资占比也逐年增加,至2013年6月末余额占比达到了近8个百分点。贷款不良率逐年下降,目前为3.84%。

(二)衡阳民间金融机构基本情况

据调查,近年来衡阳市民间金融机构发展较快,至目前为止,经工商注册登记且在市政府金融办备案登记的有46家。衡阳市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在短短5年时间内,数量从8家发展到46家,类型从单一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到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金融交易中心、典当行等多种类型,从业人员也快速增长,达到目前的593人。

民间金融机构融资业务量呈逐年上升态势,特别是2013年上半年业务量增长迅猛,已超过2012年全年业务量。投放领域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

(三)影子银行体系业务运作模式

以衡阳市颇负盛名的民间金融交易中心为例,从2011年第一家公司运营开始存续至今正常营运的公司有8家,因运营状态良好,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运作模式,其它地市金融办多次组织当地民间金融机构来衡阳参观学习,据衡阳市金融办透露,目前还有8家公司等待准入。衡阳市民间金融交易中心业务范围主要含三大类:一是股权类投融资项目:包括非上市股权的募集和转让,增资扩股以及股权基金的交易;二是债权类投融资项目:包括抵押债权和担保债权的募集和交易;三是其它中间业务项目:包括投融资方案的策划、资讯和咨询服务,投融资人员的培训服务等。绝大部分公司采取“担保债权融资”这一全国首创的营运模式,签订投资者、借款企业、担保公司、中心四方合同,此种模式由于引入了担保和再担保风险分担机制,投资者风险基本可控,受到投资者与借款人双方青睐,至2013年6月末这一模式融资占比达99.2%。8家公司累计投融资额5.3亿元,融资企业108家,投资人1084人。截止目前融资企业全部按期支付,未出现到期不能支付现象。

(四)影子银行体系高速发展成因

一是金融市场化发展的必然。与当年市场经济改革的情况如出一辙,我国金融业发展到如今,单一的计划金融已满足不了多样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金融体系服务才能满足市场化发展需要。

二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包括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流金融信贷投放速度减缓,因此,各银行机构积极拓展表外融资,以规避信贷规划的控制。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轮番上阵,证券股票市场连年创下新低,老百姓储蓄资金缺乏合理的投资渠道,因此,影子银行体系顺应需求充当了职业理财投资人。

三是企业资金需求的带动。影子银行体系业务大多为短期,与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上升有关,其切入点大致有三:补充企业银行贷款不足部分、跟进企业暂时未达银行放贷条件项目、填补企业银行贷款审批时间差。近几年,我国经济处于艰难上行阶段,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旺盛,助推了影子银行体系融资业务发展。

(五)影子银行体系存在问题风险

2012年全国新增的银行表外业务8万亿元(含委托贷款和信贷投资),几乎与新增银行贷款8.2万亿元持平;而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定义对国内影子银行规模简单测算,至2012年底全国影子银行融资规模总计30多万亿元,是全国银行贷款余额51.7万亿元的近三分之二。如此大的融资量,多头管理但缺乏有效监管,且信息极不透明,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初露端倪。

一是关联交易风险。各类民间金融机构的股东是上下游业务合作单位或合作人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某担保公司是民间交易中心的股东,那股东推荐过来的项目,交易中心在严格审核程序上可能有所放松,部分不合条件、不达标准的企业项目可能会进入对接项目库,直接与投资者资金对接。一旦企业项目出现偿付风险,担保公司又超出代偿能力,投资者资金将面临损失。

二是投资行业风险。中国审计署近期公布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结果,36个地方政府本级债务中有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部分地方政府盲目举债、债务过高的隐患凸显。房地产行业风险更是有目共睹。由于目前银行贷款门槛较高,控制性较强,地方投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等高信用风险行业领域,只能从民间金融机构和银行表外业务获得融资,因而行业风险很高。

三是期限错配风险。当前央行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陷入“钱荒”的国内银行纷纷以高息理财产品争抢存款,甚至以高达8厘的回报吸引资金,这迫使银行去购买流动性差且信用评级低的1-5年期高收益率债券来作为理财产品的运作基础。如此一来,理财产品与其基础资产(上述高收益债券)的到期期限就不匹配,极易形成风险。

四是夸大宣传风险。影子银行体系业务办理的基础就是需向社会公众高息吸收存款,因而牵涉面非常广。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广告中,银行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往往会夸大影子银行体系业务的无风险性,误导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忽视隐藏的市场风险。一旦项目产品出现偿付风险,投资者资金面临损失或低于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率,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是(如衡阳市中支2012年就及时正确地处置过一次因银保合作业务纠纷引发的),风险可能向正规金融体系传导。

五是监管缺失风险。影子银行体系业务监管主体不明确,多头管理但缺乏有效监管,且信息不透明,没有针对影子银行体系业务的正式统计制度,数据只能由其自动上报或通过调查取得,在口径上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大打折扣。目前没有正式的法律规定这类机构管理部门究竟应该是谁,业务该由谁监管,也没有统一、有效的管理办法,目前监管处于真空状态。

六是调控不力风险。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相比,影子银行体系业务参与主体更多、关系更复杂,涉及到多个层级的市场,货币资金流向和分布更广泛,影响央行对整个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央行对其调控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更难以把握。如部分银行通过资产类理财产品,将存量贷款、新增贷款等转出资产负债表,减少了资本要求,并逃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一旦出现风险就极有可能从表外转移到表内。又如一些农信社可能将贴现、转贴现交易与票据回购交易置于同一会计科目中核算,并进行违规会计核算处理,使得“贴现资产”科目余额为0,而商业银行将贴现买入的银行承兑汇票注入银行资产池,将其转化为理财资产。通过这种操作,银行和农信社规避了信贷规划管控,央行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大打折扣。此外,若委托、信托类贷款比例急剧上升,将对信贷调控产生“对冲”效应,导致信贷总量和投向的调控效果受到削弱。

三、发达国家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管理经验

(一)美国

于2010年7月2日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针对影子银行体系展开了实质性的监管改革,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将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纳入监管体系。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并建立危机处置预案。三是推进场外衍生品进场交易。

(二) 欧洲

欧洲央行自2009年以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欧盟范围内关于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制度,具体体现在2010年《另类投资基金经理指令》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框架,并加大监管力度。二是严格监管程序。

(三) 金融稳定理事会

自G20首尔峰会提出“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以来,FSB作为这项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先后了一系列文件,来界定影子银行的范围,监测其进展和下一步措施,来强化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提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强化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二是提出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分类监管措施。

四、完善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欧美国家不同,颇具中国特色,主要起源于民间借贷,发展于企业间拆借市场。因此,要立足我国的实际同时借鉴国际经验来加强监管。首先从理念上转变观念,要清楚影子银行体系发展是金融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采取“疏”而不是“堵”的办法进行引导;然后从行动上规范管理,要加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明晰管理部门、明确监管部门、规范操作制度、防范金融风险。

(一) 对于民间金融机构要加快立法,明晰管理部门

目前对于民间金融交易从国家到地方虽有许多法规条例,但缺乏统一的立法,各类民间金融机构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金融交易中心的管理部门是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办公室,而典当行的管理又属于各地方商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注册登记事务但又不管整个行业规划。建议加快建立相关统一立法,对各类民间金融机构进行统一归口管理,规范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监测统计管理制度,业务检查监督制度。成立行业协会,制订行业自律公约,相对统一融资利率和服务中介费,规范其健康发展。

(二)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要加强管理,实行混业监管

各类型金融机构管理部门虽然不同,但监管部门要统一。当今银行、证券、保险、民间金融等各类型金融机构虽然相对依然独立,但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功能、业务交叉部分越来越多,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更是加深了各类型金融机构的关联性。我国目前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虽然更加专业化,但已不能适应当今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在很多业务交叉环节容易形成监管真空。建议实行混业监管,由相对分离于营业性金融机构之外的人民银行来实施监管职能,负责监督管理整个金融行业,负责向社会公众权威金融信息,有利于掌握整个金融体系的统计监测数据和规模,有利于宏观调控金融政策,有利于防范系统性和交叉性的行业风险。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范文第2篇

一、金融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会计体系中金融会计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所运用的也是会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方法和原则,从而准确地监督、核算金融机构的经营治理活动,还要衡量、加工以及传送其财务信息,总而言之就是专业的会计,金融会计可以为相应的金融活动提供准确的数据,帮助其进行正确地决策。

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核算以及经营管理两方面的重要职能,它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实际的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和管理中,金融会计由于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复杂的主客观的因素,因此就存在着很多的风险,所谓的金融会计风险就是由于会计核算以及审核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提供了错误的会计信息,导致金融机构出现了名誉、或者是财产以及资金上的损失,当然风险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如果没有健全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那么我国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就会很容易地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

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一)完善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随着经济全球进程的发展,我国也顺势加入了WTO,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地发展,金融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与国际接轨的经济中给金融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用国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还要将自己的会计制度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谨慎会计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一个标准,它有力地体现了金融行业的风险性,并且还提醒了金融企业要有谨慎性,要清醒地、谨慎地认识和防范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

金融企业要想完善自身的会计制度,首先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前,要保证所要进行核算的资产的质量,保证其真实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要逐渐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体制,这一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加强监督和管理金融企业会计工作,还可以从很大程度上保证所评估的信贷资产的质量,保证其真实性、有效性,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促进金融企业对每项资产所潜在的风险进行清楚地分析,从而减少金融会计所面临的风险。

(二)加强对金融会计工作的监督。加强金融会计工作的监督,是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重要措施,加强监督需要依靠各级的监管部门的共同合作,为了做好监督工作,彼此之间要不断地交流与沟通,从而真正地落实对金融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掌握好相应的监管与处罚的力度。各级监管部门在日常的监督工作中,要切实地交流与沟通,从而掌握彼此所获取的信息,避免对同一信息的重复获取,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从而有效地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此外,金融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要积极地、及时地做好会计风险发生的前、中、后各个环节的工作,在金融会计风险发生之前要仔细审查所有的信息,将错误的信息进行剔除,确保信息的科学与准确,一旦发现了重大的问题或者是风险,监督管理部门就要及时地进行报告,尽量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大的风险事故的发生;在风险发生的时候要加强账面信息的确认工作,仔细地核对和审对;在风险发生之后,要寻找风险发生的根源,并根据其剖析具体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始出现以来,地方政府普遍建立了投融资平台,并且随着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投融资平台建设,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尽管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部分地区的融资平台当期债务本息已远超当地财政收入,潜在的金融风险一触即发。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特别是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着眼于破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一系列金融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1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已经被国家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列为行业最高的三类风险之一。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来看,比较突出的是债务率过高,普遍存在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利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举债,而且已经超过全年财政收入水平,这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再比如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注重自身发展模式创新,特别是在开展投融资的过程中还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在投资领域过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收效不高,进而可能引发一定的偿债危机。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投资收益风险,比如某地通过对12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调查,投资收益风险主要来自项目建设前、中、后期三个阶段,占比分别42.5%、31.7%、25.8%,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因而面临一系列投资决策风险。此外,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面临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风险,特别是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地方投融资平台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求在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狠下工夫,这就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如何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由于具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因而在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缺乏高度重视,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该出现的风险。

2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看,尽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动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地方政府还出现了“过度投资”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着一系列金融风险,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防范金融风险的重大价值,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将稳定市场预期、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上升到战略层面,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相对比较突出。深入分析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但却没有对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缺乏“量力而行”的意识。2.2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落后。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比如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国家对于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深入地研究和积极地探索,特别是没有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特殊性入手将投融资工作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甚至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和有效性。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同时也没有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及目标责任体系当中。2.3金融风险化解机制薄弱。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看,普遍面临一定的“债务风险”,但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化解机制,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越来越大。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因而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重视公司治理改革和创新,特别是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设立的初衷是为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服务,平台融资后所投入的项目大多是半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的,因而公司治理不够完善,特别是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项目投资计划、资金回笼情况、贷款余额、融资规模等普遍不对外公布,这也直接导致无法形成科学地监督机制,特别是外部监督不够到位,对于出现的风险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因而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愈演愈烈。2.4金融风险监测工作滞后。要想更好的防范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但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对金融风险监测工作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当出现金融风险的时候无法更有效地化解。比如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监测工作,对投资、融资等活动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缺乏数据收集与分析,金融风险防范的前瞻性、战略性以及针对性不强;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重视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建设,比如很多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同时也重视投资收益,导致出现了一定的投资收益风险。

3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3.1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要将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上升到战略层面,将其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经营、管理、创新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卓有成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最大限度提升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行政化与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更加重视市场导向,地方政府应当赋予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自主经营的权利,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则要大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落实国家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的运行模式,强化投融资活动与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融合。3.2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说,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至关重要的是要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要从有利于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入手,切实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特殊性入手,将管理工作与金融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结合,努力构建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比如可以将投融资活动与绩效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并且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将全面管理作为重要的原则,使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层次人员都参与到金融风险管理当中,努力形成合力。3.3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就是“债务风险”,因而应当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债务风险”等金融风险化解机制。比如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了更加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可以采取债务分类管理的方式,既要尽量化解存量债务,又要尽量减少新增债务,特别是要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入手,强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化解的有效措施,并且要多听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意见和建议。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还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特别是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投融资活动。要进。一步优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监督机制建设,要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活动进行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监督,确保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效率和效益。3.4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的过程中,要把加强金融风险监督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建立相应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比如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当做好“风险点”监测工作,制定相应的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预案,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可以做到迅速反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数据思维,通过对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并且在开展投融资活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与落实,进而能够有效地化解各类潜在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尽管已经成为市场主体,但由于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具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还没有将自身的发展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这也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更多金融风险,但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模式,重点要在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科学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眉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13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方式,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革。其中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网络的结合。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风险。

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并接受后,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与传统金融不同的风险

2.1 逆向选择风险

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业务界限和范围,加之我国诚信体系的缺失,而社会诚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铤而走险,进行逆向选择。如利用互联网非法吸收存款或非法集资,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护。

2.2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为依托,因此,互联网本身的缺陷使得互联网金融具备产生风险的条件。第一,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计算机系统,如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互联网金融交易运行的载体是计算机网络,所有的交易记录都存储在计算机中,很容易成为网络黑客攻击的目标。第二、技术选择与支持风险。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要选择网络金融技术解决方案,方案本身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被错误操作,很有可能造成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选择风险。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专业性强,需要依赖外部市场的技术服务,提高金融机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传统商业金融机构暴露在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之中。

2.3 法律监管真空带来的风险

当前,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打政策的“球”,介于“合法”和“非法”之间,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目前,一些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因信息披露不到位而出现经营风险,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构成欺诈。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性较传统银行账户要低,被盗风险较大,由“支付宝”等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电子存款凭证,存在由网络安全问题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同时网络借贷行业由于法律建设严重滞后,这个行业比较混乱,基本又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状态。一些P2P公司乘机大搞线下业务,违规发行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期限错配,风险很高不可控。目前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威胁主要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非法获得个人和企业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当作信用评级依据。这些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难以保证,基于这些数据开展的金融业务风险很难控制。当下,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建立个人信息征信体系,构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体系,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2.4 政府监管缺位风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基于传统金融业务特点而制定金融法律法规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因为缺乏有效监管与法律约束,违规经营、线下业务、违规发行理财产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要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法规,明确市场准入的门槛、资金流动与退出方面的交易规则,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交易监管体系。

3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加强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给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带来了不利影响。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提高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

完善互联网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办法,建立互联网金融系统风险防范机制,传统金融机构作为网络金融的主体要从源头上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传统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控制,制订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办法,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防范和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法律体系建设。我国目前已初步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并在刑法中对计算机犯罪的罪名做出了相关规定,但防范和控制网络金融风险的法制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跟不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应在借鉴一些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子交易的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对数字签名、电子凭证的有效性进行明确规定,明确电子商务中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还要增加对金融企业提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征信系统。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严重滞后。要发展电子商务,发展互联网金融,必须加快信用制度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降低互联网金融虚拟性而产生的风险。金融机构应以传统业务结算模式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共享,用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个人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对传统的金融业务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 防范和化解

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金融体系的健全以及金融运行机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经济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金融,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金融风险防范得当,能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反之,如果金融防范失策,也将对国民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会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首要任务。金融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通过控制金融风险来保证金融安全。从未来发展来看,我国经济要想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深入研究金融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因素,探究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合理利用有效资源,构建三维一体的金融防护网络,全方面实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策略,有效地应对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的成因和影响

首先,东南亚国家汇率较高,且大部分国家坚持的汇率制度以美元为主,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与此同时,美国的利率高,这些国家也相应的保持着较高的利率,汇率的高估时常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其次,由于国家的各项法规、制度不健全,盲目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与金融的操作失误,货币与外汇政策不统一,贷款准则过于宽松,国家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向外资开放了国内市场,金融的自由化步伐过快,国内又缺乏成熟和有效的金融监控机制,国家大量投入投机性强的行业,如房地产、证券市场等,但是没有正确的外资投向作为指导,同时也没有有效的管理,使银行的贷款难以回笼,导致了金融的动荡。再次,国家的经济基础、资金调控能力不够强大,经济增长方式也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转换,金融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外贸逆差递增;外汇储备逐年减少;外资使用效益不高等等,影响了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金融风险对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影响是经济发展的减退;通货膨胀的加剧;货币大幅度的贬值,银行处境越发艰难,企业发展受挫。金融风险会导致态度转变,从积极变为谨慎,币值下跌,资金成本增加,从国际市场上借来的资金无法偿还,银行筹资不易,中小企业贷款难,扩展能力减弱;大集团公司由于货币贬值,利润大幅下降,原定的进一步的发展计划取消或延期。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虽然没有带来明显的冲击,但产生的间接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由于东南亚各国货币贬值,产品出口竞争也相应增强,给我国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金融风险使一些积极向外扩张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重创,国家的实力受损,投资能力减弱。金融风险对我国的旅游业带来了影响,受到损伤的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元气,降低了市民出外旅游的欲望,亚洲多数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但是人民币币值稳定,相当于我国内地旅游价格上升,不利于我国吸引游客,这样一来,使我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影响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

二、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防范的认识

金融风险的防范是保我国金融安全的根本,并且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1、如今,金融风险防范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风险,而且影响范围和力量越来越集中。金融经营相对集中,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使金融成为资源配置的中心地位。金融的流动状况直接影响着市场发展的方向,社会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源配置和技术资源流向都以金融的运行为中心,形成一定的、相对集中的金融环境体系。相对集中的金融环境体系,给金融投资运营增大了投机的可能性。因此,一些与经济实体完全脱离的、纯粹进行金融资本经营的形式大量存在。一旦失去了经济实体产业的有力支持,必将使金融营运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其面临的风险性也就大大增加。一旦当集中性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造成金融资本营运中断,甚至影响破坏实体经济效率,以及社会生活秩序。

2、金融体制本身客观具有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是各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金融变革,对各个国家金融机制提出新的新挑战。一些国家和地区不顾及自己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在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金融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情况下,就盲目地实施所谓地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接轨的战略,极其容易使实体经济与金融现状之间产生不相适应的矛盾冲突。在这样的状况下,更容易使金融市场潜在的风险因素增大,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进而滋生一系列的金融风险问题,如金融政策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及犯罪风险等。在金融发展改革的进程中,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法律建设也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从最初时实施严格的管制,到后来执行严格的监管,再到现在的放松监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实施的“放松监管”并不是指的不监管,而是执行“有效监管”。 在一些金融法律起步较晚,法制建设还不健全的国家和地区, “放松监管”的真正含义被扭曲,误解成了“不监管”,任其自由泛滥,致使金融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监管效果甚微,增大了金融防范的难度。

3、金融风险防范的防范与化解与政府财政是密不可分的。政府是金融的宏观调控者,是金融风险防范的主导者。因为,一旦出现重大的金融事故,如某家金融机构破产,必然会影响到很多企业和家庭的利益。特别是像当今世界出现的金融危机,能否及时有效地遏制危机的蔓延和扩散,就必须依靠国家财政的实力,而不是仅仅依靠金融行业自身或是某几个企业能够解决的。所以说,金融风险防范的防范与化解与国家政府财政是密不可分的。

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建议

从我国的金融运行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利用外资数额巨大,但是,基本上都是属于长期直接性投资,受到短期资本投资不稳地因素冲击的问题相对非常小。我国实行的外汇体制改革,在防止大量投机资本肆意入侵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基础性作用,这是确保我国经济呈良性态势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争取外国资金合作方面,我国主要与亚洲开发银行建立了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争取大量资金支持,并把这些资金直接投入到能源与运输系统的改造、产业部门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上,确保了投资运行的稳定性、长期性和增值性。我国长期坚定不移地实行独立自主政策,主动性较大。因此,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速度,人民币的币值一直比较稳定,这是我国抵御金融风险侵袭,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坚实的基础力量。我国要保持金融方面的优势,同时还要加快银行体制的改革,将银行的资产活化。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清理问题较多的信托投资公司,杜绝资金的财政化。按金融信托应有原则进行改组,实行平衡过渡。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积极调整股权结构,使产权明晰化,减少上市运行的风险,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健全金融法律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优化监管措施,加大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我国的金融活动,维护稳定、有序、健康、发展的金融秩序。同时,还要做到对突发的风险做到能够将大化小,做好足够的准备应对,具备处置风险的能力,能预警风险的发生,冷静应对,及时分析处理,抓住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向。总结:我国要防范金融市场风险,金融的稳定、协调和发展,有赖于制度的严密性、金融调控的权威性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要不断树立良好的信誉,充分发挥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为建立金融新秩序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新国;对当前我国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问题的深层思考[J];兵团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陈金贤,刘大富,陈琳;中国金融安全的战略分析――兼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