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行政执法监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队伍建设 科学管理 报纸发行 整体效益
一、前言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报纸、电子杂志、数字报纸等大量涌现,报纸发行及其整体效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优化经营结构,加快产业拓展,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必须首先紧紧抓住人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以建设懂管理善经营会沟通的高素质人才为重点,以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提升发行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为目标,切实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使报纸发行队伍更好地适应加快发展、拓展产业的需要,更好地适应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和谐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打造品牌、服务媒体的需要,不断提高报纸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力。
二、转变观念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前提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和报纸信息趋于同质化的前提下,只有思维和理念超前,只有方法和行动超前,才能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才能成为报纸发行的赢家。因此,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首先必须转变理念,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一是强化市场意识。面对报纸发行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格局,要把市场营销观念引入报纸业,引导发行工作者牢固树立市场第一、客户第一、绩效第一的观念,紧跟市场动态变化,明确市场定位,并结合自制实际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不断创新发行思维、创新发行手段,促进报纸发行由单纯追求报纸发行量的粗放式经营转变为追求报纸的有效发行,不断开拓新市场,提高报纸发行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是立身之本。报纸发行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在思想上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主动策划、主动出击;在行为上主动发现读者需求、主动创造读者需求、主动发展读者需求。要注重改善发行本身的服务,提高投递时效和准确率;为读者提供便民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使读者形成服务依赖,进而固化成忠诚读者;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对读者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增强发行产业链的张力,提高发行竞争力。要注重征求和吸纳社会意见,通过发放读者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有关办报、发行等意见,以真诚服务创造价值、拥有读者,以优质服务占有市场、促进营销,以高效服务升华发行、提升效益。三是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是报纸发行的必由之路。当代报纸发行正在进入品牌发行时代,打造服务品牌已成为业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为此,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根据订阅数量多少等对不同读者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不断寻找新的增量空间,实现无缝隙覆盖,扩大发行份额;积极开展读者联谊会等活动,加强发行队伍与读者互动,增强读者对报纸的凝聚力、依赖感,塑造媒体与发行队伍的双品牌、双形象。
三、注重创新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提高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动力源泉,也是增强报纸发行市场竞争力、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的第一构成要素。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态势,唯有强化创新、提升创新能力,才能破解影响和制约报纸发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报纸发行部门要创新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发行策略,为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载体,为促进报纸发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创新多元经营模式。当代报纸发行是“大市场、大投入、大回报”的时代,单一的报纸发行业务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不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延伸发行产业链,变单一的报纸发行为多元化的物流配送,实现由“发行经营”到“经营发行”的转型。报纸发行部门要在不影响发行主业的同时,合理利用发行网络开展多种经营,如将旧报回收业务、夹递广告业务、代销大桶水业务纳入发行产业链条,形成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深度挖掘和整合报纸发行网络资源,开展代送酒水、饮料、牛奶、代销票卡等相关增值业务,实现多渠道增产创收,增加发行员的收入,稳定发行员队伍,防止人员流失。二是创新高效业务流程。报纸发行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从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内部培训宣传推广、内部控制人员激励到营销效果评估、成本核算等,每个环节都可作为一个专门研究的课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控制的流程结点。因此,要把报纸发行业置于“大营销”的环境中,积极创新高效的业务流程,使之互相衔接、高效运转。单就发行来说,要从制度上规范报纸分发、运输、套报、投递、征订等工作,形成制度化操作和监督保障体系,并引导和鼓励发行队伍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从而促进业务流程高效运转,降低报纸发行成本,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三是创新发行营销策略。营销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对报业发行而言,它意味着更加受订户导向和市场驱使。目前,报纸发行业已进入了以订户为中心、以满足订户的需要为前提的发行营销时代。报纸发行业要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改变传统的手工模式以及业务流程,适时制定合理的发行营销组合策略,从“泛众营销”转为“特殊群体营销”,从“初级营销”转向“品牌营销”,实现客户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采编、广告和发行的良性互动,努力为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完善制度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保障
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离不开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报纸发行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推动报纸发行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一是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建立完善培训机制是报纸发行业面向未来开展竞争、培植创新力的孵化器。要坚持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按照不同的岗位要求、岗位目标等,通过组织发行业务研讨会、发行业务案例研究、业务拓展等方式,对报纸发行队伍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培养发行队伍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观念,提高报纸发行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推动发行工作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二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是提高发行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要科学制定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择与任用机制,积极为优秀人才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科学制定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报纸发行队伍的创造潜能;科学制定奖惩机制,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环境,促进各类人才竞相成长和发展。三是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报纸发行工作具有站点分布广、员工数量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对此,发行部门要注重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投递质量管理、发行统计和财务管理、分片承包管理、巡回检查、报告分析等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责任制管理,从部门领导、科室负责人到员工,层层制定责任制,有机统一责、权、利,既明确共同责任又明确具体职责,增强发行工作人员的自觉性,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五、强化服务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涵
竭诚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报纸发行业的宗旨,也是加强报纸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工作目标和重要内容。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报纸发行部门要注重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注重打造和谐环境,注重实施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挖掘发行队伍的创造潜力,为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促进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注重建设组织文化。良好的组织文化不仅对发行组织的运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剂,而且也是发行组织发行队伍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报纸发行部门要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注重总结、提炼和培育发行工作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发行工作者把超越自我、创造价值作为人生追求,把天天送报、天天服务作为行为规范,把让订户满意、让读者欢迎作为工作目标,切实把发行组织文化转化为发行工作者的价值认同和自觉实践。二是注重打造和谐环境。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需要打造和谐的环境。如果组织文化是报纸发行业的软件环境,那么报纸发行业的基础设施和外在形象则是硬件环境。发行部门要立足于长远,科学规划和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如净化美化亮化发行部门内外环境,优化和改善办公条件,统一发行组织标志、统一发行人员服装、统一发行站站容站貌等,把发行组织文化有机融合其中,使发行工作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激励和升华。三是注重实施人文关怀。关心爱护员工的企业才能获得员工的忠诚与拥戴。报纸发行部门要深入了解发行工作者的心理需求,千方百计解决好、实现好、发展好发行工作者的各种权益。如通过采取待遇奖金、薪酬激励、适时合理地调整工作时间等方式满足发行工作者的心理需要,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交纳养老保险金、建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措施解决发行工作者的后顾之忧,通过制定落实激励奖金制度、表彰制度、晋升制度等帮助发行工作者实现自我价值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增强发行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发行工作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报纸发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益。
六、结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发行工作队伍,提高发行工作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发行队伍的创造潜力,是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促进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最有力的支撑。报纸发行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使之转化为报纸整体发行效益,转化为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胡雪.报纸发行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报业,2004.7
[2]吴峰,陈伟.报纸发行营销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陈君聪.建立效益型报纸发行模式[J].新闻战线,2002.5
[4] [美]D.E.舒尔兹.吴怡国译.整合营销传播:谋霸21世纪市场竞争优势[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一、总的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国家、省、市农机部门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规范行政行为,积极落实宏观调控监管措施,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同转变职能,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提高行政许可能力,加大监管力度,增强管理透明度,不断增强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促进我区农机化水平保持稳定发展。
二、具体工作部署
(一)继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领导制度
按照《区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规定,继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评议考核制度,对各科室、农机行政服务分中心及其人员的执法质量、量化指标从四个方面、十五项具体内容进行依法定责、分解量化、量化考核,并将行政执法考核纳入执法部门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抓落实。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确保法律法规正确实施
积极落实行政执法职责分解和执法岗位细化的各项规定;规范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管理,保证全体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狠抓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建设。
继续加强对农机行政许可的管理,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环境。将《农业机械办理程序、收费标准》等内容公开上墙,设立牌证岗、事故岗、安全教育及车辆检验岗,各岗位都设立A、B岗制,制订了具体责任制(职责)和首问责任制、投诉信箱、举报电话及服务指南等。
做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加大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力度,按照《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要求,防止和纠正规范性文件违法越权等现象,从源头上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出台,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三)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扩大执法检查工作影响
从服务于大局、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对象、服务于基层四个方面入手,在开展农机维修监管检查的同时,跟进农机服务工作,树立农机监管部门服务于民的新形象。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一方面要充分广泛宣传农机法律法规政策,将农机政策和信息向群众公布,要将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办事期限、收费标准、承办机构和执法人员及对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方式等向社会公开,增强价格政策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举措,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四)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在各专项检查前,紧紧围绕各阶段农机工作,开展农机法制培训。要重点学习培训新颁布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积极研究条例里条款的具体落实措施。通过采取辅导与自学相结合、一般学习与典型案件教育相结合、开展普法教育与加强农机依法行政相结合等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组织领导与措施
(一)、根据局人动情况,调整局行政执法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党组书记兼局长同志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为
(二)、局行政执法工作由局行政许可科和农机行政分中心统一对外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日常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程序,按局内部科室职责由农机管理推广科和安全监理科具体负责,相互配合,统一办理,确保我局行政许可事项,合理、合法、规范。
(三)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执法人员要自觉遵守执法工作制度,做到文明执法;熟练掌握和运用安全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执法程序,规范使用行政执法文书,做到依法行政。
(四)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以“各类专项行动”为抓手,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查处违法行为。
法治**建设开展以来,我局严格按照《2019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等要求,加强自身管理,规范执法,切实做好林水法治工作。根据《2019年度法治**建设考评任务分解表》,我单位积极展开自查,未有造成桐庐县在法治**考核中失分的现象。现就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自查:
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积极推动主要负责人作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会议学法制度,并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政府宣传活动。
完善制度机制,全面提升依法决策能力。切实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加强行政合同管理。规范政府法律顾问工作。
提升执法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监督力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推进执法监管平台建设。
规范案件办理,大力夯实法治政府基础。规范复议应诉行为,积极应对出庭应诉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及负责人出庭应诉管理,深化行政调解机制建设。
一、转变行政方式,全力推进社会管理
1、推进“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管理(暂行)规定》和《“三合一”网络平台行政权力数据库维护管理办法》,健全“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实现权力全覆盖,运行全透明,流程全监控,保障全到位。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行政权力动态调整、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制度。
2、强化行政服务窗口建设。按照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窗口人员选派、培训等,强化窗口服务建设,不断提升窗口人员的服务水平。
3、夯实政务公开建设基础。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办事依据、标准、程序、时限和结果,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将行政许可事项法律依据、审报程序、条件等向群众公示,切实保障监管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受理各种举报和投诉,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单。
二、推进依法行政,不断规范行政管理
4、行政执法规范化。执法前先亮证,并且记录在案,执法必须2人以上。按照法律规定,从立案到结案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在查处案件过程中,重事实、重证据,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条款正确、处罚适当。案件查处过程中,向当事人公开执法依据、违法事实、适用条款以及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权利、程序和时间等,还当事人以知情权。
5、行政执法精细化。建立监督机制。设置行风建设举报电话,主动邀请区人大、政协领导对执法工作进行视察和督查,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制和六条禁令,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建立评议机制,从社会各界聘请行风监督员和药监信息员,定期召开座谈会,评议执法工作。推行效能、作风、廉政建设“一卡通”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外出执法必须填写执法时间、单位,并将接待人员的姓名、电话交由纪检监督部门进行跟踪回访,确保所有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得到全过程的跟踪监督。
6、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全面推进数字药监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用科技手段提升执法质量。大力推行全过程说理式执法、行政监管劝勉、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突出问题约谈、重大案件回访等柔性执法方式。
7、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工作。积极创建依法行政示范点,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效率,提升社会满意度。
三、化解社会矛盾,探索互动协商机制
8、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加强行政调解与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的衔接。完善调解申请书,受理调解登记表,调解记录,行政调解协议书等行政调解文书。
9、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构建言路畅通、办理快捷、反馈及时的社会监督运转机制和政民互动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回应民意诉求,主动沟通,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发阶段。
四、强化执法责任,完善行政监督和问责
10.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主动汇报。
11、加强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完善监督制度,改进监督方式,建立依法行政档案,切实加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12、严格行政问责。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五、完善保障措施,贯彻落实法治建设
13、健全组织领导。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和案件审理委员会,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凡遇重大或难处理的案件,坚持集体讨论,由案审会决定,确保案件正确性。
14、健全各项制度。制订公正执法、廉洁从政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罚缴分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15、健全岗位责任。根据行政执法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奖惩分明。
16、制定工作规范。按照省、市、区关于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责任主体和奖惩措施。
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执法氛围。
建局以来,我们坚持“两抓一调动”的工作方法:即一手抓宣传,用宣传提
升广度;一手抓培训,用培
训强化深度;同时注重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药监机构
和医药企业宣传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积极性,使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取得了良好
效果。
二、认真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定。
2000年到2001年,组织市局机关和市药品稽查总队的全部行政执法人员参加
了市法制办举办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并获得行政执法资格;2002年,省以
下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成后,会同市法制办举办了40个分局科以上行政执法人员
资格培训班,同时,由各区县政府法制办完成了全系统科以下药监行政执法人员
资格培训工作。
三、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设,明确执法责任。
近四年来,我们先后制订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
法》、《**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多项执法责任制
度,以明确执法责任,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制订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规
范性文件备案管理办法》、《**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行政执法公开的若干规
定》等制度,提高了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制订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复议制度》等制度,以进一
步规范行政复议和听证工作;制订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事业性收费、
罚款、没收财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加强了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工作。
一是不简单停留在对行政执法案卷的审查上,而是由市局派员到被申请单位
查阅案卷,询问有关执法人员;二是通过通知申请人到市局或由市局工作人员到
申请人所在地的方式,与申请人当面沟通情况;三是在拟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正